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摩太前书第一章
提前 1:1> 有说保罗常在狱中写信,不知道这一封信的来历……
1:1 这封信是保罗第一次在罗马被囚获释后,约在公元 64 年或 65 年写给提摩太的(参徒 28:16-31 )。显然,保罗曾获得几年的自由,使他有时间重访亚西亚和马其顿许多教会。保罗和提摩太回到以弗所时,发现教会里有许多假教训。其实保罗早已提醒以弗所长老要提防假教师,那些假教师会在他离开之后渗入教会(参徒 20:17-31 )。保罗留下提摩太领导以弗所教会,自己则继续前往马其顿。在那里写了这封信给提摩太,鼓励并指导他如何应付以弗所教会的困难。不久,保罗又再度被捕,重进罗马的监狱。
提前 1:1> 保罗明明不是十二使徒之一,为何自称使徒?
1:1 保罗称自己为使徒(参徒 9 章人物介绍),使徒的意思是受差派的人。保罗受耶稣基督差遣去向外邦人传扬救恩的信息(参徒 9:1-20 )。保罗怎样“奉基督耶稣的命”作使徒呢?圣灵曾说:“要为我分别巴拿巴和扫罗(保罗),去做我召他们所做的工。”(徒 13:2 ),保罗看自己是直接从神领受使命的(参罗 16:25-26 ;多 1:3 )。
提前 1:3-4> 保罗已不是第一次到以弗所了……
1:3-4 保罗在第二次布道旅程中初访以弗所(参徒 18:19-21 )。后来在第三次布道旅程中,他在以弗所逗留约达三年之久(参徒 19-20 章)。以弗所跟罗马、哥林多、安提阿和亚力山太都是罗马帝国的重镇,也是小亚细亚的贸易、政治和宗教中心,城内有女神亚底米(戴安娜)的庙宇。
提前 1:3-4> 异教,故来已有,那时传的是什么?今时今刻,我们所面对的又是……
1:3-4 以弗所和歌罗西教会被相同的异端所困扰。这个异端主张人要发现某些隐藏的知识,并敬拜天使,才可以蒙神接纳(参西 2:8-18 )。有些信徒根据旧约历史或家谱去虚构一些神话故事,以为这样做有助他们得救。假教师的动机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是为了基督。他们为教会带来无尽的问题和毫无意义的争论,夺去了信徒学习真理的宝贵时间。今天我们也会陷入这种无价值无意义的争论中。这种争论起初看来似乎没有什么害处,但是它很快会排挤基督改变生命的信息,使我们偏离福音的中心信息,并使我们把本该用来传福音的时间浪费了。所以你要避开任何阻碍你做神的工作的东西,远离那些宗教上的推测和无意义的争论。
提前 1:3-11> 假教师,道理多,花样多,要辨别出来,可真头疼……
1:3-11 今天,有许多领袖或权威人士寻求人的支持,有些人甚至叫我们背弃基督去追随他们。若他们好像很懂圣经,那么带来的影响就更隐蔽,也更危险。我们如何分辨他们呢?( 1 )假教导会引起很多争议,却不能帮助人认识耶稣( 1:4 );( 2 )它多数由那些要建立自己名声的人所倡导( 1:7 );( 3 )它与圣经的真教训相违背( 1:6-7 ; 4:1-3 )。要确保自己不受假教师欺骗,就要研读圣经的教导,坚定不移地信靠基督。
提前 1:5> 其实要作教师也不容易,是要教导人的,真也好,假也好,动机何在?
1:5 假教师都是被好奇心、权力和名望欲念所驱使去教导别人;相反,真正的基督徒教师是被真诚的信心和无亏的良心所推动。我们的“伟大知识”可能会震慑他人,但若动机错误,则我们所得到的地位,最终也是虚空的。
提前 1:6> 原本所讲的却不依循?要自成一派?你所从的……
1:6 在圣经的某些细节上争论,可能会使我们觉得很有趣,但离题的讨论很容易使我们丢了福音的真义,因小失大。以弗所的假教师虚构了庞大的理念架构,然后争论其细枝末节。我们不能让任何事物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叫我们偏离正道,惟有耶稣基督的福音才是圣经的核心。我们要知道圣经所说的是什么,并将之应用在生活上,又以此来教导别人,这样,我们就能以耶稣的真理来检验各样的学说。不要专注经文的某些细节,而错过了教义的重点。
提前 1:7> 1:7 保罗所反对的,是那些根据摩西五经所引发出来的哲学性谬论。
提前 1:7-11> 律法功用有多大?看保罗所说……
1:7-11 假教师想要成为着名的律法教师,却未明白律法的真义。律法并不是为信徒的每个处境提供要守的诫命,而是向不信的人显明他们所犯的罪,引导他们归向神(参罗 5:20-21 ; 13:9-10 ;加 3 : 24-29 )。
提前 1:10> 亲男色的──有人说我们要尊重别人的选择,有人说这是罪,你如何看?
1:10 “亲男色的”是指同性恋。不少人企图将同性恋合法化,视之为另一种可接受的生活方式,甚至有部分的基督徒也认为人有权选择自己的性取向。但圣经早已清楚宣告:同性恋是罪(参利 18:22 ;罗 1:18-32 ;林前 6:9-11 )。不过我们要小心,我们谴责的是这种行为,而不是有这样倾向的人。不要惧怕、排挤、或仇恨同性恋者,要宽恕他们,让他们的生命有得着改变的机会。教会应该接纳和治疗同性恋者,却又不与这种罪行妥协(参罗 1:26-27 注释)。
提前 1:12-17> 我的过去?不敢回首。你说人要面对自己──只是谁会接纳我?我这污秽的人……
1:12-17 有人常因过去而内疚,并认定神不会饶恕和接纳他们。请看看保罗吧,他信主之前,曾藐视耶稣的教训(“亵渎神”),又追捕杀害主的信徒(“逼迫人”、“侮慢人”)(参徒 9:1-9 )。但是神赦免了他,并大大使用他建立祂的国。无论你从前怎样,神仍会赦免你,使用你。
1:14 有时我们觉得自己对神的信心、对耶稣和别人的爱不足够。但我们可以深信,随着我们与祂的关系逐渐深化,基督会帮助我们,促使我们在信心和爱心上增长。
提前 1:15> 为要拯救罪人──一字一句,深印我心──你可曾为这句话感动过?
1:15 保罗总结了福音的内容:耶稣来到世上拯救罪人,没有罪人是祂所不能拯救的(参路 5:32 )。耶稣来不但指示我们如何更好地生活,挑战我们做更好的人,祂还赐给我们救恩,使我们得到永生。你是否已接受了这救恩的礼物?
提前 1:17> 保罗常是这样称颂神的,其实我真羡慕他……
1:17 这是保罗典型的颂赞词,是他情感的自然流露,保罗实在被神的爱所感动,以至即兴赞美神。
提摩太
提前 1:18> 从前为提摩太所作的预言,是些什么?对他定有不少的影响……
1:18 保罗非常重视先知讲道的恩赐(参林前 14:1 )。藉着讲道,教会得到重要的教导和鼓励。正如今天教会按立牧师,使他们在特殊的岗位上事奉一样,当时长老也曾按手在提摩太身上( 4:14 ),分别他出来承担圣工。我们很容易看出,在这个圣礼上有些信徒曾预言提摩太得到的恩赐和能力。在提摩太一生中,这些从主而来的话,一定鼓励了他的事奉工作。
提前 1:19> 良心,多好的一样东西,人怎会丢弃的呢?你不会吧……
1:19 我们如何能保持无亏的良心呢?就是把我们在基督里的信心看为至宝,做我们知道为善的事。每当我们故意埋没良心时,就会令我们的心刚硬,久而久之,判别是非的能力便会消失。当我们与神同行时,祂会透过我们的良心来提醒我们去分别善恶。因此,要按照内心的引导去做正确的事,这样你的良心就能保持清洁。
提前 1:20> 保罗竟把人交给撒但,难道这也是救人的方法?你问今天教会如何对待故意犯罪的人?这……
1:20 我们不知道亚历山大是什么人,他可能曾是许米乃的同道。许米乃教导人们复活已经过去,减弱了人们的信心(参提后 2:17-18 )。保罗说把许米乃交给撒但,意思是要把他驱逐出教会,希望他能觉察自己的错误并悔改。惩罪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纠正错误。今天,教会往往过分宽待故意犯罪的基督徒。我们应该迅速并严厉地对付故意犯罪的信徒,避免整个信徒群体都受到不良影响。然而纪律处分的用意,是使犯罪的人重回基督与教会的怀抱,因此,教会执行纪律的范畴包括巩固、洁净、操练、纠正信徒,使他们完全,而不是咒诅、怀疑、拒绝宽恕或永远驱逐信徒。 ──《灵修版圣经注释》
提摩太前书第一章
爱的命令(一 1 ~ 20 )
提摩太传道的初时,异端猖獗,荒渺无凭的话十分流行,使人对纯正的道理产生疑惑,不明白律法最终的意义和目的。保罗提醒他要防备虚伪的道理,回到神的话语和怜悯里,思想神的爱。
.防备异端( 3 ~ 11 ):异端学说并无神的律法作为根据。这些传异端的假师傅,偏离正道,心高气傲,想做教法师,但连自己所讲的说话也不明白。他们对于神为人信仰所定的计划是毫无益处的。
谨守神的律法确是十分重要的;律法是为不法、不从、不虔诚、犯罪、不圣洁和贪恋世俗等事设立;律法是在神的命令下设立的,它代表神的吩咐。保罗强调神的命令的最终目的是爱。一个甘愿遵守神的命令的人,因他明白又体验神的爱,神的命令就不会成为勉强难守的规条。耶稣对祂的信徒说:“你们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约十四 15 )
.数算神的怜悯( 12 ~ 17 ):被神的爱感动的人,会不断思念神的恩典和怜悯,藉此提醒自己神爱他,并向他人作见证。保罗用“亵渎神”、“罪魁”等词语形容自己过去的样式,反映耶稣对他的忍耐:一个一无可取的人,居然获得神的怜悯,把他从“淤泥”中拉上来,可以给后来信主得永生的人作榜样。保罗这经历福音大能的人,甘愿奉救主之命作外邦人的使徒。这命令是爱的命令,是因基督的爱激励了他,使他不能闭口不传;之后,他还要将这命令交托提摩太( 18 )。
祈祷 主啊!使我有保罗所得的感动,叫我不能不传扬 的作为,做一个肯承担使命的人。 ──《新旧约辅读》
提摩太前书第一章
1:1-2 问安
1 “救主神”:见简介“主题特色”。
这词在旧约相当普遍,见串 1 。
2 “因信主 ...... 真儿子”:提摩太是保罗带领信主的,保罗与他亲如父子。
1:3-11 提醒提摩太防备异端分子
3 保罗往马其顿之行,见“教牧书信总论”。
“马其顿”:见徒 16:9 注。
“以弗所”:见徒 18:19 注。
4 “荒渺 ...... 家谱”:可能是对旧约家谱的诸多臆测,混合了雏型诺斯底主义的理论主义(参“教牧书信总论”之“异端问题”与“歌罗西书简介”之“主题特色”)。
“不发明 ...... 章程”:指上述荒渺无凭的话,对于神为人信仰所定的计划毫无帮助。
5 “但命令 ...... 就是爱”:传异教的结果是滋生辩论( 4 ),但正确的嘱咐( 3 )却是要教会激发爱心的行动(参加 5:6 )。
7 “教法师”:大概指教导犹太律法,备受尊崇的人(参徒 5:34 )。
“想要 ...... 论定的”:教会内那些传异教者曲解旧约律法,导人于迷。
8-11 律法的功用
在于控制及指斥人的恶行,但福音却能彰显神的荣耀(参林后 4:4 注)。
9-10 保罗列举违反十诫(见出 20:3-17 )的昭彰恶行。
“不法和不服 ...... 恋世俗”:乃悖逆神的罪行:
“弑父母 ...... 起假誓”:是得罪人的恶行。
“亲男色”( 10 ):即犯同性恋。
“正道”:原指健全的教训。
11 本节或可译作“这是照着可称颂、荣耀的神所交托我的福音说的”(见新译本)。
1:12-17 保罗经历福音的大能
保罗接续上文( 11 )细说他如何受神托付传福音,又从罪魁身分改变为日后信主之人的榜样。
13 保罗未信主时逼迫教会的举动,见徒 8:3,9:1-2 。
14 “我在基督 ...... 爱心”:指保罗蒙恩之后的改变。
15 “基督耶稣 ...... 罪人”:这话大概引自当时的信条。
“十分可佩服的”:应作“值得完全接受的”。
17 保罗想及神浩大的恩典,不禁发出颂赞。
“不能看见”:指人肉眼不得看见。
1:18-20 鼓励提摩太
保罗重拾 3-5 节之话题,勉励提摩太竭力事奉,抵挡异端。
18 “从前指着你的预言”:大概与提摩太蒙召作神工人有关。
“命令”:指 3 节提及的嘱咐。
“因此”:应作“因这预言”;这预言无疑激发提摩太事奉的信心和热情。
“可以打那美好的仗”:尤指与异端对抗一事。
20 “许米乃”:见提后 2:17-18 。
提摩太前书第一章
王的命令(一 1 , 2 )
从来没有人会像保罗夸张自己的职份。他不是出于骄傲去夸大;乃是因为上帝拣选他担当像那样重大的一项任务,所以用惊奇的态度去夸大。在这封信的卷首语之中,他两次提到他特权的伟大。
(一)首先,他称自己为 基督耶稣的使徒 。译作 使徒 的希腊字是 apotolos ;它的动词是 apostellein ,意即 差遣出去 。故此, 使徒 就是 一个被差遣出去的人 。我们可以追溯到希罗多德( Herodotus )的时代,使徒这个字可以解作一位 使节 ;就是一个国家的大使;被派往外国代表他的国家和国王。保罗时常认为自己是基督的一位使节与大使。事实上,这也是每一位基督徒的职分。每一位使节的首要职责就是代表自己的国家去和他所出使的国家建立联络 ── 他是双方联结的一个环节。因此每一位基督徒的首要职责就是作耶稣基督与人类连接的环节。
(二)接 ,他说自己是从 上帝领受的君尊命令 作使徒。这句话的动词是 epitage{ 。这个希腊字的用法是指一种不能违背的法律,以强制令的形式加诸于人的。 那是从 君王给人的命令,或以直接的方式,或由上帝面谕;至要的意思就是传给人的一种训示。举例来说,一个人在祭坛上面题字奉献给女神茜贝尼( Cybele ) kat'epitage{n ── 他说是奉女神之命而行,而这命令是女神在梦中传给他的。保罗认为他自己持有皇帝的一项任命。
倘若人能够体会到自己是蒙上帝差派的,他的生命必然充满新的异采。无论他担当怎样卑微的任务,他也会觉得总是事奉大君王。
‘生命不再枯燥,
只要我们把四周的窗扉大大打开!
观看外面的伟大世界,我们把这件奇妙的事向自己低诉,
天上的君王亟需我们供祂差派!’
我们若能替我们所敬爱,尊重而景仰的一位做点事,即使是最贱的,我们都会时时觉得是一个特权。一个基督徒毕生的工作就是事奉这位大君王。
保罗继续用两个伟大的名字称呼上帝和耶稣。
他说上帝是 我们的救主 。这是一个新的名称。我们在保罗较早期所写的书信之中,找不到这个称谓。它有两个不同的背景。
(甲)第一个是旧约的背景,当时摩西指控以色列人,因为耶书仑( Jeshurun )‘离弃造他的上帝,轻看 救他的磐石 ’(申卅二 15 );诗人向上帝歌颂,善良的人‘必蒙上帝赐福,又蒙 救他的上帝 使他成义’(诗廿四 5 )。马利亚同样向主颂赞:‘我心尊主为大,我灵以上帝我的救主为乐。’(路一 46-47 )。当保罗称上帝为 救主 的时候,他想到古时一个概念,那对以色列民常是非常珍贵的。
(乙)第二个是异教徒的背景。当保罗写信的时候,异教的人很欢喜使用 救主 ( sote{r )这个名称。昔日的罗马人曾以救主的名字去称他们的伟大将军西比奥( Scipio ) ── ‘我们的盼望和我们的拯救。’希腊人在这同时亦以这个名称呼能医治百病的神艾斯区罗皮亚斯( Aesculapius )。这也是罗马皇帝尼禄( Nero )自取的尊号之一。所以保罗在这开头第一句,就把寻求而渴慕的世人口头上所爱用的称号,用在应当属于这位独一的上帝身上。
我们切不要忘记保罗称上帝为 救主 。人可能对上帝的救赎观念存一种错觉。人有时用一种方式谈起来,那种方式会说明耶稣替我们止息上帝的忿怒 ── 他们的意思就是说,上帝本来要把我们毁灭,但是因耶稣的缘故使祂的怒气转为慈爱。但是我们在新约中找不到任何经文足以证实此说。事实上,乃是因为上帝爱世人,所以差遣耶稣进到这个世界(约三 16 )。上帝是我们的救主,我们不应该思想、宣讲或教导说,有一位必须止息怒气并且被说服来爱我们的上帝 ── 因为每一件事都是出于祂的爱。
世人的盼望(一 1 , 2 )(续)
保罗引用‘基督耶稣,我们的 盼望 ’称呼耶稣,而这个名称后来变成耶稣的伟大称号之一。许久以前,诗人曾自问:‘我的心哪,你为何忧闷?’他自己接 便回答:‘应当仰望上帝。’(诗四十三 5 )保罗亲自说:‘基督在你们心里成了有荣耀的盼望。’(西一 27 )约翰又谈及那将来要给基督徒看见的灿烂光景;那时基督徒必要像基督;他继续说:‘凡向祂有这指望的,就洁净自己,像祂洁净一样。’(约壹三 2 , 3 )
在初期教会中,这名称已变成基督最宝贵的一个称号。当安提阿的伊格那丢( Ignatius
of Antioch )前往罗马受刑的时候,曾写信给以弗所教会:‘你们应该在父上帝,和我们共同持守盼望的耶稣基督里,满心欢喜。’(伊格那丢:致以弗所人书廿一章二节)。此外,坡旅甲( Polycarp )也曾说过:‘因此,让我们在我们的盼望,和我们公义的热忱中 ── 就是耶稣基督,继续保持坚忍。’(坡旅甲书信八)
(一)人在基督里找到 道德胜利和克己的盼望 。古代世人生活在罪恶的环境中。伊比克德( Epictetus )曾表达他的切慕心声:‘我们对需用的东西都想据为己有,这是我们的软弱。’辛尼加( Seneca )说:‘我们既憎恶我们的罪行,而同时却爱这些罪。’他又说:‘我们没有鼓起足够的勇气,依从我们的良善决心去行;我们虽然有坚强的意志和抗拒的表示,仍染上罪污。那也不只是我们偶然而做错;乃是会为 这个目的而行。’罗马诗人波斯阿斯( Perseus )曾痛心疾首地说:‘让罪人看见美德,并渴望永远失去她。’当时的波斯阿斯所指的‘她’就是‘污秽的娜达( Natta )被自己的罪恶麻木了。’古代人清楚知道他们在道德上的绝望,基督进入这世界不仅告诉人什么是对的,并赐人力量去实践。对那些失去克服罪恶力量的人,基督赐他们道德上胜利的盼望,而不是失败。
(二)人在基督里找到 克胜环境的盼望 。当基督教在最可怕的没有人身安全的时代,进入这个世界。罗马历史家塔西图( Tacitus )在最初有基督教会建立的时代,开始叙述罗马的历史。他的开始这样描写说:‘我进入历史的大时代,充满 灾难,战争的黯淡,煽动叛乱的分裂;不是啊!正在平静的时刻,必然同时看见残酷野蛮的事情发生。一 连四位 君王死于刀下;经历三次内战;与外国的争战次数更多;有时是两种性质的战争一起发生 …… 罗马被大火烧成废墟;历史最悠久的庙宇被烧毁;罗马首都竟然由罗马人亲手放火焚烧;圣物受玷污;公开出现奸淫事件;海上有大 被逐出国的人;海岛大石上充满被谋杀的尸骸;更具野性的就是发生在罗马的疯狂,那些贵胄、富裕的人,不愿做官的,愿意受职的,每一件事都是罪恶的勾当;人若洁身自爱讲究德行,必然引致自毁。告密者所得的报酬,比他自己所犯的罪恶更讨厌。人会在祭司家中或领事馆里找到劫掠赃物;有人在省府的都督衙门或在皇帝的宝座后面,也发现这些不义的财物。一切陷入憎恨和恐怖的疯狂混乱状态;为奴的被人贿赂而出卖主人;自主的则出卖他们的赞助人;没有敌人的,则被亲戚出卖。’(塔西图罗马史记一, 二两 页)。当时的情况正如剑拔.摩雷( Gilbert
Murray )所说的,人们生活在一个“精神崩溃的世代”。人们深盼有一道防 的围墙,可以抵挡‘那纷乱世界的进军’。正当人们处于这个水深火热的环境中,基督把力量赐给人,叫他们可以继续生存下去,并且在需要的时候,叫他们得 勇气面对死亡。世上没有任何事物可以使他与上帝在基督耶稣里的爱隔绝,这是千真万确的,人获得胜过恐怖时代的胜利。
(三)人在基督里找到 克胜死亡的盼望 。他们在基督里获得力量应付一切必朽坏的事物,同时也找到不朽坏的盼望。‘基督 ── 我们的盼望’,这是教会在争战中的一个口号 ── 昔日如是,今天仍然如是。
我的儿子提摩太(一 1 , 2 )(续)
这是写给提摩太的一封信;保罗每逢提起他的时候,语调总是充满亲切的热爱。
提摩太是加拉太省路司得城的人。这地方是罗马的殖民地,它自称是‘路司得,最出色的殖民地。’但事实上,这地方只不过是当时文化世界版图的尽头市镇。它的重要性是因为罗马派遣军队驻防在该处以控制远处山地野蛮的部落( Isaurian
Mountains )。保罗和巴拿巴首次旅行传道的时候,曾到过路司得(徒十四 8-21 )。那次没有提到提摩太。但是由于保罗深知提摩太的母亲友尼基与祖母罗以所表现的信心与敬虔,我们可以推测当保罗首次前往路司得的时候,可能下榻在提摩太的家里(提后一 5 )
当保罗首次到访的时候,提摩太必然十分年轻;但基督教的信仰已经在他心里扎根,因此保罗成了他心目中的一位英雄。提摩太的生平事迹是当保罗第二次到路司得传道才开始有记录(徒十六 1-3 )。他虽然十分年轻,但路司得教会已因他的良好表现而引以自豪,他易于与人相处,有热心,所以人人都称赞他年轻有为。在保罗深信提摩太似乎最适于作他的助手。保罗可能从那时便怀 一个梦想,将来当他离开世界的时候,便可以训练年轻的提摩太成为他的后继者。
提摩太是个混血儿:母亲是犹太人,父亲是希腊人(徒十六 1 )。保罗替他行割礼。此举并不表明保罗是一个律法主义的奴仆,或者他相信割礼有什么特别意义。他是从实际方面 想;他深知提摩太将来必须在犹太人中间工作;如果他未受割礼的话,别人必定对他存一种起码的偏见。为了增加提摩太在传道工作上面的方便,保罗因此替他行割礼。
从那时开始,提摩太使成了保罗的一位经常同伴。当保罗逃往雅典的时候,把提摩太与西拉留在庇哩亚,后来三人在那里会合(徒十七 14 , 15 ;徒十八 5 )。他以保罗的使者身份被派往马其顿(徒十九 22 );当教会收集奉献金钱救济耶路撒冷信徒的时候,他也在场(徒廿 4 );当保罗在哥林多写信给罗马的弟兄的时候,他也陪同保罗(罗十六 21 );当哥林多教会呈现一片混乱的时候,保罗差他以使者的身份前去处理(林前四 17 ;十六 10 );当保罗写哥林多后书的时候,他与保罗同在(林后一 1 , 19 )。保罗为要知道帖撒罗尼迦教会的实况,于是又派他作使者前往查察;当保罗写信给帖撒罗尼迦的信徒的时候,他也在保罗的身旁。(帖前一 1 ,三 2 , 6 )当保罗在狱中写信给腓立比教会的时候,他与保罗同在,而保罗亦希望派他前往腓立比作他的代表(腓一 1 ;二 19 );当保罗写信给歌罗西教会和腓利门的时候,他也陪伴的保罗(西一 1 ;门一 1 )。由是观之,提摩太时刻留在保罗的身旁;每当保罗遇到困难的差事而不能亲身处理的时候,提摩太便代表保罗前往完成交托给他的任务。
每逢保罗提及提摩太的时候,他的语调必然透露出一种挚爱的亲切感。当保罗差提摩太前往当时处于沉痛而分裂的哥林多教会的时候,他说:‘我已打发提摩太到你们那里去;他在主里面,是我所亲爱有忠心的儿子。’(林前四 17 );当他计划派提摩太前往腓立比的时候,他说:‘因为我没有别人与我同心 …… 但你们知道提摩太的明证,他兴旺福音与我同劳,待我像儿子待父亲一样。’(腓二 20 , 22 )保罗在这里以‘真儿子’一名称呼提摩太。这个 真 字我是 gne{sios ,它有两个意义:一是正式的称呼 合法 的儿子,与私生子有区别;二是 真确 ,就是与赝品相反。
提摩太就是保罗可以信靠而差往任何地方的人,而且保罗知道他是乐意承担这些任务的。作为一个领袖,若他手下有一位像提摩太这样的助手,可以随时候命,便应该心满意足了!提摩太是我们美好的例子,他教导我们如何可以在信仰上事奉上帝。基督和教会都需要这种仆人。
恩惠,怜悯,平安(一 1 , 2 )(续)
保罗常常用祝福的话开始他的书信(罗一 7 ;林前一 3 ;林后一 2 ;如一 3 ;弗一 2 ;腓一 2 ;西一 2 ;帖前一 1 ;帖后一 2 ;门 3 )。在以上所述的例子中,我们都见保罗用恩惠和平安两个字在这些祝福的话里面。怜悯一字只有在提摩太书信中才看见(提后一 2 ;多一 4 )。我们现在查考这三个重要的字的涵意。
(一) 恩惠 (恩典)这个字,我们常找到三个主要的意义。
(甲)在古典希腊文中,这个字是指外表的优雅或恩宠、美丽、悦目和甜蜜。这个字通常用在人身上,但不是经常都是这样的。和它相近表达它意义的一个英文字就是 charm ( 魅力 )。恩惠的特色,就是指一种可爱和悦目的事物。
(乙)在新约中,这个字常指纯然慷慨的意思。恩惠不是赚取,也不是配得的任何好处。这个字与 债 字意义相反;保罗说,这如果是靠自己赚取的,这种工价不能视作恩惠,而只是一种 该得 (罗四 4 )。它与 行为 对立;保罗说,上帝拣选祂的子民,不是因为他们行为的结果,而纯粹是出于恩惠(恩典)(罗十一 6 )。
(丙)在新约中,常存 纯然 普世性 的观念。保罗一再引用恩典这个字与接纳外邦人进入上帝家里相连。他因上帝在耶稣基督里,把恩惠赐给哥林多人而感谢祂(林前一 4 )。他谈到上帝赐给马其顿众教会的恩惠(林后八 1 )。他谈及加拉太人蒙召进入基督的恩典之中(加一 6 )。那盼望是藉 恩惠而进入帖撒罗尼迦人当中(帖后二 16 )。因上帝的恩典使保罗成为向外邦人传道的使徒(林前十五 10 )。他因为藉 上帝的恩能够在哥林多人中间作传道活动(林后一 12 )。也是藉 恩典,上帝呼召他,并且把他从母腹中分别出来(加一 15 )。又是藉 上帝给他的恩,叫他能够有胆量写信给在罗马的教会(罗十五 15 )。对保罗来说,上帝的恩是藉 两件大事而表明:外邦人被接纳进入教会,以及他向外邦人传福音的使徒职分。
恩惠是一件可爱的事;是白白施与的;它也是普世性的。正如浩德( F. J.
