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逐义、求耶和华者、尚其听予、尔所被凿而出之磐、被掘而出之坎、当追思焉、 |
且念尔祖亚伯拉罕、及生尔之撒拉、亚伯拉罕孑然一身、我选召之、锡以福祉、俾其昌炽、 |
盖耶和华慰藉锡安、及其荒芜之区、使其旷野若伊甸、沙漠若耶和华之囿、将见其中欢欣喜乐、而有称谢讴歌之声、○ |
我民欤、尚其注意、我国欤、尚其倾耳、盖有法律将自我出、我必立我公义、以为兆民之光、 |
我义伊迩、拯救既施、我必奋臂以鞫众民、岛屿将瞻望予、惟我臂力是恃、 |
尔其仰观上天、俯察下土、诸天必散若烟、大地必敝若衣、居民之死、有如蚊蚋、惟我之拯救永存、我之公义不废、○ |
请悉公义、服膺我法之民、尚其听予、勿畏人侮、勿惧人毁、 |
盖蠹将食之、如食衣服、虫将蛀之、如蛀氄毛、惟我之公义永存、我之拯救、历世弗替、○ |
耶和华之臂、尚其兴起、兴起、施展大力、如在古时昔世、昔脔拉哈伯、刺大龙者、岂非尔乎、 |
使沧海竭、巨浸涸、深渊为途、俾见赎之民得以经过、岂非尔乎、 |
耶和华所赎者必归、讴歌而至锡安、其首永戴喜乐、咸得愉悦欢忭、忧戚欷歔、悉归乌有、 |
主曰、慰藉尔者我也、尔何人斯、乃畏必死之世人、惧如草之人子、 |
而忘展布诸天、奠定地基、肇造尔之耶和华、终日因强暴者之怒而惧、以其图灭尔、其怒安在、 |
屈身之俘、得释必速、免死于阱、其粮不绝、 |
我乃尔之上帝耶和华、翻腾沧海、使波涛漰渤、万军之耶和华、乃我名也、 |
我以我言置于尔口、以手荫庇尔、我则展布诸天、奠定地基、且谓锡安曰、尔为我民、○ |
耶路撒冷欤、尔其兴起、兴起、耶和华手所给忿怒之杯、尔既饮之、致眩之爵、饮之而尽、 |
所生之子、无一导之、所育之子、无一扶之、 |
荒凉倾覆、饥馑干戈、尔遭此灾、谁为尔哀、我何以慰尔哉、 |
尔子疲惫、卧于街衢、有若野羊罹于罗网、盖大受耶和华之震怒、尔上帝之谴责、 |
故尔困苦、不饮酒而醉者、宜听之焉、 |
尔主耶和华、为其民伸冤之上帝曰、致眩之爵、所给忿怒之杯、我从尔手取之、俾不复饮、 |
我必以之置于虐尔者之手、彼曾谓尔云、曲尔躬、俾我逾越、尔遂伏地、任其践履、若行通衢、 |
以赛亚书第五十一章
iv. 瞻望救恩:儆醒的余民(五十一1~五十二12)
在以赛亚逐渐解说仆人的过程中,五十10显得相当重要。当仆人第一次出现在四十二1,把他与四十一8的仆人(即以色列)相连,是很自然的;但是,在以色列暴露出瞎眼、被囚、灵里犯罪(四十二18~25)的真相后,这样的辨认已经不可能,而四十八1和四十九3更将失去使用这名字的以色列,和那位惟一配拥有这名字的仆人,作了彻底的对比。五十4~9对仆人见证的尾声,把状况再往前推进一步:仆人成了所有要过信靠生活之人的榜样──换言之,仆人的身分并不是国内那些相信的余民。在八9~20,以赛亚指出余民的特色为敬畏神(八13)、以祂为避难所(14节)、忠于祂的「训诲」、「律法」,和「话语」(16、20节);但是,既然「敬畏」和顺服都以仆人为中心,他就成了分辨相信之人(五十10)和不信之人(五十11)的标准。依据这个观念,五十一1开始了下一段,其开头便是向所有追求公义和寻求上主的人说话,亦即,向忠心的余民讲话。这一段前后连贯、一致:前面三个要听的呼召(五十一1、4、7),与最后三个要儆醒、采取行动的呼召(五十一17,五十二1、11)相呼应。中间则是求神行动的生动呼吁(五十一9~11),接着为一段穿插的默想(五十一12~16)。
