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命记第八章
第 8 章
申 8:3> 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没有食物人还能活着不成?
8:3 主耶稣受魔鬼试探,叫祂把石头变为饼时,曾引用这一节经文抵挡魔鬼(参太 4:4 )。许多人以为美好的人生在于能满足种种欲望,如果他们能赚大钱,穿得好,吃得好,享受一流,就以为自己是“过好日子”。不过这些并不能满足我们最深的渴望,到了末后人还是两手空空而去。照摩西所说,真正的人生,是将自己完全交托给创造生命的神,人生必须受管教、舍己、殷勤工作,许多人不这样做,也就找不到真正的福乐。
申 8:4> 衣没穿破,脚没走肿──数点一下,原来神在这些细微之处也照顾我,我总以为那是必然的……
8:4 人通常把神的保謢当作理所当然的事。当我们的汽车没有损坏,房屋没有漏雨,电器也能正常使用的时候,很少因此感谢神的保守。以色列人似乎没有看到,自己在旷野飘流了四十年,衣服没有穿破,脚也没有走肿,都是神的恩惠,所以也未因这些福分而感谢神。请你想一想,在什么事上你很顺利?什么事使你一直受益?有什么器具或杂物用了很久却毫无损坏?请你记住,要为神这些赐福而感谢祂。
申 8:10> 谢饭祷告,理所当然──谢饭背后,还有更深的意义?谢饭,不只是感谢而已,你说……
8:10 传统上,人引用这一节经文在饭前或饭后称谢神。不过,它的目的是要警告以色列人,在他们所求所想得到满足的时候,不要忘记神。所以你的谢饭祷告,是要使你恒常记起神对你的良善,而你也有责任帮助那些比你不幸的人。
申 8:11-20> 我今富足,不是我自己努力争取的吗?
8:11-20 当我们物质丰富、财运亨通时,就会骄傲,说是自己聪明又殷勤工作,因而富足。人很容易忙于料理生意、处理财务,而把神放在一边,不理会祂的存在。但是,只要你认识自己一切所有全是神所赐,你就明白祂是要我们作祂财物的管家。
顺服──《灵修版圣经注释》
申命记第八章
困苦之后(八 1 ~ 20 )
思想 你同意“基督徒的人生不会遇到苦难”这句话吗?若不,你如何处理有关苦难的问题呢?
旷野的生活并非写意的生活,每天都要面对困苦流离,受尽冷风热浪之侵袭,以色列人却在其中漂流了四十年,可幸这四十年内,他们也经历神大能的同在( 2 ~ 4 )。日子满足,神更要带领他们进入美好的应许之地( 5 ~ 10 )。然而神特意提醒他们,要谨记他们所得的一切恩典,都是神自己的赏赐,免因富足骄傲而忘记神( 11 ~ 20 )。
我们集中思想的,是困苦的后面到底隐藏了些什么重要的功课?
.神的熬炼( 2 )。神坦言四十年的旷野生涯,目的在苦炼他们、试验他们,要知道他们的心意如何。如果这是旷野漂流的原因,那么我们应怎样看今日我们所遭遇的困境呢?以色列人因不信神而受神惩治,神却说目的是帮助他们澄清对祂的爱;但愿每一个经历困境的信徒,更肯定自己的困苦乃是神炼净我们的方法。
.神的恩赐( 3 )。若非行走于不芜的旷野,以色列人便没有机会尝到神每日所赐的吗哪。这不是说,我们每个人都要寻求在苦中的经历;但往往那些经历过困苦的人,最能体验神丰富的恩赐。让每一个陷在苦难中的信徒,更信赖神的同在,更经验祂的恩赐。
.神的保守( 4 )。四十年来,若不是神迹,便无以解释衣不破、鞋不穿、脚不肿的道理,神往往在其间不断的保守里展示祂的能力。我们不要少看这四十年,落在此光景中,四十年不得进应许美地,是何等苦恼的事!但以色列人的日常生活,应当使他们更认识神保守的能力。
弟兄姊妹,困苦的的后面是神的试炼、恩赐、保守,这绝不容轻看,更当从苦难中站起来,品尝神伟大的慈爱!
