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来书第五章
来 5:4-6> 这里所强调的信息……
5:4-6 本章强调基督的神圣工作和祂的人性(参诗 2:7 ; 110:4 )。当时,耶路撒冷的大祭司由罗马人选立,但在旧约时代,神拣选亚伦和他的后裔成为大祭司。基督与亚伦一样,都是神所拣选的。
来 5:6> 5:6 麦基洗德是撒冷城(即现时的耶路撒冷)的祭司(参 7 章;创 15 章人物介绍)。
来 5:7> 死亡难捱,基督顺服;试炼难过,要经历嘛,总……
5:7 耶稣面对死亡时,实在是极其痛苦的(参路 22:41-44 ),虽然祂曾向神呼求,但为了成就神的旨意,还是选择了忍受痛苦、凌辱、与神分离和死亡。有时我们愿意接受试炼,并不是因为喜爱受苦,而是希望顺服神。当你面对试炼时,让耶稣的顺服来支持、鼓励你吧。你知道耶稣基督与你同在,便能够面对任何事情。
来 5:7> 有时祂总好像不垂听祷告──心里会泛起这样的声音吗?
5:7 你是否觉得神不垂听祷告?应当以顺服的灵去祷告,愿意遵行神的旨意,祂必回应顺服祂的儿女之呼求。
来 5:8> 顺服的生命是这样的──你的生命嘛……
5:8 耶稣不是被动地照安排去生活,而是主动地选择一生不断地以父神的旨意为依归(参约 10:17-18 )。祂选择顺服神,即使顺服会令祂受苦和受死。因为祂在遭遇试炼的时候仍能完全顺服,因此不论如何难以顺服的情况,祂都能够帮助我们顺服。
来 5:9> 祂是完全的,你对祂属性的了解有多少?
5:9 基督在道德上是永远完美的,藉着顺服,祂向我们而不是向神或自己证实自己的完美。在圣经中,完美通常是指完全或成熟。藉着分担我们的受苦经历,现在祂就能够把永恒的救赎赐给顺服祂的人。(有关耶稣在世上对受苦的态度,请参腓 2:5-11 。)
来 5:12-13> 不知道他们是为了什么而不长进?我呀?就是有一点点……
5:12-13 这些犹太基督徒不成熟,他们有些人本应该去教导别人,但自己连最基本的教导也没有实践出来。他们不愿意跨越传统和教条,又不愿离开基本真理的讨论。除非他们能够离开安逸的环境,斩断犹太教的束缚,停止尝试将基督信仰与犹太教文化混杂,否则他们仍不能够明白基督作为大祭司的教导。委身基督使人敢于离开安逸的环境。
来 5:12-14> 你能分辨是正确引用经文,还是错误运用经文吗?
5:12-14 为了要从初生的基督徒成长为成熟的基督徒,我们必须学习分辨是非黑白。我们要训练自己的良知、感觉、思想和身体去分辨是非。你能在被试探引诱之前便觉察到它吗?
来 5:14> 婴孩牙牙学语,很可爱;在属灵上永为婴孩,人还说可爱?若要成长……
5:14 我们是否有能力吸收神更深奥的真理──“干粮”,乃取决于灵命的成长。很多时候,我们在灵命还未有这样的消化能力之前,便想吃神的筵席。随着在主里日渐成长,把学习到的真理实践出来,这样,明白真理的能力就会增加了。 ──《灵修版圣经注释》
希伯来书第五章
尊荣的大祭司(一)(四 14 ~五 4 )
从四 14 起,作者论到他全书的中心主题:“基督为我们的大祭司”。在二 17 ~ 18 中有如幼芽的思想,在此段中阐述得更清楚。今天我们看见:
.我们大祭司基督的可靠(四 14 ~ 16 )
在旧约时代,大祭司的任务是代表犯罪的百姓献上赎罪祭,当他们有需要时,他便设法帮助他们;现在,基督就是这样的一位大祭司,而且更有能力和可靠:
1. 祂了解我们。在我们受苦时,祂鼓励我们,给我们及时的帮助,因祂也曾经受试探和苦难。
2. 祂体谅我们。基督充满同情和体谅的心,会感受到你的惧怕、忧愁、焦虑和困惑。
我们既有这样一位可靠的大祭司,就当坦然无惧地进到基督施恩宝座前,为过去而得怜恤,为现今和将来而蒙恩惠( 16 )。
.我们大祭司基督的资格(五 1 ~ 4 )
基督也有大祭司普通必须的条件:
1. 祂的职任( 1 ),是神拣选委任的大祭司。换言之,祂具备了代表神和人沟通的职任。
2. 祂的工作( 2 ~ 3 ),是承担大祭司为人献赎罪祭的工作,便“愚蒙失迷者”从软弱的困锁中得释放。
3. 祂的被召( 4 ),到这个失丧的世界来完成拯救罪人的计划。
祈祷 施恩的主,我今到宝座前,求帮助我。
尊荣的大祭司(二)(五 5 ~ 10 )
本段经文继续深入探讨基督为大祭司的资格:
.祂是神所委派的( 5 ~ 6 )
亚伦昔日不是因他有野心而担任祭司职任,乃是出于神主权的拣选;从地位而言,基督远超过亚伦,但祂却与亚伦一样,祂的祭司职任是由神所委任的,不是祂“自取荣耀作大祭司”。但作者为了证明基督超越亚伦的祭司职任,便引述两篇诗篇(参诗二 7 ,一一○ 4 )来说明祂是:
① 神的儿子,有独一无二的地位;
② 照麦基洗德的等次为祭司,即基督为大祭司的无限终身性(亚伦的祭司职任是受地域时空所限的)。
.祂对人极尽体恤( 7 ~ 10 )
正如二 17 ,四 15 及五 2 所描述,基督体恤人的软弱。“基督在肉体的时候”这句表达了基督的“人性”,表达了道成肉身的基督也在短时期内受限制,经历了最深的痛苦。读者,你曾否在痛苦流泪中祷告呢?基督也曾如此!你曾否为经过的事而震颤呢?基督也曾如此!你是否正面对不能忍受的痛苦呢?基督亦曾如此!这些经验好像是一所学校,祂在那里“学习”顺服,接受训练( 8 ),我们今天在苦难中也是受训练。祂既学好了顺服的功课,所以有资格成为我们完全的救主和帮助者( 9 )。
祈祷 慈悲忠信的大祭司基督,我们也当学那样完全顺服神旨,在苦难中勇敢前进。
浅薄的危险(五 11 ~六 8 )
到此,我们进入此书的第三个警告──浅薄的危险。
.责备(五 11 ~ 14 )
作者正在失望挫折中:“我怎能继续下去呢!”他在第 11 ~ 12 节的呼喊可以这样意译:“你们虽听见我上面所说的,但你们好像不明白我在讲什么。其实你们作基督徒已经很久了,照时间来说,你们本当为人之师了,但是你们现在还好像仍在幼稚园做小学生!”这也不是今天许多基督徒的写照吗?我们听道已久,但属灵的心窍仍未开,灵性浅薄,生活仍很世俗化,眼光短视,心胸狭窄,缺乏属灵量度。这完全由于属灵的五官尚未经过充分的运用习练所致,这样的人不能在道德的事情上分辨好坏,只有在灵性上成熟的人,才能在灵性及道德感上分辨有益和有害的教训,或正确与错误。
.劝勉(六 1 ~ 3 )
作者劝勉我们,若要进到成熟完美的地步,就必须离开那些基础的道理,向前迈进,努力追求更多的属灵知识,在圣经上继续建造,正如一座房子与其根基的关系一样。我们今天就须如此决志:“我们必如此行。”( 3 )
.警告(六 4 ~ 8 )
我们切勿误解这段经文,以为一个已得救的人仍有灭亡的可能;作者只是警告我们停止“重钉主耶稣”的行动,我们亦可恢复与主的关系。 ──《新旧约辅读》
希伯来书第五章
5:1-10 基督胜任大祭司之职
1-4
列出亚伦后裔作大祭司的两个条件:
1.他必须要经历过软弱,以致能体谅别人( 1-3 )。亚伦自己也曾软弱(见出 32 上),并多次忍耐以色列人的悖逆 ( 见民 14:5; 16:22, 20 上)。
2.大祭司必须蒙神所召( 4 ),像亚伦一样(参民 17:1-11 及串 8 )。
2 “愚蒙的,和失迷的”:原是指因无知而迷误的人。
5-10
指出基督正符合这两个条件:祂也是神所膏立的( 5-6 ); 虽然祂并非亚伦的后裔,但祂是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作祭司(见 7 章注)。另一方面,基督虽然贵为神的儿子,却成了肉身,忍受人的痛苦( 7-8 )。神并没有免祂一死或除去祂的苦楚,所以祂能体谅人的软弱。
7 “蒙了应允”:是指神叫耶稣从死里复活(见串 15 )。
9 “完全”:指基督因顺服受苦致完全胜任为我们的救主和大祭司(见来 2:10; 7:27-28 )。
5:11-6:20 当持守盼望免被废弃
11-14 信徒未能熟习真理
作者因为他们未能领受更深的道理,便暂时转移话题,将有关麦基洗德的解释,延迟至第 7 章才加以处理 。 本段以“婴孩”比喻读者中一些只能接受“小学的开端”(即基要真理)的人 , 下文(第 6 章)则劝勉他们要竭力长进。
11 “听不进去”:原指“听觉迟钝”(参吕振中译本)。
12 “工夫”:原作“时间”。
希伯来书第五章
能与人和上帝相处(五 1-10 )
希伯来书在这段经文中,建立了基督教神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教义 ── 耶稣基督是大祭司。能够在任何世代里都配作大祭司的,必须有三项资格。
(一)这位祭司必须是受任替人管理关乎上帝的事。葛西普( A. J. Gossip )常常欢喜告诉他的学生,当他在牧师按立礼时,心里感觉到会众对他所说的话:‘我们永远是处于日常琐事当中忙碌地工作;我们的生活时间不停用在赚钱和用钱当中;我们在柜面或在写字 上不断埋头苦干,把那工业的巨轮不停的推动 。我们希望你能够真的被分别出来,深入上帝隐秘的所在,到了主日的时候把祂的信息带给我们。’祭司的职责就是把上帝和人连接起来。
在以色列中,祭司有一项特别的职责,就是替犯罪的人献上祭礼。罪把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扰乱,并在中间坚立障 ,祭礼的功用便是除去这障 ,重新建立旧时的关系。
但有一点须得说清楚。在犹太人的理想观念中,只认为 不知而犯的罪 ,才可以献祭得赎。故意犯的罪则不能献祭得赎。所以希伯来书作者说:‘我们得知真道以后,若故意犯罪,赎罪的祭就再没有了’(十 26 )。这个观念时常在旧约的献祭经文记载中可以见到的。“若有人在耶和华吩咐不可行的什么事上,误犯了一件。”(利四 2 , 13 )。民数记十五章廿二至卅一节是一段重要的经文,当人因疏忽而犯错时,则应按照祭礼的若干规则去做。‘但那擅敢行事的 …… 亵 了上帝必被剪除 …… 他的罪孽要归到他身上。’申命记十七章十二节也订下了一项规则:‘若有人擅敢不听从 …… 那人就必治死。’
‘不知’的罪可以饶恕;明知故犯的罪不可恕。犹太人对‘不知’的解释比单纯的无知有更广泛的含义的,它包括在盛怒之下,或情感突发时,或做错了事之后而忏悔的各样过犯。‘故意而犯’的罪是指人在冷静的情况下,计划预谋而做成的过犯,或做了事之后,并无一点悔意,并且明目张胆的不顺服上帝。
所以祭司的主要职责是为罪人,就是犯了过失而愿意归服上帝的人,开一条通路,和上帝恢复来往的关系的。
(二)这位祭司的第二个资格是必须能够和人相处。必须经验过别人的生活感受的人,才有资格去同情别人。这里作者指出地上的祭司先为自己的罪献上赎罪祭然后为别人献祭 ── 后来作者也引用这点证明基督超越地上的祭司。祭司应该与民众打成一片。于是作者用了一个特别的希腊字 ── metriopathein : 温柔的感受 来阐释这点。这个字根本很难找到意义相同的字把它译出来的。
希腊人认为一个德高望重的人,是能够执乎两极端而取中庸的方法去做事的。人倘若向 两极端走,则必跌倒无疑。所以正确的道路是允执厥中的。这个希腊字 metriopatheia ,(名词)是指处于极端苦痛和完全漠不关心的中间所感受的情况。麦格利哥( W. M.
