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开头的问安(一1-2) 今天的信函写信人的名字是放在最后,保罗的时代写信人的名字放在最前头,然后紧接着对收信人的问候,它的格式是“保罗;致歌罗西的教会;问安”。但使徒保罗照寻常一样,把传统格式扩张,立刻安排出他想说的话的序幕和语气。
1. 保罗不是以个人的身分,而是以基督耶稣的使徒的身分写给歌罗西人。他和多数其他使徒不同,并没有在耶稣在世时跟随祂;但因着见着复活主的异象,他被派定作使徒,这职分给予他不但在他亲自设立的教会有特殊的权柄,也给他在并非他所设立的教会(像歌罗西)一样有权柄。这个神所赐的权柄,是他的作品在教会内被视为权威性经文的支柱。支持他的使徒身分是奉神旨意(字义为“藉”神旨意)而来的宣称,并不仅是他的权柄最终来源的说明,更是将他的使命牵连到超越一切,神圣的救恩计划上,这救恩计划在旧约中早已预备,又在耶稣基督死而复活的一生中达致高潮,现在则藉着关键人物保罗普世宣教的使命来达成(看下面一23的注释)。
兄弟提摩太在这里的问安,哥林多后书、腓立比书、帖撒罗尼迦前后书及腓利门书等开头的几节均提到。在保罗着名的同工、旅行同伴及助手当中,提摩太与保罗共享亲密的情谊及相互的了解,这层关系当然也反应在亲自写给他的两封信,及哥林多前书十六10-11;腓立比书二19-23当中。
2. 这封信写给歌罗西的圣徒,在基督里有忠心的弟兄;并非保罗将他们与那些不“圣洁和忠心”的基督徒区别开来(“弟兄”是新约中经常用来指“基督徒同辈”的名称,反应出教会从起初就看自己是一个家庭),而是他从神的观点,观看不完全的教会(拿林前一4-9与林前全部来比较)。“圣洁”可以是形容词,好比在NIV中;它也可以是一个名词(“圣徒”),好比在RSV中(“圣徒,忠心的弟兄”);但即使两者都可能,将这里看成有两个不同的团体,是绝对错的。“和”(and)这字经常是用来进一步解释(“圣徒,即忠心的弟兄”)。保罗经常指基督徒为“圣徒”,并非表明他们的圣洁较他人更上一层,而是指他们藉信心和浸礼(看下面二12的注释),为神而与世界分别的事实。这项称呼属于教会整体,指的是神真正的百姓,那“真以色列”39。“忠心的”这字可能不是“具有基督徒信心”的意思——保罗已称他们为“弟兄”了——而是“坚固的奉献”,“稳固”的意思。“在基督里”和“在歌罗西”这两片语(NIV将希腊文en,'in'译成'at'),在希腊原文中平衡得很好,分站在中心片语“圣洁、忠心的弟兄”的两边。这鼓励我们以位置的意义来看“在基督里”,即,它不是“基督徒”的同义字,也不是“神秘的并吞”的意思,乃是指弥赛亚、受膏的王,在祂里面神真正的百姓找着他们的身分。被形容为“在基督里”及“在歌罗西”,就是被准确地放在神的目的里,不但是神真正百姓中的一份子,也是蒙召来事奉、见证的地上教会的一份子。
保罗写信给歌罗西人,有一个很大的愿望——盼望他们能成长进入基督徒完全的成熟。我们就是从这个角度才能明白他的问候:恩惠、平安,从神我们的父归与你们40(这问候是传统问安格式改写来的)。“恩惠”这字将基督徒的生命和成长看作是神白白赏赐的礼物;“平安”连带上希伯来文shāl?m的含义,不仅包含了个人心灵“平安”的意义,也包含了属于与神立约之家所拥有的更宽广的福分。这句问安的话,安排了保罗藉写信以流通恩典的布景,即将带来那丰富又成熟的平安(参,三15)。
Ⅱ 介绍保罗及他的主题(一3-二5)
这篇长的介绍,经常被分成彼此几乎毫不相关的部分(特别是一15-20与其他分立)。但它事实上是一复杂的整体,在结束它后保罗才进入此信的中心。在这篇介绍之中,保罗实则在介绍自己,以使这年轻的教会,明白他在此时写信给他们,全是神所赐给他的事奉的自然流露。他所说的事实上是,“这就是我如何为你们感谢神”(一3-8),“这就是我如何为你们祈求”(一1-23),及“这就是我为你们所做的”(一24-二5)。他以此方式介绍自己,立下了此信主题的基础,即他所盼望歌罗西人所能进入的成熟。就神学而言,这些基础是这样:他告诉教会,他感谢神建立了她(一3-8),他要他们感谢神伟大的救恩计划(一9-20),并感谢他们自己在此计划中的角色(一21-23),以及他自己在此计划中事奉的角色(一24-二5)。第二章6节的“因此”(therefore),表示他已可以在这小心立下的基础上建造,将神的福音、歌罗西人的状况,及他自己的事奉联合起来。
因此第二章6节的劝勉(“你们既然接受了主基督耶稣,就当遵祂而行”)不是分立的劝诫,我们若正确的明了一3-二5,就知它们给予二6其完全的价值。因此当保罗提到“基督”时,那称呼不是空洞的人物:它是一15-20中的基督,在祂里面有真正的成熟(一28),祂自己是“神的奥秘”(二2),是神创造、救赎世人的永恒神秘计划。我们必须从头到尾记得基督这广大的身分。
A 感恩(一3-8)
保罗能够称歌罗西人为“基督里的弟兄”,且以信心期盼神的恩惠和平安赏赐给他们,乃因他知道神已经在他们当中动工。他提及这些的典型方式,并不只表明他听说了他们信主的经过,而更说明他为此救恩感谢神。保罗长篇介绍式的感恩及代求——换言之,感恩及代求介绍式的形容——是他许多书信重要的特性(特别是歌罗西书,感恩形成一重要的主题:看一12下,二7,三15、16、17,四2)。它们不是与主题无关的“旁枝”或灵性消遣,它们十分有意的被用来形成后面文章的逻辑基础。此外,它们也说明一项原则,工作必须先有祷告。所有平安的源头均是神的恩惠。
第3至8节中感恩的详细结构,是以比较明确的方式,强化说明同一要点。在首先说明他不住为歌罗西信徒祷告后(3节),保罗在第9节告诉他们他代求的内容时,又重复了这一点。他以大纲式说出,他记念他们时感谢神什么(4-5节),并且说出这些事是怎么发生的(6-8节)。这一段话使我们对保罗,对神的恩惠如何运作的看法,有宝贵的提醒。几乎被看成拟人化力量的福音,藉着那些付与使命宣扬它的人,在世界各处动工;当人承认它的真理,并顺从它的吩咐时,它就结出果子来。在许多不同“宗教经验”争相拉客的世界里,保罗给予歌罗西人,对神学大体的了解,这了解使他们能明白神在他们生命中所成就的事情。没有这层神学骨架,宗教经验会停留在模糊不清的地步,甚至领人误入歧途。
3. 虽然NIV及RSV都将常常与我们感谢神并列,它在希腊文里与为你们祷告并列更自然些:保罗不住的为歌罗西教会祷告,每当祷告时,他就感谢神。“常常”这字说明其惯常性,并非此类祷告占据保罗所有醒着的时间;也非他随兴之所至就祷告起来,而是他保持祷告的正常时间(或许早、午、晚),歌罗西教会常常被他提名代求。在感恩及代求的操练中,保罗只不过是维持他自孩童时期起就深染的习惯,当然此习惯必定加入了新的方向及内容。
保罗向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祷告,称祂为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时,他表明出他对神微妙、逐渐扩大式的认识。当他往大马色的路上,得知他一生所敬拜的神,已经将他曾卑视为骗子的耶稣,验证为基督(即弥赛亚)时,他对神的认识开始扭转。虽然犹太教知道神是父亲,但祂父爱的本性直到弥赛亚钉上十字架才被孕成。同样的,十字架也无法被明了,直到它显明是以色列的神的救赎计划的高潮。藉此,这位神高举被钉十字架的那一位,给祂“主”(kyrios)的头衔。耶稣令人熟悉的头衔(“我们的主……基督”)不是荣誉名号的堆积,而是从神的、教会的观点,确实地陈明祂的身分。对保罗而言,这等于是神自己的新称谓,很自然地反应在他祷告的本质和内容里41。
4. 保罗像在许多不同经文中一样(林前十三13;帖前一3,五8),将信、望、爱三种美德联在一起。这些就是歌罗西教会内令保罗感谢神的事情,他们美好又可亲,又印证新生命确实在歌罗西散发出来:有平安,就证明恩惠在那里。但与哥林多前书十三13不同(却与帖前两处相同),这里的顺序是“信—爱—望”。这句片语不是方程式,为加强效果才写下,而是每字每句都算数的真实情形。这三项特质在此信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各自扮演了重要的部分(信,看一23,二7;爱,看一8、13,二2,三14;望,看一23、27)。
保罗更进一步描述信、爱、望。信不是指任何宗教信仰(这是今天的看法),它的定义是相信基督耶稣。这句片语(其动词的含义远胜过名词),是保罗经常用来形容基督徒信心特征的简写方式之一42。
信心,对保罗而言,不仅包括个人的信靠及献身,也包括相信某些事情是真理(参,罗十9)。这两点在罗马书四24综合起来(相信神使耶稣复活)。目前的经文强调福音的真理必须用心灵去听、去承认(5-6节),所以重点落在“相信真理”(名词)这一面,当然它绝不排除个人“献身”的必须性。“相信”(名词)如果是真的,那它绝不仅止于头脑中对真理的认可。
对保罗而言,神的恩惠在动工的确切表记,是由无变为有,且有爱的教会:这爱不只限于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人,它延及众圣徒。这个爱——或许为了与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配合——是保罗在第8节以巴弗所带回来的消息中,特别记得的一点。
5. 盼望在这里显然指的不是盼望的状况或动作,而是指所盼望的事。是为那给你们存在天上的盼望(参,彼前一4,特别是提后四8)。但这“盼望”如何与前节经文相关?RSV保存原文的暧昧不明(“因为盼望”),但NIV则试图意译它予以澄清:“从盼望生发出来的信心和爱心……”假若此译法正确——文法而言是有可能——它将是有意思又不寻常的观念。保罗通常将信、爱,和望视作从福音生发而来,但一23、27进一步提到盼望,可能确实建议,基督徒的盼望是以巴弗在歌罗西初次讲道的重点。这一想法在基督教里十分新奇,对第一世纪的异教徒甚具吸引力。所以NIV很可能捕捉到保罗潜伏的意义。基督徒对将来的盼望,是维持目前持续的信心,和昂贵的爱心的巨大推动力。保罗在这里并没有说得很明确,基督徒的盼望为何:我们不完全清楚他已看见一属天的境界存在,等待信徒去享受,还是他只单纯的指出,神要赏赐祂百姓福祉的用意和应许。加拉太书四26鼓励我们趋向前者看法。
保罗用盼望来作为从第4到5节上半,对基督徒存在的描述,并作为跨越到这新生命如何发生的描述的桥梁。这些描述当然都还在感恩的大前题下。这盼望是你们从前在福音真理的道上所听见的43。“福音”,对保罗而言,是一宣告、告示,它的重要性在于其内容的真实。它不是一项用以改变人们生命的邀请,或技巧。它是一个必须顺从44的吩咐,一个必须被释放给世界的力量(参,罗一16-17),它不可降低为说服力的产品,甚或传道人判人罪下的结果。它自己有推翻错误的作用,当然,它与保罗在第二章所反对的教导形成对比。
6. 保罗观看这年轻的教会,他所看见的是神的工作:因为,在将“福音”拟人化时,他事实上在使用一意译来指出神藉福音来工作(当然,也藉着宣扬它的人,如7节)。这福音传到你们那里:神已经寻到他们,用祂拯救的大能造访他们,事实上这福音也传到普天之下,并且结果增长。当然,保罗不是说世界上每一平方哩有人居住的地方都已听到福音了(看下面一23的注释)。从他法利赛人皈依为基督徒的观点来看,其重点是旧约中已应许的救恩,现在已去除地理和种族的障碍,传到世上各处了。他自己宣教的活动就是此真理的具体表现,如以弗所书二11-三13所指出的。从这眼光看来,各个教会就成了外邦世界的“代表”。它们对保罗来说,是神拯救普世目的的表记和应许,因此还有更伟大的事情要发生。
