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斯拉记第八章
第 8 章
拉 8:15> 没有利未人!但──他们不是神特别拣选的吗?我们呢?怎样回应神的呼召为祂作工?
8:15 由于等候利未人回应呼召,加入归回的行伍,以斯拉回国的进度被耽延。神曾号召利未人作特别事奉,可惜愿意付代价的人很少。神赐人各种才能,使我们为祂的国度尽忠(参罗 12:4-8 ),所以不要坐着等被招募,要主动找寻事奉的机会。不要踌躇畏缩,阻碍神的工作。“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赐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赐的好管家。”(参彼前 4:10 )
以斯拉和百姓回国的路线图
拉 8:21> 敬虔祷告,全然呈交──当前路受阻时,他们这样行了!我们行了没有?
8:21 以斯拉和百姓步行约一千四百多公里路,在历时四个月的旅程中,经历了重重险阻。他们祈求神看顾,保守一路上的平安。我们的人生旅程也可能经历以斯拉遇到的困难和危险,我们也需要求神引领、求祂保护。
拉 8:21-23>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但以斯拉却是先禁食祷告,我是否凡事先求告神?
8:21-23 准备行装之前,以斯拉先做好灵性上的准备。百姓祈祷、禁食,表示倚靠神的保护、相信祂掌管一切并承认人自己的软弱,没有祂就不能成行。我们当凡事先求告神,不管前路如何,都要作好准备迎接未来。
拉 8:23> 禁食祷告──为什么这么重要?以斯拉他们不相信神会保守吗?
8:23 以斯拉知道神会保护祂的子民,但并没有视之为理所当然的。他知道祷告是蒙神赐福的途径,所以他和众人谦卑禁食祈祷,而神也应允了他们的祈求。禁食使他们谦卑,因为饥饿提醒人要倚靠神;禁食也使他们有更多时间祈祷和默想。
我们的祈祷常常会流于表面化,太过注重言词的修饰,但郑重的祷告需要人专心致志,它能彻底改变我们,使我们明白神的旨意。没有认真的祈祷,只会把神当作我们临渴掘井的工具。
拉 8:26> 啊!那些金子、银子多得很呢!
8:26 六百五十他连得的银子大约重 22 吨,不论是否有官兵护送,均是一批数目庞大的财宝。
拉 8:28-29> 交托和信任紧密相关,对神尚且不容易,对人啊,这……
8:28-29 圣殿里每件器物都是奉献给神的圣物,要小心看管、分别为圣,留作特别用途。管家的职分就是要好好保护神交托的一切,要视一切由祂而来和为祂所用。神把什么交给了你,要你好好看守呢?
拉 8:36> 8:36 总督的官阶相当于省长。──《灵修版圣经注释》
以斯拉记第八章
集腋成裘(八 1 ~ 23 )
以斯拉是一位面对艰巨工作而不低首的领袖,就如但以理在巴比伦的见证一样,是大有信心依靠神的仆人,值得我们效法。
.数点人数( 1 ~ 14 ):革顺和但以理( 2 )皆为亚伦的子孙,是祭司(参出六 25 ;民三 2 ),哈突则是王室子孙。从第 3 节开始~ 14 节止记录十二平民家族及其男丁数目:有祭司、大卫的后裔,更有十二家族,这是合乎神心意的完整数目。
.利未人( 15 ~ 20 ):这次回归主要的目的乃恢复圣殿的敬拜,故以斯拉再召集利未人同行,回国后立即可以在圣殿中供职。现今在教会事奉,除传道人是不可缺之外,义工也是十分重要的。
.宣告禁食( 21 ~ 23 ):以斯拉的信心代表全民众的信心,正如摩西在山上祷告,手发沉时,有亚伦和户珥扶他(出十七 12 )。现在以斯拉宣告禁食,克苦己心( 21 ),除希望上下一心外,更深信神施恩的手,必帮助一切寻求祂的人。这种用信心与行动来呼求神的帮助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想想以斯拉将会面对的艰巨工作,就知道这种呼求民众同心的行动是不容易的,会众的信赖是一位领袖成功的钥匙,求主恩待教会有这样充满魄力的领袖,也有这样顺服的会众。
