列王纪下第十八章
第 18 章
王下 18:4> 怎样看待敬拜时所用的器物,和有象征意义的纪念品?
18:4 神曾吩咐摩西造铜蛇,本来是用以医治被火蛇咬伤的以色列人(参民 21:4-9 )。这显明神在人中间有大能,提醒他们记住祂的怜悯与赦免。但以色列人竟把它看作敬拜的对象,而不是追忆当受敬拜的那一位神,所以希西家不得不将它打碎。我们必须留意,切勿将帮助敬拜的器物当作受敬拜者本身。大多数器物皆不是造来作偶像的,它们之所以成为偶像,全因为人误用它们。
王下 18:5> “在他前后的犹大列王中没有一个及他的”指的是什么?
18:5 “没有一个及他的……”希西家和他的父亲亚哈斯有天渊之别,他紧紧跟从神,比犹大或以色列所有的君王都忠心。这句话指国家分裂后的诸王,不包括大卫。
18:7 犹大处于列强夹缝之中。埃及与亚述两国都想控制犹大与以色列,因为他们位于古代近东贸易的主要通道上。能控制犹大的国家,就占有了军事和经济上的优势。希西家作王的时候,亚述控制了犹大。他的父亲亚哈斯臣服于这强大帝国,希西家却照神的旨意英勇地对抗亚述。他信靠神的能力,不靠自己的力量。从人的眼光看来,他这样行虽然充满障碍危险,但他却甘愿顺服神的命令。
王下 18:9-12> 怎样借鉴,关系到怎样更新,希西家目睹了北国的结局……
18:9-12 这几节重提以色列覆灭的历史。希西家与父亲亚哈斯共同作王十四年(公元前 729-715 ),他自己作王十八年(公元前 715-697 ),与他儿子玛拿西共同作王十一年(公元前 697-686 ),总共四十三年。十八章第二节所说的,他作王二十九年,仅指他一人掌管全国的年数。他在位的时候,北国以色列已经被消灭了(公元前 722 年)。以色列的结局,可能促使了他在国内实施改革。(有关希西家的详情,请参代下 29-32 章;赛 36-39 章。)
希西家
王下 18:13> 亚述王上来攻击犹大!何解?
18:13 事情发生于公元前 701 年,那是西拿基立作亚述王的第四年。他的父亲撒珥根二世将以色列的人民掳去(参 17:3 的注释);南国犹大为免受他的攻击,就每年进贡。西拿基立作王时,希西家不再给他进贡,并期望亚述能容忍,但西拿基立率领军队前来进攻,对他们实施报复。希西家看出自己的不智,遂向他进贡( 18:14 ),西拿基立仍然攻打他( 18:19-37 )。幸好西拿基立不像以前的亚述诸王那么好战,他喜欢花较多时间建造美化京城尼尼微。他既不常常动武,希西家就可以实施多项改革,以巩固国防。
王下 18:17> 他珥探、拉伯撒利和拉伯沙基是些什么人?
18:17 西拿基立派最高级军政人员在阵前劝话,就类似于派副总统、国务院总理、三军总司令去向对方招降。他派这些人去向犹大人耀武扬威以挫其锐气。──《灵修版圣经注释》
列王纪下第十八章
夜郎自大(十八 1 ~ 37 )
亚述王有条件以他们的神夸口,他们自兴起即雄霸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军队所到之处,所向披靡,没有一个城能站立得住;面对这弱小,惯于倚靠他们保护的小国,他们又怎会将之放在眼内呢?虽然这次有多国联盟抗拒他们,但就像以卵击石一般而已。
亚述王不单以书函大出狂言(十九 9 ~ 14 ),先前我们已从将军拉伯沙基的口中,知道亚述军队的狂妄自大。他所辱骂的不是以色列人,而是永生的耶和华。当人遇见敌对者的咒语,蓄意伤害时,其实不是我们个人在担当的,而是神与我们一起承担。因为我们既是祂的子民,祂岂不与我们一同面对仇敌的攻击与责骂吗?
希西家是一个十分敬畏神的犹大君王,圣经称在他之前,没有一个王及得上他( 5 ),因他彻底地消灭那些外邦敬拜,甚至一些出于神的物但却取代神地位的,他都除去( 4 )。他也有一段顺利的日子,神使他战胜很多仇敌,虽然面对亚述强大的军队,希西家的表现也是十分有信心的( 31 ),因为他所倚靠的是神,而不是自己。
希西家的生平绝非毫无风浪,他也曾遭遇困难,甚至有丧命亡国的危机。但他出于信靠神而不畏惧的表现是我们当效法的。在任何困难当中,请以神作为你的父,你的拯救者。
拉伯沙基的说话,只表现出他的无知与愚昧,对于一群倚靠神的以色列百姓而言,这些亵渎的话焉能使他们的信心动摇呢?你也有永不致动摇的信心吗?
思想 在我们的一生当中,除了救恩之外,还有什么是值得我们夸口的呢?──《新旧约辅读》
列王纪下简介 列王纪下 第十八章 注释
18:1-8 希西家作犹大王
希西家尽心遵行耶和华的律法,并从事宗教的改革。犹大王中只有他
和约西亚(见代下 34:3)把邱坛废除。
他专心倚靠神,力抗亚述,在
先知以赛亚的扶助下(见赛 36-37)安然渡过亡国的危机
, 使犹大不
像以色列一样被亚述掳去。(参考:考古发现与希西家任内亚述的入
侵)
1
「何细亚第三年」:是主前七二九年,当时希西家的父亲亚哈
斯还在位,希西家与他一同执政。
4 「铜蛇」:参串7。
以色列人拜它,可能是因为蛇经常出现於迦南的神话中,甚至
象徵女神。
「铜块」:原文作「尼护施坦」(参王下24:8),此字根可以
译作「铜」或「蛇」。
6
「专靠」:原文有「紧贴」之意,包括对神的效忠及爱慕。
8
当时非利士地有亲亚述的势力,希西家攻打非利士人,俘获了
以革伦的首领。
「了望楼」:见王下17:9注。
18:9-12 亚述亡以色列
主前七二二年亚述攻陷以色列首都撒玛利亚,把以色列人掳去亚述地。
11
「哈腊」与「歌散」:见王下17:6注。
18:13-16 亚述王西拿基立进攻犹大
亚述王撒珥根死後,希西家便背叛亚述,一方面巩固防守设施,一方
面借助埃及的势力(参本章 21, 24)。
亚述王西拿基立於是入侵犹大
。此事发生於主前七○一年,是西拿基立的第三次远征。他从腓尼基
海岸南下至非利士地,攻取西顿、约帕等地,直入犹大,然後在拉吉
扎营。他在亚述年谱中自称获得犹大的进贡及掳走犹大人。
13
「十四年」:是由亚哈斯逝世希西家独自执政时(主前七一六
年)开始计算。
14
「拉吉」:位於耶路撒冷西南约四十公里(二十五英里)。
「有罪」:可作「判断错误」,但对西拿基立来说,希西家的
背叛侵犯了亚述的主权。
「三百他连得」:约重十公吨。
18:17-37 亚述王诱吓犹大人
亚述王围困耶路撒冷,并差派官长去说服犹大人投降,一方面以自己
的辉煌成就与犹大可怜的光景作一对比,企图破坏犹大人的信心,另
一方面又以丰衣足食的应许引诱他们效忠亚述。
17
此节所提到的三个官员名字并非人名,而是官阶的称号。
「他珥探」:即总司令。
「拉伯撒利」:即耶39:3, 13的「拉撒力」,是军长的官衔。
「拉伯沙基」:也是高级的军官。
「上池」:大概是指希西家在耶路撒冷所挖的水池。
(见王下20:20注)
18
「家宰」:即负责管理王宫的官员。
「史官」:见王上4:3注。
20上  ;
或译作「难道虚谎的话(指埃及的承诺)可作为计谋和能力?」
「能力」:指军事力量。
21
「压伤的苇杖」:指软弱无能的支援。
22
希西家废除邱坛之举可能使一些本国人不高兴,亚述人利用这
弱点煽动犹大人背叛希西家。
23
「把当头给我主」:或作「与我主打赌」。
26
「亚兰言语」:是当时外交或商业公函所采用的官语。
希西家的臣仆怕犹大人听了拉伯沙基的狂言後会士气大减,所
以叫他用一般百姓不易听懂的亚兰话。
31-32
亚述人以神所应许的流奶与蜜之地及所罗门时代安居乐业的景
况比喻降服亚述的好处。
34
此节所提的地方位於叙利亚和巴比伦一带(参王下17:24注)。
这些国家曾被亚述击败。
36-37
犹大人没有回答这番侮辱耶和华和希西家的话,只回去禀告王。
思想问题(第十八章)
1 本章开首盛赞希西家是犹大诸王中最贤明的君王,又说耶和华使
他「尽都亨通」,跟着记载亚述将领似是而非的骂战。
这对基督徒境况的顺逆、所受的批评有何提示?
2 亚述人根据什麽说出藐视犹太人的话?
你对这番话有何感想?
现今信徒的行事为人会否成为未信主的人藐视基督徒的话柄?
基督徒在那几方面需要反省和改进?
你在生活中应如何荣耀神?
3 亚述人以军事力量侵占犹大的领土,同时又用言语打击他们的信
心。
你曾否受过别人对你信仰和人格的攻击?
你怎样应付他们的攻击?
4 亚述将领除了威逼,更用利诱( 31-32)。
今日你能否抵受罪恶和世界的利诱,对神忠心?
