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约 - 撒母耳记上(1 Samuel)第10章
    
    
   
  
  
                  
          
            | 於是,撒母耳拿一瓶橄榄油,倒在扫罗头上,亲吻他,说:「上主膏立你作他子民以色列的统治者;你将治理他的子民,救他们脱离所有的仇敌。以下就是上主选立你作他子民的统治者的证据: | 
          
        
                        
          
            | 今天离开我以后,你会在便雅悯地区的泄撒,靠近蕾洁的坟墓那里碰到两个人。他们会告诉你,你要找的驴已经找到了。你父亲不再担心驴,却担心你,不断地问人:『我儿子怎麽样了?』 | 
          
        
                        
          
            | 你从那里再往前走,到他泊的圣树那里,会遇见叁个人;他们要去伯特利向上帝献祭。其中一个人带着叁只小山羊,另一个人带着叁个面包,第叁个人带着一皮袋酒。 | 
          
        
                        
                        
          
            | 后来,你要去基比亚,到上帝的山;那里有非利士人的营帐。你在进城的地方会碰到一群从山上祭坛那里下来的先知。他们打鼓,吹笛,弹着竖琴和七弦琴,跳舞狂呼。 | 
          
        
                        
          
            | 上主的灵要突然支配你;你会跟他们一起跳舞狂呼,像是另外一个人。 | 
          
        
                        
                        
          
            | 你要比我先到吉甲;我会在那里跟你相会,并且献烧化祭和平安祭。你要在那里等七天;我到了以后会告诉你应该做的事。」 | 
          
        
                        
          
            | 扫罗离开撒母耳的时候,上帝赐给他一颗新的心。撒母耳告诉他的每一件事,当天都实现了。 | 
          
        
                        
          
            | 扫罗和他的仆人到达基比亚时,一群先知迎见了他。上帝的灵突然支配着他,他跟那群先知一起跳舞狂呼。 | 
          
        
                        
          
            | 以前认识扫罗的人看见他这样,彼此问说:「基士的儿子怎麽啦?扫罗竟也成了先知吗?」 | 
          
        
                        
          
            | 一个当地的人说:「那麽,其他的人呢?他们的父亲是先知吗?」这就是「扫罗竟也成了先知吗?」这句俗语的来源。 | 
          
        
                        
                        
          
            | 扫罗的叔叔看见他和他的仆人,就问他们:「你们到哪里去了?」扫罗说:「我们去找驴啊!找不到,我们就去见撒母耳。」 | 
          
        
                        
                        
          
            | 扫罗回答:「他告诉我们驴已经找到了。」但扫罗没有告诉叔叔撒母耳提起他要作王的话。 | 
          
        
                        
                        
          
            | 对他们说:「上主—以色列的上帝提醒你们,他领你们出埃及,救你们脱离埃及人和一切欺压你们的人。 | 
          
        
                        
          
            | 他是你们的上帝,是救你们脱离一切灾祸和患难的上帝。但是今天,你们厌弃他,要求我给你们立一个王。现在你们要按支族和宗族的次序集合在上主面前。」 | 
          
        
                        
          
            | 於是,撒母耳要每一支族上前来;上主拣选了便雅悯支族。 | 
          
        
                        
          
            | 撒母耳要便雅悯支族的各家族上前,选出了玛特利家族;然后玛特利家族的人都上前,选出了基士的儿子扫罗。民众要找扫罗,但找不到他。 | 
          
        
                        
          
            | 他们求问上主:「还有没有别人?」上主回答:「扫罗在那边,躲在货物堆后面。」 | 
          
        
                        
          
            | 有人跑去拉扫罗出来,带他到群众当中。他比所有的人高出一头。 | 
          
        
                        
          
            | 撒母耳对人民说:「这就是上主拣选的人!我们当中没有一个人像他。」群众呼喊:「吾王万岁!」 | 
          
        
                        
          
            | 撒母耳向人民说明王的责任和权利,并且把这道理写在书卷上,存放在上主面前,然后叫各人回家。 | 
          
        
                        
          
            | 扫罗回基比亚家里去了;有些被上帝感动的勇士跟扫罗一道去。 | 
          
        
                        
          
            | 但有些无聊的人说:「这个人能救我们吗?」他们看不起扫罗,也没有送礼物给他。 | 
          
        
             
  
  
    
    
      撒母耳记上第十章 
  第 10 章 
 
  撒上 10:1> 以色列的君王为何要受膏? 
 