Macgregor )给它的定义是:‘怒气冲天和懈怠放任两者之间的中庸方法。’普鲁他克则说:‘ 忍耐 是从 metriopatheia 生出来的’。它能激发人的同情心,鼓励人勇敢站起来,救人脱险,宽恕人和听从人。还有另一个希腊人的解释,若人没有 metriopatheia 的话,他就不愿意与意见不同的人互相和好。这是一个奇妙的字,它的广义包括我们能听从别人的意见而不触怒;当别人愚顽,历经教诲仍未学会时,也不会发脾气;不因别人的过失而立刻动怒,而是很忍耐地等待这一天结束的时候,以温柔和热诚的同情,引导别人归正。人若要和友人相处和洽,非有这热诚的,忍耐的,和上帝所赐的 metriopatheia 不可。
(三)这位祭司的第三个资格是上帝选召的,而不是人设立的。祭司的职份不是人随意应征而求得的职位;它是一个被上帝所召而来的尊贵和权利的圣职。所以上帝的传道工作并不是世人所认识的普通职业,而是一个天职。教会任牧职的人应该回顾当初的呼召,而不应该说:‘我选择了这件工作。’时刻很谦恭的说:‘上帝拣选了我,并且给我去做这件工作。’
希伯来书作者继续指出耶稣基督如何符合这三个重要的资格作这祭司的职份。
(一)他把第三个资格首先提出来讨论。耶稣自己没有拣选这职任;上帝先拣选了祂。在祂受洗时,有声音说:‘你是我的儿子;我今天生了你。’(诗二 7 )。
(二)耶稣忍受过人最苦痛的经验,领会人性的刚强和软弱,希伯来书作者对这点有四项重要的说明。
(甲)他提及耶稣曾在客西马尼园 ── 祷告、代求、流泪和哀哭。 哀哭 ( krauge{ )这个字是有深远意义的。‘哀哭’不是人在平时随意自发的,而是在极度的沉痛和情绪激动时而发的。所以作者强调这点,耶稣尝过人间一切精神上的苦楚。拉比们有一句话:‘祷告有三种:祈祷、哀哭和流泪。它们的感动力量也是照这次序递增。用说话祈祷是在从静中发出来;哀哭的声音扩大了它的力量;但流泪则能征服一切。’耶稣曾受极大的感动而流泪,祂的恳切沉痛之情,由是可见。
(乙)耶稣以诚恳的态度应付生活每一事物,并能从这些经验中记取它们的教训。希腊人有一句话:“人从痛苦中学习。” ── emathen aph ' ho{u epathen 。这句话的两个动词可以互相倒转来用的。伟大的希腊思想家都曾思索过这个问题:‘学习’和‘受苦’是息息相关的。艾斯区罗( Aeschylus ),是希腊最早期非常出名的剧作家,他也写过一句名言:‘学习是从受苦而得来。’他认为受苦,是从诸神 野蛮的恩典 发出来的。希罗多德( Herodotus )也曾宣称他的受苦是 acharista mathe{mata :学习是不愉快的经历。一个现代诗人描写作诗的人:
‘我们以诗歌教人使人得快乐,而自己在受苦中学习写诗歌。’
上帝在人的生活各阶层当中向人说话,和考验人的心思意念。当我们以诚恳的态度去接受时,就可以听见祂的声音。但倘若我们抗叛时,我们内在发出的抗叛声音,自然遮掩了祂的声音,那时自己就充耳不闻了。
(丙)英文圣经钦定本指出耶稣藉 祂的一切经历,而 得以完全 ( teleioun )。这个动词还有一个形容词( teleios ),希腊文的‘完全’用作形容词时,它的正确解释是一件事物能照 它原来的设计完满实践出来,就称为‘完全’。这是指实际事物的 功用 ,而不是抽象或玄学上的思想。希伯来书作者说‘得以完全’是指耶稣完满的受过一切苦难的经验,而使他更能适合作人类的救赎者。
(丁)耶稣带来的 救赎是永恒的 。这救赎使人现在和永恒都能与基督同在而获得安稳,这样再没有任何事物可以从耶稣的手里把他夺走了。
拒绝成长(五 11-14 )
现在希伯来书作者想把一个完整的基督教思想灌输给读者,但却碰到了若干困难。
第一个困难是基督教的真理范围非常广阔,非三言两语可以完全讲得清楚的,也非一时一刻学得到的。第二个困难是读者们 听不进去 ( dull-nothros )希腊文的 no{thros 可以作多方面解:心思迟钝;领会力迟慢;听觉不清楚;记忆力差;像动物病倒而四肢无力;愚顽像石头一样。骤然看来,这个字只对讲道人或教师才用得 。其实但凡有思想的人,即所有的人,都应该领会到它的宝贵教训的。在现实的生活里,教师常会因为某一课程过深,而把它搁置下来;有时我们会替自己辩护说,因为他们听不明白,就此卸责而不教深奥的内容。今天的教会也有一个通病,就是没有尝试教导信徒新的知识和新的思想。当然这些工作是十分艰难的。人通常都喜欢逸乐。当人心疏懒涣散而将心窍闭塞时,自然会产生偏见的。但是希伯来书作者没有推卸责任,反而把这重要的信息强调出来,尽管读者的心如何迟钝呆滞,他必须把所知道的真理告诉给他们。
他抱怨读者听道多年仍然处于婴儿状态而没有成熟。新约作者也常把未成熟的基督徒比喻为初生婴孩,把吃奶和吃干粮的分别作引喻(彼前二 2 ;林后二 6 ;三 2 ;十四 20 ;弗四 13 以下)。希伯来书作者指出他们现在应该可以充任教师了。我们不一定照它的字面去解,希腊文的‘教师’是指人对事物有更成熟的认识,而不一定以‘教师’为职业来说的。作者指责他们还需要别人教导他们基督教的 小学的开端 ── ( Stoicheia )。这个字有多种解释:在文法上,是指初学的字母;在物理学上,它是指构成物质世界的四大元素;在哲学上,是指学生研习的基本哲学原则;在几何学上,是指点和线的初步证明。作者觉得痛心的是他们经过多年信奉基督教,仍在这些‘小学的开端’,而裹足不肯向前进步;他们犹如无知的小孩子,不能辨别是非。
现在我们讨论一个教会历代以来所面对的问题: 基督徒不愿意长进 。
(一)基督徒可以在知识上拒绝增长。他犯的错误就是疏忽了机会而致自己在知识上萎缩无能。许多人都以为前人认为妥当的事物,我们便毋需去改善。有些基督徒的信仰,经过了三四十年,或五六十年,毫无增长的,有些基督徒对圣经学者或神学家补充的新知识和新理论,存心不闻不问,成年人的基督徒男女生活在如婴儿般的宗教状况当中,仍感到自满,实在是一件可悲的事啊!
他们好像外科医生反对引进新的科技,新的麻醉方法和新的仪器,并且说:‘昔日李斯特( Lister,
Sir Jeseph 1827-1912 英国外科医生.编者注)认为好的,我也照旧沿用,有何不可?’又如另一个医生反对用新药医病而说:‘我五十年前在医学院时认为好的药物,我现在也照旧不改了。’在宗教的生活来说,情形比这些例子更坏,因为上帝是无限的;基督的丰盛是搜索不尽的;我们应该每天都向前迈进,日日更新的学习。
(二)有些人在行为上永远不长进的。孩童的性情乖张,动辄发脾气,犹可原谅;但许多成年人还行径幼稚,就很难得人谅解了。
人的思想静止固定,不肯改变和发展,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世界上许多有宗教信仰的人也是如是,他们的生活已变成定型的和刻板式的。他们多年来已经停止了学习,他们的行为好像小孩子的一般。不错,耶稣曾教训人,世上最珍贵的事,是要有像孩子天真的灵。但 孩子天真 和 孩子的幼稚 是有很大的分别的。在神仙故事中有一位不会长大的潘彼得( Peter
Pan )在舞台上是很生动和逗人喜爱的;但是在现实的生活中不肯长进是一个悲剧。我们因此要很小心不要把我们的宗教生活仍然滞留在孩子的时代,我们的信仰要向前迈进,直到成熟的境地。 ── 《每日研经丛书》
第五篇 那天上的生活
“所以你们不可丢弃勇敢的心;存这样的心必得大赏赐。你们必须忍耐,使你们行完了神的旨意,就可以得着所应许的。因为还有一点点时候,那要来的就来,并不迟延。只是义人必因信得生,他若退后,我心里就不喜欢他。我们却不是退后入沉沦的那等人,乃是有信心以致灵魂得救的人。”(来十 35-39 )
“说这样话的人,是表明自己要找一个家乡。他们若想念所离开的家乡,还有可以回去的机会。他们却羡慕一个更美的家乡,就是在天上的;所以神被称为他们的神,并不以为耻;因为祂已经给他们豫备了一座城。”(来十一 14-16 )
“我们既有这许多的见证人,如同云彩围着我们,就当放下各样的重担,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祂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就轻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便坐在神宝座的右边。”(来十二 1-2 )
“你们要追求与众人和睦,并要追求圣洁;非圣洁没有人能见主;又要谨慎,恐怕有人失了神的恩;恐怕有毒根生出来扰乱你们,因此叫众人沾染污秽;恐怕有淫乱的,有贪恋世俗如以扫的;他因一点食物把自己长子的名分卖了。后来想要承受父所祝的福,竟被弃绝,虽然号哭切求,却得不着门路,使他父亲的心意回转,这是你们知道的。”(来十二 14-17 )
“你们总要谨慎,不可弃绝那向你们说话的;因为那些弃绝在地上警戒他们的,尚且不能逃罪,何况我们违背那从天上警戒我们的呢。当时祂的声音震动了地;但如今祂应许说:“再一次我不单要震动地,还要震动天。”这再一次的话,是指明被震动的,就是受造之物,都要挪去,使那不被震动的常存。所以我们既得了不能震动的国,就当感恩,照神所喜悦的,用虔诚敬畏的心事奉神。因为我们的神乃是烈火。”(来十二 25-29 )
“但愿赐平安的神,就是那凭永约之血使群羊的大牧人我主耶稣,从死里复活的神,在各样善事上,成全你们,叫你们遵行祂的旨意,又藉着耶稣基督在你们心里行祂所喜悦的事;愿荣耀归给祂,直到永永远远。阿们!弟兄们!我略略写信给你们,望你们听我劝勉的话。”(来十三 20-22 )
希伯来书与我们今天有特别的关系,这卷书乃是一本劝勉的话,因为作者看见了极重大的事,就将这个极重大的事摆在神儿女们面前,接着就警告和勉励我们。希伯来书有五次劝勉的话。第一次记载在第一章及第二章,那件重大的事就是这么大的救恩。神所为我们预备的救恩,乃是这么大的救恩,这个救恩乃是与荣耀发生关系的。希伯来书第二章说:“神儿子要率领众子进到荣耀里去。”因此,我们就应当小心谨慎我们所听见的话,因为这些语不但是先知所说的,也是神的爱子亲自对我们说的,所以不要忽略这么大的救恩。
第二次劝勉的话,是希伯来书第三章至第四章,那件重大的事乃是属天的呼召。蒙恩得救的人,有一个属天的呼召,呼召我们来作神的家、呼召我们来作基督的同伴、呼召我们来进入祂自己的安息。因着这么大的呼召,我们应当天天彼此劝勉,免得我们不能达到这个呼召。
第三次劝勉的话乃是第五章至第七章,神要我们进到完全的地步,祂不愿意我们永远停留在根基上面,我们应当离开基督道理的开端,竭力进到完全的地步。“完全”就是“成熟”的意思,我们不应当一直作婴孩,应当长大成人。为此我们应当思想我们的主耶稣,祂是我们的大祭司,祂今天在天上永远活着,在父的右边为我们祷告,要拯救我们一直到底。我们要仰望倚靠祂,免得我们存着不信的恶心,被罪所迷惑,叫我们失落了神所要我们达到的地步。
第四次劝勉的话,乃是第八章至第十章,我们今天可以过幔内的生活,这是从前人所不能作的事。在古时人只能远远的敬拜神,因为通到至圣所的道路还没有开通。但是感谢赞美主!因着我们主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流的宝血,和祂在十字架上擘开了祂的身体,为我们开了一条又新又活的道路,叫我们今天靠着祂能坦然无惧的来到施恩的宝座前。所以我们可以过幔内的生活,就是说天天活在祂面前,与祂有亲密的交通,这个都是祂为我们预备的恩典。因此我们应当进去,我们不应当再停留在外院里面,我们也不应当以圣所为我们的家,在圣所里面我们可以事奉,但是我们的家乃是在至圣所的里面。
天上的家乡—那座有根基的城
现在来看第五次劝勉的话,那就是第十一章至第十三章。我想这最后一次劝勉的话,在元旦这个日子是非常相称的,因为这是一年的第一日,我们就应当想到那最末后的事。在第五次劝勉的话里面,神为祂儿女所预备那最终的目标,摆在我们前面的是什么?究竟祂要我们进到怎样一个境地里去?如果我们能看见这一个,就能激励我们,叫我们每天的生活能照着祂的旨意,在地上不浪费任何的时间。按照希伯来书第十一章至第十三章的话,神为着祂百姓所预备的最终目标,乃是那天上的家乡,也就是那座有根基的城。
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属于主的人,今天在地上是过信心的生活,不像世界上的人,凭眼见来生活,我们是凭着信心来生活。什么叫“信心”呢?希伯来书第十一章说:“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换一句话说:信心不是凭着眼见,信心乃是能看到将来,能看见那不能看见的。信心不是凭着环境来支配,信心能够看见神最终的目的。可以说把将来的、最后的,实际化为今天的。本来这些都是将来的事,但信心已经看见了,信心能把这些事实际化在今天的生活里头。虽然是将来,但是对有信心的人,就已经在眼前了,好像摩西他看见那不能看见的主,所以他能够轻看埃及所有的富足,他宁可与主的百姓同受苦害。如果他没有看见那位不能看见的主,是绝对办不到的。今天我们是祂的儿女,看这个世界并不是我们的家,我们不过在这里寄居作客旅,我们有信心,我们看见了将来的家乡,就是神为我们预备那座有根基的城。