祈祷 求主不使困苦蒙蔽我的灵眼,乃使我更能从中学习认识的大能、的恩赐是何等丰美。──《新旧约辅读》
申命记 第八章 注释
1-20 选民在迦南地必须记念耶和华。
1-10 当记念神带领他们经过旷野
这段流浪的日子,是以色列民一种谦卑的经验,好使他们学会顺服和感恩。
2「苦炼」:原指受苦。神磨炼选民乃是要他们认识自己的内心是否真诚地遵守 的诫命,至终是要叫他们得福。
5「管教」:意即训诲和责备。管教通常意味着对受教者的殷切期望,同样神对以色列人的管教乃是要训练他们,教育他们。
9「石头是铁」:铁矿多如石头,到处可觅。
「山内可以挖铜」:指在山岗中可发现铜矿。
11-20 选民不可骄傲而忘记神
摩西一再提醒百姓,他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是神的恩赐;免得他们心高气傲,忘记了神。
15「坚硬的磐石」:神为选民曾两次叫磐石出水;第一次在何烈山(参出17:6),另外一次则在加低斯(参民20:8)。
17「货财」:财富使人容易骄傲、忘记神(参箴30:7, 9)。
19「随从别神,事奉敬拜」:即违背十诫的第一诫(出20:3)。
思想问题(第 8章)
1 以色列人在旷野飘流四十年,除了因悖逆神,被罚不准进迦南( 1:34-35)之外,还有什麽其他意义呢?
这四十年的操练对以色列人有什麽益处?
神是否要管教每一个信徒呢?参来 12:9-11。
2 「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耶和华口里所出的一切话。」
( 3)这是否表示可以随意糟蹋或放纵肉身?参林前6:19-20。
这句话的真正含意是什麽?参 1;
太6:31-33; 罗14:17。
3 「忘记神恩典的人容易心高气傲」,你同意吗?
参 14;
林前4:7。
申命记第八章
旷野的经验(八 1-10 )
这里开始了另一篇的讲章,说到遵守上帝律法的重要性(见绪论──申命记的重要性 )。七章回顾了以色列人在埃及的经验,作为该章论点和劝告的基础;八章则是回想更近的旷野的经验,以色列人曾在那里生活,并且飘泊了 四十年 之久( 2 节)。巴勒斯坦地带非常接近不毛和干燥之地,以色列人对 旷野 的感受很深,绝对不会忘记他们祖先曾在那里生活。他们记得在那里发生的许多事情;其中一位诗篇的作者,回顾以色列人在旷野背逆上帝所发生的一连串境遇(见诗一○六篇),而某一些先知却记得以色列人,一般来说一直非常仰赖上帝在那里供应他们日常所需,其结果是他们曾经比以往任何的时候都更与祂亲近。申命记八章有它独特诠释旷野那些年日的方法。
(甲) 本段要人注意上帝忠实的眷顾 。感谢他们的上帝奇迹般的供应( 3 节以下),使他们能应付旷野的情况,并且生存了下来。祂赐给了生存的基本所需,但还不是很丰富;现在的具有发展农业和工业潜力的应许之地,和当时的旷野形成一个强烈的对照,这是来自上帝施恩的手。
(乙) 本段将旷野形容为一个苦炼与试验的经验 。上帝用有关旷野的苦难来使以色列人意识到他们是完全仰赖祂的眷顾和供应的;在旷野里,他们不能对自己的成就有任何的骄傲。藉这样的经历试验他们是否心存感激,甘心接受上帝的恩赐,并且以爱的顺服作为回应( 2 节)。
(丙) 本段将旷野描写为一种训练 。第五节中形容上帝像一位惩教、纠正和引导他孩子的父母。这节无疑想到诗篇一○六篇中列举的一些背逆的事件:上帝必定惩罚背逆祂的。因此,当以色列人抵达应许之地时,他们就必须懂得顺服他们的上帝。