  10:1 以色列王即位时,不但加冕,还被膏立。加冕是政治行动,使君王统治全国;受膏则表示君王成为神的代表,属于宗教行动。君王经常由祭司或先知膏立,所用的膏油是用橄榄油、没药和其它贵重的香料特别调和而成的。这膏油浇在他的头上,预表神圣灵的大能临到他身上。膏立君王的礼仪,是叫他牢记自己责任重大,要靠神的智慧而不是靠自己的聪明来领导人民。 
 
  撒上 10:6> 旧约时代,神的灵是怎样工作的?若然离了神……  
 
  10:6 被神的灵充满的扫罗,以后怎会犯那样的恶行呢?在整个旧约时代,神的灵感动(也可以译作“临到”)一个人,是临时性的,好让神使用他来成就伟大的作为。在以色列人的士师身上,神呼召他们拯救百姓时,就常常有神的灵临到(参士 3:8-10 )。这并不是永久性的,只是圣灵能力的临时彰显。在旧约时代,有时圣灵甚至会临到非信徒的身上,成就不平常的工作(参民 24 ;代下 36:22-23 );那时圣灵赐人能力,去做神要他们做的工作,却未必结出圣灵的果子(例如节制)。扫罗在作王的初期与先前判若两人( 10:1-10 ),就是圣灵在他身上运行的结果。但当他权力增长时却骄傲起来。后来,他不肯寻求神,神的灵就离开了他( 16:14 ),他的能力也烟消云散了。 
 
  撒上 10:10-11> 扫罗顺服,神的灵就在他身上大显能力,我顺服……  
 
  10:10-11 先知是传述神话语的人。神吩咐众多先知预言某类事件,渴望的乃是他们教导人民,鼓励人民忠心为神而活。扫罗的朋友听到他和先知一同受感说话,就诧异地说:“扫罗也列在先知中吗?”他们对世俗化的扫罗也变为敬虔的人深感惊奇。 
 
  神拣选扫罗作以色列王 
 
  撒上 10:19> 求神立王治理他们──难道他们忘了谁是王吗?我有没有忘了……  
 
  10:19 以色列人真正的王是神,但是他们竟要求另立一个王,想要人而不要神作自己的领袖。在以往的历史中,人类厌弃了神,现在也依然远离祂。你是否将神放在另外一边,以某人或某事物作你的“王”弃绝神呢?你要以扫罗王作借鉴,不要对神置之不理。 
 
  撒上 10:20> 我怎样看用掣签之法选君王这事? 
 
  10:20 以色列人用掣签的方法选出第一任君王。不是扫罗幸运被选中,乃是出于神的旨意,只不过由他们的手掣出来,再呈报给神。 
 
  在特殊情况下,神让以色列人用乌陵和土明作决疑判断,以便知道答案。但只有大祭司有权使用。 
 
  撒上 10:22> 对重担畏惧,怀疑自己,其实是……我也曾如此,但……  
 
  10:22 以色列人聚集要立王,扫罗已经知道自己是被拣选之人( 10:1 ),但是他并不露面,反而藏在器具之中。我们也常常躲藏起来,不敢负起重要的责任,因为害怕失败,怕别人的议论,或者根本弄不清楚应当怎样行。你现在就要准备自己,好负起未来的责任。你要倚赖神的供应,不要倚靠自己的聪明。 
 
  以色列人的宗教与政治中心 
 
  撒上 10:25> 以色列的君王与众君王不同,教会领袖应在哪些方面与俗世的有别? 
 