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都是亚伯拉罕的子孙,亚伯拉罕是信心的父,他凭信心遵行神的命令,他就在异乡作客,他一生住在帐棚里。为什么呢?因为他是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神为我们所预备的。弟兄和姊妹!在一年开头的时候,应当让神的话来提醒我们,这个世界不是我们的家,我们在这个地上不过是过路的人而已。我们宁愿在地上过帐棚的生活,因为我们所仰望的乃是在天上的家乡,就是那座有根基的城。
我们常讲到“天堂”的问题,什么是“天堂”呢?按着圣经“天堂”究竟是什么呢?感谢主!有一天我们要到天堂去,所谓的天堂,实在就是启示录第二十一章至第二十二章所说的那座“圣城新耶路撒冷”。因为那座圣城新耶路撒冷乃是有根基的城,那座有根基的城乃是我们的神所建造的,这一个是我们天上的家乡。
有根基的城是神自己所建造的
但是请弟兄姊妹记得:这并不是说祂为我们预备天堂摆在那里,已经摆了几千年了,等到了有一天,我们离开了世界,我们就进天堂去了。并不是这个意思,这个圣城新耶路撒冷就是我们将来的家乡,是神历世历代所建造的。祂用人来建造这个圣城,那就是说:并不是祂预备一个地方,好像与你我没有关系的,然后有一天你就进到那里去了。不是的,乃是说神天天在那里准备这个城,而祂用你我来建造这个圣城,你我与这个圣城有极密切的关系,可以说你是里面的一部分,我也是里面的一部分。神将我们一同建造起来,这个圣城耶路撒冷就要从天上降到地上来了。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他们在应许之地作客,如果他们要回到他们原来的地方,就是迦勒底吾珥,他们可以回去。但是他们并不回去,乃是等候那个将来天上的家乡,就是那座有根基的城,是神自己所建造的。
希伯来书第十一章给我们看见许多有信心的人,这一个信心不是指着得救的信心说的,是我们悔改信耶稣能得救,这是初步的信心。希伯来书第十一章所提的信心,乃是进步的信心。因为这些有信心的人,都是在神面前有了启示,且是顺服神所启示的,所以在他们生活上有见证,神能指着他们的生活作见证说:他们蒙了祂的喜悦,虽然这样,他们并没有得着那所应许的。那么所应许的是什么呢?就是那座有根基的城,他们还没有得着,因为他们没有我们就不能完全。因为这一座城乃是团体的,不是个人的,乃是用他们和我们一同被建造而成的。他们因着信的缘故,被建造在那城的里面,我们今天也必须有信,才可以被建造在这座城的里面。到了有一天,我们大家在一起被成全的时候,我们就要进到我们那个家乡里面去。
神是
在希伯来书第十一章第六节:“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因为到神面前来的人,必须信有神,且信祂赏赐那寻求祂的人。”这里说:“人如果没有信,就不能讨神的喜悦;因为来到祂面前的人必须信有神。”中文圣经翻译没有清楚译出原意,在原文的里头,乃是说:我们来到神面前的人,必须信神是,并不是说必须信有神,因为我们都已经相信有神。如果我们不相信有神,我们怎么来到神面前呢?
但是我们这相信有神的人,必须信神到一个地步—“神是”。在旧约里摩西问神说:“你的名字是什么?”神说:“我是自有永有的。”中文圣经翻译得很美丽,但是在原文里却很简单,原文里神说“我是”,好像这句话在中文里,是没有结束的。那么你是,你是谁呢?你是什么呢?神没有讲,神说:祂的名字是“我是”。凡到神面前的人,必须相信神是,为什么底下没有告诉我们是什么?因为我们的神是全足全丰的神。如果祂在底下说:我是“这个”,祂就漏掉了我是“那个”。
当你伤心的时候,祂说:“我是你的安慰”,你到神面前就得了安慰。那么当你软弱需要能力的时候,你又到那里去呢?所以在这里给我们看见“祂是”底下,你可以照你需要的填上去,无论你的需要是什么,只要你看见祂是你一切的供应。你软弱的时候,祂就是你的能力。你愚昧的时候,祂就是你的智慧。你伤心的时候,祂就是你的安慰。你受试探的时候,祂就是你的得胜。你生病的时候,祂就是你的医治。
亲爱的弟兄姊妹!无论你在日常生活中有任何需要,你要看见神就是那个供应。我们不需要在神之外有所寻求,因为在祂里面我们能找到一切。祂的供应是超过我们的需要,实在说来,你把全世界圣徒的需要加起来,还不及祂的供应。因为我们的神是无始无终的,祂是无限量的。
亲爱的弟兄姊妹!许多时候我们把神弄得狭窄了,常以自己来测度神,好像我们不能的,神也不能。我们不知道的,神也不知这。因着我们的信心这样小,就限制了神,叫神在建造那座有根基的城的时候,受到许多的拦阻。因此我们来到神的面前,必须相信“神是”。主耶稣在世界上的时候,祂也曾经说“我是”,因为祂就是神。我们必须这样的相信祂,那么祂就要赏赐一切寻求祂的人。祂要将祂自己赏赐给我们,祂要成为我们一切的事物,这就是神伟大的旨意。因为祂的目的,就是要祂的儿子成为我们的一切的一切。
神最终的目的叫我们得着儿子的名分
我们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希伯来书第十二章告诉我们:神今天为我们所预备的那个最终的目的,乃是叫我们得着儿子的名分。什么叫作“儿子的名分”呢?在原文的意思,就是这个儿子长大成人了。到了有一天,你有了儿子的地位,你可以与父亲一起担负了。不但父所有的都是属于你的,并且父所负担的,也成为你的负担,这个就是儿子的名分。希伯来书称为“长子的名分”,因为我们的主耶稣是长子,我们里面有长子的生命,我们要成为长子共聚的总会。因为将来的教会,乃是长子聚集的总会,每一个人都成了长子了,我们都有儿子的名分,就进到儿子的福分里面去。
赛跑—叫我们得以长大成人
亲爱的弟兄姊妹!在希伯来书第十二章勉励我们说:属于主的人,就当“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好像赛跑一样。在这里有个赛跑的地方,四围有许多人,这些人都是见证。他们不是单单观看我们跑,他们是在那里作见证,在那里鼓励我们。每一个信主的人,神就把你放在赛跑的路上。赛跑是有目的地,并不是在旷野里头打转,这个目的地是你所要达到的。然而这是一个障碍赛跑,因为在你的路上,有各种各样的障碍,有的地方有水,你要游过去;有的地方有山,你要爬过去;有的地方有火,你要穿过去,这是个很艰难的赛跑。我们人生的道路,岂不是如此么!
我们信了主之后,有许多人以为说我以前的道路非常艰难,现在信了耶稣,就一帆风顺,一直就飘到天堂里去了。但是你想不到,信了耶稣之后,你认为从今以后走平坦康庄的道路,一直通到天堂去了。却没有想到你所碰到的路是很窄的,并且有许多的艰难,好像比从前更艰难了。那么是不是你受了骗呢?感谢赞美主!我们的主在起头就告诉我们说:我们这些跟从祂的人,必须要走十字架道路,我们是在赛跑的途中,有许多障碍摆在那里。仇敌不愿意我们长大,它要我们永远作小孩子。当然它不愿意我们作神的儿女,但是我们已经作了神的儿女了,它就要拦阻我们,叫我们不长大,这个就是障碍。亲爱的弟兄姊妹!神允许这些事情临到我们,是有神美意的,神是利用这些事情来管教我们、来教育我们,叫我们得以长大成人。
赛跑—当脱去一切的重担只看耶稣
今天我们既然在赛跑,那么应当有怎样的态度?我们应当“放下各样的重担,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你看一个人赛跑的时候,他是不是穿着皮大衣,或是带了很多的重量来赛跑呢?不是的,他要尽量把重量都脱去。有许多事并不是罪,却好像重量一样,能叫你不能跑快。有许多年轻的弟兄姊妹,常常问一个问题,他说这件事又不是罪,为什么我不能作?亲爱的弟兄姊妹!不是说:没有罪的事我们都可以作。如果你是在赛跑,有许多的重担,你必须把它脱去,不一定是罪,却是拦阻你往前冲的,你要为着主脱去这些重担。
当然还有那容易缠累我们的罪,这里的罪是单数的,特别是指着不信的恶心说的。恐怕许多的基督徒都犯了这个罪,我们要把不信的罪摆脱掉。并且要存心忍耐,有的人没有耐心,碰到一点挫折,他就灰心。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要存心忍耐,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一直等到我们当跑的路跑尽了。在我们奔跑的时候,我们要仰望那位创始成终的耶稣。如果我们看环境,不是灰心就是冷淡,就是我们看别人的话,或是看自己,我们的脚步也就慢了,甚至停顿了。
所以在这个赛跑上面,我们什么都不看,只看耶稣基督,因为祂是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主。你越看主,里面信心越坚强,祂能创始你的信心,祂能成终你的信心。我们想到我们的主,祂为着摆在前面的喜乐,祂就轻看羞辱,忍受十字架的苦难。今天祂坐在神右边,祂在呼召我们,要我们忍耐的往前奔跑。我们在这样奔跑的时候,在艰难的路上,便叫我们属灵的身量渐渐长大,从婴孩长成儿子,满有基督的身量,得着长子的名分和福分。
神要震动天地
希伯来书第十二章还说:有一天,神不但要震动地,祂也要震动天。古时在西乃山上神说了话,地就震动了。但是神说祂还要说话,祂要从天上说话,那时祂不但震动地,祂还要震动天,祂要把所有受造之物都要震掉,叫那不能震动的存留。为什么呢?因为祂为我们所预备的乃是那不能震动的国。
亲爱的弟兄姊妹!世界上的国都是要震动的,历世历代这个国兴起,那个国灭亡,在地上没有一样东西是永存的。我们过去常常说:什么都是假的,人什么东西都会变质,钞票放在家里也会贬值的,都是靠不住的。只有一样东西是人认为可靠的,那就是地产,但是现在连这个也会震动。
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今天已经处在这个震动的时代了,你看见世界上什么东西都不稳定,经济不稳定、政治不稳定、国际情势不稳定,甚至连属灵范围里面都在震动,叫我们信心受考验、爱心受试探。我们看见天地都在震动,凡是不出于神的,凡不是神自己在我们身上作的,到了有一天全部都要震去。
神给我们一个不能震动的国
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信靠神的人,里面有了极大的盼望,因为我们知道神所给我们的,是那不能震动的国度。因此我们宁愿这些被震动的东西都被震去,我们不受这些能被震动的欺骗。感谢赞美神!我们的神给我们是一个不能震动的国。
有一天,祂的国要降临,那个国度是存到永永远远的,但是谁在那个国度里面呢?乃是一切出于神的,凡不是出于神的,都不能进到那不能震动的国里面去,所以今天我们需要检点自己,究竟在我们身上有多少是可震动的,有多少是不能震动的,而不是说不震动,那是说你怎么震它也不动。什么是震而不动的呢?只有出于神的,凡是出于神、出于基督、出于圣灵的,是永远震不动的。凡是出于世界、出于肉体、出于人的,这些东西有一天都要被震去。究竟在我们身上有多少是可以震动的,有多少是不能震动的?这是我们应当在神面前好好省察的。许多可以震动的被震去的时候,我们感到伤心,我们以为这是极大的损失,那里知道这是神的恩典,这些有一天都要震去的,能早一点震去更好,叫我们能得着那个不能震动的国。
所以根据希伯来书第十一章至第十三章,神摆在我们面前有一个最终的目标,是要我们达到的,就是那个天上的家乡,那座有根基的城,那长子的名分和福分和那不能震动的国度,这是神为着祂的儿女所预备的。
亲爱的弟兄姊妹!神既然为我们预备了天上的家乡,那座有根基的城。我们今天应当怎样?希伯来书劝勉我们:不可丢弃勇敢的心。我们承认处在这末后的时代,实在是十分艰难,我们很容易失去勇敢的心。所以作书的人说:你要看见前面的家乡在那里,好像亚伯拉罕他远远的看见了,这是信心。如果你有信心,看见天上的家乡,那你就不会失去勇敢的心,你就能忍耐行完神的旨意,能得着神所应许的。还有一点点的时候,那要来的就来,祂并不迟延。
等候主回来