Hort )用美丽的文笔描述说:‘恩惠是一个含蓄性的字 ── 它概括人可能想的一切,好像一位天上的君王,现出微笑,俯视尘瀛的众子民。’
(二) 平安 是犹太人惯常问安的字。根据犹太人的思想,平安并不止表示一种消极的,没有烦恼苦难;而是表达‘人类福祉最广泛的形式’ ── 凡事使人达到最高的美善。人处于这个领域里,就是生活在上帝的爱中。浩德又说:‘平安和一切纷争、战斗和苦恼,外在仇敌,内在分心相对的。’
‘受罪的重担压倒低头
被撒但紧逼,
外有战争,内有恐惧,
我愿投靠你(主耶稣)享安息。’
(三) 怜悯 是使徒保罗祝福中新引用的一个字。它的希腊文是 eleos ;希伯来文是 chesedh 。 Chesedh 这个希伯来字在旧约经常译作 慈爱 ( loving Kindness );而当保罗祈求上帝怜悯提摩太的时候,他就是说:‘提摩太,愿上帝善待你。’其实这个字的含义较为广泛。 Chesedh 在旧约诗篇之中出现一百廿七次以上,而这个字在多次的运用之中,它的意思是: 及时的帮助 。正如巴利( Parry )所说,它指‘上帝积极干预的帮助。’浩德( Hort )也说:‘这是至高的上帝降临,帮助无助的人。’在诗篇四十篇十一节中,诗人欢呼,因为:‘你的慈爱和诚实,常常保佑我。’在诗篇五十七篇三节中,诗人又说:‘上帝从天上必施恩救我,也必向我发出慈爱和诚实。’在诗篇八十六篇十四至十六节中,他以为骄傲和强横的人起来和他作对,然而他却获得安慰,因为上帝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在新约中我们也看见上帝的怜悯是何等丰盛,‘叫我们有活泼的盼望。’(彼前一 3 )外邦人因祂的怜悯,救他们脱离罪和无助的情况,所以要荣耀上帝(罗十五 9 );所以上帝的怜悯就是祂积极的拯救。保罗把怜悯加在他惯用的恩惠和平安两个字之中,很可能因为当时提摩太遭遇很大的困扰,而保罗希望引用一个字告诉他 ── 至高上帝是无助者的帮助。
错误和异端(一 3-7 )
我们很明显的看见,在教牧书信的背后,的确存 一个足以危害教会的异端邪说。我们最好从开始便设法查清这异端的底细。所以我们现在要收集关于它的事实。
本段经文指出两个重大特点。爱说 荒渺无凭的话语 (故事)和 无穷的家谱 ,这两个特点并非这异端所特有,乃是根深蒂固存在古代世界的思想里。
第一, 荒渺无凭的故事 。古代世界有一个特点,就是诗人,甚至有历史家,欢喜对城市或家族的创立经过编出传奇性和虚构的故事。他们大抵是叙述有些神下凡,始创城市,或者与尘世的女子结合而创立家庭。此类故事充满于古代的社会之中。
第二, 无穷的家谱 。古代的世界对家谱有一种热爱。我们在旧约中看见许多章满了族谱人名。在新约中,在马太和路加福音中,也以耶稣的家谱开头。一个像亚历山大大帝的人自然会有人把他的家谱虚构编写,一端追源至亚基尼斯( Achilles )和安都玛琪( Andromache );另一端则溯始至渡斯阿斯( Perseus )与希古尼斯( Hercules )(译者按:这些是希腊神话中的神。)
基督教处于这样的世界,最容易在这些无穷尽的神话故事,以及那些追源究始的精密幻想的家谱谈论中迷失。当基督教思想正在发展之中,这是一种隐藏的危险。
这是来自两方面的特别威胁。
其中一个是来自 犹太人 。犹太人认为全世界找不到一本像旧约的经典书籍。他们的学者可能穷其毕生精力去研究和阐释旧约经文,其中许多章段记载冗长的家谱;对那些犹太人学者来说,有些最喜爱钻牛角尖的,便会在家谱名册中,替每一个名字编出一个想像而有启发性和重写的传记。因此一个人可能毕生致力于查究姓名与家谱,而无暇理会别的事。那可能是保罗心中所想的一部分,他可能说:‘你们本来应当专心过基督徒的生活,然而你们花时间去幻想这些传记和家谱。你们在这琐屑无用的事情上浪费了时间;你们乃应该认真注意自己的一生和生活。’保罗的教训对我们也提出一个警告,不要让基督徒的思想因堕入那些与事物无关的荒渺玄想中而迷失。
希腊人的玄想(一 3-7 )(续)
另一个更是具危险性的威胁是来自希腊人的传统思想。在当时的历史之中,正发展一派希腊人的思想,就是灵智派。我们特别从教牧书信,歌罗西书和约翰福音的背景中可以找到它们的真确面貌。
灵智派的思想系统全是一种属于玄想的理论;它的开端就是追溯罪和受苦的原始问题。倘若上帝是尽善的话,祂必不会创造那些。它们如何进入这个世界呢?灵智派回答说,这个世界并非从无变为有;在时间存在之先, 物质 已经存在了。他们深信这些物质必然属恶而且不完全;这个世界就是从这些必然属恶的物质被创造出来。
当他们提出这套理论的时候,他们便立刻遇到另一个困难的问题:倘若上帝全然属善,而物质完全属恶,那么上帝怎可能与这些物质接触呢?于是他们又开始另一套玄想理论。他们说上帝发出一种放射物,成为创世的工具。这种放射物产生第二个,第二个又产生第三个,如此演变下去,直到最后一个因为与上帝相距极远,故此便能与物质接触;所以是这种放射物,反而不是上帝,成了世界的造物主。
更荒谬的是,他们主张这种放射物愈放愈远,便逐渐不认识上帝;直到最后,它完全不理会上帝,并且仇视上帝。这个结论就是希望指明一点 ── 创造世界的神完全不认识并仇视真正的上帝。后来,他们更偏离正道,竟然说旧约的上帝就是他们所说的造物主的神,新约的上帝才是真正的上帝。
他们进一步给每一个放射物写一篇完整的传记,在这些理论上附加一种精巧的神话故事;于是每一个放射物都有它的传记和家谱。古代的世界一定被这种思想弄成谜团;而这种思想竟然进入教会之中。这思想使主耶稣成为放射物之中最伟大的一个,与上帝最亲密的一个;他们把耶稣列在上帝与人之间的无穷连锁之中最崇高的一环。
这种灵智派思想有它的独特点,皆见之于教牧书信之中,就是足以危害教会纯洁信仰的异端思想。
(一)灵智派主义显然是高度的玄想,因此他们便演变成为一种极端知识化的势利主义。他们深信这些知识性的玄想不是普通人的智力所及,只限一小撮被拣选的人,就是教会中的精英份子。所以保罗劝提摩太必须躲避世俗的虚谈,和那敌真道似是而非的学问(提前六 20 );又警告他不要接受这种只顾辩论而不注重信仰的宗教(提前一 4 );警告避开那些自高自大,专好问难,争辩言词,而本身则一无所知的人(提前六 4 )。提摩太必须远避‘世俗的虚谈’,因为这等人必进到更不敬虔的地步(提后二 16 );他必须弃绝那‘愚拙,无学问的辩论’,因为知道这等事是起争竞的(提后二 23 )。再者,教牧书信极力强调指出这种知识贵族份子的思想实在是非常荒谬的。因为上帝的爱是普世的,上帝愿意 万人 得救,愿意 万人 明白真道(提前二 4 );祂是 万人 的救主,更是信徒的救主(提前四 10 )。基督的教会与那些信仰虚空玄想的知识理论,和高傲的知识势利主义不应当有来往。
(二)灵智派主义关注这一套冗长的放射物。他们给其中的每一项编出一篇传记和家谱,以及它在上帝与人之间连锁上的重要性。这些灵智派份子所关心的就是那些‘无穷的家谱’(提前一 4 );他们 重那些‘世俗的言语和荒渺的话’(就是神话谣传)(提前四 7 );他们掩耳不听真道,偏向荒渺的言语(提后四 4 );他们关心的就是那些寓言故事和犹太人的荒缈神话(多一 14 )。他们还有一种最坏的主张 ── 深信有两位神,而耶稣只是人与上帝之中的中保之一。但是基督教相信‘只有一位上帝,在上帝和人中间,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为人的基督耶稣’(提前二 5 );基督教相信只有一位‘不能朽坏,不能看见,永世的君王,独一的上帝。’(提前一 17 )。基督教必不可成为把上帝和耶稣基督的独特地位贬低的宗教。
异端的伦理观(一 3-7 )(续)
灵智派的危险不单限于知识上,还有严重的道德和伦理的后果。我们必须谨记他们基本的信仰,认为物质全然属恶,灵界全然属善的一套理论。由此他们便产生两种对立的结果。
(一)倘若物质属恶,身体也属恶,所以人必须鄙视并禁制自己的身体需求;灵智派接 也就产生一种严苛的禁欲主义。他们不准人结婚,因为身体本能的欲望必须加以禁制。他们又订定一套严格的饮食条例,目的就是要尽量消除身体上的需要。所以教牧书信就是要针对那些主张禁止嫁娶,又禁戒食物的人(提前四 3 );教牧书信对这些事的答案就是:‘上帝所造的物,都是好的。若感谢 领受,就没有一样可弃的。’(提前四 4 )灵智派认为创世本身是一件邪恶的事情,是恶神的工作;基督徒则视创世为一种高贵的壮举,是由于良善的上帝的恩赐。这样,基督徒就生活在一个凡物都洁净的世界;灵智派则生活在一个凡物都污秽的世界(多一 15 )。
(二)灵智主义可以产生另一种完全对立的伦理信仰。倘若身体属恶,人便可以随意对待它。因此,人应满足一切的欲望。这些事既不重要,人便可以把身体当作放纵情欲的工具,结果也没有什么分别。所以教牧书信指出他们那种败德的恶行 ── 偷进人家,牢笼无知妇女,引诱她们的私欲,叫这些妇女担负罪恶,变成各种私欲的受害者(提后三 6 )。这些人说是认识上帝,行事却和祂相背(多一 16 )。他们以宗教信仰作藉口而进行不道德的勾当。
(三)灵智主义还有一个后果。基督徒相信身体复活,但灵智派并不相信我们这个朽坏的身体复活,他们常相信人从死里复活以后,只有上帝所赐的灵体。保罗在哥林多前书十五章对这个问题作出阐释。灵智派学者则主张没有身体复活这件事(提后二 18 ) ── 当人死后,他便化作一个没有身躯附 的灵。对复活看法的基本分歧点,就是灵智派相信身体被毁灭;基督徒则相信身体获得救赎。灵智派相信一种他们所谓的 灵魂得救赎 ;基督徒则相信 全人的救赎 。
所以从教牧书信中便可以知道这些危险的异端。他们致力于知识上的玄想;认为这个恶的世界,正如造物主本身也是邪恶一般;他们把无穷的放射物放在上帝与这个世界之间,于是产生许多身份较低的神,又花时间给每一个放射物再编出无穷的神话与家谱,把耶稣的地位眨为人与上帝之间连锁关系中的一个环节,否认祂的独特性;他们可能过一种极严格的禁欲生活,或者过 一种放荡不羁的狂妄生活;他们不信身体复活。以上所提是他们的异端信仰,就是保罗写教牧书信所要与之争战的。
异端学者的心思(一 3-7 )(续)
在本段经文中,有一幅危险的异端的心思之清楚图画。有一种异端虽因为出于人诚实的构思,但我们不能同意它们。这种人不能因为自己与别人立论相异而骄傲;他与别人不同只是因他要那样。这种异端的思想不会损毁他的性格;实际上,反会强化他的性格,因为他自己真个想出他的信仰,而不盲从听来的正统的信仰。不过这不是本段所描绘的一种异端。这种危险的异端有五种显着特点。
(一)他被新奇感的热望驱策;他好像热爱最新时装,狂热地追求新花样。他喜新厌旧并没有其它原因,只因为那是新的。基督教常遇到用新方法介绍旧真理的难题。真理永远不会改变,但是在每一个时代,必须寻找这个时代传扬真理的方法。每一个教师和传道人也必须运用人们听得懂的话与人交谈。因此旧的真理和新的方法是相辅相成。
(二)他高举头脑思想而付上心灵的代价。他的宗教观念只是玄想,而不是实际经验。基督教从来没有叫人停止替自己思索;但是基督教却要求他的思索必须受个人与耶稣基督的经验支配。
(三)他参与辩论,而没有行动。他更欢喜参与深奥的讨论,胜过日常信仰的有效实施。他忘记了真理不止是人用思想接受的事物;乃是必须把它化成行动。许久以前,有人研究希腊人与犹太人的分别。希腊人欢喜为辩论而辩论;他们最喜爱的一件事,就是能够和朋友坐下来高谈阔论,无拘无束地侃侃而谈,享受‘思想奔放的刺激’。但是他们并不特别关心是否有结论,或产生一种 行动 的原则。犹太人虽然同样爱辩论,但是他们喜爱在每一次谈论之中都能达到结论,而且这个结论能够激发行动。人喜爱参与空谈,却忘记行动,就常有陷入异端的危险,因为行动是藉以检验言论的酸性试验。
(四)他常以傲慢,而不是谦卑作出发点。对那些头脑简单而不能明白他们的玄想之人,便会轻看而蔑视;对于无法获得自己的结论之人,便视为无知的蠢才。基督徒必须有一种不可动摇的确信,和一种和善的谦卑相结合。
(五)他虽然缺乏知识,却爱武断。他其实并不知道他所谈的,也不明白事情的重要性,却将之教条化的武断处理。在宗教辩论之中常见的怪事就是:人人都认为他有权表达他的武断意见。但在其他的学科上,我们总会要求人先有起码的知识,然后说出那个定理。然而有关圣经和它的教训,许多人虽从来没有想找出语言专家们和历史所讲的意见,却会妄作武断的解释。我们真的可以这样说,基督教信仰因为无知信徒妄作武断的解释所受的损失,比其他的打击更厉害。
我们一想到昔日搅扰以弗所教会的特色的时候,我们今天可以目睹他们的后裔仍留在我们当中。
基督徒思想家的心思(一 3-7 )(续)
这段经文描述搅扰教会的思想家的五个特点。也展示另一幅真正基督徒思想家的图画,我们也把他的五个特点胪列出来。
(一)他的思想是以 信心 作基础。信心就是信赖上帝所说的话;相信祂是耶稣所宣讲的上帝。换言之,基督徒思想家由坚信耶稣基督已经把上帝的启示完全赐给我们的原则出发。
(二)他的思想是出于 爱心 。保罗的整个目的就是希望我们能产生爱心。我们用爱心思想,就不会常常做错。使我们不存骄横 自大 的思想;不要有 鄙视人 的思想;对不同意或不明白的事也不要 谴责 。我们每逢表达自己意见的时候,总不要伤害别人。爱心叫我们心中清除一切 有害的思想和破坏性的话语 ;能以爱心去思想的人必然常存同情之心。人若用爱心去辩论的时候,他的目的不会存心击败对方,而是希望赢得他。
(三)他的思想来自一颗 清洁的心 。这里所用的希腊字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 katharos ;原意是 清洁 ,与 肮脏 或 污秽 相反。后来这个字变成最有联想的用处。它可以指簸去糠皮的麦子;它可以指经过挑选除去那些懦弱胆怯与不守纪律的士兵后,而组成的一支能作战的精兵;它可以指一些全无劣质或杂质混合的纯洁东西。所以清洁的心就是指心中去芜存菁,绝对纯洁和绝无杂念的动机。基督徒思想家的心中不应该炫耀自己的才智,不应以辩论取胜,不渴望指出别人的愚妄。他的唯一动机就是希望帮助、光照和带领别人与上帝更加亲近;只有热爱真理和人 ,才会驱使基督徒思想家付诸行动。
(四)他的思想来自 无亏的良心 。译作 良心 的希腊字是 suneide{sis 。它的字义就是 用以认识 。良知的真正意思就是对 个人有所认识 。有一个无亏的良心就能看清楚只有自己知道,而别人是看不见的知识,并且在自己心中亦觉得无愧。爱默生( Emerson )论到辛尼加( Seneca )说过一句话:‘只要他有权利去说话,他所说的都是最可爱的。’基督徒思想家应该在思想行为上皆有权利去说出他所做的事,这就是一个最严格的考验。
(五)基督徒思想家是具有 无伪的信心 之人,这句话的直译是指一种 没有假冒为善 的信心。简言之,就是基督徒思想家的伟大特点,必须 诚实 。当他渴望追寻真理并渴望传扬真理的时候皆要诚恳。
不需律法的人(一 8-11 )
这段经文是以古代世界一个受人喜爱的思想开始。法律原是为对付作恶的人而设的,良善的人不需要任何法律去管制他的行为;也用不 刑罚去阻吓他。在善良的世人之中,根本毋需法律。
希腊人安提芬尼斯( Antiphanes )曾说:‘那没有做错事的人是不需要法律的。’亚里斯多德( Aristotle )也曾主张:‘哲学能使人免去那些畏惧法律的人所受的控制。’伟大的基督徒主教,安波罗修( Ambrose )也曾写过:‘正直的人在他心中有他们自己的公正和公义作他的法律标准。别人以他的荣誉规则追忆他,而不记念他怕受恐怖惩罚的瑕疵。’异教徒和基督徒皆认为真正的善良出于人内心的源头;这些美德的本质与法律的赏罚无关。
但是异教徒与基督徒之间有一个不同的地方。异教徒追忆以往的黄金时代,那时一切事物都是美善的;根本无需律法。罗马诗人奥维德把古代最着名的黄金时代画出一幅图画(蜕变 ── Metamorphoses 一 90-112 ):‘这是第一个黄金时代,人民毋需法律;他们不用强迫,只是出于自己的意志便能持守信心,做出合乎规距的事;人们不畏惧刑罚,他们也毋需把恐吓的严词刻在铜版上;没有哀恳的 众畏惧地凝视法官的面孔;虽然没有法官,人们却相安无事地生活 。不见本地山林的松树被砍下来,随 河水滚下平原再流往别处;人们只知有自己的海岸界线,根本不知其他的地方;城市毋需 城的深壕;他们不闻角声和吹号的战笛声,也没有刀剑和钢盔。根本不用甲士,他们国泰民安;坐享太平。’罗马历史家塔西图( Tacitus )也描述过一幅类似的图画(国史录 Annals 三 26 ):‘在最初的时代,人们根本没有邪恶的欲念,人民过一种循规蹈距,无可指责的生活;没有罪恶的事发生,毋需惩罚或颁布禁制,他们只是随 各人的天性而达到良善;他们不用酬报;他们只晓得做正当的事,不会为非作歹;没有痛苦和刑罚的需要。’古代的人一直憧憬 从前那个消逝的黄金时代。但是基督徒的信仰则毋需追忆以往的黄金时代;他们只仰望将来那唯一的律法就是基督的爱,能够建立在人心里。惟在基督的爱来到的时候,法律才会成为过去。
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当中,都只应该有一个控制的因素。我们的善良不应出于畏惧法律,也不是出于畏惧将来的审判;而是因为害怕令基督的爱失望,使上帝的为父之心担忧。基督徒的推动力是从一个事实产生出来:他明白犯罪不单会破坏上帝的律法,并且能刺伤上帝的心。因此那能激励我们的力量不是来自上帝的律法,而是出自上帝的大爱。
律法所谴责的人(一 8-11 )(续)
当天国降临,人们生活在一个理想的乐土时,人心里只应当有上帝的爱,法律根本就是多余的事;但是就目前的环境来看,事情并不是这样。所以保罗在这段经文中把律法应当管辖和谴责的罪恶一一列明。我们从这段经文中看见一个有趣的事,基督教就是从这样的背景中孕育长成的。这个犯罪的目录实际上就是初期信徒的实际生活环境的描述。他们的一切活动与生存就是在这个‘罪恶’的圈子里;没有一处经文能好好地说出初期教会犹如罪恶世界中的一个纯洁的小岛。我们谈到在现代的文化当中,作基督徒实在不容易;但是我们应当研读这段经文,会发觉初期教会开始所面对的环境比我们困难何止千万倍。我们现在要查看这名单上所写的可怕罪恶。
有 不法的人 ( anomoi )。这些人知道是与非的法律;然而他们明目张胆地不守法律。人若不知法而犯法,不会受怪责;但是那些 不法的人 存心犯法,故意破坏法纪以求满足自己的野心和欲望。
有 不服的人 ( anhupotaktoi )就是无法无天,不服权柄约束的人;他们犹如叛兵,不听上司的指挥,乱作妄为。他们可能太骄傲和不驯,而不愿意受任何人管制。
有 不虔诚的人 ( asebe{is )。 Asebe{s 是一个可怕的字,它不是指漠不关心或再次犯罪。它乃描写一种‘积极与经常的不虔诚’,这种精神就是故意夺取本来应该归属上帝的。它描述人与‘上帝公开对垒’的人性。
有 犯罪的人 ( hamarto{loi )。这个字最普通的用法是描写人的性格。举例来说,它可以形容一个疏懒无用的奴仆。它描写失去道德标准之人。
有 不圣洁的人 ( anosioi )。 Hosios 是一个高贵的字,正如特仁赤( Trench )对它的描写:‘属于正直事物的永恒法令;它不是用人的法律或习俗构成,因为它在一切法律和习俗之前。’所以属 hosios 的事物是宇宙天性的一部分,是永恒的圣德。举例来说,希腊人讲起来都战抖的埃及人兄妹可结婚的习俗,和波斯人母子可结婚的习俗,这些行为就是: 不圣洁的 ( anosia )。 不圣洁的人 比破坏法律的人更差;他是破坏生命根本端庄之人。
有 恋世俗的人 (或译作 玷污的人 bebe{loi )。 Bebe{los 是一个丑陋的字;它有一个怪异的历史。它的原意只是指 受人践踏的东西 ;和它相对的就是献给神而不能冒犯的东西。这个字逐渐变成与 神圣 相反的 亵渎 之意。所以玷污圣物之人就是玷污了上帝的日子;他不服从上帝的律法,并且贬降了对上帝的崇拜价值。凡称为 bebe{los 的人,他触摸的事物都成污秽。
有 弑父母的人 ( patralo{ai 和 me{tralo{ai )(正确的译法是:殴打父母,甚至弑父母的人)。根据罗马人的法律,殴打父母的儿子可以被判死刑的。这词描述忘恩负义的子女,就是不尊敬父母,只有蒙羞。我们必须永记,这种最残忍的打击可能不是对身体,而是打击父母的内心。
有 杀人的 ( androphonoi );它的原意就是 把人击毙 ( man-slayers )。保罗心中是想 十诫,并想到异教徒把它们逐条破坏;这就是他们的特色!我们不要以为这些罪恶与我们无干,因为耶稣已经把不可杀人这条诫命的含义扩阔,不单包括杀人的行动,并且包括向弟兄动怒在内。
有 行淫的和亲男色的人 (后者就是指 同性恋 , porni 和 arsenokoitai )。我们不容易了解古代世界对性道德观念的事;它使人摸不 头脑,产生违背本性的罪恶,其中有一件奇怪的事,他们将不道德的性行为真正与宗教连在一起。在哥林多有一座称为阿费德女神的庙宇(就是‘爱的女神’: Temple
of Aphrodite ),里面有上千的女祭司;她们的职责就是担当庙妓;到了黄昏,她们便招摇过巿,操神女的生涯。据说,雅典城的法律始创人,苏伦( Solon )当时曾经把妓女这一行业合法化,把公娼赚得的利润建一座新的阿费德爱的女神之庙。
勃朗( F. F. Brown )是一位在印度工作的传教士。当他写教牧书信注释的时候,他引述印度一段奇异的刑事条例,其中有一段是禁止淫亵表演的法令;他又接 说:‘但这段并不引用到介绍凿石,雕刻,绘画,或在任何庙宇,或运偶像用的车辆,或收藏或专作宗教用途的地方。’这实在是一件怪事,非基督教的宗教经常在外表以宗教作护身符,但骨子里所搞的不道德淫亵的勾当,反大大兴旺。我们常听到而且讲得真确的事,就是贞洁是基督教带进这个世界的全新的美德。在初期的时候,人想照基督教的伦理标准而生活在那样的世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抢人口的人 ( andrapodistai )。这个字可以解作 贩卖奴隶者 ,或 带奴隶者。这里可能包含这两个意思在内。诚然,在古代世界中,贩卖奴隶是一件正当职业。事实上,亚里斯多德也宣称文化是从奴隶制度建立起来的;他并且指出有些男女的存在,只是为方便有文化阶级的人而设,他们一生要替人做下贱的劳役。虽然如此,在古代世界中,也听到反对奴隶制度的抗议声。斐罗( Philo )指责那些贩卖奴隶的人:‘他们掠夺别人最宝贵的财产,他们的自由。’
但这句话更可能是指 带奴隶者 而言。事实上,当时的奴隶是有价值的财物。一个没有特别才干的奴隶亦可以值十六至廿英磅。一个特别有才有艺的奴隶,身价可能高出三至四倍。英俊的可以做近侍与司酒的,少年奴隶则更为抢手,他们可以值八百至九百英磅。据说罗马皇帝安多耐诺斯( Marcus
Antonius )曾用二千英磅买了一对非常登对的青年奴隶,初时人们误以为他们是一对双生的奴隶而出售的。当时罗马人非常热爱学习希腊人的艺术,所以如果这些奴隶能够在希腊的文学,音乐和艺术上有特别才艺的话,他们是很值钱的。有一位名叫达夫尼斯的奴隶( Lutatius
Daphnis )竟然以三千五百英磅被卖给人。结果常有身价昂贵的奴隶被人诱 离开主人,或被人强抢。所以在古代世界中,特别英俊的或特别有熟练技能的奴隶常被人 带,那是古代生活特点。
最后是那些 说谎话的人 ( pseustai ), 并起假誓的人 ( epiorkoi )。这些人为达到不名誉的目的,随时会歪曲真理。
这是初期教会在那样的气氛中,长成的一幅明显的图画。教牧书信的作者知道他有责任保守这些基督徒,免受这些不良的罪恶污染。所以写成这些书信。
使人洁净的圣道(一 8-11 )(续)
基督教的信息也进入这个世界;我们从这段经文中可以看见有关这信息的四件事。
(一)是 正 道。 正 的希腊字是 hugiainein 原意就就是 赐与健康 的。基督教是一个道德的宗教。它不单要求人遵守一些礼仪律法,还希望人能过一种美好的生活。勃朗( E. F.
