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道书第十二章
第 12 章
传 12:1> 少年不知愁滋味,要将青春献与主──
12:1 人的生命中没有神,他年老时必定痛苦、孤单、失望。以神为中心的人生则是充实的,即使“衰败的日子”来临时,也就是因伤残、疾病而不能享受人生时,也有满足感,因为有永生的盼望。年轻的日子是美好的,但如果青年人只顾享受一时之乐而丢弃有永恒价值的事,青春的活力也能成为亲近神的障碍。趁你还年轻力壮的时候将自己献给神,不要将你的青春浪费在邪恶和虚空的活动上,去沾染不良的习惯,使你变得麻木不仁。现在就寻求神吧!
传 12:6-8> 生命像一条链子、一个罐子,若没有神的保守……
12:6-8 银链、金罐、瓶子和水轮象征生命的脆弱。死亡很容易临到我们,我们也会迅速而不期然地归回尘土。所以,我们要视生命为珍贵的财富,有智慧地运用,不要轻率地浪费了它!
传 12:7-8> 灵魂离开人体的一刻,人就真正死亡了……
12:7-8 没有神所赐的灵魂,我们的身体就会变为尘土。没有神所定的心意,我们的工作就徒劳无功。没有神的爱,我们的事奉就会白费心机。我们要在所做的一切事上将神放在第一位,以神为中心,因为没有神就没有一切。智慧人认识到没有神的人生是虚空的,所以激励他先去寻求神。
传 12:11> 刺棍、钉子、牧者──这些比喻的关联是……
12:11 刺棍(也称为赶牛的棍子)是用一块锋利的金属钉在手柄上做成的,用以赶牛或牲畜。智慧的言语或重要的真理,虽然像刺棍一样令人不舒服,却会叫我们不偏离神的道路。
传 12:12> 学海无涯,我应该登上哪条智慧之舟?
12:12 世上有很多关于人生的讨论及生活哲学,足够我们花一生去研究。研究这些并没什么不对,但我们更应该将大部分时间,以神真理的话语滋养自己。我们应将所学习到的智慧行出来。有智慧的圣经读者,明白真理以后,就照着所学的去做。由于我们在世的日子相当短促,就应该善用人生来学习重要的真理,因为这些真理会影响今生和永生。
传 12:13-14> 敬畏神是智慧的开端,也是人所当尽的本分,我当如何尽本分?
12:13-14 所罗门在结论中提出解除本书所讲两种主要偏向的方法。那些迷失人生目的和方向的人,应敬畏神并遵守神的诫命。那些认为人生充满不公平的人,应记得神会审查人的一生,看每个人对神的态度如何;也会审判每一个人的行为。你是否将一生,无论现在或者将来都奉献给神?你的生命是否符合祂的标准?
传 12:13-14> 画龙点睛,本书的主题原来是──
12:13-14 如果不读传道书最后的几节,我们便无法正确地理解这卷书。姑勿论人生充满了难以理解、看似矛盾的事情,我们应以认识神作为我们努力的惟一目标。
在传道书中,所罗门说人应享受自己劳碌所得来的好处,但这并不表示我们毋须遵守神的诫命。我们应寻找人生的目的和意义,不过单靠人的努力是无法找到的。我们应当承认人生充满邪恶、愚昧和不公平,但依然要持积极的态度,并且对神有坚强的信心。
每一个人都要站在神的审判台前,为自己一生中所做的接受审判。我们不能用人生的风雨起伏作为轻浮度日的藉口。要过正直的生活,我们必须( 1 )承认若离开神,人的努力都是徒劳无益的;( 2 )现在就当将神放在首位;( 3 )要从神领受一切美善的赏赐;( 4 )认识神必审判一切善恶;( 5 )知道神要判定每个人一生的质量。人用一生拼命追求享乐,而这些享乐却是神无偿赐下的,这是多么奇怪啊!──《灵修版圣经注释》
传道书第十二章
神必审问(十一 9 ~十二 14 )
今天所看的经文可说是传道书的总结,其实也是作者一生经历中的肺腑感言。他虽年少得志,满有智慧,蒙神赐福。但随年岁的增加,他却渐渐地离开神,生活趋于放荡,直到晚年才悔改过来。传道书正是他悔改后的作品,而本段的目的在劝勉为后辈的青少年人,勿太过注重肉体的享受而忽略了对灵魂的关心,因后者是存到永远的。那么,我们应如何过年轻的日子?作者有很好的提示:
.快乐而严谨的生活──传道书是一本专讲“虚空”的书,“虚空”一字共用了三十七次之多。人生变化多端,不能把握,正如雅各书四 14 说的“人生是一片云雾”,美丽而短暂(诗九十篇)。既然如此,就应早趁有机会快乐时而尽量享受一番(十一 9 )。但在十一 9 的“却”使前面所说的话有了限制。这不是“应否”快乐的问题,乃是有没有价值的问题,若能通得过“神的审问”就尽管去快乐吧!
.权利和义务的运用──人生在世,所得的权利与付出的义务应成正比例的,比如在家庭中有被爱及享用的权利,但也有付出的义务。好的机会(“幼年时”可译作晨曦,就是美好即逝的机会)是神所赐的权利,所以要“趁”(十二 1 ),并好好地把握以尽上我们向神应尽的义务。
.现今与将来的人生──“神必审问你”指出人生是包括今生与来生的。圣经所提及将来的审判有两种,就是“白色大宝座的审判”及“基督台前的审判”;前者是针对不信的人,而后者则是针对基督徒,且是个别的、严厉的(参林前三 12 ~ 15 )。若我们明白人生是包括现今与将来,就更应明白将来的“命运”是决定于今生的抉择及生活的态度参(十一 9 ~ 10 ,十二 14 )。
默想 十二 1 “记念”包括回想、悔改、敬畏、认识、爱慕等意思。属主的人是否也需要“趁”机会“记念主”呢? ──《新旧约辅读》
传道书 传道书 第十二章 注释
1-8
要趁着年少时为创造主而活。
1
「记念」:这词不单指思维方面,更有行动之层面。
人在未衰老之先要事奉神,否则机会难再。
2-6
比喻人衰老时的状况。
2
漫长阴沈的冬天,整日满天风云,比喻晚年凄凉的景况。
3-5
以大户人家人丁的衰弱,比喻年老时身体器官的朽坏。
3 「看守房屋的」是手,「有力的」是腿,
「推磨的」是牙齿,「从窗户往外看的」是眼。
4 「街门」:是耳或嘴唇。
「雀鸟 ......
起来」:指老年人难以熟睡,但亦可译作「雀鸟的
叫声微弱」,与下句意思相同,指听觉或说话能力的衰退。
5 「人怕 ......
惊慌」:直接描写老人害怕高处及怯於出门的情形。
「杏树开花」:大概是指头发变白,但亦可解作对早醒的厌恶。
「成为重担」:或指吃力地移动自己的身体。
「人所愿的」:原文为植物名,这里大概是代表人的食欲或性
欲。
6
作者以荒废的家园比喻生命的完结,一切活动的终止。
另一解法是以「银链」折断和「金罐」破裂比喻灵魂和身体的
毁灭。
7 重点在於各自归回原出地。
8
作者重复本书的开首语(1:2),指出人的生老病死,对於那些
活过却毫不认识人生之钥的人而言,是最大的虚空。
12:9-14 结语
9-10
作者在此表明自己是在严谨的态度下教训众人的。
9 「陈说」:原作「变直」,指细心的整理。
10 末句应作「所写的是正直和诚实话」。
11 他的话是苦口良乐。
「刺棍」:钉有铁刺用来赶牛的木棍。
「会中之师」:或作「集成之言论」。
「钉子」:是牧羊人为稳固帐幕而用的。
整节意思是:「传道者」的话语一来可挑起人的行动,二来可
提供稳健的人生观。
而本书的信息乃出自神(「牧者」,参诗80:1)。
12 「还有 ......
受劝戒」:或作「你当提防在这些以外再加上的东
西」。
13-14
面对着虚空的人生,作者的结论不是劝人绝望,而是勉励读者
敬畏神,因为人的生命是出於神, 有权过问和审判。人生的
虚空是要叫人归向神,按着 的心意去享受和使用这短暂的一
生。
思想问题(第 10-12章)
1 试从本章中找出智慧人与愚昧人的分别?
人如何才可得着真智慧?
得真智慧有什麽益处呢?
2 传道书的开始与结束均说「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
( 1:2; 12:8)
查毕全书,你认为「传道者」的人生观是否消极灰暗?