苦难是每个人不时会有的经历,可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占很长的时期。有两种对苦难回应的方式:一种极端反抗它,并且也反抗上帝;另一端则是那些从经验中谦卑学习,而且能够至终彻底地认识到上帝慈爱的人。
这一段包含了一个钥节:第三节被耶稣引用作为抵抗试探的一项武器(太四 4 )。那些相信人是‘单靠食物’而活的人,缺乏面对苦难的内在防御力。不但如此,活纯粹为了物质的目的的人生,没有方向和价值。理想的生活是靠上帝口里‘所出的一切话(我们不能挑选)’,就是祂用口述和藉文字所启示的指引。
繁荣的危险(八 11-20 )
如果一至十节是暴露生活在艰难环境下可能产生的影响,其余本章各节则是在问繁荣在一个国民的道德上所可能产生的影响。这是定居在巴勒斯坦环境下,每一代以色列人都要提出的一个问题。以现代西方的标准来看,古时候巴勒斯坦的繁荣真是有限而且是不稳定的:干旱,蝗虫和入侵的强盗只是其中三项危险罢了。即使如此,在巴勒斯坦的生活比凶恶而危险的旷野(见 15 节)好处多得多。读者再一次被提醒他们祖先在旷野里的经历(出十七 6 ;民廿一 6 )。另外,在旷野里也不可能造出食物或从无到有变出水来,但是肥沃的土地却随时都提供希望给那些准备卷起袖子,努力作些工的人们。
繁荣可能只是相对的,它也有其危险性。 第一是自满 ,这是产生于对事物本身的一种满足,而不去回顾并思想以往的教训。它等于一个人罔顾过去,拒绝考虑未来,只为眼前而活;对任何人这都是很愚昧的。 第二 且更为严重的危险 是自大 。勤劳无疑是一种美德;但是,勤劳工作而且达到成功的人的态度,却很容易从一种自然的满足,变成一种骄傲感,然后再变成十七节中所说的那种自大。在上层社会中有时也会发现非常类似的这种自大,就是认为富人理当繁荣并且有势,穷人活该贫穷的态度。十八节答覆了所有这类的态度;根本上,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依赖上帝而有的。我们不能将我们的才干,或者努力工作的能力归功于自己。
这一段提到的 第三 个危险 是拒绝上帝 。十九节说到忘记上帝,但事实上,拜偶像是一种故意多于无心的忽略对以色列的上帝所应有的敬拜。现代的世界历史告诉我们,富裕较贫困导致更多的无神主义(不包括奇风异俗、神秘习俗等类的事)。然而,上帝并不愿意祂的子民遭受贫穷( 18 节)!这是神性的两难。──《每日研经丛书》
申命记注释 四.从过去学习教训(八1~一一7)
对于第八至九章,谭普信简洁地指出:“现在提到过去两个重要的教训。第一,在旷野期间——当以色列民不能帮助自己的时候——他们经历神的关怀,他教导他们谦卑的功课,那是透过出于耶和华旨意的管教。那经历应能防止他们因自己在新地业上稳定繁荣的成就而骄傲(八1~20)。第二,他们在接着的胜利中所享受的成功,都不应被视为神认可他们的义(九l~6)。事实上,在金牛犊的事件(九7~21)和许多别的事件上(九22~29),以色列已经证明自己的顽固和叛逆。”
八1~5 摩西再次力劝以色列民要顺服神。他以神出于爱和保守的关怀来刺激他们。耶和华曾容许试炼临到他们生活中,苦练他们,试验他们,看他们是否顺服。这样的经历是要试验他们是否心存感激,甘心接受神的恩赐,并且以爱的顺服作为回应(2节)。但神也从天上降下吗哪给他们吃,并供给他们衣服和鞋子;在四十年旷野飘流期间,他们的衣服没有穿破,脚也没有肿。人通常把神的保护当作理所当然的事。以色列人似乎没有看到,自己在旷野飘流了四十年,衣服没有穿破,脚也没有走肿,都是神的恩惠。