  10:25 与别国的君王不同,以色列人的王有明文国法要他们遵行(参申 17:14-20 )。异教的君王被奉为神明,他们自己制定律法,不用向任何人负责。以色列的王和他们迥异,要向更高的权威负责,凡事都要向天地的主宰交代。以色列人现在有了王,照他们所求的,像列国一样,但是撒母耳对百姓与王说明,以色列君王的统治,跟异教的国家不同,他将国法“记在书上,放在耶和华面前”,表示他将这书放在米斯巴某处,作为立约的凭证。 
 
  撒上 10:26-27> 领袖怎样面对拥护者和反对者?领袖应具怎样的胸怀? 
 
  10:26-27 有人成了扫罗的终生的同伴,也有人藐视他。作领袖的常常会被人挑剔,因为常在大庭广众之下露面。扫罗此时没有理会反对他的人,不过以后则妒火中烧,无法抑止( 19:1-3 ; 26:17-21 )。作领袖的要虚心听取有益的批评,不要把宝贵的光阴和活力放在反对自己的人身上,而要专注随时甘愿帮助自己的人。──《灵修版圣经注释》 
    
    
          
    
      撒母耳记上 第十章 注释 
  1-16 扫罗私下被立为王 
 
  1 这膏立仪式是私底下在秘密中进行的。 
 
  膏立的程序有三: 
 
  1 把香膏倒在扫罗头上,表示圣灵赋予能力; 
 
  2 亲嘴,表示接纳及团契; 
 
  3 宣布扫罗为王。 
 
  「膏油」:是专为膏立祭司而用的香膏。(参出29:7; 
 
    30:23-33) 
 
  「他产业」:指的是以色列人。神拯救他们离开埃及,为要买取他们作为自己的产业(申4:20; 9:26等)。 
 
  2-16 三个兆头 
 
  撒母耳告诉扫罗三件将要遇见的事,证明自己所言不虚。 
 
  兆头一是寻回失驴( 2),使他不要再为这等事操心; 
 
  兆头二是得到人的欢迎和馈赠( 3-4); 
 
  兆头三是在先知群中说预言( 5-6),作获得圣灵能力的证据。 
 
  最後,撒母耳吩咐扫罗在合适的时候上吉甲去,到了之後不可擅自行动,要等候撒母耳到来作进一步的训示(见 11:14-15)。 
 
  2 「便雅悯境内的泄撒,靠近拉结的坟墓」:拉结的坟墓自古相传是介乎耶城与伯利恒之间(参创35:16),因此泄撒必定是 
 
  靠近耶城的一地方。 
 
  3 「他泊的橡树」:又可作以伦他泊(参士9:6注)。 
 
  9 「新心」:原文作另外一个心。 
 
  11 素来认识扫罗的人,看见他突然由一个粗鲁无见识的农家子弟,转变成为一个具有先知才能的战士和政治家,都非常希奇。 
 
  17-27 公开推选扫罗为王 
 
  虽然撒母耳膏立了扫罗,但仍要召集各支派的领袖到米斯巴,用公开的方式求问神,目的是要民众目睹这是神的拣选。 
 
  17-19 撒母耳再次责备百姓学效外邦立王。 
 
  20-21 求问的方式是「掣签」,是人寻求神旨意的方法,大抵是采用祭司胸前的乌陵和土明?参出28:30注。 
 
  22-27 扫罗当选 
 
  可是他却隐藏起来,因为他仍有自卑心,但神却把他彰显出来,表明这实在是神的拣选。 
 
  25-27 扫罗在神面前与民立约 但民中仍有不服的人。 
 
  25 「国法」:即对君王权利及责任的规定(参串)。 
 
  26 「基比亚」:是扫罗的家乡,位於耶路撒冷以北约五公里(三英里)处。 
 
  27 「扫罗却不理会」:有译作「大约过了一个月」,并作为11章起首。 
 
  思想问题(第 10章) 
 
  1 本章如何论及神与以色列的关系?参 1, 18-19, 25节。 
 
  这有否加增你对神的认识? 
 
  2 撒母耳告诉扫罗那三个兆头来证实他在 1节所说的话? 
 
