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利米书第廿六章
第 26 章
耶 26 章 > 第 26 章要讲什么?
26 章 这章经文描述的事件发生在公元前 609 年至 608 年间;比第 25 章记述的事件发生得更早。约雅敬王是个崇尚物质和自私自利的皇帝,曾经压迫无辜、草菅人命( 36:22-32 ;参王下 23:36-24:6 )。第 26 章主要描写耶利米如何经历及面对生命的试炼。
耶 26:2> 圣经中有的信息太刺耳,我总是想跳过去……
26:2 神要耶利米“一字不可删减”、原原本本地说出祂的话。这可能表示,耶利米曾认为有些话可能招致众人与他为敌、或是太过严厉苛刻、或是令他带上卖国贼的帽子,所以他想删减部分内容。但是,神却命令他不要为了迎合自己的意愿、听众的口味或身处的环境而改变祂的话。我们也一样,不能为了讨好任何人而删减神的话中的重要部分。
耶 26:2-9> 听到圣殿要被毁,以色列人大怒,他们的反应都是出于爱神吗?
26:2-9 示罗是以色列人占领迦南后设立会幕的地方(参书 18:1 ),于公元前 1050 年被非利士人毁灭。“我就必使这殿如示罗”指的是耶路撒冷及圣殿必遭毁灭( 26:6 )。祭司和假先知听见这话勃然大怒,因为圣殿是他们权势的来源,人民敬畏圣殿,他们也受尊崇。耶利米说圣殿必遭毁灭,无疑是在挑战及动摇他们的权势。主耶稣预言耶路撒冷和圣殿必遭毁灭的事,也曾经激怒了当时的宗教领袖(参太 24:2 )。
耶 26:11> 被自己人视为叛徒,是极难忍受的事……
26:11 耶利米因为预言耶路撒冷和圣殿被毁而遭人冠以“卖国贼”之名,但那些“勇气可嘉”的人却主张与其他国家联盟对抗巴比伦,以维护国家的独立。
耶 26:17-19> 历史常常惊人的相似,我们是否注重前人的经验教训呢?
26:17-19 有几位长老想起先知弥迦的话(参弥 3:12 )与耶利米所说的内容十分接近。弥迦呼吁百姓悔改,他们就离开罪恶,改邪归正。然而,这些百姓虽饶了耶利米一命,却没有从历史汲取最大的教训,他们没有引以为鉴,没有悔改自己的罪,最后不能救自己一命。每当你想起某则圣经故事,就当仔细反省一下它对你自己有什么意义,并怎样把它应用在自己身上。
耶 26:20-23> 先知的预言圣经中是否都有记载?
26:20-23 乌利亚是一名不为人知的先知,他也是因忠心宣讲神的道而遭处死的。我们从这里可以得知并非所有先知的话都记载在圣经里。──《灵修版圣经注释》
耶利米书第廿六章
先知不易为(二十六 1 ~ 24 )
为犹大悲惨的国运,耶利米愿意用尽不同方法提醒百姓,使他们回转,这同样是神的心愿。二十六至二十八章是记载耶利米在圣殿向人民宣告耶路撒冷将亡的信息。
.用心良苦( 1 ~ 7 )
从人的角度来看,以色列人三番四次的不听从神的话,神及耶利米应该采取放弃的态度,但他们并没有。反而神明知祂的子民顽梗,还是继续吩咐先知去劝他们,希望“或者他们肯听从”( 3 )。神与先知的用心及积极的态度,从他们“从早起来”(二十五 3 ~ 4 ,二十六 5 )的记载便可见一斑。
.先知的被捕( 8 ~ 15 )
可惜,耶利米对民对国的热爱和忠心却不能感动已失去人性的百姓,他们与祭司和其他自命为先知的人合力抓扯先知,并控告他假传神的话(即亵渎神)。结果连犹大的首领也来到约坦王所建立的圣殿上门(王下十五 35 )审判耶利米。耶利米并不惧怕,但他却很忿怒,因为他只是传讲神所吩咐他要说的话,并没有亵渎神。
.先知被释( 16 ~ 19 、 24 )
首领和百姓听了先知的自辩便立即被感动,认为他是无罪,而当中可能亦有些长老听过先知弥迦的预言(在希西家王时代,参弥一 1 )。结果,因亚希甘( 24 ,可能是圣殿长的儿子)的缘故,耶利米得到释放。