福音,在第6节一开头喻意式的以人的姿态来处理,现在则变成一株植物,好像比喻中的好种,结果增长45。这是一处以第一章全章为衬托(参以下注解一10和一15下),而能听到一旧约重要经文的弦外之音或回响的地方。在创世记第一章,以色列的神创造世界,祂吩咐动物王国要“滋生繁多”(一22)。这项吩咐又对刚由神的形象和样式所造的男女说了一次(一28)。创造故事中的这个主题在亚伯拉罕之家,以色列国创始的故事里,占据了几个关键性的位置,加强说明犹太人对神呼召以色列,以实现祂对全人类的计划,藉着为神自己创造一圣洁的国民以解除亚当的罪46的信念。犹太人对创造的想法与保罗将福音看作神再创造世人的途径的想法是一致的。他让我们先睹即将完全陈明的神学立场(一15-20)。神藉福音做祂一直想做的,在世上撒种,并预备收割那经过再创造,反应出祂荣耀的人群。
保罗现在确认,这一点不是抽象的理论。福音已在普天下动工,如同在你们中间,在歌罗西。我虽不希望夸张复数的“你们”(en hymin),但从第4节及别处很清楚的可以看出,保罗指的不是“在他们当中”有个别信主的证明;他指的是福音在他们教会当中动工,创造出集体的爱的生活。在这个人主义猖獗的世代,我们需谨记保罗的“你”经常是复数“你们”,它指的不单是个体的集合,也是集体的合一,基督的身体。
自从你们听见福音,真知道神恩惠47的日子,那福音就在歌罗西动工。神不借用自动化,或魔术般的过程,不经接收人的意识作用,就将祂拯救的大能付于实现。保罗描述以巴弗在歌罗西的讲道,不是情绪化的反应,甚至也不是人们“接受基督到心中”,而是听了真理,且明白它。使徒先锋的任务就是宣布真理:这儿译成“知道”的那字,指明先经过高度见识的反复思考,并承认那真理,才带出来的反应。保罗从不怀疑歌罗西人的心态,但他明白基督徒的情感必须有头脑清楚明白真理作支柱。
同时我们也须注意对福音的反应不但牵涉到知识,也牵涉到情感;但知识和情感,头脑和心,不是两件分立的事。清楚认知,明白真正的基督教福音——神如此爱世人,甚至赐下祂独生子为他们死——是基督徒以爱回报神最巨大的动力。这种情感的反应,加强了要更深明了神的本性和目的的愿望(看一9)。
7-8. 恩惠如何工作的奥秘之一是,它包括传扬本身。你们从以巴弗所学的(RSV)。神的恩惠一向藉神派定的方法来运行(看罗十14-15),这当然不是将神的恩惠设定界限。我们要注意,就自然“法则”而言,神已允诺自己要藉福音的传扬来工作,所以神的工作经常介于传道者的工作和听众的理解之间,当神工作时,人藉着顺服十字架,顺服它向传道者和听众所发出的真理,他就蒙推进,蒙拔举,蒙救赎,而不是被涂抹,被略过。
以巴弗全心全意地做神呼召他的工作,身为保罗亲爱、一同作仆人的,他与保罗并肩事奉神,不是互相竞争,而是互相友爱,因此他为我们作了基督忠心的执事,在歌罗西做了保罗或许会做的。他确实就某方面而言实践了保罗的事奉,分担了保罗向外邦人传福音的独特使命。这句片语轻微的表示出保罗自己有向他们写信的权利:他们是以巴弗工作的果子,而以巴弗的工作是代保罗而行(某些手抄本读成“为你们”;即便这种读法为对48,保罗仍可藉形容词“忠心”,即“值得信赖”这字,将以巴弗的工作与自己的连在一起)。当以巴弗工作时,神也工作;当他讲道时,神打开听众能懂的耳朵;当他将耶稣的事实在他们面前展开时,他们承认这些事实是真的。就像一个人忽然明白自己继承了一笔大财产,歌罗西人拥有了不得不改革他们生命的新知识。
这个神迹在歌罗西发生,它证明确实是神在动工,是保罗现在从以巴弗的归来而得知的:他也把你们因圣灵所存的爱心告诉了我们。这不单是属人的情感,这是从圣灵来的爱(圣灵在此第一次明晰地被提到,虽然这全段话没有祂就无法明白),是神自己的爱,藉着恩惠的奇迹,而成为他们的,使他们能够将它与别人分享,这爱与神自己在加略山上爱的行动是一样的(看罗五5-10等)。
当我们退一步看开头的这一段话时,我们看见虽然就一方面而言,它讲的是歌罗西教会,但就另一方面而言它讲的是神。保罗在他开头的感恩中,就已经透露出他最希望歌罗西人能捕捉到的真理:在基督里,神是世界与人类的创造者和再创造者,因此,一旦十字架的意义被完全明了,世界和人类就应当快乐的将自己认定是属神的。在基督里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创世记。
B 祷告与默想(一9-23)
这段经文形成一单独的单元,内容主要是告知式的祷告,它经常被忽略的原因是,其大部分的材料(即13-23节)建立在祷告中的最后一项要素,即感恩上。保罗为这年轻的教会祷告,希望她在知识(9节)、圣洁(10节),及属灵的能力(11节)上成长,并为这三样事加上一些句子来充实这祷告;他最后祷告他们能继续将感谢归给神(12节),并外加许多句子,不是少许句子,来补足其意义。他们要感谢神,祂……:他们对神的认识及对祂的感恩将环绕在基督身上。
i 保罗的祷告:对神的认识(一9-12上)
一开头因此这个转接词不该被忽略。正是因为神已经成就的,使保罗能充满信心的祈求神将会成就的。神既已开始恩惠的工作,祂就会继续完成它(看腓一6)。保罗的祷告是毫不疲乏的;我们自从听见的日子,也就为你们不住的祷告祈求(看上面一3的注释)。他在这里回应第6节,强调他对以巴弗所传来消息的反应,和他们对以巴弗讲道的反应一样快。“我们”可能包括提摩太,但也可能只是修饰语法。
保罗为受信人所作的祷告藉信函全表达出来的习惯(看罗一9下;腓一9等)值得一提。他不愿在没有祷告的前题下,而施予教导、劝告和鼓励。使徒的工作不是他自己的主意。它是神的计划的一部分。因此,祷告带来他的事奉,被使用在神全盘计划里面的确据(一24-29),这使得保罗典型的自信,若不以祷告的背景来明了,看来有些自大。
9. 这全篇祷告的基要处是它开头的句子:满心知道神的旨意(译注:NIV的英译为‘God to fill you with the knowledge of his will’,“神把知道祂旨意的知识充满你们”。希腊文里动词“充满”是被动式,“你们被充满”;NIV将这被动式用来清楚指明是神在采取行动)。这个“知识”形成圣洁(10节)和感恩(12节下,从二2的观点来看)的基础,并是在基督里新造的人的中心特征(三10)。“知道神的旨意”不只是看见神要祂的百姓如何自守:它是明白神在基督里整个的救恩目的,进而(如在10节下)明白神自己。有些人在“知识”(epignōsis)这字里看见保罗使用“诺斯底”派对手用语的暗示。诺斯底派是一撷取多种传统,藉属灵“知识”(gnōsis)而得救恩途径的宗教团体,这知识可使一个人脱离物质世界,去明白自己真正的(“属灵的”)命运。然而,在这一时期没有任何这种教导已清楚规画成形的证据,而当它确实出现时,它可能自身有赖于基督教为多。
保罗在此讲的不是靠个人宗教经验,或加入神秘宗教团体来获得的秘传知识。这知识是“祂的(神的)旨意”,所有神的儿女都可取得。这知识藉一切属灵的智慧悟性来赐下。RSV的‘in’(在……之中)比NIV的‘through’(藉)更符合字义翻译:对神旨意的知识会在所有这些特质“中”自我显明。“一切”和“属灵”这两个形容词,管理了两个名词(“智慧”和“悟性”)。因而它们通常的世俗意义(“智慧”指一般性的智力卓越,“悟性”是清楚、连贯思考一件事的能力)被提升到超乎属人、世俗理性技巧的层次。
“知识”、“智慧”和[悟性”这三个名词在保罗其他作品中相当重要,因此从旧约及犹太背景来明白它们的意思最好。它们是神在祂百姓身上谆谆教诲,要他们获得的特质49。“智慧”是一真正有人性的人的特征,他取了创造次序中亚当的谦卑,但又自信的位置,在神之下,却在世界之上。基督徒要在每一方面“成长”,这包括知识能力的觉醒,能连贯、实用的思考神及祂对其百姓的目的。保罗从未拿属灵的生活与知识的悟解作对比,这里所推荐的智慧和悟性被冠上“属灵的”形容词,但保罗又即刻在第10节中用实用的、道德的方式解释它们。
10. 将第9和10节放在一起来看,就好比是基督徒生活和成长的小缩影。其论点不是圆形的(初看似乎如此),而是盘旋形的。保罗祈求他们能更多明白神的旨意,因而活出合神心意的生活,如此便能更认识神。悟性能浇灌圣洁;圣洁能加深悟性(另一种我不太赞成的译法,是将第10节末尾译为“藉着知道神”‘by means of the knowledge of God’)。当保罗说好叫你们行事为人……时,他用了“行走”这个动词,与其犹太背景一致(参旧约,箴二20,四25-27等。译注:犹太人将“生活”用“走路”来形容)。这个“行走”必须对得起主。主耶稣基督在死而复活的生命中,为祂的百姓树立了生活的标准和榜样。那些“在主里”的人,必须谨慎效法祂的榜样而活。接下来的子句(‘that you’)凡事蒙祂喜悦,并不是表达一不可能的理想。保罗知道只有复活的身体(腓三12),才可获致绝对的完美。然而,那些属于基督的人能够,并且实在讨神喜悦(参,罗十二1-2;林后五8;帖前四1)。神看祂的新(尽管还不完全)创造,宣告它非常好。
这个解释可以从另一个对创世记第一章间接的引述来佐证。正如福音结果子和增长,神的百姓也一样在一切喜事上结果子和渐渐的多知道神(这里的希腊文动词与第6节中的一样)。这里是保罗恩惠典型的吊诡的隽语。神在动工,因此祂的百姓也动工(看下面一29的注释)。这项对创世记的参用(仅管非直接),更增加保罗讲的是神的新创造的看法。他求歌罗西人能更多更多明白自己是神的新创造,真实的人类,并且活出配合这新地位的生活。“善事”的观念全是保罗式的(参,罗十三3;林后九8;加六10;多一16,及弗二10与此节的平行处)。他将“一切善事”加在“结果子”上,将“多知道神”加在“增长”上,扩充了第6节的格式,整齐地将基督徒动态及静态的生活交织在一起。认识神本身是一种活动;顺从祂是灵修的一种形式。
11-12上. 这祷告的其余部分指出能使这年轻教会如此增长的能力,及他们如此增长后的特征——感恩的态度(RSV在此开始一新的句子,减弱了它与第9-10节的关联)。神帮助祂的百姓在个性上成长,使他们照祂荣耀的权能,得以在各样的力上加力。神在旧约中通常被视作大能的神,祂是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独一无二的创造者。祂的大能藉福音发挥出来(参,罗一16-17;林前一24等),继续在神百姓身上工作,赐给他们忍耐和宽容50。保罗挑出这些特质,说明它们是基督徒活在世上,不受其危机和惊恐挫折的武器。信心、盼望和爱心的自然结果——忍耐、宽容的灵,也是深信耶稣基督的父神是全世界唯一的主的结果,相信祂能够在自己的时间,用自己的方式,成就祂的美旨。“忍耐”(endurance)和“宽容](patience)这两字之间有少许差别。前者是信心、盼望和爱心在显然不可能的情况下带出来的结果,后者是对一无可理喻的人所表现的态度。第11节有两个特别的看见:(a)在对神的认识及圣洁中成长,是一个往上爬的争战,(b)对付这个争战的力量来自神自己的能力。
既然新约早期的手抄本几乎没有标点符号,我们绝无可能分辨欢欢喜喜,应放在12节感谢的前面(如NIV),还是放在第11节“忍耐宽容”的前面(如RSV)。但第12节继续同一个句子,所以其差别并不很重要。神的力量装备祂的百姓,使他们能够以耐心活在世上,并赞美祂的恩惠。这些感谢是给予父。基督徒的成熟源自与神适当、感恩的关系,祂不是遥远、不关心你我的神,而是祂百姓智慧、慈爱的父亲。
ii 感恩的原由(一12下-23)