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在这里等什么?我们是在等我们的主回来。在第一世纪的时候,圣徒也在那里等候主回来,但主还没有回来,好像主迟延了。在每一个世纪,爱主的人都在等候主回来,但是主仍未回来。不是主不要回来,乃是主不能回来,因为祂的身体还没有成形,祂的教会还没有长大,这个圣城耶路撒冷还没有建好。
我们在这二十世纪的末叶,我们也在等候主回来。但是我们今天的等候主回来和第一世纪的圣徒等候主回来,虽然我们的心情是一样,但是我们知道,今天在这里等候,实在说来只有一点点的时候。科学家们画了一个所谓科学时间的钟,按科学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的末日,从前说还有五分钟就到半夜十二点了,那就是天地末日了。现在呢?这长针已经从五分钟往前推进了,连五分钟都没有了。世界上的人都有这个感觉,这个世界末日快到了,人想到将要临到的事情,就心里惶恐,魂不符身。
但是亲爱的弟兄姊妹!路加福音第二十一章告诉我们:“当我们看见这一切事临到的时候,我们要挺身昂首,因为我们得赎的日子近了。”感谢赞美主!还有一点点时候,那要来的就来,并不迟延。只是义人必因信得生,他若后退,主说:我心里就不喜欢他。我们不是那些退后入沉沦的人,我们乃是有信心以致魂得救的人。这里的“沉沦”,不是指着“永远沉沦”说的,这里的“得救”,也不是所谓“灵得救”说的,这里的“沉沦得救”,都是指着“魂”说的,就是能承受天上的基业说的。所以,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愿意在这一年的开头的时候,要彼此劝勉,让我们记得:我们的主就快要回来了,还有一点点的时候,祂就要来了,我们要凭着信心忍耐一直到底。
当竭力奔跑,当跑的路程
既然是这样,我们在地上应当努力的奔跑,把所有的拦阻都除去,并要仰望我们的主耶稣,叫我们能跑完我们当跑的路程。将下垂的手、发酸的腿挺起来,因为有时我们跑得很疲倦,把手放下来了,脚也很酸了,每个赛跑的人都有这个经验,就在这个时候,你更要加把劲往前冲,这样就能得到奖赏。
亲爱的弟兄姊妹!在这最末后的时候,乃是我们更要追求的时候,因为在这个时候最容易灰心丧胆,最容易手下垂、脚发酸。所以特别在这个时候,我们要受勉励,我们要追求,要追求与众人和睦,并要追求圣洁,因为非圣洁没有人能见主。
当竭力追求和睦
亲爱的弟兄姊妹!在这末后的时候,因为艰难的缘故,人的爱心就渐渐冷淡了,甚至在神儿女中间,我们也看见爱心失落了,不像当初,有一个起初的爱向着我们的主。当时我们能忍受我们的众弟兄姊妹,因为我们爱心热切。但是当我们的爱心冷淡的时候,不单与神出了事情,也容易与弟兄姊妹不和睦,我们觉得这个弟兄也得罪我,那个姊妹也看不上眼,结果与弟兄姊妹失去了和睦的心。
亲爱的弟兄姊妹!如果这样,我们在奔跑上就跑不上去了,因为在这个赛跑上面,我们需要彼此扶持,所以我们要追求与众人和睦。如果今天在你的心里,对那位弟兄姊妹有过不去的地方,就算是他的错(其实很多时候是我们的错),我们应当竭力追求和睦,应当在心里赦免弟兄,好像我们的主赦免我们一样。我们有那么多的罪,主都赦免了,我们为什么不能赦免我们的弟兄?让我们与众弟兄姊妹恢复和睦,在我们的心里,彼此没有间隔,外面用右手行相交之礼,实在能和睦同居,这样在我们奔跑的路上,就能得着力量。你知道许多神儿女跑不上去,就是因着这个缘故,他在那里就是怪别人,你这样怪他,跑不上的是你,是你自己吃亏,所以这里劝勉我们说要追求与众人和睦。主快来了,还有什么你不能赦免的呢?我们要与众人和睦、要彼此相爱,这样我们见主的时候,我们才能坦然无惧。
追求圣洁
此外并要追求圣洁,什么叫“圣洁”呢?圣洁就是主的性情,我们要让我们主的性情、性格组织在我们里面。有一天见主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圣洁,主在那里问的,不是你作了多少事,当然我们的工作要受考验的,或者是得赏赐、或者是受亏损。但是这些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圣洁,我们的主是圣洁的,所以祂说:“你们也要圣洁,要让主的圣洁性情成为我们的生活。”什么是“圣”呢?圣的对面不是罪,圣的对面是俗,俗就是平常,圣就是不平常。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乃是蒙呼召圣洁的弟兄,我们是不是甘心作一个平常的人?我们是不是应当将自己分别出来、从世界分别出来、从肉体中分别出来,叫我们来过一个圣洁的生活,就是分别出来归给神的生活。那么到了那日见主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坦然无惧的见主。
弟兄姊妹!我们所要得着的是那个不能震动的国,所以这里劝勉我们,既得了不能震动的国,就当“感恩”。在中文圣经翻译上没有翻错,但在应用上,有些受限制,因这个字的意思是,我们既然得了不能震动的国,就当有“恩典”。“恩典”这个字太大了,连感恩也是恩典,且包括在恩典里面的。神有恩典,但是我们里面有没有恩典呢?有的时候我们不接受神的恩典,我们就发觉够不上。但是如果我们心里有恩典,就能够用虔诚敬畏的心来事奉我们的神。实在说来:从头到末都是恩典。
要谨慎失了神的恩
写书的人在第十二章十五至十六节里,有三个警告:第一个警告:“又要谨慎,恐怕有人失了神的恩。”这个“失了神的恩”与加拉太书第五章四节里的“从恩典里堕落”不同。从神的恩典堕落,就是落出去了,那是非常严重的。这里也严重,但没到那样程度,意思是说免得够不上神的恩典,神的恩典是那么大,神的恩典为我们预备的是那么多,但是有的人没有信心,他不相信神为他预备了这么大的恩典,不相信神要给他长子的名分,不相信神要给他那不能震动的国,不相信神要给他那有根基的城,因着他不信的缘故,他就够不上去。
另外一种情形,神的恩典不但为我们预备了一切,呼召我们来进入,神的恩典也来供应一切,叫我们能因着祂的供应能以进入。但是有的人,他对神的呼召听见了,但是没有信心接受神恩典的供应,所以觉得神的恩典不够用,并不是神的恩典不够,是我们的信心不够。我们应当小心这件事,免得有人在神的恩典上赶不上。神呼召我们是恩典,神供应我们也是恩典。呼召的是神,供应的也是神,实在不在乎我们自己。祂的呼召那么荣耀,凭着我们自己是永远够不上,这条路也永远不能走,这场仗也永远不能打,这真道也永远守不住。
但是感谢神!祂呼召,祂也供应,一切都是恩典,只要我们学习来接受神的恩典。神对我们所要求的很简单,信而顺服这样就得着了。
恐怕有毒根生出来
第二个警告:“恐怕有毒根生出来扰乱你们,因此叫众人沾染污秽。”当一个人赶不上神的恩典时,在他的心里就发生毒根,他不怪自己,反而怪神。是不是呢?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里的那个恶仆人,他的主人给他的银子,他不好好去作买卖,他把它埋藏在地里,等到主人回来的时候,他不但没有赚,他原封不动还给他的主人,还怪他的主人说:“我知道你是忍心的人,没有种的地方也要收,所以我怕,就把它埋起来。”人都是这样,他自己不接受神的恩典,他反而怪神。他这样发怨言,也影响了其他的人,叫其他人也沾染了污秽。巴不得我们中间,没有一个人存着这样的心。
恐怕有淫乱的、贪恋世俗的
第三个警告:“恐怕有淫乱的,有贪恋世俗如以扫的。”这里我们看见神的儿女,如果只凭眼见,就要效法世人、就要在世界里面寻求、就要贪爱世界,好像以扫他为了一点点的食物,把长子的名分卖掉了。今天我们也有这个危险,我们很可能为着世界上一点点利益,把长子的名分卖了。有一天我们到了基督的台前,虽然我们还是盼望能得到长子的福分,就是流泪恳求,也是没有用的,这一点也是我们应当注意的。
感谢赞美主!这一卷书的结束,乃是一个祝福:“但愿赐平安的神,就是那凭永约之血使群羊的大牧人我主耶稣,从死里复活的神,在各样善事上,成全你们,叫你们遵行祂的旨意,又藉着耶稣基督在你们心里行祂所喜悦的事;愿荣耀归给祂,直到永永远远。阿们!”
弟兄姊妹!我们感谢神!祂要赐福给我们,是根据永约的血,并主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的大能来赐恩给我们,叫我们在遵行神的旨意上能够讨祂喜悦。不是凭着我们自己,是凭着住在我们里面的主,祂在我们里面,能行出讨神喜悦的事来。凡是神为我们所预备的这么大的救恩、属天的呼召、完全的地步、幔内的生活、天上的家乡、长子的福分和那不能震动的国。这些虽然是那么大,那么丰富,但是我们都能得着,不是凭着我们自己,乃是凭着神,凭着住在我们里面的主都能成全,叫神得着荣耀,愿神常常在我们心里勉励我们。
一九八三年十二月江守道在香港所释放的信息
── 江守道《 希伯来书劝勉的话 》
希伯来书第五章
3.是合格的大祭司( 5:1-3 )
在这几节中是论基督具备从人间挑选之大祭司的一切条件,而较人间挑选之大祭司更美,约有六点:
A.是从人间挑选的( 5:1 上)
1 上 “凡从人间挑选的大祭司” ,这句话表示下面所讲乃是关系人间挑选的大祭司所应有或应作之事;但这话本身却使我们看见大祭司的第一条件,就是祂必须有人的性格,是属人间的人,和人是一样的,才能适合替人办理属神的事。耶稣基督虽然是神的儿子,却也是人的儿子(路 3:23 )。虽然是从天上所差来的,却是从人间所挑选的,因祂也曾道成肉身 “亲自成了血肉之体” 而来到人间(约 1:1; 来 2:14 )。
“凡从人间挑选 …… ” , “凡” 字之前原文有 “因为” ;所以这里的话是连接上文的。
B.是站在神人之间的( 5:1 中)
1 中 “是奉派替人办理属神的事” 。这句话一方面指出祭司的工作,另一方面指出祭司的需要。既需要神派定祭司来替人办理属神的事(即有关敬神的事),就可见人不能真接到神面前,而必须藉着站在神和人之间合格的大祭司才可以。亚伦乃是神所挑选的人间第一个大祭司,替以色列人办理属神的事;但惟有基督才是唯一合格的大祭司,奉派为全世界的人办理属神之事。本书的 2:17 说: “所以祂凡事该与祂的弟兄相同,为要在神的事上,成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为百姓的罪献上挽回祭。” 因此,现今每一个人,都不必再倚靠人间的祭司来替自己办理敬神的事,只要倚靠那位从人间挑选却已升入高天尊荣的大祭司 ── 耶稣基督,就可以真接敬拜神了。
C.是为献祭而设立的( 5:1 下)
1 下 “为要献上礼物和赎罪祭” 。这句话实际上已包括旧约的各样祭,因为旧约的祭可分为二类,就是馨香祭和赎罪祭,前者为感恩而献,出于甘心自愿,后者为赎罪,是必须献的。在此 “献上礼物” 实即指第一类的馨香祭,而 “赎罪祭” 就是第二类为赎罪而献的祭。 “为要献上礼物和赎罪祭” 的意思,就是为要履行各种献祭工作的意思,这就是祭司的主要工作。但旧约祭司为人所献的赎罪或感恩的祭都是不完全的,不过预表那以后要来的大祭司耶稣基督,祂为我们作成赎罪的工作,又常常激发我们感恩的心。
“为要献上礼物和赎罪祭” ,这句话另一方面告诉我们到神面前,应当常常有 “礼物” 献给神,并且不可忽略自己所犯的罪,常常保持清洁的心。这里先提 “献上礼物” 后提 “赎罪祭” ,表示一个合乎神所要求的基督徒,乃是感恩多于求赦免,得胜多于失败的基督徒。
D.是能体谅愚蒙和失迷之人的( 5:2 上)
2 上 “他能体谅那愚蒙的,和失迷的人” 。合格的大祭司,必须能体谅愚蒙和失迷的人,因为那些来到大祭司面前求赎罪的,都是愚蒙或失迷的人。 “愚蒙” 是形容人因无知而得罪神的情形,不知道神的旨意,不明白神的启示,而作了神所不喜悦的事。 “失迷” 是形容人偏离神而走出真理的路之外的痛苦情形。耶稣基督是能体谅人的愚蒙和失迷的大祭司,因祂能深深了解我们心灵深处的痛苦和失败的情形,又有忍耐和慈爱的心,挽回我们的失败。
我们也当体会耶稣基督的心赐,而体谅那些比我们软弱的弟兄。
E.是本身有被软弱所困之经历的( 5:2 下)
2 下 “因为他自己也是被软弱所困” 。注意:这句话是就人间挑选之大祭司所有的经历而说,同时也说出基督在肉身的时候,也有被软弱所困的经历。 “被软弱所困” 的人,可能失败也可能得胜,这句话本身并末指明被软弱所困的人必然犯罪,但从下节: “故此,他理当为自己和百姓献赎罪祭” ,可知那些人间的大祭司,如亚伦或亚伦的子孙们,都是被软弱所困而犯过罪的(出 32:21-25; 民 12:1-2; 利 10:1-2 )。但在 4:15 已经告诉我们,基督虽曾在凡事上受过试探却没有犯罪。这种曾被软弱所困而没有犯罪的经历,只有耶稣基督有。祂自己既曾被软弱所困,就不但能体谅我们,而且能体谅得深切入微了。
F.是配为百姓献祭的( 5:3 )