.乌利亚被杀( 20 ~ 23 )
乌利亚也许是与耶利米一起的属灵战士,可能他由于惧怕而逃往埃及,但仍逃不过约雅敬的追杀。
祈祷 主啊,我常不听从的话,求原谅我。 ──《新旧约辅读》
耶利米书 耶利米书 第廿六章 注释
26-29章耶利米与假先知的争论。
本章开始是传记体裁的史料,记述先知耶利米生平事迹,先知多以第
三人称出现,可能是编辑取材於先知的回忆录之故。
1-24 圣殿院内的争执
2-6这里的讲词是7:1-15「圣殿讲章」的摘要,引出本章先知耶利米险
遭杀身之祸的事件。由於先知的信息直接打击百姓的宗教信念,宣讲
圣殿将如示罗一般湮灭(参串),结果引来一场骚动,充满敌意的宗
教领袖、群众欲将他处死,幸有官长亚希甘挺身力护,先知方免於难。
3
「後悔」:见18:8注。
5
「从早起来」:见25:3-4注。
16
「首领」:指接受先知自我辩护与属灵权柄的一班朝廷官员。
18-19与20-23所引述的两件史实显示百姓变幻无常的态度,也说明了
先知处境的危险性。
18
「丛林的高处」:指长满丛林无人居住的山冈。
23
「平民的坟地」:位於耶路撒冷城外汲沦溪边(参王下23:6)。
24
「沙番」:是犹大王约西亚改革时的书记(王下22:3),这人
的家族给予先知耶利米不少支持和保护(参耶36:10-25; 39:14
)。
思想问题(第 26章)
1 神吩咐耶利米传讲审判的信息,「一字不可删减」( 2)。
从事情的发展来看,耶利米遵命这样做容易吗?
有什麽使他愿意听从神的吩咐?参 3节。
这给你什麽榜样?
2 7章对耶利米这次的信息有较详细的记载,试将26:2-6与7:12-15
作个比较,另参撒上 4章。
耶利米时代百姓对圣殿的看法与士师时代以色列对示罗约柜的态
度有何相似之处?
为何耶利米时代的人不肯接受他这信息?
3 试分析耶利米的答辩( 12-15)。
他在什麽方面可供你借镜?
4 本章中提到三个传神信息的先知。
他们有何共通点?
工作果效如何不同?
讲道材料
耶利米书第廿六章
捌 一位受人注意的人物(廿六至廿九章)
我们已经看过那些非常清楚显示耶利米自觉与当日宗教体制不协调的章节。我们现在于廿六至廿九章看见同样的问题戏剧性地从耶利米生平众事件中显示出来,就是由一位传记作家,大概是他的秘书巴录,为我们记录的那些事件。我们不再听到耶利米谈论那些‘先知’的事。我们现在看见他在圣殿中与他们之一,就是从基遍来的先知哈拿尼雅摊牌(廿八章),并且用外交事例去函给被掳于巴比伦的人,以抵消其他先知给他们的劝告(廿九章)。有大 人物在这几章中时而出现时而消失。其中多人在他们的坟墓中必定转而想到他们如今被人记起,只因他们的道路与一个被他们指为卖国贼和传异端者的道路相左。本丢彼拉多同样惊奇地发现自己被人想起,因为在他作犹大巡抚时耶稣被钉十字架。
又是不受欢迎的讲章(廿六 1-16 )
在七章一至十五节我们见到一篇不受欢迎的讲章,是耶利米在耶路撒冷圣殿那里讲的(请参不受欢迎的讲章Ⅰ \cs16 及不受欢迎的讲章Ⅱ 的注解)。廿六章一节指出那篇讲章的日期为‘约雅敬登基的时候’。这是对约雅敬于主前六○九年秋天登基与主前六○八年新年开始这期间的专门用词。在这两篇记载之间有许多微妙的分别,但最主要的差异在于这篇记载把注意力从讲章的内容转移到它引发起的反应之上。在圣殿的门口传讲圣殿和城的毁灭必招致强烈的反应。反应来了,暴民动乱起来,由‘祭司和先知’(第 7 节)的宗教体系煽动,几乎引致一次私刑。他们向他高叫道:‘你必要死!你为何托耶和华的名预言,说:“这殿必如示罗,这城必变为荒场无人居住呢”?’(第 8-9 节)。他们并不是真正问:‘为何?’他们对答案不感兴趣。他们已经下定决心,认定耶利米是对公众的威胁,必须把他除掉。