本章的主要信息是什麽?见 12:13-14。
传道书第十二章
旅程终了(十二 1-8 )
在所有文学作品中关于老年和临近死亡的描述,很少篇章有比这段经文更生动感人的了。像大多数希伯来文诗一样,它从一系列并排的精致素描小插图取得效果,一同绘出一幅丰富生动的图画。不论如何它是一篇在译者和注释者手中饱受摧残的篇章,他们坚持给每一种素描找出人体不同的部位作参照,并给与前后一贯的比喻的意义。这种做法反映在现代英文译本第三节的译法上,令人遗憾。在那里,一度是热闹兴隆如今变为损坏的大厦那生动的素描消失了。‘看守房屋的’变成‘你的双臂’;其他译法循同一方向暗示为双膝或为腰部。‘有力的’变成‘你的双腿’;别的译法则作双臂。‘推磨的’便毫不希奇地变成‘牙齿’,‘从窗户往外看的’变成‘眼睛’。同样你可以解释第二节的日头为前额或脸,月亮为额或颊,星宿为眼球,永不消逝的雨云(现代英文译本的译法)为‘患重感冒而不停息的吸气’。这是为了找一个开启解释那一切经节之门的钥匙,而对那段有诗趣的美丽经文作出不必要的破坏。那把钥匙,被追求这条路线的人作不同切削,这个事实是在这种做法中问题最小的。让我们现在依据如下的假定,即依据反映在标准修订本和新英文译本对这段经文的解法来探索,基本上是正确的。
假如上一段是邀请人要在生命和青春尚在时加以礼赞,这段经文一开始便号召人‘你趁年幼……当记念造你的主。’这是 Koheleth 用‘造化之主’这个词描述‘上帝’的唯一地方。这是有些学者所以认为不是‘造你的主’而应了解为读音非常近似、意义为‘你的坟墓’之希伯来字的理由之一。从 Koheleth 在某处所说确定死亡令人作难的来看,这种想法会有新鲜意义的;但这种改变简直不必要。这一段始于第一节而终于第七节的经文,描述人为所造世界的一部分;脆弱的人按照创世记二章七节,说是用地上的尘土造成并得到从上帝而来的生命之赐与;有一天上帝收回祂的赐与时,便归回尘土(请参三 19 及以下的注释──残酷的路蜿蜒至绝境 )。 Koheleth 说,生命要礼赞,但要记得你拥有的生命只是暂借的。别假装你是自造或是自给自足的;你有一位造你的主。时间会过去,青春和壮年会消逝,而且那些岁月会来临,就是你所说,‘我毫无喜乐的那些年日’。在这里译作‘喜乐’或‘目的’(新英文译本的译法)的那个字,是出现于三章一至九节那富丽堂皇人生经验织锦开头的那个字。在那里标准修订本说到关于每一件‘事’(译按:中文本作‘务’),新英文译本则作每一样‘活动’的时候。在这里是说,到了一个时候,使人生丰富的一切经验、一切活动,都会不再是我们享受的了。逝去的岁月和末了的死亡,收取它们的通行税。
这样我们来到 Koheleth 精致素描的老年的小插图。
(一)第二节 第一幅 图是一幅集结的暴风雨图,厚厚的雨云遮盖了日、月、星辰的光。这是一场持久不肯走开的暴风雨。渴望雨过天青是没有用的;甚至滂沱大雨之后层雨又集结。这是给 Koheleth 使用的一幅大自然的图画。他已经用过‘光’和日头的景象(十一 7 )来描写人生的一切佳美和丰富,并以‘黑暗的日子’和幽暗、阴霾满布的暴风雨云,与它遥遥相对。
(二)三、四节 第二幅 图是一幅从前很繁荣而现在已衰落之庄园图。在它全盛时期它像活动繁忙的闹市。那里有人──‘看守房屋的’──大概是家仆或家奴,负责和顺地照拂家人家务;‘有力的’,大概是庄园领主及其众子,过时髦的生活。那里有妇女:女奴,忙于她们低贱和粗重的工作,磨粉;这个住宅的贵妇消磨她们的日子,从窗户往外望,悠闲地注视发生的一切。大门曾日日敞开,人们或出或入,或作他们社交上的拜访。但现在大门都关了,艰难的时候已来临。那些绅士和贵妇对周围社会不再有任何力量,或显示任何兴趣。仆人少了,而且都老了。那紧张而喧扰的活动已停止,寂静已降临。甚至鸟儿的歌声都肃静了(这似乎是第四节下半节的意义,在那里经文有些地方是非常不确定的)。往日的道路,往日的生活;一切都死寂而消失了。今天当你走进我们现在乡间一座比博物馆稍胜一筹的大厦,你可以得到一点同样的感觉。那些人像仍在墙壁上,但从前充满那些房间的笑声和热情已消逝了。宽阔的楼梯仍在那里,但穿高雅、拾级上舞厅的领主们和贵妇们已消失了。厨房连同那巨大的烤肉叉和擦得光滑的铜盘还在那里,但没有烤猪在烤肉叉上旋转,没有仆人匆忙进出预备食物。生活,楼上的和楼下的,都消逝了。
(三)第五节 第三幅 ,是一幅老人图,四肢无力,不再能攀登小山,甚至漫步街头都得考虑。他可能绊跌而断了腿或股骨。这一节下半节有三个片语描写这个老人,这些片语曾被人作各种不同解释:( 1 )‘杏树开花’。当杏树花盛开时,它盖满了脆弱、苍白、淡红稍白的花朵。这样,这就可能形容一个一头蓬乱白发的老人。因此现代英文译本译作‘你的头发会变的’。然而同一句话可以译作‘他蔑视不能入睡’(希伯来字杏树与不能入睡之间有关联,请参耶一 11-12 的注释──两个异像 中所论及的话)。在这里被了解为一个衰弱的老人无法不打瞌睡。你也能给它在性方面的意义。这里是一个性欲早已成为过去的人。他所能作的一切便是昏昏入睡。( 2 )‘蚱蜢徐曳而行’(译按:中文本作‘蚱蜢成为重担’)。蚱蜢或蝗虫通常从一点飞跃到另一点,轻易而迅速。在这里是一只蝗虫,吃得过饱,变得笨重,使它感到难以移动,是一个老人行动缓慢、举步维艰的适当比喻。然而用作蝗虫的那个字与用作“做爱”之希伯来字的语音相似。这句话因此可能形容老人已丧失一切精力,做爱对他来说只可能成为重担了(请参标准修订本的注脚)。( 3 )‘人所愿的也都废掉’,或更按字义,正如新英文译本的译法:‘续随子蕾已不再有强烈的兴味’。续随子浆果树生长在小灌木上,被认为有某种刺激作用。人因此把它作为一种壮阳剂。甚至这种药亦不再有任何功效。情欲已消失,不能重新激起那种欲望了。
旅程将近终点。死亡敲门了。职业的吊丧者被召来了,对于他们来说,这只是另一宗生意。一个人归‘他永远的家’,是指死后光景的自然描述,出现于多种文字中。例如十七世纪诗人瓦勒( Edmund
Waller )就曾使用这种描述,而且从其他方面描绘一幅颇似 Koheleth 所描绘的图画。
灵魂住的幽暗的茅舍破旧而且衰败了,
让新鲜的光线从时间造成的裂罅透进来;
较智慧的人临近他们的永远的家时,
就由软弱而变成更加强健了。
Koheleth 会接受幽暗的茅舍‘破旧而且衰败了’的说法,但他没有任何光线透过裂罅进来的感觉,没有想到在这衰弱中会有能力或智慧。死亡是黑暗而且无乐趣的结局。‘永远的家’是个适当的描述,只因你正走向日子必漫长的死亡(十一 8 )。
在第六节两幅简明而生动的图画,强调死亡的终局性。二者都可能有第三、四节所描述的庄园领主、和庄园,为它们的背景。 第一幅 图,是一幅贵重的金罐或金灯图,用银链悬挂在天花板上。链上的一环折断或被除去了;金灯掉下来,在地板上破碎了。 第二幅 图,是庄园中的井图。妇女每日都到井旁,用转轮的滑车从深井中打水装满她们的水罐。现在井旁只留下破裂的水罐和破裂的转轮。换个隐喻来说,生命的绳索已经折断了。没有别的可说了。到末了我们回到(第 7 节)像创世记第二章描述的开始;尘土仍归尘土,生命仍归赐生命的上帝。而且到最后 Koheleth 终于回到(第 8 节)他开始之处:‘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请参一 2 的注释──一个人及其主题歌(Ⅰ) )。
可能第八节显示为 Koheleth 写这卷书的结语。它会是一句适当的结尾。在余下的几节中,我们不再听见 Koheleth 向我们发言;不再有‘我说’或‘我(看)见’或‘我又转念’的字样。只有 Koheleth 作为一个教师的评估( 9-12 节),和最后的临离去的一句话( 13-14 节),二者都可能出诸别人手笔。
为了辩护(十二 9-12 )
倘若 Koheleth 说的一些事不曾触怒人的话,那就令人非常惊奇。在那些凡事都有答案的人看来,怀疑论者是激怒人、令人生气的人。在那些拥有四平八稳的信条的人看来,对信仰声言表示任何怀疑的,势必视为敌对。这几节最可理解为 Koheleth 的一位友人或学生说的话,要答覆那些对他的教师作的攻击。他根据两种理由为他辩护:
(一)他说, Koheleth 是一位智慧教师,关于他所说的都经过长期和切实的思考。他的目的是‘将知识教训众人’,帮助他们诚实而理智地面对人生。他所教导的,是仔细审察证据的结果;他‘非常谨慎地衡量、研究、编排那些箴言。’他关注的是,使众人面对有关他们和他们的经验的‘诚实的真理’(第 10 节,新英文译本的译法)。几乎也要求读者,假如他们不同意 Koheleth ,也要同样诚实。而且那要求对我们仍然适用。
(二)这一个人曾设法使他的教训吸引人──‘他寻求可喜悦的言语’(第 10 节)。‘可喜悦的言语’可以指他使用的措辞得体的言语,或是指他所说的内容。他并不是要使人不安;他‘选择他的言语令人快乐’(新英文译本的译法)。我们通常赢取人们赞同我们的观点或信仰,并不是故意藉攻击或使人不安。说到这一点,耶稣是最高典范。祂大声疾呼要人明白自己对别人的义务,祂讲述的撒玛利亚人的故事(路十 29 及以下),使人领会。祂不传讲无条件赦免之爱的神学,祂讲述一个慈父及其二子的故事(路十五 11 及以下)。不,我们非但不令人不安,还须吸引他们,令他们发生兴趣,使他们为他们自己想。
Koheleth 令你不高兴吗?这个人说,那么要面对事实,他这样做是告诉你诚实的真理,而且真理往往令人不舒服的。智慧人的职责并非让你固守成见不加干扰。智慧人的言语像‘刺棍’( 11 节),策励你向前,使你努力;像‘把钉子钉稳’(新英文译本的译法)。令你受伤,很可能,但为了你自己的益处是必须的。可不是吗,我们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设法避免受伤。我们自命自己是最容易相处的人。我们归咎别人。全是他们的错:他们无理性。在我们被真理击中要害之先,我们必需立即控制自己。
而且上帝的目的是要我们面对令人不安的真理。智慧人的言语( 11 节)被描述为‘搜集的言论,都是一个牧者所赐的’,这个牧者极可能就是上帝(请比较现代英文译本),一切真智慧的根源。译作‘搜集的言论’那个片语的意义是不很清楚的。犹太传统倾向于指为学者的议会。它可以指教师的集会,或指那些受教者的集会,因此新英文译本译作‘聚会的人’,或如标准修订本的译法,指搜集所教导的,那就是‘搜集的言论’。不论它是什么,这辩护的论据,力言 Koheleth 所要说的不但是诚实的真理,也是从上帝而来的。
警告信号(十二 12-14 )
若是有人急于要为 Koheleth 辩解的话,却有些人有所保留,有些则认为 Koheleth 的话应置于体的信仰背景整体去理解。我们在最后三节听见的便是这样的声音。他接受典型的智慧教师的角色,称他的听众为‘我儿’(请参箴一 8 ;二 1 ,等等)。他发出率直的警告,不是(正如标准修订本的情形)谨防‘这些事’(就是智慧人的言论)以外的任何事,相反地(请参新英文译本,现代英文译本)是关于加诸其上的事,即‘着书多,没有穷尽’的事( 12 节),那就是不要相信你读到的每一件事。单在今日的大不列颠每日每十分钟便出版一本新书,关于我们今日的世界他会说什么呢?可能令他烦恼的不多在新书的写作,如‘那些书的用法’(新英文译本的译法)。他不是劝我们不要读书,而是警告我们并不担保你所读(或写)的书的数量,与你对人生的真正了解有任何关系。
生命比读书更重要,读书有时令人失望或‘疲倦’。生命比寻觅重要;必须要有所发现。作门徒,比坐在有靠臂的椅读一本论神学的好书或论激励人作门徒的书更重要。必须有流露于行动的委身。因此我们来到较后的注释者所指唯一要说的事,‘这些事的总意’:就是要‘敬畏上帝,谨守祂的诫命。’
对放逐后希伯来人体的信德,没有什么能比这一点更加重要了。这是单纯信德和善良生活的秘诀。上帝的诫命为他们写在 妥拉 ( Torah ),就是律法上,是要体遵守的。正如诗篇一百十九篇说的:
主阿,你曾将你的律法赐给我们
并叫我们忠心遵守。
我多么希望我能忠心
遵守你的指示!
