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立比书第三章
第 3 章
迈向完全的三个阶段
腓 3:1> 我还有话说──对信仰,保罗竟有这么多话说,我有时就怕得不敢和人讨论……
3:1 保罗好像一位真理的守护者,跟这些信徒回顾信仰的基要道理。圣经在道德和神学上保护着我们。无论我们私下阅读或在教会公开诵读时,圣经都提醒我们需要有正确的思想、态度和行为。
腓 3:2-3> 什么人厉害到要被称为“犬类”、“作恶的”?你说,今天也有啊,是……
3:2-3 保罗提到的“犬类”、“作恶的”,大概是指极端犹太化的信徒,因为他们错误地认为外邦人必须遵守旧约的律法,特别是割礼,才能得救。他们大部分怀着宗教的骄傲,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遵守律法,因此他们不相信靠自己的努力不能走近救恩之门。
保罗批评这些极端犹太化的信徒,按着旧的观念来看基督信仰,以为使人成为信徒的,是他们的行为(行割礼),而非基督白白的恩典。但信徒的行为乃是信心的结果,并非先决条件。初期教会领袖早在十一年前的耶路撒冷会议中,已确定了这个真理(参徒 15:1-29 )。今天,谁是极端的“犹太信徒”?就是那些说人必须在单纯的信心上加上什么东西的人。但是,在基督藉信心所赐的救恩上,没有人可以再添上什么。
腓 3:2-3> 我望向这一班信徒,为何人人皆称为神而忙?我神所喜悦的就是这样?
3:2-3 我们很容易强调外在的宗教行为,而忽视内在的信心,但神看重我们的内心过于一切。所以,不要从人的责任或所做的工来判断其属灵的程度,你也不要以为拚命地为神工作便可令祂满意。神会鉴察你为祂所做的一切,除非你对祂白白的救恩产生爱的回应,你不会得到赏赐。
腓 3:4-6> 是啊,保罗和神建立关系可不是靠赖他那优越的背景;我看我自己,我和神……
3:4-6 乍看保罗好像在吹嘘自己的成就,但细看却刚好相反,其实他在说人的成就不管有多大,都无法在神面前赚取个人的得救和永恒的生命。保罗有很多骄人的条件,如教养、国籍、家庭背景、继承权、正统信仰、行为和道德等(参徒 22:1-21 ;林后 11:7-33 ;加 1:13-24 )。但他归信基督(参徒 9:1-22 ),并非由于这些东西,却是单靠基督的恩典。他也不以善行来取悦神,因为哪怕再光荣的条件,在神至圣的标准下,仍有缺陷。你与神建立关系,是否也依赖自己的家庭背景、教会背景、或自己的好行为?履历、成就或声望,均不能换取救恩,救恩只有藉着在基督里的信心而得。
腓 3:5> 是便雅悯人,是法利赛人,都很普通嘛,有何值得特别提出的地方?
3:5 保罗属于便雅悯支派,这支派在犹太人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以色列的第一个王扫罗,就是出自这个支派的(参撒上 10:20-24 )。惟有便雅悯和犹大两支派在被掳后能归回以色列(参拉 4:1 )。保罗也是一个法利赛人──一个非常热心的犹太人群体,严谨地遵守摩西的律法和附加的种种规条。犹太读者对保罗这些背景自会肃然起敬。
腓 3:6> 有时候想想,其实保罗并不一定要迫害基督的,这与他有何益处?
3:6 保罗是一个热心的犹太领袖,为什么他要迫害教会呢?他与其他宗教领袖一样,认为基督教是异端,是亵渎神的。因为耶稣与他所期望的弥赛亚不同,他就认定耶稣的话都是虚假的、邪恶的。再加上他看到基督教在政治上威胁、危害到犹太人与罗马当局的和谐关系,当时这关系已相当脆弱了。
腓 3:7> 你猜,保罗看为有益的会是什么?你又猜,这会不会也是你所看为有益的呢?
3:7 保罗所说“有益的”是指上述的条件、名誉和成就,这些方面他都比那些犹太领袖强;不过保罗指出,他们以自己的身分和成就为荣的想法是错误的。我们要小心,不要过分看重以往的成就,以致破坏你与基督的关系。
腓 3:8> 以认识我主耶稣为至宝──如大钟,敲响我的心扉……
3:8 保罗回顾他过去所做的一切,然后断言与认识基督相比,都是“有损的”。这真是一个意味深长的价值观:一个人与基督的关系,比任何东西都重要。认识基督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请看看你的价值观,你与基督的关系,是不是最重要的呢?假若你本末倒置了,你将如何重新调整?
腓 3:9> 得以称义是因着……
3:9 不论是严守律法、苦待己身、操练敬虔或是强制禁欲等,都不能使我们与神有正确的关系,只有藉信靠神,接受祂所赐的义袍才能得以称义(参林后 5:21 )。
腓 3:10> 要像保罗放弃所有,也许你会说怎可能,但一点点,总有吧?还是你爱世界多于一切?
3:10 保罗为了认识基督和祂复活的大能,放弃了一切──家庭、友谊和自由。我们也能认识这知识和能力,但要充分地享受它就必须作出牺牲。你愿意为了认识基督而放弃什么吗?愿意在每天繁忙的生活中拨若干分钟来祈祷读经吗?你是否愿意放弃朋友的赞誉,放弃某些计划或娱乐?不管什么,为了认识基督,这一切的牺牲都是有价值的。
腓 3:11> 保罗信得那样真,但他竟说“或者”,难道他不知道自己能否复活?
3:11 保罗写:“或者我也得以从死里复活”,不是他不肯定或怀疑自己能否复活,而是对见主的方式不确定:是被处决,还是老死?因为这是由神决定的,但他深信他自己必能复活。
腓 3:11> 不知道我们死后会……
3:11 如同基督在复活后被高举一样,有一天我们也能分享基督的荣耀(参启 22:1-7 )。保罗虽然知道自己即将离世,但他对自己能复活充满信心。
腓 3:12-14> 真羡慕保罗可以专心一致追求神?你只停在羡慕上,还是……
3:12-14 保罗说他的目标是要认识基督,学像基督,在心里只有基督。他用全部精力朝这目标直奔,这是我们的一个好榜样。我们不应让任何东西干扰我们认识基督这目标。我们应像运动员,在受训时专心致志,丢掉一切有害的、会转移我们视线的东西,否则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基督徒。试想想有什么阻碍着你效法基督呢?
腓 3:13-14> 忘记──什么?要努力啊!所要努力的又是什么?
3:13-14 保罗有理由忘记背后──他曾替用石头打死司提反(第一位殉道的基督徒)的人看守外衣(参徒 7:57-58 )。我们也都做过一些感到羞耻的事,常常为现实与理想的不同而精神紧张。但是,因着我们的盼望在乎基督,就能抛开昔日的罪咎感,期待神帮助我们成长。所以,不要住在过去的日子中,反要专注现在你与神的关系,更多认识祂。要知道你已蒙赦免,可以过信心和顺服的生活。因为你在基督里已有盼望,你可以期待过一个更圆满、更有意义的人生。
基督徒生命的操练
腓 3:15-16> 完全,可以吗?人可以吗?保罗所说的完全……
3:15-16 过完全的基督徒生活并不容易,有时会叫我们精疲力尽、灰心失望,我们或许觉得距完美很远,永不能以自己的生活讨神喜悦。保罗所说的“完全”( 3:12 )是指成熟、完整,并非在每个细节上都完美无瑕。成熟的人一定会在圣灵的引领下不断勇往直前,因他知道基督必启示祂的真理,并补满我们的不足,使我们能达至理想。基督的应许并不是我们不努力去做的藉口,而是对那些走入绝境的人的释放和保证。
腓 3:16> 到了什么地步,就怎么行,你是这样的吗?
3:16 成熟的基督徒会本着已领受的教导行事。我们常以有许多东西要学为藉口,在这里,保罗教训我们明白多少真理就活出多少真理。我们不要无止境地寻索真理,而忽略了行道。
腓 3:17> 保罗有如斯勇气要人效法他,若要人效法我,那……
3:17 保罗要求腓立比信徒效法他,以他为榜样,以至与基督相似。这当然不是说要他们做保罗所做过的每一件事,保罗也说自己并不完全( 3:12 )。但他以效法基督为自己生命的中心,是值得效法的。可能当时福音书并未完成,保罗不能叫他们从圣经中得知基督的样式,所以要求他们效法他。保罗能够叫别人效法他,是他品德的明证。你敢不敢如此做?如果初信者效法你,他们将成为什么样的基督徒?
腓 3:17-21> 保罗所批评的是一些什么人?你不会也是其中一员吧……
3:17-21 保罗不单批评极端的犹太信徒(参 3:2-3 注释),也抨击自我放纵的信徒。他们自称为基督徒,却不照着基督作仆人和自我牺牲的样式生活。他们只顾满足自己的欲望,不理他人的需要。在基督里得自由不等于可以自私自利,相反应当争取每个服事别人的机会,尽自己所能做到最好。
腓 3:20> 天国的国民,有什么特别?