  你认为这些兆头对被膏立的扫罗有何意义? 
 
  3  9节的「新心」指的是什麽?有何涵意? 
 
  它与新约中所说的「新造的人」是否有相似之处? 
 
  参林後 4:17; 西3:10等。 
 
  在你的生命中是否带「新」的特徵? 
 
  4 扫罗向叔叔隐瞒撒母耳膏他一事( 16),在百姓掣签时又躲起来 ( 21)。 
 
  这显示他的性格有何特点? 
 
  5 神一方面命令撒母耳私下膏立扫罗,另一方面又在公开场合里选召扫罗作王。 
 
  你认为这双重的选立有何好处? 
 
  今日教会可否在此学到一些做事原则? 
 
  6 昔日以色列人藉掣签寻求神的旨意,撒母耳就是以此公开选出扫罗为王。 
    
    
      撒母耳记上第十章 
  扫罗的膏立(十 1-16 ) 
 
  经过第九章的缓慢发展,叙述者突然带我们进到整个事件的高潮:撒母耳膏立扫罗为王。在目前阶段事实上只是个人及秘密的行动;撒母耳谨慎地不让其他人知道(九 27 ),而且扫罗连他最亲密的亲戚也没有告诉所发生的事( 16 节)。换言之,这是象征的行动,叫他在上帝面前,但尚未到国家面前作王( 1 节的王子,可以译‘候 任的 君’ king-designate 或‘未来的王’ king-to-be )。 
 
  膏立为王的仪式,以后在以色列人的思想意识上非常重要。正如第一节指出,君王是上帝自己所膏立的;透过这个可以看见和不能废除的记号,上帝使他就任圣职,叫他接受一项特别的职事。同样祭司也在膏油仪式中就任圣职,因此可以清楚看见王权不单是世俗和政治的职事,它也是神圣的和圣洁的。值得留意在埃及的文化,有膏立诸侯( vassal
 
  kings )的习惯,即较小的王向埃及伟大的王效忠;在这亮光中,我们可以看见以色列的王不单是自己作王,而是作耶和华的奴仆( vassal ),祂才是以色列真正的王。然而,为应付祂的子民,以色列的王站在上帝位置──被上帝拣选及分别出来,执行上帝在他们中间的统治。 
 
  对扫罗而言,从未想到在以色列中扮演这样的角色:首先,君主政权本身是新的制度;第二方面,他从没有期望要成为士师或者支派的长老,更遑论会作王。这是为什么撒母耳要给他几个支持他作王之证据的原因。最重要的记号是内在的,一次个人的经验,使他 改变成为新人 。 
 
  这个经验象征作先知多过象征作王;扫罗发现他自己在 受感说话 ,因为 在上帝的灵 催逼下,这段经文表示他受感动说豫言和跳舞;无论如何,他的行动使每个看见他的人都吃惊,旁观者的评论( 11 节)看来不单怀疑,也有些嘲讽。这经验乃是给扫罗的一个记号,但对其他人却没有什么启发作用。 
 
  第八节的介绍颇令人意外;它成为第十三章所描述事件的基础,但在这里可作备忘录,扫罗虽已准备担任这个崇高的职事,但他仍然要顺服上帝透过撒母耳而来的教训,撒母耳祭司的功用没有转移到扫罗身上。 
 
  正当扫罗开始作王的时候,他得到从上帝而来的一分礼物,和他向上帝的责任。从上帝那里,他得到内在个人的更新,否则没有人能够事奉上帝;向上帝方面,他有谨慎顺从的责任。这两种要求对任何基督徒也是同样重要,对那些有领导责任的基督徒更加重要。 
 
  百姓迎接他们的王(十 17-27 ) 
 