Brown )曾把基督教和回教在这方面作一个比较:一个回教徒只要他守足一切礼仪上的要求,虽然在道德生活上不检点,但可以称为一个非常神圣的人。他引述一个描写摩洛哥的作者所写的一段话:‘回教信经的一个大缺点就是他们并不盼望诫命和实际生活一致;他们只要求信徒守一切仪式 ── 一个声名狼藉的恶人可能被人称为极虔诚的人,只要他从那位持有上帝所赐权柄的圣者求得祝福,他心中便毫无不适的感受。这件事另外由一位在费斯( Fez )的摩尔人( Moor )亲口讲给我听:‘你想知道我们的宗教信仰吗?我们可以一方面用水洁净自己,一方面思想奸淫的事;我们前往清真寺祈祷,但我们在祈祷的时候却会想如何欺骗邻舍的最好方法;我们在人的门前赈济,却从门后走入商店行劫;我们读可兰经,但是读完之后跑出去便无恶不作;我们禁食和朝圣,但我们仍然继续说谎和杀戮。’我们必须谨记,基督教不单持守仪式,即包括读经和赴礼拜堂聚会;基督教是希望人有一个美好的生活。倘若基督教是真实的话,它必须赐人健康;它是道德上的消毒剂,惟独它能洁净生活。
(二)是 荣耀的福音 \cs8 ;换言之,这是一个 荣耀的好信息 。以往的罪恶赦免;有力量克服未来罪恶的好信息;这是关乎上帝的怜悯,上帝的洁净,和上帝的恩典的好信息。
(三)这个好信息是 从上帝来 的。基督徒的福音不是由人发现的,乃是上帝启示的;这不止带来人的帮助,更赐下上帝的力量。
(四)这个好信息是 藉 人而传来的 。它是上帝交托给保罗,然后传给别人。上帝把福音送给人,但祂也需要传信息的人。真正的基督徒本身就是能够与那赐福音的上帝保持亲密的人;他并且知道他不能把这福音藏在自己心里,乃是必须与还未得 福音的人分享。
得救而事奉(一 12-17 )
这段经文是以感谢的颂赞作开始的。保罗必须为四件最重大的事感谢耶稣基督。
(一)他要感谢祂,因祂 拣选 了他。保罗从来没有说他拣选了基督,而总是说基督拣选了他。他的说法有点像当他奔向灭亡之路的时候,基督用手抓住了他的肩膊,拦阻他不至自毁;犹如当保罗盲目地糟蹋他的宝贵生命的时候,耶稣基督突然插手,使他恢复理智。在大战的时候,我认识一个波兰籍飞机师。他在短短几年中经历了无数次险象横生的危难,比大多数人毕生的遇险次数还要多。有些时候,他会叙述当时在被占领的欧陆上空的脱险故事,跳降落伞的遭遇,在波涛汹涌的大海被救回来。而且每次当他结束这些出死入生的故事的时候,他总会带一种诧异的目光对我们说:‘现在我就是一个属上帝的人了。’保罗的感受就是这样;他就是一个属于基督的人,因为基督已经拣选了他。
(二)他要感谢祂,因祂 信赖 他。对保罗来说,这是一件奇妙的事,因为他本来是个逼迫信徒的主要人物,却被拣选作了基督的传道人。基督不单宽恕了他,并且信赖他。我们有时也会饶恕一个犯罪或者做错事的人,我们却会明确的表示,因为他过去的历史而不敢再把任何责任交托给他。但是基督不仅饶恕了保罗,并且把工作交给他去做。那位从前逼迫基督的人,现在变成基督的使者。
(三)他要感谢祂,因祂 选派 他。我们必须仔细注意保罗在这件事情上的亲身感受,他被派乃是要事奉。保罗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被选派担当一项荣誉的职位,或在教会中作领袖。他先被救赎然后事奉。蒲鲁塔克( Plutarch )述说一个斯巴达人( Spartan )在竞技中得胜的时候,他获得的赏赐,就是在战场上可以站在皇帝的身旁。有一次,一个斯巴达摔跤手在奥林匹克比赛前,有人想用一笔可观的钱贿赂他,希望他在比赛中自动放弃;但他拒绝了。结果他几经努力搏斗而取得最后胜利。有人对他说:‘唷!斯巴达人,现在你已获得胜利,但你付重大代价,所得到的又是什么呢?’他回答说:‘若皇帝出征的时候,我有权利站在他的前面!’他所得的酬报就是事奉,并且当需要的时候,他愿意为王舍命。保罗知道他被选派乃是事奉,而不是夸耀。
(四)他要感谢祂,因祂 给他力量 。这是保罗早已发现的一件事,耶稣基督绝不会不把力量赐给人而叫人去做一项工作。保罗从来不会说:‘请看我所完成的工作!’;他总是说:‘你看基督耶稣使我成就的事。’没有人够良善,够坚强,够纯洁,够智慧作基督的仆人。但他若肯把自己交给基督,他便不靠自己的力量,而是仗赖主所赐的大能勇往直前。
悔改的方法(一 12-17 )(续)
这段经文还有两件有趣的事。
我们看见保罗的犹太人背景。他说他因为在无知的时候而犯了罪,迫害基督和祂的教会,所以他蒙耶稣基督的怜悯。我们常想到,犹太人的看法,是藉献祭而赎罪。人犯了罪以后,他的罪破坏了他与上帝之间的关系;献上祭物,便可以止息上帝的怒气;于是与上帝恢复关系。
但这种方法实际上很可能是一种通俗地贬低献祭的看法。犹太人的最高思想坚持两件事。第一,他们坚持若人故意犯罪,他就不能藉献祭而赎罪;只限于因无知,或出于一时冲动的忿怒而犯的过错,才可以赎罪。第二,犹太人的最高思想,坚持献祭的人必须存 忏悔的心,然后可以藉 献祭而赎罪。保罗在这里讲出他的犹太人背景。他因基督的怜悯而心灵痛悔;他的罪,是在他认识基督和祂的爱之前所犯的。因为这些缘故,他觉得耶稣基督对他有怜悯。
还有一件更有趣的事,也是勃朗指出来的。第十四节是难解释的。根据英文标准修订本的译法:‘并且我主的恩,连同在基督耶稣里的信心和爱心,为我满溢出来。’‘我主的恩满溢’是不难解释的,它就是指上帝的恩超过保罗的罪孽。但是,‘在基督耶稣里的信心和爱心’的真正意思则不容易领会。勃朗认为基督的恩在保罗心里动工,是因他在基督教会的肢体之中得到信心和爱心的帮助;保罗从信徒中得 同情,了解和仁慈,像亚拿尼亚开启他的眼睛,并称他为‘弟兄’(徒九 10-19 );巴拿巴接待他,推荐他,虽然其他信徒对他仍有戒心(徒九 26-28 )。这是相当可爱的解释。倘若这是个正确的注释的话,在一个人的悔改之中,我们可以看见三个重要因素协力合作。
(一)第一,有上帝动工。耶利米先知曾祈祷说;‘上帝啊,求你使我们向你回转。’(哀五 21 )正如奥古斯丁曾说,除非上帝先找到我们,我们永远不会开始寻找祂。主动者是上帝;在人最初渴望行善的背后是祂寻找的爱。
(二)人自己本身。根据英文钦定本的译法,将马太福音十八章三节变成完全被动式:‘你们若 不悔改 ,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译者注:英文文法是‘被改变’,中文未见被动式);标准修订本则将它更主动地译出来:‘你们若不 回转 ,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人必须对上帝的呼唤作出回应。上帝赐人有自由意志;人就必须运用这种权利接受或拒绝祂所赐的救恩。
(三)某些基督徒的作用。保罗深信自己被差遣:‘叫外邦人的眼睛得开,从黑暗中归向光明,从撒但权下归向上帝;又因信祂,得蒙赦罪。’(徒廿六 18 )雅名相信人若能叫一个罪人从迷路上转回,他就能‘救一个灵魂不死,并且遮盖许多的罪。’(雅五 19 , 20 )。所以有双重的责任放在我们身上。有人说:圣徒是能使人易于相信上帝的人;所以圣徒也是基督在他身上再活出来的人。我们必须感谢那些能令我们看见基督和用言语与榜样把我们带到祂面前的人,我们也必须尽量用我们的影响力,带领别人来到祂面前。
在悔改的事上,必须有上帝的动工,人的回应,和基督徒的感力全部合在一起。
永志的羞愧,不息的激励(一 12-17 )(续)
在这段经文里显明一件事,就是保罗坚持必须时刻记住他自己的罪。他用了一堆的字眼把他对基督与教会所犯的罪行描述到顶点。他是一个 侮辱 教会的人(注:中文圣经译作‘亵渎上帝’);他用激烈和忿怒的话责骂基督徒,指控他们得罪上帝,是一个 迫害教会者 ;他曾运用犹太律法容许他采用的一切方法,企图灭绝基督徒教会。我们然后看见一个可怕的字眼,他是一个 充满侮慢和残暴的人 。这个字在希腊文是 hubristes{ 。它表示一种骄横的虐待狂;它描写人只为满足自己的喜乐而把痛苦加诸别人。与它相对的抽象名词就是 hubris ;亚理斯多德曾给这个字下一个定义:‘ Hubris 就是存心中伤别人,令人忧心,叫受创和忧心的人蒙上耻辱,而使人受创的人对自己已经拥有的财物并无任何增添;他只能藉 别人受苦,和发泄自己的凶残而觉得高兴。’
这就是保罗对基督徒教会曾有的一种态度。他不满意只用言语侮辱,他还要采取法律的逼迫手段;他不满法律逼迫的手段,他更尽量采取残暴的虐待狂,企图消灭基督徒的信仰。这就是他牢记心中的事;到了最后,他承认自己是个罪魁。他不单止说自己从前是个罪魁; 现今仍是 。真的,保罗绝不能忘记自己现在是个被赦免的罪人;但他也永远没有忘记他从前是个罪人。那么,他为什么要把罪活灵活现的追忆在脑海中呢?
(一)他追忆自己的罪是保持自己不骄傲的最可靠的方法。人记得以前做过一些痛心疾首的旧事,必不会有属灵的骄傲。约翰.纽顿( John
Newton )是个伟大的传道人,也是最着名的圣诗作者;他曹随一艘运奴隶的商船出海,当时他的人格实在陷于最低的深渊。后来他悔改,作了一个传道人;他用大字书写一节经文,并钉在他书房壁炉横顶上,好叫他容易看见:‘你当记念从前在埃及地为奴,是耶和华你的上帝救赎了你。’他又替自己撰写墓志铭:‘约翰.纽顿,书记,曾是无神主义者和浪子;在非洲作贩奴之仆。但藉我们的主和救主耶稣基督的怜悯,蒙保守,恢复自由,宽恕,被派宣讲他曾致力毁灭的信仰。’约翰.纽顿从没有忘记他是一个被饶恕的罪人;保罗的感受也是一样。我们也必须保持这样的态度。人若能不忘他所犯的罪,对他会有好处;可免灵性的骄傲。
(二)他追忆自己的罪;是常燃起感恩之热心的最可靠方法。我们能记念我们的罪被饶恕,我们必会时刻保持对耶稣基督的爱。波咸( Boreham )叙述一位老清教徒( Thomas
Goodwin )如何写信给他的儿子:‘当我惊惧于传道的热忱冷淡,当我迎接安息日清晨的来临,或准备施圣餐时,心中仍未充满因上帝赐我的恩典而感到奇妙,你知道我平常会怎样做吗?我常会追忆自己从前生活中的罪过,我就立即得 一个忧伤痛悔的心,正如当初我的罪蒙饶恕时的那种感受,叫我有力量可以准备讲道。’他又说:‘我每逢走上讲台站在梯级最下层的一刹那,我的脑海必会浮现以往所犯的罪过;我每逢准备讲章的时候,我总会在书桌上追念从少年时代直到如今的罪过。在许多个安息日的早晨,因为这个星期缺少祈祷的缘故,当我觉得心灵冷漠无情时,当我踏上讲台之前,我就思念以往的罪恶生活,我的刚硬心肠便会软化,叫我在开始讲道之前,我的灵便与福音的信息更加接近。’每逢我们记住我们曾刺伤上帝,和那些爱我们的人,以及别人,又记起上帝和他们对我们的饶恕的时候,那记忆必在我们心中燃起感恩的火。
(三)他追忆自己的罪,会不断地促他力求上进。我们不否认,人绝不能赢取上帝的悦纳;或蒙祂的爱。但是我们亦应感激祂对我们的爱和怜悯,使我们成为这样的人,而自强不息,这也是真的。我们一爱上一个人,我们禁不住会时常向对方表示出爱意。所以当我们记念上帝爱我们如此深厚,而我们如此不配;当我们记念耶稣基督为我们被钉,和在各各他山受苦的时候,这种记忆必然会使我们努力告诉上帝,我们明白祂为我们所成就的事;并且告诉耶稣基督祂为我们牺牲不是徒然的。
(四)他追忆自己的罪;必然会对别人产生一种永恒的鼓励。保罗在这里引用一幅很生动的图画,在他身上发生的事情,可以给将来信基督的人作一个轮廓草图(中文圣经译作:‘榜样’)。这个字就是希腊文 hupotuposis ,可以解作外形,轮廓草图,初稿和初步模型。保罗好似这样说:‘你们看基督所替我作的事,倘若像我这样的人尚且可以被祂拯救,那么,每一个人也都有得救的希望。’设若一个人患了严重的病,必须进行一项带有危险成份的大手术,能够给他最大的鼓励就是让他与一位曾经接受过同样手术而结果获得痊愈的人彼此交谈。保罗没有隐瞒自己的过去历史;他反而夸示在人面前;他的目的就是要叫别人因他而鼓起勇气和充满希望,明白那能够改变保罗的恩典,也可以改变他们。
在天路历程的故事中,智仁勇对基督徒的男孩子说:‘在这一切当中,你们必须知道最危险的地方就是那个 忘恩 的草坪。’保罗能够追忆自己的罪,而且永志弗忘,因为每当他想起他的巨大罪恶的时候,他必然记得耶稣基督比一切‘巨大’更伟大。保罗的态度不是存 一种不健康的内疚,单为自己的罪过而痛心;他追忆自己的罪乃是要思想耶稣基督的奇妙恩典,心中因此充满喜乐。
不能否认的呼召(一 18-20 )
这段经文的第一部分是以非常扼要的文笔写成。在它背后发生了一件事,当时教会必然举行了先知会议。这些人就是众人认为受上帝托付,按上帝计划推动教会事工的人。‘主耶和华若不将奥秘指示祂的仆人,众先知就一无所行。’(摩三 7 )这个会议曾想到危害教会的情势;结果就希望提摩太负责处理这件事。我们看见众先知也是与使徒行传十三章一至三节中用同样的方法去处理当时的问题。教会面临一项重大的决定,应否把福音传给外邦人;当时圣灵临到众先知的信息:‘要为我分派巴拿巴和扫罗,去作我召他们所作的工。’(徒十三 2 )这也是发生在提摩太身上的事。他被众先知挑选,负责处理教会的问题;他可能觉得任务太重而不敢接受;所以保罗提出某些因素来鼓励他。
(一)保罗对他说:‘你是一个被拣选的人,所以你不能拒绝这项使命。’同样的事也曾在诺克斯( John
Knox )身上发生。他在苏格兰圣安德烈教堂担任教席。他本来是一种私人性质的教师,然而慕名而来的人逐渐增加,因为他的教诲的确带有重要的信息。于是别人便鼓励他‘接受宣教的工作;但他极力推卸,认为上帝既然没有呼召他,他就不能胜任 …… 他们私下商议,并且取得林茜爵士( Sir David Linsay of the Mount )的同意,决定在主日讲道的时候,由他的礼拜堂牧师当众授命,请他担当传道人的职责。’
到了礼拜日,诺克斯前来守礼拜,而担任讲道的牧师是约翰鲁夫( John
Rough )。‘当时传道人约翰鲁夫在会众面前直接向诺克斯说:“弟兄啊!请你不要因我的话而触怒;我奉命对你讲;就是这里全会众的意愿:奉上帝和祂的儿子耶稣基督的名;也是奉这里聚会之人的名,藉 我的口,吩咐你接受这个神圣的天职毋违 …… 你要接受这公开的职事,负责传道;你要讨上帝喜悦,并渴望祂的恩加倍降在你身上。”牧师说完这话,就转向会众:“这是否你们给我的授命?你们同意授他这个天职吗?”他们回答说:“不错,我们全体同意。”当时诺克斯听了这些话,心中极其困窘,立即泪如泉涌,然后走回自己的房间。从那天开始,直至他被迫站在公众地方讲道之前,他的脸容和行动足以见证他心灵的忧伤;没有人看见他露出一点笑容;经过多天,当他与任何人相处的时候,总是默默寡欢。’
诺克斯被拣选;但他不想接受这个呼召。然而这是上帝所作的拣选;故此他必须接受。经过许多年后,摩顿( Regent
Morton )在诺克斯的墓碑上写了一段着名的话:‘他既然担当宣讲上帝信息的责任,他就必须履行;他虽然是个软弱,不配的人,也是一个畏惧的人,但他从来没有畏惧人的面孔。’认识自己的被拣选给了他勇气。
所以保罗对提摩太说:‘你已经被拣选;你绝不可令上帝和人失望。’上帝拣选临到我们每一个人;当我们被呼召去为祂工作的时候,我们委实不敢拒绝。
(二)保罗可能对提摩太说:‘你要做事与你的名字相称。’ 提摩太 的希腊全名就是 Timotheos ;它是由两个希腊字组成 ── time{ 解作 尊敬 ; theos ,解作 上帝 。所以提摩太这个名字就是解作 尊敬上帝 。倘若我们称自己是 基督徒 ,我们就是基督的人;我们必须与那个名字相称。
(三)最后,保罗对提摩太说:‘我把这命令交托你。’译作 交托 的希腊字是 Paratithesthai ;它的意思就是把一些贵重的物件交托别人保管。举例来说,它可以用作把一笔款项储存在银行,或者把某人交托别人照顾。它的意义就是对托管的人充满信心,而受托管的人则需要交账。所以保罗说:‘提摩太,我把这个神圣的托管责任放在你手中。我深盼你不会失职。’上帝同样把祂的托管职责交给我们;祂把祂的尊荣和祂的教会放在我们手中,我们也必须不负所托!
为上帝奋战(一 18-20 )(续)
提摩太受上帝托付做什么事呢?他被派遣替上帝打美好的仗(这是指一项有意义的远征 good
campaign )。生命犹如一场长征;这幅图画常使人思想 迷。推罗的麦克马斯( Maximus
of Tyre )曾说:‘上帝是统帅;生命是征战;人是兵士。’辛尼加( Seneca )也说:‘亲爱的露斯尼斯( Lucilius ),我活 就是要作一个士兵。’当一个人信奉爱茜斯女神( Goddess Isis ),他参加一项与女神的名连在一起的神秘典礼时;对他的呼召就是:‘投效于爱茜斯神圣军队的士兵。’
我们应该注意三件事情。
(一)我们被召并不是加入一场 战役 ,而是一种 远征 ( campaign )。在长征的事奉当中,他不会有休假,不是一场短期激烈的搏斗,战后,可以放下武器而得享安息。换一个譬喻来说,生命不是一场短跑的冲刺,而是一项马拉松式的长跑。这里我们可以看见危险的所在,因此人必须时刻儆醒。毫不松懈是自由的代价。生命的试探,从来不会停止它对基督徒武装搜寻可乘之机;人生之中最普通的危险,就是一时一时的奋发,而不持之以恒。我们,必须谨记,我们被召加入一个一生之久的长征。
(二)提摩太被召参加一个 美好 的长征壮举。这里我们所见的一个希腊字是 Kalos ;它是教牧书信中非常爱用的词语。它的意思不单指美好和强壮,它还有悦耳和可爱的意思。基督的士兵不是被征入伍,被征者愁眉苦脸,极其勉强的事奉;他是一个志愿入伍的军人,带 英勇果敢的武士精神去事奉。他不是责任的奴隶,乃是充满喜乐的仆人。
(三)保罗吩咐提摩太携带两件武器作装备。(甲)他应带 信心 。虽然事情到最黑暗的地步,他对自己的动机本质正确和上帝至终的胜利必须具有信心。当诺克斯( John
Knox )处于最失望的时候,信心使他奋斗不停。当他作一个奴隶,并且身在船舱里面的时候;遥见圣安德烈教堂( St.