3:20 腓立比是罗马的殖民地,当地居民所享有的权利与罗马公民所享有的完全一样。我们基督徒有一天也可以享有天国居民所拥有的权利,这都是因我们属于基督。所以我们不要被今生所缠绕,以免在基督回来时愧见主面。
腓 3:21> 卑贱的身体,将来的模样……
3:21 “卑贱的身体”并不表示对肉身的轻看,而是与将来我们复活的身体相比,那复活的身体好像基督复活的身体一样荣耀,使活在痛苦、肉身限制和缺陷之中的人们有一个极美好的复活盼望(有关我们荣耀之身体,请参林前 15:35-49 ;林后 5:1-10 )。──《灵修版圣经注释》
腓立比书第三章
得基督(三 1 ~ 12 )
使徒保罗是一个不平凡的人,论到过去,他实有值得夸口的地方:他是正宗的法利赛人。在犹太人的社会里,法利赛人是备受尊重的阶层,他们有其自身的优越感,觉得自己与众不同,因他们在律法上有可夸口之处。然而律法其中一个要求就是行割礼,对于腓立比教会,保罗的劝勉是:割礼是属肉体的,并不能靠得救,如果有人注重割礼,认为是得救必具的条件,他就是靠肉体得救,而不靠基督了。保罗更说明在他归主前所认为对他有益的,现在因基督都当作有损。在保罗面前有一个抉择,得救之途是靠割礼呢?还是靠基督呢?抑或两者都靠呢?保罗拣选了基督,却看割礼为有损的,如同粪土。有损的原因,就是它使人不全靠基督;以价值来比较,则卑贱得有如“粪土”般可弃而无价值。
保罗认为要得基督者,必须竭力追求方能得。在他的道路中,他规定几个步骤: ① 晓得复活之大能; ② 晓得和祂一同受苦; ③ 效法祂的死。这样才能完全得基督。像保罗这样的弃万事如粪土,是消极方面最大之舍弃,在积极方面则是要得基督。
“晓得他复活的大能”( 10 ),这不只在头脑的认知上,而必须要在生活中体验得到。“一同受苦”是指践行基督所受的苦。“效法祂的死”是指主的舍己──要绝对地顺服神,不体贴自己。
祈祷 主啊,我愿竭力追求以得为我人生的目标。
标竿与奖赏(三 13 ~ 21 )
保罗在此提到赛跑之事,以此勉励信徒。属灵的道路仿佛赛跑,首要的就是专一,所以保罗说“我只有一件事”(如果有两件事,就必分心)。保罗要求信徒专心到一个程度,就是要把过往的一切都忘记,包括过往一切的成功或失败。其次就是不能以地上的事为念,保罗指出所谓地上的事,就是吃喝享乐,把肚腹之欲望成为了神,也就是过度看重吃喝的事。人惟有存正确的心志才能赛跑;亦惟有这样的赛跑才能得奖赏。
奖赏是什么?虽然在此未曾说明,但在别处都有提及。古时罗马帝国的竞技大会所得之奖赏是一顶桂冠,就是以桂树枝编成的冠冕。冠冕本身没有什么贵重,但冠冕背后所代表之荣誉,却是意义深远。保罗说明人为能坏的冠冕尚且如此努力地追求,何况我们所追求的是不能坏的冠冕呢?天路的终点是设有冠冕的,那是不能朽坏、荣耀的冠冕(参林前九 24 ~ 25 )。
奖赏的另一个事实,就是当基督从天降临时,使我们这卑贱的身体与祂荣耀的身体相似。这里隐含不但是指身体相似,而且位分也相似。这就是说:主降临为要作王,我们也必与祂一同作王,得荣耀、掌王权(参启二十 4 ~ 6 )。这种奖赏可以说是基督徒人生中最大的盼望,如果你是属灵生命成熟的信徒(完全人),就更该存这样的盼望。如果你不是,而另有别的看法及理解,神也必指示你当有的态度,这是保罗清楚言明的真理(三 15 )。
祈祷 求主的灵激励我,叫我不满于现况,乃要向标竿直跑。──《新旧约辅读》
腓立比书 第三章 注释
3:1-4:1 当防备错误教训
1「我把 ......
妥当」:可能保罗执笔至此,获悉教会正受假师傅的搅扰,使他必须不厌其烦地为此问题再作叮咛,他的思想、
语气也因此转为严肃激烈。
2-3 要防备犹太教律法主义者的煽惑
「犬类」:本是犹太人对外邦人的称谓(参可7:27注),因保罗认为犹太教律法主义者是自绝於神的恩典之外(加5:4),
故以这鄙夷的称谓回敬他们。
「妄自行割的」:保罗以此讥讽那些强调割礼的人,戏谑他们所传的不过是割切肉身而已,有如外邦人自伤己身。
(参王上18:28)。相反,真割礼乃是里面的,不是外面肉身的割礼(罗2:28-29)。
「靠着肉体」:见林後5:16;
11:18, 22-23。
4-11 保罗自己的例子
保罗不再以世俗标准自夸,因为他从前所视为优越的条件( 5-6), 如今为了基督都看作是损失;因保罗只以认识基督为至宝,与基督比
起来,万事不过是无用的废物。
5「希伯来人」:见徒6:1注。「法利赛人」:见太3:7注;
路5:30注。
6「热心」:指犹太教徒所公认的宗教热忱。
「就律法 ......
指摘」:信主前的保罗晓得律法的要求,并且照他所知道的完全遵守了(另参罗7:7-11注)。
9 从前保罗因遵行律法而自以为义,如今是因信基督而蒙神称义。
10 保罗期望基督复活得胜的生命,能实现在他事奉的生命中(参林後4:10-11)。
11 这节是指将来信徒身体的复活(罗8:11;
帖前4:16),使徒在此采用一种谦卑的语气(「或者」,参林前9:27),表明他自己
仍须将信心坚持到底,持续为基督受苦(10下),才能在这复活上有分(参来3:14)。
12-16 仍须努力向前奔驰
12-14与2:12-13的思想颇相似。
保罗虽已因信称义,事主多年,为主受苦,但并不意味他已达到目标,他仍须继续努力。
12「完全」:在此指绝对的完全,有别於地位上的完全(参来10:14),或行为上相当程度的完全(参西4:12; 来13:2;雅1:4)
「可以得着 ......
我的」:保罗盼望最终得着8-11节所论的一切福气,不负基督得着他、召他作门徒的原意。
14「要得 ......
奖赏」:也可意译为「直至得奖赏──就是神在基督耶稣里召我向上所要我得的」(参8-11;
提後4:8; 启2:10)
15「完全人」:可译作「灵命成熟的信徒」(参来5:14);所描写的是相对的完全(参创6:9;
王下20:3; 伯1:1; 诗37:37; 路1:6)。
也有可能保罗借用了假师傅的字汇,藉此提醒信徒前面还有当跑的路,要达到完全只有继续前进。
3:17-4:1 须防备背道者,等候基督再临
19 以「肚腹」为神可能指纵欲主义者,只追求肉欲的满足,或指律法主义者对饮食条例的执着。
「以自己 ......
荣耀」:即炫耀那些本为羞耻的事。
「地上的事」:指世俗的、短暂的事。
21「卑贱的身体」:是指我们现在受时间空间等种种限制的属地身体。按林前15章,末日复活的身体,是更荣耀的身体(
腓立比书第三章
不灭的喜乐(三 1 )
保罗在这节经文中写出两件重要的事情。
(一)他把何谓基督徒不能毁灭的喜乐写了出来,他一定感觉到已经把一个重大的挑战放在腓立比教会的面前。对他们来说,他们也许同样会遭遇到像保罗面临的逼害,甚至死亡。从一个角度来看,基督教犹如面临生死之争战。但是在争战里面,或者超越了这个争战,便充满了喜乐。耶稣曾说:‘这喜乐是没有人能夺去的。’(约十六 22 )
基督徒的喜乐是有一种不能毁灭的素质;这是必然的,因为基督徒的喜乐是 建立在主里 。它的基础就是永远能够与耶稣基督同在。他可以丧掉一切,他可以失去所有人;但是他永远不能失去基督。因此,甚至在许多似乎不可能的环境中──只有痛苦和不安存在,基督徒的喜乐仍然存在,因为一切生活上的威胁,恐布与不安,都不能把基督徒与上帝的爱隔绝,这爱是在他的主基督耶稣里的(罗八 35-39 )。
在 1756 年,一个浪子的父亲写信给约翰 俫斯理( John Wesley )。当时正值福音复兴运动传遍整个英国,他的儿子被锁在约克郡( York )的监狱中。这位父亲在信中说:‘这件事一定会取悦上帝的;上帝没有因他仍在罪中而把他弃掉。祂给他一段时间悔改;不单如此,还给他一个悔改的心。’这个青年人是因为他所犯的罪而被判死刑的;父亲再说下去:‘他的平安与日俱增,直至星期六──就是他行刑那一天,他从囚室中走出来,身上仍然穿 囚犯的衣服,便登上那辆马车。当他离开的时候,面上流露出欣悦和镇定的神情,所有旁观的人都觉得非常惊讶。’这个青年已经得到了内心的喜乐,甚至连刑台也不能攫夺他的喜乐。
人常常都能够抵受得住生活极大的苦恼和试炼,然而却会被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所困扰。但是基督徒的喜乐是可以使人用一笑置之的态度而应付一切外来的困扰。约翰纳尔逊( John Nelson )是 俫斯理( Wesley )早期最着名的一位传道朋友。他和 斯理在康瓦尔( Cornwall ),靠近兰珊( Land's End )布道。以下就是纳尔逊描写的一段话:‘在整个时期, 斯理先生和我都是睡在地板上;他用我的大衣作枕;我则把布吉( Burkitt )的新约圣经札记作睡枕。我们在那儿经过将近三星期的布道工作。有一天大约凌晨三点钟 斯理转侧,看见我还没有入睡;他在我肋旁拍了一下,对我说:“纳尔逊弟兄,我们应当常存喜乐的心!这件大衣还有一边是完整的;但除了这 一边外,其它地方的已经脱落!”’他们所吃的食物实在非常稀少。有一天早晨,当 斯理用充沛的灵力讲道后:‘正当我们回来的时候,斯理先生把马停下来,前往附近摘了些加仑子吃;接他便说:“纳尔逊弟兄,我们既有这么多黑加仑子,我们应该常存感谢的心。我认为这是一个最好的地方,可以供我吃一顿饱餐;但若要找好的食物,这实在是一个最坏的地方!”’。真的,基督徒的喜乐足可以帮助约翰斯理抵受生活上任何的重大打击,同时面对生活带来任何不舒适的困扰,也可以一笑置之。设若一个基督徒真的能够与基督同行,他便会存一颗喜乐的心而走路。