1 “故此他理当为百姓和自己献祭赎罪” ,祭司既是为要献上礼物和赎罪祭而奉派的,理当为百姓献赎罪祭了。但人间的大祭司,不但要为百姓献上赎罪祭,更要先为自己献赎罪祭,才能使自己配为别人献祭。基督却无须为自己献赎罪祭,就已经配为百姓献赎罪祭了。因祂是没有犯过罪的人,所以祂不像普通的大祭司那样,要为自己先献赎罪祭,然后又为百姓献赎罪祭(利 6:11,15 ),祂乃是把自己献上,就作成赎罪的工作。
4.是蒙神召立的大祭司( 5:4-6 )
在这几节中,从三方面说明基督是神所召立的大祭司,比亚伦更美:
A.基督不是自取尊荣为大祭司 ── 一如亚伦( 5:4 )
4 大祭司的职任不是任何人所能自取,必须由神召立才能获取;既是这样,就更显得这职分的尊荣,与任何普通的职分不同了。
在旧约时,以色列人曾怀疑亚伦自取大祭司的尊荣(民 17 章全),神却亲自证明他是神所选立的。又有可拉党的人,想自取祭司的职任,攻击亚伦,受了神的重罚(民 16 章全)。这些事实都证明祭司的职任;确不是人所能自取的。再者,亚伦不是先有尊荣才得为大祭司,乃是蒙召为大祭司才有尊荣;当时的以色列人不明白这一点,他们以为亚伦和他们不过是一样的人,何以独有亚伦可作大祭司!岂知这职任的取得不是在乎人自己方面的尊荣,乃在乎神的选召。
“基督也不是自取荣耀作大祭司” ,这不但表示基督和亚伦一样,是凭神的选立为大祭司,表示基督之为大祭司,曾经先无限降卑自己。因为亚伦不过是和其余有信心的以色列人一样的人,他自己原本就没有尊荣可作大祭司,但基督乃是原与神同等、同荣的(腓 2:6; 约 17:5 ),却降卑为人,站在人子的地位上,不自取荣耀为大祭司,不求自己的荣耀(约 8:50 ),乃凭神的选立为大祭司,就更显得祂的尊荣与崇高了。
B.基督是从死里复活而为大祭司 ── 非同亚伦( 5:5 )
5 “乃在乎向祂说:‘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 这句话引自诗 2:7 ;保罗在徒 13:33 引用诗 2:7 的话时,曾解释这句话是指基督复活而说的。所以基督作我们的大祭司,不独在乎那对祂说: “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 的神,也在乎祂从死里复活的经历,因为祂已顺服至死而复活,神就设立祂为我们的大祭司。这样的经历和资格绝非亚伦所能有,而超过亚伦。这样从死里复活的大祭司,才是真正合格的大祭司,能无愧地站在神人之间,把神的旨意藉着圣灵教导人,又在神的面前为人的软弱祈求。
现今,那些 “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神叫祂从死里复活 …… ” 的信徒们,也都自然有 “君尊的祭司” 之尊荣;可惜今日许多基督徒看轻了这职任,未忠于职任,也未视为尊贵,这样的基督徒,应当因那些为争取祭司尊荣的可拉党自觉惭愧。
C.基督是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为大祭司 ── 远超亚伦( 5:6 )
2 本章共三次提及麦基洗德( 5:6,10,11 ),这是第一次。按麦基洗德这名字的意思,就是 “仁义的王” 或 “公义的王” ,在下文第 7 章中有更详细的讨论,这里只略为提及。总之,麦基洗德乃是与亚伦完全不同等次的大祭司,他是为王而为祭司,其祭司的职任是永远的,预表基督为永远之大祭司,是长远活着 “为我们祈求” 远超过亚伦的大祭司。
5.是学了顺从的大祭司( 5:7-10 )
7 这节的 “恳求那能救祂免死的主” 为全节最难解的一句,可有几种不同的解释:
A.这句话是指主求神使祂从死里复活的意思
因 “免死” 原文的 “免” 字( ek )是自内出外的意思。可作出于、由、自、以、因 …… 等解释。主上十字架就是入死,复活就是出死,并且诗 69:15 : “求你不容大水漫过我,不容深渊吞灭我,不容坑坎在我以上合口” ,也暗示主曾这样地祷告过。
B.这句话是指主在十字架上的祷告
祂在十字架上曾为钉祂的人求赦罪,又曾大声呼喊: “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 ,又在断气前祷告说: “父阿,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 。这些祷告的话既能被十字架下的众人所听见,自然都是大声、悲惨、而恳切的祷告了。由于祂这样的虔诚,祂的祷告都蒙了应允。注意:这里虽然说:祂 “恳求那能救祂免死的主” ,但这句话只形容祂所恳求的神是怎样的神,乃是有能力能救祂免死的神,却不是形容祂祷告的内容是求 “免死” 。所以祂在身体已临死刑的痛苦时,向那能救祂免死的神所求的,却是关于别人得赦罪的事,祂自己却是甘愿为人担当罪刑。所以就因祂的虔诚蒙了应允。
C.这句话是指主在客西马尼园,求神救祂脱离忧伤至死的痛苦而说
因在福音书中主除了客西马尼园的经历以外,在他处实未有像这里所说的那样大声、哀哭、流泪、恳切求 “免死” 之祷告。原文 “免死” 虽有 “出死” 之意,但 “出死” 与 “免死” 的意义其实相同。人遇死险而免死,也就是出死了。但是这里的 “免死” 不会是指主复活说的,因主早已知道自己第三天复活(太 16:21-23;17:9;22-23;20:17-19 ),决不至怀疑神不会使祂复活,以致如此恳切向神祈求。
另一方面,这句话也不可能指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祷告,因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祷告,虽然是动人的,但并不像这里所写的 “大声、哀哭、流泪、恳切 …… ” 的祷告。主在十字架上所说的七句话中只有三句是祷告,这三句是在六小时中说出来,显然那时主的祷告,不是这里所说的祷告。所以这句话应指主在客西马尼园大争战中,求神救祂脱离忧伤至死的痛苦而说的。
8 祂本是神的儿子,从来没有不顺从,也不须要学习顺从,祂要学习顺从是不合理的;但祂却为我们站在律法的地位上,学了顺从。既然神的儿子来做人也不能例外不学习顺从神的旨意,现今的信徒岂能例外?
“还是因所受的苦难学了顺从” ,这意思不是说祂若未经历苦难就不会顺从,乃是说因祂所受的苦难就更显明祂的顺从了。这所说的苦难,是指主为我们所受的各种苦难,特别是十字架上的苦难,这些苦难都不是祂所应受的,神却要祂为我们受了;祂既接受了神所给祂原非祂应受的苦难,就显出祂是学会顺从了。这也使我们看见,什么是学习顺从,就是接受神一切所要我们受的,常常拣选神的旨意,不与神理论。
9-10 这里的 “完全” 不是指祂人性或神性方面的完全,因为无论按神性或人性的各方面而论,祂本来就是完全的;这的 “完全” 乃是特别指祂救赎工作的完全而说的,因祂既受死而复活,就得以成为我们完全的救主和完全的大祭司;既为我们的罪付了完全的代价,就成为凡顺从祂的人永远得救的根源。
“凡顺从祂的人” ,就是凡不拒绝而顺从祂救赎之功劳,接受所传给他们的福音之人。
“根源” 原文 aitios ,原意是形容促成某事之因素(是形容词),但据 Dr. W.
E. Vine 认为此字很难将原意完全准确译出,此字除译作 “根源” 外尚可作 “着者” 、 “原始者” 、 “创始者” 等, K.J.V. 此字译作 author 。按杨氏经文汇编,全新约仅此一处用这字。所以 “成了永远得救的根源” 意思有两方面:一方面就是说基督 “既得以完全” (成为我们完全的大祭司),就是我们可永远得救的根本原因。但另一方面,基督也同时是 “永远得救” 之创始人。 “永远得救” 不只是因基督而获致,也是由基督所成功,正如一本书是完全由作者所写成, “书” 的本身并不能参与任何工作一样。
二.第三个插入的警告 ── 不长进和离弃道理的危险( 5:11-6:20 )
1.责备信徒的不长进( 5:11-14 )
上文既已列论基督比亚伦更美,在此圣经准备再引证麦基洗德的事,以证明基督是更美的大祭司。但在要讲论关于麦基洗德的事的时候,笔者似乎感觉有些难以解明,因为那些信徒在灵性上仍然幼稚,对属灵深奥的事不能领会。所以着者在未往下继续讲论之前,就趁机会插入这一段警告和劝勉的话,以勉励他们追求长进。着者这样在他们正遇到难明的属灵真理之时候,指出他们难明的原因来 ── 不长进 ── 就更能使他们心服并受到深刻的感动。
A.对属灵深奥的事听不进去( 5:11 )
11 注意 “你们听不进去” 的 “你们” ,显明 “难以解明” 的原因,并非在写信的人不会解明,乃是在听的人方面听不进去。其所以 “听不进去” 的原因,无非由于对属灵的事不追求长进,正如现今教会中的一些信徒,他们在初信的时候,心里饥渴慕义,听道十分入心,进步很快,但日久心中渐渐骄傲,自满自足,不肯更深追求,对自己所未知的真理,既不肯虚心研究,又听不进去,甚至渐渐贪爱世界,心中装满了世界的事物而不知觉。所以无论什么时候,如果我们发觉自己听道总是听不进去,不外由于下列的几个原因:
1. 心中充满自己的道理,骄傲自是。
2. 停止追求长进,失去渴慕真理的心。
3. 世界的事物在里面占了地位。
B.在真道上没有进步( 5:12 上)
12 上 照他们所受的栽培和教导,应当已经可作师傅,教导那些初信和幼稚的人,岂知他们不但未长进到更深的一步,追求明白更进一步的真理,反而连他们所已经知的也忘记了,还得有人将神圣言小学的开端另教导他们。他们虽然自以为已经知道许多,其实连 “开端” 的道理还未清楚;他们自以为对许多道理已经太熟了,其实完全失去渴慕的心,灵性退后,对于真理反听不进去。
“另教导你们” 这句话似乎表示他们是格外落后,以致追不上和他们一同学习的人,必须另外再加以教导,正如不及格的学生,要教师另外给他补习一样。
注意:圣经在这里虽然责备那些信徒的不长进,徒然辜负主的恩典和神仆的栽培,已经应当作师傅的,却仍作小学生;但圣经并不是鼓励那些小学生,硬去作师傅,或争作师傅,如雅各所责备的人那样(雅 3:1 )。乃是要他们实实在在地在真道上长住到 “作师傅” 的程度。现今教会中有许多信徒,不独在真道上不长进,作小学生,反要在地位和得着人的敬重方面争作 “师傅” ,实在应当受更重的责备。
C.在灵命上不长大( 5:12 下 -14 )
12 下 -14 他们在真理的知识上不能进步的原因,就是他们在灵命上不长大;对所学的真理没有领悟力,徒然有一种死的知识,一种使人自高自大的知识,却不是真知识。因此他们成了 “必须吃奶,不能吃干粮的人” ,成了无法可以把较深的道理教导他们的。若给他们讲较深的道理,不只不能领悟受益,反而会损害灵性,诸如自高自大,毁谤妄论,这种畸形的属灵婴孩,成为教会进步的最大阻碍。
圣经中有时以婴孩来形容人在属灵方面的谦卑、倚靠、信从、天真 …… 等美德,在此却是以婴孩的软弱、幼稚、无知 …… 形容人在灵命上的不长进。故此,我们应当在生命上像大人,有成人的身量,却要在德性上常有像婴孩那样的谦卑和圣洁(参林前 14:20 )。
在此论属灵的 “婴孩” 和 “成人” 的主要分别有二:
1. 属灵的 “婴孩” 只能吃奶,但 “长大成人” 的就能吃干粮。奶是经过母体消化以后的产品,是很容易吸收的;在灵性上作婴孩的,只能接受那些浅易的道理,和只要用很小的信心,或只付极轻微的代价就可以得着的属灵经历,却不能接受那些须要很大的信心和顺服,或付较大的代价才能得着的属灵经历;他们也不能自己从圣经中领受属灵的粮食,必须倚赖别人把神的话解开才能得亮光。但那些在灵性上长大的人,却能吃干粮,他们能相信那些别人以为难以相信的事,能顺服人以为不易顺服的事,又能从神的话常常得着神的教导和启示,也能接受圣灵的教导,领悟许多属灵的事物。
2. 属灵的婴孩不熟练仁义的道理,长大成人的却是心窍通达能分办好歹。 “不熟练” 意即没有常常接受、领悟、实行运用及操练。圣经的真理和其他属灵的事物,都须要经常在神面前有谦卑的心,用圣灵所赐的智慧去领会、默思、练习,经验才能熟练。但属灵的婴孩,既在信心上迟钝,在灵命的追求上没有长进,在真理的知识上幼稚怠惰,自然就对仁义的道理生疏了。在这里有两样东西是必须熟练的,就是 “仁义的道理” 和 “属灵的心窍” 。 “仁义的道理” 是指圣经的各方面真理,我们必须常常熟读、思想、运用,像一种争战的兵器一样,必须不断练习,然后熟练。 “属灵的心窍” 必须我们常常留心神的旨意,顺从圣灵的引导,视察神行事的原则,从自己属灵的经历中体会 “习练” ,才会通达。我们必须在这两方面熟练,然后才能分辨 “好歹” (包括真理方面和灵性方面的正确或错误)。
问题讨论
基督如何具有人间祭司的资格而较亚伦更美?