这种态度并不罕见,尤其是在宗教的争论上。我们有时会遇到一些人,他们所持的见解是我们视为无耻的。我们问他们‘何故?’但我们对他们的答案并非真正感兴趣。我们已知道他们是错误的,而且没有什么可以说服我们作不同的想法。封闭的心灵在宗教圈子里最显而易见,而且特别在那些最大声宣称说他们是真理的追随者之人中更明显。我们往往都怕听那真理。
但耶利米之讲章引发的反思并不一致。耶利米因‘首领们’(第 10 节)的干涉而未遭那行私刑暴众之毒手。那些朝廷官员和政府当局既听见那骚动,便加以干涉,并在新门口,就是进行正式诉讼的地方,致力谋求公平的审讯。祭司们和先知们带头起诉,并要求把他们清楚视为说假预言的人处以死刑(参申十八 20 )。他们针对他攻击耶路撒冷的观点,却巧妙地避免提及任何有关悔改的呼吁,这是他这篇讲章中主要的元素(第 13 节)。断章取义或偏引,乃是每一时代宗教和政治煽动家惯用的手段。
耶利米在辩护时( 12-15 节)并不企图否认他所说的,但声言所说的是凭 耶和华所赐的权柄。然后他表示自己服从法庭的司法裁判,不过警告他们有定无辜为有罪之虞。法庭宣告他无罪,承认他为真先知的自称(第 16 节)。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整件事的中心是一个人;在他周围有不同的 体,每组人都有他们自己的既得利益──宗教当局力求使一个麻烦的先知收口,政府当局要保持法纪和秩序,永远都摇摆不定的暴众,一分钟前咆哮要流人血,下一分 钟(参 16 节)又拥护宣告他无罪的裁决。这个故事在另一个人之经验中重演,因别人对祂所持的不同态度,最终引致祂被钉十字架(参可十四至十五章)。
三位先知──三种反应(廿六 17-24 )
正如耶利米在付出代价后所发现,作耶和华的先知是要冒生命的危险,且不保证一定成功,他亦无法知道听众将作什么反应。现在详加说明三种不同的反应。
(一)为了辩护无罪释放的判决,有些长老引述摩利沙人弥迦的事例( 17-19 节),他是耶利米以前几百年与以赛亚同时代的人。他传的信息在某些方面跟耶利米传的信息同样严厉而且毫不妥协──而且十八节引用弥迦书三章十二节的经文来支持这一点。但无人尝试令他缄默。诚然,权贵的反应,以希西家王为代表,是刚好相反的。这个标准显示我们知道以色列民的历史是何等的少,在列王纪下十八至二十章和历代志下廿九至卅二章有关希西家在位的记载也是难以协调的。虽然两处的记载都描述希西家是一位改革的王,但二者都没有将改革的功劳归于诸先知的影响,也没有提及弥迦。但弥迦在这里被描述为先知,他对圣殿和耶城所说严厉的话是受到人注意的;而且因为那些话引起积极的反应,他所传灾祸将临的信息便得以避免。耶和华‘就后悔……’( 19 节),就改变了祂的主意。(关于上帝对人民之态度被认为有赖于人民对祂之反应的说法,参不受欢迎的讲章Ⅰ 及不受欢迎的讲章Ⅱ )。
(二)另一位先知乌利亚来自基列耶琳(在耶路撒冷西北约八哩),是示玛雅的儿子,他就没有那么幸运( 20-23 节)。关于乌利亚,除了这几节以外,别无所知。在这里提及这件事与这篇圣殿讲章无关,它大概发生于约雅敬在位后不久。乌利亚像耶利米一样,在发生了同样令人不快的预言性事件后,便逃往埃及,他从那里被引渡回来:引渡逃犯条款在古代近东的条约文件中并不罕见。他受到即时的裁判,并且在耶路撒冷公开处决了。在这里提到亚革波的儿子以利拿单是那引渡团的首领(第 22 节),在卅六章他又出现,为同情耶利米的朝廷官员之一,警告耶利米要躲藏起来,而且力劝王不要烧毁耶利米口授巴录所写的书卷(卅六 11-19 , 25 )。我们从少量有关他的资料知道他似乎像许多其他政治家一样,准备本乎自己的良心议事论事;当问题仍在研讨时,他确实也采纳不流行的意见,但当局一旦有了决定,他便看风转舵了。他是作识时务的公仆的好料子,但不是殉道士。先知要不畏缩而且要坚持跟王对立,作一个先知的结果也可能是致命的。