列王纪下第十八至二十章
列王纪下十八至二十章注解
撒玛利亚被攻陷之前几年,犹大希西家继承王位,且眼见耶路撒冷发生的事件虽不大相同,实际情况几乎一样。有关他的简介在列王纪下十八章一至十二节及二十章二十至廿一节有所交代,下一段经文,我们将谈及他的改革(十八 4 )。第十八章十三节至二十章十九节插入的长故事,谈及耶路撒冷脱离亚述人的掌握,而在整个事件中,先知以赛亚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件事也记载在以赛亚书卅六至卅九章。两处记载大体上是一致的,但在列王纪下译本中有重要的一段(十八 14-16 )以赛亚书没有提及;而希西家在病愈后作的感恩诗(赛卅八 9-20 )列王纪下也没有提及。列王纪下(二十 1-11 )谈及希西家的疾病及以赛亚奉谕慰藉的事大体上要比以赛亚书(卅八 18 , 21-22 )的记载稍为详尽,至于资料的安排也有所不同,值得留意。
苏仪 教授( Prof Sawyer )在每日研经丛书以赛亚书注释中已有极精辟及详尽的诠释,其中也包括了上面所提及的不同点,在同一论调上再谈就成为多余了,尤其因为笔者完全同意他的结论,认为这叙述所重的是在宗教上的重要性而不在故事的发生。老实说,将以赛亚书的出版安排在列王纪前面也许会更有帮助,因为以赛亚书中有好些段落(最显着的是廿八至卅三章)特别谈及希西家统治期间亚述人攻打耶路撒冷及圣城奇迹般获救的事件,研究这事件对于了解列王纪下十八至二十章的背景极为重要(参阅 苏仪 教授的以赛亚书注释对卅一章一至九节的诠释──祸哉,那些下埃及求助的! )。一般人认为,此故事是在编纂先知书的冗长历史过程中的某一阶段,从列王纪抽出编进以赛亚书,但是,即使此说属实,它也应该是经由以赛亚派思想范围进入列王纪的。总之,它的内容及趣味在本质上较为属于以赛亚书。由于每日研经丛书的时间表难以捉摸,它在最合适的经卷中获得最详尽的处理。
希西家统治期的每一个故事,与列王纪下十八至二十章(以赛亚书卅六至卅九章)的强调点十分不同,是记载在历代志下廿九至卅二章。 苏仪 教授对此点也加以讨论,读者或会喜欢参考历代志注释的作者对此的意见。为了本卷读者的方便,本卷的附录也将 苏仪 教授有关以赛亚书卅六至卅九的诠释列出。而这里录下附录所未曾列入而资料较以赛亚书经文更详尽的列王纪部分资料,已经是足够了。
希西家王朝的开始(列王纪下十八 1-12 )
希西家向亚述王西拿基立进贡(列王纪下十八 14-16 )
希西家得病与痊愈(列王纪下二十章一至十一节,与以赛亚书卅八章一至八节及廿一至廿二节比较)
希西家王朝的结束(列王纪下二十章二十至二十一节)
附录: 苏仪 教授的以赛亚书卅六至卅九章
(即王下十八 13 至二十 19 )注释
以下注释经 苏仪 教授( Prof.
Sawyer )同意摘用自本丛书之以赛亚注释。阅读此注释时应参阅王下十八至二十章。
以赛亚书卅六章一至三节 (即王下十八 13 , 17-18 )
卅六至卅九章大部分由散文体所组成,叙述西拿基立入侵犹大、希西家的疾病和来自巴比伦使者的故事。这段记载几乎逐字逐句地在列王纪下十八章十三节至二十章十九节再次出现,但在以赛亚译本中有两处重要的差异,说明我们的作者比列王纪的作者更不关心实际所发生的事情。 第一 ,在卅六章一节之后遗漏了三节富有启发的经文。列王纪下(十八 14-16 )谈及希西家王怎样向亚述人投降:
14 犹大王希西家差人往拉吉去见亚述王,说:‘我有罪了,求你离开我;凡你罚我的,我必承担。’于是亚述王罚犹大王希西家银子三百他连得,金子三十他连得。
15 希西家就把耶和华殿里和王宫府库里所有的银子都给了他。
16 那时,犹大王希西家将耶和华殿门上的金子和他自己包在柱上的金子都刮下来,给了亚述王。
以赛亚书谈的只是胜利的故事。 第二点 差异是第三十八章的华丽感恩诗篇并未在列王纪里出现。
这篇记载的重要特点是它包括了三篇祈祷文,其中有上面所说的长诗(卅七 16-20 ,卅八 3 ,卅八 10-26 ),以及四个预言(卅七 6-7 卅七 21-25 ;卅八 5-8 ;卅九 6-7 ),令我们无可避免地要视这部分是神学论述而不是历史记事。事实上还有另一个叙述(代下廿九至卅二章),其中希西家的故事,阐释颇为不同。不仅是他的屈辱投降像以赛亚书的记载一样完全不提,还有他的失败心情(赛卅七 3-4 )也都不提,只是随笔一提以赛亚的关键角色(代下卅二 20 )。以赛亚书卅八至卅九章令人兴奋的故事则简略的顺便一提(代下卅二 24-31 ),而列王纪下十八章四节简短提及的希西家所作影响深远的宗教改革,历代志则以冗长的三章加以叙述(代下廿九至卅一章)。历代志作者甚至没有道明他登基第一年的日期(代下廿九 3 )。我们所关注的是当我们研究事件的三个不同说法时,必须留意作者的用意而不只是真正发生的事,拿它作为永恒的神学而不是古代的历史看待。关于这一点在先知以赛亚书确是如此,‘希西家王十四年’(卅六 1 )必须能与一章一节,六章一节及十四章廿八节所给的日期按次序联系起来。
卅六至卅九这四章的日期是在同一年。在希西家病危的‘那时候’,获得增加寿命十五年,令他的统治期长达廿九年(王下十八 2 )。也是在‘那时候’,提示巴比伦派使者来耶路撒冷,这令我们想起以赛亚所说关于巴比伦人的预言(卅九 1 , 5-7 节及四十至四十八章)。根据亚述的官方记录(当时写在泥版上保留下来),西拿基立入侵的真正日期是公元前七○一年,正是希西家在位的第二十四年,而不是第十四年( 1 节)。或者是旧约圣经保留亚述人在公元前七一三至七一一年间的另一次入侵(即是第十四年),正如第二十章所说的。在历史层面上看,显然有多少混淆不清,但这不是本注释书必须解决的事,我们倒应该在它的宗教信息上集中思想。
根据列王纪下十八章七节,希西家对亚述揭竿作英雄式的背叛与进击并非事出无因。我们对西拿基立的统治并不感到陌生,这可从当代的亚述记录,例如尼尼微壁上浮雕的可怕拉吉囚犯雕像(现存于英国博物馆),以及圣经和次经上的传说而知。
亚述人下来像狼进羊栏;
他的军队闪烁金色与紫色光辉。(拜伦着‘西拿基立的灭亡’)
以赛亚书五章廿六至三十及十章廿七至卅二节对于他进军攻打耶路撒冷居民的后果,已有清楚的描述。
废去任何有关的和平条约(见王下十八 14-16 ),令亚述人‘拉伯沙基’率领大军突然出现城外的行动更显得有效。‘站在上池的水沟旁,在漂布地的大路上’的真正参考(王下十八 17 ),令人想起较早的危机,当时‘王的心和百姓的心就都跳动,好像林中的树被风吹动一样’(赛七 2-3 )。
王下十八 18 所提及的三个希伯来官职名称与亚述人‘拉伯沙基’相称。他们的名字次序依照职位的重要性安排(见赛廿二 15-25 )第三位‘史官’若译为‘传令官’,则更为可取。场面的安排是让上帝的子民与上帝的敌人正面交锋。
以赛亚书卅六章四至廿二节 (即王下十八章十九至卅七)
亚述与耶路撒冷之间的舌战是技巧地由引喻和情感的神学语言所组成。负责作大部分发言的拉伯沙基引用不同的以赛亚式声明和要求。以利亚敬、舍伯那和约亚所能做的是要求他用犹大人所不懂的言语发言( 11 节),且静静地撕裂衣服( 21-22 节)。
拉伯沙基在他的 第一 篇讲辞中介绍亚述王的谈话,拿这谈话当做是出自上帝:‘亚述大王如此说……’( 4 节)。谈话中的‘倚靠’( 5 节)和‘仗赖’( 4 节)是引用早期的以赛亚传统(例如三十 15 ,卅一 1 ,卅二 9-11 及 17 ),亚述人加以模仿嘲弄。对埃及的依附由以赛亚亲自加以斥责(三十 1 ,卅一 1 ),令亚述人的谈话更显得强劲有力。‘压伤的苇杖’暗喻( 6 节),由他用来指埃及特别合适,以西结在他对埃及不利的预言中也用这暗喻(结廿九 6 )。
希西家废去‘邱坛与祭坛’的传统说法( 7 节)没有记载在以赛亚书当中其他地方,但在列王纪下十八章四节,历代志下廿九章三节以下及卅一章廿一节的记载却为人所熟知。对读者来说,亚述人的论辩因此被讽剌性地中和了,因为他们明白希西家施行改革是因为他 倚靠 上帝(王下十八 5 )。以赛亚书卅六章八节说亚述人讥笑犹大的骑兵不足,而第九节又说倚靠埃及徒劳无功。既然我们知道,根据以赛亚的教训(例如卅一 1-3 ),救恩不是靠兵力也不是倚靠埃及人的战马与战车而是倚靠上帝,这又是明显的双重讽刺。
最后,三十六章第十节对十章五至六节及七章十七至二十节作强烈地暗示,这两处的记载说亚述是听命于上帝。于是拉伯沙基的最后论点是他甚至有犹大的上帝在他旁边;但是读者知道不是这么一回事。
下一个具戏剧性的讽刺事件也极为高明(卅六 11-12 )。亚兰语是国际性的外交用语,也会是在这样的场合中常用的交谈媒介。但它也可能对旁观者造成隐瞒部分事实的后果。当亚述人坚持用犹大语,人人听得懂的希伯来话,而且是‘大声喊说’( 13 节),让每个人听到的时候,我们会乐于想像他以后在耶路撒冷居民之前遭受侮辱的情况。这种情景消除了第十二节他对城被围困后所作的可怕暗示。