  故事发展到现在,只有撒母耳和扫罗知道,在神性的引导下(九 15-16 ),只决定谁可作以色列的第一位王。其他人只知道撒母耳勉强同意去安排一个王;然而普罗大众却十分关注这件事,故此,第十章的下半部其实是第八章的直接结果(在撒母耳记的作者和编者使用的文献资料中,可能是立即相连的)。撒母耳在米斯巴召集全国性集会,提醒他们要求一个王的罪过,并且指出时候现在已到,他们的请求将应允。我们可能期望他会引荐扫罗给百姓,宣布上帝已拣选他作他们的王;但事实上,扫罗却完全隐藏在幕后──其实是他将自己隐藏起来──而那位王是在掣签中找到的。 
 
  对我们来说,这似乎完全是任选法,没有使用豫谋来寻找作这工作的最佳人选。然而,整体旧约圣经认为掣签是排除人意,因此上帝可以自由地实行选择和管理。根据廿四节撒母耳说的话,上帝使用这方法拣选扫罗,而且百姓除了少数例外,一般都很高兴地同意这个抉择。 
 
  在某种程度上,这肯定是一件惊奇巧合的事。这个撒母耳曾经膏立的人,却从成千上万的以色列人掣签中发现。许多学者怀疑这段经文的历史性;也有人以为可能撒母耳操纵这次掣签。无论我们拣选的解释是什么,撒母耳记的作者,完全相信上帝拣选扫罗作王;上帝不单在以前先向撒母耳启示,现在更加在掣签中证实。这种相信是很明显的,尤其是当我们思想扫罗在一段很短的时间被上帝弃绝(十三 14 )。可以肯定所有被作者使用关于扫罗的传说,乃是完全一致的,上帝拣选他,使他作王。 
 
  由最初开始,正如廿五节显示,君主政体是一种制度:王将拥 有权利和责任 。我们在这里也看见有些给百姓权利的文件,在最安全的邱坛处保存(也即指 在耶和华面前 的意思)。对绝对权力的发展,这起很重要的制衡作用。严格来说,权利和责任都是被用来译出希伯来文的一个字 mishpat ,这字在其他地方可能译作‘习俗’或者‘方法’,正如八章十一节(编者按:八章十一节英文标准修正本直译为‘管辖你们的王必用这些方法:……。’)。这些文献一定带有法律的约束,不单是描述君王作事的方法;故此‘规则’ regulations (新国际本译法),可能较接近 mishpat 的意思。 
 
  不论个别王的自然倾向和意愿是什么,他已经有既定的 责任和权利 。甚至在基督徒的领袖中,给予传道人、圣职人员或牧师清楚的权利和责任,如果有弹性的解释的话,也不算是坏事;提摩太前书第三章在这方面是值得参考的。──《每日研经丛书》 
    
    
      撒母耳记上注释   贰·扫罗的君权直到他被弃(一O~一五) 
 
  —.膏立和确立(一O~一一) 
 
  一O1~6 撒母耳拿膏油倒在扫罗的头上,暗暗地膏立他为以色列的统治者。祭司是膏立而就职的(利八12),这时同样地方式膏立第一位王。公开的典礼将稍后举行。跟着有三件事情确认主对扫罗所说的话:(1)在拉结的坟墓前,他将遇见两个人,他们必告诉他父亲的那几头驴已经找着了;(2)在他泊的橡树那里,他会遇见三个往伯特利去的人,他们必给他两个饼;(3)当他来到“神的山”上时,会遇见一班先知,那时耶和华的灵要大大感动他,使他受感说话。 
 
  一O7~9 所有的兆头都应验以后,扫罗要去到吉甲。他在那里等候七天。撒母耳要来献祭。在第2至6节提到的兆头都在同一天应验,而在吉甲发生的事将在第十三章7至15节再提。 
 
  我们不能就凭第9节便断定,扫罗真诚地归向神。实际上,他是一个属肉体的人,他往后的事迹记载证明这点。即使他个人没有得救认识神,但圣灵仍装备他成为神所选定的统治者。换言之,虽然我们不相信他是真正的信徒,但是他仍是神正式选定的人。 
 