神知道子民的心里如何。他在旷野试验以色列人,并不是要得知些什么(2节),而是向子民显明他们自己叛逆的本质,以致他们更清楚明白他的怜悯和恩典。他们透过旷野飘流去学习的另一个功课是——敬畏耶和华。在旷野里的“苦炼”和“试验”,并非要使他们的灵性堕落,不过使他们露出其真相而已。旷野的失败如何使以色列人认识自己的存心如何,对于我们来说,类似旷野的失败经历也会使我们知道自己是何等的不堪。当我们以为自己有才干、本事、能力的时候,便失去了完全倚靠神的心。
八6~20 摩西的劝告不但基于神已经成就的事,还基于他将要作的事(6,7节)。他详细地描述迦南美地的祝福(7~9节)。衣食丰足,人就变得善忘,而善忘就引致不顺服,因此以色列民要小心留意这些危险(10~20节)。神的信实,要求以色列的忠心作回覆。神遵守他向以色列人列祖所立的约(18节);百姓也必须信守他们应许神的话(出一九8)。百姓若忘记神为他们所行的大能作为,而把富有的生活归功于自己的能力,耶和华便会毁灭他们,象毁灭迦南地的外邦列国一样。
申 命 记 8:3
人 活 着 不 是 单 靠 食 物: 神 使 以 色 列 人 在 旷 野 遭 遇 试 验 和 困 难, 以 便 教 导 他 们 明 白 人 的 生 命 不 只 在 乎 肉 体, 正 常 的 生 命 是 指 身 心 灵 都 健 壮 兴 盛, 这 取 决 于 人 与 神 的 关 系 以 及 对 神 话 语 的 顺 服。 主 耶 稣 自 己 在 受 到 试 探 时, 就 引 用 了 这 节 经 文 ( 太 4:4 ;比 较 创 3:4 注 ) 。 有 时 神 会 允 许 一 些 患 难 临 到 我 们, 这 乃 是 为 父 的 管 教 儿 子 的 一 种 方 式, 以 便 教 导 我 们 更 加 坚 定 地 依 靠 他, 并 且 更 加 甘 心 情 愿 地 接 受 他 的 话 语 (4~ 5 节; 比 较 来 12:3~ 13) 。
8:7
那 地 有 河、 有 泉、 有 源: 以 色 列 人 进 入 迦 南 地 时, 那 地 有 丰 富 的 溪 流、 泉 源 和 水 潭。 以 色 列 全 地 后 来 在 以 利 亚 时 代 非 常 缺 水, 这 是 神 向 他 们 施 行 审 判 的 结 果 ( 王 上 17:1~ 18:46) 。 直 到 今 天 神 仍 然 可 能 使 用 旱 灾 使 他 的 子 民 降 卑, 并 且 向 罪 人 施 行 审 判 (19~ 20 节;参 11:17) 。
8:12
12~ 14 吃 得 饱 足 …… 忘 记 耶 和 华: 在 富 足 发 达 的 时 候, 人 们 会 以 地 上 的 生 活 为 满 足, 并 且 以 物 质 的 祝 福 为 享 受。 富 足 昌 盛 的 生 活 带 来 诱 惑, 使 人 忘 记 神 和 他 的 命 令, 使 人 不 再 追 求 属 灵 的 福 气, 也 不 再 为 世 上 的 罪 和 邪 恶 感 到 忧 伤 ( 参 “ 贫 与 富 ” 一 文 ) 。
8:18
申命记
注释
八 1-9 旷野中的管教
直至现在,以色列人在旷野飘流的时期,都被看为他们不按神的命令进入应许地而有的刑罚(一 35 、 46 )。作者在此加上另一角度,就是藉此提供他们一个信心增长的机会。杰里迈亚后来提起旷野时期时,视之为忠心跟随神的时期(耶二 2 ;并参何二 14 )。然而,此处的重点在于管教( 2 、 5 节),那是神对以色列之爱的另一方面(七 6 )。
开首的经节再次把诫命与生命联系起来(参四 1 的注释)。「谨守」( 1 节)是申命记中典型的命令(参七 12 ,十一 16 )。此处以呼吁他们「记念」神在旷野的带领来支持这命令( 2 节)。顺服神不单在于知识,也在于心思和意志(参六 5 的注释);而人的心却倾向凭己意而行。申命记对人类这方面的软弱的强烈感觉,解释了这样的命令,及本书重复又重复的教导风格。