Andrews )。他的身体十分疲弱;必须由别人扶起来才可以望见外边的景物。他们指 那些教堂的尖顶,问他是否认得这些建筑物。他回答说:‘我当然认得。而且我深信我现在虽然很软弱,将来在我有生之日必能在那地方赞扬上帝的圣名。’这是诺克斯描写一五五四年因玛利皇后采取报复行动,而必须逃亡的感受。‘不只不敬虔的人,而且那些忠心的弟兄们;甚至包括我自己在内 ── 一切的自然领悟,皆判断我的事件没有挽救的希望。软弱的肉体受 恐惧与痛苦的煎熬,但仍渴望得拯救;一直不想顺服。基督徒弟兄们,我用我的经验向你们倾诉 …… 我知道这些都是从肉体发出来的埋怨和诉苦;我明白这些都是反对上帝的忿恨,发怒和愤概,使我怀疑祂的一切应允,并且时刻准备从上帝手中完全坠下。 面对这一切,只有靠赖信心 。’基督徒精兵在最黑暗的时刻,必须具有不畏缩的信心。
(乙)他应佩带 无亏的良心 ,以作防护。这就是说,基督的土兵最低限度必须尽力过与他所信的教义相符的生活。当人说话的时候,如果他的良心责备他,这就是说,他的信息就失去了效力。
nbsp;
一个严厉的责备(一 18-20 )(续)
本段经文以对教会的两个信徒作严厉的责备作结束;他们曾损害教会,使保罗心灵忧伤,并且亲手毁坏自己的生命。许米乃在提摩太后书二章十七节中再次出现;这个亚力山大可能就是提摩太后书四章十四节所指的亚力山大。保罗提出三件事情,指出他们的不是。
(一)他们不肯听从良心的指导。他们随从自己欲念的摆布,多过听从上帝的声音。
(二)他们已经故态复萌,再过从前邪恶的生活。他们一离弃上帝,他们的生活使成为污秽下流。当人生活之中没有上帝的时候,荣美也随之而逝。
(三)他们已经接受了错误的教训。这又是差不多必然发生的一件事,当人误入歧途的时候,他的第一个本能就是替自己找藉口托词。他会牵强地引用基督教的教训为他自己解说。他颠倒是非和强词夺理,他从基督的话语之中找寻一些道理支持魔鬼的方法。人一旦不服良心发出的声音,他的行为就会变成卑劣,而他的思想也会偏颇。
所以保罗继续说他已经‘把他们交给撒但。’这句可怕的话有什么意义呢?大概有三个可能性。
(一)他可能想到犹太人断绝关系的做法。根据会堂的惯例,倘若一个人犯了罪,他首先会受到公开的谴责,倘若这种方法失效,他会被逐出会堂,为期三十天;倘若他仍然劣性不改的话,他们便会施行禁令,叫他成为一个被咒诅的人,与他生活的社会和上帝的团契完全断绝来往。人在这种情况之下就可以算是被交给撒但。
(二)他可能说不让他们再进入教会,任凭他们在这个世界中不受拘束。在一个异教徒的社会里,人们必然会把教会与这个世界之间的界限清楚划分出来。教会是上帝的领域,这个世界是撒但的属土;当人不获准踏进教会的时候,他就是被交在撒但的属土里,任由撒但操纵。这句话可能是指教会中这两个滋事份子被逐离教会,而进入这个世界去。
(三)第三种解释的可能性最高。人们相信撒但是造成人类灾祸与痛苦的祸首。在哥林多教会,有一个人犯了可怕的乱伦之罪,保罗给他们的建议,就是把他交给撒但,‘败坏他的肉体,使他的灵魂在主耶稣的日子可以得救。’(林前五 5 )这意思就是教会应该祈祷,叫这个人受身体的痛苦责打;使他因 身体上的苦楚,可以回复理智。在约伯的例子中,把肉体的痛苦加诸约伯身上的就是撒但(伯二 6 , 7 )。在新约时代,我们看见亚拿尼亚,和撒非喇的可怕结局(徒五 5 , 10 ),并且以吕马因为敌挡福音,所以遭受瞎眼的惩罚(徒十三 11 )。它可能指保罗祈祷,希望这两个人应该受一些身体上的痛苦作为对他们的惩罚和警告。
这个解释的可能性极高,因为保罗并不想他们完全被毁和被灭绝,而是管教他们不再过邪恶的生活。对保罗来说,对我们也是一样,惩罚绝不只是主张报复,而要经常视作一种矫正的纪律;绝不只是使人受创,而总是要救治人。 ── 《每日研经丛书》
提摩太前书第一章
第一段 引言( 1:1-2 )
一.着者自称( 1:1 )
1 保罗在教牧书信中的自称,与其他的书信有显着之不同,称神为 “救主神” 即为其特别的用法。在 2:3 中曾再次提及,使徒似乎不但要强调基督与神的合一,而且更要强调救赎根源之合一,可见那位设计救赎法的神,和那位完成救赎法的基督,是合一不分的。神就是我们的救主,而救主也就是我们的神。
“和我们的盼望” ,原文中此句在全节之末,而末句 “作基督耶稣使徒的保罗” 则应列在第一句。这样本句含有解释保罗那么愿意接受艰难之命令的理由,因为基督耶稣是我们的盼望。
“奉 …… 之命,作基督耶稣使徒的保罗” ,保罗当然无须向提摩太这样介绍他自己,但保罗这种自称并非单为提摩太,因这封信虽然是写给提摩太的,而所论却都是关乎如何治理教会、和如何保持信仰纯正等问题,所以保罗在他的具名之中,再加上使徒的职分,这是十分需要的。这可以表示他在本书内所论的各点,都是根据使徒的权威,实为众教会所当留意服从的。本节所给我们的信息是:
1.传福音的人应告诉人的四件事:
A.神: 是万物的主宰,是公义审判者。
B.救主: 是万人的拯救者,是慈爱的神为人所预备之恩典。
C.神的命令: 要万人归信基督,传扬祂的救恩。
D.耶稣基督: 是万王之王,是一切人的盼望。
2.保罗常常记住他是奉神之命令而行事的人。
他不断地提醒自己是怎样的人,乃是肩负着全能主宰的重大使命的人。如果我们接受了今世一位总统的任命,我们必定以完成他的任命为一切行事的主题,可能为着完成使命,而将许多原本自己看为重要的事放下。同样,今日的基督徒,若未将复活之主的吩咐 ── 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 ── 放在心上,又丝毫不肯为着完成这伟大的使命而付上代价;那么他若不是根本不信基督真是万王之王,便是自己根本还未真正重生得救了。
二.对受书人的称呼( 1:2 上)
2 上 “因信主” 原文 en pistei ,是 “在信心里” 的意思。他们在同得的宝贵信心里所发生的关系远比肉身的友谊更为密切。
真儿子原文 gneesio{(i)
tekno{(i) ,除提摩太外,只有提多有此称呼(多 1:4 ),此外阿尼西母亦被称为保罗福音所生的儿子(门 10 )。
保罗似乎把肉身的父子关系当作是 “假” 的,事实上今世的一切肉身关系,本都是暂时,到天上自然不复存在了,当然也可以说是假的,只不过像戏台上演戏一样(林前 4:9; 来 10:33 )。聪明的演员,虽然会演得逼真,但却绝不会真把自己当成戏中的人;他如果在戏中演父亲,决不会在演完之后仍把自己当作是别人的父亲,因为那种关系是暂时的,但信徒在主里的关系却是永久的,那才是真正的关系。
有人问在天堂和永世中,信徒是否仍保持着今世在肉身上之关系,他们说,倘若儿子在天堂却看见父亲在地狱,那么他自己虽人在天堂,但岂不很难过?这答案是:在天堂中的任何人绝不会因在肉身的亲人在地狱而难过,因为:
1.亚伯拉罕并未因他子孙之一的 “财主” 在阴间受痛苦而难过(路 16:23-31 ),非但未答应他的恳求,反倒认为他所受的痛苦是该受的(路 16:25-26 )。
2.所谓 “肉身的亲人” 这种讲法只是在肉身中的人所有的小家庭观念,中国人在遇到同姓同宗的人时会说 “五百年前是一家” 。其实不独同姓同宗是一家,全人类原本就是一家。但亚当犯罪之后,此一最元始的第一家发生了兄弟间相残的事,致人类大家庭观念根本失去,而只剩小家庭观念。现今因着基督之救赎,所有在基督里的人都同领受了儿子的灵而成为真兄弟、真姊妹,可谓是真正的 “一家亲” 了。这种关系,当我们仍在肉身活着时,因着受肉身关系的拦阻,通常很少信徒能真切而完全地表露出来,因为肉身亲情之观念太强,所以主内的亲情观念反而被隐没,而只有少数属灵的人才能打破此一界限。但到了天上,一切信徒将不再以地上的亲情为念,而是以天上神大家庭的亲情为念。换言之,他们只会对天上的家人有亲人般的亲切感觉,而再也不会对不属于神大家庭中的那些人仍怀着亲人般的亲切观念了。
主耶稣基督说:当复活的日子,人不嫁不娶,像天上使者一样,天上使者既然不嫁不娶,当然不会有我们人类这种因嫁娶而有的亲族观念,而代之以 “神的家” 之家族观念,由此可见到了天上以后,人们再没有小家庭的特殊关系和观念,而只有属灵的亲族观念了。
三.祝福的话( 1:2 下)
2 下 在保罗的书信中,多半以 “恩惠平安” 为问安的祝词,但在教牧书信中却加上了 “怜悯” 二字,因此不信本书由使徒保罗所写的人,往往利用这 “怜悯” 作为证据,以证明本书是由别人伪冒的;其实正好相反,倘若本书是别人冒名的,则冒名者绝不致于那么大胆,敢用一些反乎保罗其他书信习惯的问安语。平安来自恩惠,怜悯则可说是恩惠的根源,因为若不是神的怜悯,我们就无法得着神的恩惠。年老的保罗在更深切地认识到自己的软弱之后,更觉得需要倚赖神的怜悯。
问题讨论
保罗在本书中之自称:
1.为什么称神为救主神?
2.按原文全节那一句为首,那一句为末?
3.他为什么要自提摩太提及使徒之身分?
4.本节给你什么要训?
保罗为什么称提摩太为 “真儿子” ?到天堂的信徒是否维持今世的关系?为什么?
本书中保罗之问安语与其他保罗书信有何不同?有何教训?
第二段 指斥异端的荒谬( 1:3-11 )
本段保罗指示提摩太当如何禁止当时的异端在教会中滋长,及如何竭力避免无益之辩论,因这等事无补于信徒实际之灵性生活。只有爱能真正帮助信徒长进,而这种爱,原文 agape{ ,是真信心所生,绝不是虚假的善行装出的假爱心可比。在此保罗亦解明律法的功用,律法并不是给人靠着得救,乃是为着叫人知罪。一个罪人靠着行律法(努力行善)所 “表演” 出来的爱心绝不会是真爱,因为它不是从 “无伪的信心” 生出来的;但另一方面,倘若有人以为我们得救既不是凭行律法,便可以随便犯罪,违背律法,这样,他也是落在严重的错误中;因律法不是为叫人靠着得救,而是为着犯罪的人被定罪而设立,正如本段经文中所说的,律法是为 “不义的人” 、 “不法不服的人” 设立的。
一.重提先前的嘱咐( 1:3 )
3 在此所称的往马其顿去,究竟是指什么时候,解经家有不同的意见,有人以为是在使徒行传记载的时期之内。按使徒行传所记保罗的行程来看,他初到马其顿时是在使徒行传 16 章,也就是因见异象而到欧洲的第一个城巿腓立比传道,并在那里入狱受苦之时。后来虽离开腓立比到帖撒罗尼迦与庇里亚传道,但那时却尚未到过以弗所,所以当然不可能把提摩太留在以弗所。按徒 18:18-23 提到,保罗离开哥林多后曾到以弗所,但圣经的记载十分简单,可见他似乎未作长期的停留,便回到安提阿去了(徒 18:22 )。
保罗第三次游行布道时再次到以弗所(徒 19 章),这次他停留了两年(或更久),且在以弗所作了很好的工作,并发生极大的影响。那时悔改归主的人,无不将邪书交出来焚烧,仅邪书的价值便达五万块钱,可见福音工作功效之大;但亦因而引起银匠底米丢挑动起来的逼迫,几使以弗所全城暴乱。事后当保罗与同工离开以弗所时,提摩太亦同行而并未留在以弗所(参徒 20:4 )。
这样,唯一可能的时期只有徒 18:18-22 这一段时间,我们应当注意徒 18:19-20 的话。到了以弗所保罗就把 “他们” 留在那里,自己进了会堂和犹太人辩论,众人请他多住些日子他却不允。在此 “保罗就把他们留在那里” ,这句话并未足证明此时保罗把提摩太留在以弗所,因它是和下句 “保罗把他们留在那里,自己进了会堂” 相连的,那只是表示保罗未把其他同工一同带进会堂,可能当时因为急急要起行,只是路过性质而已。而且 “他们” 所指的不只是提摩太一人,还有百基拉、亚居拉。但最重要的还是下一节: “众人请他多住些日子,他却不允” 。可见保罗在此时尚未在以弗所作过什么工作,下文(徒 19 章)保罗再次到以弗所之时,以弗所教会才有第一批受洗归主的人 ── 十二个曾受过施洗约翰悔改之洗礼的门徒(参徒 19:1-7 )。
此外还要注意的是:提摩太在徒 16 章才开始跟随保罗,其时约在主后五十年,而在徒 18 章保罗第一次经过以弗所时,约在主后五十三年,这样提摩太跟随保罗学习事奉主也只不过二年的时间,保罗似乎无可能把他留在以弗所担任禁止异端、设立长老等那么重要的工作。
又照本书内容看来,保罗不似只打算让提摩太短时期留在以弗所,因保罗在本书内详细教导了提摩太如何选立长老、执事,如何牧养教会,以及如何表现神仆应有之美好生活,凡事作信徒榜样等,而这等任务绝不是短时间所能完成的。
因此我们认为在此所称 “我往马其顿去的时候” ,并不在使徒行传的记载之内,而应当是指保罗首次在罗马获释之后曾往马其顿去,先经过以弗所而留下提摩太。因为保罗在监狱书信中就曾表示他出狱后要到马其顿去探望教会(腓 3:24; 门 22 ),故出狱后对各教会的工作自将重新有所安排,以弗所教会在当时亚细亚的教会中既居道位,一旦发现异端滋生,保罗将提摩太留在那里是很自然的事。且从本书看来,保罗也有再到以弗所的准备(提前 3:14-15 )
此外,在监狱书信中保罗曾对腓立比教会说:他 “指望快打发提摩太去见你们” (腓 2:24 ),可见提摩太那时与保罗同在罗马,而没有在行传 21-28 章所记在本次行程(到罗马之行程)之前留在以弗所;但是否可能就在保罗在狱中打发提摩太去腓立比之后,随即叫他转去以弗所而留在那里,这可能性极小,因在他同时所写之监狱书信中,给以弗所的书信内全未提及提摩太即将来到,只提打发推基古送信给以弗所(弗 6:21 ),还有,歌罗西书亦由推基古送去(西 4:1 ),在歌罗西书中保罗曾代巴拿巴的表弟马可向教会问,安可见马可那时是在罗马,而保罗第二次在罗马监狱中写的提摩太后书中,曾吩咐提摩太要把马可一同带来,可见到那时提摩太与马可都已在以弗所了,这样,很可能提摩太与马可都是在保罗从罗马狱中得释放后至再度被送回罗马监狱之间,被留在以弗所的,到保罗写提摩太后书时,则要求提摩太与马可同来见,他并打发推基古去以弗所接替提摩太的工作(提后 4:12 )!
“曾劝你仍住在以弗所,好嘱咐那几个人,不可传异教” 。保罗提醒提摩太,把他留在以弗所的目的,本是要他嘱咐那几个人不可传异教,所以他应当紧记这使命。保罗不是为他在大城巿的教会里找一份安定的职业,让他在那里作大牧师,接受高尚的地位和高额的薪金,乃是要他在以弗所为真理作战。教会既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他有责任为真理作见证。所以当传道人发现教会中有人 “传异教” 时,决不能 “充耳不闻” ,而只作一个人人都欢迎、面面周到、不惹麻烦、不讨人厌的 “好人” ,乃应为真理的缘故,不容异端在教会中发展。保罗对提摩太的劝告,对处在今日异端泛滥教会中的传道人,更应当格外留意警愓,切勿忘记在教会中事奉主的使命,不是为着生活的安定或铺平自己前面的道路,乃是为着忠心于神所托付的使命,持守住纯正的真理,而准备随时为基督作战。 “几个人” 在此并未指明是谁,暗示他们是提摩太所已经知道的。大概包括 1:20 所说的 “许米乃和亚力山大” ,而提后 2:17 的腓理徒亦必包括在内,他们人数虽然不多,但所发生的作用却可能对全教会有重大的影响,所以我们不能等待异端发展至严重阶段才开始采取行动,而应在一发现时,便立即制止。
按第 4 章及提后 2 章,可见这几个传异端的人,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仍继续在教会中活动,甚至到保罗殉道之前尚未停止;但从启 2 章中,可知主曾称赞以弗所教会能试验出那自称为使徒却不是使徒的,而认出他们是假的来,可见提摩太在以弗所的工作,可说是 “不辱所托” 的。
保罗在徒 20 章,对以弗所教会长老话别时,曾预言说: “我知道我去之后,必有凶暴的豺狼,进到你们中间,不爱惜羊群。就是你们中间,也必有人起来,说悖谬的话,要引诱门徒跟从他们” 。这些话在保罗写本书时,便都已应验了。按以弗所原本就是一个信奉异教的城巿,邪术十分猖獗。徒 19 章记载保罗在以弗所传道时,曾在推喇奴的学房天天与这些人辩论,其后更有银匠底米丢挑唆众人反对保罗,使全城陷于混乱。上文提及当时悔改信主而弃邪归正的人,所焚烧的邪书价值已达五万元,可见黑暗的势力在以弗所是相当强大的。
在此并未提及这几个人所传的是何种异教;但在 6:3 重提此传异教之事时,保罗说他们是 “不服从我们主耶稣基督纯正的话,与那合乎敬虔的道理” ,又 “是自高自大,一无所知,专好问难,争辩言词 …… ” 。而在 1:4 则说: “也不可听从荒渺无凭的话语,和无穷的家谱;这等事只生辩论 …… ” 。可见这些传异教的人专喜欢强辩一些没有圣经根据的事,而且还与圣经真理相背,所传的大概也与犹太人所注重的家谱有关;所以本书一再提及不要听从这等荒渺无凭的话和无穷的家谱,接着下文并提及律法的功用。大概当时的异端起于律法的误解,及犹太人传统上重视家谱的习惯。传异教者,混合这些观念而发明了他们所强调的谬论。
保罗所写的书信中,几乎每卷都为律法与恩典作辩解。可见人们对于神的恩典和律法之间的误解是多么普遍。若要人放下自己的善功,专一倚靠神的恩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喜欢倚靠自己所作的善功,远甚于倚靠神的恩典。
问题讨论
本段的总意是什么?请用二三百字概述全段。
本段所提保罗往马其顿去应在什么时候?
为什么保罗要向提摩太重提以前的嘱咐?
“劝” 有何暗示? “几个人” 可能是谁?
为什么保罗要那么认真地防备几个人?
这些人所传的异端与律法有无关系?
二.异端的荒渺无益( 1:4 )
4 “荒渺无凭” 原文 muthos ,原意是编造的故事或虚诞之词。这字除了在牧书信用过之外(提前 4:7; 提后 4:4; 多 1:10 ),仅彼后 1:16 用过,译作 “捏造的虚言” 。既说是荒渺无凭的话,谅必是这些假师傅故意编造的一些神奇故事,用来迷惑信徒的,既无圣经根据,又不合当时使徒的教训。他们也可能捏造一些假见证,自称有奇怪的经验,以支持他们所传虚假的道理。亦可能是当时的一些犹太师傅,他们在福音书以外,讲说许多耶稣生平的外传,或有关耶稣先祖的一些故事,却是牵强附会,没有根据的传说。但无论如何,本节既明说 “无穷的家谱” ,则这些假师傅所传,亦必与犹太人的家谱有些关联。
犹太人是十分注重家谱的,每一家族都有详细的家谱。全国各区每隔数年必清理一次家谱,而每次清理,必将家谱抄誊二本,一本存在本区的首领那里,另一本则存在耶路撒冷。至于作祭司的人其家谱更要详细,若是;在族谱里没有名字,便算为不洁,不得作祭司(拉 2:26 ,参 《圣经备典》 )。但以色列人曾受外国侵略,最后被掳至亚述及巴比伦,又经过玛代波斯、希腊、罗马等强国的统治,在这么长久的亡国历史中,他们的家谱自然难免有失落或不全备之处,纵然详细清理亦必无法考查得完全。如此这些假师傅可能就以此来作为辩论的题目,所以圣经称它为 “无穷的家谱” ,因其无可根据,亦无法有一个正确的结论,而这等辩论对于信徒在灵性及信德方面,毫无建树。我们在灵性方面之长进,并不倚靠家谱、祖宗之敬虔、或是先祖之中有无属灵伟人的出现;乃在于我们自己在神前有否谦卑、认识自己的无有、并仰赖神的恩典。所以这等辩论,徒然使人自高自大,是有害无益的。
犹太人是十分尊敬他们的祖宗,若是其中有被神所使用过的信心伟人,如先知、君王等,便以为夸耀,但在他们古远的历史中,各人的家谱,实都可能在那许多的先祖之间发现 “伟人”“英雄” 等类人物。这样,人人都可夸口,结果只生辩论,全无实际助益。
“无穷的家谱” 也可能指的是有关天使的来历,或是一些灵界的奥秘事。犹太人相信在摩西五经之外还有好些神的启示,虽未记在圣经中,但却曾口传给若干当时的族长。于是他们便把这些口传的启示编纂成所谓口传之律法。当时,智慧派之异端亦已萌芽,保罗在歌罗西书中就曾针对这等异端加以辩解。这些异端认为神是属灵界的,绝对圣洁,人则是属物质的,绝对污秽,因此二者之间不可能直接发生关联。所以神人之间尚有甚多低级的神,亦即各等级之天使,只有最低级的天使才与物质界接触,同时物质界的万物更是由他们所造,当时可能有些人因而传说此事,并为之辩论不休。其实这等事神既未藉他的仆人记载在圣经之中,同时也非使徒的教训,并未藉天使启示给我们。既无可靠之根据,又虚耗时光、败坏信德,当然是 “无穷” 的辩论了。
“并不发明神在信上所立的章程” 。章程原文 oikonomian ,此字在路 16:1 译作 “管家” 或 “经管” ,弗 3:2 译作 “职分” ,意即管辖或管理之权柄。在中文新旧库译本,此 “章程” 译作 “管辖” 。使徒的意思大概是说,对于这等传异教者所编造荒渺无凭的话语,以及无穷家谱之辩论,对神在信徒身上之管治权柄,并不能有什么启发和亮光,它不会帮助信徒更加信服神,或是认识神的权能而在灵性上更加长进。
本节经文教训今日的信徒和传道人,不要注重今世之学问与哲理过于圣经的真理,而对圣经中未明确详记的那些属灵界的奥秘事,也不要作无意义之辩论。圣经并非任何事都记载的,它是有主题有中心的一本书,它的中心就是耶稣基督及其救赎。凡是与这主题没有关联或属灵界的奥秘事,神并没有要我们今世便完全明了。这些事圣经既没有清楚的记载,我们若是要在这些事上辩论的话,当然是得不到完满的结果,而成为无休止的争论;所以对于这等所谓的 “神学悬案” ,我们只应按照圣经所让我们知道的程度了解便好了,而不应有过分主观的争持。我们必须承认,倘若圣经中有些疑难是二千年以来的一切圣经学者未能解决的,也就可以说,那些问题必然是圣经本身未给我们足够的亮光。
神学与科学大不相同。科学方面的进步是属物质的事,故现代人的知识必然比古人知道得更多。但神学是属灵界的事,对灵界事物之认识,现今的人则未必比先前的人认识得更多,因为它关涉灵感,而不单纯是头脑的问题。古圣徒所得之属灵才干恩赐非但绝不下于现今的信徒,反之,他们所得的启示倒可能比现今信徒更多。虽然我们亦可以累积古圣徒研究圣经所得的结论,然后凭他们的研究所得而作成一种新的推论;(注意,这是头脑的部分,是知识不是灵感)。可是二千年来那许多伟大的古圣徒,亦必已三考他们以前圣徒的研经心得,并加以细心的寻求研究。如果那些神学问题依然未能解决,则我们应当承认那些悬疑的问题,圣经本无意要我们作过分的推论,免得陷于凭人的智力来勉强创作超越圣经本意之解释。何况现今的信徒对神话语的爱慕,或那种敬虔谨慎阅读圣经的心既已远不如古代圣徒,研读圣经之方法,自必留意圣经以外的考据多于对圣经本身之钻研,研究方法因此自然产生倚重知识多过仰赖圣灵教导的弊病了。
问题讨论
“荒渺无凭” 作何解释?