a. 聆听的命令:救恩的应许(五十一1~8)
这三个呼吁有顺序:第一个(1~3节)是向余民说话,应许要安慰锡安(3节)。不过,这个应许是以亚伯拉罕(2节)和伊甸园(3节)的光景来描写;而对于普世的含义,则在第二个呼吁中(4~6节)探讨,说明此应许会临到万民和海岛(5节)。第三个呼吁(7~8节)是肯定,所有反对的力量都会消逝(8ab节),神的旨意会存到永远(8cd节)。
亚伯拉罕、锡安和伊甸(五十一1~3) 第1节的我,与第2节的我相同,就是那位呼召亚伯拉罕的神;但是前面一个说当听我言(1节)的,乃是仆人(四十九1)。我们是否能说,以赛亚开始暗示,仆人不只是有人的出身(四十九1;在五十三1将这个思想作了进一步的说明)?
1~2. 追求……寻求:这两个动词都属于宗教词汇,指专注献身的态度。(「追求」,见:申十六20;诗三十四14,三十八20;箴二十一21;何六3;「寻求」,见:申四29;代下十五15,二十4;诗二十七8,一○五4;何三5)。两者都只是表达决心或委身;「追求」并不代表要得到什么,「寻求」也不意味在找寻失落之物。相信神的人追求公义──意即,不断要使他们的生命符合神所启示律法的标准──而寻求神的同在。亚伯拉罕和撒拉(2节)原本无后,但神照祂的应许赐下了子嗣、万国,
3. 安慰……同情(和合未译)都来自同一个希伯来文动词,如四十1。重复使用是表确定的片语用法(创四十一32)。在荒场一字的背后,含有枯干的意味,因此指一片光秃。旷野,一般是指野地,没有耕作之地,而荒废地(和合:沙漠)正可表达原文的含义(死海被称为「荒废地之海」,书三16)。这一幅改变的图画──不毛之地转为肥沃、野地变为井井有条、荒废地变为丰富──高潮为伊甸的复兴,这个意象超越了秩序、美丽,和丰富,更包括咒诅(创三18)的废除,和大自然的复兴,回到造物主的初衷:新的大地。
世界、光,和救恩(五十一4~6) 至少从这一段可以肯定,当听(直译:留心;如和合本)我言很可能是仆人的声音,他是根据他的神性在发言。这几节多处让人想起第一首仆人之诗(四十二1~4、5~9),其中提到公理、光和公义。四十二5的受造界表明,神能透过祂的仆人,用祂的能力行出祂的计画;在此,受造界短暂存在的消亡性,则衬托出祂救恩的永恒性。同样,膀臂(5节)是为第9节作预备,并前瞻五十三1。
4. 我的国(和合:国民):leʾûm 一字若作复数用,意思是「众民」,但是单数除了此处以外,只出现于箴言十一26,十四28,和创世记二十五23,那里将雅各布的后代与以扫的后代区分出来。以赛亚可能是想到这点,而指出,在所有的后裔中,有一族人是真正的百姓──就是第1节中那些「追求」的人。在二2~4,神的城发出律法,因而吸引万国,以赛亚把这项真理放在这里。公理,如四十二1~4,这个字是指神启示的真理,神心意决定性的宣告。
5. 在人方面,公义是指要仿效神所启示的性情,遵照祂的声明,这是祂真百姓的标记(1节);在神方面,这是指神一切作为的品质和标准──为祂百姓所作的事(四十九25)、为祂的仆人所作的事(五十8,「称义」=肯定我的义),或祂仆人的作为(五十三11)。在本节中,救恩是神作的;公义是整件事的品质。祂的拯救之工满足祂公义的要求。我的膀臂(