5:7 应如何解释?基督为何要受苦难学习顺从?
5:9 的 “完全” 何意?
属灵的婴孩有那两种情形?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希伯来书第五章
至此为止,作者已向我们表明耶稣超越先知、天使和摩西。现在我们开始思想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祭司职分的主题;我们将明白基督的大祭司职分,超越亚伦裔的大祭司职分。
当神在西乃山将律法颁布给摩西时,衪设立人间的祭司,使人可以透过这些祭司来与衪接近。衪规定祭司必须是利未支派亚伦的后裔。这制度被称为利未或亚伦祭司等次。
在旧约圣经中,有另一个由神命定的祭司等次,就是族长麦基洗德的等次。这人出现于亚伯利罕的时代,远在律法颁布前,他既是王者,也是祭司。作者在以下的一段经文向我们展示,主耶稣基督是按麦基洗德的等次为祭司的,这等次超越亚伦的祭司等次。
首四节经文是亚伦裔祭司的描述。第 5 至 10 节详述基督合乎作祭司的资格;作者主要是用对比的手法。
五 1 成为亚伦裔 祭司 的资格,首先是要 从人间 挑选的。换句话说,他必须是一个人。
他要 替人办理属神的事 。他属于特别的一族,在人与神之间作中间人。他的一样主要职分,就是 要献上礼物和赎罪祭。礼物 ,指一切奉献给神的供献。 赎罪祭 ,指一种特别的供献,透过流血来赎罪。
五 2 他必须 能体谅 人的软弱,并温柔地对待愚蒙的和失迷的人。既然他的肉体也是软弱的,他就能明白他同胞所面对的问题。
本节说到 愚蒙的 和失迷的人,提醒我们在旧约所献的祭,是针对无意而犯的罪。至于故意犯的罪,律法没有解救的方法。
五 3 虽然祭司的人性是一个有利的条件,使他能与百姓认同,他的罪性却绝对不利。他必须为 百姓 和 自己献祭赎罪 。
五 4 祭司的职分不是人可以自行选择的。惟要蒙神所召, 像亚伦一样 。神只选召亚伦和他的后裔为祭司。在这宗族以外,没有其他人可以在会幕或圣殿中事奉。
五 5 作者继而讨论 基督 ,说明衪配担当祭司的职分,因为衪是神亲自命定的,且因衪拥有的人性,并衪获取的资格。
首先,衪是神亲自命定的。这是神权能的选召,与人间的亲族世系无关。这里涉及一种更美的关系,是世上的祭司所没有的。我们的 祭司 ,是神独特的那一位 儿子 ,永远是由神所 生 的,是透过道成肉身而生,也是透过复活而生的。
五 6 此外,基督祭司的职分,属于一更优胜的系统等次,因为在诗篇一百一十篇 4 节,神向衪这样宣称, 你是照 麦基洗德的等次永远为祭司 。在第七章,作者会更详细地解释这超越的身分。作者在这里表达的要点,是基督的祭司职分与亚伦不同,乃是 永远 的。
五 7 基督不但是无罪的神子,衪也是一个真正的人。作者提到 基督在肉体的时候 ,也尝过人类的种种经历,以证明衪是一个真正的人。请留意作者形容衪的一生,特别是衪在客西马尼园的经历的用字: 大声哀哭,流泪祷告 。所表达的,是衪一生都是一个有所从属的人,衪顺从神的旨意而活,并同样有人类一切与罪无关的情绪。
基督的祷告不是求可以不用经历死亡;毕竟,为罪人死正是衪到世上来的目的(约一二 27 )。衪所祈求的,是衪可以从死亡中得救拔,叫衪的灵魂不至被撇下留在阴间。神使衪从死里复活过来时,衪的祷告便蒙了应允。 衪因他的虔诚蒙了应允 。
五 8 道成肉身的奥秘──神如何能成为人,以能为人受死──再一次呈现。
他虽然为儿子 ──衪并不是“一个儿子”,即不是众儿子其中的一个,而是神的独生子。虽然这是铁一般的事实,但衪 还是因所受的苦难学了顺从 。衪成为人来到这个世界,其间尝尽了各种为人的滋味;要是衪只留在天上,便永远不会有这些体会。每早晨衪都从父那里听取当天的指示(赛五○ 4 )。衪作为儿子,一直顺服父亲的旨意,从经验上 学了顺从 。
五 9 他既得以完全 。这不可能指衪的个人品格,因为主耶稣是绝对完美的。衪说话、工作、行事,是完全没有瑕疵的。那么,衪是在哪一方面得以完全呢?答案就是在衪成为我们救主的职事上。如果衪一直留在天上的话,衪就不能够成为我们完全的救主。然而,衪透过道成肉身、受死、埋葬、复活、升天,完成了将我们从罪中拯救出来所必须的工作;现今,衪得享荣耀,成为世人完全的救主。
衪既回到天上, 就为凡顺从他的人成了永远得救的根源 。衪是全人类得救的根源,但只有 顺从他 的人可以得救。
这里说 得救 的条件是顺从衪。很多其他的经文显示,得救的条件是信心。这明显的矛盾可以怎样调和呢?首先,所说的顺从是因信心而产生的(罗一 5 ;一六 25 ~ 27 ):“神要求的顺从,是信服他的话。”但同样真确的是使人得救的信心,也会产生顺服。根据新约圣经的真义,人不可能真心相信却又不顺从神。
五 10 主耶稣既荣耀地完成作为祭司的基本职分, 便蒙神照 麦基洗德的等次称他为大祭司 。
有一点需要在这里说明。虽然基督是照麦基洗德的等次为祭司,但衪的祭司职务,却与亚伦裔祭司相似。事实上,犹太人祭司的事奉,正是基督要完成的工作的影儿和景象。
五 11 到这里,作者不得不稍为离题。虽然他希望继续讨论基督按照麦基洗德等次而有的祭司职分,但却有所不能。在神的管理下,他要责备他的读者,因为他们仍停留在幼嫩的阶段;他也要严肃地警告他们,要慎防随流失去。
有一个可悲的事实,就是我们领受真理的能力程度,受我们的属灵情况所限制。 听不进 东西的耳,不能领受深奥的真理!我们经常有门徒的情况,就是虽然主有很多事要告诉我们,但我们领受不来(约一六 12 )。
五 12 作者提醒这些希伯来信徒说,他们受教的日子已有相当,照理本可以教导其他人的了。然而,很可悲, 还得有人将神圣言 \cs8 的初阶教导他们。
你们……本该作师傅 。神的命令,是要每一个信徒长进至一个能够教导别人的地步。每一个信徒都能够教导另一个信徒!诚然会有一小撮人特别有教导的恩赐,但同样属实的,是每一个信徒也应参与一些教导工作。神从没有打算只将这工作交给一小撮人。
并且成了那必须吃奶,不能吃干粮的人 。按在肉体说,一个永不能断奶吃干粮的小孩,就是在能力上有障碍。在属灵上同样有发育不健全的情况(林前三 2 )。
五 13 自称是信徒但 只能吃奶的,都不熟练仁义的道理 。他们只听道而不行道。他们失去了他们没有习练的道理,因而恒常地停留在婴孩的阶段。
他们没有分辨属灵事物的敏锐触觉,且“中了人的诡计和欺骗的法术,被一切异教之风摇动,飘来飘去”(弗四 14 )。
五 14 属灵的 干粮 是给长大成人的人吃的, 他们的心窍习练得通达,就能分辨好歹了 。由于这些人顺从由神的话而来的亮光,因而造成一种属灵的判断力,能保守自己免陷于道德和教义上的危险。
在这段经文里,作者劝读者要分辨 \cs9 好歹 ,特别谈到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分别。犹太教本身并不是邪恶的;利未的制度是神亲自设立的。然而,这制度的目的是预表那位将要来的基督。一切仪文所预表的都要在衪身上成全。现在,基督已经来了,人若放弃衪而倚靠只是预表衪的仪文,就是有罪的了。任何足以将人对基督的爱与忠诚抢夺过去的,都是邪恶的。在属灵上长大成人的信徒,能够分辨出亚伦裔祭司职分的有限,与基督祭司职分的优越。 ──《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希伯来书第五章
ii. 与亚伦相比较(五 1 ~ 10 )
1. 第五章的前四节所讲述的是一段历史事实,也关系到亚伦的等次。如果希伯来书是对犹太籍基督徒写的,则这一段说明就是个提醒,以作为引述一更高等次的背景。前面已经宣称耶稣基督是我们伟大的大祭司,而与亚伦的等次作一些比较是无可避免的,这些比较有两个目的。第一个是证明耶稣具备了大祭司职任的所有资格;第二个目的是要证明基督远超乎亚伦的等次。如果不包括第二个目的,麦基洗德祭司等次的真正意义就会被忽略掉。
整个讨论起始于一个关于大祭司职分的一般宣告。这与第四章末了的引论有某些关联,正如第五章一开始的 因为 ( gar ,中文未译)这个连接词所表明的。的确,我们的大祭司之所以能够帮助我们,是因为祂具备大祭司的一切资格。这里特别提出几个明确的特点。
(1) 大祭司在本质上是人的代表,祂是 从人间挑选的 (直译是“取自人间”)。因为祂在本性上与人联合,祂可以代替人向神祈求,这是亚伦祭司职分的基础。毫无疑问的,这工作不能委托给超人类的生物,而是需要一位具有人的感觉和思想的人。
(2) 祂是 奉派 ( kathistatai )的。这个动词是被动式,也就是说,大祭司的指派是神所作的。亚伦等次的祭司职任并不是民选的,而是在神的主权下被分派的。
(3) 祂的奉派是为了 属神的事 ( ta pros ton Theon )。这里很明显地说出∶祂担负中保的工作,在人面前替神工作,在神面前替人工作。这就是祭司职位的基本功用。
(4) 祂的职责是 要献上礼物和赎罪祭 (小字作“要为罪献上礼物和祭物”)。这个子句( hina 子句)带出祂如此密切地与神、与人认同的结果。礼物与赎罪祭密不可分,这两个字的使用有时是可以互相替换的,但是此处却有所不同。这里所说的礼物( do{ra )必是指素祭,而祭物( thysias )则是指血祭。事实上,亚伦的大祭司职任是要为人的罪预备来到神面前的道路。“为罪”这个词意义深远,因为它并不仅限于“祭物”,也包括了“礼物”,所以我们最好将“为罪献上礼物和祭物”解释为大祭司工作的所有范围。他代表他的同胞执行献祭的工作,有赎罪的价值;也就是说,他要处理他所代表之百姓的罪。
2. 说明了大祭司职任的一般功用之后,现在把焦点投注在较个人的层面上,大祭司能 体谅 ( metriopathein )无知(中译“愚蒙”)和失迷的人 96 。虽然旧约圣经里未曾提过有关大祭司之道德资格,作者却在这里推论说,他们基本上是人中之人,应具有体谅别人的品格。对于无知和失迷的人应该比较容易处置,或许可以置之不理。他们在一个秩序井然的社会中是一群不受欢迎的人,但是在神权政治社会里,他们不能被忽视,神的预备必然与他们有分。大祭司所代表的,不但是社会里优秀的一群人,也代表较差的一群人。
愚蒙 ( agnoousi )和 失迷 ( plano{menois )两种描述,可能是罪的种类的起源与特性,这是大祭司所要处理的。愚蒙的罪和故意犯罪的不同,要仔细分辨,因为律法不为故意犯罪的人预备出路。那些漂泊徘徊的人,正是在神的路上迷失,而想要回头;他们并不是真的硬着心背叛神。大祭司特别要体谅那些感到有需要的人,大祭司在自己的 软弱 中所能认同的,也正是这些人。亚伦等次的祭司与我们的大祭司的不同,正是在此,因为我们的大祭司比他们更能体谅自己的百姓,但不是因着祂的软弱,反倒是因着祂的能力。祂一点也不“无知”或“失迷”,却能够完全了解无知和失迷的人。
然而, 被软弱所困 这个词可以解释为“被软弱所包围”。也就是说,这位大祭司穿上祂的百姓的软弱;如果这样的观点是正确的,则近乎我们的大祭司的性情。不过,前面的解释显明亚伦等次祭司的软弱与基督的大能间的对比,可能是较恰当的解释。
3. 在这节经文中,耶稣基督和亚伦的等次有更显着的差异。因为亚伦等次的大祭司本身是有罪的人,因此他 理当为……自己献祭赎罪 。在赎罪日那一天,大祭司必须先为自己的罪献祭赎罪,这是整个程序中重要的部分(参利十六 11 及下)。虽然罪与软弱并不见得一定互为因果,但作者显然认为两者密切相关。除了那位完美的人以外,每一个人的软弱结果都会导致罪的出现。身体软弱却没有犯罪的典型例子就是十字架。但亚伦的等次并未为其祭司们在这种软弱上有任何预备,不过其献祭条例理想上有这种功用。本书信还要继续探讨,亚伦必须献上祭牲,基督则是献上自己。大祭司的罪和 百姓的 罪显然有一个共通的因素,大祭司和百姓一样,也是有所缺乏。但我们的大祭司又再次站在明显相对的地位上,祂没有罪,故不必为自己献祭。这就是祂与众不同之处。