什么是 “无穷的家谱” ?
“并不发明神在信上所立的章程” 怎样解释?
今日信徒对于那些 “只生辩论” 而不会有完满答案的问题应取什么态度?
三.爱的真谛( 1:5 )
5 “命令” 原文 paraggelias ,与第 3 节之 “嘱咐” 及下文 18 节之 “命令” 同字,但和十诫中的 “诫命” 却不同字。在新约圣经中共用过五次,其余的三次是在:徒 5:28 译作 “禁止” ;16:24 节译作 “命” ,帖前 4:2 译作 “命令” 。
“总归” 原文 telos ,就是 “最后宗旨” 、 “结局” 、 “末时” 等意,在太 26:58 译作 “到底” ,罗 6:21 ,林后 3:13; 腓 3:19 也都译作 “结局” 。
“命令的总归就是爱” ,英文 N.A.S.B. 译作 But the
goal of our instruction is love 使徒似乎要表明他的嘱咐,跟那些傅讲荒渺无凭道理的假师傅,是全然不同的。他们的教训既不是出于爱心的动机,又无法教导人认识神的爱,只会叫人偏离神的旨意罢了。但使徒的命令,不但出于体会神爱心的动机,而且目的亦是要引导信徒明白,神的爱是怎样藉着祂所赐下的基督向我们显明了。神在整个旧约中赐下各种命令的目的,就是要引人到基督跟前接受祂的爱。使徒按照神的旨意,竭力辩明福音的真理,亦正是受了这种爱的激励所致,在此提到这爱的特点有三:
1.爱是从清洁的心生出来的( 1:5 )
5 爱原文 agape ,通常在圣经中用以指神的爱,这样的爱是从清洁的心发出来的。换言之,是没有情欲的成分,亦没有属人肉体或自私的意念混杂其中,是合乎真理的、纯洁的;爱若不是从清洁的心中发出,就不是属神的爱。清洁的心亦是专一的心,不心怀二意的。雅各在他的书信中告诉信徒说: “ …… 有罪的人哪,要洁净你们的手。心怀二意的人哪,要清洁你们的心” (雅 4:8 ),可见心怀二意的心是不清洁的,清洁的心是心怀一意的,是 “专一” 爱神的。对神的心若不专一,也就是不诚实,不敬虔。我们对所爱的人,若心怀二意,爱情不专,这爱就是不清洁的。我们唯有自己先对神有专诚之爱,然后才能用此一清洁的爱去爱神所爱的人。
“清洁的心” 是常得宝血洁净之心。人心怎样能清洁?只有靠主宝血的洗净。信徒虽或偶然犯罪,也应当立即求主的赦免洗净,如此他的心便能常常清洁。主耶稣说: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 。他们与神之间既没有隔膜,便流露出神的爱来。
2.无亏的良心( 1:5 )
5 所谓无亏的良心,是与神和好了的心。人的良心若常蒙主血洗净,与神的关系就正常,对神便能常存无亏的良心了。保罗喜欢用 “无亏的良心” 这类的话,就如:他在巡抚腓力斯面前辩护时说:他 “对神对人常存无亏的良心” (徒 24:16 )。无亏原文 agathe{s ,意即 “好的” (参英文圣经)。所以它的意思不只是消极方面的 “无亏” ,而且在积极方面更是 “良好” 的意思。良心就像一具精细的仪器,倘若我们这仪器的作用是良好的,我们对神对人的关系自然正常,但原文 agathes ,这 “好” 的用法却包括几方面的好:
A.指性质方面的美好。
例如主耶稣说 “好树都结好果子” ,那 “好” 字与此同,是指性质的美好(太 7:17 )。
B.指福分的好,或所得的利益方面的好。
如:主耶稣称赞马利亚拣选了上好的福分,那 “好” 字亦与此 “无亏” 同字(路 10:42 )。
C.指一个人的品格或道德方面的 “好” 。
如那少年的官称主耶稣为 “良善的夫子” ,那 “良善” 与这里的 agathe{s 同字(太 19:17 )。
D.指物质方面的美好。
如马利亚受圣灵感动时,说主是 “叫饥饿的得饱美食” (见路 1:53 ), “美” 亦与此处所称之 “无亏” 同字,又如保罗在加 6:6 所说: “在道理上受教的,当把一切需用的供给施教的人” 。 “需用” 之原文是 “好东西” 的意思,与此处亦同一字,都是指物质方面的美好。
世界上人的良心已经是不 “好” 的良心,已经不能正常工作,就像一具已经坏了的仪器一般,常指示给人错误的记录。信徒的良心既恢复了正常,便当发生良好的作用,如此才能生出神的爱来。这样的生活才是正常的基督徒灵性生活。
3.无伪的信心( 1:5 )
5 无伪就是没有虚假。属神的爱是从无伪的信心生出来的。既说 “无伪” ,可见有些信心是 “有伪” ,是不诚实的。
无伪的信心在提后 1:5 再次提及。信心为什么会 “有伪” ?原因有两方面:
A.关乎生命方面的假信心
因为信的人动机不纯正,所以他的信心从起初就是假的。正如犹大虽列在十二门徒之中,但他的信心是假的,所以主耶稣说他是 “不信的” (约 6:64 );又如徒 8:9-24 节中,西门虽然受洗,却只是装假的信主,所以外表虽模仿成信徒,但内心并无真实的信仰;在今日教会,就有不少这一类的信徒。
当时那些假师傅的信心显然也是虚假的信心,与保罗所说 “无伪的信心” 相反。
B.关乎生活方面的假信心
另外有些已经真心接受主的信徒,他们有时也会落在虚假的信心之中,这是因为他们过于依凭情感作用,而在生活方面的某些事上,热切地想得着神为他们成就他们的心愿,但因着没有信心,神也没有赐下那种信心,于是他们勉强自己用情感去信,所以说,这种信心是虚假的,是不能实现的。例如:有一位基督徒的母亲,他的儿子在战场上殉命。当消息刚传到她的耳中而尚未有详细的报告之前,她一心热切地盼望她儿子没有死,于是便用情感来勉强自己,相信神必保守自己的儿子不至于死。像这种信,并不是神所赐的信心,而是 “有伪” 的信。因此虽勉强自己相信儿子不会死,但结果却是死了。于是她哀哭悲伤无法受安慰,不但不能因试炼得造就,反而怨渎神的不可靠。其实神所赐的信心,是十分自然且毫不勉强的,使你相信祂能为你成全人所不能的事。
什么是自然的信?什么是勉强的信?比如你的教会下主日邀请了王牧师讲道,一切都约好了,王牧师也回信说下主日将准时前来,这时,你很自然地相信王牧师下主日会来。但若是王牧师要到别处讲道,而没有答应来,但你因着喜欢听他讲道,便勉强自己相信王牧师下主日将会来,那么这种信心便是属肉体、碰运气的信,将会毁坏你的灵性基础,就像房屋建造在沙土上,很容易就倒塌了。
信心是一切属灵美德的根基。有了信心才会有爱心,因为爱心是从信心这根基上建立起来的。保罗在弗 3:17 的话亦是这个意思。唯有 “基督因信住在我们心里” ,然后我们的爱心才 “有根有基” 。基督怎会住在我们心中,作我们爱心的根基?是 “因信” 的缘故。所以说信心若是虚假的,基督就不住在心里,这人当然也不会生出真爱心来。
在 1:4,5 中我们看到明显的对比。那些假师傅所传所讲的,乃是荒渺无凭的话,只能发生辩论引起争执,破坏爱心。但神律法的总结却是叫人得着基督的爱并且流露出来,这爱正是从清洁的心,无亏的良心,和无伪的信心生出来的。
问题讨论
本节之命令指什么?与保罗书信中那 1 节的语气相近?
为什么 “爱” 是从清洁的心,无亏的良心,和无伪的信心生出?试仔细思想这三种心和 “爱” 的关系。
四.假师傅的错谬( 1:6-7 )
6 假师傅的错谬在于离开了爱心的道路,和神宣布律法的最终目的,不走真道的正路,却反去讲虚浮的话;不在属灵道路的最妙之道 ── 爱 ── 上追寻长进,反去讲些与灵性毫无裨益的荒渺话,想藉着这类玄妙、神奇、无凭的理论和故事来作 “教法师” ,以高抬自己、夸耀自己,却不在爱心上学习实在地爱神爱人。
“有人偏离这些” 。这 “有人” 就是指那些没有照保罗上文所说按着爱心原则去追求的假师傅。他们离弃了最重要的属灵原则,反去讲那些似乎高深奥秘、有趣、但却无实际益处的道理。所以,今天的传道人应当逃避这种危险,切勿故意讲论这类道理。
“虚浮” 这字在教牧书信中提了好几次( 4:7;6:20; 多 1:10;3:9 )。可见当时教会已渐渐走上虚浮、世俗化的路,只求外貌敬虔,而不讲求实际。
7 “想要作教法师,却不明白自己所讲说的” 。这些人怎会成为假师傅?只因为想作教法师,作领袖的缘故。犹太人的拉比是很受人尊敬的,可是他们心中虽然这么想,但是在真道上却没有根基,甚至还没有真实的信心,对属灵的事亦不曾领悟,同时对领受神话语的心窍也尚未开通;但为要得人的尊敬,便凭私意解释圣经,这等人很容易将当代普通人的道德观念混入圣经道理,再凭己意而创出新奇的理论,以吸引人的注意。如下文记载,这等教法师似乎只会引用旧约律法,却不明其功用,甚至误解圣经正意,可说只能败坏信心,不能建立灵性。
按提后 2:18 ,可知这些假师傅亦传说复活的事已过,而败坏好些人的信心(详参提后 2:18 注解 )。
问题讨论
试按本段讲解,将假师傅的错谬归纳为若干要点。
五.律法的功用( 1:8-10 )
8 我们对于旧约的律法实在需要有真正的认识,使徒保罗说: “我们知道律法原是好的” 。他的话实在是真正受过圣灵的教导,明白律法真意之后说的。他自己曾在着名的拉比迦玛列的门下受教,可是那时他并未真正明白律法的意义和功用,直到后来他蒙主呼召,得了圣灵的启示,并认识了基督救恩的真意之后,他的教导才不再是单凭人的智慧而有的 “知道” ,而是圣灵所教导的 “真知道” (弗 1:17 )。
“律法原是好的” ,与罗 7:12 所说 “这样看来,律法是圣洁的,诫命也是圣洁、公义、良善的” 意思相同。并非律法本身有什么问题,而是人并不能遵守律法,同时神亦未以律法为救人之道,它只是叫人知罪,并使一切犯罪的人被定罪;但它并不能救人脱离罪,或是使罪人成为圣洁。
在此所称之 “律法” 应系广泛地指整个旧约而言,虽然在摩西五经中,所谓律法可分为:诚命、律例、典章,亦即关乎道德和宗教的礼仪、律例以及社会的法律等方面;但在新约中提及诫命及律法时,却多半统指整个旧约,而无严格的分别。 “只要人用得合宜” ,换言之,律法有其合宜的用处,若将守律法作为得救的途径,将是错误地应用。保罗并非反对律法,他说 “律法原是好的” ,可见他所反对的乃是那些错误运用律法的人,以及这等人错误的教训。而什么是误用律法?就是不以律法为 “训蒙的师傅” ,为要引人到基督跟前,却以遵守律法为使人得救的法则。在今日的教会中,仍然常有这种观念,以为人虽凭恩典得救,但此后还是应守律法,因为得救仅凭信心,而得救以后就要有好行为了。其实这种讲论,仍是放不下凭好行为得救的观念,同时也仍以为得救是靠着律法,而却不知在律法下守律法和在恩典下的基督徒应有好行为,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原则。律法要救人有好行为,是根据刑罚,若不行律法的就要受咒诅(加 3:10 );但在恩典下的基督徒有好行为却是根据爱,是因着主爱的激动,及里面主爱生命的涌流,所以顺着这生命的要求生活,结果便能生出各种善行来。换这之,基督徒的行善有好行为,是与守律法得救完全无关的,是以保罗用十分肯定的话说: “所以我们看定了,人称义是因着信,不在乎遵行律法” (罗 3:28 )。
9-10 有不少传道人和信徒,似乎只在讲到救恩方面的真理时,才讲论因信称义,但一讲到基督的品德这问题,却又立即回到他们的老观念,也就是:总得不犯罪才行,若是再犯罪违背律法,则必定难免灭亡。他们不知不觉地仍然以怕刑罚为应当行善的法则,而不是以爱主为出发点。这并不是恩典下新约信徒的法则,因为他们行善、绝不是因着惧怕,乃是靠着主的恩典,所以按照守律法之原则而行善的人绝不能不夸耀自己,惟有靠主爱之激励,因认识主的恩典和怜悯而行善的人,才会自知不配而诚诚实实地将荣耀归给神。 “律法不是为义人设立的” ,意思就是说律法不是为那些已经因信称义、已经得救的人设立,以作为他们行事之规范,也不给义人来维持他们在神前称义之地位的,因为他们已经不在律法之下,乃是在恩典之下了 ── “罪必不能作你们的主,因你们不在律法之下,乃在恩典之下” (罗 6:14 )。他们的行事,乃是根据圣灵的引导和爱心的原则(加 5:13-18 ),而圣灵引导之下所结出的圣灵果子则是律法所不能禁止的。
虽然如此,律法却是为 “不法和不服的人” 设立的。虽然我们已有更高的原则作为品德上的规范,而不再凭此称义,但倘若我们不依从圣灵的原则,反而违背其指引,不遵从真理的原则行事,那么我们就当知道,律法是为所有不法和不服的人所设立的。什么时候我们行了不法之事,自然就被律法定罪,因为律法的用处正是 “定罪” ,然后使人寻求赦罪,而 “不法” 亦可指不知道神律法的人,所以律法之设立乃是为使他们知道神的要求 ── 知道自己有罪。
“不服” 是虽然知道,但却不肯服从神的律法。 “不虔诚” 则是指对神不敬,圣经中就常以 “不虔” 之人为不信者(参彼后 2:5-8 )。
“犯罪” 就是违反了神的旨意,不守住人应有的本分。
“不圣洁和恋世俗” 这两件事常被连在一起讲,因为人若爱世俗就必不圣洁;如要过圣洁生活则必与世俗有所分别。
“弑父母和杀人的” 即凶杀之罪,但弑父母的罪却比普通凶杀更严重,因他不但杀人,而且所杀的还是自己的父母,可见这等人性情之凶残无情。这罪应当包括恶待父母,因弑父母,实乃就是恶待父母的极点。
“行淫和亲男色” 行淫的罪在圣经中常有提及,但亲男色则不只是行淫,而且还是逆性的淫行,所指的是今日之同性恋(参罗 1:17 )。虽然英国议院已经通过同性恋为合法,但这却是明明违背圣经的,这个例子更说明了,当人对于罪恶无力克胜时,便只有大家一同举手通过,算它不是罪便算解决了。
“抢人口” 有其当时的背景,大概是指抢了人而把他卖作奴隶,即所谓的拐卖女子为娼的事,她们在黑社会的势力下一点办法也没有。
“说谎话” 是今日最普遍的罪,虽然有许多人否认其为罪,甚至还有教会的人也如此认为,但神的律法却明说是罪,这就是神设立律法的功用。
“起假誓” 亦是谎话的一种,不只对人说谎还对神说谎。犹太人喜欢用起誓了结争论,因此不敬虔的人往往利用假誓占取便宜,但主耶稣却吩咐门徒不可起誓,总要以诚实的话语取信于人(太 5:33-37 )。
“或是为别样敌正道的事设立的” 。此指凡是违背真道,不走正路的各种弯曲黑暗之事。保罗用了 “或是别样 …… ” 这几个字表示他在这里只是随意提到几个例子,而不是说律法就是为他列举于此的这些事设立,乃是指一切犯罪背道的事,都是律法所定罪的。律法之总意是要人爱神爱人,通常敌正道的事,虽然也会假装爱心或谦虚,但其目的却是叫人离弃真道,因此这些事都是律法所定罪的。
问题讨论
为什么保罗在此要提及律法的功用?
怎样才算合宜地运用律法?
今日基督徒对律法之关系如何?不靠律法得救吗?得救以后如何?
六.小结( 1:11 )
11 加上这一句,表示保罗说这话并不是凭自己的意思,乃是凭着神的启示,根据其使徒之权威和他从神所领受之使命而说的。
神乃是 “可称颂之神” ,按这里的上下文来说,神之所以可称颂,因祂不单赐下律法,同时也赐下了 “荣耀福音” ,并将此传扬福音之使命交给保罗。倘若神只赐下律法,我们就只能在惧怕和刑罚之下被定罪,而绝无得救之盼望,但祂却在赐下律法后再赐下救法,使人虽因律法被定罪,却可以因救法而得赦罪;反之,神若只赐下救法,而不先赐律法,则人就必因不知罪而不重视其救法之宝贵了,这样福音就不算得是荣耀的福音。所以神是可称颂的,因祂的旨意完全美好。
“照着 …… 荣耀福音” ,本句显示保罗以上讲论律法的功用时,乃是根据神所交他的荣耀之福音而说的。可见律法与福音并无冲突,律法所定罪的,福音亦照样定罪,而那些在福音原则之下凭恩典得救的人,不是依照律法之原则得救或行善,乃是依从内住圣灵和基督的生命而行善;可是在消极方面,律法所定为罪的,福音亦必定为罪。福音的原则虽不用惧怕与永刑为行善之动力,但却同样认为作恶与敌挡正道的人是应当灭亡的(罗 1:32;2:8-16 )。所以在对于罪的刑罚方面,福音与律法有其相同的地方。
“福音” 在此被称为荣耀之福音,因福音最能彰显神的荣耀。神一切所造的都有荣耀,甚至野地里的一朵花,其荣美亦胜过所罗门王的荣美,而福音乃是神最大的杰作,神藉祂儿子所成就的救法,是神一切作为中最荣耀的作为。虽然旧约之律法有荣耀,但却不如福音之荣耀(林后 3:7-17 );律法之执事有荣光,但也不及福音执事的荣光更大。所以那些假师傅以为作教法师便大有荣耀,实在是大大的错误。他们按律法凭私意所教导人的不过使人惧怕和受捆绑;但福音却使人得平安与自由,得以看见神的无限崇高,能仰赖神的怜悯与恩惠,藉以表彰神的美德。所以作福音的执事,才是真正大有荣耀。
总而言之,本段可见使徒时代,有好些异端已开始发生。他们多半与旧约之律法有点关联。也就是说,他们对于律法与恩典之原理还是不明了。本段亦教训传道人不但应正面地传纯正道理,同时也应攻击异端之错误。若提摩太作以弗所教会的牧者,只传福音却任凭异端发展,而不加阻止、反对及指明其错误,就不是神忠心的仆人了。但若要阻止异端,则难免遭遇许多麻烦;所以,保罗在第 3 节说他 “劝” 提摩太留在以弗所。此 “劝” 字,暗示提摩太似乎不很愿意承担这项任务,显然他所面对的战争是十分艰难的,因以弗所不但是外邦教会中最受保罗重视的一个教会,同时也是当时的一个大城巿。
加尔文说过一句话: “狗看见人欺负它的主人,尚且会吠,何况我们看见人攻击真理,岂能缄默无言?” 这真是十分宝贵的教训,狗尚且会护卫它的主人,即使不能救也要大声吠,何况信徒为那救赎他们的主,对于那些混乱真道的人怎能不加申辩,不为真理作见证呢?如果这样岂不比狗更不如了吗!
问题讨论
为什么保罗说他上文所论及律法之功用是照神所交托他荣耀之福音说的?
福音和律法基本不同是什么,有相同之处吗?