a.新出埃及记(一12下-14)。保罗不满足于只告诉他的读者要感恩。他给他们要感恩的三个原因,这三个原因(12-14、15-20、21-23节)不是只一个一个紧接着陈述,它们实则相互密切地彼此依赖。真实的基督教神学不是用猜测与好奇的精神,而是以感恩及爱的态度去挖掘神的性格及行动,并有心、盼望顺服祂。保罗为这教会的祷告在感恩中达到高潮,这个感恩是建立在知识上。
12下. 感恩的第一个原因是歌罗西人分享了新出埃及记的经历,即神使百姓蒙拯救的真正经验——神,叫我们51能与众圣徒在光明中同得基业。这个句子乍看之下好像是神使歌罗西人听而接受福音的另一种复杂的说法。这确实是保罗潜在的意义。但用这种方法来表达,使保罗可以采用与以色列人出埃及,进入应许地有关的事实或情况。“基业”引述的是应许地迦南;“圣徒”是神百姓的通常称呼,指明他们从世界出来事奉神52。以弗所书二11-13的平行经文建议,神赐给祂百姓的基业不再是某一种族的特权,从各种不同背景来信祂的人都有权利支取它。对于地的应许也扩大到对整个新创造的应许(罗四13,八17-25)。“在光明中”这新加上的片语,将新的和旧的基业分别开来(天上的荣耀,不是迦南地),同时也对比出与基督徒曾一度生活的黑暗国度(13节)间道德的尖锐差异。
歌罗西人不是自动化的承受了这基业,神“使他们配得”这基业。保罗在别处形容靠他原本不“配”,但神使他“配得”那地位或职分时,使用了这字(希腊文是hikanōsanti)及其同源字(参,林前十五9;林后二16,三5-6)。他现在进一步解释神的这项行动,使歌罗西人的感恩更安全稳固。
13. 保罗再一次引用出埃及记,特别提出神戏剧性地将祂的百姓从埃及黑暗权势中拯救出来(参,出六6,十二27,十四30),将他们牵移到新土地的行动:祂救了我们脱离黑暗的权势,把我们迁到祂爱子的国里。黑暗之子严厉的统治,被换成神子智慧的掌管(参,罗五21,六16下)。保罗与耶稣及其他新约作者都相信黑暗权势的存在,人类和世界因为罪的缘故,臣服在它之下,他们也相信在耶稣基督里,神已打败那权势,并在它的处所建立起神自己的国度。
我们可以根据哥林多前书十五23-28推断——虽然此点引人议论——保罗认为这个国度的建立是两个阶段的过程。第一个阶段是“基督的国度”,始于基督的复活及升天,终于所有的敌人均降服。然后是神最后的国度,复兴万事。这个分别当然不直接与从耶稣口里所教导有关神国的道理相符合;它是属于较晚的观点。“国度”的观念并不经常出现在保罗的作品中(看罗十四17;林前六9),但它却从头到尾清楚的被假定。事实上,一13的用语,在犹太人的盼望及弥赛亚耶稣来临所带来的希望中,有很稳固的基础。
保罗为何用“祂爱子”来形容耶稣?有两个彼此密切相关的原因(字义为the Son of his love,“祂的爱的儿子”;参RSV,his beloved son“祂的爱子”)。首先,是引述耶稣的受浸53,当神用圣灵膏祂,说“这是我的爱子;是我所喜悦的”(可一11),藉之宣告耶稣为以色列受膏的王,以色列的命运在祂里面有了总结。其次,神在“祂里面”实现了自古以来的目的。爱子耶稣就是真以色列。祂将以色列尚未献给神的顺从献给神:“以色列年幼的时候我爱他,就从埃及召出我的儿子来”(何十一1,太二15引用这节经文在耶稣身上)。这出埃及记的参用与目前这段经文配得很好,在基督里神已表达祂的爱,并且藉死亡以救赎罪人活出这爱的定义。
14. 因此,我们在爱子里得蒙救赎54,罪过得以赦免。“救赎”,这字在古老世界的用法中,通常源自一意为“从奴隶市场买来”的字。然而对犹太人而言,这字根总会唤醒更深的回响,记起神将祂的百姓从法老王国里救赎出来的时候55。因此这里“罪过得以赦免”不仅只是对愁烦心灵的一桩好消息而已。它是耶利米书三十一31下及以西结书三十六16-36所讲新约的特别祝福之一56。这个观念是犹太信仰之一,即相信神对以色列的目的,是祂驱除罪恶世界计划中的一部分,而祂现在所实践的,就是这项计划。
因此,保罗现在用简写的方式认定,在神所爱的基督、真以色列、真正的王里面,神的百姓从奴役他们的黑暗权势中被拯救出来,被带至新约会员所享有的一切福气中,这些福气的首要之一就是罪已被对付的事实。神的百姓要成为祂的百姓,配得基业(12节),从罪的霸权中被释放(13节),藉爱子得蒙救赎(14节)等事实感谢祂。这项陈述(及其在第21-23节中进一步的应用)一定为在歌罗西的年轻基督徒们,正确澄清了他们信主时确实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保罗写下这些是有他的道理的。
b.创造及在基督里的新创造(一15-20)下面的这六节是新约中被认为最重要的基督论经文。所以,无可避免的,是大量讨论的题目。这本注释不是参与这些辩论最恰切的地方;以下是将别处发表过的详细着作综合列出57:
1.诗及其上下文
多数学者同意这段经文用字技巧化,音韵均衡,可以称得上是一首诗。有些人则更进一步,建议它是(或包含)一首已经为人所知的诗歌。至于此诗歌的来源及原本的形状有许多的假设,但没有一种假设得到大量的支持58。这项说法有几个值得怀疑的地方:
(a)第15节以“祂是……”开始,暗示这首诗歌不是从此开始。
(b)第12至14节也有提高的风格。
(c)没有必要删除字或句以制造出可信的诗体结构(看下面)。
(d)目前的诗与其上下文配合得很好,把歌罗西人为何该感谢神的原因继续发展下去,带出其高潮。
(e)它也与全信的思想配合得很好。
(f)假如保罗将原来的诗歌加上一些,那他也很可能将原来的诗歌减去一些,如此一来,恢复“原来的诗歌”将绝不可能。
简而言之,如果这段经文有另外的意思,我们是无法找出的。它们现在所具有的意义,即它们对其上下文所作的贡献,是十分清楚的,我们研究歌罗西书就只需要这些。
2.诗体结构
这首诗的结构,从挑出每一行或一组开头的字,就可很清楚的分析出来。它有四个部分。前后两部分以“祂是……”(who is)开头,中间两部分以“祂”(and he)开头。这首诗详细内容的均衡性(在希腊原文中更显得如此;英译已尽量字义化了)表示这是一个有效分析其结构的方式。
(第一部分)
15上 祂是那不能看见之神的像
15下 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
16上 因为万有都是靠祂造的
16中上 无论是天上的,地上的
16中下 能看见的,不能看见的
或是有位的,主治的
执政的,掌权的
16下 一概都是藉着祂造的
又是为祂造的。
(第二部分)
17上 祂在万有之先
17下 万有也靠祂而立
(第三部分)
18上 祂也是教会全体之首59
(第四部分)
18中上 祂是元始
18中下 是从死里首先复生的
18下 使祂可以在凡事上居首位
19 因为父喜欢叫一切的丰盛在祂里面居住
20上 既然藉着祂叫万有都与自己和好了60
20中 (藉着祂61)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
20下 无论是地上的,天上的。
(译注:20上,20中是按英译的顺序,与和合本稍有
别)
从以上的解析法可以清楚看出,此诗各部分之间有各类各式的平行之处。第一部分和第四部分的第一行类似: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开头的那一行也类似。这首诗的中枢在第17和18节的分界点。放宽来看,第一和第四部分都以对基督的陈述开始,并以“首生的”称呼扩大其意义,然后以基督的地位与创造次序的关系来解释。“在祂里面……藉着祂……为祂……”这顺序出现在第16、19到20节上。当然,这些对称在细节上不是完全一致,我们也没有理由期待它们完全一致。
3.诗体的重要性
一个用诗体来写作的人是希望他(她)的读者能停下来思考。这首诗所表现最明显的一点是创造与新创造间的平行;因此其重点被放在此两创造均藉同一媒介而完成上。你们藉之而蒙救赎的主(保罗告诉歌罗西人)与你们(和世人)藉之而被创造的主没有两样。
这项陈述与犹太教的基本信条是一致的,以色列的神是创造万物的神(看诗九十六5,一四六5-6;赛四十12-31),它是犹太一神论典型的陈述,正巧回答了将创造视为与生俱来就不好的二元论62。然而犹太人典型的陈述现在有了新的内容。他们以前对以色列的神雅巍所说的,他们现在对耶稣基督说。祂并非剔除了亚伯拉罕的神,出埃及记的神;祂乃将祂表明出来。如果这首诗站在犹太教主流这边,攻击异教,那么它本身亦攻击犹太教。我们可以拿它与哥林多前书八1-6比较,那里保罗用基督教的内涵装进犹太教的信仰外壳(“主我们的神是一”)。
这一点可以从这诗中用在耶稣身上的特别语言来支撑。早在一九二五年,布尼(C. F. Burney)就聪明的建议这首诗歌有意将创世记一1(“起初神创造”,希伯来文为berēshith……)及箴言八22联合起来,将用在“智慧”身上的描述用在耶稣身上。
箴言八22[智慧”说:“在耶和华造化的起头(ēshith),……就有了我。”63这一个重要性可由两个三段论法来捕捉:
1/(a)“智慧”是神创造、保存世界的媒介64。
(b)人类是神创造在地上的代理人(创一26-28;诗八6-8)。
(c)因此,人类需要“智慧”的装备以胜任这项使命。
2/(a)以色列蒙神呼召为神的真正人类65。
(b)犹太律法妥拉是以色列人生命的典章。
(c)因此妥拉就是智慧66。
根据以上思想的背景,布尼的理论造成对一15-20以下的看法:
(a)神圣的智慧终于在一人,耶稣弥赛亚,以色列的代表人身上有了具体的表现。
(b)神创造世界及救赎世界的目的在耶稣里面实现。
(c)年轻的基督徒所效忠的主,不是多神中之一神,而是全宇宙藉之而被造的那一位。
(d)救赎不是二元论式的想法,好似被创造的世界全是邪恶,救恩则将人类从此邪恶中救出。创造是神的工作——基督的工作:虽然受罪恶所污染,它仍然是神的,神仍旧对它有计划。救赎不是来自敌意、不同境地的侵略,而是这世界的主回来收取祂合法的产业。
假若离弃异教“众神”来归向基督的歌罗西人,能够捕捉到这画面的外貌(其细节很复杂,但形状很简单),他们就不会想回到老路上去,也不会寄望(第二章的重点)犹太教来保护他们,敌挡异教“执政的和掌权的”。有了基督,神真正的智慧,世人的主,他们就拥有一切所需要的(参,林前三22-23)。如果基督是神的智慧,神的妥拉,那么犹太教对自己的认可和期许,对妥拉的信赖,及她因一神论及神的拣选所存的盼望,都已在耶稣基督里达成了。祂(不是律法)是父在世上的代表,祂(不是抽象的“智慧”)超乎万国及“万神”之上。为了祂,不是为以色列,万物才被造67。这就是这首诗在这封信中所基本强调的。
4.耶稣和神
因此,保罗在这首诗中并没有放弃犹太教一神论及拣选的教义。他乃是重新给予定义。那么,他确认耶稣是谁呢?特别当他称祂是“神的像”(15节)?从第一世纪到如今,基督徒为此辩论不已,以下所提供的答案,试图将辩论中各派的重点集合起来68。
(a)第15节清楚指的是已经升天的人,耶稣。保罗用现在式(‘is’),以指出祂取得创世以来(参,弗一20-23)为人类所设计的主宰世界的地位(“神的像”)。
(b)这首诗的逻辑(创造—新创造)也指明高升的耶稣是神创造的媒介。世界藉之以造成的那位,现在成为一个人,成为藉着祂,神拯救的爱可以治理世界的人。这首诗指的是高升的人,但将祂与先存的主视为一人。