(二)保罗在这里把那些必须重复再说的事情写了出来。他说打算再向他们写一些从前已经写过的事情。这是相当有趣的一个提示──意味 保罗从前已经写过信给腓立比;不过这些信已不复存在了。这件事并不会使我们觉得诧异,保罗在公元四十八年至六十四年之间,有十六年之久,一定写了不少书信,而我们现在所存留的只不过十三封信。除非保罗有一段长时期完全没有执笔写信,否则我们相信他写的信一定不止十三封;我们推想必然有些书信已经遗失了。
保罗像其他任何一位出色的教师,总会不厌其详,重复地把他的教训讲述出来。我们有人常常喜欢追求新款的东西,这可能就是我们当中最大的一个错误。基督教最伟大的拯救道理是始终如一的;我们当然不怕常常有机会重复聆听这些教训。我们一定不会厌倦那些对我们生命有益的必须食物。我们每天都会吃面包和喝水;同样我们也必须时常聆听真理──就是生命的灵粮和活水。任何一位教师都不应觉得重复把基督徒信仰的基本真理讲出来,是一件厌烦的事情;因为这样做法只会对听讲的人有益,并使他们获得安全的保障。我们可能在吃东西的时候会欣赏一些‘别致的菜式’,但是只有那些日常所需的基本食物才能养活我们。我们的讲道,教训和学习,有些时候涉及一些新闻的花边资料也会很吸引人的,而这些资料也应该有他们的价值地位──但是最根本的真理才是至要的,所以我们不怕重复讲和重复听,因为他们会使我们的灵魂获得安全的保障。
邪恶的教师(三 2-3 )
保罗的语调突然改变,转而发出警告。无论他到什么地方传道,犹太人总会跟随在后,和试图破坏他的教训。保罗教训我们得救惟独来自恩典;得救乃是上帝免费赐与的礼物;我们永远不能靠自己赚得的;我们只能用谦卑和虔敬的心接受上帝所赐与我们的;并且,还有一点,上帝的恩赐是给万国万族,包括所有的人在内。但是这些犹太人则教训人若希望得救,必须在上帝面前,藉 遵 守律法所载的无数善行,然后,可以赚得上帝的恩宠;还有一点,得救只限犹太人,而不属其他任何一族人。尤有进者,在上帝未使用人之前,人必须先行割礼──这个仪式可以使人成为一个犹太人。保罗面对这些前来企图破坏他的教训的犹太人教师,只好回击他们的悖谬理论。保罗称他们是三种东西,他是故意用这三种东西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一)他说:‘应当防备 犬类 。’对西方人来说,狗是为人宠爱的动物;但是在耶稣时代的东方社会里,情形并不是这样的。狗通常是没有主人的流浪卑贱动物,在街上东奔西跑,有时则成 结队在废堆中觅食,当它们与 任何人相遇,立即张口猛然咬去,或者嗥叫狂吠。赖福对它们作如此的描述:‘那些在东方城巿悄悄潜行觅食的狗都是没有家庭或主人认养的,它们只靠街上的废物和肮脏渣滓充饥;经常互相厮打和袭击行人。’
在圣经中,狗时常代表最卑贱的形像。当扫罗试图取去大 的生命的时候,大便提出要求:‘你出来要寻找谁呢?追赶谁呢?不过追赶一条死狗,一个虼蚤就是了!’(撒上廿四 14 ;参王下八 13 ,诗廿二 16 , 20 )。在财主和拉撒路的比喻中,拉撒路抵受许多苦楚,其中一样就是描写狗来餂他的疮(路十六 21 )。在申命记中,律法把狗只的价钱和妓女所赚的报酬相提并论,两者都不准献与上帝(申廿三 18 )。在启示录中,狗是象征不贞洁的,它们将被摒弃,不准进入圣城(启廿二 15 )。此外还有一点,凡属圣洁的东西永远不准给与狗只(太七 6 )。希腊人也有同样的思想观念;狗只通常代表所有无耻和不洁的东西。
犹太人就是用这个名称去呼叫外邦人。犹太人的拉比有一句话:‘世界各民族好像犬类’。在这里我们所见的就是保罗对那些犹太人教师作出的回答。他对他们说:‘你们这些自以为是的人,骄傲地称别人为犬类;其实,你们才是犬类,因为你们竟然无耻地曲解耶稣基督的福音。’保罗把犹太人教师呼叫外邦人的一个不雅名称──‘犬类’回敬他们──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人时常对别人作出指摘,但是自己却犯了相同的错,人应谨慎自戒!
(二)保罗称他们为 作恶的 ──就是指制做邪恶事物的人。犹太人必然自信自己是秉行公义的人。他们的立场就是遵守律法一切条例和规则,就是作一个公义正直的人。但是保罗深信只有一种达成公义的方法──就是把自己完全投靠在上帝的恩典中。犹太人教师的教导方法只有使人越发与上帝隔离,而决不能引人靠近上帝。他们以为自己行善,其实他们是行恶,因此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警觉留心听上帝的话,而不是宣传自己的看法,否则虽然他以为自己行善,其实就是冒险作恶。
唯一的真正割礼(三 2-3 )(续)
(三)最后,他称他们为 妄自行割礼的 。原来的希腊文是用双关谐语写出来,一经译为英文便不传神了。这里所用的两个希腊动词是十分相似的。 Peritemnein 解作 割礼 \cs8 ; katatemnien 解作 损毁 。利未记廿一章五节中,犹太人律法规定人不准损害自己的身体,例如阉割。保罗说:‘你们这些犹太人以为自己已守了割礼;事实上,你们只不过是割伤自己而已。’
整个要点到底所指是什么呢?根据犹太人的信仰,割礼是上帝为以色列民设立的一个象征,表明上帝与他们建立一个特别关系。这个象征的开始是记载在创世记十七章九至十节的故事中。当上帝与亚伯拉罕订立一个特别的约的时候,同时也订立割礼作为一个永恒遵守的记号。到了现在,割礼只不过是肉体上的记号──是人在身体上做出来的一个象征。但倘若人真的与上帝建立一个特别关系,必须有一些比身体上的记号更有意义的象征,就是他的心思、意念和人格必须有特别的新标志。由是观之,犹太人所持的论调一定有错误的地方。他们单纯以为割礼 本身 可以使他们分别标榜出来,并可以特别给上帝使用。许久以前,伟大的教师和伟大的先知已经体察肉身的割礼本身是不足够的,他们还需要有种属灵的割礼。在利未记中,神圣律法的赐与者曾说,以色列民 未受割礼的心 ,必须谦卑而接受上帝的惩罚(利廿六 \cs16 41 )。申命记的作者也作出同样的呼召:‘你们要在心的外皮上行割礼(将心里污秽除掉),不可再硬 颈项。’(申十 16 )。他再说,上帝必将他们的心施行割礼(把心里的污秽除掉),好叫他们爱祂(申三十 6 )。先知耶利米说他们的耳朵未受割礼,不能听见上帝的话(耶六 10 );此外,出埃及记的作者提及舌头未受割礼(拙口笨舌)(出六 12 )。
所以保罗要说的话是:‘倘若你们除了身体上的割礼之外,便没有什么可以显示出来的东西,那么你们还未真正行割礼──你们所做的不过是割伤自己。真正的割礼在乎把心思、意念和生命献给上帝。’
因此保罗说,基督徒才是真正受割礼的人,他们不是受了肉体所作的一种记号,而是伟大的律法赐与者,教师和先知们所说的内心遵守割礼。那么这种割礼有些什么标志呢?保罗陈述出三点。
(甲)我们在上帝的灵里崇拜;或者也可以说,我们用灵去敬拜上帝。基督徒的崇拜不是遵守律法所载的繁杂细则或仪式;它应该从内心发出来的。一个人可以完全在外表照 一切详尽的崇拜礼文向上帝敬拜,但心里却可以远离祂;他可以完全遵照 宗教规定的外表守则而生活,但内心仍然储存 仇恨,刻薄和骄傲。真正的基督徒不是用外表的形式和遵守法则的方法,而是藉内心的真正热爱和真正坦诚敬拜上帝。他的崇拜就是爱上帝和事奉人。
(乙)我们唯一夸耀就是耶稣基督。基督徒的夸耀不是在乎他自己的成就,而是基督替他所作的事。他唯一可夸耀的地方,就是知道基督为他而死。
基督宝架我所夸耀,
耸立超越亿千万年;
一切圣迹光华历史,
围绕祂的壮丽冠冕。
(丙)我们不会把信念只建立在人的事情上面。犹太人则把他们的信仰放在割礼做成的肉体记号和遵守律法的职责上面。基督徒惟独信靠上帝的恩典,和耶稣基督的爱。在本质上,犹太人只信靠自己;然而基督徒是信靠上帝。
真正的割礼不是身体上的一个记号;它是真实的崇拜,真正的荣耀和真确的信靠在耶稣基督里面的上帝恩典。
保罗的特权(三 4-7 )
保罗刚才曾对犹太人教师作出抨击,并且坚持只有基督徒,而不是犹太人,才是真正受割礼和立约的子民。反对保罗者则会试图指出:‘但是,你本身是个基督徒,你不知道你所说的事情真相;你怎会知道成为一个犹太人的真正意义?’所以保罗现在便把他的证据胪列出来,目的不是想烗耀自己,乃是叫他们明白他与任何一个犹太人相同,并且享受他们应有的每一种特权。他当然知道作为一个犹太人的最高理想和值得自炫的最高境界,然而他为了耶稣基督的缘故,宁愿弃掉这些特权。在保罗列出自己的特权项目中,每一句都有它的特别含义的;现在让我们逐一看看它们的内容。
(一)他 曾在第八天受割礼 。昔日上帝曾命令亚伯拉罕说:‘你们世世代代的男子……生下来第八日,都要受割礼。’(创十七 12 )而这项命令后来便传袭下来而成了以色列民的永久性律法(利十二 3 )。保罗作出这个宣称,很清楚的指出他不是一个以实玛利人,因为以实玛利人是在十三岁才受割的(创十七 25 );他也不是一个归化犹太教的人,到了成年人才受割礼。保罗强调的事实就是他是在犹太人的家庭生长,他实在知道这种特权,并且从出生那时开始,便遵守了这些礼仪。