我若看重你的一切命令,
我便不致于蒙羞。(诗一一九 4-6 ,现代英文译本的译法)
不这样行,便是不敬畏主。敬畏上帝意味把上帝置于生活中心,这样便从较大的关联去看我们自己所有的欲望,希望,和雄心。那是体会到我们整个生命所作所说的每一件事,善或恶,对上帝来说都是一本敞开的书,而且祂会作出祂的裁判。这并非打算吓坏我们。恰巧相反。它使我们确信我们是与一位关心我们所作的上帝有来往;生命因此有意义。
如果这结束的一段,是出自设法恢复平衡之人的手笔,并把 Koheleth 的话置于较被接受的体制中的话,便带点讽刺了。说这是讽刺,在于 Koheleth 可能写了这些话,但这些话却有颇不相同的意义。正如我们已看见的(请参三 14 的注释──富丽而又令人迷惘的人生织锦 ),敬畏上帝的意义可以指许多不同的事情。它可以形容 Koheleth 在一位遥远的上帝面前俯伏,祂的意向是他无法彻底明白的,是他依然小心、以免触怒的一位;因此他会遵守那些诫命。至于最后一节,它的意义不外指我们和我们所作的一切,显然都在上帝的管理之下。祂会审判我们,但那审判是好是坏、有利或不利,又有谁知道?(请参九 1 )
这应该使我们联想到人们使用同样的话语时,至少在宗教圈子里来说,其意义未必指同一件事。甚至最关重要的‘上帝’这个词,在不同的人看来,可能指完全不同的一回事。那就是为什么终究说我们信上帝是不够的道理了。我们究竟信的是哪一种上帝呢?我们作为基督徒对这问题的答覆,就不应当说耶稣像上帝,而是上帝像耶稣。那就是把温暖和丰富加于‘上帝’一词中,这是 Koheleth 心目中(就我们所见的)一无所知的。
传道书为五卷 弥基录 ( Megilloth )之一,即轴卷,在传统上,与犹太人宗教年的五个主要节期有关联。传道书成了住棚节第三日指定宣读的经卷,这个节是收成感恩的大节日,那时礼拜者心中最显着的心情是欢乐的心情:
守节的时候,你和你儿女、仆婢、并住在你城里的利未人,以及寄居的,与孤儿寡妇,都要欢乐。在主所选择的地方,你当向主你的上帝守节七日;因为主你上帝在你一切的土产上,和你手里所办的事上,要赐福与你,你就非常的欢乐。(申十六 14-15 )
在这里很容易看见与说这话的人的一些连系,他说,‘人应吃喝,并在自己的劳碌中享福,没有比这更好的了’(二 24 ,标准修订本的译法)。但关于‘虚空’,关于 hebel ,关于无意义的强调又怎样呢?
有个犹太作家说,‘在住棚节,犹大体奉命要欢乐,会堂的长老却选择朗诵传道书,连同其忧郁之叠句“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也许为使人神智清明,恢复平衡。无论如何,我们必须正视犹太人思想中,主要强调我们必须快乐地努力在世界工作。而我们预先悄悄把传道书放在臂弯下、使自己免受某种苦恼,似乎同样真实。’
圣经中有传道书;至少提醒我们人生里欢乐是可能的,那是存在上帝赐给我们丰富的生命里的。尽管我们还伴许多有关今生来世种种生命未解答的问题而活,依然可以欢乐。──《每日研经丛书》
马唐纳注释 传道书
一二 1 衰老的忧伤图画是对年轻人的警告,要他们趁着年幼 .. 的日子 .. 记念造他们的主。留意这里所罗门不是说他们的主或救主或救赎主,而是造他们的主。这是所罗门在日光之下,从他有利的位置惟一能知道神的方法。即使这样,这建议是好的。
青年人要记念造他们的主 .. 在人生的暮年来临之先,当那些艰难和衰败的日子和毫无喜乐的年日临近之前。年轻人的抱负可从下列几行诗句中看出来:
主啊在我力强之时, 为祢壮胆工作。
奔走在祢喜悦之中, 向祢涌出诗歌。
我不将心献给世界,单单述说祢爱。
不愿浪费时间精力, 事奉永不懈怠。
不为世风俘虏我心, 能知自己贫穷。
殷勤工作达到圣山, 忧愁踏在脚下。
主啊使我看见软弱, 能知道自己贫穷。
使我看出自我热心, 除净心中灰烬。
趁在黄金年日召我, 喜乐之中用我。
只有着是我心荣耀, 心中丰富辽阔。阿们。~姬道敏
一二 2 年老时是光明转为暗淡的日子,不论在体力上还是情感上。日间沉闷, 晚间漫长,阴沉、沮丧都随来。
即使早年有些雨,就是困难和挫折。但当时太阳再现,精神很快恢复。但现在来到老年,晴朗的日子似乎已逝去,雨过後,云彩应许出现更多。
年幼是记念造物主之时,因为那时日头 .. 月亮、星宿未变为黑暗,雨後云彩并未返回。
一二 3 老年人的身体被喻为房屋。看守房屋的手臂和双手曾经强壮、活跃,但现在满布皱纹、十分粗糙,在柏金逊症影响下颤抖。
有力的就是脚和大腿,已不再挺直健壮,象括号一样弯曲,仿佛因身体的重量而变形。
推磨的稀少就止息,就是牙齿不能再咀嚼了,因为大部分已脱落,上排余下少数的能跟下排合拢在一起,牙医说这是不足的咬合。
从窗户往外看的都昏暗,视力渐渐衰退了。首先眼睛需要双光眼镜,然後又需要三光眼镜,其後动白内障手术。现在就只能读到用放大镜看的大字了。
一二 4 街门关闭,当然是指耳朵。样样都不断重复。巨大声音象推磨的响声,都变得微小、微弱。
老人患上失眠症,当第一只雀鸟开始鸣叫或者公鸡啼叫时,就很早起来了。
唱歌的女子也都衰微。声带都严重受损,嗓音变得发哑、颤动,更遑论唱歌了。
一二 5 老人患上畏高症,即是怕高处,不论是楼梯、从高楼大厦远眺,还是坐飞机。而且路上有惊慌,他们失去自信,害怕独自或夜里上街。
杏树开花一般是象征白发斑斑,最初是浓密,然後逐渐掉在地上。
蚱蜢可以从两方面来诠释。首先,蚱蜢成为重担,就是指纵使最轻便的物件对老人也是重得难以背负。或者,蚱蜢拖着身体前行(新美国标准本)是夸张地模仿老人弯着腰,以不稳定、不规则的动作一步一步地向前走。
人所愿的意指感官慾望都失去了,本性的胃口减少或完全失去。食之无味,其它基本动力也耗尽了,性的精力也丧失了。
这衰退过程出现,因为人要归他永远的家──死亡和坟墓。不久,他的吊丧队伍将在街上经过。
一二 6 所以智慧人建议人要在银链折断、金罐破裂、瓶子在泉旁损坏、水轮在贮水器旁破烂之前,要记念造物主。其实,为所有事物赋予精确的意义是十分困难的。
银链折断大概指当灵从身体释放出来时,柔弱的生命之线就折断了。一位瞎眼的女诗人深明此道,她写道:
一朝当此银链断绝, 旧事已了,还唱新歌,
醒来仰见天父宫阙,到那时将何等欢乐!~克罗斯比
金罐解释为胪腔,金罐破裂象征人死时思想的停顿。
损坏的瓶子和水轮,二者合指循环系统的停顿──血压收缩和舒张的停顿。
一二 7 残酷的死期临近。肉体开始归回尘土,灵仍归於赐灵的神。也许这是所罗门所面临的景况。在於信徒,他的结论是真实的;但在於非信徒,灵归於地狱,等候白色大宝座的审判。然後,灵将要跟肉身联合,整个人就被扔在火湖里(启二○ 1
2 ~ 14 )。
一二 8 所以传道者兜了个大圈,又回到他起初之处──生命的基本信条是日光之下都是虚空、无意义、无用和空洞的。他这种可悲的老调提醒我们那个前往市集的小女孩,她在那里逗留得太久了。
我想音乐长远奏响, 我是否逗留游乐场太久?
我想小丑常有聪明, 我是否逗留游乐场太久?
我买来蓝丝带缚头发, 但总找不到人注意。
旋转木马正慢下来, 我是否逗留游乐场太久?
我想住在游艺团城里, 处处是爱好欢乐,
我想朋友都激动又聪慧, 我想有人注意。
我看到蓝丝带光亮新净, 但它们已不再色泽新鲜,
旋转木马开始取笑我, 我是否逗留游乐场太久?