拉伯沙基的 第二 篇讲辞( 13 节及以后)令人回想三十年前的类似场面,当时以赛亚的任务是劝服另一位王在面临危急存亡之际必须信靠上帝(七章)。但这一次的威胁不是犹大北面边界的两个小国──以法莲和亚兰──而是一位大王,即亚述王本身,‘他所有的威势必漫过一切的水道’(八 7 )。拉伯沙基再次传述亚述王的话就像这话是出自上帝。他的论点简单而且有说服力,合乎人性。希西家太弱,无法与强有力的亚述对抗( 14 节)。耶和华只不过是地方神明之一,对亚述人绝不造成威胁( 15 , 18 节)。亚兰的哈马和亚珥拔,还有撒玛利亚(他们的上帝 曾是 耶和华),都在数年间被他们攻取( 19-20 节)。西法瓦音还有在相应的经文(卅七 13 及王下十八 34 )提及别的名字,都不为人所认识,但列王纪下十七章提及一些有关他们敬拜之神的事( 331 节)──
亚瓦人造匿哈和他珥他像;西法瓦音人用火焚烧儿女,献给西法瓦音的神亚得米勒和亚拿米勒。
在以赛亚书卅六章十五节,作为外国人拉伯沙基所用的‘拯救’一辞,在四十四章十七节所提的偶像和假神也用,这与希西家及以赛亚提及耶和华为他的百姓所做的事所用的权威性‘拯救’一辞(卅七 20 , 35 )成为对照。
这位亚述人在他的论辩中藉叙述亚述人统治下的幸福生活去劝服耶路撒冷的居民投降( 16 节),十六节的‘和好’( peace )常译成‘祝福’( blessing )。(例如四十四 3 ),反映了语调由凌辱转变为甘言引诱。这是撒但的声音,他克尽所能的企图破坏上帝之民的信心。但是‘百姓静默不言’(卅六 21 )表示犹大三官员多么的痛苦不安──这也正是约伯三友的反应(伯二 13 )──同时也是三十章十五节及其他地方所说的抓牢他们对上帝的信心──
你们要休息,要知道我是上帝。(诗四十六 10 )
以赛亚书卅七章一至二十节 (即王下十九章一至十九节)
王的反应有两方面。 第一 ,他立刻承认自己的弱,且藉举行一般性的忏悔与自卑仪式来完成这件事( 1 节)。这是与现时记载于列王纪下十八章十四至十六节希西家向亚述王投降的故事最接近,在这里他承认自己的错误。但这一些都是忏悔仪式,正如约拿故事的生动描述(三至四章),是拯救的前奏。希西家进入圣殿,而不是‘站在上池的水沟旁,在漂布地的大路上’(卅六 2 ),或在军事总部开紧急的内阁会议,象征他不用常人用的方法,而是认定圣灵的能力(卅一 3 ,四十 6 )。
他的 第二 方面反应是转向先知以赛亚求助( 2 节),而故事的其他部分集中在这一点上。这位先知的名字是‘耶和华拯救’的意思,令他们想起‘拯救’就在目前,且指向本章的二十及卅五节,卅八章二十节及四十至五十五章的好几段经文中,‘救主’及‘拯救’等字眼在以赛亚传统中是主要用语。
希西家给先知以赛亚的信息( 3-4 节)以谚语开始。他说,情况就像生产婴孩的重要关头,婴儿已出现子宫口,但是妇人没有力量生产。要挽救婴儿的性命就需要技术高超的产科医生。翻译成‘生产’的字,实际上是指‘突破点’,这个字将两个紧急情况──分娩中的妇女与处境险恶的耶路撒冷,完全连系起来了。
第四节以‘或者……’为始,集合了三个主题,作为对拉伯沙基的回答,同时让耶路撒冷城保留希望。将‘永生上帝’拿来和假神哈马与亚珥拔作侮辱性的比较(卅六 19 )──‘永生上帝’是以色列的上帝,他听见亚述人的辱;耶路撒冷是‘余民’,在许多情况中,例如一章九节和本章( 4 节及 31-32 节)有关亚述危机一样,就体现了以色列的希望。这使人记起‘余民’的观念,就包含在以赛亚长子的名字施亚雅述( Shear-jashub )里,预言‘余民必归回’之意(七 3 )。
先知的回答具有‘救恩神谕’的形式( 6-7 ,参阅四十一 8-10 注释──不要害怕,亚伯拉罕的子孙 )。它以‘不要害怕’开始,接又对现况(亚述人的亵渎行为)表示意见,然后以先知性的预言做结束,说亚述王听见风声就突然归回本地,终于死在刀下。八至九节跟立即揭示这些先知性预言──像‘马克白’( Machdeth ,莎剧之一)的巫术一样──怎样随故事的进展而应验。敌人继续入侵,拉吉沦陷。西拿基立拔营离开,进入另一城镇,应验了预言的 第一部分 。西拿基立的命运正如马克白一样已注定了。有关古实王及后又成为埃及王的特哈加的‘风声’可能反映西拿基立同时在伊利提基击败埃及军队的事实。但是那跟随以赛亚预言之后,快速现的风声,留给人最深刻的印象。
在有关西拿基立预言 第二部分 应验之前( 37-38 节),又有另一个故事谈及西拿基立的危机,包括了上述故事中的四个要素:来自拉伯沙基,含揶揄性且与以前用的字眼完全相同的信息( 10-13 节);希西家的反应( 14-20 节);以赛亚的预言( 21-35 节);以及这预言的应验( 36 节),另一段记载在卅一章八节的以赛亚预言必须一同加以考虑:
亚述人必倒在刀下,并非人的刀;
有刀要将他吞灭,并非人的刀。
到底这附加在西拿基立撤退事件的第二个故事(记述亚述营中的可怕杀戮)是根据另一个发生于公元前七○一年的传说,抑或强烈暗示其中含有神迹( 36 节),故此它属于神学性的想法,而不是准确史实记忆,这就要看学者们的有力论辩了。对本注释而言,辩说这个论题的意义并不大,按照一向的做法,我们最好把注意力集中在作者的目标与兴趣上。
拉伯沙基的信息再一次集中在神学论点上,将耶和华归纳为假神之一,没有能力保护受到亚述人侵略的其他民族。在早期的名单上(卅六 19 )加上好些其他名字,目的是在加强效果( 12-13 节)。
希西家在圣殿里的祈祷( 16-20 节)令人想起大(撒下七章)及所罗门(王上八章)的长篇祷文。 第一 ,它引进一神论( Monotheism )的主题(正如撒下七 22 ),这主题以后会充分予以发挥(例如四十五 5-6 , 14 , 21-22 )。
你,惟有你,是天下万国的上帝。
(赛卅七 16 )
第二 ,万军耶和华是创造天下万国之神的信仰( 16 节),拿他与木石所造的神比较是荒谬的,这些假神连拉伯沙基也加以取笑( 12 节),以后有关巴比伦的记载中也常提及(例如四十四章)。
第二十节提及最后的两个神学观点:(一)拿亚述和木石之神作战所得空洞的胜利来与‘耶和华我们的上帝’的权力对比,藉‘拯救’的意义重大一辞作为总结,这一点令我们想起本章的开始(见对第二节所提的评论);(二)以色列人的历史中上帝干预他的百姓的最终目的不是为百姓安全、平安或喜乐,而是为他自己的荣耀,这一点在以后第四十八章十一节尤其加以强调:
我为自己的缘故必行这事……我必不将我的荣耀归给假神。
以赛亚书卅七章廿一至卅八节 (即王下十九章二十至卅七节)
这段故事的大部分内容包括了以赛亚的冗长预言( 21-35 节);接是一篇简短附录记载最后的三件事,藉这些事件他的预言得以应验,亚述人的威胁终于解除( 36-38 节)。除了第卅八章六节及五十二章四节的附笔之外,不再提及亚述。预言的引用总是以一般的方式开始,‘耶和华……如此说。’除此之外,这里还以‘你既然求我攻击亚述王西拿基立’作为对祈祷的回应。
这预言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 22-29 节)以责诗歌形式对亚述王说话,也可以拿来与同类似字眼责巴比伦王的第十四章及四十七章比较。它以一个伟大的形象为始;在上帝眼中,耶路撒冷像一个有傲气的勇敢少妇向她不悦的求婚者嗤笑摇头。对西拿基立来说,她或许显得容易制服;但上帝看出她的无畏精神与不可侵犯,因为要拥有圣城的标志(四十八 2 ;五十二 1 )就是拥有‘以色列的圣者’本身的标志( 23 节)。西拿基立对抗的目标不是血肉之躯而是唯一的真神。
第廿四至廿五节谈及亚述人的自大,相当于十四章十三至十四节巴比伦王的自大;接一连五句都以‘我’为开始。他宣称他已上到山顶极高之处,像巴别塔的建造者(创十一章),且砍下利巴嫩最高大的香柏树。接他又轻蔑地宣称他已消灭埃及(卅七 25 ),这一点与畏惧之神伊利提基有关(见 9 节注解)。只有耶和华能这样做(例如五十一 10 ),亚述一向以来只不过是他手上的工具,是他选用来刑罚世界列国的(十 5 )。国家的兴亡操在他手里,非人力所能及( 26-28 节)。第廿七节所指失色华丽的明喻,预先挪用第四十章一段更为人所知的经文,说‘凡有血气的,尽都如草……’( 6 节)。每一件事都在上帝的计划与控制之下,第廿八节对诗篇一二一篇及其他经文作苦涩的模仿,在这些经文中,上帝对他子民的关怀改变成上帝的可怕形象,正如英国小说家奥威尔( Orwell's
Nineteen Eighty-four )笔下的‘大哥’。约伯对诗篇第八篇四节的模仿是另一个深刻例子(伯七 17-18 )。
最后审判是用驯服凶猛的大海兽来形容( 29 节),像利维坦( Leviathan 巨大海兽),‘他在骄傲的水族上作王’(伯四十一 34 )。这可在耶和华谈话中的高潮中见到(伯四十一 34 )──
刀剑不能伤害它;