(三)那么,为什么耶利米在约雅敬王的手中没有遭到乌利亚同样的命运呢?他有居高位的朋友,尤其是沙番的家庭,他的儿子亚希甘用他的势力保护他( 24 节)。他可能在争取无罪释放的判决上,发出了有力的意见,或者他可能采取了一些行动,在判决后确保耶利米个人的安全。同一家庭的其他成员在耶利米有困难时也同样施以援手(参卅六 11 及以下,卅九 14 ,四十 5 及以下)。
马唐纳注释 耶利米书
伍.耶路撒冷毁灭和巴比伦掳掠的预言(二四~二九)
四.耶利米警告百姓(二六)
二六 1 ~ 11 耶利米受命站在圣殿的院内,警告百姓,如果他们还不悔改,耶和华必放弃圣殿,正如祂放弃示罗。(留意,神有条件的应许是在於神方面的後悔或改变心意,倘若人不能满足那些条件〔 3 节〕。至於无条件的应许,神绝不能後悔。)祭司、假先知和百姓都怒火中烧,并恐吓先知。
二六 12 ~ 19 耶利米毫不畏惧地重复他的信息。然後首领和众民都维护他,国中的长老也提醒群众,弥迦也曾在贤明君王的日子中勇敢地作预言,也没有被治死。
耶利米书 26:2
我 所 吩 咐 你 的 一 切 话: 耶
利 米 心 里 明 白, 他 的 预 言 将 会 激 怒 民 众, 招 致 他 们 的 敌 视 和 抵 挡, 因 此 他 想 闭 口 不 说 神 所 赐 给 他
的 一 些 特 别 严 厉 的 话 语。 但 是, 神 却 指 示 他 连 一 个 字 也 不 可 删 减。 我 们 必 须 一 字 不 漏 地 传 讲 神 的
信 息。 忠 心 的 传 道 人 即 使 明 知 有 些 人 会 因 此 离 弃 自 己, 也 不 应 当 避 而 不 讲 神 的 严 正 命 令 和 警 告。
那 些 忽 略 和 删 减 神 的 话 语、 姑 息 纵 容 会 众 罪 恶 的 人 不 配 做 传 道 人。
26:8
你 必 要 死: 耶
利 米 因 宣 讲 神 的 话 语 而 被 宗 教 领 袖 ( 即 祭 司 和 假 先 知 ) 拘 禁, 他 们 要 求 将 耶 利 米 置 于 死 地。 宗 教 领 袖 总 是 不 断 抵 制 那 些 大 声 疾 呼 要 归 回 圣 经 纯
正 信 仰 和 公 义 的 人, 在 耶 稣 的 时 代 如 此, 在 他 再 来 以 前 的 末 后 的 日 子 中 更 是 如 此。
26:12
12~15 耶 利
米 就 …… 说: 耶
利 米 在 死 亡 威 胁 的 面 前 也 决 心 不 放 弃 宣 告 灭 亡 的 信 息。 他 特 别 强 调 自 己 的 权 柄 是 出 自 于 神 的,
并 且 继 续 呼 召 罪 恶 的 民 众 悔 改。 即 使 在 十 分 危 险 的 情 况 下, 耶 利 米 仍 然 忠 于 神 和 神 的 话 语。
26:16
16~24 是 不
该 死 的: 官
长 和 百 姓 听 取 了 耶 利 米 的 自 辩 以 后 (12~15 节 ) ,
就 站 在 他 的 一 边, 起 来 反 对 祭 司 和 假 先 知。 有 几 位 长 老 以 义 王 希 西 家 和 恶 王 约 雅 敬 的 行 为 为 例
替 耶 利 米 辩 护。
26:23
乌 利 亚 …… 杀
了 他: 耶
利 米 幸 免 于 死, 而 另 一 位 名 叫 乌 利 亚 的 公 义 先 知 却 被 杀 身 亡。 圣 经 并 没 有 解 释 神 允 许 有 些 人 殉