(c)因此没有人暗示耶稣以人类的身分,先存于世界上:它只不过说明先存的耶稣成为人,是绝对适合祂的。保罗对耶稣受孕,降生之前生命的形容,经常借自他后来属人的生命,正如我们说“皇后生于一九二六年”,不代表一九二六年时她就是皇后,而是说我们现在认识的皇后,生于那一年。因此哥林多后书八9,“你们知道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恩典;祂本来富足,却为你们成了贫穷”:这不是说先存的那一位已是耶稣,弥赛亚,而是说我们现在知道的耶稣,弥赛亚,祂与神先存的媒介是同一人。
(d)保罗的犹太背景供给他这令人窒息的观念的词汇,但他(就如通常一般)将它们重新处理过。某些犹太人将“智慧”或摩西律法视为半神性、先存的实体,并非因之妥协了一神论,而是用比喻的手法,表达神性格的某些层面。保罗,这敬虔的一神论者,同样将这些主题应用到耶稣身上,能实际的说(19节,二9)所有神的丰盛都住在祂里面。然“耶稣”和“神”并不具有相同的意义:保罗通常区别神是“父”,耶稣是“子”或“主”。但耶稣不是第二位神。祂的死(20节)是神自己的成就。保罗的耶稣是曾是,且一直是神的那位,祂在思想上可与父有区别。世界先存的主成为教会的主(一18-20),为要成为祂所造,但已背叛祂的世界的真正的主。
(e)因此歌罗西人效忠的不是众神中的一位,而是世界藉之以造成的神圣的主。在基督里成就的救赎确实是新创世记:教会真正是新人类(三10-11)。犹太人自从神将他们拯救出埃及后,对他们的神有更多的认识(参,出三1-17,六1-8);世界从福音中,现在可以更多明白那造他们的神的真理。所以一12-14“出埃及记”的概念在这首诗中得到回响。耶稣的道成肉身及钉十字架是创造的神乐于采取的自我启示、自我实现的行动(参,林后五19及西一19-20)。这首诗给教会、世界不单单是高升的基督的画面,而是恩惠、慈爱、发光的创造——救赎神的异象。
15. 这首诗的细节逐渐加多,以表明此丰富的神学实际上是怎么表达出来的。我们在祂里面得救赎的神子,是那不能看见之神的像。从来没有人见过神,只有祂的独生子69将祂表明出来(约一18)。人类是神第一次创造大工的高举(创一26-27);而真人耶稣是创造历史的顶点,同时是新创造的起点。从亘古以来,耶稣的本性就是“神的像”,完美的反应出父的性格及生命。因此作为人,祂是“神的像”也就十分恰当:祂从亘古以来,就与父维持自人创造以来,原本应与神维持的关系,人的受造本是神在此世上表达自己的完美器皿,使神自己可以活在祂的百姓中,好像祂是他们的一份子,并且用爱来掌管人类,好像祂掌管宇宙一样。奥古斯丁说神为自己创造了人类,其意义虽稍有不同,但主体却十分相似。从这里流露出道成肉身的教义,不足以扭曲耶稣的“神性”或“人性”扭曲。只有在耶稣基督里,我们才能明白“神性”和“人性”的真正意义:没有祂,我们会落入次等基督教,甚或异教的思想体系,然后奇怪为何道成肉身的教义是这么难解。保罗表达此教义的方式是说(诗意的):人子耶稣实现神为祂及为全人类的目的70。
所以,耶稣基督身上,承担了神为人类,及以色列设计的角色:基督在一切被造的以先。在旧约里,“首生的”这名称是给予以色列的(出四22;耶三十一9;参所罗门的诗篇十八4;以斯拉次经四卷六58),并且一次给予将来的大卫家的弥赛亚(诗八十九27)。布尼很强烈的争论,它指的是箴言八22中的智慧。因此这名称传达出耶稣在时间及阶级均为首要的概念,我们不应该取消其一(NIV意译此句,只取阶段优先的意义):若只取时间上为优先的意义,也并不表示先存的神子只不过是首先被造的。这字持续在时间上优先的意思从第18节清楚可见(参,罗八29),与NEB约翰福音一1的译文有相同的概念:“当万物开始时,道已存在”。就是这永恒的先存,使神的儿子占有超越一切之上的阶级。
16. 以上这些正确读第15节的方法立刻得到证明:因为万有都是靠祂造的。祂绝对不是受造万物之一。神所造的一切,祂是靠耶稣而造。保罗事实上是说“在祂里面”造的,虽然en可以有“in”和“by”两种71,我们最好是保持它的字义(in),而不要像NIV把它意译(by)。用“in”有意地与第19节平行,要不然(用by)就失去这平行的意义:“被造”这说法以典型犹太风格看来,就指明父神的活动,是在子里面(in)做成的。若在此及在第16节末尾说“by”,则暗示基督不是父的代理人,而是创造的全权负责人。
万物在希腊文里有个定冠词,指明保罗视这受造的世界是一单一的整体(即,“全体”),这整体现在更细分化: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见的,不能看见的;或是有位的,主治的,执政的,掌权的(NIV将此节的archai译成“执政的”,却在二15中将同一字译成“掌权的”,混淆了此两经文的平行)。不管你看什么,或想什么,你将发现它们的存在根自基督。它们是祂手中的工作。保罗在此特别提出我们今日所称的宇宙权力结构。
这些“权力”的身分是辩论的好题材。保罗在此所用的某些名称,属于当今非基督教思想中复杂的形而上体系。我们也不容易分辨这些名称间的不同。“有位的”(thrones)可能高过“主治的”;“执政的”可能高过“掌权的”,在希腊文里“有位的”和“执政的”含有职位的意义,而“主治的”和“掌权的”则指有权运用权力的人。保罗并不很在意这几个名称是否按其顺序排列出来,或很小心地分别它们;他谨慎且确切指出基督超乎它们倒是真的。至于它们指的是什么,保罗对超自然权力结构的用语已理所当然的被现代人解谜,将之用指国际权力政治或经济“结构”了。这也十分合理,因为对保罗而言,属灵和属世的治理人,其间并无很大的差别72。他认为属世治理人的权柄(约十九11;罗十三1-7)只是创造者给他的信托73。同时,我们也不该忽视这些“权柄”里超自然或“鬼魔的”成份。当人把应给神的效忠拿去奉给别物时,他就有能力借用那邪恶的权力74。对保罗而言,“权柄”是藉异教、占星术、魔术,或奴役恐吓人的迫害系统(看下面二13-15的注释),运用在世上那看不见的力量。
但没有任何权力结构可脱离基督:因为一概都是藉着祂造的,又是为祂造的。“一概”还是有那定冠词,所以我们可以将它译成“全体”。“藉着祂”这一次译得正确,“为祂”正确的译法是“向祂”(to him)。“受造”,这次是现在完成式(‘have been created’),与这节开头的简单过去式(‘were created’)相对照。其间的差别是,保罗开头指的是创造的首次行为,这里指的则是那首次行为的结果:万有藉着祂,为着祂,已经被造出来。因此,这句话的重点落在最后的片语“为祂”上面。万有为了基督而存在,现在为了祂的荣耀继续存在,因此第16节将这首诗的思想从过去(基督是创造的代理人)转移到现在(基督是世界效忠的对象),并转移到将来(基督的权柄将普世化)。虽然各权柄现在处于反叛状态,基督仍然是他们的主。这一点藉下一阶段,即这首诗的第二部分确认出来。
17. 保罗在拿基督的新创造来比对之前,先总结陈明基督在创造中的中介身分。祂(NIV省略这一行开头的‘and’,因之丧失了与第18节上的确切平行)在万有之先,万有也靠祂而立。“之先”和前面的“首生的”一样,意义模糊不清,可能指时间和阶级的高超。第二个句子,陈明万有现在靠基督维持、托住,又将“智慧”思想的一部分转移到祂身上(看智慧书一7;传道经四十三26;新约,参,来一3)。这里动词用的是现在完成式,表明“万有”已在祂里面托住,且继续被托住。世界藉着祂而维持,不致落入混乱中。没有一个受造物是自主的。他们都是神的仆人(诗一一九91),并依赖神(诗一○四)。
18. 歌罗西人属于教会,真正是属于耶稣基督。根据此诗细心结构,现在是从创造转移到新创造的时刻。保罗说歌罗西人是神普世百姓中的一份子。如果神的百姓是新人类,那么人体是最恰当表达相互依赖(如:罗十二5;林前十二12下),及依赖基督自己的比方。祂是教会全体之首。保罗将比方混合使用的手法是出名的(看弗四14及Caird的注解75):他也擅长将它们推陈出新76。
保罗已挖掘希伯来字rēshith的各种意义(“首生的”,“总结”,“元首”),他现在抵达最后阶段:祂是元始,是从死里首先复生的。这项明述控制了这首诗的其余部分。“元始”(beginning)这译法不能完全表达原文archē(“第一原则”、“来源”、“创意的肇始”)的意义,再一次指出基督在时间及阶级上的优先(这字是单数名词,第16节及二15的archai,“执政的”,就从其而出)。这一诗行指出基督将统治人类最后的大敌——罪和死亡。耶稣的复活是新世纪的黎明。祂从旧人类当中出来,分担他们的生活,承担他们的罪和痛苦。对保罗而言,圣经从头到尾也这么说,罪和死亡密不可分,基督得胜死亡,也是得胜罪恶(看罗五12-21;林前十五12-28)。这里的“首生”(首先复生)与“元始”并放来看,暗示基督的复活虽是独一无二的事件,却是将来众所仿效的先趋。那些期盼从死里复活的犹太人(法利赛人,还有许多其他的人)已看见复活是末世一次大规模的事件。保罗却相信神已将“将来的世代”,即复活的世代,带入“现今的世代”,使新世代的能力可以浇灌在世人仍有时机得救的世界上。
耶稣的复活使祂可以在凡事上居首位。祂与生俱来的身分藉复活再一次被认定。神的计划不是仅结束旧创造,而是藉着祂,在祂里面开始一新创造。基督是“元始”(17节),又在复活中“变成”超越一切的矛盾之处,可以根据腓立比书二5-11来解释。耶稣结束十字架上的工作,被神高举超乎一切之上,公开的给予祂与生俱来一直享有的地位77。这谜题是罪造成的:虽然祂本来就是主,但祂必须击败罪和死亡,才真正成为主。与罗马书一3-4比较:虽然“按肉体说是从大卫后裔生的”,耶稣仍是“神的儿子”(祂是以神的儿子死在十字架上,罗八3等);在祂的复活中,神儿子的身分大能的、公开的表明出来。这节中的“使祂”表示在基督复活的背后,有一神圣的目的,是神与人和好的爱的目的。
19-20. 正如第16节解释第15节所说的基督,第19、20节解释第18节下对基督的说法(“祂是元始……”)。他在哥林多后书五19直言的(“神在基督里与世人和好”),他在此有声有色的表达:因为父喜欢叫一切的丰盛,在祂里面居住。既然藉着祂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便藉着祂叫万有,无论是地上的,天上的,都与自己和好了。这段困难的经文有五点值得提出来讨论。
i 原文第19节中没有“父(God)”这个字,但文法上的主词(丰盛)必是“神一切的丰盛”绕圈子的说法(看西二9)78。基督有超越一切的地位是恰当的,因神喜欢叫祂一切的丰盛永远住在(这是译希腊动词最好的方式)祂里面。人子耶稣完满的神性藉此表明出来,却没有任何暗示有两个神的意味。独一的神以其一切的丰盛,住在祂里面。
ii “在祂里面……藉着祂……为祂(to him)……”这顺序回应第16节中同一顺序。这项有意的平衡却制造混淆不清的疑难,因不清楚重复的“祂”指的是神还是基督。这疑难的解答可能是最后的“祂”(him)是“祂自己”(himself)的省略字(auton取代heauton),这种省略并非没有前例79。神丰盛的住在基督里面,为要藉着祂(即基督)使万有与自己(即神)和好。
iii NIV在重组这诗的句子中(看前面诗的排列),省略了额外的“藉着祂”这片语,而这片语在多数的手抄本里都保存,出现在“十字架”之后,及“无论是天上的,地上的”之前。这片语在抄写时容易省略,却甚难被抄写者自动加上去。所以NIV应该保存它,它再一次强调和好是单藉基督才达成的事实。
iv “万有”如何藉着十字架与神和好?这问题可细分为三:(a)耶稣的死如何促成神与祂所造物之间的和好?(b)“万有”是否包括人以外的受造物?(c)它是否暗示全部人类可以自动得到救恩?