(二)他是 以色列族 。当犹太人希望强调他们与上帝所建立的特别关系的时候,他们总会用 以色列 这个名称的。以色列这个名称是上帝与雅各摔跤后,给他的新名(创卅二 28 )。当他们追溯自己所承受的产业的时候,这个名字便起了特别作用。事实上,以实玛利人可以追溯自己的传宗族谱到亚伯拉罕;因为以实玛利就是亚伯拉罕的儿子,乃是从夏甲所出的。以东人也可以追溯他们的族系到以撒,因为以东族的始祖以扫就是以撒的儿子。惟独以色列人把自己的祖宗追源溯始于雅各,因为上帝亲自给他起名叫以色列。当保罗自称是以色列人的时候,他强调自己的血统是绝对纯洁的。
(三)他是 便雅悯支派的人 。这就是说,他不单是个以色列人,他实在是以色列族的一个优秀分子。在以色列的贵族中,便雅悯族人是有他的特别地位的。便雅悯是拉结的儿子,而拉结就是雅各最宠爱的妻子;在十二位族长中,只有便雅悯一人是在应许之地出世(创卅五 17 , 18 )。犹太人的第一位君王就是出自便雅悯支派(撒上九 1 , 2 )。保罗的原名就是扫罗,很有可能是因为扫罗王的缘故而得名的。当罗波安统治的时候,整个王国分裂为二,其中十族随从耶罗波安搞分离,惟独便雅悯支派忠心耿耿,仍依附 犹大支派(王上十二 21 )。后来犹太人从被掳之地重返家园的时候,整个重建的核心民族就是由便雅悯与犹大两族的人民组织起来(拉四 1 )。便雅悯族在以色列民的联合阵线上是占有一个荣誉的地位的,因为以色列民战斗时的口号就是:‘便雅悯,跟随 你!’(士五 14 ;何五 8 )。犹太人有一个普珥节,每年都会兴高采烈地庆祝一番的,这个节期纪念犹太人得拯救;而整件历史的中心人物就是以斯帖记中的末底改,而他就是一个便雅悯族人。故此当保罗说自己是便雅悯支派的人的时候,他不单宣称自己是个以色列族的子民,他还想说出自己是属于以色列贵族中地位最高的人。这种语调犹如有人在英国宣称自己的祖先昔日随从诺曼人( Normans )前来英国本土;或者有人在美国追溯自己的祖宗昔日就是清教徒的父老一样。
所以,保罗现在所宣称的身分展示他从出世的时候开始,便是一个敬畏上帝和遵守律法的犹太人;他的族系可以说是犹太人中最纯洁的;而且他属于犹太人的贵族中最优秀的一分子。
保罗的成就(三 4-7 )(续)
直到现在,保罗已把他藉 出身而带来的特权陈述出来;他继而说出他从犹太教信仰上所获得的成就。
(一)他是 由希伯来父母所生的一个希伯来人 。这个说法与他说自己是个真以色列人并不相同。整个要点就是在这里──根据犹太人的历史,当时犹太人分散在世界各地;无论在什么小镇、城市、或国家,都有犹太人。罗马有成千上万犹太人聚居;单在亚历山太城已有超过一百万犹太人。犹太人虽然在异域谋生,但是生活却非常顽强,仍然持守 自己本来的宗教、习俗和律法,而不肯接受当地民族的生活习惯。但是他们却经常会忘掉自己的母语,这当然是因为身在一个希腊的文化环境当中,为势所逼而必须讲希腊语。因此保罗说自己是一个希伯来人的内涵意义,就是指他虽然在外 地居住,但他不单在血统上称得上纯正,而且亦能说自己的母语。这样的说法就是指犹太人可以说外国语言,同时也能说自己本国的希伯来语。
保罗宣称自己是个纯正血统的犹太人,并且也会说希伯来语。他是在一个外邦人的城市──大数诞生,但在少年的时候,曾前往耶路撒冷,在迦玛列的指导下受教育(徒廿二 3 ),而且他能够说自己本族的语言。举例来说,当他有一次在耶路撒冷必须向一 暴民作解释的时候,他便用希伯来语公开对他们演讲(徒廿一 40 )。
(二)就律法来说,他是 一个受过训练的法利赛人 。保罗作出同样的宣称已不止一次了(徒廿二 3 ,廿三 6 ,廿六 5 )。当时法利赛人的数目并不多,不会超过六千人。他们是维护犹太教精神的主力活跃分子。法利赛的意思就是 与别人分别出来的人 。他们存心与一切世俗生活,和世俗事务分隔,企图在生活上能够达到一个完全遵守律法最细微的规则。保罗宣称他不但是个遵守祖传下来的宗教的犹太人,并且他已奉献整个生命守足一切最严谨的律法。除非人能亲历其境,否则他一定不会明白犹太人宗教信仰最高的要求到底是什么。
(三)谈到他的热心,他曾经是一个 逼迫教会的人 。对一个犹太人来说,热心就是宗教最崇高的素质。根据旧约的记载,非尼哈昔日因为对上帝大发热心,他的热忱竟然使上帝息怒,因而救了他的子民,上帝并且赐给他和他的后裔,一个永远当祭司的职位(民廿五 11-13 )。诗人也曾呼喊:‘因我为你的殿心里焦急,如同火烧。’(诗六十九 9 )犹太人的宗教标志就是要存 一个对上帝生发火烧般的热心。保罗曾大发热心,企图把一切敌对犹太教的人摧毁。他对这件自己亲手干出来的事,是永远不会忘记的,而且后来也曾多次提及(徒廿二 2-21 ;廿六 4-23 ;林前十五 8-10 ;加一 13 )。他向别人坦率承认这件耻辱的事而不觉得羞愧──他说他曾憎恨基督,但现在却爱祂;他曾企图消灭教会,而现在却服侍教会。保罗宣称他认识犹太教达到最深和最极端的境界。
(四)谈到律法产生出来的公义, 他是无可指摘的 ──这个字就是 amemptos ,而赖福指出,这个字的动词 memphesthai ,意即 遗留一些律法而没有遵守,因而受罚 。保罗很清楚地指出来,凡律法所要求的一切,他已经完全遵守。
这就是保罗陈述他自己的一切成就。他是一个尽忠的犹太人,所以他没有忘记他自己的犹太人母语;他不单是个信奉犹太宗教的人,并且也是一个最严肃和最具有自律的教派当中的一员;他心中还存 一个火热的心,而他认为他是出于为上帝的缘故而做的;因此在犹太教的记 录中,别人不能够在他身上找出一点过失。
保罗把这些事情全部胪列出来。一切看来都是非常可观的进帐;然而当他与基督相遇之后,他把这些好处全部列为烂帐。昔日一度被视为光荣的事迹,如今已变成废物一般。人必须把一切人为的成就放置一旁,然后可以接受基督白白赐与的恩典。他必须放弃每一种人类矜夸的荣耀,然后可以用完全谦卑的态度接受在耶稣基督里面的上帝恩典。
所以保罗向这些犹太人证明他实在有权说出这些话。他不是个门外汉,随便向犹太教肆意攻击。他自己曾亲身经历犹太教的最高境界;但他知道没有任何一件东西能与基督所赐的喜乐比拟。他知道唯一获得平安的方法,就是掉弃人为努力;而接受白白恩典的方法。
没有价值的律法和基督的价值(三 8 , 9 )
保罗刚好作了一个结论,他认为自己的一切犹太人特权和成就,只不过是一种完全的损失。但也许有人会提出异议,认为保罗这种说法只不过是突然的决定;稍后他便会觉得后悔,或者会矢口否认。因此保罗再说下去:‘这就是我的结论──到了现在,我的想法也是一样。这并不是一时冲动而想出来的。我至今仍然紧守 这个原则。’
本段经文有个重要的字: 义 ( dikaiosune{ )。这个希腊字在保罗的书信中时常都会遇到翻译上的困难。问题并不是因为我们不能明白它的意思,而是不容易找到一个包含它的概括性意思的英文字。我们现在可以尝试查考当保罗用这个字的时候,他心里所想的到底是什么。
生命最重大的基本问题就是如何寻找与上帝结成团契──与祂平安相处和建立友谊。这个方法就是藉 义──藉上帝渴望人对自己应有的生活、精神与态度而建立。基于这点,义对保罗来说,差不多经常存在 与上帝建立一个正确关系 的意思。我们若能谨记这点,便可以把这段经文重新意译出来;我们虽或不可能把保罗所说的话完全直述;但最低限度,我们亦明白他心中的思想。
他说:‘我一生试图与上帝建立一种正确的关系。我曾严谨遵守犹太人的律法,期望得 义;但结果我发现律法和它提供的方法完全失效,不能帮助我得到义。我发现律法甚至比 Skubala 也不如。’ Skubala 有两个含义。在普通的话语,我们会把这字联想到 kusi
ballomena ──就是 弃掉给狗的东西 ;在医学的辞语中,它是指身体的 排泄物 (所以钦定本把它译作 粪土 dung )。换言之保罗说:‘我发现这些从前以为可以帮助我与上帝建立正确关系的律法和它的方法,只不过是一些弃掉在废堆的渣滓。因此我已放弃,不再替自己行善;我现在照 耶稣吩咐我的话去做──我只凭 谦卑的信心来到上帝面前,因此我已找到多年以来梦寐以求的团契。’
保罗发现与上帝建立的正确关系并不是建立在律法的基础上;它是凭藉在耶稣基督里面的信心而建立的。任何人也不可能靠自己的力量 达成 这种关系;它是上帝 赐予 的。人不可能凭 工作 而 赢取 ;他只能藉 信靠 而 接纳 \cs8 。
这就是保罗由衷之言:‘这是我的经验之谈;犹太人的方法是错谬和枉费心思的。你们单靠自己的力量去守律法决不能够与上帝建立一个正确的关系。你们只能相信耶稣基督所说的话,和接纳上帝所赐给你的,然后可以与上帝建立这个正确的关系。’
本段经文的基本思想是指出律法已经失去效用,并且确定人若认识基督和接纳上帝的恩典便足够。保罗在他的措辞中以排泄出来的渣滓比拟律法──由此可见他对律法的厌恶程度──他自己在这方面已尽了最大的努力,但结果却是枉然徒劳;但在另一方面,这段经文却又呈露出喜乐的心情──这点亦足以显明保罗如何在耶稣基督里找到上帝的恩典──已经得胜有余了。
认识基督有什么意义(三 10-11 )