  在整个旧约时代,神的灵感动(也可以译作“临到”)一个人,是临时性的,好让神使用他来成就伟大的作为。在以色列人的士师身上,神呼召他们拯救百姓时,就常常有神的灵临到(士三8~10)。这并不是永久性的,只是圣灵能力的临时彰显。在旧约时代,有时圣灵甚至会临到非信徒的身上,成就不平常的工作(参民二四;代下三六22~23);那时圣灵赐人能力,去做神要他们做的工作,却未必结出圣灵的果子。 
 
  一O10~16 那些先知是热心奉献的人,百姓便惊奇扫罗也在先知中……受感说话。他们对世俗化的扫罗也变为敬虔的人深感惊奇,于是便有一句俗语:“扫罗也列在先知中么?”这句话后来普遍用来惊叹,扫罗参加与他性格不合的活动。扫罗的叔叔(相信并非他的父亲)询问他与撒母耳的谈话。扫罗只提到他曾探访撒母耳,并没有透露撒母耳暗暗地膏立他为王。 
 
  一O17~19 同时,撒母耳召聚百姓到米斯巴,宣告选立君王。在正式宣告之前,他再次提醒百姓,要求一位君王正是厌弃神的表现;神曾领他们出埃及,进入应许地。扫罗选择躲藏起来,可能是出于谦虚,也可能是害怕。马太亨利列出四个原因,解释为何扫罗会是出于惧怕: 
 
  (l)因为他认识自己未有足够的能力接受这重大的托负…… 
 
  (2)这会引起不满他的邻里敌对他。 
 
  (3)他明白撒母耳的说话,百姓要求一位君王确是罪,而神是在忿怒中应允他们的要求而己。 
 
  (4)当时以色列的事务也陷于不利的环境中:非利士人势力强大,亚们人来到威赫,所以他必须胆壮才能驾御这场风暴。 
    
    
      撒母耳记上   10:1   
 
  耶 和 华 膏 你: 膏 
 
  立 扫 罗 有 以 下 几 个 目 的: 
 
  1.   把 他 奉 献 给 神 以 完 成 他 蒙 召 的 特 殊 任 务。 
 
  2.   赐 给 他 恩 典 和 才 能, 以 完 成 神 所 指 派 的 工 
 
  作。 
 
  “ 耶 和 华 的 受 膏 者 ” 也 成 了 一 个 常 用 的 以 色 列 王 的  代 名 词 (26:9 ;比 较 12:3 ;哀 4:20) 。 
 
  神 最 终 的 受 膏 者 是 耶 稣, 他 是 弥 赛 亚 ( 希 伯 来 语 mashiah, “ 受 膏 者 ”) , 是 神 用 圣 灵 膏 立 的 ( 约 1:32~33) 。 以 后 所 有 信 靠 耶 稣 的 人 也 必 须 被 同 一 圣 
 
  灵 所 膏 ( 林 后 1:21 ;约 一 2:20) , 以 做 新 约 的 祭 司 和 王 ( 比 较 彼 前 2:5,9) 。 
 
  10:5   
 
  他 们 都 受 感 说 话: 这 
 
  里 的 受 感 说 话 (6,10~11,13 节 ) 极 
 
  可 能 是 借 着 圣 灵 所 赐 的 预 言 性 的 话 语 和 诗 歌 来 称 颂 神 ( 比 较 民 11:25) 。 
 
  10:6   
 
  新 人: 神 
 
  通 过 圣 灵 的 膏 抹 改 变 了 扫 罗 的 内 在 性 情 ( 比 较 9 节 ) 。 这 种 改 变 不 是 无 条 件 的 或 永 久 性 的, 只 有 顺 服 神 
 
  才 能 得 以 恒 久 保 存。扫 罗 后 来 拒 绝 顺 服 神, 神 的 灵 就 离 开 了 他 (13:13~14 ; 15:11 ; 16:14) 。 
 
  10:9   
 
  神 就 赐 他 一 个 新 心: 神 
 
  赐 给 扫 罗 许 多 恩 赐 来 帮 助 他 以 公 义 服 事 神 和 以 色 列。 他 有 一 个 新 心, 有 圣 灵 所 赋 予 的 能 力 (6 节 ) , 强 健 的 身 体 (23 节 ) , 谦 卑 的 态 度 (9:21) 以 及 撒 母 
 