祷告 为今天教会领袖的信心与魄力祷告,并为他的羊群求顺服之心。
踏上征途(八 24 ~ 36 )
以斯拉是一位懂得分配人手,善用资源的领袖,靠那无伪的信心,他分派( 24 )、指示( 29 ),并且常常亲力亲为,不愧为神所重用的仆人。我们各人都是神的器皿,只求那器皿是圣洁的、能蒙神所喜悦的,其他的事就交托予主,主必会成就祂在地上的旨意如同在天上。
.运送金银( 24 ~ 30 ):这批数量庞大的金银和器皿是由以色列民( 25 )、王和谋士、军长献出来的,是他们奉献给神的甘心祭( 28 ),所以这些奉献都是属于神的。以斯拉也就十分慎重的来处理,他分派祭司长先秤( 25 ),然后他自己再秤一次( 26 ),好提醒他们警醒看守。
.平安到达( 31 ~ 34 ):路途虽然危险,但神是听祷告的神,保守他们脱离危险和仇敌,经过四个月的时间(七 9 )到达耶路撒冷,他们只休息整顿三日,第四日就来到神殿的位置,将金器数点交妥,完成使命;在此所表现出来祭司的圣洁公正行为是值得我们效法的。
.献上燔祭( 35 ~ 36 ):这情况类似摩西时的以色列众首领所行的献坛礼(民七 84 ~ 88 ),或是希西家的献坛礼(代下二十九 1 ~ 35 )。先是燔祭( 35 ),后是赎罪祭,正如耶和华晓谕所罗门:“这称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自卑、祷告、寻求我的面,转离他们的恶行,我必从天上垂听,赦免他们的罪,医治他们的地。”(代下七 14 )以色列民从巴比伦回到耶路撒冷,亲身经历神所说的话。
默想 昔日以斯拉带战兢的心情完成神所交付的事,神所交付你的,你有忠心完成吗?──《新旧约辅读》
以斯拉记 以斯拉记 第八章 注释
8:1-14 与以斯拉回归者家谱
是次回归人数,不计妇孺约一千五百人。有些名字与二章所记同,显
示部分同族者早於古列时回国。
家谱次序,
1 先列祭司亚伦後裔、
2 大卫子孙、
3 最後为普通百姓。
8:15-20 召利未人回归
回归目的与宗教事宜有关(参 7:11-26),故需要利未人同行,可以回
圣殿供职。
15
「亚哈瓦」:地点不详,可能是犹太人的主要侨居地,流入这
里的河叫亚哈瓦河(21, 31)。
16
某些名字可能重复:雅立与约雅立同,前者为缩写;以利拿单
重复两次,与拿单同,後者为缩写。
17
「迦西斐雅」:地点不详,那里可能有犹太人的敬拜地方,所
以其中有利未人及尼提宁人。
18 「还有」:或译作「就是」。
8:21-30 一切就绪
21-23 因为路途遥远危险
而以斯拉又不愿求王派军队保护,所以他们临行前禁食求神助佑。
24-30 分配祭司携金银器皿返耶路撒冷圣殿
8:31-36 平安抵步
32
经过多个月长途跋涉的旅程,他们在抵步後,稍作休息三天,
然後开始工作。
35
次经以斯拉续编上卷记载绵羊羔共献了七十二只,而不是七十
七只,也许该书作者认为祭牲数目代表十二支派,故总数是十
二的倍数。
思想问题(第 8章)
1 按一些学者的统计,这次回归的大约有一千五百人。
你认为这一队回归的犹太人对四周外邦人起了什麽影响?
你见证基督徒的方式是只以个人为单位,抑或兼以群体为单位呢?
2 以斯拉招聚以色列民回归,所选用的策略和今日教会招聚人的方
法有何不同?参 15-17节。
教会中有那些是受忽略的事工?
3 你猜利未人起初为何没有回应以斯拉的招聚?
是习惯了巴比伦的生活,对返国建造圣殿无动於中,抑或自以为
无关重要呢?
他们的迟延对犹大人民有何影响?
你有否因为类似的理由而不肯回应神的呼召?
4 是谁提醒利未人,唤起他们的良知?参 16节。
当主内弟兄姊妹软弱时,其他肢体可以怎样加以援手,参加 6:1。
规劝信徒最有效的工具是什麽呢?参提後 3:16。
5 以斯拉与旧约大卫及新约主基督均有同一的特质。
这特质对他们的事工起了什麽作用呢?参诗 69:9; 约2:17。
6 以斯拉召集百姓禁食祈祷,除了希望达到顺利回国的基本目的之
外,还有那些目标呢?参 21节。
人要保持异象鲜明不变,可否没有自省?