(a)从保罗其他作品中(即林后五21),我们不难回答这个问题。在十字架上,神担负了祂与人之间的障碍——罪。罪所能做最恶的事就是杀死:耶稣的死枯竭了罪的权势。“血”这个字也表达出人与神之间和好所必要的牺牲,它是神与人所立新约的凭据,是新创造的途径(看一22,二11-15的注释,那儿将这里十字架的成就扩大说明)。
(b)这个新创造的范围有多大?由于人类在神所创造之世界的秩序中,扮演关键性的角色,因此人与神的和好将导致受造物的复兴,正如人的罪导致受造物的堕落一样(与罗八19下比较)。保罗即使身陷狱中,也知道目前世界全体尚不知十字架所成就的和好,也不知神将重造世界及其权力结构,以反应出祂的荣耀,消灭人的自傲。这就是保罗为什么同时提到与“权势”的和好及神在基督里得胜这些敌对的势力(二15)。神计划一个至终要完全和谐的新天新地。所有的邪恶,都要藉十字架宇宙性的工作来摧毁:所有受造物将被宇宙性的复活来改变。
(c)然而,神与人之间和好的过程,并不是一自动化的过程。保罗清楚相信人类有能力拒绝神提供的救恩,因此在最后审判时,那些拒绝救恩的人将遭神拒绝(看罗一18-二16,十四10;林后五10;帖后一5-10)80。既然保罗从未告诉我们他如何使“万有”的和好与人神的和好成为一致,我们也就不用冒险猜测。但目前的经文,与相关的哥林多后书第五章,提出以下两点看法。首先,保罗强调的是神宇宙性的和好目的,一个全新的创造。其次,“和好”,即彼此关系重新的建立,无法在人际关系的世界中“自动”发生。以神学字眼来说,和好只有当“人在基督里”时才发生(林后五17),在别的地方(即罗三21- 31,六1-11;加三26-29)它指出与信心和受浸有关。这节经文在二9-12中扩大说明,证明以上是解释这节经文的正确途径。另外也请看三6的注释。
v 道成肉身及十字架等超乎寻常的事件,不是神心不甘情不愿,或别无他法下的选择。神不但采取主动:祂更“喜欢”如此做。祂取了肉身,把创造带到最高举(一15-17),实现了人类成为世界之主的永恒目的。就像祂曾“喜欢住在”锡安山上81,祂现在“喜欢”以人的样式“住在”祂百姓当中(比较约一14)。因此在罪的奥秘之后,是神慈爱的智慧。祂用自己的形象造男造女,使祂可以自然的走进祂所造的世界里。人类的创造包含了他们会背叛神的可能性,但他们的背叛没有令祂困惑或困窘,也没有阻碍祂的目的:它只激发祂从不缺乏的特质——那表露在十字架上厚重的爱。因此,祂来到世上击败罪,收回原本就属于祂的疆界。藉爱子的死才促成的和好,最清楚的显出父的爱(罗五6-10)。这个爱的启示使天赞美,保罗请歌罗西人加入其歌声。
我们现在可以就诗的整体性来研讨它,并估量它对全封信思想发展的贡献。歌罗西的基督徒要感谢神,因为祂在耶稣基督里启示自己是全世人独一的神、万有的创造者及救赎者。祂不是异教众神的另一个对手而已。祂超乎一切之上掌管万有。祂牺牲自己,把自己的生命赐给世人,为的是从罪恶的人类中创造出属于祂自己的百姓,并进而把全宇宙带进新的次序及和谐中。祂所做的这一切是在儿子耶稣里面,藉着祂做的,祂是神完美人性的自我表现。
从以上的论点,保罗又提出两点更进一步的看法:首先(二6-23),耶稣取代了犹太教给予“智慧”和律法的角色。基督徒不再需要犹太律法的“额外”保护来逃避属灵霸权。犹太教的三大支柱,一神论、拣选、妥拉,已在耶稣基督里,藉着祂,被重新定义。拥有耶稣——更好的说法是被祂拥有——基督徒已经“完全了”(二10,AV)。其次(三5-四6),在基督里的新生命就是新创造的开始。如果是新创造,就代表新人类的出现。基督徒已经进入自复活日开始的新世代,靠圣洁的生活,一天一天更新新人类。
假如我们希望将保罗在此教导的真理,应用到二十世纪的末期,我们就必须认知这些应用不单是解经的问题,而是对解经的应用问题。举例来说,众人引以为然的一神论,就再度成为活生生的话题。在今天,若要承认独一的创造神只在基督里完全地、最后地启示了自己,就等于被人抨击为自大或排外。教会的使命,不是不承认其他宗教内没有真理。歌罗西书一16暗示所有的理学和宗教,若和受造世界有某些“谋合”,多多少少会反应出神的真理。但这并不表示它们就是进入新创造的门路。根据一18,那个位置是属于基督一人的。
另一个应用,是关于教会在世上的任务。耶稣的权柄触及宇宙每一角落,祂在创造(一16-17)与和好(一18-20)中的角色证明这点。没有任何地方是祂掌管不了的。“在宇宙中没有中立地带:每一立方寸,每一分秒,神都宣称是属祂的,撒但也敌对宣称是它的”82。所以布道的任务是宣扬耶稣已经是主,在祂里面神的新创造已经进入历史中,所有的人都蒙召顺从祂、爱祂、敬拜祂。这个信息必须被传扬到人类生存的每一角落,直到基督成为真正的主。基督徒必须配搭这个使命,好使全人类及万有能活在神原本的心意中。神也把道德规范注入世界里,好比对人及财物的尊重,家庭生活的维系,受造物的生态秩序,个人与团体间的公正等。基督徒必须站在最前线,维持、促进这些规范,他们如此行时,就有许多机会为耶稣作见证,因为福音的内涵是托住、促进真正合乎人生命的力量和标准。
保罗争论的对象,福音攻击的主要目标,是偶像。凡取代神的地位的,就是偶像,不管它多有效,多美丽,多神圣。甚至神所赐的妥拉都可以变成偶像:在保罗或我们的时代,人造的政治、经济体系不更会变成偶像吗?将福音应用到现代社会的偶像,需要更多祷告、分辨、谦卑和智慧,若不这么应用它,就根本否认偶像存在的事实。
歌罗西书一15-20不单给教会崇高的耶稣形象,及祂为人的身分,更启示了神和祂的世界。神、人,和世界均得从他们与耶稣基督的关系来明了。基督使那看不见的神被人看见;祂在十字架上实现神与人和好的目的;祂是在创造及救赎中父的代理人。祂是真人83,是神真的像。祂是旧、新创造的主,是新创造的起头,是第一个达到完美境界的,将来“无论是天上的,地上的”都要达到那种完美。歌罗西人来敬拜的是这位主,将来有一天他们要共享祂的“形象”(三10)。保罗现在转向这个事实,把这首诗应用到这年轻的教会。
C.歌罗西的新创造(一21-23)。刚才提到的和好对歌罗西人而言不是奇怪的新真理。他们已经经历过它。保罗在此提出他们过去的患难、得救的方法,及目前的盼望。这项陈述将第13-23节与第3-8节的感恩连在一起,并朝前指向第二章的请求,并且使保罗能够拐个弯,立刻在一24-二5详细的介绍自己。
21. 歌罗西人从前与神隔绝。NIV加上“与神”,带出与以弗所书二12(那儿指外邦人与犹太人隔绝)不同,但与以弗所书四18相近的意义。人类被造原本是要保持与神相交的关系,但自堕落以来,罪就破坏了神的设计。其结果是(你们)因着恶行,心里(与祂)为敌。希腊文的意义不如NIV的“因着”明显。人并不单因习惯性的恶行心里远离神。译成“心里”(mind)的那字(dianoia)也并不单指心灵,而是指心运行的方式,明白和理解的过程。人的思想和行为都受沾染,又各陷对方于腐败中,正如一9-10的过程(看上面)。一21最好的注解是罗马书一21-32的思考步骤。错误的思想导致罪恶,罪恶导致知识的腐败,以致于心灵,虽非对神的标准全然无知,却开始赞赏邪恶。
22. 保罗现在将第20节应用于第21节的问题中,结论说神藉着基督的肉身受死,叫你们与自己和好,都成了圣洁……引到自己面前。他并没有说神在基督里的行动,及歌罗西人接受福音,就使他们自动的、立刻的完全了。歌罗西人被赐给新的生命,就必须在行为上与之配合。也只有藉十字架上所成就的和好〔在他们(如外邦罪人)和造物主(以色列的神)之间〕他们才行得出来。
但如何行呢?NIV将“祂肉身的身体”(the body of his flesh),简化成“基督的肉身”(Christ's physical body),混乱了专有名词的排列。因对保罗而言,“肉身”(Sarx)这个字不仅经常形容人性肉身的部分,也经常形容人敌对神的那部分。另一方面,“身体”这字不但形容人是肉身的个体,也形容人在道德上是中立的整体。那么“祂肉身的身体”意义何在呢?它又怎么是和好的途径?