6. 神普世的救恩(4~5节)亦是永恒的。在我们经验中最恒长的事──天……地,以及人类的延续(居民)──都是短暂的,但是那能满足神公义的救恩,却非如此。消散,「吹散」,「跌成粉碎」;旧了,服在它本身的消失性之下;像飞虫可能只是「也相同」。123长存……不废:直译「存在……不被粉碎」。「存在」指内在的永久性,「不被粉碎」指不受外力影响。
知识、沉着,与信心(五十一7~8) 凡是知道的人就无需害怕,可以安心,有把握一切都将变好。
7. 什么是对的乃是「公义」。他们所「追求」的公义(1节)并不是外在的规条,而是内在思想(知道)和心的实质──是他们个人本性的中心。但是他们的为人却遭惹仇恨,带来辱骂或「嘲弄」,和毁谤──这个动词只出现在这里,但是在四十三28有一个很近的字(「讥讽」;和合:辱骂;亦参:番二8)。动词(√gāḏap̄)只有一次用于用口舌谩骂(「恶言相向」,和合:声音;诗四十四16);其它七次的用法,都是亵渎神。这意味以赛亚所用的字力量很强。人(ʾenôš)是指会衰败的人──这些人的反对也将如此!
8. 信心可以看出,无论人生的敌人显得多么强壮、漫无期限,但毁坏他们的力量正在运行,就像衣服里的蛀虫和虫子(8节)。吃……吞(和合:咬)是同一个动词,用了两次,又是生动的重复用法(参3节)。公义……救恩,参5节;长存(直译:存在),参6节。永远表明本质的永久;万代,表达在人类经验中的永久。
b. 戏剧化的请求:过去与未来的出埃及(五十一9~11)
就如四十五8紧跟在四十五1~7之后,五十一1~8的应许也激起兴奋的诉求,要神不再耽延,立刻行动。说话的人是谁?不会是仆人,因为他乃是神的膀臂(五十三1),就是诉求的对象;或许是先知在发言,他因着刚发布的异象而激动起来,无法自已;也有可能是相信的余民在说话,他们渴望这一切立刻实现,因为这正是他们所要的。其实,向神的应许当有的反应,便是为应验而迫切祈求(参:诗四十四23)。
9. 兴起!兴起!:这里的叠语代表诉求时情绪的强烈。出埃及记二24用拟人化语法,说神彷佛经过许久之后突然想起来,同样,此处从人的眼光来看,似乎神去睡觉,忘了祂的应许。但这只是拟人化的措辞,表明在求神行动,好像我们突然间想起有一件事早该作好了,而赶忙急急去处理。衣:神在约书亚记五13穿着军人的衣装,祂的服饰显明祂的身分,和祂的意图。神既「以能力为衣穿上」,便是统帅所有神性情中的能力,定意要采取行动。上主的膀臂,就像这几节中许多词汇一样,都是回顾出埃及的事(出六6;申四34,五15;参:出十五16;王上八42)。「手」是象征亲自行动,而「膀臂」则象征行动中个人的力量(五十二10);此处是神亲自以祂的全能在干预。旧约所有伟大的人物,没有一个被称为神的膀臂。反而,是「膀臂」与摩西同在(六十三12)、加添了大卫的力量(诗八十九20~21)。这个比方是要神亲自行动。拉哈伯也是海中的怪兽(和合:大鱼),在迦南人和巴比伦人的神话中,它是无序所化身的神,而海的动荡、威胁,便是其特色,造物之神只马尔杜克必须先制服它,才可以进行有秩序的创造。当然,圣经不承认在创造之前有这类相对势力的争斗,但是,利用海与拉哈伯的说法,来肯定神独一、全权的能力,却未尝不可(伯二十六11~12;诗八十九8以下;摩九3)。以赛亚并不是默许这类「神只」的存在,却用这种方法表明,神的百姓对祂的忠诚,常会受到其它虔诚信仰的挑战,可是历史显示,他们的神乃是独一之神,祂的能力足以制服一切的仇敌。过红海(10节)是一个例子,显明「海」尽管可怕、无序,却只能按照神的吩咐而行(诗九十三3~4)。无论是不可穿透的物质障碍,或超自然的力量,无一能拦阻祂。