在旷野中,以色列人忽然离开了熟悉的环境,不知道怎样取得生活所需。即使在埃及为奴时,他们也知道下一顿饭从何而来。他们本不是过旷野生活的人,而旷野中艰难的生活似乎叫他们时刻面对死亡的威胁(出十六 3 )。这些正是试验他们对神的信心的时候。他们的饥饿证明他们没有神的供应,便不能存活;吗哪的神迹和其它不寻常的奇事,表明神足有能力满足他们的需要( 3-4 节;参出十六 4 )。稍后耶稣用来反驳撒但的话(太四 4 ;比较太六 13 之注释):「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耶和华口里所出的一切话」( 3 节),并不是把属灵和肉体的生命作对照;相反,这句话要指出生命的一切都来自神。祂的「话」是创造性和赐生命的(参创一),并且是带着命令的。
迦南地本身代表了美梦成真( 7-10 节)。此处是本书给迦南地最可爱的描绘。要欣赏这段话,我们必须记得,它是向那些认识旷野中艰苦生活的人说的(参六 10-11 )。充足的水源、各种不同的农作物,甚至奢侈品如橄榄油和蜜糖──神给人类恩赐的美好,是在缺乏之后最能得到了解和欣赏。
八 10-20 不要忘记!
这部分的主题跟上一部分十分相似。然而,现在以色列人忘记神的倾向则更加明显。在旷野中,当一切食用都得来不易,并且常有死亡威胁时,人自然会仰望神。但到了食用充足时,人类本性会使他们较难恰当地对待神。这正是申命记所面对着的问题:神愿意祝福祂的子民,把祂创造中一切美物赐给他们;但他们得到了这些美物后,很可能就会转而离弃神,以为自己不再需要祂。丰厚的财富会使人陷入自满的迷惑( 17 节)。
这问题深种于人类与神的关系之中。有些人认为财富是从神而来的直接祝福,是得到神认许的象征。人有时甚至以为贫穷就是得不到神的赞许,是出于神的愤怒。其实道理并不是那么简单。我们所拥有的一切确实是从神而来的;然而在舒适安泰时,人会看不见他们需要神;在缺乏或失去财富时(或失去健康)却能唤醒人的信心。我们若感受到神的赐福,那就是寻求祂的时候,要为祂的信实而赞美祂( 10 节)。
在得应许地之恩赐前,先有旷野的经历,就是为了叫人谦卑。旷野的经历虽然艰苦( 15 节),但它本身却是一个恩赐,目的是使经历的人终久得着赐福( 16 节下)。并且这经历是要留在以色列民的记忆中,以致他们一旦完成了旅程,来到应许之地,也不会忘记,他们一切的好处都是从神而来( 14 、 18 节)。
濒临危险的是圣约本身( 18 节)。本段以一个现已熟悉的警告结束,就是不要敬拜别的神。对以色列人来说,「忘记神」极可能指转向别的神。所有错误罪恶的行为都源于虚假的概念。现代人的拜偶像行为,表现于他们认为「美善」不是出于独一神。
v. 历史的教训︰富足的危险(八1~十11) 这里叙述两个重要的历史教训。第一,以色列人在旷野不能自给时,经历了神的供应。这经历教导他们谦卑地倚靠主供应的操练。不忘这经历,他们便不致在新领土里因为安全富足而骄傲自大(八1~20)。第二,他们不可以把在将来争战中的成就,看作是神认可他们公义的凭据(九1~6)。实际上不论是金牛犊事件(九7~21),还是其他个案(九22、23)中,以色列都自证是顽梗、悖逆之民。她能得拯救不过是因为摩西的代求(九24~29)。过往的经历应该提醒以色列人,他们的悖逆行为当受神的管教。然而神在他们不断的违命之中,仍然保持信实。甚至在第一套十诫石版打碎之后,再度赐给他们第二套的法版(十1~11;参︰出三十二19,三十四1~4)。以往的一切经历,都强调一个事实︰以色列必须倚靠耶和华,才能得到祂的眷顾、供给、保护、赦免。忘记这些事实便是忘恩负义,是自视为神的骄傲表现。