枪矛、箭矢也不能击伤它。
它把铁当作干草,
把铜当作烂木头。
弓箭不能赶走它;
它看弹石如碎祂。
(伯四十一 26-28 ,现代中文译本)
这就是亚述王,而他像大海兽一样,将被驯服且被拖回他的巢穴去(卅七 7 , 34 )。
预言的 第二部分 是对希西家说的( 30-32 节),格式与较早期对亚哈斯的 一两 篇谈话相同(例如七 10-17 ;八 1-8 )。它以一个兆头为开始,正如七章十四节所说的以马内利兆头,一个带时间性的事件。正如‘自生的’(一个摘自利未记廿五 5 , 11 的农业上的技术用语)足够生长两年的时间,而一般的娭子是在第三个年头收割,因此‘犹大家所逃脱余剩的’( 31 节)等到亚述人的威胁过去之后,就会有力气和活力再次往下扎根,向上结果。
由‘从耶路撒冷而出’开始的锡安预言( 32 节)是有别于二章三节及弥迦书四章二节而取自其他记载(例如摩一 2 ;珥三 16 )的一个生动变格。‘万军之耶和华的热心,必成就这事’只在这里与九章七节出现。我们是在‘锡安主义’的热诚激动中进入以赛亚传统的主流。
奇怪的是预言的 第三部分 ( 33-35 节)并没有预示第卅六节所说亚述营中血腥屠杀的事件。我们已经留意到这遗漏及它带给历史学家的难题。可能这里所用的字眼是有意对公元前七○一年实际发生的事作出有利的诠释。西拿基立不动刀枪便撤退的真正原因是希西家投降了。这是列王纪下十八章十四至十六节的记载,但是据我们所知,在以赛亚的传统中没有提及这一点。目的是在表示上帝亲自参与行动的结果,特别要注意的是卅七章二十节再次引用了‘拯救’的关键性神学字眼。
第卅六节更进一步的采取神学诠释路线及最极端字眼去描述上帝的胜利,做为最后消灭罪恶的方式。这里说的‘耶和华的使者’,正如六十三章九节一样,是‘救主’的同义辞,即是上帝本身用他自己的方式去‘拯救’他的百姓。受到这故事的激发,后期的传说又巧妙地使用自然论用语去解释所发生的事情。其中一个传说是田间老鼠为灾侵犯亚述军营,咬断他们的弓弦和盾牌(两样东西在 33 节都提及)。但是我们的经文更关心的是指出有了上帝的帮助,有信心的人,如以赛亚和耶路撒冷的居民,能够胜过罪恶。恶人的命运,像堆满尸首的战场,景况是悲惨的(六十六 24 ),三十至卅二节所指的是一个拯救所带来令人伤感的结局。
最后的卅七至卅八节经文,说以赛亚在卅七章七节的另一部分有关亚述王本身的预言,怎样应验。根据亚述人的记录,西拿基立是在入侵犹大后二十年被杀。他的继承人以撒哈顿在以斯拉记四章二节提及。亚拉腊是亚述北面的山区,包括了现在的东土耳其及亚米尼亚一部分。从文学及神学的角度看,紧集一处的古怪的亚述名字在这最后几节中消失了,耶路撒冷神迹般的战胜了罪恶势力,使故事圆满地结束了。
以赛亚书卅八章一至廿二节 (与王下二十章一至十一节作比较)
令人迷的这一章包含两种不同资料,有描述以赛亚与希西家言辞与行动的散文式故事( 1-8 ; 21-22 节),也有希西家病愈后写的一篇美丽诗篇( 9-20 节)。故事出现的地点是耶路撒冷,亚述人入侵的期间( 1 , 6 节),且对于上帝关怀耶路撒冷及他仆人大的主题加以进一步推敲(卅七 35 ;卅八 5 , 20 )。
像前面的故事一样,也以危机作为开始,说‘耶和华之受膏者’(诗二 2 ,八十九 51 ;一三二 10 )就要死了,还有先知的开头反应带判断之意。就像在士师的日子里,先知告诉受苦及呼求的以色列人他们应有此报(士六 7-10 ),所以以赛亚现在告诉希西家他被定罪。希西家的祷告( 2 节)不带明确的忏悔,相反地他的忠心与虔敬赢得神对他的保护。他转脸背向以赛亚与其他站在仙边的人──那就是‘转脸朝墙’的意思(王上廿一 4 ),一面祷告一面‘痛哭’。但他的祈祷是这样开始的──‘耶和华啊,求你记念我……’,这些字眼令我们忘记卅七章卅三至卅四节所指他受的惊惶(及列王纪下十八 14-16 所说投降的事),而想起列王纪下十八章一至八节所谈的改革,这一点以赛亚书没有记载,但是历代志下廿九至卅一章详尽地将故事加以推展。见列王纪下十八章五至六节:
希西家倚靠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在他前后的犹大列王中没有一个及他的。因为他专靠耶和华,总不离开,谨守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诫命。
以赛亚指出‘诚实’( 4 节)是危机出现时所最需要的(七 9 ;三十 15 )。它是理想的耶路撒冷永不改变的特征:‘公义之城,忠信之邑’(一 21-26 )。‘完全的心’(卅八 3 )是指一心一意敬爱上帝(王上八 61 ,十一 4 )。
因此,先知现在一口气预言( 5-6 节)希西家的康复及耶路撒冷获救,这是本段中的两个主要题目(卅七 35 )。希西家在他统治十四年的时候(卅六 1 )获加长寿数十五年,令他在耶路撒冷作王共二十九年(王下十八 2 )。他的生命不是止于‘中年之日’(卅八 10 ),还有超过一半的统治日子仍摆在前面。
按列王纪下二十章八节记载,希西家王在这时候要求看兆头与廿二节所说的相同。释经家认为这里的廿二节应连同廿一节移向前,接在第六节之后。但问题仍是:为什么第廿二节放在现在的位置?总而言之,我们应该记得这不是第一次国王不求兆头显示(七 12 )。无论情况如何,以赛亚所给的兆头是无与伦比且违背了自然律,就像神迹必有的情形一样。第八节的希伯来字很难解释。事实上没有‘日晷’这名词。这个译为‘度’的字,一般是指通向圣殿(例如结四十 6 )或圣坛(结四十三 17 )或耶路撒冷(尼三 15 )的台阶或类似之物,译成‘日晷’的正是这个词。‘亚哈斯的日晷’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它们听来有点像是宫殿的一些建筑特征,从希西家的睡房可以看到。无论他看到的日影是怎样的,都证明那是上帝的权力,是他掌管天体的运行(四十 26 )。参阅约伯记九章七及九节:
他使太阳升不起来,
使星星发不出光辉。
他在天空悬挂星──
北斗、猎户星、昴星和南极的星。
(摘自现代中文译本)
同一位上帝为了约书亚而使日头‘停住’(书十 12-14 ),也使它为以赛亚‘往后退’。希西家在这个时候立刻康复了( 9 节)。
希西家的感恩歌是希伯来宗教诗歌中的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像其他的诗篇一样,除了谈及希西家的疾病之外,它并不对任何特别的情况作出提示,但并非不合宜。危机几乎是准确地在事业的高──即统治期的中点出现( 10 节)。他以为他不会康复( 10-13 节),因为上帝藉先知以赛亚将这事告诉他( 1 节)。第二十节的‘拯救’是来自希西家故事较早部分的一个神学关键语(卅七 20 , 35 )。整卷书谈论的中心以神迹般的康复为主题。可能当我们读第十八节时,我们必然会想到十八万五千的亚述人尸体(卅七 36 )和巴比伦王在阴间的情形(十四 9-11 )。作赞美诗( 9 节)可能是用于圣殿中的感恩仪式之中( 20 节)。
像约拿一样(二 2 ),希西家开始回忆他一旦知道自己必死时的感受是怎样的( 10-11 节)。十二至十四节中含 一两 个意象和对上帝的一个请求。第十二节将死亡与住处被迁,或当织布机织完布后,机头被剪断而无法修补这两事作比较。第十三节分析怎样忍受那通宵达旦的痛苦哀号。十二与十三节的结尾都提到死亡会突然临到︳希西家。第十四节将鸟雀的鸣叫与哀鸣拿来与他的哀哭作比较,而且像上面几节一样,用对上帝的请求:‘为我作保’做结尾。用现代的惯用语说,是‘救我脱离险境’。
十五至十七节不易了解,但像是从对以往的回忆转向现在怀的感恩心情。‘ 他应许我的,也给我成就了 ’( 15 节)当然是指以赛亚的预言及七至八节日头后退的神迹。‘不能成眠’(现代中文译本)是根据修正的经文写成,希伯来文是‘我因心里的苦楚,在一生的年日,必悄悄而行’。第十六节的‘乃在乎此’再一次指出上一节所说上帝干预的标记,而萦绕于怀为健康及生命的祈祷与十二及十三节结尾的悲伤抑制相配合。第十七节虽然简短,像是在处理人世的受苦问题。一方面是只要诗篇作者现在体会到新的‘ 平安 ’,超越以前所受的苦楚,就会得到好处。另一方面是罪与疾病之间一直是有连系的,像耶稣治愈瘫痪病人(太九 1-8 )一样,上帝治愈诗篇作者也是先赦免他的罪(见卅三 24 )。
感恩诗篇的结尾,像诗篇一一五篇一样,拿不懂得在圣殿中唱感恩诗乐趣的死人,来与懂得唱感恩诗的活人如希西家作比较( 18-20 节)。
第廿一节将治疗的一些细节加在故事里,如希西家遭受与约伯同样疾病的磨折(不单是一个疮);而以赛亚用以利沙(王下六 10 )及耶稣(约九 6-7 )的方式为疾病配制治疗药方。
第廿二节无需要错误地摆在这里(见第六节注释)。这岂不是一个惊叹句式──‘我能上耶和华的殿’?(这么一个神迹!)