  耳 的 引 领 和 祷 告 (12:23~25) 。 尤 其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他 有 说 预 言 的 
 
  恩 赐 (10~13 节 ) , 这 是 他 被 膏 立 为 
 
  王 的 一 个 标 志。 然 而, 因 着 他 的 愚 昧, 扫 罗 很 快 就 放 弃 了 对 神 的 话 语 的 忠 心 (13:13~14) 。 
 
  10:25   
 
  国 法: 以 
 
  色 列 的 王 应 与 其 它 国 家 的 王 截 然 不 同。 他 们 不 是 绝 对 的 君 主, 而 是 神 治 下 的 王, 从 属 于 神 这 位 百 
 
  姓 的 最 高 统 治 者 ( 参 申 17:14~20 关 
    
    
      撒母耳记上 
  注释 
 
  十 1-8 膏立 
 
  第 1 节描述膏立的一个简单行动。耶和华的代表──这里是撒母耳──把膏油倒在未来君王的头上。这行动象征神给这人画上记号,把他从别人分别出来,作祂所拣选的君王。我们不能确定膏立在以色列中的全部意义。一个可能性是,那是一种立约关系的象征;若是这样,那就显出神是跟个别的君王立约,应许会帮助他,赐他力量和智慧。膏油也许是神授之能力的象征。膏立在古代近东广为人知,虽然在以色列以外,人并不惯于膏立君王。在埃及,君王不会受膏立,其封臣却会受膏立。若以色列人也熟悉这样的观念,则可能暗示扫罗是被膏立作耶和华的封臣,而耶和华才是那伟大的君王。 
 
  第 1 节也把以色列人描述为耶和华的「产业」,是祂永远所拥有的。这描述包括以色列地和以色列民,是给予这位新王的另一个重要的声明:他并不是以色列的拥有者,因以色列仍属于神。 
 
  因此,扫罗只是神的从属,但即使如此,王权在以色列也是一种全新的制度,若扫罗对此存疑,也不足为怪。他需要「兆头」去表明他真的是君王,并且他有能力承担任务。于是,神就应许给他 3 个兆头。(第 7 节清楚指出撒母耳的预言就是兆头,并且极可能在原来的希伯来文版本中,第 1 节也曾提到兆头,参新国际译本旁注。)第一个兆头( 2 节)是确保他可以丢弃过去,他未来的职事并不是当一个农夫。第二个兆头( 3-4 节)是确保以色列人视他为君王。饼是他们带往伯特利圣所的祭物,因此那些人不会把饼随便交给任何路经的陌生人,而只会交给一些位高权重的人。第三个兆头( 5-6 节)能给他保证,他有所需的恩赐和能力去担当领袖的角色。在他以前的众士师都有耶和华的灵的恩赐作装备,而扫罗会知道,他也有同样的装备。这些兆头一旦应验了(「临到你」),扫罗便有充足的信心去作王,因为明显地神必与他同在。 
 
  「基比亚」( 5 节,译按:和合本译作「山」)是扫罗的家乡( 26 节),在十一章 4 节称为「扫罗住的基比亚」。这城的全名是「神的基比亚」(译按:和合本作「神的山」)或「基比亚以罗兴」)。这时候就是在扫罗自己的家乡,也有非利士人的防兵,由此显出了以色列的衰弱。在有政治和属灵危机的时候,一班一班的先知是一种特色(也参王下二)。他们不像个别的大先知,他们似乎常以群体出现,并忘我地响应音乐的节奏。显然扫罗很容易受音乐感染(参十六 14-23 ),而神在这里,便使用了他性格上的这种特质。 
 
  第 8 节在本段中,是撒母耳再给扫罗的最后指引,而所指的是十三章要发生的事(参十三 4 、 8 )。撒母耳向扫罗所说的话必定比这节经文详尽,因本句子的对象只是圣经的读者;句子给人一个错误的印象,以为扫罗马上要到吉甲去。在撒母耳或扫罗前往吉甲之前,既有这么多事件的发生,可见扫罗必定不是立即往吉甲去。我们从第十三章可推论,撒母耳必已指示扫罗,他一旦肩担了君王的责任,便要召集以色列众民在吉甲,组成军队对抗非利士人。但那是往后一点的事情。 
 