a. 旷野的操练和教训(八1~10)
1. 以色列人所得的命令,是谨守摩西的一切吩咐。一切诫命原文是单数,这可能是全部诫命的集合名称,又可能是这吩咐的本身。本节简洁地把盟约祝福归纳为生命、子孙、地土。以色列惟有听从这吩咐,才能享受这些福气。
2. 记念神的拯救和审判,是他们将来的动力。回忆旷野所受的苦楚,能使以色列人谦卑。神藉四十年的流浪,已经教导了以色列人在饮食方面完全倚靠祂的功课。人不能解决饥渴的问题,只有神才能解决。在面对极大艰难的时刻仰望神的供给,只会让他们谦卑。神的意思,也实在是要藉此挫折他们的傲气,试验他们真正的动机,要知道你心内如何。
3. 本节便是第二节的绝佳例证。神容让人民在旷野捱饿,然后用他们前所未见的食物吗哪(hamman)来喂养他们(出十六;民十一)。吗哪可能是初夏之时,积聚在西乃一带的柽柳(tamarisk)树或灌木上,一种味甜的物质。这种物质相信是一种小昆虫吸食树液后,所排出不需要的部分217。有些树也会自行从树皮渗出树液,积聚在树枝上。根据约书亚记五12的记载,以色列人渡过约但河进入迦南地后,吗哪便停止赐下了。这种闻所未闻的食物教导以色列人,赐生命的并非单是食物。没有了神的话,便不会有食物的供给。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耶和华口里所出的一切话──亦即是祂的诫命。食物的供应固然重要,没有食物便不能维持生命。但生命的意义,却不止食物这么简单。百姓每走一步路都要倚赖耶和华,依靠祂的喂养。没有了祂便甚么都不能作,即使是饮食,也得仰赖祂的鼻息。从食物和身体的实例,可以学到更深的功课,那就是生命的意义,比肉体的饥饿深。神赐下吗哪是要试炼以色列人(出十六4;民十一6,二十一4、5)。信心的冒险和人的保障,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出十六3;民十一5)。
耶稣被试探时,引用了这节经文。魔鬼试探祂,要祂把石头变成饼;祂指出这是写下来了的话(和合本「〔经上〕记着说」;见太四4;路四4)。显然对祂来说,这句写下来的话,已经足以回答试探者了。新约中的福音书、保罗书信、使徒行传、希伯来书,都一再引用申命记。早期教会,明显地十分重视这卷书。
4. 耶和华对以色列的眷顾,从另一个活现的象征的语言中得到证明︰神供给了他们每一样的需要(见二十九5;尼九21;又参︰太六25及下)。
5. 这些经历有教育的作用。旧约经常描述神藉着苦难,来使祂的仆人谦卑受教,使他们能够学习到平时会忽略的功课。亚伯拉罕、约伯、约瑟、耶利米的经历,都是实例。神的方法数千年来没有改变。神的子民至今仍从苦难之中学习功课。
6. 新的一代,也必须谨守耶和华的诫命、遵行祂的道、敬畏祂。这个公式在申命记中一再出现,它在这里的作用是引进六章10~15节已经提到过的论点。
7~9a. 本段所表现的,是个强烈的对比。神要带领祂子民进入的美地,有富庶的农业资源,足以引起这些过了半辈子游牧生活的人的遐思。那里有丰足的天然水源,有河、有泉、有源、从山谷中流出水来。这些水源保证榖物和水果丰收。
9b. 本节提到山中有铜有铁,准确得可圈可点。近年来在死海南面的亚拉巴,发现了古代的铜矿和炼矿场218。而地质方面的探测,也证实了附近的山区中,有铜矿和铁矿。