7 为何以斯拉不寻求亚述薛西王军队的帮助,反而要靠自己的力量
完成行程呢?
他的想法和尼希米的做法有何不同?参 22节; 尼2:7-9。
那种做法是较有信心的表现?参罗 14:1-6。
8 禁食祷告往往会带来什麽後果呢?
新约时代圣灵与祷告有何关系?参徒 1:14; 2:2;
13:1-2。
「教会的奋兴在乎禁食祷告」,你认为这说法对吗?
9 以斯拉指派祭司看守金银、器皿,这做法有什麽好处?见 28节。
10 为什麽以斯拉要在众人面前秤金银( 25-26, 33)?
莫非对看守的人有所疑惑?参林後 8:21。
面对撒但可能攻击时,「预防胜於治疗」是否上策?
11 以色列众民一起献祭( 35)究竟有什麽重大意义呢?
他们的敬拜表明了什麽真理和教义呢?参弗 4:3, 4。
12 教会领袖对信徒属灵的方向和实践有什麽影响呢?
以斯拉记简介
四.末底改得高位;犹太人得拯救(八)
八1~2 开始的两节,是第七章事迹的转移。王将哈曼的家产给以斯帖;将他的位分给末底改。心想或许现在一切事情都告个段落了。
八3~8 以斯帖知道哈曼虽然已经除去,但他的恶谋仍在进行。于是以斯帖再次冒死到王面前,流泪为她的同胞求王。施恩的金杖再次向她伸出。第3节是她恳求的要点;第5和6节是实际的话。她求王废除第一个谕旨。但根据波斯的律例,波斯王签了名、盖了印的谕旨是不能更改的,就算皇帝也不能推翻,这就是着名的“玛代波斯法律”。王在重述他为以斯帖所作的事情后,准许末底改颁发一道诏令,来抵销(并不是直接废除)先前法例的效力。
八9~14 王的书记召来了,末底改念出一个批准犹太人可保护性命财产的谕旨。这个新王命用御马圈快马急速传到全国各处。人从罪恶的权势得救赎的好消息,岂不应该更快、更彻底地在撒但的势力范围下传开么!
八15~17 末底改不穿麻衣,改穿朝服从宫里出来。犹太人听到这件事忽然有转机都欢呼快乐。其余的民族却恐惧战惊。由于不想列为犹太人的敌人,这时许多外邦人都入犹太籍,改信犹太教。
以斯拉记 8:21
我 …… 宣
告 禁 食: 禁 食 就 是 在 一 段 时 间 内 不 吃 食 物 ( 参 太 6:16 注 ) 。 旧 约 中, 神 的 选 民 以 禁 食 来 表 达 他 们 的 谦 卑、 舍 己 和
对 神 的 顺 服, 并 藉 此 寻 求 神 的 恩 典、 帮 助、 保 护 和 眷 顾 (21, 31 节 ) 。
他 们 常 在 以 下 情 况 禁 食:
1. 被
极 大 的 焦 虑 困 扰 时 ( 撒 下 12:16~23 ;
王 上 21:20~27 ; 诗 35:13 ; 69:10) 。
2. 在
赎 罪 日 敬 拜 神 时 ( 比 较 利 16:29~31 ; 23:26~32) 。
3. 表
示 悔 改 和 懊 悔 时 ( 王 上 21:27~29 ;
尼 9:1~2 ; 珥 2:12~13 ; 拿 3:4~10) 。
4. 面
对 危 险 ( 代 下 20:3 ; 拉 8:21~23) 、
疾 病 ( 撒 下 12:15~16) 和 死 亡 时 ( 撒 上 31:13) 。
5. 预
备 事 奉 时 ( 出 34:28 ; 申 9:9~18) 。
6. 为
复 兴 寻 求 神 时 ( 但 9:3~19) 。
8:21 求 他 …… 都
得 平 坦 的 道 路: 我 们 每 次 安 排 行 程 时, 都 可 向 神 祷 告, 寻 求 神 的 眷 顾 和 保 护。 我 们 不 能 将 神 的 帮 助 当 做 理 所 当 然