  十 9-16 守住了秘密     
 
  说故事的人简单地交代所有 3 个「兆头都应验了」,他就直接描述第三个兆头,而其中有一个新的目的。这故事应强调,除了撒母耳和扫罗外,便没有人知道扫罗已被委任为王。这个强调点从两段插曲的详述传达出来,第一段插曲──第三个兆头的应验──显示虽然扫罗从这兆头有所领会,但其它人则完全误解了。他们对扫罗的经历加以嘲笑,甚至引为笑柄(「此后有句俗语说」),并在后来,一件事里加剧了(参十九 23-24 )。若「这些人的父亲是谁呢?」意指「他们是不足取的人!」的话,他们显然也嘲笑那一群先知。我们清楚可见,扫罗的经历并没有叫他在基比亚家乡的人对他产生好感。使徒行传二章 13 节记载了一件类似的事情,那时被圣灵充满的人竟遭旁观者耻笑;而哥林多前书二章 14 节评论说:「属血气的人不领会神圣灵的事,反倒以为愚拙,并且不能知道。」 
 
  第二个插曲,是扫罗跟那位在本地圣所遇见的叔叔的谈话,这人在前文并没有提过。扫罗的父亲会知道他为何不在家,但他叔叔却不知道。扫罗提及撒母耳一事,引起他叔叔的好奇心,但扫罗十分谨慎,他并没有提及立王的事(「国事」)。因此,即使是扫罗的乡邻或亲友,都不知道他就是未来的君王。 
 
  十 17-27 在米斯巴举行的典礼 
 
  米斯巴这时似是一个首都城市;这是第二次举行全国集会的地方(参七 15-16 )。因此这是举行典礼,使扫罗作王的一个适切的地方。对于以色列的众代表来说,这段是上接第八章的,因为他们应对九章 1 节至十章 16 节所记载那私下发生的事件一无所知。撒母耳一开始就奉耶和华的名,重复较早时对他们的责备。纵然扫罗是由耶和华拣选和装备去作王,但以色列人对立王的要求,仍被视为蔑视神。撒母耳再次提醒他们,神总是把他们从强大的敌人手中拯救出来,从没有离弃他们不顾。 
 
  我们也许会预期撒母耳马上宣布,耶和华已拣选扫罗为王,然后随即公开地膏立他。但第 20-24 节记载了一个很不相同的仪式,扫罗在其中是靠制签而拣选出来的,好像先前没有作过任何决定一样。我们对这里所采取的机制太不认识;尤其是扫罗怎会在缺席的情况下被抽出来,实在叫人疑惑。无论如何,这里的重点是,到现在,扫罗仍是一个害羞和谦卑的人,他没有寻求作王,反而是逃避作王。然而,他有一个很突出的外表,会众马上认可他。因此,扫罗是在欢呼中作王的:并不是撒母耳或耶和华强迫以色列人接受他,而是众民的代表都接受他(这暗示那些匪徒为数极少)。以色列的第一位君王必须有一群合一的国民支持他,因此众民应该是自由、自愿地接纳他为王。这解释了先前为何需要秘密行事。 
 
  第 25 节这份文书。这份文书被形容为「国法」。我们不知道它详细的内容是甚么,但可能是申命记十七章 18 至 20 节扩大的版本。那些法则必定包括「权利和义务」(修订标准译本把这个希伯来文单字译作「权利和义务」)。换句话说,这份文书写下了王从子民所得的权利,和他在神之下,向子民应尽的义务。这样,王与众民就彼此建立一个约的关系。 
 
  扫罗像众人一样,回家去了( 26 节);基比亚似乎顺理成章地作了他的首都。在君主制度开始时,大概仍没有中央税制,而扫罗暂时要靠他的牧场为生(参十一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