罗马书的两段平行经文可以在此帮助我们。在罗马书七4中,保罗写道“你们藉着基督的身体,在律法上也是死了”,在八3中,他说神“差遣自己的儿子,成为罪身的形状,作了赎罪祭84,在肉体中定了罪案”。这两段经文与罗马书五至八章上下文整体,及歌罗西书一18指基督是“全体之首”,建议以下的思考路线:
(a)耶稣、弥赛亚,代表祂的百姓,且实则与他们完全认同。祂分享人类“肉体”的存在,使祂虽然无罪,仍可承担罪的恶果,替人类死。
(b)耶稣也完全与神认同(一19;此一认同在二9中进一步形容为身体的,sōmatikōs)。
(c)因此,在耶稣里,神与人的罪恶认同。十字架就是圣洁的神与人的罪爆炸性会合的地方。
(d)那些是耶稣“身体”的肢体的人,就发现他们的罪已经在祂里面被定案,也因此与神和好了。耶稣从死里复活,是神家庭中的第一个,罪已远离祂复活的身体(一19;看罗六7-11八29)。我建议这就是保罗在第22节上密集式表达的思想路线。
藉十字架成就的和好尚有一预期的美好目标,神的目的是“在祂面前成为圣洁,没有瑕疵”。译成“引到”(present),“在祂面前”(in his sight)和“没有瑕疵”(without blemish)的几个字都与犹太献祭仪式有关(祭牲必须“没有瑕疵”,同样地,献祭的祭司在身体上也必须没有瑕疵)。所以保罗可能以此背景暗打比方,但我们无法确知。
保罗在这节又加上无可责备。似乎以他惯常的方式将各种比方混合共用。这个片语指出法律方面的含义,好似被告人,如约翰福音八10-11的妇人,发现无人可告她。新约对这字的其他用法85,建议出一般性团体生活的上下文,表示甚至人们随便的闲话都无法找到一字来反对被告人。NIV用“没有瑕疵”和“无可责备”来解释“圣洁”的意义。RSV则将这三个片语并行,是比较好的译法,(a)因为圣洁的意义超过这两个以反面来形容的字句,且(b)因为在“没有瑕疵”之前有连接词“and”(而且),表示当神看基督徒时(保罗说),祂希望他们是圣洁而且没有瑕疵,而且无可责备。
因此,神的目的是在基督里创造一圣洁的族类。这个目的,祂藉十字架上对付罪,与人和好,已经大体上完成了。但祂仍然藉基督完美的生活榜样(参,三10),在实践上不断重新塑造基督徒的生命。而祂在将来仍要继续如此做,直到大工完毕,教会得着所盼望的时候。目前的过程,即以耐心活出基督样式的生命为始,以复活为终的过程,终将带出一个结果:基督徒将坦然无惧、毫无羞愧地站在神面前,正如百姓欢欢喜喜地站在他们的王面前。
23. 这项应许和多数应许一样,有一个条件。这个盼望是真切的,如果基督徒紧握住它:只要你们在所信的道上恒心,根基稳固,坚定不移,不至被引动失去福音的盼望。保罗深知基督徒的信心是新生命的开始,是神赐的,祂会将这信心的生命带至完全(腓一6)。他也知道真实的信心可从每天耐心、稳固的基督徒生活看出,不像假信心,一开始很难与真信心区别,但后来却枯萎,死亡。从神的观点看来,真实的信心一定会持续到底;从人的观点看来,基督徒只有藉耐心的等候,被盼望激励,才知自己的信心是真是假(参,罗五1-5)。这里几乎故意回应一4-5。
“继续”这动词(epimenein,中文译成“恒心”),在这句子的结构中,有持守在某一地点或地区的意思。所以在这句中,“信心”是基督徒所必须“停留”的“地点”(也许,如我们说的“基督徒的信心”),“信心”包括相信的动作,但更进一步表明所信的内容,及基督徒整个的生活方式。
“稳固”、“不移”这两个字指的是根基、架构的安全。建造时每一阶段艰辛的努力,换来的是一不可动摇的结构,这一比方不但牵涉了世上的建筑行业,也有关神百姓的建造86。而这个建造的“地点”就是福音本身,宣扬耶稣基督是主(看前面一3的注释)。
保罗从整个世界缩小到歌罗西来谈,他现在又扩大层面,谈歌罗西如何配合神的整体计划。他写着,这福音就是你们所听过的,也是传与普天下万人听的。他再一次提及一3-8所讲的,说歌罗西教会听见了福音,加入全世界各处的庞大听众群(回应一6及一16)。这是一个不比寻常的陈述。不管我们将这封信的写作日期归在何时,保罗绝对知道他写这信时,世上大部分的人尚未听过耶稣的名字。因此,他是什么意思呢?
这个问题有三个可能的回答:(a)保罗指的是“自然”本身宣扬了福音的信息;(b)福音在传与人类之前,已先传给宇宙中的其他生灵;(c)保罗以预期的意义说这句话;即基督自己,及他向外邦人宣教的使命,已原则上将福音在普世传开。
前两个解法是不可能的。即使保罗相信父神在自然中启示自己(据罗一19下,及徒十四17,十七24下有此说法,但某些人否认此说),他却从来没有提过是福音本身,耶稣基督的好消息,在大自然中启示过;他的着作中也没有福音曾向非人类的生灵传过的概念。罗马书十18指的是保罗向外邦人宣教的使命,从神的观点来看是普世的,指的绝对不是保罗向非人类的生灵传过福音。
第三个解法才是正确的解法。希腊文的动词是简单过去式,应将这片语译成‘that was preached’而非‘that has been preached’(译注:前者为过去式,指一次单一的行为;后者为完成式,指从过去到现在持续的行为)。保罗常形容他自己的活动的动词kēryssein(正如在下一子句中),支持福音传给人类,而非传给非人类的说法。神在原则上将福音宣布给天底下一切受造之物,虽然祂直接宣告的对象是人类,但根据一16、18、20;及歌罗西书多处提及的“万有”,我们不该将福音的果效限于人类之内87。从鲸鱼到瀑布,所有整个受造的次序都与神和好了。就像一个国王差遣先锋到他王国的各个角落报导消息,神差遣耶稣基督一次、永远的宣告祂所造的万有已与祂和好。祂的先锋将消息带到天涯海角,只不过是这绝无仅有大好消息的代理人、报信人。
保罗就是其中之一。他已成为这福音,这信息的仆人。他用形容以巴弗(一7)的同一个字diakonos(仆人)来形容自己,这字不是教会特殊职分的专有名词。它只不过形容保罗和以巴弗是“管家”,或“治理人”,被神分别出来“分派福音”,很像使徒行传第六章七个“执事”被分别出来“分派”食物一样。
至此,保罗结束他的感恩及祷告的漫长描述。他已尽量包括一切他想发展的主题,并将这些主题放在实用的境域里,它们不是抽象的概念或理论,而是他与歌罗西人现在所共同分享的活生生信心的一部分。
C 保罗的事奉及写信的原由(一24-5)
保罗在迈进二6-四6的请求之前,先完成对他自己的介绍。他十分完整的描述自己的事奉,显然为的是确保直到现在只间接听说过他的歌罗西人,能明白他写信的原因。保罗已将他们放在神的救恩计划的地图上(一21-23),他现在把自己也放在那张地图上。他写这封信不是奇异或自大的探险,他整个的事奉——受苦、讲道、教导、努力工作、祷告——早将他们包含在内,这封信不过是神赐给他整个工作中的一小部分,其中包括对他们的责任。
若有人建议保罗写这封信是种冒犯行为(侵入他人的工作范围),那么从这封信处处以基督为中心这点看来,就该打消那看法。保罗的受苦从某些角度看来,是为基督,而非为自己受的,神藉着他的讲道和教导,完成祂在基督里所做的,他(保罗)辛苦的工作能完成,全是因基督先在他里面工作。若基督是他的原动力,那基督也是他的目标,基督的身体则成了他受苦的受益人(一24)。基督内住在祂百姓里面,是他们荣耀的盼望(一27)。保罗对每一位基督徒的心愿就是要他们在基督里成熟(一28)。他喜见这年轻的教会在基督里循规蹈矩(二5)。基督自己是神奥秘的计划(一27,二2),显明在保罗工作的每一层面。
保罗以此方式介绍自己,表明出他的资格何在。他在第一段句子中解释自己在基督里事奉的本质(一24-29);在第二段句子中解释那事奉如何与歌罗西人有关(二1-5)。于是他沿用一15-20、21-23的模式:基督里的新创造,歌罗西的新创造。
i 保罗在基督里的事奉(一24-29)
24. 保罗在别的地方,同样宣称自己在受苦中欢乐(即罗五3),他受苦是为了别人而受的观念,并不是前所未知的(林后一6;弗三13;参,提后二10)。但此节更进一层,似乎把保罗的受苦与基督自己的受苦连在一起,这么一做带出一些问题来。保罗怎么可以将单属于基督,即代替人受苦的职分,用到自己身上?NIV在它的译文中,软化了此重点;现在我欢喜那替你们所受的苦。在原文中修饰“苦”的那字“我的”(mou),在许多手抄本中真的没有,但RSV用它(“现在我为你们受苦,倒觉欢乐”),带出“受苦”之前那定冠词的力量,从此节全文及以弗所书三13看来是很重要的一点。那么,保罗如何能宣称在他的受苦中,他得以为基督的身体,就是为教会要在我肉身上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基督的受苦如何会有缺欠呢?支持敌对赎罪理论的人总对这节经文,或至少对他们对手对这节经文的处理,充满深厚的猜疑。但若我们明了保罗思想的世界,这些疑虑纯是多余的。
保罗对神的目的犹太式理解的两个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明了他的意思。首先,是所谓的集体基督论,在这节的下半段由教会是基督的身体之概念表达出来,基督之所是也将成为祂百姓之所是。其次,是弥赛亚灾难的观念,保罗在罗马书八18-25引述及此88。由两约之间作者及拉比作家,根据旧约之暗示而发展出来的后项观念,是世界历史被分成两个世代之看法(耶稣和保罗均有分于此看法)的一部分——目前(罪恶的)世代(参,加一4)及将来的世代。当历史从一世代转到另一世代那伟大时刻来到时,神的百姓会受苦(他们是如此相信),遭大灾难,这些苦是新世代的生产之苦(罗八22),是弥赛亚将出现的现象及先兆。
保罗对这观念的采用,和他对其他犹太资料的使用一样,被耶稣死而复活这事实重新整形。他不将旧和新的世代看成背对背的,而将它们看成重叠的。耶稣的复活已肇始了新世代,但旧世代仍将继续,直到耶稣再来。在主的复活及祂再来之间的这段时间,是两纪之交替的时期,因此这整段时期的特征:就是“弥赛亚的灾难”。这些苦难确实被视为受苦者是神的新百姓的证据。这就是为何保罗可以论说在祂的受苦中欢乐,而不说在受苦的环境中欢乐。正如弥赛亚被认知是靠祂自己选择的受苦路径——靠钉痕认知祂复活的身体(路二十四39;约二十20、25、27)——祂的百姓也要靠他们所忍受的苦难被认出来。
在深秘的花园中,
在高耸的十架上,
祂教导弟兄们,激励他们
受苦、死亡。
神的百姓不只是模仿祂,而是进入祂的生命,进入祂似非而是的新的生活方式。
保罗就是以此意义谈论补满弥赛亚的患难,他不是加添加略山上的成就。事实上,“患难”(希腊文为thlipsis)这字从不用以指十字架。保罗不过是将加略山上神工作的原则付诸实践罢了!他明了教会的使命是受苦;但他不视这为自己的特权,好似他不再需要基督,而是因这受苦是属基督的,他才将其视为自己的。当他写“与基督”(罗八17)一同受苦,或共享基督受苦的团契时(腓三10),就是这个意思。