的 事,因 为 我 们 只 有 藉 着 祷 告 才 能 得 到 神 的 引 导 和 保 护; 当 我 们 安 全 到 达 目 的 地 时 (32 节 ) , 绝 不 应 忘 记 向 神 献 上 感 谢。
8:23
我 们 禁 食 祈 求 我 们 的 神: 神
眷 顾 恩 待 那 些 为 特 定 事 谦 卑 恳 切 地 禁 食 祈 求 他 的 人 ( 比 较 尼 1:4) 。 正 如 神 恩 允 了 以 斯 拉 的 祈 求 一 样, 他 也 必 尊 重 恩 待 一 切 藉 着 祷 告 和 禁 食 真 心 寻
以斯拉记
注释
八 1-36 以斯拉返回耶路撒冷的旅程
本章多半是较直接的叙述,主要关乎以斯拉对王诏命的顺从和履行。然而,其中 3 个重点的达成,却不单在乎他的能力,也由于「神施恩的手帮助我们」( 18 节;比较 22 与 31 节)。
首先,以斯拉渴望那些与他一同回国的人中( 1-14 节),有一些利未人( 15-20 节)。他们在圣殿敬拜中的从属角色,可显出这次回归对他们来说并不吸引,但他们在旅途中同行是有需要的,这样才可配合出埃及后在旷野行走的象征(比较民十 11-28 )。在那情况下,他们也在运送圣殿器皿上有特别的责任。
第二,旅程本身的安全是在于神恩手的带领,因以斯拉拒绝了兵马的护送( 21-23 节)。这似是卤莽的自恃迫使众民切切祷告,而他们的信心也得着了回报。然而,尼希米那不同的态度(比较尼二 9 ),提醒读者,神可以藉不寻常的方法,也可藉「正常」的方法,来为其子民作事,这原则后来在道成肉身一事中表达得淋漓尽致。
有些基督徒会陷入一种想法,以为神只会行神迹奇事,因而把一些世俗化的程序,如会议等,视为「不属灵」的。然而,神既选择降生为人,借着基督成就救恩,我们便可预期祂会使用人类的方法,也会回避这些方法去作工。祂是我们整体生活的神,我们应小心,不要把祂的作为分门别类。这样做最终只会把祂排拒于我们大部分的生活以外,换句话说,我们会变成伪善者。
第三,运送贵重的金银和祭物(参第七章)而不受盗贼滋扰,也是由于神施恩手的帮助。然而,这里详尽地记述以斯拉所遵从的步骤;人若辩说经文所着重的是「属灵」方面,而不是「实际」方面,便是误解了作者的意思。
难怪被掳归回者一抵达耶路撒冷,安顿下来,便献上感恩祭( 35 节)。他们在第一次归回后这么久才回国,发现第二次出埃及,并不是一件孤立的事件,而是一个经验,是其后各个世代都可以享受的。其中的应许和盼望,并不是第一次回归的人已享用尽致,而那些选择稍后才起程的人,也不会受到谴责。相反地,得拯救和新生命的前景,向每一个新的世代发出挑战,要作出抉择。
以斯拉记
以斯拉记第八章
8:3
本节至14节为随以斯拉从巴比伦各地返国者的名单,包括十五个家族的子孙,男丁一共1,496人,不包括已列出名字的个人。此外还有妇孺,利未人40左右和殿役220人(18-20节)。
名单先列祭司(革顺、但以理为亚伦后裔),家族的先后次序(自巴录开始)也和2章所列不同。
8:10 示罗密本为女性的名字,但此处为男子之名。
8:15 亚哈瓦河的位置不能确定,可能为一条流入幼发拉底河的运河。
利未人在圣殿中做的是粗重的工作,到了巴比伦大都转业,愿意返国的很少。以斯拉能召集同行的利未人数目只有40左右。看2:40注。
8:22-23
从巴比伦回耶路撒冷,路途遥远,又有妇孺和大批财物随行,途中不靖。站在人的立场,应要求波斯王派人护送;但百姓回国乃神的旨意,神必看顾保守;若去求人的保护,岂不为众人所轻看?以斯拉禁食祈祷,完全倚靠神;后来安全抵达,神果然“应允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