保罗已经提及认识基督的超越性价值。他现在再返回这个思想,并且更紧密一点刻画出他的本来意思。我们应注意保罗引用的一个动词: 认识 。这个动词是 gino{skein 的一部分:每逢引用这个动词的时候,它的内容差不多经常内涵 一种具有个人的认识。它不是指头脑上的认识,只明白若干事实或原理;它是指分享别人的经验。我们可以从旧约引用的例子体验出这个字的深度。旧约用 认识 来形容两性的结合。‘亚当 认识 ( knew )他的妻子夏娃;她就怀孕生了该隐。’(创四 1 )希伯来的原文是 yada ;翻译出来的希腊文就是 gino{skein 。这个动词就是指明对方最亲密的一种个人认识。所以保罗这句话的目的不单想 知道一些关于基督 的事,他渴望对祂有一种 个人的认识 。保罗说他认识基督,这句话是包括若干含义的。
(一)它的意思是指他想知道 祂复活的大能 。对保罗来说,复活本身无论如何奇妙,决不只是一件过去的历史陈 。无论复活对他如何重要,决不是一件只发生在耶稣身上的事。简言之,复活是一种威猛的大能,可以运行在每一个基督徒的个人生活里面。我们可能不完全明白这句话的真相;但基督的复活所做成的伟大力量,最少可以从三方面体验出来。
(甲)它保证我们整个生命,和目前我们生活的身体的重要性。基督是藉 身体而复活,而祂亦能叫这个身体成为圣洁(林前六 13-15 )。
(乙)它保证来世的生活(罗八 11 ;林前十五 14-17 )。正因基督活 ,我们也将会活; 祂的胜利就是我们的胜利。
(丙)它保证无论是生是死,或是死亡以后,复活的主时刻与我们同在。这就是一个最好的明证,叫我们相信祂应许常与我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是真确的。
所以基督的复活保证现有的生活是有价值和应该继续活下去,而且人的身体是圣洁的;它保证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点,而且还有一个未来的世界;它保证无论是生是死,也不能使我们与祂分隔。
(二)它的意思是指认识 分担祂的苦难 。保罗曾重复多次把这个思想表达出来。每逢基督徒必须受苦的时候,从一些奇妙的观点来看,他是分享基督的苦难,并且能够把这苦杯填满(林后一 5 ;四 10 ;加六 17 ;西一 24 )。为信仰而受苦并不是一种刑罚,而是一种权利,因为受苦的人已经分享基督的工作。
(三)它的意思是指 每天与基督联合,以至我们更深的分享祂的死,直到最后我们分享祂的复活 。认识基督就是分享祂的生活形式;分享祂背负的十架,分享祂所受的死,并且最后,永远分享祂的整个生命。
因此认识基督不是一种任何理论上或神学上的知识钻研。对祂具有深度的个人亲密认识,足以使我们最后能与祂结成一体,正如我们在地上与亲爱的人能够分享亲密的团契一般;我们可以与亲友分享他们的经验,同时我们也可以分享基督的经验了。
努力面前(三 12-16 )
明白本段经文的要点,在乎正确地阐释曾出现两次的一个希腊字: teleios ;标准修订本圣经在十二节把它译作 完全 ,在十五节中则译作 成熟 。这个希腊字 teleios 本身有一个繁复和互相关连的意思。大致上来说,在这些不同的用法中,它所指的意思并不是我们所想的抽象‘完全’,而是一种功能的完全──有足够的能力达成一些已知的目的。故此它的意思包括 完全的长成 ,与‘未发展的’有相对的显着区别;举例来说,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成长的人,与未发育的少年刚好相反。它用来表示 \cs9 心思的成熟 ,这样的人便 有资格去处理一门学问 ,与初入门的人站在相对的地位。当它用来描写祭物的时候,它是指 没有瑕疵 的祭牲,完全适合献给上帝之用。当它用来描写基督徒的时候,通常就是指 已受洗礼的成年教友 ,与那些仍在慕道班上课的人刚好相对。在早期教会中,这个字经常用来描写 殉道者 。一个殉道者可以称为 在刀下成为完全 的人;当他殉道的那一天,也可称为 成全 ( perfecting )的日子。这个意思是指一个基督徒的成熟阶段是以殉道的最高境界作他的指标。
因此,保罗在十二节中说自己并不是一个完全的基督;他乃是努力面前,仍然继续向前迈进。然后他再引用两幅生动的图画加以解释。
(一)他说他试图‘得 ’基督所以‘得’他的。这是一种奇妙的构思。保罗认为当基督在大马色路上阻截他的时候,祂要把一个异象和祂的旨意指示给他看。因此,保罗觉得他的一生都必须继续努力向前奔跑,而不使基督失望,或让自己的理想遭受挫折。其实,每一个人都是被基督得而替祂达成一些目的;因此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应向面前努力,和‘得’基督所以‘得’他的。
(二)保罗为了完成这使命,他提出两件要做的事情。他 忘记背后 。这就是说,他永远不会把他以前的成就视作一种荣耀,或者利用这些成就作藉口而松懈下来。事实上,保罗所说的就是基督徒必须忘记他以前所作的事,他要记 的就是他面前应做的事。在基督徒的生活中,切不可存以为渴望取得金牌,便可以安逸地停顿下来的态度。他必须 努力面前 。努力的希腊文是 epekteinomenos 是个非常生动的字。它用来描写赛跑的人努力冲向终点;它描写那个人聚精会神朝向目标;它描写那人 倾全力 直达终点。保罗想说的话就是叫我们过基督徒生活,必须忘记以往的各种成就,而且单独注目那摆在我们面前的目标。
无疑地,保罗这些话是针对那些目无法纪的人而说的。他们主张一切基督徒的生活都不应受任何律法所支配。他们宣称,基督徒既然是生活在上帝的恩典里,那么无论他们做什么错事,上帝必会饶恕的。因此基督徒不必自律,不必努力。但是保罗坚持,基督徒的生活必须努力直至见主的日子;犹如一个运动员努力朝向面前的目标奔跑。
到了第十五节,保罗再次用 teleios 这个字;并说那些已经是 teleios 的人必须持 这种态度。他的意思是:‘任何一个在信仰上成熟的人,和明白基督教本身是什么的人,就必须接受基督徒生活的纪律,努力和奋斗。’他可能有别的不同想法,但倘若他是一个诚实的人,上帝便会明白的告诉他:他永远不应该把他的努力放缓下来,或者降低他的标准; 他必须努力面前,向 标竿直跑。
正如保罗所体验出来的,基督徒就是属于基督的运动员。
地上居民,也是天上国民(三 17-21 )
很少传道人敢像保罗在这段经文开始时所写的那样,向听众作出呼吁。赖福把这句话译作:‘你们要互相竞赛,仿效我。’大多数传道人对他要说的话都会用一种保留的态度表达出来──不是‘依照我的做法而行’;就是‘依照我所说的去做’。保罗不单说:‘听从我的话’;并且说:‘学我的榜样’。我们在这里顺便一提,值得注意的就是一位杰出的释经学者班杰尔( Bengel )却把这节经文用另一种方法译出来:‘在效法耶稣基督的工夫上,你们当与我同作效法的人( fellow-imitators )’。但是我们认为最贴切的解释──是而且大多数释经学者都同意──是保罗本身能够作出这种有胆量的呼吁;他邀请他的朋友,不单听从他的话,并且要效法他。
在腓立比教会中,有些人的行为已经成了受人公开谴责的话柄,他们的生活已显明他们成了基督十字架的仇敌。我们不知道保罗所指的是谁;不过肯定这种人就是过 一种贪食和无耻的生活,并且假借基督教去掩饰他们的败德行为。关于他们的本来真面目,我们只能推测出来。
他们可能就是灵智派( Gnostics )中人。灵智派是一些异端分子,他们企图把基督教加以理性化,使它变成一种哲学的理论。他们的立论原则就是:从有时间开始的一刻,便存 两个不同的真体──灵和物质。他们说灵属善,而物质则完全属恶。这个世界既然是从这个有瑕疵的物质创造出来,罪与邪恶的事自然存在这个世界。物质本身既然是恶,那么人的身体也必然是恶;而且无论人怎样去改善,身体始终是恶。因此,他们便主张人可以身作恶而无须避忌;因为身体本身是恶,无论用它做什么坏事也不要紧!灵智派的教训认为贪食、奸淫、同性恋和酗酒并不要紧,因为这些事情只会影响自己的身体,而身体是不重要的。
灵智派中还有另一派别,他们有完全相反的教义。他们认为人除非经验了人生所有欲乐享受──包括善和恶在内──否则他不能称为一个完全的人。他们主张人有责任跃身进入罪恶的深渊,同时也要努力攀登道德的高 。
在教会中,有两种信徒接受了这些错谬的理论。有一种人曲解了基督徒的自由原则。他们坚持一切律法已失效,而基督徒可以为所欲为。他们的做法就是把基督徒的自由,倒行逆施而变成非基督徒的任性放荡,于是让情欲奔放而不加禁制。第二种人则曲解基督徒的恩典教义。他们说恩典是浩瀚广阔,足可以包容各种罪恶。人可以随意犯罪而毋须恐惧,因为上帝的爱能宽恕一切。
所以保罗所责备的人,可能就是那些聪明的灵智派──他们用这些似是而非的理论替他们的恶行申辩,并且把最美丽的东西加以丑化,作为他们行恶的根据,并引导基督徒误入歧途。
无论他们是谁,保罗希望把一个伟大的真理提醒他们。保罗说:‘我们的国民身分是在天上。’这个景象当然是腓立比人所能明白的。腓立比是一个罗马殖民地。罗马军政在各处险要的地方遣派罗马人设防,作殖民地。这些公民大多数是以军人身分替国家服务一段时期──廿一年──而到了服役期满后便正式获准作罗马公民。这些殖民地的最大特色就是无论它们位于什么地方,它们的生活面貌始终维持罗马的色彩。他们穿罗马人的衣服;接受罗马地方官的统治;说拉丁语;秉行罗马的公义施政;谨守罗马人的道德标准。他们甚至到了天涯海角,也仍然专一的保持自己是个罗马人的身分。保罗对腓立比人说:‘正如罗马的殖民主义者永远不会忘记自己隶属罗马,你们也必须永远不要忘记你们是天上的国民;因此你们的行为必须与你们的国民身分相称。’