没有可赢取也无人要我, 我是否逗留游乐场太久?~伯比理
当我们来到所罗门最後所指日光之下的虚空生命时,就提醒我锺思理常说的故事。他在船上看见一对肥胖的夫妇,样子呆头呆脑,为食而生活。他们已退休了,表面拥有许多东西,但其实什麽也没有。他们为侍应生没有给他们最好的服务而发怒,似乎恐怕餐与餐之间会饿坏肚皮。胃口似乎对他们是至为重要的事。我从未看见他们看书或报章。他们在餐与餐之间坐着,向外凝视,明显是在等待下一餐的来临。一天晚上,我看见他们坐着,呆呆地望着,有个鲜明的意念在那男人的呆呆脑海里闪过。他走到壁炉台,拾起花瓶,细看着面,然後回到他妻子那里说:“它们是空空的!”我走近他们,忍不住笑了起来。
他说得对:“它们是空空的!”但不单只是花瓶!他俩的灵魂和脑袋都是空空的。他们钱袋里有许多,但本身却什麽也没有。这就是惩罚。他们生活安定却苦闷,一点挑战也没有。他们的腰围膨胀,但眼界却狭隘得很。
肆.後记:日光之下至善之事(一二 9 ~ 14 )
一二 9 传道者除了自己有智慧外,还跟其它人分享他的知识。他谨慎地权衡知识,准确地证实後,以箴言的形式传递他的智慧。
一二 10 他小心翼翼地选择他的言语, 尝试集合安慰人、可喜悦和诚实的言语,就象预备丰富的一餐,然後用芹菜伴碟。
一二 11 智慧人的教训好象尖锐的刺棍,简单、直接、具说服力。当中的谚语是一个牧者的,好象钉稳的钉子或稳固帐篷的钉子。它们提供力量,也是我们思想的依据。
大多圣经版本都把牧者一词印大一点, 显示译者明白这是指神的意思。不过我们也要记着,在东方的思想着,君王也被看为牧者。荷马说:“所有君王都是人民的牧者。”所以,所罗门王可能指他自己是一个牧者。这个诠释更切合文脉。
一二 12 这里没有指出所罗门厌倦主题的意思。他可以写多一点,但他警戒读者: 结果都是一样。着书印刷是没有穷尽的,要读完全部就疲倦死了。但为何这麽麻烦?这一切所揭示的尽是虚空的人生。
一二 13 他最後的总意可指他最後看见日光之上了。他说:“敬畏神,谨守他的诫命,因为这是人所当尽的本分。”但我们必须记着:这里所指的“敬畏神”不是拯救的信心,而是受造物在造物主面前卑躬屈膝的恐惧。诫命不一定指旧约里所揭示的神的律法,可能指神明显地刻在人心上的任何命令。
换言之,我们不用赋予高度的属灵真知卓见给所罗门的言语,这些都只是智慧人从本性的直觉和实际的经验中得知的总结而已。
这是人所当尽的本分──不算只是本分,而且也是完全和快乐人生的基本元素。
一二 14 这里所指敬畏和遵从神的动机是基於对将临审问的确定。我们是信徒,可以永远感恩,因为救主已把我们从这恐惧中释放出来了。
“爱里没有惧怕;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因为惧怕里含着刑罚,惧怕的人在爱里未得完全。”(约壹四 18 )
我们的信赖和遵从,是因为爱,而不是惧怕。借着主耶稣基督在各各他山上所完成的工作,我们得到永不受审判的确据,已经出死入生了(约五 24 )。现在我们可以说:
那里没有定罪, 没有留给我地狱的分儿,
我的眼睛必永看不见, 折磨与火焰;
那里没有审判为我留, 没有钉我的刺,
因为爱我的主, 必用祂的翅膀保护我。~葛夏德
评注
1 ( 简介) 薛弗尔( L . S . Chafer ) ,Systematic
Theology, I:83 。
2 (简介)参阅颜齐( Gleason
Archer ) ,
A Survey of Old Testament Introduction ,页 478 ~ 488 。
3 (简介) Megillah
7a; Sabbath 30 。
4 ( 简介) 史廓治( W . G r a h a m Scroggie ) ,
Know Your Bible, I:143 。
5 (简介)所罗门广泛地被誉为是基督的“象征”(化身),和平地统治千禧年国。
6 (简介)史廓治( Scroggie )引述, Know Your Bible, I:144 。
7 (一 3 )万力勤( H.
L. Mencken ),布赖特( Bill
Bright )引述, Revolution
Now , 1969 ,页 15 。
8 (一 4 )榻顿( W
i l l H o u g h t o n ) , “ By
Life or by Death ”。
9 (一 8 )佚名。“ H
y m n s o f G r a c e and Truth ”第 220 首 “ Thou
Alone, Lord Jesus, ”。
1 0 ( 一 1
3 ) 马格里奇( M a l c o l m Muggeridge ) ,
Jesus Rediscovered ,页 11 。
11 (一 13 )例如:这名称被其它闪语族的国家应用,即使在旧约里的以罗欣是用作假“神”。人们争论在创世记三章 5 节里撒但的话应该译作“你便如神”(神是单数;英王钦定本〔 KJV 〕,新英王钦定本〔 NKJV 〕或者是“你便如神”(神是复数;新英语圣经〔 NEB 〕,诺克斯译本〔 Knox 〕)。
1 2 (一 1
5 )劳林( R
o b e r t L a u r i n ) , “ E
c c l e s i a s t e s ” , T h e Wy c l i f f e B i b l e Commentary ,页 587 。
13 (二 1 ) B.
E., Hymns of Truth and Praise 第 306 首“ None
but Christ Can Satisfy! ”。
14 (二 2 ) S
e l e c t e d P o e m s o f Edwin Arlington Robinson, London: The Macmillian
Company, 1965 年,页 9,10 。
15 (二 8 )庄信( Samuel
Johnson ) ,
The History of Rasselas, The Prince of Abyssinia, ed., J. P. Hardy 。
16 (二 8 )鲁本( David
R. Reuben )引述一九七三年 8 月《读者文摘》文章“ Why
Wives Cheat on Their Husbands ”,页 123 。
17 (二 11 )巴顿( Ralph
Barton ),欧登伦( Denis
Alexander )引述, Beyond
Science, Lion Publishing ,页 123 。
1 8 ( 二 1
1 ) 锺思理( E . S t a n l e y Jones ) ,Growing
Spiritually ,页 4 。
19 (二 1
6 , 1 7 )《选拾录日历》 Choice
Gleanings Calendar, Grand Rapids: Gospel Folio Press 。
20 (二 18 )司徒德( C.
E. Stuart ) ,
Thoughts on Ecclesiastes, Assembly Writers Library, Vol. V ,页 186 。
21 (二 21 )詹姆逊( Robert
Jamieson ), 霍石( A.
R. Fausset )和鲍尔朗( David
B r o w n ) ,
C r i t i c a l a n d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Commentary on the Old and New
Testament, III:518 。
22 (二 25 )埃伯利斯( Jules
Abels ) ,The
Rockefeller Billions ,页 299 。
23 (三 15 ) Table
Talk ,第 11 册,第 4 期, 一九八七年 8 月,页 3 。
24 (三 21 )同样的希伯来文“灵”可译成“呼吸”。
2 5 ( 四 1 ) 罗维理( J a m e s R u s s e l l Lowell ) , “ The
Present Crisis ” ,
Complete Poetical Works ,页 67 。
26 ( 四 4 ) 博施( H e n r y G . Bosch ) 转述,《灵命日粮》,一九七三年 5 月 2
4 日。
2 7 ( 四 4 ) 布赖特( B i l l B r i g h t ) , Revolution Now ,页 37 。
2 8 ( 五 1
5 ) 《选拾录日历》 C
h o i c e Gleanings Calendar 。
2 9 (六 9 )卢保德( H
. C . L e u p o l d ) ,
Exposition of Ecclesiastes ,页 141 。
30 (七 20 )同上,页 167 。
3 1 (七 2
7 , 2 8 )摩根( G
. C a m p b e l l Morgan ) ,
Searchlights from the Word ,页 217 。
3 2 (九 4 )在中东的狗通常是狂吠的恶狗,吃垃圾,在街上通处走,并不是西方人家里受宠爱的宠物。
33 (九 9 ) The
Gilgamesh Epic ,卢保德 ( Leupold )引述, Ecclesiastes ,页 216 。
34 (九 9 )欧登伦( Denis
Alexander ) ,
B e y o n d S c i e n c e , L i o n P u b l i s h i n g ,页 132,133 。
3 5 (一○ 9
, 1 0 )卢保德( L
e u p o l d ) ,
Ecclesiastes ,页 242 。
36 (一二 1 )姬道敏( Thomas
H. Gill ) ,
Hymns ,第 26 首“ Lord
in the Fullness of My Bright ”。
37 (一二 6 )克罗斯比( Fanny
J. Crosby ) ,
Hymns of Truth and Praise ,第 621 首 “ Saved
by Grace ”。
38 (一二 8 )伯比理( Billy
Barnes ) , “ I
Stayed Too Long at the Fair ”。
3 9 (一二 8 )锺思理( J
o n e s ) ,
传道书 12:1
1~7 你 趁
着 年 幼 …… 当 记 念 造 你 的 主: 圣 经 中 的 “ 记 念 ” 总 的 来 说 是 指
行 动。 比 如, 当 神 “ 记 念 ” 亚 伯 拉
罕 时 ( 创 19:29) , 他 就 为 着 他 的 益
处 在 他 生 活 中 动 工。 因 此, 记 念 造 我 们 的 主 意 味 着 我 们 应 当 照 着 他 创 造 我 们 时 所 存 的 美 好 旨 意
而 行 事。 他 已 赏 赐 我 们 生 命, 又 赐 我 们 大 好 的 青 春 时 光。 我 们 只 有 靠 着 圣 灵 的 帮 助 才 能 “ 记 念 ” 神, “ 穿 上 新 人,
这 新 人 是 照 着 神 的 形 象 造 的, 有 真 理 的 仁 义 和 圣 洁 ” ( 弗 4:24) , 并 且 我 们 在 离 世 以 先, 必 须 如 此 行。 3~7 节 形 象