第三段 保罗蒙恩的见证( 1:12-17 )
本段是保罗蒙恩的见证,为什么他要在此忽然插入其蒙恩之见证?可能当时的假师傅亦有诋毁保罗使徒之身分,或故意引述保罗未蒙恩前热心律法及逼迫教会的事,以助证其谬解律法之说。哥林多和加拉太教会都曾有反对保罗的人起来攻击其使徒之身分,提摩太对保罗的身分当然毫无疑问,但保罗以前既热心律法,则假师傅就可能利用他以前的经历来作有利于他们自己的宣传。所以保罗在此追述他蒙恩以前怎样逼迫教会,是罪人中之罪魁;然而他蒙了主的怜悯与拯救,现今成为主的使徒。所以他所作虽侮慢人,但那是他 “不信不明白的时候而作的” ,如今回顾神恩浩大,因而发出这感恩的见证。
另一方面,像保罗这样的一个大罪人,然能悔改归向基督,且成为基督忠心的使徒,以见证福音功效的伟大,这与那些假师傅根据律法与遗传,穿凿附会,所传说的种种荒渺无凭的话又大不相同了。
一.基督的选派( 1:12 )
12 在此保罗首先提及他感谢的对象是主基督耶稣。因为他之所以成为使徒,完全是主基督耶稣之恩典,并无任何人的因素在内。同时也是基督自己呼召他,造就他,差派他,而不是由人的提携或教导;其次,保罗提及他为什么感谢主。
1.保罗感谢之理由( 1:12 )
12 保罗为主加给他力量而感谢主。他并未提及为主作了什么事或受什么苦,只提及主加给他力量。所以只要主加力量,我们就什么事都可以作,什么苦都能忍受了。
至于主给保罗什么力量?照着圣经所记,他所领受的能力最少有以下的几方面:
A.悔改脱离罪恶和他先前所热心之律法的力量
主使他在大马色看见了大光,听见主的声音,他从此得着力量,能把先前以为有益的律法当作有损,专心归向基督。
B.为主受苦的力量
在林后 11 章中保罗讲述他许多受苦的经历:他曾经多受劳苦,多下监牢,受鞭打是过重的,冒死是屡次有的,被犹太人鞭打五次,每次四十减去一下,被棍打了三次,被石头打了一次,遇着船坏三次,一昼一夜在深海里,又屡次行远路,遭江河的危险,盗贼的危险,同族的危险,外邦人的危险,城里的危险,旷野的危险,海中的危险,假弟兄的危险。受劳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饥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体,除了这外面的事,还有为众教会挂心的事,天天压在他身上。
C.行神迹奇事的能力
保罗对哥林多人说: “我在你们中间,用百般的忍耐,藉着神迹奇事异能,显出使徒的凭据来” (林后 12:12 )。在使徒行传记载中,保罗亦曾屡次显出神迹异能,例如:他曾使行邪术的以吕马眼瞎(徒 13:8-12 ),在路司得使两脚无力的人行走(徒 14:8-10 ),在腓立比使那被鬼附之使女得释放(徒 16:16-18 ),在米利大岛将毒蛇扔在火中(徒 28:1-6 ),并医好岛长部百流父亲的病等(徒 28:7-10 )。
D.传道工作的能力
他所传的信息常常大有功效。他在亚细亚,加拉太,马其顿各处教会,所传的信息就常震动全城,大有权能,不但改变当时的社会,真到今日整个世界的历使都受到他工作的影响。
E.生活圣洁的能力
保罗个人生活之圣洁是无可指摘的,这可从他给教会的书信中看出。如:林后 11:8-9 说: “我亏负了别的教会,向他们取了工价来,给你们效力。我在你们那里缺乏的时候,并没有累着你们一个人;因我所缺乏的,那从马其顿来的弟兄们都补足了;我向来凡事谨守,后来也必谨守,总不至于累着你们。” 帖前 2:9-11 说: “弟兄们,你们记念我们的辛苦劳碌,昼夜作工,传神的福音给你们,免得叫你们一人受累。我们向你们信主的人,是何等圣洁、公义、无可指摘,有你们作见证,也有神作见证。你们也晓得我们怎样劝勉你们,安慰你们,嘱咐你们各人,好像父亲待自己的儿女一样。” 总之主所给保罗的力量,使他 “凡事都能作” (腓 4:13 ),所以对于凡有信心倚靠主的人,主耶稣的应许是说: “在信的人,凡事都能” (可 9:23 )。
2.保罗蒙选派的理由( 1:12 )
12 在他尚未提及基督以他为忠心的之前,就先为主所加给的力量感谢,表示他这一切的忠心,与工作之成就,都是因主加给他力量。
注意,保罗并不是被人看为有忠心,乃是被基督看为有忠心。忠心是我们在主前得主称赞之条件。主在太 25 章所讲的比喻中,那领二千与领五千的所受的称许相同,就是因为他们都是同样地良善而忠心,反观许多人不能被主使用,并非因为他没有才干或恩赐,而是没有忠心,没有向神负责的态度。惟愿我们也像保罗一样,不只忠心,而且不是被人看为忠心,乃是被神看为有忠心;因为作给人看的忠心必不持久,在人看不见的时候就不再忠心,惟有向神忠心才是真忠心。 “有忠心” 就是靠得住的,可以信托的,可以把事情交在他手中而不至误事的,这正是神家所需要的仆人。保罗所以被主差派,就是因为他有忠心。可见一切要被主差派的人都必须有忠心,而这正是主差派人的条件。 “所求于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 ,传道人是灵魂工作的管家,神岂能将人宝贵灵魂的生死大事交给不负责任的人呢?所以只有忠心的工人,才可以承担拯救灵魂的大任。
二.神丰盛的怜爱( 1:13-14 )
13~14 保罗在此追述他未蒙恩得救以前的情形,比起他现今在基督里长进的光景大不相同。他这种追忆以往蒙恩的情形,在其他书信中亦常见。例如在林前 15:9-10 : “我原是使徒中最小的,配称为使徒,因为我从前逼迫神的教会。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并且祂所赐我的恩,不是徒然的;我比众使徒格外劳苦;这原不是我,乃是神的恩与我同在” 。在加 1:13-14 : “你们听见我从前在犹太教中所行的事,怎样极力逼迫残害神的教会。我又在犹太教中,比我本国许多同岁的人更有长进,为我祖宗的遗传更加热心” 。腓 3:5-7 : “我第八天受割礼,我是以色列族,便雅悯支派的人,是希伯来人所生的希伯来人;就律法说,我是法利赛人;就热心说,我是逼迫教会的;就律法上的义说,我是无可指摘的。只是我先前以为与我有益的,我现在因基督都当作有损的” 。可见保罗对于神在他身上的恩惠,常常回想思念,以此激励自己和别人,而在此他所论的 “从前” 可分三点:
1.他从前如何逼害教会( 1:13 )
13 A.亵渎神的
神字旁边有小点,即原文无此字,保罗原本并非无神主义者或亵渎神的,而是热心神律法的人;但他对于信奉基督者,却极力的亵渎反对,所以这亵渎不是对神,而是指亵渎基督或信基督之人的意思。
B.逼迫侮慢人的
侮慢,就是羞辱人,无理而无礼地待人。保罗在未信主之前曾极力残害逼迫教会,甚而常威吓捉拿信徒,将其下在监中。
“然而我还蒙了怜悯” ,这 “然而” 即为保罗一生最大的转机,神在从前如此怜悯保罗,而现今对一切反对祂的人也是一样的。
2.他从前为何逼害教会( 1:13 )
13 “因我是不信不明白的时候作的” ── 本句在全节中有重要的指示。保罗说明他从前那样地亵渎侮慢人,都是在他不信不明白的时候作的,可见他不是在明白之后才故意地亵渎信奉主道的人。本句亦暗示上文所说那几个传异教的人以及下文之许米乃和亚力山大等人,诋毁主道,非因不明白而如此行,而是已明白主道并基督的救赎仍故意不信、不服,但为着高抬自己,要作 “教法师” 便混乱真道。所以他们和保罗未悔改前之情形是大不相同的。这等人往往比那些原先热烈逼迫教会的人更难悔改。
“不信不明白的” ── 许多人不信是因为不明白。信道是从听道来的,人若不明白真道对他的好处,当然不信。但许多人的不明白却是因为心存成见、骄傲自大、轻视真道,结果道愈不明,他也就愈不能信;反之我们若谦卑地信服真道,便能因信而明白主道,且能更加相信不疑。
保罗给我们看见,虽是不明白而作的事,但却仍是一种罪,所以他虽然是在不信不明白的时候逼迫了信徒,但也不能因此就不算有罪;不过不明不知的罪,当然比较明知故犯的罪轻一点。保罗说这些话的目的,并不是要替自己以往的错失辩护,乃是要向信徒解明他以往逼迫教会 ── 只因不明白基督救恩之宝贵的缘故,以免那些毁谤保罗的人,拿他的过去来作为攻击他的把柄。那些人不但不因保罗以往之败坏与现今之改变而归荣耀与神,反而专挑保罗未信主之前的坏事,作为反对他的话柄,他们这样作的动机显然是邪恶的。
今日不少教会内的人,亦常未为主内肢体过去之败坏得神改变而感恩,而在听了人的见证之后,只把他过去的败坏拿来当作攻击的话柄,这在神面前是十分不敬虔、不诚实的。
3.他现今如何蒙恩( 1:14 )
13 他现今不但蒙了主的怜悯,且在基督里有信心和爱心。这些信心爱心,都是出于神格外的恩典。注意,他未以自己有信心和爱心看作是自己的长进,乃是看作出于神格外丰盛之恩。许多信徒在主前所求的仅仅是物质方面的丰盛,常以物质之富裕情形来作为是否蒙神恩典的标准,但保罗却独以自己能在信德上长进为神丰盛之恩惠。
三.蒙恩的罪魁( 1:15-16 )
15 在这两节经文中,保罗用他个人蒙恩的经历证明基督救恩之奇妙。
A.基督救恩奇妙的牺牲 ── “基督耶稣降世”
“基督耶稣降世” ,这句话包含着主耶稣基督奇妙的牺牲,祂本是至高神的儿子,原与神同等,却为我们而降世为人。本句实际上与腓 2:6-8 的意思相同 ── “祂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
“降世” 说明祂原来的地位并不属此凡俗之世界。某年(大约是一九六四年)英国一位伯爵,到香港访问,他特别要寻查一位在日战时期曾帮助过他的一个渔妇,后来终于由香港政府的警察为他找到了,伯爵特别接见她并给她奖赏。这渔妇依然生活贫寒,靠着打鱼为生,对于得着伯爵的寻访和赏赐,她感到无限光荣,这件事也成为香港报纸上大标题的新闻。但那些报纸所以会用大标题刊登这项消息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那个渔妇,乃是因为那位伯爵,他能不因自己尊贵的身分轻视这贫穷微贱的渔妇。可是今日当人们听到 “基督耶稣降世” 这句话的时候,常常并未体会到其中所含的爱和奇妙的降卑,而忘记了基督若不降世,我们永不能得救。但,感谢主祂降生了,并且还为我们死而复活。
现今有不少人不喜欢到那些污秽、贫乏、生活标准十分落后的地方为主作工,但基督却愿意为我们舍弃天上的荣耀来到世上。
“基督耶稣” 这种用法在教牧书信中常见,并且常将基督放在耶稣之前, “基督” 指其君王之尊荣,及为神之受膏者的地位, “耶稣” 则指其救赎之工作。祂先作我们的救主,后作我们的君王;先为我们经过十字架,后进入荣耀里(腓 2:6-11 )。
B.基督救恩奇妙的任务 ── “为要拯救罪人”
祂的降世不是为寻找什么尊贵的圣人,乃是寻找那些原应灭亡的罪人,正如主自己所说的: “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 (路 19:10 )。
又说: “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 (太 9:13 )。
C.基督救恩之奇妙功效 ── “这话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
为什么保罗要加上这句话,难道提摩太对这一点还有怀疑么?因这荣耀之主的降世与祂的奇妙功效,常使人希奇难信,所以人们对于一信耶稣就可以得救,总觉得太容易得着,是出乎人的意料之外,难以相信。但保罗却提醒一切信靠基督的人,应当承认神的智慧超过人的智慧,且当恭敬地佩服神的救赎计划,因它是人的心思所难以测度的。
16 D.保罗为救恩所作之奇妙见证 ── “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然而我蒙了怜悯”
保罗用自己作为一个实例,以证明救恩之奇妙。 “罪魁” 尚且可蒙怜悯而得救,何况是其他罪人呢?保罗所追述自己的改变经过,对于当时深知保罗为人的人来说,听起来是十分有力的见证。
注意,保罗算得是罪魁吗?在我们看来他实在不算罪魁,他以往虽然逼迫教会,但却仍是热心律法,并没有为非作歹、奸淫掳掠;但他对基督的态度与那些作恶的人并无分别,有些人背叛神是因为接受了无神论而反对教会,但有些却为自己所以为对的宗教热心,而逼迫教会,甚至杀害信徒,他们的动机虽然不同,但对基督的悖逆态度却是相同的。保罗并未因为自己过去热心律法而夸口,感自我安慰,认为自己还算比别人好些。他乃是承认自己是一个罪魁,不配作基督的使徒,这是保罗对自己的认识和评语。因此,所有想要高举基督的人,都要像保罗一样深切认识自己是个罪魁,然后才会有真心的谦卑;对于神的恩典,也才会有更深的领悟与感恩,因而激发起真诚的爱心,为基督效劳。
“是因耶稣基督要在我这罪魁身上,显明祂一切的忍耐,给后来信祂得永生的人作榜样” 。在此保罗先诉我们,神这样施恩怜悯的目的,乃是要藉着他们,将神的恩慈显给后来信主的人作榜样。因此,神怎样忍耐保罗而拯救他,亦照样的忍耐而拯救了我们。可见祂实在是一位不轻易发怒的神,神以保罗身上的改变,作为以后信主之人的榜样,祂照样也要改变一切蒙恩者,成为别人的榜样。
保罗曾留给信徒什么榜样?按徒 9 章记载,他信主时所留下的榜样:
1. 看见主的光
2. 仆倒在主前
3. 听见主的声音
4. 向主呼求
5. 听从主的吩咐
6. 向世界瞎了眼
7. 为罪忧伤三日之久
8. 被圣灵充满
9. 受洗作见证
此外从保罗的生平中,亦可见其祷告、为主受苦、辛勤传道、爱护群羊之榜样等。
四.保罗的称颂( 1:17 )
17 这些称颂语,在保罗的书信中是别具一格的,在 6:16 再有类似的话,这些话甚似使徒约翰在拔摩岛之异象中所见天上的使者之称颂,试比较以下经文:
启 4:11 : “我们的主,我们的神,你是配得荣耀尊贵权柄的;因为你创造了万物,并且万物是因你的旨意被创造而有的” 。
启 5:12-13 : “大声说,曾被杀的羔羊,是配得权柄、丰富、智慧、能力、尊贵、荣耀、颂赞的。我又听见,在天上,地上,地底下,沧海里,和天地间一切所有被造之物,都说,但愿颂赞、尊贵、荣耀、权势,都归给坐宝座的和羔羊,真到永永远远” 。
启 7:12 : “说,阿门,颂赞、荣耀、智慧、感谢、尊贵、权柄、大力,都归与我们的上帝,直到永永远远、阿门”。
可见使徒保罗这时的灵性情形比以前更高超了,他感谢神的语气,和他对至高权能与尊荣之神的崇敬,与天上最亲近神的使者很相似,在此保罗称颂至高的神是:
1.不能朽坏( 1:17 )
17 “神是个灵” 是永远长存的,不像肉身中的人会渐渐衰老。但注意 “不能朽坏” 这意思,不但是指神本身永存不朽,而且也指没有任何外界的因素能使祂朽坏。
2.不能看见( 1:17 )
17 本句注重叙述神是超宇宙的、非人眼所见的,但这不能看见之神,却藉基督耶稣将祂自己表明出来, “从来没有人看见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祂表明出来” (约 1:18 )。彼得在他的书信中对信徒说: “你们虽然没有见过祂,却是爱祂;如今虽不得看见,却因信祂就有说不出来,满有荣光的大喜乐” (彼前 1:8 )。这正是今日一切信徒所能经历的福祉。所以我们虽不能凭肉眼看见祂,却因着信就能爱那没有看见的主,又因着信祂而有喜乐。信心的祖宗亚伯拉罕,虽然 “存着信心死的,并没有得着所应许的,却从远处望见 …… ” (来 11:13 ),现今我们对这位已经降世又复活升天了的主,也可以像亚伯拉罕一样藉着信心的眼睛仰望祂,并且得到喜乐。
3.永世的君王( 1:17 )
17 “永世” 原文是多数式 aio{nas ,即诸世代之意,神乃是世世代代,永永远远的君王。
4.独一的神( 1:17 )
17 保罗在罗 16:27 亦曾称神为 “独一全智的神” ,而在 6:15-16 ,则称主耶稣为 “独一不死之主” ,可见圣父、圣子、圣灵是三位一体、独一而合一的神。
神既是独一的神,因此祂所设立的救法也是独一的救法。世上虽有许多不同的宗教,但实际上却都是魔鬼所利用之工具,用来破坏此独一之救法而使人忽视基督耶稣为唯一的救主。事实上,人一切的敬拜和称颂都只应归给这位独一的神。
问题讨论
为什么保罗突然在此向提摩太作他蒙恩的见证?
按新约所记,主所加给保罗的力量,最少有那几方面?
保罗是向谁忠心?忠心是什么意思?神所要差派的是怎样的人?
除本处外,圣经尚有何处记载保罗追忆其蒙恩见证?
保罗从前是亵渎神的吗?
保罗为什么要表白他从前逼迫教会是因不信不明白的缘故?
默念 1:15-16 ,并加以分析。
保罗果真是罪魁吗?他是说真话还是假谦卑?
1:17 保罗之称颂与他所写给别的教会书信中之称颂有何特异之处?
第四段 交付给提摩太的命令( 1:18-20 )
一.关乎提摩太的预言( 1:18 上)
18 上 在此并未指明是什么时候,及所说的是什么预言。按 4:14 ,保罗在按立提摩太作传道工作时,曾在众长老之前为提摩太按手,并给他恩赐,故他在此特别提醒提摩太,他既是神所拣选,又被众长老所公认为基督的仆人,就当忠心地作传道的工夫。按本节下文看来,保罗既命令提摩太为真道打美好的仗,以对付那些传异教的假师傅,则从前指着他所说的预言,谅必与这方面的使命有关,因提摩太从小明白圣经,对异端自必有辨明真道之恩赐。
二.交付给提摩太的命令( 1:18 下)
18 下 在此未明言什么命令,但按上文第 3 节保罗曾劝提摩太留在以弗所, “好嘱咐那几个人,不可传异教” ,看来保罗所交给提摩太之命令,大概就是要他为真道打美好的仗,攻击异端的错误。
保罗的语气仿佛是将他所交给提摩太的命令当作是上好的福分,和难得的机会,叫他可以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保罗若没有把这命令交给提摩太,他便没有机会为真道打美好的仗了。
提摩太若要忠心遵从保罗所交托的命令,禁止那几个人传异教,其结果便不能不准备 “争战” 。而那几个人也决不会那么柔顺地听从提摩太的吩咐;反之,更可能用各种方法反对提摩太的话,甚至制造各种毁谤的藉口,又假装谦卑、虔诚,用手段笼络信徒,以挑剔提摩太的不是,引诱信徒跟从他们,引起结党纷争等类的事。这就是提摩太所要打的仗,他不但应当打,且要打得 “美好” 。若提摩太不遵从保罗所给他的命令去禁止那几个人传异教,他就可以不必打仗,只作一个平安无事的牧者。但这样,他岂不浪费了神藉保罗所给他可以为主尽忠的机会了。
问题讨论
这命令是什么命令?
“照从前的预言” 何时?什么预言?
三.怎样准备为真道打仗( 1:19 )
19 上 就是保罗教导提摩太怎样为真道打那美好仗的准备。本章第 5 节曾提及无亏的良心与无伪的信心,此处再次提及信心与良心的关系,良心若 “有亏” ,信心就无法坚强。信心要坚强则必须保持良好的效用和正确的良心。例如我们说过谎话,偷过物件,或与弟兄姊妹失和,如此我们在祷告时便没有信心,因为良心 “有亏” 。基督徒一沾染罪恶,良心的作用就不正常,信心也就不能坚强了;但另一方面有时良心不能显其正常效用,却不一定是因罪恶的缘故,原文 “无亏的良心” 应译作 “良好的良心” ,英文圣经作 good
conscience ,不是消极方面说它 “无亏” ,乃是积极方面说出它是 “良好” 的意思。
良心不能发生正常之作用,有时不是因为罪恶的缘故,乃是因为缺乏真理知识而受魔鬼控告,因而生出惧怕与疑惑,影响良心效用。约一 3:20-21 说: “我们的心若责备我们,神比我们的心大,一切事没有不知道的。亲爱的弟兄阿,我们的心若不责备我们,就可以向神坦然无惧了;” 这些话就是针对这等情形而言。有些人的良心刚硬不受感动,另有些人却相反,良心太软弱,使得有些本来不是罪的小事,也因着自以为有罪,因而终日畏惧不安,这样的良心仍不是良好效用的良心,它和因犯罪的缘故而软弱的良心,同样不能让人有坚强的信心。所以良心效用之正常良好,不但要常求主宝血的洁净,也要有健全的真理知识。唯有良心的效用正常,信心又坚强,才可以为真道打美好的胜仗。
保罗在弗 6:10-17 中曾详细论及基督徒的军装。其中之一是 “拿着信德当作藤牌,可以灭尽那恶者一切的火箭” 。注意,虽然魔鬼的火箭可能有许多:疑惑、嫉妒、控告、恐惧 …… 但这一切 “火箭” 的作用都是一样的,就是要摇动我们的信心,所以圣经告诉我们只要拿着信德就可以抵挡一切的火箭了,但要 “拿着信德” 这个藤牌之前,必须要有无亏的良心,所以保罗劝告提摩太要常存信心和无亏的良心。
19 下 “真道” 原文是 “信心” ,与上句 “常存信心” pistin 同字,(中文圣经常将 “信心” 译作 “真道” )。丢弃良心就在信心上像船破坏了般,这意思就是,倘若信徒不常存有良好效用的良心,没有顺从圣灵的感动,常常洁净自己,在真理中行事,那么他的信心就像在一只破坏了的船上一样,很快就会下沉的。保罗自己在传道工作中就曾有过三次遇到船破坏的经历(参林后 11:25 )。相信他必能深深体会到在海上遇着船破坏之可怕情形,因而用这比喻描述人若丢弃良心,其信心的境况何等危险。
四.鉴戒( 1:20 )
20 在此保罗提出两个人为鉴戒,他们因丢弃良心,明知真道而拒绝,所以信心的种子无法在他们心中生长。就如在破坏了的船上一样,只有等候沉沦。
“许米乃” 谅亦即提后 2:17 之许米乃。他与腓理徒二人,妄称复活的事已过,就败坏了许多人的信心,可见他们并非未闻复活的道,乃是虽然听闻却不肯信,反说复活的事已过,混乱保罗所传的真道。
“亚力山大” ,大概也就是提后 4:14 所说的 “铜匠亚力山大” ,他曾多多苦害保罗。按保罗从前在以弗所工作时,就曾有过银匠底米丢与保罗为敌的事。大概当时的银匠,铜匠,多半以制造偶像或偶像用品为主要买卖,保罗所传的福音,使他们的生意大受亏损,因而与保罗为敌。在圣经上我们找不到什么记载,足以证明这两个人是已经得救的基督徒。按本章第 3 节及提后 4:17-18 看来,他们应当就是保罗要提摩太禁止传异教的 “那几个人” 。在此保罗要用他属灵的权柄,把他们交给撒但。林前 5:5 保罗亦讲过类似的话(但在林前 5:5 是对犯罪的信徒说的),可见使徒有这种特权,就是可将犯罪或敌挡真道的人交给撒但,让他们在肉身受痛苦,如同徒 13 章所说,保罗曾用权柄惩罚行法术的以吕马,使他的眼睛瞎了,而使徒彼得亦曾用权柄惩罚了亚拿尼亚和撒非喇(参徒 5 章)。
“责罚” 原文 paideutho{sin ,与来 12:6-7 之 “管教” 同字,因而有解经者推想许米乃和亚力山大亦可能是信徒,但除此以外,再无别的凭据足以证明他们是信徒,因 1:3; 提后 2:17-18 都已明显地以他们为假师傅,不但自己不信复活,还诱惑信徒不信复活的事。 “交给撒但 …… ” 按伯 1 章的记载看来,撒但随时都在寻隙侵害人,只是神并不许可它如此,此就是未信主的人,甚至也可以得着一种神普遍赐给人类某种限度的保护,只因人的生命气息,既已由神所限定(徒 17:25 ),当然也就受到神的保护 ── 在某种限度内不许可撒但侵害人的生命。但那些明知真道却故意敌挡的人既 “不领受爱真理的心,使他们得救” (帖后 2:10 ),神自然也就赋予使徒有那种特权,把他们交给撒但,撤去他们所得着神对一般人所共有的眷护,而任由撒但作弄他们,苦害他们。
问题讨论
良心对信心有何影响?保罗用什么比喻描述二者之关系?
“无亏” 原文是什么意思。
良心会 “有亏” 有那两方面的原因?
“交给撒但” 是什么意思?谁可以有这种权柄?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提摩太前书第一章
壹.问候(一 1 , 2 )
一 1 保罗 首先介绍他自己是 耶稣基督的使徒。使徒 是一个“差出去的人”,所以保罗简略地说,他曾受神圣的差遣作传道的工作。保罗的着作是 奉我们救主神和我们的盼望基督耶稣之命 而写成的。这强调保罗不是自己选择传道作为谋生的方式,也不是受人的命令作此事工;他肯定是从神那里得呼召去传道、教训人和受苦的。在本节,父 神 \cs8 被称为 我们救主 。通常在新约,主耶稣才被称为救主;但这里并没有矛盾。从神喜悦人的得救的角度看,神是人的 救主 ;衪差池的儿子完成救赎之工,赐永生给凡以信心接受主耶稣的人。基督是救主,实在是衪走上十字架,并且完成所需的工作,使神可以公义地拯救不敬虔的罪人。
这里称主耶稣基督为我们的 盼望 。这提醒我们在歌罗西书一章 27 节的信息:“基督在你们心里成了有荣耀的盼望。”我们唯一可以到天上的盼望,只有在主耶稣的位格和工作里找到。事实上,所有在圣经里摆在我们面前的光明前景都是属于我们的,这都因为我们与基督耶稣相连。
再参看以弗所书二章 14 节,基督是我们的和睦;又参看歌罗西书三章 4 节,衪是我们的生命。基督是我们的和睦,处理我们过去的罪的问题;基督是我们的生命,处理我们现在的权柄的问题;基督是我们的盼望,处理我们将来得释放的问题。
一 2 这封信是写给 提摩太 的,他被形容为 因信主作真儿子的 (在信心的平面上)。这可能表示提摩太是透过使徒保罗得救的,或者是在保罗第一次到路司得时得救的(徒一四 6 ~ 20 )。但从使徒行传得的普遍印象是,当保罗遇见提摩太时,他已是门徒了(徒一六 1 , 2 )。若是这样的话, 因信主作真儿子 一句,是指提摩太也与保罗一样,显示相同属灵和道德的品性。他是使徒保罗的真后裔,因为他清楚表露出有使徒同样的性格。
史道克说:“我为那年轻的基督徒工人高兴,因他有这样一位领袖;也为那基督徒领袖高兴,因他‘箭袋充满’这样的‘真’儿女。”
新约书信里常见的问候语是“恩惠和平安”,在提摩太前后书、提多书和约翰二书,问候语则扩大为 恩惠、怜悯、平安 。这些书信都是写给个人,不是写给教会的,因此便解释了加入 怜悯 一词的理由。
恩惠 是指基督徒的生命和事奉里所需的属神资源。 怜悯 说到在人有需要时和快要失败时,神表示同情的关心和保护。 平安 是指从倚靠神而来的内在平静。这三种祝福是来自 父神和我们主耶稣基督 的。本节暗示了基督的神性,因为保罗提到衪的时候,以衪与父为同等的。 我们主耶稣基督 这句强调基督的主权。“救主”一词在新约出现了二十四次,“主”一词也出现了五百二十二次,我们应该能够对这些重要的统计作出个人的应用。
贰.保罗交托提摩太的责任(一 3 ~ 20 )
一.叫假师傅闭口无声(一 3 ~ 11 )
一 3 看来很可能保罗第一次在罗马入狱之后,到以弗所探望提摩太。当保罗继续去马其顿时,他指示提摩太要留在以弗所一段时间,教导神的话语和忠告信徒提防假师傅。保罗似乎从马其顿南行,来到哥林多,或许就是在这城市,写了这第一封信给提摩太。在本节,使徒保罗实际上是这样说的:“就像我先前嘱咐你留 在以弗所,我往马其顿去的时候 ,我现在又这样重复那些嘱咐。”这不能解作提摩太受任命成为以弗所教会的牧者,反而,他在那里只是为了一个暂时的使命,就是指责某些人,叫他们在教会中不要 传 违背基督真道的道理,或在其上加添什么。主要针对的错误道理是律法主义和诺斯底主义。为免提摩太被诱避开这些问题,保罗告诉他要为这工作留下。
一 4 提摩太也受劝诫去指责这些人,叫他们不要注重 荒渺无凭的话语和无穷的家谱 。我们无法肯定知道那些虚渺无凭的 话语 和 家谱 是什么,有人将它们与一些犹太拉比当中兴起的传说拉上关系,另有人认为所指的是诺斯底主义者的神话和家族年表。有趣的是今天错误的邪教都有这等相同性质的东西,很多令人迷惑的故事从异教创立人那里兴起,而家谱在摩门教就占有一个重要的地位。
这等无价值的东西只会在人的心灵里带来纷扰和疑虑,不会产生 神在信上所立的章程 。神设计的整个救赎计划,不是要激起疑团和 辩论 ,而是要促进人心里的 信 。在以弗所教会的这些人,不应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荒渺无凭的 \cs9 话语 和 家谱 这无意义的主题上,却应将他们自己献给基督真道的伟大真理。这将会为人带来祝福,并激发 信 心而不是产生疑问。
一 5 或许在本节里,最重要去明白的是, 命令 不是指摩西律法或十诫的命令,而是指第 3 和第 4 节的指责,这点圣经新译本清楚陈述了, 这嘱咐的目的是出于爱…… 。保罗说,他刚才给提摩太的嘱咐的目标或目的,不仅要带来正统信仰,而且是爱; 这爱是从清洁的心,和无亏的良心,无伪的信心,生出来的 。这些常常在神恩惠的福音被传开后来临的。
爱无疑是包括对神的爱、对其他信徒的爱和对众人的爱,必须发自一颗 清洁的心 。如果人的内在生命不清洁,那么真正基督徒的爱心就不能从那生命里涌流出来。这爱心也必须是一颗无亏的良心的副产品;这是对神对人常存 无亏的良心 。最后,这爱心必定是 无伪 (直译作“不虚伪”) 的信心 的结果,这信心不戴任何假面具。
错误的教训永不能产生保罗所列举的东西。此外肯定地,它们永不是荒渺无凭的话语和家谱所能产生的结果!神恩惠的教训却能生出 清洁的心,无亏的良心和无伪的信心 ,所以得出爱的结果。
本节让我们认识对所有正确教训的试验方式是:是否产生以上的结果?