道 而 死, 而 另 一 些 人 却 寿 终 而 亡 的 原 由 ( 比 较 徒 12:1~17) 。 但 是 我 们 深 知 神 对 临 到 他 忠 心 子 民 身 上 的 一 切 事 情 都 有 他 永 恒 的 计 划, 他
耶利米书
注释
二十六 1 至二十九 32 耶利米成了宣讲救恩的先知
二十六 1-24 耶利米幸免于死
现在又回到圣殿的情景中,这时是约雅敬在位的早年。
第 2-6 节所记录的讲章其实是七章 1 至 15 节圣殿讲章的摘要,同样指出犹大必需听从神的话和不要盲目地以为拥有一个制度,就可作为保障。这里将这信息重复记载,为了要引出不同的人对先知所传神的话语的不同反应。
耶利米被一班以祭司和先知为首的人拘捕( 8 节),他们恼恨他,因他批评他们的敬拜和制度,众民也支持此事。他们控告耶利米是假先知,这是死罪(申十八 20 )。但困难之处是如何去分辨先知的真伪,其中一个方法就是看他的预言有否应验(申十八 21-22 ),但这方法可能需时很久仍未能确定(这正是耶利米的情形)。他会否因他所传的信息而被判罪呢?这案情的决定可能是依据古时的先知预言的内容,有先知曾预言耶路撒冷会免于灾祸(赛三十一 4-5 ,三十七 33-35 )。
审讯随即进行,祭司和先知们向犹大的首领控告耶利米( 10-11 节)。众民与首领们站在一起聆听审讯,当时不稳定的情况很容易引起许多在犹大的人对先知的不了解,并且使到群众容易受唆摆。耶利米在他的自辩中,肯定自己确是神的先知和重复他叫人悔改的呼吁,其中更隐含了京城和圣殿所要面对的威胁( 12-15 节)。
首领和众民要决定耶利米的真伪( 16 节),他们的决定得到犹大一些长老的支持,他们记得弥迦先知曾经传讲类似的信息去攻击耶路撒冷的罪恶(弥三 8-12 )。如果弥迦传这样的信息是对的话,耶利米所作的亦应如是;如果百姓没有悔改,像希西家王所作的一样,那么灾祸便真的会来临。
先知乌利亚的悲惨遭遇( 20-23 节)表示耶利米并非孤单地作他的传道事工。他没有像耶利米一般的幸运,得到一些势力人士的庇护(参 24 节),因此他成了约雅敬王和那些忠于王的人之受害者。我们的记叙不单像现今的传记般叙述耶利米的故事,它更讲述在犹大的人对神话语的反应。约雅敬是被定罪的,因为他断然和强蛮地拒绝神的话(比较耶三十六)。
要知道神在说甚么是很复杂的问题,其中一个指标就是那教师的委身(耶利米和乌利亚都愿意牺牲),虽然这不是一个绝对的条件;另一个指标是那信息与我们对神的认知是否相符。若要分辨真伪,没有其它事情可以取代研习、累积经验和祷告。常犯的毛病是随从大众(在教会内亦如是),而没有努力地寻求真理,这反成了寻求真理的障碍。
耶利米书第廿六章
D 预言耶路撒冷将倾覆(二十六 1 ~二十八 17 )
耶利米担心神的审判会突然临到耶路撒冷,所以他一有机会就苦口婆心地警告全体同胞。他大力抨击圣殿的敬拜,旨在帮助国人脱离自欺的假象,好让他们悔改转向其祖宗的神。然而,即使是象征性的被掳动作,都无法劝服假先知或一般百姓。
二十六 1 ~ 19. 圣殿讲章及其后果
这章一开始便记载了许多耶利米的生平事迹。耶利米以一贯的丰富感情,预言圣殿必将被毁作为全民悖逆神的代价。这个约雅敬(于公元前 609 ~ 597 年为王)刚继位便来临的不祥兆头,在犹大全国人众目睽睽之下发生。
1 ~ 9. 犹大全国被警告,不论他们认为耶路撒冷城和圣殿有多么神圣,神必会毫不犹豫地予以摧毁。参七 1 ~ 15 ,该处的用字遣辞较本段还要严厉。七十士译本的 7 、 8 、 11 节,先知之前均有一 假 字,从前后文亦可清楚得知这些先知所指为何。马索拉经文在 先知 ( 8 节)之后,还加了 与众民 一词。众人对耶利米的预言所作出的立即反应,是残暴地要求将他处死。