以赛亚书卅九章一至八节 (即王下二十章十二至十九节)
与希西家有关的最后一个故事带领我们向前进入论巴比伦的后面几章(四十章及以后)。这故事提醒我们,虽然耶路撒冷免受亚述入侵的浩劫,却沦亡在巴比伦人手中,先知于是被召去安慰流亡中的百姓(四十 1 )。
‘那时’清楚地将这件事放在与前面故事的同一年期中,‘希西家王十四年’(卅六 1 ),留给他有十五年的‘太平和稳固’(卅九 8 )。按专家的意见,巴比伦王米罗达.巴拉但在位的日期是在公元前七二一至七一○之间,在那期间他想尽方法去激发反亚述人的情绪。很显然的他是意图将希西家的支持列在他的计划中,而不是仅仅为了送信恭贺他的康复。抑或是他听到有关第卅八章八节所说的天文学现象?
使者的来临令人想起所罗门与示巴女王的会面(王上十章)以及十八章所说的古实人的来访。这里所含的戏剧性讽刺是很明显的──他让巴比伦人看他城里的财宝时所表现的喜悦,在六及七节的预言及一个世纪之后尼布甲尼撒怎样带走耶路撒冷宝藏的事件(王下廿四 10-17 )比照之下,完全失去光彩。
以赛亚在三至四节的场合中出现,不理会所发生的事,令希西家的乐观更带稚气。值得注意的是希西家在这件事上是无罪的,他以完全无罪的姿态出现。耶路撒冷后来被攻陷并非由他所造成,而是由他的声名狼藉继承人玛拿西(王下廿一 10-15 )的可憎行为所导致。事实上这里并没有提及希西家向亚述人进贡三百他连得银子和三十他连得金子的事(王下十八 14-16 ),是上帝将希西家‘一切的罪扔在‘他的’背后’(卅八 17 )。但是,根据拉比的传统,希西家的愚蠢混杂高傲甚至虚伪。当以赛亚问他‘这些人说什么?’( 3 节),他不直接作答,可以假定他为自己所做的事感到惭愧。他自负的回答了第二个问题(‘他们从那里来见你?’),说‘他们从远方的巴比伦 来见我 ’。只在稍后他承认犯了政治上的错误( 4 节)。为了这件事他遭受惩罚,被迫聆听五至七节所记载的不吉利预言。
这预言是以传统预言方式传达的──‘当听耶和华的话’(例如一 10 ;耶七 2 ;结卅七 4 )。另一常用的预言句法是‘日子将到’,特别见于耶利米书(例如七 32 ,九 25 ,卅一 31 )及阿摩司书(四 2 ,八 11 ,九 13 )。
此预言中没有提及耶路撒冷之沦亡或圣殿被毁的事。这很可能是说预言时间实际上是在主前五八七年耶路撒冷最后沦亡之前。这一点与五及六节的耶利米式表达相吻合。从另一方面看,作者可能希望将话题集中在希西家的财宝及他众儿子的命运而不想提及圣殿建筑物的遭遇。总之,在希西家故事中,财物是一个重复出现的主题(王下十八 14-16 ,二十 13 ;代下卅一 2-10 )。
希西家的‘众子’(卅九 7 )当然包括王室后代,连约西亚在内,他避过此处预言的灾祸的侵扰(廿二 19-20 ),还包括被尼布甲尼撒提去坐监的约雅斤(王下廿四 12 ),和被剜去眼睛用铜链锁带回巴比伦的西底家(王下廿五 7 )。‘太监’是个侮辱性的字眼,不一定是指阉割,倒含有剥夺王权和尊严及被判有罪之意,就像巴比伦王宫中任何其他异族仆役一样。
第八节分为两部分。在 第一部分 中,希西家只是表示以赛亚所说正确,可能也承认自己的错。这里可能适合作为巴比伦人入侵的故事的结尾。但是 第二部分 似乎是说希西家心肠硬,只想到他自己,因他说‘在我的年日中,必有太平和稳固的景况’。但是可以更肯定的是,作者用类似三十章十五节、卅二章十七节、卅八章三及十七节及其他地方的记载所用的措辞,使希西家辉煌的政绩圆满地结束,而完全不必提及他的性格。类似的记载在列王纪下二十章十九节就不相同了,很显然的与前面所说的政治性愚蠢更为接近,而且后面还跟一般性的结论──‘希西家其余的事,和他的勇力……’(王下二十 20-21 )。以赛亚书卅九章八节却没有这记载。
难以想像的‘成功与忠诚’竟是希西家政绩的标志。用‘太平和稳固’难免令故事失去奇迹及宗教性的深度。第卅二章,特别是十六至二十节,补充了这类统治细节,不论是在今生与来世。──《每日研经丛书》
列王纪下 注释 贰·犹大国直到被掳的历史(一八~二五)
一.希西家王(一八~二O)
亚哈斯的儿子希西家作犹大王一十九年(主前716或715至687或686年;比较代下二九~三二;赛三六~三九)。有人认为他自己掌权之前,在主前七二九或七二八年至主前七一六或七一五年,与亚哈斯一同当政。
1.希西家公义的统治(一八1~8)
一八1~6 自所罗门以来,希西家在圣经所占的篇幅比任何一个王都多。历代志下第二十九至三十二章,和以赛亚书第三十六至三十九章的相对记载,应该放在一起看,才对希西家借着他对神的信心而得的、灵性和政治的胜利更加了解。
希西家掌权时,犹大只是亚述的附庸。他大施改革,发起消除所有偶像的运动,甚至废去邱坛和打碎摩西所造的铜蛇(民二一),称之为“铜块”,因为以色列人仍向铜蛇烧香。当年神吩咐摩西造铜蛇,本来是用以医治被火蛇咬伤的以色列人(参民二一4~9)。这显明神在人中间有大能,提醒他们记住他的怜悯与赦免。但以色列人竟把它看作敬拜的对象,而不是追忆当受敬拜的那一位神,所以希西家将它打碎。
论信靠耶和华……神,希西家是犹大列王中最好的。论彻底铲除国中行恶拜偶像的人,约西亚是犹大列王中最好的(二三24~25)。“在他前后的犹大列王中没有一个及他的”这句话指国家分裂后的诸王,不包括大卫。
一八7~8 希西家从了望楼(乡郊地方)到坚固城(人口众多、防卫坚固的地方)将非利士人从国中赶出。也许因为军事上的成功,希西家终于背叛亚述王。
2.撒玛利亚被攻取(一八9~12)
这段经文回顾亚述人攻取撒马利亚,作者把这段记载插在这里可能强调希西家这时面对严重的威胁。第9和10节的年期似乎有矛盾,但其实犹大人未够一年也作一年计。撒玛利亚在希西家第四年下半年开始被围,经过第五年,在第六年上半年被陷,因此是“三年”。这应该发生在主前七二五至七二二年,上文提及的与亚哈斯一同当政之时。
3.西拿基立初次侵略犹大(一八13~16)
这时期亚述也有些自顾不暇;撒珥根二世死了,巴比伦又背叛。直到主前七O一年,继承撒珥根的西拿基立才可以领兵到巴勒斯坦和腓尼基。在他的战争史中,他宣称自己攻取了犹大四十六个坚固城,又掳走了二十万人。希西家写了一封卑躬屈膝的信差人送给西拿基立,承认自己背叛是有罪了。他卑屈地付上大量的金银(三百他连得银子和三十他连得金子),才止住西拿基立不上去攻打耶路撒冷。西拿基立这时在耶路撒冷西南面的拉吉,正要前往埃及。
幸好西拿基立不像以前的亚述诸王那么好战,他喜欢花较多时间建造美化京城尼尼微。他既不常常动武,希西家就可以实施多项改革,以巩固国防。
4.西拿基立再次侵略犹大(一八17~一九34)
一八17~19 及后希西家开始加强耶路撒冷的防卫(代下三二5)。也许这个消息令亚述正在较后时间派兵到耶路撒冷,要求希西家无条件投降。三个犹大官员出来见亚述王的使者,听他们的要求。英文圣经新国际译本将亚述的使者翻译为“元帅”、“上将”和“将军”。新英王钦定本却列出他们军事头衔的拼音:他珥探、拉伯撒利和拉伯沙基。这些都是头衔,不是人名。
一八20~25 拉伯沙基用他们的希伯来(犹大)语言,对他们讲羞辱的话。首先,他嘲笑希西家倚靠加强耶路撒冷的防卫,然后他明说他知道希西家寻求埃及的帮助对抗亚述,他嘲笑埃及是那压伤的苇杖(21节)。第三,他说犹大不能倚靠耶和华,因为希西家废去了所有的邱坛和祭坛。拉伯沙基不知道这些是外邦人的坛和庙,不是敬拜耶和华的地方。然后他又提议作一个打赌:他给犹大二千匹马,看他们够不够马推骑上。他嘲笑犹大没有那么多马兵,所以要依靠埃及的战车马兵。最后,拉伯沙基说是耶和华叫亚述消灭犹大。
一八26~27 犹大的官员立即请拉伯沙基以外交用的亚兰话讲话,不要用希伯来(犹大)话。他们暗暗害怕这些高傲的言谈,会消灭在城墙上听着的犹大官民的士气。拉伯沙基却反说要让他们听到和知道快要来的饥荒和厄运。
一八28~37 拉伯沙基直接对百姓说话,警告他们不要被希西家欺骗,信靠耶和华的拯救。假如他们投降,他们可以暂时住在耶路撒冷。然后当亚述王从埃及回来,他便领他们到亚述,一个“与你们本地一样”的地方。他又说没有其它国家的神能救他们脱离亚述王的手,以色列人怎能期望他们的神能救他们?城墙上的百姓没有答话;三个犹大官员回到希西家那里,灰心泄气。