一 6 有人 偏离 这些东西,即清洁的心,无亏的良心和无伪的信心。 反去 一词的表达可以是指他们定下不正确的目标,或是指他们打不中目标,无疑前者的解释是这里的意思。问题不是这些人不肯尝试得到这些东西,却是他们不以其为目标,结果,他们 反去讲虚浮的话 。他们传道失去目标,引领别人不知往哪里去,无法使人成圣。
保罗经常在本书信里用 有人 这语。在他写提摩太前书时,这些假师傅在教会里只是少数;当我们读提摩太后书时,我们看见“有人”一语不再是那么显着了,势力平衡已经改变,离道反教变得广泛,少数看来已变成多数了。
一 7 上几节经文说的假师傅是犹太教的人,他们要将犹太教和基督信仰混合,又将律法和恩典混合。他们坚持在基督里的信心不足以得救,他们强调人必须受割礼或在其他方面必须守摩西的律法;他们教导说律法就是信徒人生的守则。
这种错误的教训在教会历史各年代都出现过,是现今一种最能败坏基督信仰的瘟疫;其现代形式是:声称虽然得救需要在基督里的信心,但人也必须受洗,或加入教会,或守律法,或苦行赎罪,或作什一奉献,或行其他形式的“善事”。那些教导这现今律法主义的人,并不明白救恩是透过在基督里的信心,而不是透过守律法的行为。他们不了解好行为是得救的结果,而不是原因;人不会因做好事便成为基督徒,他做好事,因为他是个基督徒。他们不明白基督就是信徒生命之道,而律法不是;他们不了解人类不能在律法之下免去咒诅,律法判处所有不守它神圣规条的人死刑,因为没有人能完全遵守律法,所以人人都被判了死刑。但基督已救赎了信徒脱离律法的咒诅,因为衪曾为我们成为咒诅。
使徒保罗认为这些用自我形式想要作 教法师 的人,不明白 自己 所讲说的,也不肯定他们 所论定的 。他们不能有智慧地讲论律法,因为他们不明白赐下律法的意义,或者律法对信徒的关系。
一 8 保罗充分地表明律法并没有什么毛病。“这样看来,律法是圣洁的,诫命也是圣洁、公义、良善的。”(罗七 12 )但律法必须 合宜 地使用。律法的赐下从未被视作救恩的方法(徒一三 39 ;罗三 20 ;加二 16 , 21 ;三 11 ), 律法 的正确用法是在传道时和在教导时,使人生出悔罪的心。律法不应用作救恩的方法,或成为人生的守则。
金尔曾指出律法教了我们三样东西:“我们应该怎样,我们不曾怎样,我们不能怎样。”当律法在罪人的生命里动工时,那人就准备好向神喊叫说,“主啊!求你用你的恩典救我!” 3 那些教导律法是救恩或成圣的要素的人是前后矛盾的。他们说如果基督徒犯了律法,不一定要被处死。这不是确立律法权威的方法,律法没有刑罚就只是一些好建议而已。
一 9 律法不是为义人设立的 。如果一个人是义人,他就不需要律法,这对基督徒来说是真实的。当他在神的恩典里得拯救,他就不需站在十诫之下,藉以过圣洁的生活。基督徒不是因惧怕惩罚而过圣洁的生活,而是因爱那死在各各他山十字架上的救主。
使徒保罗继续形容那些人,他们是赐下律法的对象。很多圣经评注家指出,这些形容和十诫本身有很密切的关系。十诫分为两部分,首四诫述说人对神(虔诚)的责任,而其余六诫处理人对邻舍(公义)的责任。以下的字句看来与十诫的第一部分对应: 是为不法和不服的,不虔诚和犯罪的,不圣洁和恋世俗的…… ,而 杀人的 一词与第六诫有关系: 不可杀人 。这里 杀人的 是指谋杀者,不是指意外地杀了人的人。
一 10 行淫和亲男色的 形容不道德的异性性行为和同性性行为。这与第七诫有关:“不可奸淫。” 抢人口 (或作贩卖人口)一词很明显与第八诫有关:“不可偷盗。” 说谎话的,并起假誓的 (作伪证)与第九诫有关:“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
最后几个字或是为别样敌挡正道的事,与第十诫没有直接关系,但看来是概括所有诫命,并且作总结。
一 11 很难决定本节怎样和前文连上,意思可能指第 10 节提到的正道是 照 ……福音说的 。或者意思可能指保罗在第 8 至 10 节谈论的律法,与他所传的 福音 完全一致;又或者意思是指保罗在第 3 至 10 节谈论有关假师傅的事,是按照 福音 的信息说的。不错,福音是 荣耀的 ,这样强调可能因为福音以一种奇妙的方式述说 神 的荣耀(直译为 荣耀的 ),一位圣洁、公义的神,同时又是恩慈、怜悯和充满 爱的神。衪的爱正切合衪圣洁的要求。现在那些接受主耶稣的人都得永生。
这是 交托 给使徒保罗的 福音 。这福音以荣耀的主耶稣基督为中心,并且告诉人衪不但是救主,也是我们的主。
二.为神真实的恩典感恩(一 12 ~ 17 )
一 12 在以上的一段,保罗曾形容那些将律法强加在以弗所信徒身上的假师傅。他现在想起他个人的悔改归主。罪人归主不是因守律法,而是因神的恩典而成。他不是个义人,而是个罪魁。由本节至 17 节似乎要表明律法在保罗的个人经历中的合法使用。律法对他不是救恩的方法,而是悔罪的方法。
首先他猝然感谢 基督耶稣 ,因衪赐下加力的恩典。这里强调不是大数的扫罗为主作了什么,而是主为他作了什么。他不能不感到惊讶,因为主耶稣不但拯救了他,而且还 以 他为 忠心 的,派他服侍衪。律法就永不能有这等恩典,况且,律法硬性的条文要判罪人扫罗死刑。
一 13 保罗在悔改归主前犯了十诫,在本节里充分地证实了。他说自己 从前是亵渎神的,逼迫人的,侮慢人的 。他是一个 亵渎神的 人,他说基督徒和他们的主耶稣的坏话;他是一个逼迫人的人,他要置基督徒于死地,因为他觉得这个新教派威胁、危害犹太教;在执行他的恶谋时,他喜爱以 侮慢人的 、暴力的和无耻的行为对付信徒。虽然不明显,但其实这些字句: 亵渎神的、逼迫人的和侮慢人的 ,都以加剧变坏的方式排列。首先的罪只是言语而已,进一步是为别人的信仰加手毒害,最后更包括残酷的意念和虐待。
然而 保罗 蒙了怜悯 ,他不须接受所应得的惩罚,因他是在 不信不明白 的时候作这些事的。在逼迫基督徒时,他以为他是作神的事工,因他宗祖的宗教要他崇拜真神,他只能认定基督徒的信仰是与旧约的耶和华相违背的。他用尽热诚和精力,以为杀害基督徒就是扞 神的尊严。
很多人强调热诚、认真和真挚是与神同在的重要条件,但保罗的例子告诉我们,热诚并不足够。事实上,如果一个人是错的,他的热诚只能令错误更深;他有愈多的热诚,他所做成的破坏愈大!
一 14 保罗不仅逃过他应得的惩罚(怜悯),也接受本来没他分儿、格外 丰盛 的慈爱(恩典),只是罪在哪里显多,恩典就更显多了(罗五 20 )。
赐给保罗的主的恩典是不会白费的,因为 “在基督耶稣里有信心和爱心” 。临到保罗的恩典是与 基督耶稣里 的 信心和爱心 一同来到的。当然意思是像恩典从主那里来临,信心和爱心也是从主那里发出的。然而,我们若明白保罗没有拒绝神的恩典,却信靠主耶稣,并爱这位从前恨恶但可称颂的主,这意思就更清楚了。
一 15 这是教牧书信里五句“可信的话”的第一句。 这话是可信的 ,因为这是神的话。衪既不说谎,也不出错,人可以不置疑地信赖这句说话。事实上,不信主的话是没理由又不智的。这是 十分可佩服的 ,因为主的话用诸四海皆准,述说神已为众人作成的事,将救恩的礼物送给所有人。
基督耶稣 一语强调我们主的神性。主是那位从天上来到世上,首先是神( 基督 ),然后是人( 耶稣 )的神。至于救主的先存性,在衪 降世 中已有了答案。伯利恒不是衪存在的起点,衪是与父神同在、永活永存的,但衪为了一个特别的差事来到世上成为人。今天的历法证实衪曾来临的事实。我们说公元某某年,就即是主历某某年。衪为什么来呢? 为要拯救罪人 。衪来不是要救好人(世上没有好人!),也不是要救那些完全遵守律法的人(世上没有人曾这样做到)。
现在我们来到真正的基督信仰,和其他别的教训的核心不同之处。虚假的宗教告诉人,有一些事情人能做或表现的,可得 神的喜悦;福音告诉人,他是个罪人,是迷失的,并且他不能拯救自己 ,只有透过主耶稣在十字架上代赎之工,才可得进天堂。保罗在本章前头所提到的律法的教训给了肉体一个地位。这教训正迎合人要听的说话,就是无论用何种方法,人总能促成自己的救恩。然而,福音坚持说救恩工作的一切荣耀只能归于基督,人没有做什么,只有犯罪,主耶稣完成了所有拯救之工。
神的灵将保罗带到一个地步,在那里他知道自己是个 罪魁 ,或者像一些人这样翻译:“罪人中最突出的一位。”就算他不是个罪魁,但肯定他是罪人前列的几位。请注意“罪魁”的名衔不是给一个拜偶像或不道德的人,而是给一个有深入的宗教信仰,在正统犹太教家庭长大的人!他的罪是道理教义上的罪,他不接受神论到主耶稣基督的位格和工作的话。拒绝神的儿子是最大的罪。
还有,请注意他说 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 ──“是”字不是过去时态的,而是现在时态的。最虔敬的圣徒经常最注意到的是他自己的罪。
在哥林多前书十五章 9 节(约在主后 57 年写的),保罗称自己为“使徒中最小的”,然后在以弗所书三章 8 节(约在主后 60 年写的),他称自己为“比众圣徒中最小的还小”。数年之后,这时在提摩太前书一章 15 节,他称自己是个罪魁。这里我们看出保罗在基督里谦卑的过程。
达秘翻译这句 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 为“在罪人中我是第一名”。意思不是指他是旷古历今最差的罪人,而是指就以色列而言,他是第一的。换句话说,他的悔改归主是第一个预示将来以色列国的悔改。他是“未到产期而生的人”(林前一五 8 ),暗示他的重生,在以色列人的重生之前。就像他的得救是直接从天得启示,不经人的协助。大概将来大灾难时期,犹太的遗民也是同样地得救的。这样的解释似乎证实第 16 节的“魁”和“榜样”等用词。
一 16 这里解释了保罗得蒙怜悯,是因为在他身上展示了 耶稣基督 的 忍耐 。就像他是个罪魁一样,现在他又成为主无穷恩典的重点展示,他是“头一个展览品”,一个生动的例子。就如凯理说:“属神的爱超越最激烈的恨意,属神的忍耐叫最变化莫测和最强硬的敌人闭口无声。 4 ”
保罗的例子是个 榜样 。在印刷行业里,样本是第一校稿,代表一个样品或标本。保罗的悔改归主,是救主从锡安领出来(罗一一 26 )时,神怎样对待以色列国的 榜样 。
从一个更广阔的角度看,本节的意思是叫所有人都不要失望,无论他们怎样败坏,还可以安慰自己,因为主已经拯救了罪魁,他们也可以以悔改者的身分,来到地面前得 恩典和怜悯。藉信靠衪,他们也能得 永生 。
一 17 当保罗想到神在恩典中不可思议地待他的种种事情,他猝然写出这爱的赞颂。很难知道这是对父神,还是对主耶稣的赞颂。 永世的君王 一词看来是指主耶稣,因为衪被称为“万王之王,万主之主”(启一九 16 )。可是, 不能看见 一词又似乎是指父神,因为明显地主耶稣可以凭肉眼看见。我们不能分辨所指是神的那个位格,也许是指示我们知道衪们是绝对同等的。
永世的君王 首先被形容为 不能朽坏 的。这是指不败坏或不灭的意思,神在衪的本质里也是 不能看见 的。在旧约,人曾看见神出现,而主耶稣完全地以看得见的形状,向我们揭示神。但神本身是肉眼不能看见的这事实,并没有改变。跟 衪被形容为 独一 (有智慧;参看新英王钦定本) 的神 。最后的分析是:所有的智慧都来自神(雅一 5 )。
三.重申交托给提摩太的命令(一 18 ~ 20 )
一 18 这里提到的 命令 ,无疑是指在第 3 和第 5 节保罗交托给提摩太的责任,叫他去指斥假师傅。为了鼓励他 儿 子 提摩太 执行这重要的任务,保罗提醒他那使他蒙召事奉基督的情景。
照从前指 你的豫言 ,看来是指在保罗遇见提摩太之前,有一个先知曾在教会兴起,说提摩太将为主所用,事奉衪。先知是神的代言人,在某些特别行动上,他接收神旨意的启示,并且将这些启示告知教会。年轻的提摩太被预言的话挑选了出来,他将来要成为耶稣基督的仆人的说话因此便流传起来了。如果他被引诱灰心,或在主的事工上沮丧起来,他应记起这些 豫言 ,好使自己振作和激励,去 打那美好的仗 。
一 19 在这场仗上,他应有 信心和无亏的良心 。基督徒的信仰很精准并不足够,道理可以很纯正,然而也可以没有 无亏的良心 。
史咸顿写道:
那些有恩赐、在众人眼中有才能的人要儆醒,恐怕在不断的聚会、不断的传道和众人面前的事奉中,忽略了在神面前的私人生活。圣经不是警告我们,福音可以藉人和天使的口被传开的么?但这是没意思的。那些为神结果子,并在将要来的日子里得丰富奖赏的人,要过敬虔的生活,所有真正的事奉必须从这样的生活而来 5 。
一些保罗时代的人,破坏了他们自己无伪的良心,因此就 在真道 的范围内, 如同船破坏了一般 。他们像愚蠢的水手,将指南针抛进海里。
那些在真道上将 船破坏了 的人都是真信徒,只是他们未曾保持一颗敏锐的良心。他们的基督徒生命开始时,像一艘华丽的船只开往大海,但他们没有旗帜飘扬、安全无恙地回到港口,反而搁浅沈船,为他们自己和他们的见证带来羞耻。
一 20 我们不知道 许米乃和亚力山大 ,是否就是提摩太后书二章 17 节和四章 14 节所说的那两个人;我们也不知道他们谤渎的内容。我们所知的是他们放弃了无伪的良心,并且口出谤渎的话。在新约, 谤渎 6 不一定是说神的不是,可以用来形容对其他人的辱骂,或说其他人的坏话;也可以用来形容这些人的生活方式和他们嘴里所说的话,因 破坏真道,他们肯 定令其他人都说真道的坏话,而且他们过 谤渎的生活。
他们的生命是一幕悲剧,曾经是杰出、有能力的基督徒,后来扼杀了自己的良心,就转往错误的道路上走。
使徒保罗说他已将这些人 交给撒但 了。一些学者认为这句话简单地指逐出教会的行动。他们推断保罗已将这两个人逐出当地教会,这行动的目的是要叫他们悔改,然后恢复与主和衪的子民的关系。这观点难解之处在于逐出教会是当地教会的职能,非一个使徒的权柄。在哥林多前书第五章,保罗没有将犯了乱伦罪的人逐出教会,却规劝哥林多信徒执行这事。
经文其他的主要解释是:交给 撒但 是一种给予使徒的权柄,这权柄在今天再不能得到印证,因为今时今日再没有使徒了。按这观点,使徒有权柄将犯罪的人交给 撒但 ,使他们的身体受苦,甚至因受苦而死,像亚拿尼亚和撒非喇的例子(徒五 1 ~ 11 )。这样的惩治明显是以感化为目的── 他们……就不再谤渎了 。这不是咒诅,而是惩罚。 ──《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Ⅰ 使徒与提摩太(一1-20) A 问候(一1-2)
1. 提摩太前书遵循一般保罗书信的起头,保罗首先宣告自己有使徒的权柄,藉此肯定书中教导的权威性。事实上,提摩太本人并不需要这样的提醒,由此可知保罗这封书信,不仅是写给个人,也是写给教会。
使徒这个字的意思,必须被限定在“耶稣所拣选的使徒”这个定义下。以弗所教会曾质疑保罗使徒的权柄,因此保罗在这里宣告他使徒的职分,有助于澄清他在教会里正式的地位。保罗在此用了基督耶稣,而非耶稣基督,其用意是要着重于属天弥赛亚的启示。然而在保罗书信中,他对主的称呼却非完全一致(罗一1;林前一1)。
使用奉神的命令这样的描述,强化了对权柄的观念。保罗在其他书信中喜欢用“奉神旨意”(如:提后一1),但他现在使用的叙述(kat’epitagēn)在罗马书十六26中,指的是永生神的命令势在必行(也见:林前七6;林后八8)。这表现出保罗没有丝毫忘记他是从神的命令,领受了这样的身分。
保罗很少使用“救主神”这样的称谓,因为除了教牧书信之外,“救主”这个称谓都是用在基督的身上。但是在这里,他心中所思想的是那救恩的源头。这称谓出自一个熟悉的旧约观念。按着保罗的神学背景,这是极为自然的。同时代救主(sōtēr)这个字,常用于对君主的狂热崇拜,譬如用来形容声名不佳的尼禄王。或许保罗运用所有格我们的,是一个暗示性的对比。在希腊文中将冠词删除的写法,可能意味着这个称谓,已经普遍的被当时的基督徒所接受。
我们的盼望基督耶稣接在前面的称谓之后,使得保罗的开场白更有分量,也让我们一窥他的神学立场。圣父、圣子同为使徒权柄的根据,使他更深信基督的神性(参:Simpson)。以基督徒的观念翻译成盼望的希腊文elpis,表达出一种绝对的把握,但现代的英文翻译表达不出这意思。
2. 保罗描述提摩太是因信主作我真儿子的(gnēsios在原文的意思是:真实的、诚挚的),是两人主里关系亲密的确证。无疑的,提摩太的根基是建立在信仰上(吕译;和合:“因信”)。希腊文中虽然没有定冠词,这个片语还是应该指着福音而说。提摩太与保罗站在相同的传统上。以父子相称的门徒关系,在当时的社会里相当普遍,特别是在神话里(参:Dibelius-Conzelmann),然而在基督徒的信仰中,却赋予了这样的父子相称一个新而深刻的含义。
有趣的是,保罗在这里用了相当完整的问候句,在他常用的恩惠、平安之外,又加上了神的怜悯。同样的问安仅出现在提摩太后书一2。伯珥那阐述得好:“若无怜悯相随,恩惠也无从赐人平安。因为我们不仅需要面对将来的能力,也需要知道所犯的罪,已得着赦免。”正如第1节所表达的一样,这里三重的祝福,也是来自神与基督(从父神和我们主基督耶稣),基督是给我们带来祝福的中保,而天父是赏赐这一切的那一位。
B 福音与异端邪说的对比(一3-11)
3. 保罗的思路极为快速流畅,以至于在这个句子里,他忽略了文法上的收尾。NIV译作:我曾劝你……仍住在以弗所,虽然在文法结构上并非十分精确,至少符合了原意。我们无法确定希腊文动词parakaleō在此有何力道。NIV与RSV倾向于使用加强的语气“力劝”(urged),但用温和的口气“鼓励”(encouraged)一样可以衬托出原文的意思。保罗在这里提醒提摩太,不要忘记所托付的福音使命,为的是鼓励年轻的提摩太。
文中提到以弗所,并非表示保罗不久前待过那里。因为希腊文中的分词poreuomenos(现在式)可以表示保罗在途中把提摩太留在以弗所,并劝提摩太要留在那里。这件事很可能是在使徒行传之后的年代所发生的(见导论[IV 关于历史上的影射]一题)。不过,也有学者提出相当有力的论点,将此行安置于使徒行传的时间框架内。从保罗的语气中,可以看出提摩太似乎有什么原因不愿意留在以弗所,而以弗所教会,不论是从福音策略或是文化的角度来看,都是教会在亚洲一个重要的据点。提摩太羞怯的性格,可能使他害怕去面对这份艰钜的工作。
如今提摩太被保罗提醒:他是有权柄的人,他有清楚指正假教师的责任。很明显的,保罗期望他立场坚定,就像在信中,保罗用了命令(parangellō,和合:“嘱咐”),是个军事用语,就是将命令由一个人传达给另一个人,保罗就是用如此强烈的语气,来表达他的意思。“嘱咐那几个人不可以传异教”,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福音的基本教义,在当时已经确定。(参导论[VII 教义的问题]一题)这些话,针对现代追寻新奇的信仰教导的人,无疑是一个及时的警告。
4. 保罗称这些虚假的道理为荒渺无凭的话语(myths,当代:“无稽的神话”)和无穷的家谱,与福音的重要内容实在差太远了。这些虚拟无关的教义,绝对抵触真正的信仰教导所带出来的结果。
许多学者认为对“家谱”的重视,成为第二世纪诺斯底主义的来源。另一派更有力的说法认为:这些传达虚假道理的人,虽然保罗没有提及他们是谁,但应该是一群被犹太教中玄思一派所吸引的人。在提多书一4里,同样的字myths(mythoi,荒渺的言语)也出现过,同样被用来形容一些特定的犹太人。显然保罗在两处不同的经文里,指的是同一群人。在旧约时代,犹太人的经典禧年书(Jubilees)79中,可以看出犹太人对于玄思的兴趣,引发他们编纂出荒渺无凭的野史来。这些虚无飘渺的说法(无穷的aperantos,可能有此含义),免不了会导致更多的争论(和合:“辩论”)。对保罗来说,这些无益的教义,实在是完全徒劳无功,难怪保罗以神在信仰上所定的计划(新译;和合:“神在信上所立的章程”)两相对照。译成“计划”的希腊文oikonomia,可以被解释为“管家的职分”,后来通用为一般“管理”的含义,也是保罗着作里的一般用法(参:林前九17;弗三2、9)。在这里所指的,不是观点不同,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作为。保罗已经明确的指出这种虚假道理的无益荒渺,全然不同于信心所导致的纪律。RSV将“神的计划”译为“神的训练”或许更能表达含有神管教的意思。
5. 第5节里的命令(如同军事术语parangelia)指的是摩西的律法。就这点来讲,这些想要做教法师的人,明显误解了摩西律法的真义,但这里更有可能指的是基督徒的道德责任。命令的总归是指命令的目的(RSV:“责任的目标”)。当然,基督徒所有的行为都是以爱为出发点。而这些荒渺无益的教导,无非是要满足个人在知识上的虚荣。教导的动机,往往不是出于爱心。
因此保罗强调这爱的源头。希腊文中的介系词ek,翻译成出于(新译;和合:“就是”)有力地道出爱的源头的三方面:
a.清洁的心:清洁的心是最根本的要求。在旧约圣经中,“心”是一切德行的根基。没有清洁的心,就没有高贵的德行。耶稣对“清心的人”有特别的应许(太五8)。祂同时也强调,因着祂所传给我们的道,我们就清洁,如同葡萄树被修剪干净一般(约十五3)。
b.无亏的良心:希腊文良心(syneidesis)直接的字面含义是“共同的认知”,我们以此来区分是非对错。在保罗的神学里,特别凸显良心在我们身上的作为。对比之下,保罗后来提醒提摩太,离经叛道的人是良心败坏的人(提前四2)。良心的观念,早已存在希腊文化中。但被基督徒赋予更广泛深刻的含义。(参:Simpson)
c.无伪的信心:显明这些教法师的信心虚伪且缺乏根基。保罗认为所宣告的必须真实无伪,才是最重要的。