4. 大祭司职任的一个最重要因素是它的来源。这个职任是神所命定,不是自取、也不是出自于人的指派∶ 这大祭司的尊荣,没有人自取 。这里很明确的是指 亚伦 的例子,因为他是神所预定的。新约时代和旧约时代一样,神的呼召是个重要因素,关键是在神的创始权。当我们把这个比较应用到我们伟大的大祭司身上时,可以知道祂的职任也是神所命定的。圣经上提醒我们,祂深知神把工作托付给祂,祂也完成了神的托付(参约十七 4 )。
5. 以下六节圣经解释了基督和亚伦等次间的关系,并介绍麦基洗德的等次,这个解释在五章 11 节到六章 20 节间的插入语之后还要继续探讨。
作者首先探讨基督是神所指派的,这特点与亚伦的地位相仿。值得注意的是∶这里使用“基督”的称号,不再如四章 14 节使用“耶稣”这个名字。这使我们知道作者深受弥赛亚(受膏者)这样的概念所影响,祂“ 不是自取荣耀 ”得到这样的头衔,虽然祂有权自取荣耀。然而,新约圣经中所描绘的弥赛亚,祂的工作是服事人,祂从不强取尊荣的地位。主耶稣在约翰福音八 54 强调,荣耀祂的乃是父神,祂不是荣耀自己。
祂的 被设立 (第 1 节,中译“奉派”)这事实从诗篇第二篇获得支持,希伯来书一 5 已经引用了这篇诗。这个重复提出的主题,在此与出自诗篇一一○篇的另一处引文相连,这主题使我们知道作者曾默想这些诗篇,也形成本书信结构的重要部分。他们就像乐章中反覆出现的曲调,每一次都给人不同的感受。作者想把大祭司的主题与神子基督的崇高地位紧密地结合。耶稣是神所设立的,这样的事实说明我们的大祭司完全是神所喜悦的。如果祂是人所指派的大祭司,祂的地位一定会被怀疑 97 。
6. 第二个引句出自诗篇一一○ 4 ,作者还是用一般的语法,“ 就如祂在经上又有一处说 ”(英译),假定与第一处引用的经文有别。虽然如此,这里所引用的经文都是具有权威性的,因为“祂……说”很显然是指神自己。 祭司 的职位为神所指派,从这里所引用的经文获得支持。
而且这里还引介出两个全新的特性,说明基督的大祭司职任与亚伦等次的祭司职任不同。第一个特性是 永远 ,这样的特性不可能再修正。因为祂已臻完美,不可能再有更完美的境界。第二个特性是 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 ,因为就如同以后要说明的,祂并不像亚伦的祭司等次,有后继者接替他的祭司职任。祂的祭司职任是一次永远的,不受时间的限制,永远具备祭司的资格。
麦基洗德和亚伦不同,他是个神秘人物,创世记十四 18 ~ 20 的简短描述,使我们知道他是个历史人物,而且他的祭司职任是亚伯拉罕所承认的。值得注意的是,本书作者对创世记所记载,麦基洗德带着饼和酒出来迎接亚伯拉罕的事只字不提,这件事或许象征着某种重要性,因为饼和酒对主餐具有非常特别的意义。作者对此避而不谈,却只专注在亚伯拉罕向麦基洗德献上十分之一的历史事实(详见第七章)。
他大可进一步将诗篇一一○ 4 的誓言详加论述,尤其是他在三、 四两 章已经论述了神的誓言。但是他却保留这样的论述,直到六章 13 节才解释此一誓言的意义。作者介绍麦基洗德这奇特人物的方式,就像祭司本人一样玄秘。麦基洗德的气质,与他所预表的尊荣大祭司十分相称。
7. 本书信常常出人意表地突然引入不同的主题,乍看之下似乎与经文的前后文在本质上没有自然的关联。下一个段落( 7 ~ 10 节)就是个例子。作者的引介可以称之为耶稣生平的回忆。我们或许诧异这与麦基洗德有何关系,他的祭司职任在第 10 节又被重复提出说明。诗篇第二篇的重复引用,提醒作者早先的思想顺序,他在前面把注意力集中在神儿子的神性(一章)和耶稣的人性(二章)上面。
作者出其不意地用 基督在肉体的时候 所发生的事情,来提醒受信人,似乎就是为了要驱散任何有关“耶稣是个神秘的预表人物,且未曾在历史上出现过”的错误观点。这样的表现方法很发人深省,因为这使人把注意力集中在祂人性的实质上。作者已经在第二章清楚说明(详 14 与 17 节),但他在这里,对基督生平的历史记载,插入一段更生动、清晰的叙述,这的确是新约圣经里,除了福音书以外,最鲜活的例子。希腊原文里,并没有界定 祂的 这个所有格代名词,但这一定是指 耶稣 的,因为祂是整段经文的主题(参 5 节)。
有关耶稣的人生的关键说明,表现在祂强而有力的祷告中。这里用到两个词 祷告 与 恳求 ,两者虽然极为类似,却仍是有分别的。前者( dee{sis )是新约圣经中通常用在祷告上的字眼;但后者( hikete{ria )蕴含着比较强烈的祈求意味,它可以溯源到古代,举着橄榄树枝,象征求助的习惯。这些用来描述圣子向圣父祷告的词句不但非比寻常,而且显出祂与祂子民间完全的认同。
大声哀哭 与 流泪 ,不可否认的,似乎是指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祷告时的痛苦挣扎,因为祂祷告时汗珠如血滴般落下,说明祂经过内心深处的强烈挣扎。福音书的记载中,并没有提到耶稣流泪,但这并不表示耶稣在当时未曾流泪。祂既然在拉撒路的坟前哭泣,也很可能在其他类似场合中,把内心深处的情绪形诸于外。虽然,眼泪通常被视为软弱的象征,然而它却有着治疗的效果。我们的大祭司和我们一样,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当祂的情绪激动时,也是会流泪的。
作者特意使用 那能救祂免死的主 ,这样的叙述子句,来描写耶稣恳切祷告祈求的对象,就是要受信人把注意力集中在神的拯救大能上。在新约圣经中,神是拯救者的概念,人们不容易明辨它的整个意义。作者在二章 15 节已说明人受制于死亡的恐惧。基督已经得胜的讯息,给许多人带来新的挑战与希望,这也难怪作者又提到耶稣的得胜祷告了。
但是,作者说基督“ 就因祂虔诚的敬畏蒙了应允 ”(英译)这样的话,乍看之下并不是很容易明白的。许多解经家认为“祂虔诚的敬畏”(祂的热忱),就是排除畏惧的因素。然而,这些字词似乎更直接地说明,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的痛苦挣扎,其最高潮就是完全顺服神的旨意(“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的意思”)。
就因 ( apo )这个词的意思是“因为”( 祂的虔诚 ),这个介系词的另一种一般性解释是“出于”;也就是说“出于 祂的虔诚 而蒙拯救”的意思,但这似乎与上下文毫不相干。作者小心谨慎的用 eulabeia ,不用一般的 phobos 来叙述虔诚的敬畏。的确,在新约圣经中,只有本书信用到这个字(参十二 28 的“虔诚敬畏”)。对这个字的用法,卫斯葛( B. F. Westcott )的注解是∶“更通俗的解释是敬畏的、深思的退避、不过于大胆轻率,是有真正勇气的” 98 ,所以这可以指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的经历。这里发现一个问题,在对观福音书里记载得很清楚,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的祷告词中,并没有强烈要求天父免去祂将要尝的苦杯。如果这样的话,祂所蒙的应允是什么呢?答案当然是指祂完全顺服神的旨意了。
8. 此外回忆耶稣在地上的经历,这是祂所以成为伟大的大祭司的重要条件,引起作者解释祂受苦的“矛盾”。作儿子的通常要从苦难(就是从地上父亲的手中)学习顺服,这并非完全无法了解的 99 。而对基督而言,这却大不相同。祂圣子的职分是完全的,既然如此,到底祂为什么还得学习顺从呢?
在这里我们面对基督属性的奥秘。既然祂是神的儿子,我们很难把学习过程的意义( 祂……学了顺从 )联想在一起;但是如果把圣子看作是完全的人,我们立即可以明白。当路加说到耶稣学习上的成长(路二 52 )时,所指的是祂藉一渐进的过程、藉着顺服天父旨意,显出祂持续地以天父的旨意为祂自己的意思,并于上十字架时达到最高潮。
客西马尼园的流泪祷告蒙应允,是圣子顺服圣父旨意的确凿例证。没有人否认这是深切的奥秘,而且这事实毫无疑问地使得我们的大祭司对人的了解显得更切实。腓立比书二 6 以下经文也有类似的说明,所强调的是基督在奴仆的样式中顺服神的旨意。这两段经文令人联想到以赛亚书中的受苦的仆人。
9. 同样令人记忆深刻的是,书中一再重复基督得完全的过程观念。前面已经表明过苦难与完全密切相联,也就是必须经过苦难的道路才能达到完全。现在作者又说到顺从,显然顺从与完全也是息息相关的,使我们联想到腓立比书二 8 ~ 9 的思想次序。
没有一个人间的大祭司配得称为 得以完全 。不要误以为这样的解释是说,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祂是不完全的。在耶稣的一生中,祂所拥有的完全受到试验,虽然经过了祂所受的一切苦难,祂的完全却丝毫不受玷污。就如胡斯( Hughes )的注解∶“祂的苦难试验祂的完全,同时,祂既得胜地忍受苦难,这些苦难也就证实祂的完全,绝无失败与缺陷” 100 。这里所强调的是∶这完全是永存的实际。还有值得注意的是,在七十士译本圣经经常使用以说明大祭司承接圣职的动词,与本书的主题有些关联。
基督的完全被视为是我们得救的根本,确实 祂成了永远得救的根源 。“成了”( egeneto )是指得救的效果,因此是用过去式来表现。从历史观点来看,显然是指耶稣负起大祭司职任的那一时刻而言。译成“根源”( aitios )的这个字在新约中只出现在这里,它的意思是“原因”。可能指好的或坏的原因,但在这里完全是指好的,很恰当地译作“根源”( AV 译作“创始者”)。得救的方法没有捷径,若非透过耶稣就没有真正的得救。对本书作者而言,永恒的事物是有很特殊的意义的。他说到永远的审判(六 2 )、永远赎罪(九 12 )、永远的灵(九 14 )、永远的产业(九 15 )、永约(十三 20 )。很显然地,他希望立定一个恒久不变的根基,不同于必须一再更改的,属地的祭司条例与亲近神的方法。耶稣基督为我们预备的救恩是稳妥而永恒的,我们可以与约翰福音里经常出现的“永生”概念作比较。
很显然的,对于那些想要得到这救恩的人,在此也立下了一些条件,总结来说就是顺服,基督已经为我们立下了学习顺服的典范( 8 节)。在这个意义之下,顺服就是完全接受神的旨意。对基督徒来说,顺服点出了人对神预备救恩途径当有的回应。值得注意的是,配得救恩的人就是 凡顺从祂的人 ,也就是包括所有顺服神旨的人,不论是犹太人或外邦人,穷人或富有的人,受过教育或未受教育的人,自主的或为奴的(参保罗在加拉太书三 28 的说明)。福音的普世性就在基督大祭司职任的普世功效上反映出来。
10. 在此用另一个在新约圣经中只出现过一次的字 prosagoreuo{ ,来说明当众宣布的名字或头衔, RSV 译成“任命”( designated ,中译“称”)。新的祭司等次是 蒙神 所任命的,使人把注意力放在神的任命之上,这在第 4 ~ 5 节已经有说明。不论怎么说,麦基洗德的祭司等次不是世袭的,就像作者在七章 3 节的陈述。因此,除非是神亲自任命,否则没有人可以承接此一圣职。而且,这种等次也是独一无二的,除了基督之外,未曾有人拥有过。用上述不寻常的字句来叙述我们这位 大祭司 的资格是很恰当的,因为他和亚伦祭司等次是截然不同的。
作者的论证到目前先搁下 麦基洗德 主题不谈,提出某些影响受信人的严肃问题。他似乎有意离开主题,直到第六章探讨亚伯拉罕的誓言时,才渐渐回到麦基洗德这个主题上。
96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里所说的体谅对斯多亚主义圈内人士是毫无价值的,因为他们认为这是次好的,而上好的则是无感情。参 Williamson, Philo and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 pp .26f 。
97 就如 Montefiore, Comm ., p.96 所说,“只有神的儿子作大祭司,祂才有资格坐在神的右边。”
98 详 Westcott, Comm ., p.127.