列王纪下 18:5
倚 靠 耶 和 华: 在
叙 述 了 撒 玛 利 亚 和 北 国 的 沦 亡 之 后, 作 者 从 贤 明 君 王 希 西 家 开 始 继 续 讲 述 犹 大 国 ( 南 国 ) 的 历 史。 希 西 家 因 一 心 依 靠 神 而 被 认 为 是 犹 大 历
史 上 最 伟 大 的 君 王 之 一。 希 西 家 深 深 地 信 靠 耶 和 华, 谨 守 他 的 命 令 (3~6 节 ) , 敦 促 民 众 转 离 罪 恶 归 向 神 ( 代
下 30:6~9) 。 在 位 之 初, 他 修 复、 洁 净 了 耶 和 华 的 圣 殿, 恢 复 了 祭
司 和 利 未 人 的 职 事, 并 重 守 逾 越 节 ( 代 下 29:3 ; 30:5) 。 他 大 力 清 除 了 犹 大 国 中 所 有 用 于 崇 拜 偶 像
的 祭 坛 和 丘 坛 (4 节 ) 。 关 于 希 西 家
统 治 的 其 它 事 迹, 详 参 19~20 章;代 下 29~32 章 和 赛 36~39 章。
18:7
背 叛 …… 亚
述 王: 在
犹 大 的 这 段 历 史 时 期, 南 国 也 落 入 亚 述 的 管 辖 之 下, 每 年 要 向 亚 述 进 贡。 希 西 家 联 合 其 他 民 族 对
抗 亚 述, 拒 绝 再 交 付 贡 银; 他 因 争 取 独 立 所 遭 遇 的 事 情 及 结 果 记 录 在 18:13~19:37 中。
18:13
将 城 攻 取: 主
前 701 年, 亚 述 王 西 拿 基 立 对 犹 大 国 的 反 叛 进 行 了 报 复, 攻 取 了
犹 大 国 许 多 重 要 的 城 邑; 有 关 他 生 平 的 记 载 表 明, 他 一 共 夺 取 了 46 个 坚 固 城 池。 希 西 家 眼 见 抵 抗 无 望, 就 向 西 拿 基 立 致 歉 投 降, 尽 其 国 库 赔 偿 亚 述 王 所 要
的 罚 金 (14~16 节 ) 。
18:30
不 要 听 希 西 家, 使 你 们 依
靠 耶 和 华: 不 知 什 么 原 因, 亚 述 王 西 拿 基 立 又 率 大 军 入 侵 犹 大, 包 围 了 耶 路 撒 冷 (17 节 ) 。 亚 述 的 将 军 公 然 藐 视 耶 和 华, 并 嘲 笑 百 姓 对 神 的 信
靠, 企 图 以 此 威 吓 希 西 家 和 耶 路 撒 冷 的 居 民。 他 们 对 神 的 亵 渎 致 使 神 差 遣 天 使 介 入 这 场 战 争, 结
列王纪下
注释
十八 1 至二十五 30 剩下犹大
十八 1 至二十 21 希西家
十八 1-8 引言
上一章圣经看来好像是犹大的恶兆,因为它强烈地暗示犹大将会遭遇到与以色列一样的命运。然而,到了这里,灾难来临的可能性似乎减低了。希西家改变了他父亲的政策,带领犹大从拜偶像的道路返回。他不但拆除所有外邦宗教的装饰,甚至连摩西在旷野所造的铜蛇(民二十一 8-9 )也丢掉了,因为铜蛇已错误地成了犹大人敬拜的对象( 4 节)。从考古的发现看来,这种危险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蛇在迦南的生殖崇拜中,是一个很重要的象征记号。
自亚撒以来,希西家是第一位王,给作者评为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效法他祖戴维一切所行的」( 3 节;比较王上十五 11 )。此外,他是第一位把邱坛废去的君王( 4 节)。他那坚定的信靠和信心,实在得到极大的赞扬( 5-6 节)。然而,我们会看见,这高度的评价,在第二十章会稍作更改。
在希西家执政的概述中,作者特别提及他背叛亚述的事迹( 7 节)。用来描述他执政之概况的 3 章圣经中,大部分都用于述说这叛变的结果(十八 13 至十九 37 )。他那对抗非利士人的战役( 8 节)应理解为对抗亚述的一个立足点。迦萨早已被撒珥根二世征服,而希西家的战役伸展「自到迦萨,并迦萨的四境」,目的大概是削弱亚述在该区的势力。若是这样,战役的举行,可能是在主前 705 年撒珥根逝世不久,并在其继任人西拿基立在国中建立坚固的力量之前。
十八 9-12 亚述攻打以色列
这几节经文看来好像是无意义地重复第十七章。然而,事件在这里是根据希西家的登基年份来记载的( 9 、 10 节)。读者会对比亚述对以色列的入侵,和第 13 节以后记载,亚述对犹大的入侵。因此,两段记载均以类似的用语来开始,字面义作:「希西家王第四年,就是以色列王以拉的儿子何细亚第七年,亚述王撒缦以色上来围困撒玛利亚 …… 」( 9 节);「希西家王十四年,亚述王西拿基立上来攻击犹大的一切坚固城 …… 」( 13 节)。何细亚是比其前任者较为好的一位君王(十七 2 ),但他反叛亚述的行动,给以色列带来了灭亡。希西家是比亚哈斯好得多的君王,而犹大在叛逆亚述中得以幸存──但仅此而已,如我们在下文所见。
第 9-10 节的年份数据跟第 13 节并不协调。若撒玛利亚在主前 722 年的败亡是希西家第六年( 10 节),则希西家在主前 728 年左右必已登基。希西家第十四年( 13 节)便应是主前 715 年,但我们知道根据亚述文献的记载,西拿基立对付犹大的战役是发生于主前 701 年。学者提出了很多不同的解决方法,有些假设那是文士抄写上的错误,有些指那是涉及两个王共同摄政的问题。圣经中的对照性历史年表常出现许多复杂的问题,这只是其中一个例子。
十八 13-37 亚述攻打犹大
希西家对西拿基立之进攻的回应,似是实时的投降,并伴以大量的进贡( 14-16 节)。然而,在第 17 节,我们看见耶路撒冷又再次受威胁。有些学者认为此处所叙述的,是亚述两次不同的入侵:第 13 至 16 节记载了主前 701 年的事件,而第 17 节以后,则谈及后来的一场战役(也许在主前 688 年左右);亚述文献并没有记载这次战役。另一个解释是认为西拿基立强迫希西家进贡以后,又继续迫使他把耶路撒冷全然交出来。这与便哈达第一次围攻撒玛利亚时,一步一步向亚哈提出重大的要求相仿(王上二十 1-11 )。正如亚哈划定界线,决意抵抗一样,希西家也拒绝把城交出。
亚述王从拉吉差遣 3 名高级军官前往耶路撒冷( 17 节),而他们当时正围攻拉吉(代下三十二 9 ;是次围攻也可见于西拿基立宫中一系列的浮雕中,而这些浮雕是出土自尼尼微城的废墟,其破坏性的后果由拉吉本身的考古发现清楚地证实了)。希西家朝廷中 3 名同样高级的官员到城墙去听西拿基立的信息( 18 节),那是由亚述的战场司令传达的( 19 节;战场司令音译「拉伯沙基」)。
拉伯沙基的讲话中,重复使用了希伯来文「倚靠」一字。整段话的主题是:耶路撒冷所倚靠的是谁?拉伯沙基把所有可以想出来的倚靠对象都嘲笑一番,藉以显出耶路撒冷并没有防卫的力量。他描述埃及为一根折断的芦苇,会把靠在其上的手刺透( 21 节),因而不可当作倚靠。以赛亚也批评以色列倚靠埃及的做法(赛三十 1-5 ,三十一 1-3 ),但他提供的另一个方法是「求问耶和华」(赛三十一 1 )。拉伯沙基进而否定耶和华是可以求问的对象,他没有指耶和华是软弱或不存在的,而是聪明地暗示,由于希西家已把敬拜耶和华的邱坛废去,因此祂不会作出响应( 22 节)。
第 23-24 节的推论很难理解,但要点是最清楚不过的:犹大的军队太虚弱,即使西拿基立亲自供应马匹,他们也不能组成一队勇猛的骑兵队!最后,他复指希西家的改革是违抗了耶和华,称亚述来攻击犹大,是出于耶和华的命令( 25 节)。
这个司令员的理据很有压迫力:埃及本身太弱,不能施以援手;犹大自己的军队是不中用的;耶和华已转背不顾祂的子民;没有一个人可以给希西家提供帮助。难怪犹大的官员要求拉伯沙基用亚兰语来讲话(亚兰语是国际的外交语言),而不要用希伯来语( 26 节);他们恐怕这些话会打击耶路撒冷城的士气。拉伯沙基拒绝这样做,因为他的目的就是要说给所有人听。