另外,两个考虑,证实以这个方式处理这节经文是正确的。第一,基督和保罗不断交替出现在全段经文,不仅是此节;特别看一29。其次,哥林多后书一3-7和四7-12的平行经文比较完整,因此不隐含的表达,具有相同组合的因素。
因此,保罗将十字架上代他人受苦的模式,用到自己身上。他当然不是指自己用受苦,将歌罗西人从罪及死亡中拯救出来。那份工作已经藉基督完成了。但他或许可以将他们从目前某些苦难中拯救出来。藉着将敌人的箭头导向自己,也许可以挽救那个年轻的教会暂时免于可能会有的猛烈攻击。此处也许也暗示着(这只是假设)弥赛亚时代必然会有的大灾难。保罗若能自己受苦使他人免难,是令他高兴的事。有人建议保罗这么做为的是催促主的再来,但似乎不太可能。如果这些受苦的意念对现代人来说,听起来十分新奇,并非保罗和我们的时代与文化有了差距,而是教会忘了实践这事实:教会是被钉十架之弥赛亚的身体。
以下将三项细节——两项解经,一项应用——说明之。
此节开头的“现在”不只是承接词而已。但我们不清楚它是(a)表示时间关系的字,指保罗“现在”虽陷身狱中,仍有喜乐,与以前的喜乐有别;还是(b)逻辑的意思,指他[现在”可以欢乐,是因他在一15-20所指出的真理。后者的解释比较可能。保罗就算从狱中被释放,他喜乐的原因也不会改变。
第二,译成“补满”的那字,字中有一介系词连着(即,antanaplēro这字的前三个字母),其意义很难在翻译中带出来。假若我对这节经文的解法正确,那么ant(i)这个介系词不但具有强调保罗为这年轻教会受苦,甚而替代他们受苦的意义。
最后,我们不该只把受苦想作基督徒因信心之故,所遭遇的外在逼迫。教会诚然要随时准备此种迫害,并以祷告和实际帮助,来支撑那些面临迫害的信徒,但所有信徒都会因信心的缘故而受不同的苦:不是外在的,就是内在的,好比长期对抗试探或疾病,身负家庭或教会之责的焦虑(保罗亦熟知这些:看林后一、二章;帖前二17-三1),凭信心而顺服常引起的疑虑、不安,及因跟随基督而“肉体承继千百种的自然冲击”。这些若正确的去看它们,是我们该欢喜的事——并非表面的、随便的、轻率的欢喜,而是因它们正是这个世代即将逝去的表记,证明弥赛亚耶稣的子民,是新世代的儿女,这新世代的生产之苦,就在这些苦难当中运生出来。我们将看见对这两世代的知识,形成保罗后面在二20-三4中请求的基础。
25. 保罗在第23节中形容自己是福音的仆人,这里他用令人可羡慕的平衡,将自己看作是教会的仆人(执事)。他对歌罗西人有特殊的责任,正好比一个大家族的管家受主人之命负责照管客人的需要一样,保罗照神所赐给我的职分,作了教会的执事。他的任务很简单的道出:要把神的道理传得全备,或更字义的说:“实现神的道理”。我们不该将这个片语,像NIV所做的,限于传讲“神全部的道理”(徒二十27,RSV)。它也不单纯是像RSV所译“使神的道理完全明悉”。对保罗而言,“神的道理(话语)”是释放给世界的一个力量,具体表现在真实的福音信息里面(看一6)。它必须表现其完满的功效,换句话说,它必须“实现”出来。
26-27. 这个想法藉保罗更进一步对“神的道理”的定义证明出来。“神的道理”是历世历代所隐藏的奥秘,但如今向祂的圣徒显明了……(即)基督在你们心里成了有荣耀的盼望。在此,我们得以依据福音再来思想犹太人的观念。在期待神扭转犹太人命运的观念中,某些犹太耆老用“奥秘的计划”,来表达神为末世的日子预备的盼望89。所以“奥秘”这字要由此背景来了解才妥当。这字若包含异教神秘派系所言的神秘知识是十分不可能的90,我们也确知它非指(如英文“奥秘”所言)令人猜疑不解或似非而是之事。它是神神秘的计划,古时的圣人由异象或符号来说明、期待它,现今终于在神所有的圣徒眼前显明(“圣徒”指的是神全部的子民)。我们可拿此与哥林多前书二7相比:“我们讲的,乃是从前所隐藏神奥秘的智慧,就是神在万世以前,预定使我们得荣耀的”。
对保罗而言,神的奥秘计划不是按时间而来的一连串事件,而是一个人。在此我们看见一15-20的基督论发展出来,神自始以来所计划做的,已经且正在基督里,为祂的百姓做出来:神愿意叫他们知道,这奥秘在外邦人中有何等丰盛的荣耀。这几句话或许该换一种说法,以带出希腊文的重点:字义的译法该是“神希望叫他们知道,祂的奥秘在外邦人中有何等丰盛的荣耀”。在这奥秘的中心,存在着在基督里的启示——神的目的不限于犹太人,它拥抱整个世界。对保罗来说,这个事实才启示出神计划的“丰盛的荣耀”。神在耶稣基督里启示自己是全世界的主,是全世界超然、慈爱的创造者、救赎者。探入祂令人惊异的计划——根据保罗所用的比方——好比是挖掘满藏珠宝的皇宫,每一个珠宝比前一个更显露出藏宝人的尊贵。
这些珠宝所启示的一个事实,就是神的荣耀要与祂的百姓分享(参,罗五2)91。这荣耀的盼望是个确据,因奥秘本身基督在你们心里是个事实。“在你们心里”也可当作“在你们当中”,强调前一句话“在外邦人当中”的说法。犹太人的弥赛亚住在世人当中的事实,表明神立意使他们至终得荣耀。但是,即使这种意思全是保罗式的,我们或许从罗马书八10的意义来明了它较妥,那儿基督内住信徒之内,是他们复活的保证。我们也需注意,“基督在你们心里”虽然是描述所有“在基督里”的人,或反过来也成,但这两片语不是同一回事。基督藉圣灵,住在所有“在祂里面”的人里面。罗马书八1-11有这两概念很好的例子,这里第27-28节也是很好的例子。
28-29. 基督的目的(22节)是把属祂的人圣洁、无瑕疵的“呈现”给神。保罗依此而来的目的,则是将每一个人,在基督里,完完全全的带到神的面前。这个平行再次显示,保罗如何密切地将神的目的及他的事奉关联起来。正是因为神在动工,保罗才动工。第29节把神的主权及人的责任在事奉工作中的正确平衡捕捉得十分恰当:我也为此劳苦,照着祂在我里面运用的大能,尽心竭力。前半句话照人的逻辑看来,只不过是人的努力而已(确实是努力:保罗所用的字,指的是不屈不挠的艰苦工作),但后半句话则显出更深一层的真理,神的灵在保罗里面动工,使他有能力(这个思想与林前十五10十分相近)。“尽心竭力”,这字的字根可有“在竞赛中竞争”的意思,在保罗的作品中经常带有运动竞赛的观念:保罗不是三心两意地做他的事,暗中期待神的恩典来补足他的偷懒;他也不假想一切“均有赖于自己”,所以除非他不休止的燃烧自己,要不然就一事无成。他知道神的愿望是将基督徒带到成熟的地步,而且神呼召他与此工作有分。因此他可以辛苦工作,却没有骄傲或惧怕等令人沮丧的顾虑。他也因此成为人和基督徒成熟的榜样,帮助别人一同成长。
这份工作包含传扬祂,即基督。这个传扬具有两个层面,用诸般的智慧,劝戒各人,教导各人,及其确切的目标,要把各人在基督里完完全全的引到神面前。事实上“各人”重复了三次,它强调每一个基督徒都能够成为保罗所说的成熟。“我们传扬祂”:这几个字提醒传道人及教师蒙召的首要责任,不是讨论时务或替人解决难题(仅管这些是好的,且有需要的),而是传扬耶稣是主。
这份传扬,在细节上的应用,包括“劝戒”及“教导”。“劝戒”(nouthetountes)虽有时被了解为“放进心智里”之意,但它多半含有把某人的心智重组成恰当的次序的概念,暗示它曾脱了节,需要重组归正。正面的教导可能还不够:我们无法预知基督徒的心智何时会碰到一团糟的局面,传扬基督者的责任之一,就是解开混乱,正确的将不完整的观念集合起来,使人在接受正面的教导时不致曲解,而能恰当的明白、体会、活出来,那么成熟的目标就在望了(成熟不是“完美”无罪的意思,腓三13-14说得很清楚)。这个目标“在基督里”是可及的:神自己的形象藉着圣灵住在祂百姓当中(一8),暗暗的工作,直到他们的和祂的生命在基本性格,真实的人性上分不出来(一27,三10)。
|
|
歌罗西亚
歌罗西书第一章
1:1
保罗未过歌罗西教会(2:1),也非由他亲自建立(1:4,7-9)。他在信首的问候中自称为“基督耶稣使徒”(参林前1:1),因为错误的信仰已侵入教会生活(例如2:4,8),他凭神所给的作外邦人使徒的权柄,写信予以揭露并纠正(参弗3:1-12)。信中提到他忠心的同工提摩太,现在与他为伴。提摩太的名字出现在保罗不少其他书信中,且多赞扬,与保罗亲同父子(林前4:17;腓2:19;帖前3:2)。提摩太是小亚细亚一带教会都熟悉的“兄弟”,甚受敬重。现在与他一同问候受信的教会,说明此信虽非二人联名(信中经常用“我”;4:18且用“我保罗”),但里面说的话有提摩太可作见证,决非他一己私见。
1:2
当日信牍的体裁,在信首同时书明写信与受信人的名字,然后才是问候语;不象中文尺牍,写信人的名字到信末才署上。保罗采用这格式,但融化于基督信仰中,称自己为奉差遣传信息的人(“使徒”),称受信人为分别为圣归入基督的人(“圣徒”,参林前1:2注),又是忠心侍奉神的亲同手足的弟兄。“恩惠平安”:参《以弗所书》1:2注。
保罗一开头就强调“圣徒”与“忠心的弟兄”,是要受信人明白,圣洁的生活、与基督的联合和对神的尽忠,是信徒能坚守真道抵抗邪恶力量的坚固基础。
1:3
保罗书信的一个特色,就是在信首总不忘记感谢父神,同时也不放过对受信教会的美德或长处给予赞扬和鼓励(《加拉太书》是唯一例外,参加1:1注)。表示感谢虽也是一世纪希罗文化惯用的书信形式,但保罗把感谢归于“神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感谢”也是本书的一个主题(12;2:7;3:15-17;4;2)。保罗因歌罗西的信徒在信心和爱心上的长进而感谢神,藉以激励读信的人对以巴弗带去并传给他们的福音真理忠实信守。
信心与爱心都是来自神,圣经从不为一个人的有信心与爱心而感谢这个人。
1:4
保罗简单问候过后,立即转入主题,也就是以巴弗带来的消息。他先提到歌罗西信徒已有的美好体验,也是构成基督徒品质的重要因素,这就是“信心”、“爱心”和“盼望”。《林前》13:13指出信、望、爱是信徒永存的美质(参该节注)。但这些都来自神,人不可以自夸。信心须活在基督里,基督才是赐人生命的源泉。信心藉爱心而彰显,有信心的人须能在实际生活上关心爱护神家里的众信徒。
1:5
这“盼望”不是幻想而是可靠的实在。盼望是福音真理的一部分,不可因假教师要他们把目光放在眼前,便放弃福音信息中有关救赎的未来一面。因为神“在万古之先”就应许了永生(多1:2)。这才是真福音。
1:6
真福音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适用于普天下的人,这是福音之为真理的凭据,也是来自神的证明。歌罗西人所听到的真福音无论传到那里都同样有效,无论是谁听了接受都同样得救;不象假教师所传的道理,得救只限于有特别慧根的人。