地 描 绘 了 人 渐 渐 年 老 体 衰、 步 入 尘 土 的 景 象,不 过, 我 们 可 以 满 得 安 慰, 因 为 我 们 里 面 的 生 命 必 “ 一 天 新 似 一 天 ” ( 林 后 4:16) 。
12:7
尘 土 仍 归 于 地, 灵 仍 归 于
赐 灵 的 神: 这
节 经 文 把 人 死 时 留 下 来 的 躯 体 以 及 归 回 到 神 的 灵 区 别 开 来。 关 于 这 一 点 的 更 多 理 解, 参 “ 人 ” 一 文。
专题论文 26 :人
传 12:6~7 “ 银 链 折 断, 金 罐 破 裂, 瓶 子 在 泉 旁 损 坏, 水 轮 在 井 口 破 烂。 尘 土 仍 归 于 地, 灵 仍
归 于 赐 灵 的 神。 ”
在 神 所 创
造 的 万 物 当 中, 人 类 是 最 高 级、 最 复 杂 的 生 灵。 但 是 人 类 因 着 骄 傲, 常 常 忘 记 自 己 的 造 物 主, 就 是
全 能 的 神, 并 且 忘 记 了 自 己 乃 是 受 造 物, 也 忘 记 了 需 要 依 靠 神。 本 文 考 察 了 圣 经 的 人 类 观。
神 照 着
自 己 的 形 象 造 人
1. 圣
经 明 确 指 出 神 照 着 自 己 的 形 象 和 样 式 造 人, 这 是 神 的 一 个 特 殊 决 定 ( 创 1:26~27) 。 故 此, 无 论 亚 当 还 是 夏 娃 都 不 是 自 然 进 化 的 产 物 ( 创 1:27 ; 太 19:4 ; 可 10:6 ;
参 “ 创 造 ” 一 文 ) 。
因 为 人 类 是 照 着 神 的 样 式 而 造 的, 所 以 他 们 能 够 回 应 神 并 且 与 神 相 交,也 能 够 彰 显 神 的 慈 爱、 荣
耀 和 圣 洁 ( 参 创 1:26 注 ) 。
2. 请
注 意 人 身 上 至 少 能 够 反 映 出 神 形 象 的 三 个 方 面 ( 参 创 1:26 注 ) : 亚 当 和 夏 娃 身 上 具 有 神 的 道 德 样 式, 也 就 是 说
人 是 有 仁 义 和 圣 洁 的 ( 比 较 弗 4:24) ,
具 有 爱 的 能 力 和 行 做 正 确 事 的 心 志。 人 还 具 有 神 的 心 智 样 式, 因 为 人 在 受 造 之 时 就 拥 有 灵、 心
思、 情 感 和 自 由 意 志 ( 创 2:19~20 ; 3:6~7) 。
此 外, 从 某 种 意 义 而 言, 人 在 身 体 结 构 方 面 也 具 有 神 的 形 象,这 与 动 物 迥 然 不 同。 神 赐 给 人 的 身 体
形 象 正 是 他 在 旧 约 中 向 人显 现 的 形 象 ( 创 18:1~2) , 也 正 是 神 子 耶 稣 基 督 道 成 肉 身 的 形 象 ( 路 1:35 ;腓 2:7) 。
3. 当
亚 当 和 夏 娃 犯 罪 时, 他 们 里 面 属 神 的 形 象 严 重 受 损, 但 是 还 没 有 彻 底 毁 灭 殆 尽:
(1) 始
祖 犯 罪 时, 他 们 属 神 的 道 德 样 式 遭 到 了 破 坏 ( 比 较 创 6:5) , 不 再 完 美 圣 洁; 而 且 他 们 有 了 犯 罪 的 倾 向, 这 种 罪 性 又 传 给 子 孙 后 代 ( 比 较 创 4 章; 参 罗 5:12 注 ) 。 新 约 圣 经 讲 到 得 救 的 信 徒 要 改 换 一 新, 重 新 恢 复 起 初 受 造 时
属 神 的 道 德 样 式 ( 比 较 弗 4:22~24 ;
西 3:10) , 这 种 教 导 正 好 反 证 了 人 因 犯 罪 而 使 属 神 的 道 德 样 式 遭
到 破 坏 的 事 实。
(2) 但
是, 人 犯 罪 以 后 ( 即 罪 人 ) 仍 在 心 智
上 具 有 神 的 样 式, 仍 有 认 识 神 和 与 神 相 交 的 能 力 ( 比 较 创 3:8~19 ; 徒 17:27~28) 。 亚 当 和 夏 娃 在 伊 甸 园 中 犯 罪 时,
人 在 这 方 面 所 拥 有 的 神 的 样 式 也 大 大 受 损, 只 是 没 有 完 全 泯 灭 ( 比
较 创 9:6 ; 雅 3:9) 。
人 的 组 成 部 分
圣 经 启 示
我 们, 照 着 神 的 形 象 受 造 的 人 是 一 个 由 灵、 魂、 体 三 部 分 组 成 的 统 一 存 在 体 ( 帖 前 5:23 ; 来 4:12) 。
1. 神
用 地 上 的 尘 土 造 了 亚 当 ( 身 体 ) , 然
后 将 生 气 ( 灵 ) 吹 在 他 的 鼻 孔 里, 于
是 他 成 了 “ 有 灵 的 活 人 ” ( 魂; 创 2:7) 。 神 本 来 期 望 人 通 过 吃 生 命 树 上 的 果 子, 以 及 顺 服 他 的 命 令, 不 吃 分 别 善 恶 树 上 的
果 子 而 永 远 活 在 他 的 面 前 ( 比 较 创 2:16~17 ; 3:22~24) 。只 是 当 人 犯 了 罪, 死 也 随 之 进 入 世
界 以 后, 我 们 才 看 到 人 一 分 为 二, 身 体 归 回 尘 土, 灵 归 于 神 ( 创 3:19 ; 35:18 ; 传 12:7 ;
启 6:9 ; 参 “ 死 ” 一 文 ) 。 人 因 为 犯 罪 而 遭 到 神 的 咒 诅, 其 结 果 就 是 身 体
与 灵 和 魂 永 远 分 离, 这 种 局 面 只 有 末 日 身 体 复 活 的 时 候 才 得 以 最 终 挽 回 ( 参 “ 身 体 的 复 活 ” 一 文 ) 。
2. “ 魂 ”
( 希 伯 来 文 nephesh ; 希 腊 文 psyche) 一 语 在 圣 经 中 常 被 译 为 “ 生 命 ” ,
可 以 简 单 地 理 解 成 包 括 人 的 心 思、 意 志 和 情 感 在 内 的 非 物 质 组 成 部 分, 是 灵 与 体 相 结 合 产 生 的
结 果。 当 一 个 人 肉 体 死 亡 以 后, 他 的 魂 与 灵 将 继 续 存 活。 魂 与 人 的 内 在 人 性 紧 密 相 连, 所 以 圣 经
有 时 把 “ 魂 ” 当 作 “ 人 ” 的 同 义 词 ( 如 利 4:2 ; 7:20 ; 书 20:3) 。 “ 体 ” ( 希 伯 来 文 basar ; 希
腊 文 soma) 主 要 指 人 死 以 后 归 于 尘 土 的 物 质 组 成 部 分 ( 有 时 亦 作 “ 肉 体 ”) 。 “ 灵 ” ( 希 伯 来 文 ruach ; 希
腊 文 pneuma) 主 要 指 人 的 非 物 质 组 成 部 分, 包 括 人 的 属 灵 能 力 和
良 知。 人 最 常 借 着 自 己 的 灵 与 神 的 灵 相 交。
3. 在
人 的 这 三 个 组 成 部 分 中, 只 有 魂 和 灵 是 不 灭 和 不 死 的, 天 上 ( 启 6:9 ; 20:4) 或 地 狱 ( 比 较
诗 16:10 ; 太 16:26) 才 是 魂 和 灵
的 永 远 归 宿。 尽 管 如 此, 圣 经 仍 坚 决 主 张 人 在 活 着 的 时 候, 要 好 好 顾 惜 自 己 的 身 体, 使 其 脱 离 一
切 堕 落 和 败 坏 的 辖 制 ( 罗 6:6, 12~13 ;林
前 6:13~20 ;帖 前 4:3~4) , 并 且 要
把 身 体 献 上 事 奉 神 ( 罗 6:13 ; 12:1 ;参 “ 道 德 操 守 的 标 准 ” 一 文 ) 。
在 将 来 复 活 的 时 候, 我 们 的 身 体 还 要 改 变 形 状, 所 以, 信 靠 耶 稣 基 督 的 人 在 末 后 将 全 人 得 赎。
人 的 责 任
神 造 人 曾
托 付 给 人 如 下 一 些 责 任:
1. 神
照 着 自 己 的 形 象 造 人 的 目 的 是 期 望 人 能 够 与 他 永 远 建 立 个 人 化 的 互 爱 关 系, 并 且 希 望 他 们 凡 事
尊 他 为 主, 荣 耀 他。 神 如 此 切 望 人 以 他 为 乐, 荣 耀 他, 并 且 在 他 面 前 活 出 公 义 圣 洁 的 生 命, 以 致 当
撒 但 诱 惑 亚 当 和 夏 娃 违 背 神 的 计 谋 得 逞 以 后, 神 仍 然 以 恩 慈 待 人, 应 许 要 差 遣 一 位 救 主 来 到 世
上 拯 救 失 丧 的 人 ( 参 创 3:15 注; 参 “ 创 造 ” 一 文 ) 。
2. 神
的 旨 意 是 要 人 爱 神 胜 过 一 切, 并 且 爱 人 如 己。 这 个 双 重 爱 的 命 令 是 神 一 切 律 法 的 总 纲 ( 利 19:18 ; 申 6:4~5 ; 太 22:37~40 ; 罗 13:9~10) 。
3. 神
在 伊 甸 园 中 也 设 立 了 婚 姻 关 系 ( 创 2:21~24) 。 神 所 设 立 的 婚 姻 是 一 夫 一 妻 制, 并 且 夫 妻 双 方 应 当 终 身 持 定 这 种 关 系 ( 比 较 太 19:5~9 ; 弗 5:22~33) 。
在 婚 姻 关 系 的 前 提 下, 神 命 令 人 “ 要 生 养 众 多 ”
( 创 1:28 ; 9:7) 。 人 应 当
在 稳 定 的 家 庭 关 系 中 生 养 和 哺 育 敬 虔 圣 洁 的 后 代。 在 神 眼 中, 人 类 的 首 要 责 任 是 建 立 敬 虔 的 家
庭, 在 健 康 的 家 庭 关 系 中 养 育 儿 女 ( 参
创 1:28 注 ) 。
4. 神
也 委 托 亚 当 及 其 所 有 后 代 “ 治 理 ” 全 地 和 “ 管 理 海 里 的 鱼、 空 中 的 鸟, 和 地 上 各 样 行 动 的 活 物 ” ( 创 1:28) 。 早 在 伊 甸 园 的 时 候 神 就 委 任 亚 当 修 理 看 守
园 子, 并 且 为 各 样 的 活 物 命 名 ( 创 2:15,
19~20) 。
5. 请
注 意, 当 亚 当 和 夏 娃 因 偷 吃 禁 果 而 犯 罪 时, 他 们 就 把 对 世 界 所 拥 有 的 一 些 管 理 权 拱 手 让 给 了 撒
但, 而 如 今 撒 但 成 了 掌 管 整 个 邪 恶 悖 谬 时 代 的 “ 世 界 的 神 ” ( 林 后 4:4 ;参 约 一 5:19 注;比 较 加 1:4 ;弗 6:12 ;参 “ 神 的 护 佑 ” 一 文 ) 。 即 便
如 此, 神 仍 然 期 望 信 徒 能 够 好 好 看 顾 整 个 世 界, 把 全 地 的 一 切 都 奉 献 给 他, 按 照 荣 耀 神 的 方 式 管
理 受 造 界, 以 此 成 全 神 创 造 的 定 旨 ( 比 较 诗 8:6~8 ;来 2:7~8) 。
6. 由
于 罪 进 到 世 界, 所 以 神 差 遣 他 的 爱 子 耶 稣 基 督 来 到 世 上 拯 救 世 人。 神 把 向 万 民 传 扬 他 的 救 赎 大
爱 的 庄 严 任 务 交 给 了 他 的 子 民, 他 们 蒙 召 正 是 为 了 在 全 地 见 证 基 督 和 他 的 救 恩 ( 太 28:18~20 ;徒 1:8) , 并
做 世 上 的 盐 和 光 ( 太 5:13~16) 。