就因这三个爱的来源,使一些学者质疑这段经文的真实性。因为在保罗其他的书信里,看不到这样平行的铺陈字句;学者认为,对保罗来说,有信心已经足够。但是我们也没有理由怀疑保罗强调信心为爱的出发点。虽然在“爱的真谛”里,保罗认为“其中最大的是爱”,但他仍将“爱”与“信和望”连结在一起(林前十三13)。由此看来,这两处经文对信心的诠释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6. 基督教这三个相辅相成的基础,显然已被一些人忽略。这些人偏离并且转向(和合:“反”)。这是两个极为生动的动词,意味着失去正鹄(astocheō),当然会一偏到底了(ektrepō)。失去了基督信仰的中心点,偏向飘渺无实的虚幻里。因为生命中如果缺少了这三个基础,所带来的结果,不仅是没有爱,也产生毫无意义的喃喃呓语。保罗以虚浮的话(mataiologia)总结了这些离谱、错谬的教导。
7. 这里指出这些人,一心一意想当教法师,显出这些犹太人的性格,只想与当时拉比的释经学较量,却对阐明福音没有兴趣。保罗严严的控诉这些教导别人的人,他们的作为不但不聪明,而且无知。他们误解经文中圣言的内容,以至于当他们说话的时候,不仅不明白自己所讲的,听的人也不了解他们所说的话。信仰的真理绝不允许被淹没在无意义的狡辩里。这是许多着迷于寓意式解经的人,难以避免的陷阱。
8. 由于第7节中提到律法教导的争议,保罗就此讨论律法的目的。他认为律法有其重要性,只要用得合宜(nomimōs合法)。该希腊文副词在新约圣经里,只出现在这里并提摩太后书二5中,都是用来形容律法功用的重要关键字。律法必须被局限在它主要的功用里,那就是用来对付不义不法的行为。从这个角度来讲,它是好的。这里的希腊文是kalos而不是agathos,别有深意,因为前者不仅着重内在质素的优越,也强调外在形式之美。保罗清楚的拒绝任何贬低摩西律法的行为,但却明显的反对许多针对摩西律法,所引发的无意义的争辩。接着第8、9节,他继续形容律法所针对的各式各样的不义之人。
然而这里对律法的看法,是否与保罗本身的神学思想矛盾?有人质疑此处经文与提摩太后书三16、17的论点有异。但是,如果我们与罗马书七12、16比较,就会发现与保罗对律法的观点,并不抵触。新约学者耶利米亚(Jeremias)指出:一些质疑保罗原着者身分的学者认为,第8节中只要人用得合宜这样的句子,未能掌握保罗对律法的看法(参:Hanson)。然而被翻译做“合宜”(nomimōs)的这个字,在犹太人奉行律法时,是极为平常的用字(Spicq),不必因此认为它与保罗的思想抵触。耶利米亚的看法,应该较为合理。
9-10. NIV在第9节中,依照希腊文文法,并没有在律法前面加上定冠词,表示这里所指的“律法”似乎是普遍的法律。但是第8节有加定冠词的“律法”,因此此处应该是针对摩西五经而言。保罗对律法的看法,同时涵盖积极与消极的两个层面。以消极面来讲,律法对守法的人并没有多大的影响。但从积极面来看,保罗似乎只针对那些罪大恶极的人。在列举一些极端的例子之后,保罗也指出在约束和谴责的功用上,律法能作的有限。当然,这里所未列出的轻微罪行,也包含在内。这里列举的顺序别具用心:先是冒犯神,然后是得罪人,就是十诫所列出的。
这里所列举的,没有一项与律法所责备的贪婪有关。而在罗马书七7里,保罗正是用贪婪来描述他个人对律法的体验。然而保罗此处的目的显然不同:他是着重在律法约束犯罪的外在功能,然而,我们不必认为这句话排除律法的其他功能。我们虽然知道律法已被福音所取代,十诫仍保有判断公义的外在价值,但是对于一个“义人”来说,律法积极的标准,已不再适用。RSV将dikaios翻做“正直”的人,更接近字面的含义。律法是为不法的人预备的,因为他们藐视法律;律法是针对不服的人预备的,因为他们不愿顺从纪律;律法是为不虔诚的人预备的,因为他们不敬畏神;是为犯罪的人预备的,因为他们背离神;是为不圣洁和恋世俗的人预备的,因为他们拒绝圣洁的事。
弑父母应当是指打骂父母的人,严重的违犯十诫中的第五条诫命。杀人的单独提出,则是指一般谋杀的行为。行淫和亲男色的同样是违犯十诫中的不可奸淫。我们可以确定,在接下来的世纪中,以弗所一带有许多同性恋的行为发生。
将抢人口和说谎并起假誓的连在一起作为结尾,似乎有些奇怪。“抢人口”以现代的观念,可以被理解为“绑架”(如RSV);至于那些“说谎并起假誓的”,则提醒我们,律法不只是针对行为,也针对口中的言语。列举这么多律法约束的对象,最后保罗以或是为别样敌正道的事设立的作为结束,告诉我们除了这里所列举的,还有许多不能一一细数。但是,以上明明谈的是针对律法的行为,为什么在这节经文中,提到别样敌正道的事,而不是敌律法的事?正道在教牧书信里显得十分重要,出现的次数远超过新约圣经其他地方。从律法到正道的转变,说明了保罗的思考,从针对违背律法的教导,转移到生命原则的教导。用希腊文的正(hygiaihousa)来形容纯正的教义,除了在教牧书信里常常出现,没有出现在其他地方。它意味着“有益的”或是“健康的”纯正基督教的教训。总结律法和正道的异同,就像一个是治标的药,一个却是治本强身的食物。不论如何,第10节末尾所提的正道,正是为了下面对福音的陈述铺路。
11. 这一节事实上总结了从第8节以来的讨论。它说明了保罗谈论律法,不是依据他个人的主张,而是依据荣耀的福音。从希腊文字面的含义是“可称颂的荣耀神的福音”,比起NIV、AV和RSV的翻译,这样的翻译更能表达原来的意思,因为它更直接的指出荣耀是关乎剧中的主人翁(神),而不是剧情本身(福音)。同样以属格为表达方式的经节,出现在哥林多后书四4-6。那里提到福音彰显神的荣耀,显在耶稣基督的面上。
形容神是可称颂的,只出现在这里及六章15节,但这样的用法却常出现在斐罗(Philo)笔下。它并非仅将神当作称颂的客体,而是亲身经历在祂里面完全的福分。这样的想法,贴切的符合福音所散发出来的荣光。
神交托我的说明保罗对福音一贯的态度(参:林前九17;加二7),对受委托的保罗来说,他很清楚神是他的委托人。
C 保罗个人福音的经历(一12-17)
这个部分似乎有些背离主题,却是不可缺少的重点。保罗以其亲身体验,证明神的改变大能。像保罗这样曾经激烈反对福音的人,如果神都能呼召并装备他,更加证明神大能的无限。保罗想到交托予他的福音是如此伟大(11节),不禁联想到自己经历的神的大能,而感到赞叹。
12. 接着突如其来的感恩,贯穿在保罗书信的字里行间,是对福音永无止息的赞叹。保罗不断强调的主题,就是神使一切成为可能。那给我力量的是从希腊文法中的不定过去分词(endynamōsanti)而来,指出一个过去的事实。在另一个读法(抄本支持较弱)里,现在分词(endynamounti)亦被使用来强调,基督是那位恒常不变的赐力量者(参:腓四13)。两种读法,都表达了同一个深刻的真理。然而就保罗在这里所满溢的回忆情怀,以及从前后文来看,用过去式来理解这句话似乎更贴切些。
接下来保罗说明他感恩的理由。他的忠心,在这里可被译为“值得信赖”。派我服事祂指出他所陈述的并无自夸之嫌,因有他个人所领受的启示,并加上他所服事的神为他作见证。保罗惯用的“服事”(diakonia)这个希腊文,证实了教牧书信是早期作品,因为该字容易与第二世纪设立的执事职分混淆,因此不宜用在使徒身上。
派我服事他,让我们深刻的了解,保罗并非自我委任,这是神主动的工作,这是保罗各样服事的确据与根基。(参:林前十二28)。
13. 保罗回溯过去,无疑的将自己的思绪带回到不信主的时候。回想基督的大能,更令他自己觉得不配。他极力的谴责自己,形容自己过去是亵渎神的、逼迫人的。当他提到自己是残暴的人(NIV,和合:“侮慢人的”),想起自己曾寻索基督徒的性命,挨家挨户的捆绑他们。这样的人竟然还蒙了怜悯!使用被动的语态,是保罗的特色(参:罗十一30-31;林前七25;林后四1)。他先前的败坏,迫使他格外体验神的怜悯。然而保罗了解他受神怜悯的理由,他说因我是……由于无知而做的(新译)。存心故意的无知,只有加增他的罪(参:罗十13);保罗的不明白,与清洁的良心有关,只不过受到不信而污损(参:提后一3)。他不信之前被误导的经历,在神的眼光中不被定罪,反而蒙了怜恤。因祂知道大马色的扫罗,一旦被光照,能成为大有能力的仆人。
14. 保罗无法在长篇大论中,不提到主的恩典。对他来说,那不是抽象的观念,而是正在不断运行中的力量,掌管着我们的行为与思想。保罗这里的话,令人想起罗马书五20,两处的动词,都使用过度(hyper)为其复合动词的前置词,企图强调神的恩典格外丰盛。对于这经节里所形容的基督徒的本质,一些学者持有意见。他们认为,保罗不会将信心和爱心与恩典区分开来,或者更甚,保罗把信心看作仅仅是悔改所带出来的结果之一。许多学者认为,保罗这里的用语,十分不明确。不过,没有必要在一节经文中,去推想在恩典、信心、爱心之间有区分,就不是保罗的用法。事实上,连结恩典与信心、爱心的前置词meta(with),已经指出神的恩,与其他两项基督徒品德的关系。保罗会欣然的同意,离了神的恩,爱心与信心将成为不可能。同样,失去了后者,也无从证明神的恩。当然也没有必要将此处的恩典视为一种“能力”,有别于“单纯的偏爱”(参:罗五20),因为这里对恩典的强调,只是要凸显13节中所提到的怜悯。在基督耶稣里的信心和爱心,这样的形容,在提摩太后书一13,也可以看到。
15. 这话是可信的,这种令人侧目的用语,除了在教牧书信中用了四次,在新约中是见不到的。这样的声明,令人质疑保罗是否是写这封信的人;但也不能因此认定保罗不能,或不会用这样的口气说话。80从上下文来看,他似乎有节奏般的引用当时教会愤用的声明,是被认为可信的。用这样的口气写给提摩太的信,似乎有些奇怪;也有可能他想提醒他年轻的助手,接下来要说的基要主题。
十分可佩服的这几个额外的用词,在新约中只有这里并四章9节有用到;但却是日常希腊文的惯用语(M & M on apodochē)。基督耶稣降世,为要拯救罪人,简明的阐述了基督徒信仰的基本真理,并指出了福音的中心。由于使徒约翰比保罗更强调道成肉身的目的,更可以看出保罗在这里是引用当时已经流传的福音书内容。由这句话的内容来看,甚至可能追溯为耶稣说过的话,也包含在四福音的写作素材里。
保罗从没有离开的一个主题,就是基督的救赎是针对罪人。当他越多经历神恩典的伟大,他就更深的体会自己本身罪性的状态,以至于他不得不说我这罪魁(希腊文prōtos意思是“首领”)。或许看来十分的戏剧化,但却是保罗人性中最真实的流露。保罗看自己是那些得罪神,却蒙神怜悯的榜样。保罗习惯形容自己为“最……”,不管说他自己是使徒中“最小的”(林前十五9),或是比众圣徒中“最小的还小”(弗三8),或“罪人中的罪魁”;保罗绝不是病态的自我贬抑,约翰本仁同样也写过一本着作,取名《神恩丰富,充满罪魁》(Grace Abounding to the Chief of Sinners)。
16. 从第13节起,不断的提到他领受神的怜悯,因为保罗在这里有他的用意。他以自己这样特殊的例子,来说明基督的大能同样能成就在其他人身上。因为显明在保罗如此罪人身上的怜悯,一定能为接下来的世代,成了最好的例子。这个特别的例子,凸显了基督无限的忍耐(当代),没有止息的加在罪人身上。
希腊文中的榜样(hypotypōsis),就好像艺术家笔下所勾勒出来的轮廓,或是说明作者强烈想要表达的字句(参Simpson)。从另一个崇高的角度来看,保罗顺服的经历,对无数愿意相信基督的人成为他们的榜样。译为相信的动词之后有epi加间接受格,表示基督是我们信心的坚固根基。如此不能震动的保证,不仅在今生,也存到永远。
17. 在不断细数神恩典的当中,保罗以其习惯用的颂赞做为结束。颂赞的方式与过去不尽相同,但对神的爱慕与敬畏不变。使用永世的君王(RSV:King of the ages)这样的形容词,仅出现在希腊文圣经旧约旁经中的多比传(Tobit )十三6、10及启示录十五3里。这样的句子可能流传在当时犹太人的生活圈子里,它代表着犹太人两种时代的观念:一个是现今的世代,一个是即将来临的世代。然而神在两者中都掌权,如同保罗所说的世世代代、永永远远。
不能朽坏的,这样的形容词,似乎倾向于希腊式的用法;但是罗马书一23保罗也用同样的形容词。不能看见也同样出现在歌罗西书一15中。而独一的神翻译得比AV“独一智慧的神”正确得多。用“智慧”来形容神,或许来自罗马书十六27,但这里用“独一的神”更能强调犹太人一神论的观念。
D 使徒保罗对提摩太的劝勉(一18-20)
这三节经文是接续第3-5节的经文,保罗在这里更加明确的说明他写信给提摩太的目的。
18. 保罗在第5节劝勉提摩太要有爱心,使用相同的字paran-gelia表达对提摩太的命令(RSV:charge)。照其军事用法(例见希腊史学家瑟若芬〔Xenophon〕与波里比乌〔Polybius〕的作品),它传达一种迫切需要被完成的任务。保罗严肃的耳提面命:牧养的工作不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乃是我们的元帅基督的命令。交托这个字(译自原文paratithēmi),形容对提摩太委以重任。同样的字出现在提摩太后书二2,当提摩太交棒给别人的时候。
照从前指着你的预言,指的是提摩太被召前,保罗对他的预言。可对照当初在安提阿教会,保罗和巴拿巴奉差遣时,教会对他们所说的话一样。不论如何,这里的经文,不仅证明保罗对神所差遣接续他工作的提摩太,有全然的信心,也有来自提摩太所服事的教会的认同。
保罗仍继续使用军中的用语,他用打那美好的仗,来鼓励他年轻的部属,去遵守那些认可他蒙召的预言。“因此RSV翻译作“受此感召”(inspired by them),强调对提摩太的预言发出的感召。因为他所领受的能力,是来自神对他的呼召。
19. 不同于以弗所书六10-17对基督徒全副军装的详细描述,保罗在这里只描述了两种装备,却是最基本与最实际的,那就是信心和无亏的良心。保罗有三次,将信心与无亏的良心合在一起使用(一5,三9),显示信心与德行的密不可分。这里,我们不需要像一些学者所建议的,将信心仅仅局限在“正确的信仰”,虽然它理当被包含在内。它应当是属灵上,基督徒全副军装的缩影。
下一句NIV翻译作拒绝它们,但希腊文中被拒绝的对象是单数,RSV直指“拒绝良心”(和合:丢弃良心)较为贴切。原文的动词(apōtheō)表达一种剧烈而蓄意的拒绝。保罗形容这状态,好像船航行在海上。如果良心是使船航行平稳的根本;拒绝了它,船将失去平稳而翻覆。而那些不断丢弃良心的人,终究将使自己如同一些早期信徒,在信仰上(新译,和合:真道)像破船一样沉没。
20. 许米乃(在提后二17会再提到)和亚力山大,就是丢弃良心典型的例子。这里提到的亚力山大,没有足够的资料证实他和使徒行传十九33,并提摩太后书四14中的亚力山大是同一人。无论如何,他们的行为需要被严格的管教。这里用比喻式的描述把他们交给撒但,同样的描述方式出现在哥林多前书五5。这两处的经文需要一起看待。如果哥林多前书的经文被解释为逐出教会,保罗这里所说的,无非是把他们逐出教会,让他们活在撒但掌控的非信徒世界。有一些人反对这种方式,他们觉得用逐出的方式,不仅会加增亵渎神的行为,而且“把他们交给撒但”这样的描述,暗指他们会无可避免的遭遇灾祸。使徒行传五1-11、十三11 ,都有提到因管教而带来灾祸的例证。更难解的哥林多前书十一30,也支持灾祸发生的看法。但将这两种结果一起看待,是比较正确的。或许亚力山大和许米乃应当被视为特别的个案。
结尾说到使他们受责罚,就不再谤渎了,清楚的说明交给撒但的目的,在于使他们回转过来,而不是为惩罚而惩罚。不管如何严厉,其动机却是怜悯。不论何时,教会的管教如果偏离了挽回的目标,其严厉必然会成为教会发展的障碍。但是教会不能因此放弃所有的管教原则,这样的错误经常出现在现代的教会里。
提摩太前书
提摩太前书第一章
1:1
保罗一开头就指出神是人类得救的根源(“救主神”),祂藉着主基督完成拯救全人类的计划,因此基督耶稣是我们的盼望。因着祂,我们可以得到永生和基督再来的荣耀(参诗65:5;罗15:13)。“使徒”是神所召传信息的使者(林前1:1注)。此信虽是写给提摩太,但所讲论是牧养教会的教训,保罗因此郑重提出他的使徒身分,以确立其说话的权柄。
1;2
作者提摩太为“我真儿子”,同章18节称他为“我儿”(参提后1:2;2:1),不只肯定他在弗所教会中作保罗代表的几分,也说明教牧之间应象他和提摩太如此亲密、互信,且忠心(林前4:17)。
“恩惠、怜悯、平安”参《加拉太书》1:3;《罗马书》9:22及《以弗所书》1:2各注。
1:3
保罗写毕问候,立即转入正题:警告异端在教会中出现,必须严加禁止。这也是教牧书信的主题。综合三书可以知道,当日以弗所教会中“异教”(亦译“不同的教导”,即偏离福音真理的教训)的内容:1,虚假的教导(1:3;6:3)。2,教导旧约的律法(1:7)。3,传讲没有圣经根据的离奇故事,无法考据的世系,以及编造的灵界的情况(1:4;4:7;多3:9)。4,讲虚浮无谓的话(1:6)。5,作愚拙无学问的辩论(提后2:23;多3:9)。6,专门喜欢质难、争辩(6:4;多3:9)。7,要求人禁欲及饮食上的禁忌(4:3)。8,传讲犹太人的玄秘宇宙谬说,包括早期的诺斯底派学说(6:20;多1:14)。
这些人利用本身在教会中的地位来图一己私利(6:5)。
本节所记“我往马其顿去”的事不见于《使徒行传》,其发生的时间当在《行传》28章以后,也就是保罗自罗马监狱第一次获释与第二次被囚罗马遭处决之间(参书前〈参考资料〉所刊“本书作者与写作时地”)。
以弗所是小亚细亚西部靠近地中海的一座大城。保罗第三次布道之旅曾访问此城并奠下美好工作基础(徒19:1-20:1);获释后曾重访以弗所;后来自己去了马其顿,留下提摩太照顾教会。此信当写自马其顿。
“异教”也可译为“别的教义”或“虚伪的教导”,指的不是教会外面的异端邪说,而是打着基督徒的招牌在教会里头传偏离福音真理的教义,其范围甚广已如前述。
1:4
“荒渺无凭的话语”可能指利用旧约的故事编造出来的荒唐神话,和从这些神话演变出的离奇先传说和世系(“无穷的家谱”)。这些背离圣经教训的异端和犹太人中发展出的早期诺斯底派的玄学不无渊源。这些题目的玄谈可以永无休止,对神藉着基督所确立的整个救赎计划毫无帮助。“发明”就是“阐明”或“帮助了解”。“神在信上所立的章程”也可译为“藉信而建立的神的工作”。这些假教师要人凭自己奇玄智识来在宇宙中求存,其教训复杂、肤浅且荒谬,益发显出神要人凭信心得救赎之法美好、直接且简单。
1:5
这简单易明的福音真理,其传扬的目的是要领人进入爱中。爱是基督徒行事为人的基本原则,也是基督信仰的所本。信心的操练不会导人去作无穷无尽的争辩,只能引发爱心的行为。因为这爱乃发自“清洁的心”、“无亏的良心”和“无伪的信心”,这些都是相信基督得称为义的结果。
1:7
这些教法师不只传讲狱律法主义,可能还传禁欲和饮食上的禁忌来得救的道理(4:3;参多1:14;3:9),6节说“有人”,3节说“那几个人”,但信中未提他们的名字,这些人或仍在教会中,迄未摆脱犹太教教义的桎梏。
1:8
“律法”指犹太人的律法。假教师曲解律法,讲凭律法可以得救的道理,违背了神赐律法的愿意。看《罗马书》7:7及注。“正道”即正确而健全的教训能叫人属灵的生命得着健康的成长。这个字在新约中有“无病”(路5:31)、“无灾无病”(路15:27)及“身体健壮”(约叁2节)等译法。
1:12
本节至17节是保罗从自己的一生来看神的怜悯与慈爱。他从前是逼迫基督的,现在却作了祂的使徒。未信主前,保罗以为逼迫基督徒就是服侍神,现在知道这是大罪(约16:2;腓3:5-7)。他用“亵渎”、“逼迫”、“侮慢”来描写从前敌对基督、逼迫教会的行为,但有怜悯的主基督仍旧召他作了福音使者(13节)。
1:15
“这话是可认的”在“教牧书信”中先后出现五次(见本节及提前3:1;4:9;提后2:11;多3:8),是“十分可佩服的”出再见于4:9。由于这句话不见于新约其他书卷,故此引起圣经学者注意,都认为是“教牧书信”的一个特色。作者用这句话引入一个重要的教义、一句格言、名句,或者一个信条,有同于我们的“常言道”或者“常言说得好”,好一句经过时间洗练为大家接受的话,用此语带入信中,以增加这句话的分量,突出其重要性。本节“十分可佩服的”也可译为“可以全心全意接受的”。
“罪魁”是罪人中最坏的,“我是”的“是”字在原文为现在式。这句自豪感指的应该是保罗自觉罪孽深重,坏到极处;而非说他是历史上最大的罪人(参13节;林前15:9;弗3:8)。
1:16
主基督要拯救一切的人,不分贫富、贵贱或种族、肤色,连保罗这样的大罪人也得蒙拯救,证明主来不是召义人,乃是罪人(太9:13)。从基督使用保罗一个曾经那样逼迫敌对祂的人,看出主的忍耐是何等的完全,何等的无限,叫一切罪人都可从保罗身上找到证据,欣然信祂得永生。
1:17 本节可能为初期教会崇拜仪文中的一段,作者引用,当作自叙生平的一个小结。把荣耀归给那眼不看见但无所不在的永生神。
1:18
初期教会中,神通过先知把祂的旨意向人显明。说预言的恩赐当时相当普遍,《使徒行传》便记有先知在教会差遣保罗往外邦人传福音一事所起的作用(13:1-3),保罗也有多次得神启示的记录(林后12:2及注;弗3:3)。关于提摩太要担负教会重任的预言,可能是保罗在第二次布道旅程见到提摩太时说的(徒16:3);也可能是长老按手授他圣职时先知说的话(4:14)。说话的先知在典礼中或之前,宣告神所拣选的人和他将来的侍奉。
“命令”指本书中所交托的一切的事。“打那美好的仗”是勉励提摩太尽忠所托,为真理而战。
1:19-20 信仰基督真道的人一事定有美好的道德生活,丢弃正确信仰的人决不能有良好的品德;信仰和品德的关系是如此的密切。
“许米乃和亚历山大”是保罗同时代的人,《提后》2:17再提到许米乃。有人认为此处的亚历山大与《提后》4;14的为同一人。20节以此二人为信仰败坏引致行为败坏的例子。保罗可能已将二人逐出教会,失去了主里的交通和看顾(“交给撒但”);希望他们能够因此悔悟,不再亵渎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