10~11. 见三十五9~10的注释,那里以赛亚已经写过同样的话。参,四十八22在五十七21重复出现。他以插入同样的用语和思想的笔法,将整个作品结合起来。这里的赎民,是回顾出埃及记六6,而救赎的民则是展望神未来的作为,实现祂公义的救恩(5、7节),及锡安的复兴(3节)。第9节的祈祷,在神出埃及式作为(10节)的影响之下,音调转变,成了充满把握的歌声,以信心瞻望前程(11节)。124
c. 间奏:最后的指示(五十一12~16)
我(和合未译)……我(12节)的重复,回应了叠语兴起!兴起!(9节)──「我非常之清醒,可以满足你的一切需要!」乍看之下,这几节似乎让人怀疑经文的可靠性:
12. 我……我:重复代表强度(见五十一8、9的注释,书版416页)。神以自己作为不断提供安慰(此动词为分词)的人,向吓呆了的锡安发言。人是 ʾenôš(参7节),不过这里人的软弱再用三件事来强化:必死的(直译:会死),人子(亚当/人类;和合:世人),和草(四十7~8)。他们有三重软弱:死在发动、源头(只不过)是人、本质脆弱。
13~15. 中,锡安受到鼓励(12bc节),要环顾四围,对仇敌作出公允的检视;阳性的你是向14节的俘虏说话,他们面对惊吓,但却受到勉励,要仰望神。所有带来惊恐的因素(13d~g、14节),前后的括号都是神,祂是创造你的(
13~14. 你的:向你委身的。创造者:为祂自己而造你(四十四2),并且会继续「造」(这个字在希伯来文是分词),直到你成为祂想要的样式。铺张……立定地基,都是分词。神的绝对权柄起初彰显在创造的作为中,而从祂引导、维护所造的世界亦可看出,祂永远在上(诸天)又在下(地基)。若忘记祂──不在生活中刻意记注祂是谁、祂作了什么、祂的应许为何──就是活在失败(诗七十八9~11)和不顺服(诗七十八40~42)中。害怕……暴怒……欺压者……毁灭,这并不是巴比伦被掳者的光景(耶二十九),若先知当时亦为被掳之人,便不会这样说话。在这里与14节(抖缩……死……坑……食物),以赛亚是用典型的俘虏意象来强调人类实际上的光景是何等绝望──终日害怕、注定灭亡、又被囚禁,而神可以救他们,也将要来拯救。死在坑中(和合:死而下坑):「死进入坑」,「会死,就像注定要下坑的一样」(直译)。这或许是借用被定罪之囚犯的比方──死后被随便丢进放许多死人的坑中;但这也是一幅不得神恩惠而死的图画(三十八17;诗四十九9),与蒙救赎的灵魂反向(诗四十九7~8、14~15)。
15. 因为(和合未译)我是(直译:至于我,我是),把人的眼光从灾难和厄运(14节)转到神身上,祂能满足一切需要。大海代表人生遭遇到的各种风暴(诗九十三),但是其中的波浪乃是神的作为(诗一○七25~26;耶三十一35;摩四13,五8,九5~6)。如果我们发现自己是「汤材」,那安排配料和温度的,乃是神。大能的(直译:万军之):见一9。
16. 现在神向祂的仆人保证:他有装备(
d. 回应的命令:上主成就的事(五十一17~五十二12)
三道双重的命令,与五十一1~8的三个应许成为平衡,暗示应许已经实现,如今正是进入其中的时刻。锡安受到召唤,要醒起,认清神的忿怒已过的事实(五十一17~23,尤其22节),要醒起,成为圣洁(五十二1~10),并要如纯洁的朝圣者,踏上新的出埃及之路(五十二11~12)。但是,问题仍然存在:应许是怎样成就的?忿怒是如何挪开的?圣洁是怎样建立的?朝圣之路是怎样打开的?答案出现在这个系列的最后一道命令:「看哪,我的仆人」(五十二13)。