12:8
凡 事 都 是 虚 空: 参 1:2 注。
12:11
智 慧 人 的 言 语,好 像 刺 棍: 我
们 的 好 牧 人 发 出 智 慧 的 真 道 就 如 刺 棍, 督 促 我 们 行 在 正 道 上; 又 像 钉 子, 将 真 理 牢 牢 钉 在 我 们 心
中。 因 此, 神 的 话 语 远 比 世 上 任 何 的 智 慧 书 都 宝 贵。
12:13
敬 畏 神, 谨 守 他 的 诫 命: 我
们 对 全 本 传 道 书 的 理 解 取 决 于 这 句 结 语 的 光 照。 所 罗 门 开 篇 就 灰 心 讥 讽 地 论 到 生 命 的 虚 空, 结
尾 却 郑 重 忠 告 我 们 何 处 能 寻 到 生 命 的 意 义。 除 了 敬 畏 神, 爱 他、 渴 慕 他 的 话 并 谨 守 他 的 诫 命, 再
无 他 法 能 使 我 们 大 有 盼 望,欢 欣 满 足。
12:14
人 所 作 的 事 …… 神
都 必 审 问: 所
罗 门 在 这 最 后 的 结 语 中 提 醒 我 们 这 一 庄 严 又 恒 久 的 真 理: 我 们 应 为 自 己 的 行 为 向 神 负 责。 无 论
信 徒 与 非 信 徒, 任 何 人 神 都 要 审 判, 并 要 断 定 我 们 一 切 的 善 行 或 恶 行 ( 比
传道书
注释
十二 1-8 抉择的逼切性
人的指望不单是追求喜乐的人生,还要认识他的创造主。
由第 1 节的叹息:「我毫无喜乐」开始,便是一句长长的希伯来句子(编按:原文是以此叹息引出第 2 节),当中生动地描述了人步入晚年和死亡的境况。它所用的比喻有很多不同的解释,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取向:亮光渐趋微弱( 2 节上)是表示喜乐会逐渐消逝。「云彩反回」( 2 节下)是指到随着年事渐老,困难亦日渐增多。「看守房屋的」是指到上肢,「有力的」是指下肢,「推磨的」是指牙齿,「从窗户往外看的」是指眼睛( 3 节)。
第 4 节分别描述听觉逐渐不灵,影响对外界事物的接触,以及带来不能熟睡的苦况。
第 5 节(暂时弃用比喻)是指畏高。「杏树开花」是指头发变白。「蚱蜢」是形容其突兀的步势。「人所愿的也都废掉」表示性欲减退。最后,随之而来的便是死亡(永远的家)和哀悼。
第 6 节是两幅死亡的图画。第一幅是一个系着「银链」的「金罐」,银链象征人的离世。第二幅是一个吊入「井」中的「瓶子」;是指死亡来临的时候,水轮破烂,瓶子直堕井底而破,象征生命的泉源不再涌流。
第 7 节再没有用比喻。死亡使身体归于尘土。「灵」(负责任的态度和智慧人生的原则)有一个独特的归宿。传道者是指向死后的生命。
十二 9-14 结语
将传道者与「众人」作出对比,是要表明传道者是备受尊重的人物。「默想、考查和陈说」是指思考、研究和整理。传道者的工作有两个特点( 10 节),就是他的文学技巧(「可喜悦的言语」),和他做学问的诚实及正直态度(凭正直写的诚实话)。「刺棍」和「钉」是指到他的教导驱使人作出行动,而且使人牢记心中。「牧者」就是神;传道书自证是出于神的默示( 11 节)。关乎智慧的,还有两点值得我们小心提防:就是那些不是出于神的智慧,以及出于人野心追求的学问( 12 节)。传道者在总结全篇信息时,特别提醒我们要敬畏神,这是他写本书的总意( 13 节),还有人人要面对的审判( 14 节)。这审判将包括所有人和所有事──无论是公开或隐藏,是善事还是恶事。
传道书第十二章
C “今日,当你听见祂的声音……”(十二 1 ~ 8 )
十二章 1 ~ 7 节与十一章相连(且记念……),将劝诫带进一个高潮。人不仅需要注目于自己的幸福(十一 1 以下),更要注目于他的创造主。权利与义务必须结合。一连串的图画逼真地描绘出人类有增无减的脆弱。如此生动的语言“引起各式各样充满幻想、奔放的解释”(赫兹柏)。有些人曾想用一则前后一致的寓言来解释这段经文,但没有一种说法令人心服。哥笛斯的看法很正确:“此处所描绘的是老年的光景,并没有一种连贯的思路。”然而,这些图画亦分成好几类:第 2 节中的两个景象可能是风暴迫近的两个迹象,第 3 、 4 节苑如一幅产业衰败的图画。
1. 希伯来文“ 造你的主 ”是复数,表示最高权威的尊贵。有一些学者将 造你的主 ( bo{r~ek[a{ )改成“井”( bwrk 或 b~rk ) 339 ,认为这一段经文是比喻婚姻的忠贞(参箴五 15 ~ 18 )。这种解释缺乏原文证明。从一些平行经文(申八 18 ;尼四 14 )、这命令的严肃性( 2 ~ 6 )、含宗教意味的上下文(参十一 9 ,十二 13 、 14 )等看来,这里必须解释为“造你的主”。
另一项激起人采取行动的因素,是人生的短暂。 年幼 的时日转眼即过。年岁的增加必然带来衰败,影响人的整个生活。 衰败 (英“ evil ”)这个用辞不是指道德上的恶,乃是指“沮丧”,“毁坏”。若人不趁在 毫无喜乐的那些年日未曾临近之先 即时回应,就可能来不及了。传道者前面不断描述信心生活充满喜乐(二 24 ~ 26 ,三 12 、 13 、 22 ,五 18 ~ 20 , 九 7 ~ 10 ,十一 8 ~ 10 ),现在则提出另一个角度:若忽略了神,喜乐的能力亦会消失。岁月的消逝将迫使那些不肯留心的读者承认自己的绝望( 你所说 )。
2. 日头、光明、月亮、星宿 并不需要详细的解释。(德立兹认为这些暗示着灵性、自我省察之光、灵魂以及五种感官!)此处的概念很清楚:旧约常出现光明和黑暗的比喻,代表喜乐能力的消退。同样,云彩反回可能是指持续不断的悲哀。刘普德提到以西结书十三 11 ~ 13 ;卅八 22 用了相同的比喻。它所强调的是老年人必然有的问题。“即使风暴已止息,另一个将旋踵而至)(钟斯),在雨季明确的国家,更容易体会这事实 340 。
3. 这幅图画刻划出年长的人某些特征。 看守房屋的 有保护的含意,可能是指膀臂。 有力的 似乎是指双腿,有些经文曾以腿形容力量(诗一四七 10 )。 推磨的 指牙齿; 从窗户往外看的 指眼睛。
4. 这幅大房子衰微的图画“最好从整体来看,不要花工夫去研究其个别的意象”(季德纳)。对细节的解释千变万化 341 ,如果细节有特殊的意义,则 街门 意指与外界的接触减少,因为听力受损。下一句, 当 ( RSV ;刘普德译怍“ inthat ”较佳) 推磨的响声微小 ,可能扩大了前一个意象;磨谷必然是一种常用来指欢愉的象征,指出年轻人正兴致十足的发展事业,但老年人发现自己逐渐退出日常生活的曲调。 雀鸟一叫,人就起来 ,许多人认为是指“老年人睡眠很浅,鸟的嘁喳声也能唤醒他们”(钟斯)。但对听力受损的人太不可能了!这幅图画更可能是指一大早就会随时清醒。
有些解释认为 歌唱的女子 是参与歌唱行列;有些则以为是享受他人的歌唱。我们不需要在这两者之间作选择。这个希伯来成语只是指“歌”,就像“锡安的女子”是指锡安本身(弥四 10 )。
5. 比喻在此暂停:老年人怕高处,也怕旅行。 杏树开花 指头发先转灰,后呈银白。 蚱蜢拖曳前进 指老年人吃力笨拙的走路模样。或者如果 蚱蜢成为重担 是正确的翻译( RSV 小字,较不可能的翻译),其思想为:最轻的重量都会成为重担。下一句, 人所愿的也都废掉 ,七十士译本译为“草莓也无益处”(参见 RV )。这种翻译缺乏证据。草莓显然是刺激食欲的,所以重点也没有改变。
现在作者解释这种衰败的原因:人乃是在前往新家的途中。各种形容法都在强调衰败的极致,就是死亡。首先,希伯来文分词 正在走 (和合本: 归 )强调“这种走法是不断的分离行动,对有些人可能需要许多年”(刘普德)。因此,死亡是一个过程的最高潮,这个过程始自生命的起点—符合保罗的教训(罗八 10 ;腓三 21 )。第二,最后的转变不能更改,因为是到一个 永远的家 。埃及的安克施盛训诲中,也有这样的句子 342 。葛莱怀疑这个字可能是“黑暗的房子”(乌加列文的同一字源,可以指“黑暗的”)。这种看法有可能性,但是此希伯来文一般是指“永恒”,取此意较好 343 。第三,此处强调悲伤必然与死亡的过程相连,字面意义为 吊丧的在外面往来 。
6. 本节再度提到 在……之前 ,重拾第 2 节的线索,并回想这幅画的要点(注:和合本看不出。 NIV 为 Remember him ── before the silver …)。这些美丽的文字有一个实际的目的:“诗以取悦为始,以智慧为终”( Robert Frost )。
此处以四种说法描绘最后的死亡,可以分为两对。第一对,金罐附上银索或银链。当链子 折断 (希伯来文;另一种读法是 解开 ),罐子跌落,破损无法修补。这个意象指出生命的价值( 银……金 ),而当生命戏剧性地结束时,碎片再也无法复合 344 。
第二对比喻是一个瓶子,由一根绕着水轮的绳子系着,坠入井中。死亡是瓶子的破碎。希伯来文很简短:“水轮破入井中”,可以扩大为:“水轮破裂,以至坠入井里撞碎”。这里精确的用语“让我们看见一幅图画,就是掉进旧贮水池撞烂的器具和轮子”(刘普德) 345 。
7. 最后的耻辱是 归回尘土 。传道者再一次暗示人本质的不同层面(参三 20 )。地是由 尘土 造成的。这个字强调人类属地的根源(创二 7 、三 19 ,伯十 9 )和肉体的软弱(诗一○三 14 )。 归回尘土 是经过与创世记二 7 相反的过程,成为尸体,进而继续腐烂,再也没有从神而来的气息所赋予的生命(参伯卅四 14 、 15 )。
人的 灵 是有知识、负责任之生命的基本要素 346 ,它一收回,地上的生命立刻终止,身体继而消灭(参诗廿二 15 ,一○四 29 )。它 归于神 的情形,作者没有详述,然而却以它和“归回尘土”相对照,因此它不会与身体一同腐朽,乃是与之成对比。此处和三 21 中“往上升”、“下入地”,及五 2 中“天上”、“地下”的对比相呼应。所以这个字暗示生命继续的存在;但是我们必须等到新约时代的亮光才能获知细节(参提后一 10 )。
8. 衰败和死亡把传道者带回他一开头用的辞汇。因为传道者是从属地范畴开始谈(一 2 ),而死亡的现象是其中最终极的例子。他证明自己的立场之后,便停笔了。
339 参 JAOS, 36, 1917, p.418 。
340 希伯来文意为 "after" “在后”的字可能在此可指“同在”(如 Scott 所主张的,且与乌加列文同出一源)。可另参, JTS, 50, 1949, p.178 。
341 Gordis 对这些片语提出一简略的综览。
342 参 R. Gemser, 'The Instructions of 'Onchesheshonqy and Biblical Wisdom
Literature', VTS, 7, 1959, p.126, D. J. Wiseman 告诉我,它也是巴比伦 / 叙利亚“坟墓”的成语。
343 Legacy of Canaa n, VTS, 5,
1965, p.275 。
344 根据 Josephus, Jewish Wars vii, 10, 3 的记载,西元前第二世纪,在埃及 Leontopolis 的犹太人圣殿中,有一盏金灯上面悬挂着一条金链。另一个解释,可参 J. E. Bruns, The Imagery of Eccles 12: 6a , JBL, 84, 1965, pp.428-430 。 J. L.