99 参 C. Spicq, Comm . 1, p .46f , 从斐罗的例子指出受苦与学习( mathein / pathein )有密切的关系。
100 详 Hughes, Comm ., p.188.
iii. 插入挑战的话(五 11 ~六 20 ) 101
11. 作者突然对受信人的能力提出省思∶他们能掌握他刚才说的以及他在下面要详加发挥的吗?可见作者明显地在对一群真实存在的人说话,他们的光景是他所熟知的。他知道他们是 听觉迟钝 的(吕译与 RSV 同;和合本作“听不进去”),想必是指属灵的层面。或许作者认为,他论述到亚伦等次较麦基洗德的等次为低时,对某些受信人来说,太过理论化、学理化了。最起码,他似乎是发现这样的解释太深奥,后面还有更深的讲论;他知道,这对心智成熟的人应该不足以构成障碍。
然而,作者知道在他的受信人中,有着很严重的问题,因此他决定暂时中断他的中心主题,向受信人提出一番警告。因此,他说∶ 论到麦基洗德,我们有好些话,并且难以解明 ,则是指他所提的麦基洗德主题,对当代的犹太教徒而言,是他们较不熟悉的主题之一,虽然斐罗的作品和昆兰团体的文件中都有略为提及。在此值得注意的是,属灵的状况与领悟力有直接的关联,而后者并非仅仅是知识性的。最根本的问题所在是沟通的问题∶如何用受信人能掌握的方法来解释真理。毫无疑问的,作者所面对的问题,也是每一个解释神的真理之人所面对的。
12. 作者提出他们领悟迟钝这样的责备,如果没有解释,是没有根据的;因此,他为自己的判断作了解释。第一个原因很可能是受书人并没有达到作者的期望∶ 你们本该作师傅 。作者希望他们能教导别人的原因是,他们信主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对基本真理应该有足够的认识,而且能够教导别人才对。这里引起一个问题是∶这一群受书人是什么身分?我们似乎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这绝不是指一所教会的全体会众,因为并非每一名会友都能够担负教导的责任。由此可见,作者心目中是针对一群具备教导别人潜力、但对真理的基本知识却很贫乏的人。他们自己还必须回到基础真理。他们很可能是一小撮知识分子,却缺乏属灵的领悟力。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译作“该”的动词( opheilontes ),原文的意思是指义务,不只是意愿的要求。基督信仰的真理若要完全的推展,必须仰赖长大成熟的肢体去教导幼稚的肢体。所以,任何的团体,若是有教导能力的人本身尚未成熟,这将会是很严重的问题。
紧跟着就具体指出这些受信人的需要,那就是∶ 还得有人将神圣言小学的开端,另教导你们 。很显然这群人不但不长进,实在已经失落了对“小学的开端”的认识。他们必须回到起点,从最根本的道理着手,这对他们的属灵领悟力是个很可悲的评语。难怪作者感觉到不容易传递他的信息。
或许我们不明白作者为什么不在这卷书信中专一解释福音,而一味地详细解释大祭司主题,答案很可能是∶大祭司主题在犹太教思想中是不可或缺的,也是受书人没有长进的主要原因之一。
译作“神的圣言”这个词(原文是 to{n
logio{n tou Theou ),直译是“神的圣谕”,新约圣经里有几处用到这个词来描述旧约圣经(参:徒七 38 ;罗三 2 )。但是在这里显然是指福音的基本真理,因为作者把它和“小学”( stoicheia )这个字放在一起用。后者通常是用来描述一件事的入门。
如果“圣言”的意义与别处一样,此处所指的是受书人不能够明白解释旧约圣经的基本道理,导致他们对基督教的独特性产生错误的认识,因此需要回到这个主题的基本思想里。
作者提出 吃奶 和 吃干粮 的对比,并非有意造成两者之间的排斥,而是要说明一个人从吃奶到吃干粮的正常发展。吃干粮之前必须先有吃奶的过程,但是假若仅仅停留在吃奶的阶段,那是很可悲的、不足够的。物质层面如此,属灵层面也是如此。对真理的认识有不同的层次,对属灵事物很渴慕,肯用心追求的人在知识上会有所提升。吃奶和吃干粮这样的隐喻,在哥林多前书三 1 ~ 2 也用过。
13. 对吃奶的隐喻提出更完全的解释。吃奶的基督徒就是 不熟练仁义的道理 ,这句话值得探讨。首先,“不熟练”( apeiros )这个字直译是“未曾尝试过”,因此是没有经验的。缺乏熟练的技巧是因为缺乏练习,这和全然无知的光景是有别的。神要求我们对祂的认识不是点头之交的认识。作者毫不犹豫地把受书人归在吃奶阶段的这一类里面,也就是说他们尚未培养出必要的能力。
第二个要解释的是 仁义的道理 这个词。在希腊原文里这个词并没有定冠词,因此这个词所强调的并不是指某些特殊教义而言,而是指神的话语( logos )的公义内涵。六章 1 节那里使用了同一个词( logos )来指教义(中译“道理”),其用法也与此处一致。作者可能思想到仁义( dikaiosyne{ )这个词的特别用法,它是指因着信,在基督里所得到的,但也可指仁义的更广泛概念。这两种解释必然是密不可分的,因为人若非藉着基督的义,无法适切掌握仁义的准则。毫无疑问的,一个初信者当然不能立即获得如何辨明这个道理的技巧,但是任何一位渴望成长的基督徒,这样的追求是不可或缺的。
作者描述吃奶的人是 婴孩 为结语,自然地紧接于所用的隐喻之后。每一个人都必须经过孩子的阶段,没有人愿意一直停留在孩童阶段。哥林多前书十三 11 也用类似的比喻教导我们,保罗说∶“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丢弃了。”成年人不是靠吃奶维持生命的。
14. 作者对 长大成人 ( teleio{n )的评述,也同样宝贵。长大成人与完全相关,但是只能在基督身上看得到。这里所说的成长,则是指渴望从属灵的孩童长成而言的。保罗书信中多次论及此一概念(详阅弗四 13 及下这段经文,尤其注意“我们成长的各种方法”,并详见林前二 6 ,三 1 ,十四 20 )。新约圣经描述面面俱到的信徒生命是整全的生命,有经验的基督徒就知道他需要固体的食物,以帮助他达到这种成长。
对于成长的界定,作者还有更进一步的说明,那就是 心窍习练得通达 。这在希腊原文里则是指习惯。其实, 习练 ( dia te{n hexin )可以译作“藉着习惯”,或许更清楚地表现出这是过去种种经验的继续累积。这个字在新约圣经中只出现在这里。属灵生命的成长不是由于个别的事件,也不是因为一次大的属灵奋兴,而是来自稳定的属灵操练。
心窍 ( ta aisthe{te{ria )是另一个在新约圣经中只出现过一次的词,这是指心思的特殊机能,是用来明白或判断属灵的事物。在所有人中只有基督徒具有属灵的洞察力,因为他们的心思在属灵认识上受过训练。这种训练的过程也出现在希伯来书十二 11 、提摩太前书四 7 、彼得后书二 14 ,不过彼得后书二 14 是用在反面的意思,指贪婪的习惯。
自从亚当和夏娃以来,人类就在寻求分别善恶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并不是容易得着的,即使对基督有些许认识的人亦是。这种能力立即显明了成熟与不成熟的分野。基督徒必须锻练出一种新的道德典范,尤其在外邦人中更该如此,才能在这个世界过毫无玷污的生活。
──《丁道尔圣经注释》
|
|
希伯来书
希伯来书第五章
5:1
本节至4节追叙旧约所记有关大祭司的一些事。本节指出一般的职责:大祭司从人中间挑出,由神指派作人的代表,办理人与神中间的事,包括献礼物和赎罪祭(礼物当指素祭,赎罪祭用牲畜作祭物为赎罪而献。看《利未记》2章)。
5:2-3
本节讲大祭司比较个人的一面:能体谅愚蒙的和失迷的人。无知而犯的罪来自愚蒙和失迷,与硬心而明知故犯的罪不同。失迷的人愿意回头,大祭司有责任予以体谅,因他自己也有这软弱。他不但为百姓,也要在一年一度的赎罪日为自己的罪献祭(利9:7;16:11;来9:7)。基督更能体恤属祂的人,祂是神子,不用为自己献祭赎罪;而是把自己当作祭物献上,赎众人的罪。
5:4-5
亚伦大祭司的职分本为神所立。到了耶稣时代,变成由罗马皇帝来指派,精神领导的地位忝堕。基督这新的大祭司,祂作人中保的任务为神所派。《诗篇》2:7和等次“作大祭司,地位比亚伦高得多。
5:6
《创世记》14:18-20记有麦基洗德的事。亚伯拉罕向他献十分之一,因他是“至高神的祭司”。他带着饼和酒来迎接亚伯拉罕,而饼和酒正是圣餐中耶稣的身体和血的表征。这节引自《诗篇》110:4的经文,不但证明基督大祭司的地位为神所立,不属亚伦的等次,而且是“永远”的,毋须人继承。这是一个完全、永远、在神面前为人祈求的最高祭司职位。
5:7
作者着重指出耶稣是真实历史人物,是神子成为血肉之体来救拔人(2:14)。他提出耶稣作的一件事来证明,是四福音记载之外有关耶稣生平最感人的一件事。从耶稣的呼求与流泪,可以知道所指的或为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的祷告(路22:44)。祂所挣扎的不是受苦和死亡,而是担当全人类的罪的无比苦痛。祂不是哀求免死,而是为众人赦罪的事向有有力救祂免死的神祷告。祂因甘愿为人担罪,祂的祷告因这虔诚而蒙应允,能完完全全顺服神的旨意。
5:8
基督本是完全的,但既成为人身,仍须学习顺从。路加说耶稣年幼时智慧和身量一齐增长(路2:52)。祂遵守天父的旨意的心逐渐增长,直到能完全以神的心意作祂自己的心意,钉死十字架上。这种人间经历使基督更能成为体恤我们的大祭。
5:9-10
“得以完全”四字说明主基督胜利通过一切考验,从未失败,因此成为我们得救的基础。“永远”是指得救的功效。凡盼望得到永远救赎的人,也须象主基督一样完全遵行天父的旨意。人不问贫富、贵贱、自主、为奴,不分种族、肤色、性别,凡顺从神的都可以成为祂的子民。基督大祭司的职分是普世性的。
5:11 从本节可知作者熟悉这封信的读者,晓得这种关于亚伦低于麦基洗德的讨论太专门,他们会听不进去;但头脑成熟的应该可以明白。
5:12-13
本信最早的读者当为归信福音真理已有一段时日的人,他们听不进因为不求长进。学习真道已久,本可教导别人,可惜仍处起步阶段。神的“圣言”指神的晓谕,通常指旧约(参徒7:38;罗3:2)。此处当指福音,因为与“小学”一词连用,有基本福音道理的意思,就如下一要讲明的事。吃奶的婴孩应长大成人,改吃干粮,能明白象麦基洗德这样高深的道理。
5:14 在灵性上“长大成人”不是一蹴而成,而是不断操练的结果,所操练的是“心窍”(at aisthētēria),也就是心灵中用来明白道理和判别是非的那一部分。人须心灵上成熟才能分辨是非好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