保罗最后论及基督徒的盼望来结束本段经文。基督徒等待基督的来临,到那时,一切都会改变了。英文钦定本圣经在这里所用的一个字,是会引起一种危险的误解。在廿一节中,它的翻译是:我们 邪恶的身体 ( vile body )这个英文字 vile ,在我们现代人看来是指极度邪恶和极可怕的事情;但是十六世纪时代的英语,则有不同的意义──这个字源于拉丁文的 vilis ,它所指的只不过是 平贱 的和 没有价值的 。整个意思就是说,我们现在的身体是必然改变和朽坏的,会生病和死亡的──我们的身体是处于一种卑贱的情况,刚好与复活的基督的荣耀情况相对立;但是到了那天,我们便会脱去现在的会朽坏躯体,变成像耶稣基督自己一样。基督徒的盼望就是到了那天,他的人性便会改变成为基督的神圣;同时,这个必然朽坏的卑贱身体也会变成不死、显赫的生命了。──《每日研经丛书》
腓立比书第三章
第六段 保罗的舍弃与追求( 3:1-21 )
腓立比书 3 章的主要信息,是警告信徒防备割礼派异端。保罗在本章中并非只从消极方面驳斥割礼派的道理,而是讲述自己的经验,说明他如何认识基督耶稣才是至宝,而丢弃了先前所热心的律法主义。所以本章的目的虽然是要提醒信徒防备割礼派的诱惑,但它的重点却是勉励信徒追求更多认识基督。事实上,对待异端最有效的方法,不是单在道理方面驳斥,而是在于使信徒在灵命上长进,对基督能有更深的认识。认识基督就是防备异端的最有效方法。
一.保罗与割礼( 3:1-6 )
1.劝勉信徒应靠主喜乐( 3:1 )
1 本节与下节似乎不连贯。有解经者以为,保罗写完第 1 节时,可能有事打岔,或收到有关腓立比教会受异端扰乱的消息,以致从第 2 节开始,他忽然讲论割礼派的问题,且用与第 1 节完全不同的口吻警告信徒,因而本章 1 节与第 2 节的语气不连贯。其实,本节经文的语气虽然与第 2 节似乎不同,但使徒在这封书信中既然特别强调信徒要凡事靠主喜乐,他在讲论另一个新论题之前,再度提醒信徒要靠主喜乐,是不足为怪的。(注意本书每章的前几节都提到在主里的喜乐: 1:40;2:20;3:10;4:1 )。反之,使徒在未开始讲他怎样丢弃割礼派所主张的道理之前,先告诉信徒他现今如何靠主的恩典,在患难中仍然充满喜乐,就等于告诉他们,主的恩典足以胜过恶劣而痛苦的环境。跟那些主张行割礼才得救、靠肉体夸口的律法主义者比较起来,这位现今不靠律法夸口、只凭基督的恩典称义的保罗,显然高明多了。以前他也跟他们一样,以遵守了律法的一些规条为夸口,自满自足;但现在他所留意的,却是怎样取用基督的恩典,在患难中得胜而喜乐。
“弟兄们,我还有话说,你们要靠主喜乐” ,保罗似乎是说,他心中有许多话要说。为要叫信徒留意他以下的话,他特别加上一句 “我还有话说” 。虽然他已经教训了信徒许多事,但他还有更多话要讲。他对信徒的爱心,使他似乎有许多话要讲,说了还要再说,再三教训他们。
注意,保罗说了还要再说的,不是一些 “说长道短” 、不造就人的话,而是劝勉人、建立人的话,是关乎他自己认识基督而有喜乐的见证。许多人口中说不完的话,只不过是自己属肉体的夸耀,但保罗所要一再劝勉信徒的,是要他们靠主喜乐。
“靠主喜乐” 原文是 “在主里喜乐” , K.J.V. 及新旧库译本都译作 “主里喜乐” 。保罗对于怎样在主里喜乐,已有丰富的经历。他在监狱中还能写充满喜乐信息的书信给腓立比人,所以他也希望腓立比信徒能经历他所经历的。
“要靠主喜乐” 这一类的话,在本书中提过多次。它不是什么新奇的话,却是能造就人的话。我们宁可讲些重复、陈旧而造就人的话,总强过讲些新奇而不造就人的话。
“我把这话再写给你们,于我并不为难” ,这句话说出保罗在患难中的喜乐,绝不是勉强的 “苦笑” ,而是 “并不为难” 的喜乐。以前他所夸的,是为律法的热心;现今所夸的,却是为基督受苦的喜乐。
“为难” 原文 okneeron ,意即 “犹豫” 。按照杨氏经文汇编及 W.E.Vine 的新约字解,新约只用过三次,另两处是太 25:26; 罗 12:11 ,两处都译作 “懒惰” 或 “懒” 。保罗的意思是,他劝勉信徒靠主喜乐是毫不犹豫的,绝不是提不起劲的样子;他完全不会因为当前的环境(自己仍在狱中),而觉得这样劝勉信徒似乎和他内心的景况不相称。保罗这种在患难中的喜乐,绝非外表的做作,而是生命的流露。我们不要只从外表学习保罗的喜乐,而忽略了他在生命上所受的对付和磨练。
3.阐明真割礼的意义( 3:3 )
3 保罗在罗 2:29;4:11,12; 西 2:11 也都提到,真割礼的意义不在乎仪文乃在乎心灵。犹太人所受的割礼只是外面肉身的割礼。神跟亚伯拉罕立约的记号,也是肉身的割礼(创 17:9-14; 罗 4:11 ),但这肉身的割礼却有更深的属灵意义。神藉着割礼要教导我们认识的属灵意义,就是西 2:11 所说的: “你们在祂里面,也受了不是人手所行的割礼,乃是基督使你们脱去肉体情欲的割礼” 。这脱去肉体情欲的割礼,也是基督为我们所成就的救恩的一部份。信靠耶稣基督的人,是已经将肉体和肉体的邪情私欲同钉在十字架上了。
“因为真受割礼的,乃是我们这以神的灵敬拜” ,说明真割礼是内心顺从神的灵,而进入以心灵诚实敬拜神的生活;是注重实际的意义,不在外表的仪文上吹毛求疪。割礼原本是属外表的一种仪式,使那有信心的亚伯拉罕和他的子孙知道,他们是属神的人,应当敬拜这独一的真神。现在基督在十字架上为我们流血赎罪,又把我们的肉体和肉体的邪情私欲同钉十字架(加 5:24 ),使我们受了 “不是人手所行的割礼” ,乃是 “脱去肉体情欲的割礼” ;这种 “割礼” 能引致我们 “以神的灵敬拜” ──以内心向神专一、忠诚的实际敬拜。
保罗在为主受苦之中,仍然满心喜乐,甘心为主舍弃而忍受痛苦;这种心志也就是按心灵诚实敬拜神的表现之一。
在基督里受了真割礼的人,是以 “基督耶稣夸口,不靠着肉体的” 。这意思就是:靠基督为他们所完成的救恩夸口,而不靠肉体上接受的仪文记号作为遵守律法的夸口。本句暗示,当时割礼派的人不但以割礼作为得救条件之一,而且以自己肉身受过割礼为夸口。这完全违背了割礼的真正意义。因为割礼不过是藉着看得见的肉身受痛苦,以表明那看不见的 “肉体” 要受对付。但他们既以肉身受割礼为夸口,炫耀自己比别人强,就等于放纵那看不见之 “肉体” ,豢养它那喜欢高抬自己的性格,这就和割礼的属灵意义背道而驰了。
4.保罗的见证( 3:4-6 )
在这几节中,保罗叙述自己以往热心律法的情形,表明他现今反对凭割礼得救,并非对律法没有认识的缘故。反之,他具备那些律法主义者所夸口的一切条件,且曾比他们更热心律法。他反对割礼派的人,绝不是因自己未受割礼;他曾是一个标准的律法主义者(加 1:13-14 )。他不靠肉体夸口,并非没有可凭肉体夸口之处,而是不要凭肉体夸口罢了。保罗这样地见证,是要使信徒明了,他热心福音绝非因自己的偏见,也不是因他不能遵守某些律法仪文的规条,以致故意讲一些为自己辩护的道理。
4 此处 “靠肉体” 就是指靠着肉身曾受割礼。本节的意义十分浅明:若割礼派的人以他们可以靠着肉身曾受割礼为夸口,以为他们才是正统,那保罗更可以夸口了,因保罗也同样受过割礼,而且受过严格的律法主义薰陶。
5 按创 17:12 ,神与亚伯拉罕立约时,指定他的一切男丁生下来第八日要受割礼。主耶稣也是照着律法,生下来第八日受了割礼。保罗生下来第八日受割礼,是完全遵照律法行事。他从小就生长在严守律法的家庭气氛中。他又是 “希伯来人所生的希伯来人” ,是正统的犹太人(徒 21:39;22:1-3 )。保罗在哥林多书中也提到他是希伯来人(林后 11:22 )。
“就律法说,我是法利赛人” ,当时法利赛人是最热心律法的。保罗曾在法利赛人的迦玛列门下受教(徒 22:3 )。
6 保罗不但热心律法,还热心逼迫教会,反对那些传恩典之福音的人(徒 8:1-30;9:1-20; 林前 15:90; 提前 1:13 )。他写信给那些受割礼影响最甚的加拉太信徒时,也曾说过同类的话: “你们听见我从前在犹太教中所行的事,怎样极力逼迫残害神的教会。我又在犹太教中,比我本国许多同岁的人更有长进,为我祖宗的遗传更加热心” (加 1:13-14 )。此处保罗这样说,是要表示他以往对律法的态度,比现今那些律法主义的割礼派更积极得多。
“就律法上的义说,我是无可指摘的” ,律法上的义,就是下文 9 节所说 “因律法而得的义” ,也就是照着律法上的一切礼仪规条遵行,如割礼、守节期、安息日,或各种应行之洁净礼等。凡事照着律法的手续办理,就有律法上的义。而保罗在这方面是无可指摘的。主耶稣在太 5:20 所说的 “法利赛人的义” ,也就是指这种照着律法字句的表面意思和仪式而行的义。但主耶稣在太 23 章却严厉责备法利赛人,因为他们常在律法的字句以外,在人不能根据律法的字句来指责他们的事上,取巧地行恶。
问题讨论
熟读全章之后,试行撮要地把全章圣经的主要信息说出。
3:1 为什么保罗忽然提到要靠主喜乐?跟上下文有什么关联?