10. 这样丰盛的供给,应当为耶和华带来不断的赞美。神显然是要祂子民享受祂美善的恩赐。合乎圣经的信仰,绝不弃绝人生一切享受和快乐。以为顺服神诫命的人,不能充满快乐,实际上是误解了事实。所谓「清教徒主义」的道学思想,是不合乎纯正圣经信仰的(参︰诗四十二4,六十七4;赛十二3,六十一3;约十五11;腓四4等)。
b. 对骄傲和忘恩的警告(八11~20)
11. 神既然这样恩待以色列,以色列就有回报这恩情的重责。
12~17. 这几节是希伯来文学中,最长的句子之一。这长句给以色列人一个严竣的警告。人饮食无缺、富足丰裕(12、13节),便有倾向忘记以往潦倒之时,忘记是怎样才到达今日的光景。没有耶和华从埃及为奴中把他们释放出来,没有了祂在流浪之时的眷顾,以色列根本就不可能有富足的一日(14~16节)。人心有可能变得骄傲(14节),忘记事实,宣称︰这货财是我力量、是我能力得来的(17节)。这样的危险,经常都会存在(诗一二七1;箴三十9;何十三6);但这样做是骄傲地把自己提升到神的地位。
18. 故此,以色列必须谨记,赐他们力量赚取财富的,惟有耶和华。再者,她所享受到一切的福气,都是神对她列祖的应许,和与她所立之约的结果。以色列所学的这个功课,对全人类都有极深的意义。富足和丰裕,永不可以视为与生俱来的权利。这些都是神的恩赐。世界上大部分的人既然都缺乏财富,富足的人就更当谨慎,免得因自己的成就,被骄傲充满,以致为自己带来败亡。
19、20. 这段落以严肃的语气作结。以色列必须学习︰作为一个国家,她若毁弃了与耶和华所立的约,便会失去向祂要求的权利。审判来临之时,只要看看自己是何等悖逆、何等忘恩,便能得悉审判的因由。每一代的以色列人,都必须了解这件事实,决志顺服那位爱他们,照祂不可测度的旨意拣选他们的耶和华。这是关系生死存亡的决定(参三十15~20)。
申命记
申命记第八章
8:1 本章警告以色列人不要以为是靠自己的力量得到迦南美地,忘记了是神领他们出埃及,一直保守他们到今天。
全章中“你”与“你们”互用,参1:21注。
8:2 一个仍旧惦念埃及肉锅的民族,要洗尽奴隶心态,脱胎换骨,成为新的自由民,需要一番苦炼,来明白一个基本真理,这就是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话语的力量。生命乃神所赐,给予肯相信并遵守祂话语(包括祂的诫命和应许)的人。食物只能维持生存,不能保证生命。四十年的旷野生活,帮助他们学习到如何倚靠神的信实和大能,在进入美地之后,才不致心高气傲,自招灭亡(14节)。
这里不是说神不知道他们的内心。“知道”是指人的道德情操经过考验之后所显出的真情况。
8:3 吗哪是以色列人在旷野生活的主要食物,为神所赐(民11:7)。主耶稣在肉身极其饥饿的时候,曾引用这句话来抵挡试探(太4:4)。
8:7-10 这里有迦南美地的描写,精简且生动;所列举的山川河谷,五谷蔬果以及矿藏,都是旷野生活所无。“吃得饱足”,是人生的美好盼望。现在神应许,只要听从祂的话,人生可以“一无所缺”。
“铁”指铁矿。死海南岸和加利利海东岸的亚拉巴地区(看1:1注)产铜、铁,所罗门以前即已开采,其地出土文物中不乏铜制器具。
8:15 “火蛇”可能因人被此蛇咬后炎肿似火而得名。《民数记》21:6提到此种毒蛇(参民21:6注)。“坚硬的磐石”指《出埃及记》17:6及《民数记》20:8所记击打出水的磐石,但无“坚硬”字样。
8:18 人若长于经营,有生财的本领,不可把神赐的这种能力当成自己的。17-18两节郑重儆诫,要人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