10 ~ 15. 犹大的首领于是召集众人,到约坦所建的 新门 (王下十五 35 ),可能就是二十 2 提到的 高门 ,听明案件。耶利米在为自己申诉时指出,若他被治死,则无辜人的血就归到群众头上( 15 节),于是众人开始站在先知的一边。
16 ~ 19. 犹大首领承认找不到耶利米有任何错处,就像彼拉多坦承查不出基督有罪一样(约十九 4 )。首领并表明先知是奉耶和华神的名向他们说话。有些长老( 17 节)很可能年轻时听过弥迦的预言。此处直接引述弥迦在希西家王时的预言(弥一 1 ),是先知文学中仅见的。耶利米以弥迦书三 12 指出,他若死于众人之手,会造成何等后果。他的诚恳赢获首领的心,使他们和祭司及假先知意见相左。
二十六 20 ~ 24. 另一位先知的命运
这段在括弧中的经文,显示了耶利米属灵盟友的不幸。示玛雅的儿子 乌利亚 ,若非此处提及的话,是个默默无闻的人物。他住在基列耶琳,亦即库里依纳( Kuriet el-Enab ),位于耶路撒冷之西九哩,在前往约帕( Jaffa )的路上。基列耶琳原是基遍的城市(书九 17 ),约柜放在该地有二十年之久(撒上七 2 )。乌利亚和耶利米一样不断说预言,之后便逃往埃及,因此给人通敌叛国的印象,罪在极刑。如果他和耶利米一样坚定不移,很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命运。 以利拿单 ( 22 节)在三十六 12 、 25 又被提及。亚革波这种取自父亲或祖父的名字,在公元前七世纪颇为常见。如果他和列王纪下二十四 8 所提的为同一人,应该就是约雅敬的岳父,也是处理引渡乌利亚的适当人选。国际条约通常包含有引渡条款,且埃及无庸置疑地必然会把这些对属国的要求,加在条约当中。托西纳( Torczyner )认为乌利亚就是拉吉出土的瓦片文 III 61 之中提到的无名先知,但瓦片文中所提的资料太过含糊,故而无法确定先知的身分。乌利亚的尸首最后被丢到汲伦溪谷中(参:王下二十三 6 )。虽然耶利米极为诚挚,但他还是需要沙番的儿子亚希甘( 24 节)之助,方能死里逃生。这段插入的经文显然出于巴录之手,在此将两位同时代先知之命运,作一对照。亚希甘曾被约西亚派遣,前去求问女先知户勒大(王下二十二 12 及下;代下三十四 20 ),且是基大利之父。基大利后来被尼布甲尼撒王指派作犹大的省长(王下二十五 22 ;耶三十九 14 )。至于亚希甘究竟是否是书记沙番之子(王下二十二 12 ),根据马索拉经文则无法确定。
61 参 D. W. Thomas (ed.), Documents from Old Testament Times (1961), pp. 214f .
──《丁道尔圣经注释》
耶利米书
耶利米书第二十六章
26:1 本章为7章所记耶利米圣殿讲词的综述(2-6节)和所引起的后果,包括先知的自辩。章末记有亚希甘保护先知的事(参王下22:12,14)。
26:6 “如示罗”:参7:14注。
26:10 “犹大的首领”:犹大国王宫中的高官。
26:18 “摩利沙人弥迦”:即《弥迦书》的作者(1:1)。他的预言见《弥迦书》3:12。
26:20
“示玛雅的儿子乌利亚”的出身,圣经没有详细记载。他曾经一度说预言,但因为畏死而逃往埃及,结果反被犹大人所杀。基列耶琳是一个基遍人城邑(书9:17),位于耶路撒冷西面约14公里。
26:24 不畏死、不逃亡的耶利米,反而得以保存生命(比较20-23节),这是为神工作的人的好榜样。
“亚希甘”有份参与约西亚的复兴运动(王下22:12)。他的儿子基大利在百姓被掳后,作了犹大地的省长(王下2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