为什么保罗用那么严厉的话来警告信徒要防备割礼派的错误?这种态度跟 1:15-18 的态度是否矛盾?
为什么基督徒不用受割礼?割礼的真义是表明什么?
二.保罗的舍弃与追求( 3:7-16 )
本段中保罗见证他自己如何从热心律法的情形中,改变为热心追求认识基督。他舍弃了以前他所以为好的律法主义,而以认识基督为至宝。在属世方面必须有所改变,才能在属灵方面有所收获,这是一项不变的属灵原则。在此分为三方面研究:
1.保罗的舍弃( 3:7-8 )
2.保罗的得着( 3:9-11 )
3.保罗的追求( 3:12-16 )
1.保罗的舍弃( 3:7-8 )
7 本节显示,保罗信主之后在心思上有极大之转变,这也是每一个归信基督的人必然有的情形。基督徒在信主之后,在爱好上、心思上、对于今世事物的观察上,必然与未信主之前有很大的分别,这种改变也是领受了新生命的一种表现。
“我先前以为与我有益的” ,指上文所说保罗以往热心的律法。保罗在未信主之前所热心的事,并非罪恶方面的事,而是关乎他所热心的宗教。按一般人看来,这是件好事。要是用嫖、赌、饮、吹各种犯罪的事跟宗教的事来比较,显然保罗未悔改前所热心的事是 “好事” ;但保罗却因信基督而把它们 “都当作有损的” 。因为保罗热心律法固然是好,但若因热心律法以致不愿接受基督的救恩,这样,律法反而成为他最大的损害了。保罗看见了这项大危险,就将他先前以为有益的当作有损,并认识到基督的宝贵。基督不但比罪恶的事宝贵,也比人所以为好的道德、善义更宝贵。因人的义与道德既不完全,又常带虚伪的成分。若因略有道德与善行而拒绝救恩,那么这些不完全的德行反而成为他的绊脚石,成为他得救的最大害处。
信徒应该对原本有害的事直认不讳。世人是将许多 “有害” 的事加以粉饰、辩护,使他们在行那些事时,良心得着安慰。但当一个人归信基督以后,应当忠实地定罪为罪,不把 “有害” 的解释成无害,这是基督徒对罪恶的最起码态度──诚实地对待罪恶,不掩饰罪恶。
8 本节首句 “不但如此” ,显示以下所讲的是更进一步的舍弃。不但将先前以为有益的事当作有损,也将万事当作有损。这 “万事” 的范围,比较上节所讲的范围更大,包括有害的事,或未必有害的事;只要是阻碍保罗认识基督的,他就都当为有损的。可见基督徒行事并非只看圣经明文有否记载,乃要看那件事是否拦阻我们认识基督。凡是拦阻我们认识基督的事,即使原本是一件好事,也看它是有损的。这不是一条 “法律” 或 “道理” ,把人说服而使人遵行,而是在乎个人的拣选。这种拣选是自动的,是因对基督的认识增进后而有的,绝不是被逼的。
“当作有损” ,就是保罗能够不爱世界的秘诀。何以我们许多时候似乎丢不下这个世界?原因是我们还没看它为有损,反倒看为可爱的,我们还没将世界的真面目看清。但保罗既能将万事 “当作有损” ,丢弃有损的事物,当然不觉困难了。所以能否丢弃阻碍认识基督的万事,在乎对于世界是否有属灵的看见。这种 “看见” 跟认识基督有密切的关联,认识基督愈多,对这世界的虚空也认识得愈清楚。
保罗在这里指出了信徒灵性长进的一项原则──不是受鞭策,而是被吸引(歌 1:4 )。我们的长进在乎主的吸引,而主对我们的吸引却与我们对主的认识和爱有关。作父母的在儿女开始学走路的时候,会用一些糖果或玩具吸引他们走,主耶稣对信徒的引领也是这样。
“我为祂已经丢弃万事” ,注意这句话中的 “已经” ,说明保罗在上半节所讲的话── “我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 并非只是口中所讲的道理,而是 “已经” 成为事实的一种经验。
“看作粪土” ,比较上文 “当作有损” 更进一步。看作粪土就是他能丢弃万事的力量。信徒要是真能把一切拦阻他认识基督的事看作粪土,那么要丢弃这等事是毫无困难的。有什么人要别人催促他才肯丢弃粪土呢?他如果真知道自己所紧握着的不过是粪土,必然毫无困难地丢弃,而且赶快离开。有些人以为基督徒无故地把许多事算作是 “罪” ,把自己局限于一个很小的生活圈子中。这完全误会了基督徒的生活原则。他们丢弃许多罪恶的事,无须很勉强、很吃力,是由于认识了基督,又认识了今世罪中之乐的 “有损” 与污秽,而自然愿意丢弃。
“为要得着基督” ,这句话的意义包括初步的认识和更深的得着基督。保罗丢弃万事之目的,是为要得着基督。注意,若保罗仅仅丢弃万事,并不为要得着基督,这样的丢弃是消极而没有意义的。有人丢弃万事,又将家产全数捐给庙堂,自己削发为僧。他诚然丢弃了万事,却并未得着基督。这是没有价值的丢弃。
舍弃与得着成正比例,这是一项属灵的 “定律” 。更多地舍弃今世的罪恶与虚荣,就更多地得着基督。
保罗将 “万事” 跟 “基督” 比较,立刻就显出万事像粪土一般,毫无价值。
2.保罗的得着( 3:9-11 )
保罗为基督舍弃万事的结果,就在基督里大有所得。可见为基督而舍弃今世的任何事物,都不是损失,只不过叫我们从另一方面有所得着而已。
A.得着因信基督而有的义( 3:9 )
9 保罗在此并非表示他自己靠律法也可以称义,只不过说到有两种不同的义,一种是 “因律法而得的义” ,另一种是 “因信基督的义” ;而保罗所得的不是律法的义,乃是信基督的义。在加 2:16 保罗说: “连我们也信了基督耶稣,使我们因信基督称义。” 这意思就是:连他这么热心律法的人,也不能凭律法称义,仍需凭信基督称义,何况其他的人?虽然他的行为表现,不论在信基督之前或信基督之后都是成功的,( “就律法上的义说,我是无可指摘的” ( 3:6 ), “我们向你们信主的人,是何等圣洁、公义、无可指摘……” (帖前 2:10 ),但他却不是凭这些称义,乃是凭 “信基督” 而称义。
“就是因信神而来的义” ,本句信神与信基督看作是一样的。按犹太人来说,他们本来是信神的,所以必须也信基督才得救。一个人只信神而不信基督,还不能称义,因为是基督降世,为人完成了救法;若不藉着基督,无法得神的恩赦,就无法到神那里。但按外邦人来说,他们本来不认识真神,也不认识基督,当他们接受基督为救主时,同时也归信了真神。所以对外邦人来说,信神与信基督实际上是相同的意义(参加 2:16-21;3:10-14; 罗 3:19-31 )。
B.得着认识基督复活的大能( 3:10-11 )
认识基督是得救的初步经历,也是得救以后更进深的经历。得救只是开始认识基督,然后便应在凡事上追求更深的认识祂。保罗说,他自己得着了因信而来之义,结果使他不但认识基督,且得以:
10 1. 晓得祂复活的大能
这句话的意思,不只是晓得主从死里复活的事实,更是从生活工作的经验中晓得这事实本身就是福音,就是能力(徒 17:21; 罗 1:40;4:25 )。保罗在同时期所写的以弗所书中,也曾为信徒祷告,求神将智慧和启示的灵赐给他们,使他们真知道神,并知道神在我们信的人身上所显的能力是何等浩大,就是照神在基督身上所运行、使祂从死里复活的大能(参弗 1:17-20 )。可见保罗在苦难中,对基督复活的大能确有丰富的经历和深刻的印象(弗 2:6-70; 罗 8:10-11;15:18-19; 林后 4:7-11 ),所以他一再向信徒讲述。对于保罗,基督的复活不只是福音的内容、历史的事实,更是生活上的能力。他正是凭着这 “大能” ,将基督传给这不信的世代。
2. 晓得和祂一同受苦
本句紧接上句,暗示晓得复活的大能和晓得和祂一同受苦,两件事是紧接着的。必须先认识基督复活的能力,才能为基督受苦;多经历主复活的能力,便愈能勇敢地为主受苦。
“和祂一同受苦” ,基督既已复活,我们如何和祂一同受苦?乃是要受祂所曾受的苦,跟随祂所曾行的脚踪,在世上跟罪恶争战,显出神的爱;甘心为福音受羞辱,不照人的意思,只照神的旨意生活。
保罗能够这样和基督一同受苦,也是他为基督舍弃万事的收获之一。他丢弃了先前以为有益的律法主义,前来投靠基督,以基督为至宝,结果不但得以认识基督,并且晓得为祂受苦。
C.效法祂的死
许多人想一死百了,不必再受痛苦,自杀的人都是抱着这种幻想。岂知这样做不但提早尝到肉身死的痛苦,也提早进入那永远的痛苦中。基督徒在灵命的长进上,也不可存侥幸的心理,以为不必经过 “受苦” ,就可以效法主的死。保罗在此将自己与主同受苦和效法主的死相提并论。本节所提的四件事: “认识基督” 、 “晓得祂复活的大能” 、 “和祂一同受苦” 与 “效法祂的死” ,都是连贯的,是逐步进深的经历。