Kelso (在他的研究 'The Ceramic Vocabulary of the Old Testament, BASOR Supplementary
Studies, Nos.5 ~ 6 ( 1948 ),特别是 p.18 )说 gullah (罐子)一辞仅限用于金属器皿。
345 M . Dahood ( CPIQ, p.51 )以为 galgal (轮子)是指“罐子”,根据阿加底文 gulgullu 和乌加列文 gl hrs ,“一个金罐”,如此,则原文可译为:“瓶子在泉旁被打破,罐子在井边被击碎”,然而,希伯来文的意思很完整,不需要找完全与“瓶子”平行的字。
346 细节参三 18 译文的附加注译 。
Ⅳ 结语(十二 9 ~ 14 )
最后一段 347 对传道者本身作了简短自传式的介绍( 9 、 10 ),对智慧文学提出称许( 11 )和警告( 12 ),并将本书的信息作最后的总结( 13 、 14 )。这段经文有些像古代中东的文士在抄写古卷时加上去的“尾语”( colophon )。劳哈干脆将这段经文称为“尾语”。这类尾语可能会提示全文的钥句或标题,及文士抄写的日期、所抄写石版的号码、该楔形文版是否抄毕、文士(或石版所有者)的姓名。
以本文而言,第 8 节的作用除了是全书(一~十二章)的高潮之外,也可作为全书钥句的提示。 13 节说到 这些事的末了 (和合本:总意)(参许多楔形泥版的叙利亚文 qati ),可以反映出古代文士的习惯,如果抄写尚未结束,必须用另一块石版,则末尾应注明“未完”,表示还有下文。这里传道者讲得很清楚,全文已经结束,不需要再另用篇章补正。 这些事都已听见了 ( 13 )是向我们保证,传道书绝不是一些欺人的选粹:也不是“快速摘录而成的”(叙利亚文 h[ant]is%
issuh[a ) 348 。
9. 本书作者很注意教导和摩西(申六 1 、 2 )、大卫(撒下一 18 ;参诗卅四 11 ,五十一 13 )、约沙法(代下十七 7 ~ 9 )、以斯拉(拉七 10 ),以及许多以色列的领袖相同。他是教导人如何“敬畏神”的“智慧人”之一。“智慧人”是否成为一种特别的阶级,像先知、祭司、君王一样;若有,是何时形成的;都未有定论。吉斯本( W. H. Gispen )提醒我们,不要以西方“职业”的观点来看这个问题。胡茇认为智慧可区分为“官方”和“百姓”两类,而以色列人的传统大都是由后者而来,“与正式的教导或训诲工作无关” 349 。孰是孰非很难定论。传道者与 众人 成对比,似乎显示他的地位是被认可的。有人认为,传道者是智慧“学校”的一员,但这种说法缺乏证据。
从 除了……又将 (和合本: 再者……仍 )看来,一个智慧人也可以不“教导众人”。传道者乃是抱着牧养的胸襟,并非以教导为职业。因此他所教导的 知识 ,不只是事实的累积,而与管教、灵巧、正直紧密相连(箴一 1 ~ 6 ,十二 1 )。其出发点是“敬畏神”(箴一 7 )。这种知识虽然是由传道者等人来教导,是付上代价才得着的(传二 21 ),但它仍然是神的赐与(箴二 6 ),且是道德的指南“远离恶便是聪明”(伯廿八 28 )。而这也是一种由相交得来的知识,是在熟识一个人之后才有的认识(箴二 5 )。
传道者完成这项使命所用的技巧,可由三个动辞看出: 默想、考查、陈说 。第一个字(字面之意为“称重”,是一个罕见的字)指小心评估,表明他的诚实、谨慎及平衡;第二个字形容彻底及勤勉。第三个字, 陈说 ,则指出有技巧地将意思依序表达出来;这字提醒我们,他的工作含有艺术的成份(正如所有的讲道及写作一样)。
他的媒介物就是 许多箴言 。箴言( ma{s%a{l )含意极广,包括如约坦的寓言(士九 7 ~ 15 ),参孙的谜语(士十四 12 ),论扫罗和大卫的谐语(撒上十 12 ,十八 7 ),“古人的俗语”(撒上廿四 13 )及拿单的比喻(撒下十二 1 节以下)。它的技巧很多,如鲜活的格言(王上廿 11 ,耶廿三 28 ,卅一 29 )、平行句(箴十八 10 )、比较句(箴十七 1 )、数字的系列(箴卅 15 节以下)、离合体的形式(诗卅七;箴卅一 10 ~ 31 )、寓言(赛五;传十二 2 节以下)、格言式的问题(摩六 12 )等类的方式,都是为了要破除漠不关心的硬壳。
10. 本节说明传道者使命的另一些特性。第一,他知道:运用 可喜悦的言语 (字面意为“愉快的字”)可以深入人心,草率与欠考虑的字就无法办到。第二,他的话是 凭正直 写的。这两个特性互相平衡。他的话不会讨人 喜悦 到不 正直 的地步。若只注意辞藻而牺牲内容,可能会遭他的神定罪( 14 ;参林后四 2 、 3 )。只顾正直而不讨人喜悦,是愚昧人;只顾讨人喜悦却不正直,则是骗子。第三,他的信息都是 诚实话 。他像其他智慧人一样,极看重这一点(箴八 7 、廿二 21 等)。第四,他的使命包括写作及教训。智慧人像律法颁布者(出廿四 4 )、士师(撒上十 25 )、君王(代下卅五 4 ),先知及诗人一样,写下自己的教训,以便存到永远。
11. 刺棍( dorba{na^ )在旧约里只有出现在此处及撒母耳记上十三 21 ( dorba{n ),大概是一种大而尖的杖用来驱赶动物的。 钉子 ( mas*m{r ,其他的地方的拼法用另一组子音, masmer ),从所罗门王圣殿中大的包金钉子(代下三 9 )到“门……及……夹子”所用的小铁钉(代上廿二 3 )都包括在内。这两个字道出了传道者言语的双重果效,能够刺激人产生行动,也能令人记住训诲。希伯来文“会中(或:搜集)之师”这个片语可能可以修正为 搜集的格言 ( RSV )。希伯来文成语“ x 之师”通常意指“一个人或某件事的显着特性是 x ”。此处的意思要看作者是谈人(会众)或事(搜集之物)而定。后者之意较为可能,因为这里是平行句的形式: 智慧人的言语……像剌棍……搜集来的格言……像钉子 。
牧者 曾被 解作 君王(参撒上廿五 7 )或者神自己(诗廿三 1 ,八○ 1 )。后者较为可能,因为本书的作者已经被赋予“传道者”之名( 9 、 10 )。他所说的话虽然是他自己的默想,但同时也是从神而来。
因此,从这里可看出神默示的教义。传道者(或他的编辑)知道,他作品的形式( 9 )及内容( 10 )都是自己完成的( 10 );但是他认为,最后的成品不仅是人的话,也是神的话。在圣经里有许多不同方式的默示,有些包括作者个人高度的参与、默想,有些则是作者直接记录天使所传达的信息,而自己完全不明白。智慧的默示属于非戏剧化的模式,圣灵的工作及作者的默想从始至终不可分开。智慧人像先知一样,都是“受圣灵感动而说出神的话来”(彼后一 21 )。
12. 在结语中提出警告的模式,与圣经有些书卷类似(罗十六 17 ~ 20 ;帖后三 14 、 15 ;提前六 20 、 21 ;约壹五 21 ;启廿二 18 、 19 )。 在此之外 (和合本译为“还有一层”),指在“一个牧者所赐”的言语之外,要留心分辨。此处所用的字汇形式带有反省的作用:“接受警告”,“告诫你自己”,是指每一个读者自己作判断、负责任。
着书多 350 ,在传道书的写作日期之前,很多人早已着书。大约于主前 3500 年起,写作业已成为文明的印记。“书”首先是写在泥版上,后来写于蒲纸或皮革上。约主前二千年前左右,一种按字母顺序的文字传入叙利亚、以色列一带,更使着书“没有穷尽”。大量含楔形文字的石版、瓦片及蒲纸,证明了这一点 351 。此类文学中显然有许多是智慧人所反对的,因为它们不是来自同“一个牧者”。以色列人揉和了许多邻近国家的智慧传统,这些异教文学无疑对他们也有助益(参徒七 22 );后代的使徒保罗也曾如此运用(徒十七 28 ;多一 12 )。然而,旧约同时也警告说,异教的智慧永远在神的审判之下(参赛十九 11 节以下;结廿八 2 节以下),新约也加此说(林前一 17 节以下,二 6 )。而在以色列人中间也很可能有一种“智慧”,没有教导功用,反而应受责备(参耶八 9 )。
另一个让我们谨慎的实际理由,就是 读书多 引发的生理作用。一个准备要作智慧人的人,“可能会使他的研究成为监狱,他的书成为狱卒” 352 。肉体这个用辞一般是指弱,此处是指肉体的脆弱。
13. 传道者的信息最后以两点作为总结,即神的伟大和神的话。希伯来文特别强调 神 和 命令 这两个字。 敬畏 神就是真知道神的能力和公义永不改变(三 14 ),这种态度能领我们脱离邪恶和自义(七 18 ),对罪恨恶(五 6 、 7 ,八 12 、 13 )。如果“敬畏神是智慧的开端”(诗一一一 10 ;箴一 7 ,九 10 ),它也是智慧的 终结 (和合本: 总意 ),信徒的一切进步皆不能离开它。新约也是如此见证(参林后七 1 ) 353 。
作者要求读者要 谨守衪的诫命 。 敬畏 与 谨守 二者的先后次序值得注意。行为乃自敬拜而来,对神的认识带来顺服,不是反过来。此处是传道书中唯一提到神的 诫命 之处。全卷书乃是提出两种对立的人生观,而推崇信心的生活;结尾才指出,这样的人生另有含意,宛如话剧中的旁白一般。诫命在此并不限于摩西的律法,而是指神一切意旨。最后一个片语照字面直译是“因为这是人的全部”,然而在传道书其他地方,“人的全部”这希伯来片语意即“每一个人”(参三 13 ,五 19 )。所以,这里的意思是“这适用于每一个人”。
14. 最后一个提醒再度重复先前的教训(三 17 ,十一 9 )新加入的警告是:连“隐藏的事”也在神的审判之下。律法所斥责(利四 13 )和诗人所承认(诗九十 8 )的“隐藏的事”,都不能逃过神的审判(参林前四 5 )。传道者的神集恩典(二 24 、 25 ,三 12 、 13 ,九 7 ~ 9 )与审判于一身;祂提供信心生活,同时也警告审判将临,让世人欢畅(十一 9 ),但也让他们记念(十二 1 )并敬畏(十二 13 )!