保罗指出基督的福音象神应许亚伯拉罕后裔一样(创22:17-18),已在各地迅速增长。事实证明,五旬节圣灵降临后三十年,福音已传到罗马帝国全境(23节;罗1:8)。这福音极可能是他在以弗所居住的三年中,从他习道的以巴弗带去传给歌罗西人听的(4:12-13;徒19:10)。
1:7
以巴弗是歌罗西人(4:12),曾在歌罗西传讲福音并可能建立当地的教会,也可能曾在附近的老底嘉和希拉波立传道(4:13)。他来到罗马,把歌罗西教会的情况告诉保罗,后者才写此信(4:8)。他此时可能与保罗同工(“一同作仆人”可以解作一同作基督的仆人),也可能与他一同被囚(见《腓利门书》23节)。保罗称他为“忠心的执事”,是保罗在奈古士河谷传福音的代表(参〈参考资料〉),忠于所托。歌罗西人从他学与保罗亲自来传无异。
“以巴弗”为“以巴弗提”的缩写,溯源于希腊爱的女神“爱弗提”:可见以巴弗本为异教信徒。这个以巴弗和腓立比教会的以巴弗提(腓2:25;4:18)不同,不可混淆。
1:8
以巴弗带来的消息有好的一面,“因圣灵所存的爱心”当指歌罗西教会对保罗的殷切关心和问候。他虽未见过这间教会,却因有圣灵在人心里所生的互相关怀,让他可以说:“我愿意你们晓得我为你们…没有与我亲自见面的人,是何等的尽心竭力”(2:1)。对这间刚建立而且在长进中的教会,他必须提醒他们留意假教师的“花言巧语”,坚守真道,不为所惑(2;4,8)。
1:9
本节至11节是保罗的祷告,鼓励受信的人去行他求神帮助他们做到的事。“诺斯主义”在第一世纪侵入新生教会中,倡言人的得救靠智慧悟性,不是信心,更非行为;认为有此智慧便能深入明白神的事。保罗在这几节中,可能和了一些假教师用的名词术语来护卫真道,予以反击。
他指出“知道”(原文为epignosis,有“认识”、“知识”、之意)不能脱离神的旨意而独立。真正对神的认识要有顺服神的行事为人来配合,不能单凭推理,光讲抽象的理论。“智慧”(原文sophia)与“悟性”(原文sunesis,有“了解”的意思)也是与生活上的实践密不可分的。信徒实际上可以随时祈求圣灵的帮助,得到正确方向和规范。“属灵的”不是一个好听的字眼,而是生活上实践上的需要。“知道”、“智慧”与“悟性”都实现在基督身上,人可以藉圣灵得到这些美好品质。
1;10
有了这些属灵的好品质的人,在道德与灵性上的可以达到三个标准:1,行事为人够得上被称为基督徒;2,在与神的关系上,做任何事都可以符合祂的心意;3,结出好行为(善事)的果子来,并且增深对神的认识,越来越能感染影响他人。信徒有了合乎神心意的生活,教会才能在社会中见证荣耀神。
1:11
“忍耐”与“宽容”是信徒应结的善果(加5:22-23),也是面对困难与逼迫时需要的好品格。“忍耐”是对逆境而说的,是对外来压力的坚忍不屈;“宽容”是以恢宏的心胸对待磨炼我们自制力量的人。不问邪恶的力量多大,靠着握有权能的父神,信徒性能力上加力,而且凡事都喜乐,不灰心、不丧胆,去战胜要把他们掳去的敌人(2:8)。
1:12 本节至20节为保罗向信徒发出的号召,要他们都能高举基督,做到完全的地步,配与“众圣徒在光明中同得基业”。
“得基业”是神最早对亚伯拉罕的应许,赐他和后裔可得迦南地为业(创13:14-17)。保罗用旧约的典故来描写新约时代的教会。基督信徒今天已有比迦南更美好百倍的基业,能“在光明中”与众圣徒同列,这是信徒共有的存在天上的盼望(5节)。“光明”是圣洁的象征,也代表真理(林后4:6)、爱(约壹2:9-10)、荣耀(提前6:16)与生命(约1:4)。神是光,信徒也应作光(约8:12;弗5:8;约壹1:5)。黑暗是邪恶力量的表征,是光明的反面(13节)。
也有人把天使包括进“光明”中的众圣徒中,认为保罗针对歌罗西教会中敬拜天使的倾向(2:18),要信徒明白,他们作为神国的子民;有一天会象天使一样得见神面,地位不输天使。《林前》6:3且说到那一天,信徒要审判犯了罪的和听命脉的天使。
1:15
本至20节可能是初期教会的一首诗歌,颂赞基督超越的地位。15-16节赞美基督为创造主,万物藉祂而造,宇宙的命运握在祂手中。17-18节上半,说明基督时结合全宇宙的力量,也是万有之首。18节下-20节,赞美主基督藏有父神一切的丰盛,祂复活完成了神的计划,世界历史有了新的开始,也藉着祂的救赎大功,人得以与神和好。
本节至16节简洁综述了新约有关基督位格的教训。神是个灵,人不能见到祂,唯有藉着祂的儿子基督耶稣将祂表现出来(林后4:4-6)。“像”是“代表”也有“显明”的意思。“爱子是…神的像”不是说神就是这个样子,而是说神取得人的形像后是怎么一个样子。基督是在人的世界中彰显神。祂存在于一切造物之先。“首生的”不是说基督为神造物,而说一切灵界的力量和万有都是藉祂而造。“有位的、主治的、执政的、掌权的”概指天使,在诺斯底异端中,天使地闰甚高。保罗指出,天使仍被造物,是藉基督而造的。
不但如此,基督也是创造的目的,整个宇宙万物都是为祂而造;祂才能结合万有于一身,一人钉死十架,使神与全人类和好。
1:17
本节至18节前半指出基督是万有秩序的主宰,存在于万物之先;是祂的力量使万有得以运行不息。基督统治全宇宙,教会是祂的身体,是祂所拯救的新子民生活在祂爱里的那个“国”,祂是教会的头。
1:18-19
基督是重生得救的新人类之始。亚当是旧人的元始,因犯罪使全人类陷在罪中,带来了死亡和必朽的身体。基督从死里首先复活,历史上虽也有死而复生的人,但仍旧死了(王下4:35;路7:15;约11:44等);唯有基督是第一个从死里复活而又带球撞人着荣耀的身体的,是新造之人的元始,父神一切的丰盛都在住在祂里头—具有神完整的特性,具有神所有的权能和本性。(诺斯底主义认为神的全备的丰盛流贯于天地之间,藉着“天使”、星宿之灵等来左右人的命运,控驭人的生命;因此神非人类命运的唯一控有者,基督只是诸灵之一,是一个高等级的受造物,人类因此须敬奉这些住在星宿中的诸神。保罗斥此种想法为“世上的小学”,肤浅不堪。)
1:20
神藉着主基督“叫万有…与自己和好”,不是说基督在十架上的死已经救赎了一切的人。圣经清楚教训我们,只有相信的人才能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亚当犯罪,神人和好关系断绝,世界陷入败坏中(罗8:19-22)。基督替死赎罪,人神得以和好,也在原则上恢复了物质世界的和协,整个物质世界要到主再来时才能真正恢复原有美好秩序。
但基督和好的大功包括全宇宙(“无论是地上的、天上的,都与自己和好”)。祂在十架上得到的胜利已归服一切邪恶的力量,这些背叛的力量现在也可因基督的流血牺牲,与神恢复“和好”。有一天可在基督里“同归于一”(弗1:10)。参《罗马书》8:38-39,及本书2:15及注。
1:21
主基督所成就的全宇宙的和好,也是一切与神隔离了的个人的福音,包括歌罗西人在内。他们心里也曾与神为敌、拜偶像、顺从肉体的私欲,行种种的恶事悖逆神。这种神隔绝而有的绝望情况,迫切需要基督救赎的恩典。
1:22
人与神和好的结果产生了信徒品性上的彻底改变,愿意得神的喜悦,行事为人对得起主(10节),在神面前圣洁而无瑕疵,不再受到责备。本节可译为“现在,祂藉着基督肉体的死,叫你们与祂和好,使你在祂面前圣洁,没有瑕疵,无可责备”。
1:23
信徒得到这种新地位,不等于说从此有了保障,可以不必注意行为。保罗警告这种自满,劝信徒必须在真道上继续追求圣洁,坚定不移,不可被异端引诱,离开所信。
“传与普天下万人听”是指福音的普遍性,不分阶级、种族,都可以得听;不象假教师所传的神秘的道理,只有一小部分人才有资格接受。保罗指出他也是传这福音的使者,就象以巴弗和推基古都是基督忠心的执事(1:7;4:7)。他们牧养歌罗西教会的地位显然正受到异端的攻击,保罗说他“也作了这福音的执事”是要读信的人明白,这二人是与他一同侍奉主的,是可信赖的忠心同工。
1:24 保罗传福音到外邦受尽苦难,此处所说的“受苦”当指坐监。
基督徒受苦可以补满基督受苦的不足(“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难道基督为救赎世人而受的苦不完全,有欠缺吗?我们可从医学的发明中来认识此事。科学家发明了治病新药,仗只打了一半。有了新药当然是大居功,但要人彩新药需要克服多少无知、成见、敌视和反对,是一场持久的战斗。从这比喻来看,比较容易明白基督救赎大功和信徒参与的关系。基督救赎的大功是完全的,完成了。祂忍受了十字架的痛苦,战胜了死亡。但基督为人完成的工作必须传扬开去,靠基督得救的好消息应让大家知道。完成传扬的任务必须付出代价,传的人要牺牲、受苦、殉道,为此而抛弃生命。这一切可以说是基督受苦(患难)的“补满”。要是没有传扬,基督为世人所完成的奇妙救赎,人何能知道。
基督来到世间,牺牲受死,让世界变得美好,让世上男女不只有救恩、得赦罪,可以与神和好,也可以过健全、幸福、自由,和平的神国子民的新生活。这是基督救世的目的。许多基督徒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付出了代价,在这件事上,我们可说,是在“补满基督的缺欠”。一切为所信的真道,为人类幸福而受苦的人,都是在分担基督所受的患难,填补基督受苦的不足。使徒彼得所以说,“你们是与基督一同受苦”,要为有此荣耀而欢喜(彼前4:13)。
1:25
要神的道理圆满达到预期的目标,必须努力传扬。保罗作使徒的责任,是要把神的道理广传。他既是“基督的执事,为神奥秘的管家”(参林前4:1及注),他有责任照顾各处的教会,包括歌罗西在内。
1:26
“奥秘”在此指外邦人也包括在神救赎的计划中,基督不只为犹太人死,也为普世的受死(参弗2:11-22)。这本来隐藏的神的旨意现在已向一切信祂的人显明。“圣徒”指与基督联合分别为圣的基督信徒。
1:27
外邦人一样可以得到神的大爱,基督一样可以成为他们心里的盼望。人已失去的荣耀可以恢复。旧亚当在乐园里失去的,新的亚当基督已经取了回来。犹太人与外邦人,只要是信徒,都可以得到这荣耀的盼望。
1:28
“传扬”是宣扬基督也拯救外邦人,都可以作神国的新子民的佳音。“劝戒”是督导信徒不可偏离正道;“教导”是把福音真理解明,使每一个人都能在基督里完全成长。(诺斯底派的人和神秘教派用“完全”来形容已经得到他们所夸口的奥义或慧识的人。保罗指出在基督里的人人可以成为完全。
1:29
保罗用“劳苦”、“尽心竭力”来描写他的侍奉工作。“劳苦”不单指他亲力作工(徒18:3),也指他为牧养教会的事劳心劳力(罗9:2;林前9:12等)。“心心竭力”的原文含有运动员在竞技比赛中取胜的努力。保罗是用这种精神来传扬、劝戒和教导的,好把人完完全全引到神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