在第 27 节,他简洁而生动地描绘饥荒的可怕,而那是被围困的城即将要面对的。跟着他直接向众人说话( 28-35 节),怂恿他们投降,答应那些自愿臣服的,必能过好的生活( 31-32 节)。他又再谈到宗教方面( 33-35 节),但此处有一个不同的逻辑推论:列国的神都不能拯救其民脱离亚述的强权,这样,耶和华又怎能拯救耶路撒冷呢?然而,列王纪余下的内容推翻了他的推论,因它证明,耶和华并不像别的神。
列王纪下第十八章
Ⅴ 犹大历史及耶路撒冷沦陷(王下十八 1 ~二十五 30 )
本书历史最后的一部分单单集中于以色列(撒玛利亚)亡国之后的犹大国,其中的叙事以希西家在以赛亚的鼓励之下与亚述人对抗(十八 1 ~二十 21 )以及约西亚的改革(二十二 1 ~二十三 30 )为主,特别强调申命记的理想。其资料的选择乃以尽量少记反亚述的阴谋,及犹大丧失领土,以致削弱权势为准则。但同时也指出这些致命伤乃与以色列所犯致命的错误相似,同样地也会导致耶路撒冷沦陷、大卫家被掳的下场(二十四~二十五章)。此段历史需与历代志下二十九~三十二章(该处提供了更详细的资料)以及以赛亚书三十六~三十九章(王下十八~二十章之平行经文)对照来读。考古证据以及亚述历史均由另一个角度印证本段经文所载史实。
对撒玛利亚沦陷之回顾( 9 ~ 11 节)乃十七章 3 ~ 6 节之重复,在此添加有关此事之神学解释( 12 节),作者希望强化希西家早年之治的“成功”及北国末年的背道之对照。犹大并未出手拯救撒玛利亚,因为希西家采取不与亚述联盟的政策。同样地,当亚实突亡于主前七一二年时,他也没有与非利士人合作,反而在西拿基立于主前七○五年即位局势不稳,推罗的 Luli 以及西顿背叛新王之时,希西家自己扩张版图之举(十八 8 )便被视为是反亚述或亲埃及之举。
希西家的历史(十八 1 ~二十 21 )资料来自不同来源,包括犹大年谱以及可能有关撒玛利亚灭亡之记录(十八 9 ~ 12 )。有关西拿基立攻击犹大之细节(十八 13 ~ 16 )以及威胁耶路撒冷投降(十八 17 ~十九 37 )之记载均与亚述的记录相吻合。按先知的传统,此处强调以赛亚在国家、希西家得医治(二十 1 ~ 11 ),以及接待巴比伦王比罗达巴拉但之使者(二十 12 ~ 19 )等事件中所扮演之独特角色。
虽然这些经文实际上有整体的一致性,但是许多解经家却仍然认为本段叙事为两种不同的版本之合并,例:十八章 17 节~十九章 7 节,以及十九章 9b 节~ 35 节,正如圣经以外资料来源所常见的情形。并没有证据可以证明这段经文是“通俗轶事传统”,相反的却应当视之为恰如其分的历史记载。另外有些解经家认为有关神的命令(十八 6 ~ 7 )或有关改革的记载( 4 节),乃是不同编者的作品,此位编者对犹大王朝持正面看法(被指为来源 DtrG )。他的写作受到另外一位对律法及王是否顺从律法特别有兴趣之编者的修订( DtrN )。这种解释完全地忽略了在约西亚以前就有的神的律法,因此不能够成立(见导论Ⅱ B “施行审判的神” )。
A 犹大的希西家(十八 1 ~二十 21 )
i. 其早期(十八 1 ~ 12 )
首先是异乎寻常的前言(十八 9 ~ 11 ),接着便是撒玛利亚沦陷之记录(十八 9 ~ 11 ),与十七章 3 ~ 6 节之记载大同小异,并增加了神学性的注释。其作用可能是要将希西家新王朝的新气象与北国末代王朝的历史拿来作一对照。作者选择记录希西家靠着对神的信心以致拯救耶路撒冷(十八 17 ~十九 37 )之角色,以及一次致命的小信导致与巴比伦结盟而最终向之俯首称臣(二十 12 ~ 19 ),这两段叙事的选择突出了作者的重点。希西家的王朝亦以通常的结束公式告终(二十 20 ~ 21 )。
1 ~ 3. 何细亚第三年 亦即主前七二九/八年,希西家于此年开始与亚哈斯共同执政,并于主前七一六/五年开始独力统治。将此节与第 13 节对照,他独力统治(主前 716/5 ~ 687/6 年)的 第十四年 (主前 701 年)乃是由西拿基立的年谱中可以证实的年份。希西家登基时乃 二十五岁。他母亲名叫 亚比( MT ),乃亚比雅(代下二十九 1 )之简写。他行…… 为正的事,效法他祖大卫一切所行的 之好评与亚撒(王上十五 11 )、约沙法(王上二十二 43 )及约西亚(王下二十二 2 )的生平评语一样。他的幕后功臣是鼓励他将亚哈斯所关闭的圣殿重开(代下二十八 24 ,二十九 3 ),并洁净耶路撒冷之敬拜(代下三十 14 )的以赛亚。上述作为被称为是善行(参:代下十九 3 ),先知弥迦对他的影响(耶二十六 18 ~ 19 )亦为人所称道。
4. 他改革的动机有二。首先,在面对亚述的威胁时,他希望能够维持国内的同心。历代志作者记载希西家向所有的以色列民发出呼吁(代下二十九 5 ~ 11 ),导致一次全国性的逾越节庆典以及对圣殿的奉献(三十 21 ~ 27 )维修( 16 节),及其事工及工人之重组(三十一 11 ~ 21 )。其次,他很可能计划恢复以前的大卫及所罗门国度,集权于耶路撒冷,同时也包括他个人的敬虔及政治上的权宜之计 397 。他大发热心,摧毁向巴力烧香的邱坛(参十二 3 ,十四 4 ,十五 4 、 35 ,十七 9 ),可能已为西拿基立所得知( 22 节)。有些解经家视此次改革为编者手法,为要引进约西亚的改革。持此立场者忽略了一点,“行得正”这一评语乃从事改革之君王才能得到的评语(见:导论Ⅵ A “前言公式”第 7 段 )。有关 邱坛 ,请见:增注 ,列王纪上三 2 ;有关 柱像 ,请见:列王纪上十四 23 ;有关 木偶 ,请见:列王纪上十四 15 。 铜块 (希伯来文为 Nehushtan ,源自 na{h]a{s% ,“蛇”,及 n#h]o{s%et[ “铜块”),乃受人敬畏的一条铜蛇标志,代表在摩西时代有信心者得生命一事(民二十一 4 ~ 9 ),而非撒督在耶路撒冷所取得的耶布斯人之象征。这种蛇的标志似乎越来越受人敬畏(例:如在夏琐所发现的一个象征。 IBD , p.1421 )。因此,希西家将错误的敬拜目标打成粉碎。
5. 希西家的个性是 倚靠 耶和华神( 5 节)、 专靠 祂并跟随祂( 6 节),以致耶和华与他同在( 7 节),赐他胜利( 8 节)。就此而言他是自大卫以后无出其右的君王,与后来的约西亚一样遵守摩西律法(二十三 25 )。
7. 结果之一便是神因他所彰显的信心及勤奋地工作,以致虽然他面对困难,神却使他凡事俱都亨通( AV 作“兴盛”)。
8. 击退 非利士人 收复亚哈斯所丧失的疆土(代下二十八 18 ~ 19 )。亚哈斯沦为亚述的藩属,希西家却寻求独立。他废去以革伦的 Padi ,与亚实基伦的 Sidga 联盟,亚述年谱视此为反亚述的行动。 迦萨 则一直忠于亚述。
9 ~ 11. 撒玛利亚 亡国记录乃十七章 3 ~ 6 节的重复(见:上)。 亚述人攻取了城 ( 10 节,希伯来文:“他们攻取”)可能是指撒珥根二世及撒缦以色五世在此事件中的角色,见:十七章 3 ~ 6 节。
第 12 节的评语与作者的“申命记式”的风格十分相合,因为北国的态度与 顺服 的以色列当有的 听从 ……不违背,亦即 守约 、遵行神命令的态度正好相反(出二十四 7 ;申七~九)。
397 E. W. Nicholson, 'The Centralization
of the Cult in Deuteronomy', VT 13, 1963, pp. 383 ~ 389; H.
Reviv, 'The History of Judah from Hezekiah to Josiah', WHJP Ⅳ .1, p.
194; M. Weinfeld,'Cult Centralisation in Israel in the Light of
Neo-Babylonian Analogy', JNES 23, 1964, pp. 202 ~ 213.