347 关于尾语的详情及其对传道书结构的意义,参导论 pp.34-36 。
348 详见 P. J. Wiseman, Clues To Creation in
Genesis ( ed D. J. Wiseman, 1977 ) , pp.143-152; H. Hunger, Babylonische, und assyrische Kolpphone ( 1968 ) ; E.
Leichy, 'The Colophon', Studies Presented To A.Leo Oppenheim ( ed. R. M.
Adams, 1968 )。 D. J. Wiseman 个人的笔记中评道:“这些话和巴比伦作品的后记形式相吻合,由此显示本资料的保存及表达都很谨慎。”
349 1957, p.2; R. N. Whybray, The
Intellectual Tradition in the Old Testament ( 1974 ) , ch. 2; A. D. Hubbard, TB, 17, 1966,
p.17, Following S. Blank, 'Wisdom', IDB, 4, p.856 。
350 有人曾指出,如果不管希伯来文的标示,则它可以译为“造成许多文士”,但是( 'a{sa{h )这个动辞似乎从未以这种方式用于人称上。可以参考别处经文,例如“作多国的父”(创十七 5 ),“作他们的王”(代下二 11 ),“作奴仆”(王上九 22 ),“作君王”(王上十四 7 ),“作先知”(耶一 5 ),“作祭司”(耶廿九 26 ),“守望的人”(结三 17 ),这些都是使用另一个动辞, na{tan 。
351 参 D. J. Wiseman, 'Books in the Ancient
Near East and in the Old Testament',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the Bible (ed. P. Ackroyd, 1970 ) , vol. 1, pp.30-48 。
352 C . H. Spurgeon, Lectures to My Student s,
1 ( 1875 ) , p.172 。
353 参 J. Murray, Principles of Conduct ( 1957 ) , ch. 10,
The Fear of God 。
后记
在这本注释当中,我尽量让自己不把“传道者”视为廿世纪的思想家;我不用“世俗主义”一辞,因为在古代思想中找不到完全相当的观念;我也避免用廿世纪的神学和哲学用语。虽然如此,传道书的信息与这个世纪实在非常有关。因为廿世纪的人正对“存在问题”极感困惑,问道:“为什么有存在而非无存在?”也许廿世纪是有史以来最令人无法忍受的一个时代,至少对西方世界是如此。“叫这世界停下来,我要下车”已成了一句俗语。自叔本华以来,西方的知识界已经为“生命的最终必然性”──死──所笼罩。卡缪曾写道:“真正严重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杀。” 354
人的思想一旦为世俗主义攫获,宇宙便受苦了,现代人正是这事实的强烈印证。这样的人失去了对自然界的爱,而大自然也被他的疲惫感染。廿世纪的小说用这样的句子起头:“太阳照着毫不新鲜的事,它一无选择” 355 ,给传道书一 3 加了一笔。同样,历史也再没有任何意义。犹太──基督教对历史的直线发展观已被取代,人们或持宿命论,认为无论个人或团体对历史都没有创造力,所以也毫无意义;或持循环论,认为人类所有的成就终归混沌,所以一切都是白费力气 356 。
这种无目的感不再只停留在学术界,而已渗入所有社会意识,无情地啃啮着人类的灵魂。没有出路。在这一切问题面前,宇宙静默无声。人们都能体会帕斯卡的感受:“无限空间的静默令我惊恐” 357 。人类怕提到“死”,就如维多利亚时代的人怕提到“性”一样。而同时,一般大众把时间花在电视荧幕及报纸上,藉包装好的思想和诱惑人的娱乐来保护自己。
对这样一个世界,传道书有话要说。他并不是以一个哲学家的姿态出现,而是要分享从神来的话,虽然他所用的方式是深思的、低调的。他并没有提出半打神的存在的证据,而是拾起我们的问题:你若不知道生命将来如何,怎能把握现在?你对生命中各种谜题并不都有答案吧?你的类似异教的生命观也没有带给你太大的希望,不是吗?大自然不会回答你的问题,而你也已对它感到厌烦。历史让你无法了解。你不情愿想到自己的死,但这却是你生命中最确定的事实。
传道者问道,如果事实与你所想像的完全不同,你会怎样呢?如果这个世界不是唯一的一个,又如何呢?如果神的确存在,而且赏赐那些寻求祂的人,怎么办?如果祂的属性之一是无限的慷慨,乐意的给、给、给,而祂完全接受我们的本相,你会有什么反应?这位鼓动人思想而看似消极的传道者问道:这种无价值、无意义感是否可能只是由于你不愿相信这样的一位神呢?
我们就让传道者留在那里。他的信息并不完全,因为他出生在耶稣基督的福音之光完全显现以前。他虽站在远处观看,却仍留下一些问题让我们思想;譬如,神、怎么可能这样接受我们?这个世界可怕的混乱又怎么解释?他凭什么相信将来会有某种审判,可以将一切摆平?这中间岂不是漏掉一个环结?这环结正是神子耶稣基督。基督是担负我们罪孽的救主,神在祂里面向我们说:“神……使我们与祂和好……,叫世人与自己和好……”(林后五 18 以下)祂已经设定一个日子,要藉着祂所指派的那一位以公义审判世界。祂已经藉着使祂从死里复活,向世人证明这事(徒十七 31 )。
“有讥诮……的,又有人说,‘我们再听你讲这个罢。’……有几个人……信了主。”
354 A . Camus, The Myth of
Sisyphus ( Penguim Books, 1975 ) , p.11 。
355 Samuel Beckett, Murphy ( 1938 )。
356 见 David Bebbington, Patterns in History ( 1979 )。
357 Pense*es, no. 392
in the Everyman edition ( 1960 ) , p.110 。
──《丁道尔圣经注释》
传道书
传道书第十二章
12:1 看〈参考资料〉“结构和内容”条。
12:2-5 作者用形像的笔法描写人年纪渐大,身体退化的情形。看〈参考资料〉“结构和内容”条。
12:6
用银链吊住的金瓶,只要链的任一环折断,全瓶便会跌碎。用绳子穿过滑轮将水瓶放入井中,只须滑轮中一环破烂,绳必滑落,瓶也损坏。二者都喻人生的短促与脆弱。
12:7-8
人为尘土所造仍归尘土,灵为神所赐;灵脱躯壳,身体也消解(3:20)。灵归给神一语暗示人死后灵仍存在,但要到新约才有更充分的启示(参提后1:10)。
作者从人身体的死亡与朽坏,证明他在本书开始说的话:地上的生命极其虚空(1:2)。这是人在日头之下离开神的必然结果。可是人若能与神建立关系,回到神当日造人的情况(1节),记住那必来的赏与罚(11:9),人生决不会是虚空。
12:9-10 人应象传道者一样,竭尽一切力量求真理,务求明白。作者的态度非常严肃,他所写的箴言和知识,经过严格的思想和查考,是正直且诚实的话。
12:11
“刺棍”为赶牛的棍子。“会中之师”亦作“所收集的语录”。“钉子”可指所罗门圣殿中用的金钉,也可指钉门用的铁钉(代上22:2;代下3:9)。全句是说:传道者说的话有促起行动,并教人永远记住的作用。“牧者”可指一位王或神自己,此处指神(参诗23:1)。
12:12
本节亦作:“我儿,你当提防,在这之外加上的东西”,也就是在那大牧人所赐的话语之外,人所添加的东西。传道者作书之前,早已有许多他人的著作,百说杂陈,其中并不都于人有益;何况还有体力的限制。参看《以赛亚书》19:11;《使徒行传》17:28;《林后》1:17和《提多书》1:12等。作者不是排除阅读其他书籍的需要,而是要人懂得批判、选择地读。
12:13
作者结论的基础是人应该认识神的伟大和祂话语的价值。他用两件事来总结:一是“敬畏神”,敬畏神是智慧的根基,也是其主要内容和目标。能敬畏神才能认识祂不改变的公义和全能,可救人不陷于罪恶和自义中(7:18),并能远离恶行(8:12)。
一是“谨守祂的诫命”,能认识并敬畏神,才会听祂的话,遵行祂的旨意。
作者说:“这是人所当尽的”,也就是“人的全部”(原文的意思),是人生的充分的体现。人生决非虚空。
12:14
传道者谆谆训诲,最后仍要人注意他已在书中不断提醒读者的话:人所作的,无论善恶,神必审问。但加多了一行字:“连一切隐藏的事”都会带到神前,听祂审问,无可逃避。这也是基督所提的警告(太12:36-37)。看《罗马书》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