忿怒挪移(五十一17~23) 第一个应许(五十一1~3)是伊甸的恢复,咒诅的消除。而这里说神的忿怒已过,救恩从此开始:圣洁之神的要求已得满足(罗一16~18)。这一段分为两部分:喝尽的杯(17~20节)和移开的杯(21~23节)。神的忿怒让耶路撒冷无援无助,但是在她沉睡之际,杯已挪去:忿怒已过。
17~18. 杯:杯的图画是指神为祂百姓所调配的人生经历(诗十六5),其中包括为罪人调忿怒之杯(诗十一6;NIV:lot;七十五8)。而耶路撒冷为她的不信付出的代价则为:失去诸子(「儿女」),无援无助。
19~20. 重复语法是表完整的片语,这里用成双的形容词来表达耶路撒冷的困境:荒凉与毁灭,城的架构被毁,饥荒与刀兵,城中的人被灭。谁能安慰你?「我是谁,怎能安慰你?」(直译)意思可能为「我怎能安慰你?」──或许以赛亚在承认自己无能为力;也可能为「除了我以外,谁能安慰你?」,即,那位发出安慰命令的神(四十1,五十一3、12)在发表声明,只有祂自己是惟一的希望。前者可能是这片语较通用的解释,也与上下文相配:荒凉与无助,在神的忿怒临到时,安慰无处可寻。接下来的重复语法,刻划出诸子(20节)双重的无助,既发昏,又被捕(和合:在网罗之中),在忿怒和斥责双重的惩罚之下。总而言之,当忿怒临到,便没有帮助(18节)、没有安慰(19节)、没有前途(
21~22. 因此,是根据18~20节而作出神(而非人)的结论。困苦(「被践踏者」):此处是被神的忿怒践踏。酒醉再连到「杯」的意象(17节,参二十九9),指因忿怒而斟给的量。21节的因此,首先因为先知要描述受辱之城,而暂时空悬,如今又因为他要描述神,而延迟说明。第一,祂是全权的(和合:主)。以赛亚在此破例使用这个字的复数(ʾaḏōnayîk),通常这是在讲人际关系时才用的,譬如丈夫对妻子(王上一17)、父母对儿女(创三十一35)。以赛亚在此选用这个形式,是否有意在强调,神的主权亦要进入日常生活的琐事中?虽然祂是超越的神,但祂的全权绝非离人遥远,而是非常实际,彰显在每一天之中。第二,祂是上主,曾清楚显明自己是神,因祂拯救了祂的百姓,击败了祂的仇敌(出三15,六6~7);第三,你的神,祂是主动将自己委身于你和你福祉的神;第四,祂是绝对公正、合法的神,辨屈(√rîḇ),为祂的百姓「辩护」,把他们的案情带到祂公平的审判台前。如今,神终于作成了结论,祂说:看哪,我已将(
23. 出埃及的时候,神在救赎百姓的同时,也公正地审判了奴役他们的人,因他们拒绝顺服祂的话(参十5~15)。不过,以色列得救赎并不是靠对埃及施罚的忿怒(否则为何还需要逾越的祭?)。将忿怒挪去,和将忿怒放在另外的人身上,都是神公平的作为,但却是两回事。而这里尚待回答的问题为,神的逾越之工是怎样成就的?这点还需要启示,才能说明22节。因为祂的怒气不会就这样消失,必须先得到满足。
基督教圣经 www.godcom.net
以赛亚书
以赛亚书第五十一章
51:2 “亚伯拉罕独自一人的时候”:参《创世记》12:1-3,指神对亚伯拉罕的选召。
“生养你们的撒拉”:亚伯拉罕虽然也有其他后裔,但只有从撒拉所生的以撒才能承受神应许的福气(创17:19;21:12)。
51:3 “锡安”即耶路撒冷,代表犹大国大卫王朝的政权。
51:9 “耶和华的膀臂”:指神的能力(比较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