ii. 对抗兵临城下的西拿基立(十八 13 ~十九 37 )
a. 西拿基立攻击犹大(十八 13 ~ 16 )
西拿基立王第三次的战役(主前 701 年)要经过腓尼基直下非利士,当时腓尼基的西顿王 Luli 逃往塞浦路斯,艾巴力取其位而代之,非利士的 Sidqa 、伯大衮、约帕、便巴拉及亚所均被掳。以革伦人背叛当时被希西家拘留在耶路撒冷的 Padi 王,因此受到报复。根据西拿基立年谱,埃及王的军队远征至伊利提基 398 ,于一场战役中被打败。西拿基立宣称自西顿、亚发、迦巴勒( Byblos )、亚实突、亚扪、摩押及以东处收取进贡。
在亭纳( Tell
el-Batashi )及以革伦( Khirbet
el-Muqanna` )沦陷之后,亚述王转向进攻犹大地的心脏地带。他选择梭烈谷及以拉为进出犹大的可能路线。西拿基立宣称叛徒希西家( Hezaqiau “犹太人”; Yaudaya 亦可能是指“犹大人”)“被关在耶路撒冷他的首都中,如同鸟被关在笼中一样”。西拿基立共掳获了二十万零一百五十人,以及“四十六所坚固城及数不清的小村镇”。同时,耶路撒冷被密密地包围 399 。见:下图。
因此犹大在此地区势力转弱,其外围城镇均被亚实突、以革伦及迦萨所占领,每年必纳的贡银也大量增加。西拿基立从拉亿( Tell ed-Duweir )附近的大本营转向耶路撒冷,根据尼尼微出土的宫廷浮雕看来,这是一次成功的围城。希西家向他认罪( 14 节),并释放了 Padi ,但他为此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银子三百他连得 (十一吨), 金子三十他连得 (一吨)。犹大的银子似乎比金子还要贵重。亚述年谱记录到他们所收到的“金子三十他连得及银子八百他连得” 400 。其差异可能是用不同的重量单位所致,但不大可能。更可能是亚述书记的错读,或是自耶和华殿中所刮下来的银子( 15 节)均被计入,因为由圣殿取得的财物均被准确地记录下来(参十二 10 、 18 ,十四 14 ,十六 8 ;王上七 51 ,十四 26 ,十五 18 )。西拿基立此说暗示了收取这项贡银耗时甚久。
16. 柱 (希伯来文: ~o{m#no^t[ ,只出现于此)可能是指“门框”( NEB )。
b. 西拿基立威胁耶路撒冷(十八 17 ~ 37 )
见:以赛亚书三十六~三十七章;历代志下三十二章。作者已提及希西家藉着倚靠神、祷告及必得拯救的应许而与亚述王对抗,在此则是有关此记载之事实。有些解经家在此看到两种资料来源: (i) 十八章 18 节至十九章 9a 节,十章 36 ~ 37 节及 (ii) 十九章 9b ~ 33 节的神学性总结。但这两种观点都可能是作者根据他的写作目的而编排的。这里所记载的与亚述年谱中并无不合,后者只提及一次攻城,并未提及自其中有任何掳掠。这是解经家认为后来又有一次攻城(约主前 689 年),因为认为出兵干预的埃及王特哈加在第一次攻城时太过年轻,故不可能。然而新资料显示在主前七○一年时他最少已达二十岁。
17. 敌军在 水沟 旁要希西家王投降,以赛亚也是在同一处地方呼吁亚哈斯信靠耶和华(而非亚述)以得拯救(十六 5 ~ 10 ;赛十 1 ~ 17 )。 上池 (参:赛七 3 )位置不详,可能便是指城东的基训泉,水沟(部分在地下)便是藉此泉引水浇灌下池( Birket el- Hamra{ )的田地 401 。有关希西家其他的灌溉工程,包括帮助圣城度过围城之险的西罗亚城沟在内,请见:二十章 20 节及历代志下三十二 30 。亚述派出来参与劝降的均为高级官员: (i) 大元帅(吕译、和合作 他珥探 ;希伯来文: tarta{n ;亚喀得文为 turtan ,参:赛二十 1 [NRSV] ,“主帅”); (ii) 拉伯撒利 ( rab[ sa{ri^s )可能是王室顾问之首(亚喀得文为 rab[ s%a
re{s%i ) 总长 (参 REB ); (iii) 拉伯沙基 ( NRSV
"Rabshekah" ,可能并非 战地统帅 之意)乃一位亚述省长的官衔。这是一组强而有力的组合,被差出来与犹大本身的高官对阵。
18. “家宰” 以利亚敬 (有关“家宰”,请见:列王纪上四 6 )乃希勒家之子。希勒家乃一通俗的名字(参 26 、 37 节) 402 。书记 舍伯那 曾经作过家宰、“财务大臣”以及宫廷事务总管(“总理”),以赛亚曾经因为他的小信而责备他。舍伯那一名亦曾出现于印记之上 403 。对史官 约亚 则除此处的记载以外并无所知(希伯来文: mazki^r ,参:撒下八 16 )。
这里所记载的谈判乃是蒙骗及心理战的经典之作。亚述的主要代言人代表 亚述大王 ( 19 节)对着人民向希西家王发言,一如亚述人于主前七三一年围攻巴比伦时一样 404 。他们的辩论是以打击犹太人之信心为目标,因为: (i) 耶路撒冷并无足够的兵力或技能足以抵抗强敌( 20 、 23 节); (ii) 耶和华不能够拯救耶路撒冷,正如亚述所攻取诸城之神不能拯救那些城一样( 32 ~ 36 节); (iii) 埃及的帮助不可靠( 20 ~ 21 节); (iv) 亚述的攻击乃是出于神的旨意(耶和华, 25 节)。这点基本上并没有错,因为犹大的军队乃是一支步兵队,仅有极少的骑兵。亚述人似乎知道以赛亚称他们为“神手中怒气的棍”(赛十 5 ~ 11 ),并且强调埃及的软弱( 21 节;参:赛三十 1 ~ 5 )。
22. 希西家的改革可能并非全国性的,因此亚述人在谈判的时候便掌握这个弱点,试图分化他们。这里所提的改革乃是指希西家的改革,而非指约西亚的改革,在别示巴出土的那个时代被拆毁的祭坛可以为证 405 。
26. 这里解释他们为何坚持要用当时犹大通用的语言(希伯来文: y#
hu^di^t[ ,“犹大言语”, 28 节;参:尼十三 24 ),而不用亚述宫廷文件当时的官方外交语言 亚兰言语 ( ~@ra{mi^t[ ) 406 。亚述记录中有官员操这种地方性语言的详细记录,当中有些人是被掳的犹太人(见十七 5 )。
27 ~ 32. 亚述人的策略是运用恐惧及怀柔的心理战。他们的威胁是若犹太人不投降,将会遭受长期被围的痛苦( 27 节)。他们强调 亚述大王 (亚述王的头衔,在别处均指耶和华神,诗四十七 2 ;玛一 14 ;太五 35 )的能力( 28 、 29 节)。他们基于上述的威胁利诱,呼吁犹太人 要与我和好 ( NIV 、 NEB 、 MT )。立约关系中的“祝福”──通常便是“和好”( s%a{lo^m )──只出现于此处,可能是指妥协投降便可以在他们自己的家园中安享和平富裕的田园生活( 31 节;参:王上四 25 ;弥四 4 ;亚三 10 )。古代近东所有的少数民族均长期面临被掳的危险,因此旧约中所提及的被掳不一定是指犹大被掳之后才写成的,例如撒玛利亚人的被掳便是记忆犹新的例子 407 。
33 ~ 35. 亚述人嘲笑犹太人的神无能拯救他们脱离亚述人的手,以赛亚面对这样的讥笑时便答以耶和华是真实永活的神,不能用其他的假神与祂相提并论(申四 35 ,五 7 ),祂也的确拯救了圣城(参十九 31 ~ 36 ;代下三十二 21 ;赛十 9 ~ 11 )。
哈马 ( 34 节)于主前七二○年被西拿基立攻陷后被他占领。 亚珥拔 ( Tell Erfad ,位于 Aleppo 以北); 西法瓦音 及 以瓦 请见:十七章 24 节 ; 希拿 则不详,有可能是在其境内。有些抄本( LXX ( L )及古拉丁文抄本)在以瓦后添加“撒玛利亚的神在哪里呢?”但这已可由上文下理中看出。“ 他们 曾救撒玛利亚脱离我的手吗?”乃指撒玛利亚之诸神,见:十七章 5 节。
36 ~ 37. 百姓的静默显示他们支持他们的王,并不一定表示他们害怕,但有可能显示出他们所受到的压力极大,这由官员们 撕裂衣服 可以看出,那是传统象征哀哭的举动,在此可能是因为敌人对神侮辱及亵渎而引起(十九 4 、 6 ;参:太二十六 65 )。 ──《丁道尔圣经注释》
列王纪下
列王纪下第十八章
18:1 希西家是犹大国的好王。北国以色列正为亚述吞并,但希西家毫不畏慑,反力图自强,在灵性和政治上领导犹大国踏上复兴之路。
圣经用相当多的篇幅记载他与亚述王西拿基立(此人接续在战阵中死去的父亲撒珥根二世为王,时在主前705
年)的接触和晚年的政绩。这些记载分别见18:13-21;《代下》32:1-33;《以赛亚书》36:1-39:8,具见这位“倚靠耶和华以色列的神…谨守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诫命”(18:5-6)的君王在圣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希西家统治犹大国二十九年的政绩如下:1,挣脱亚述的辖制,不再进贡(7节);2,废去邱坛、柱像、木偶,连摩西在旷野所造的铜蛇也予摧毁;3,征服非利士人,恢复在亚哈斯王时为非利士人占有的高原和南方的城邑(看代下28:18);4,建造府库、仓房、城邑,收藏金银、五谷,为国家积财(代下32:27-29);5,塞基训河上源、引水入大卫城,以确保城中食水供应(20:20;代下32:30)。29年包括希西家作王19年(715-697)及与子玛拿西秉政10年(697-686)。之,与父亚哈斯同治14年(729-715)。参20:1;21:1注。
18:9-11 参17:3,6注。
18:13
希西家十四年当为主前701年。西拿基立是亚述王撒珥根二世的儿子,统治期为主前704-681年。希西家和推罗、埃及结盟,共抗亚述(代下32:1-8)。西拿基立于是派兵镇压,攻击犹大设防的城邑,其中一城为拉吉。考古学家在尼尼微发现记有围攻拉吉的石碑。希西家在强敌临境无力抗拒下,同意纳贡。石碑上说贡物包括宝石、大象的皮革,和希西家亲生的女儿、妃嫔与乐师等,又掳去百姓廿万人。但没有说攻取到耶路撒冷城,只说希西家“象关在笼中的鸟”囚困在王宫中。看19:2注及《以赛亚书》36:1-22。
自本章13节至20:19的经文与《以赛亚书》36-39章的内容相似,有的完全相同。一般认为本书写作时引用的史料,部分来自《以赛亚书》。兹将二书间相同的部分列后,括弧中为《以赛亚书》经文:1,西拿基立兵临耶路撒冷城下,18:13,17-37(36:1-22);2,预言耶城必得拯救,19:1-13(37:1-13);3,希西家的祷告,19:14-19(37:14-20);4,希西家患病,20:1-11(38:1-8);5,巴比伦来使,20:12-19(39:1-8)。
18:17
亚述王西拿基立得到这许多贡物心仍未足,认为希西家诚意不足,派了三位大臣和大队兵马向希西家和耶城的居民进行宣传战。本节列出的三个名字,不是人名而是官衔。“他珥探”的意思是“最高指挥官”;“拉伯撒利”是“总太监”;“拉伯沙基”是“野战指挥官”。有的圣经学者认为13-16节和17节以后所记是亚述人两次不同的侵略。本节所记发生在13-16节的事以后13年。
18:19
本节到25节和29至35节是两篇很精彩的阵前喊话,亚述人希望不用一兵一卒,凭言词说服的力量,打击民心士气,取得耶城。为达到此目的,用了耶城居民听得懂的希伯来话,而不是当日近东商业与外交中用的国际语言亚兰话(26节)。
拉伯沙基可能有传译,他自己不一定会说希伯来话。
18:27 “吃自己粪,喝自己尿”指亚述大军若包围耶城,断绝粮食和水源,百姓只有吃粪喝尿。“坐在城上…的人”指百姓。
本节至35节的第二篇喊话,仍旧志在打击希西家的威信,说倚靠耶和华的话只是欺哄,根本救不了百姓;接连用三个“你们不要”否定希西家的权威,然后列举投降的好处,和反抗必遭灭亡的实例。
18:34 这些都是曾给亚述打败的外邦人所信的假神,现在与真活神耶和华相提并论。
18:36 亚述人的“喊话”没有收到威胁的功效,反激起了上下同仇敌忾的心,更愿意仰望耶和华(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