“死” 在此应按灵意解。保罗的意思显然不是叫我们效法主耶稣那样去钉十字架而死,事实上现今世界各国都已经没有这种刑罚。他的意思是要我们效法主耶稣钉十字架的意义而死,就是要效法祂那样地舍己;那样绝对地顺服神,不体贴自己,不 “救” 自己。保罗在加拉太书中,已再三提到信徒的 “我” 、 “肉体连肉体的邪情私欲” 、 “世界” 都已经与基督同钉十架(加 2:20;5:24;6:14 )。对基督的十架和保罗的经历来说,这都是已经成为事实的事。但对今日信徒的经历来说,这还是我们每日生活的目标。基督如何向这世界死──这世界在祂里面毫无所有(约 14:30 )──信徒也当同样向世界死,不让世界的虚荣打动我们的心;基督怎么照着神的旨意来生活,我们也当同样地不随从自己,让祂在我们身上掌权,凡事按神的旨意而行;基督怎样忠心完成神的使命,直到死在十字架上,我们也要这样地忠心。
11 本节是本段最难解的一节经文。在此所说的 “死里复活” 究竟是指身体的复活,还是按灵意解指灵性之复活?按上节的 “死” 来说,似乎该指灵性方面的复活,因为上节所说的 “死” 既按灵意解,那么本节的 “从死里复活” 也按灵意解,是很合理的。况且,保罗对于信徒身体必将复活,早已坚信不疑,又在林前 15 章中很确实、详细地向信徒讲解,我们实在没有理由认为此处他对将来的复活只抱着 “希望获得” 的态度。因此本节的意思是,保罗希望藉效法主的死,能以达到像从死里复活的丰富灵命的阶段。有解经家指出,本节 “从死里复活” 的 “复活” ,原文是一个特别的字, exanastasin ,全新约仅出现此一次;按 W. E. Vine 新约字解认为,此字是 “由死人中复活起来” 的意思,并且这里的字根,原文是 nekron ,是 “死人” nekros 的多数式,所以 “得以从死里复活” 这句话的实际意思,是 “得以从众死人中复活起来” ;因而他们认为本节的死人应按字意解。但虽然这样,本讲义认为:这对本节的 “死” 按灵意解并无大碍,因为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解释,比较根据一个单字的意思来解释,更为稳妥可靠。就算该字根是指 “众死人” ,全句按灵意解,也合乎上下文的意思。
3.保罗的追求( 3:12-16 )
这几节告诉我们保罗追求的态度和目标。有四点要注意:
A.不以为己经得着( 3:12 )
B.忘记背后努力面前( 3:13 )
C.要得着神召他得的奖赏( 3:14 )
D.劝勉的话( 3:15-16 )
A.不以为己经得着( 3:12 )
12 保罗在属灵方面的追求有一种不自满的态度。虽然按他丰富的灵命与经历而论,他实有可以自满之处;他已经为基督看万事如粪土,又以认识基督为至宝,且认识祂复活的大能,甚至他可以说: “我活着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处” (腓 1:21 ),但他仍不以为自己 “已经得着了” 。一个开始堕落的基督徒,他的口气必跟保罗这里所说的正好相反,他会认为: “我已经得着了,已经完全了。” 这正是老底嘉教会的口吻(启 3:17 )。今日的信徒还有更可怕的现象,他们心中对自己说: “我虽然还不完全,但总算胜过某人。” 这等人的实际情形正如老底嘉,但他们却不以为主对老底嘉所说的话适于他们,总以为自己好过老底嘉,但实际上他们正是如假包换的 “老底嘉” 。
“我乃是竭力追求” ,保罗在灵性上有那么大的经历,不是偶然的。他不是边追求边打盹,而是竭力追求。虽然他归主和传道的资历都比其他使徒浅,但他为主所作的工夫绝不下于其他使徒。在此他透露了他成功的原因── “我乃是竭力追求” 。在属灵方面我们可以竭力追求,甚至赶上那些走在前面的人。
注意,保罗这时候已经不是初信主的时候。单按他到腓立比建立教会到这时,也已经有十二年左右,他在灵命和工作上都已经有了相当的成就;但他追求长进的态度,仍像一个初信的热心信徒,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普通人在略有属灵经历之后就渐渐自满,追求长进的心也渐渐减少。这就是保罗跟普通人不同之处。保罗所以能够成为保罗,就是因为他绝不停止追求,不因为有了相当的成就便自足。
“或者可以得着基督耶稣所以得着我的” ,末句之小字作 “所要我得的” 。 “得着” 原文 Katele{mphthe{n ,是 “捉住” 的意思,在约 8:3 译作 “被拿” ,约 1:5 译作 “接受” ,罗 9:30 译作 “得了” 。 K.J.V. 这 “得着” 译作 apprehended ,即得着、认识、捉获等意。
在此可见保罗的追求,有很高尚的目标,这目标就是要完全得着耶稣基督,能以对祂有十分完满的认识。这伟大的目标,是吸引他不停止前进的原因。
注意: “基督耶稣所要我得的” 是比较一般人自己所要追求的目标更高的。主所要我们得着的,往往比较我们自己所想得着的更多,保罗不是照他自己所定的目标,而是照主耶稣所要他得着的,作为追求的目标。
B.忘记背后努力面前( 3:13 )
13 保罗一再声言他不是以为自己已经得着了。大概因为上文所讲的都是关乎他个人的见证,恐怕信徒因此把他看得太高;也可能会有软弱的信徒误认他是自我宣传,带着夸耀的成分,为保罗谦卑的德性,在不得已讲到自己的长处时,便唯恐讲得太过,而擅自从坏的方面效法他。所以保罗反覆申明,好使信徒能清楚领会他的用意。同时也因而一再表示他并非自以为已经得着了。保罗这种追求的态度,就是 “忘记背后,努力面前” 的态度。
一个人为什么会自满自足?因为不忘记背后。不忘记以往的成就,就会自高自满;反之,回顾背后,看见自己的失败和软弱,就会灰心沮丧,不能前进。但保罗既能忘记背后,也就能努力面前,向前追赶了。
在以弗所书,保罗所说的基督徒各项属灵军装,没有一种是保护背后的;所有的军装都是为着向前迎敌的;若转背逃跑,就必失去保护。这显示信徒在属灵战场上,应当勇往直前。保罗正是这样忘记背后、努力面前,不论以往是成功或失败,都不回顾,因这些事都是阻碍我们前进的。
C.要得着神召他得的奖赏( 3:14 )
14 保罗的奔跑是 “向着标竿” 的,不是无定向的(林前 9:25-26 ),他的努力不是茫无目的的,也不是盲从的。奔向目标是能得奖赏的基本条件;赛跑的人眼睛应当向着目标,不旁视、不回顾,才能跑得快。
“……直跑” 是直向目标的意思,表示他不管旁边的事物,不理会人的讥笑或称许,不取巧,不投机。
保罗奔跑的目标,是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他来得的奖赏。有人或以为,保罗这种为得奖赏而追求的目标,并不算是最高尚的动机;但我们不可忽略本节的语气,特别是末句 “召我来得的奖赏” ,这 “召我来得” 表示,得奖赏不独是保罗的盼望,神也喜欢他得着;神喜欢他得的心,绝不下于保罗自己。保罗以能得神的奖赏为奔跑的目标,正合乎神乐意赐恩的心。
所以基督徒即使自己不一定想得赏赐,也要为着体会神喜欢我们得奖赏的心而向前奔跑。正如作父母的希望儿女能得着自己所应许的奖赏,看见儿女能达到要求而得赏,就感到快慰,这种心情是许多作父母的所能体会的。
D.劝勉的话( 3:15-16 )
15 “完全人” ,是指那些灵性上比较成长的信徒,也就是凡事不以为自己已经完全,而能向着标竿直跑的人。他们对属灵的事既有更深的领悟,就该效法保罗,忘记背后,努力面前,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们去得的奖赏;又要常存谦卑的心,不因工作或生活上的成就而自满自足。这种追求的态度,是一切成长的基督徒所该有的。
“若在什么事上,存别样的心,神也必以此指示你们。” 本句的意义不很清楚(新旧库译作 “假若你在什么事上怀别样的心……” 加上 “你们” ),使徒保罗的意思大概是说,虽然腓立比信徒因灵性的经历跟保罗不同,而在追求的态度上和保罗也不一样;但他却相信神会在各个不同的信徒身上教导引领他们,将基督徒追求的共同目标指示他们。
这句话暗示,保罗追求的态度和目标已经正确无误,可以作为一切信徒之模范。纵然有些信徒还不能有保罗这种态度,但神必会引导他们走上这个方向。
16 使徒加上本节的话,有两点作用:
A.使腓立比信徒中愿意追求长进的信徒知道,灵性的进步要按部就班、循序渐进,不能取巧急进,一步登天。虽然保罗讲论他自己的经历是那么高尚,目标那么正确,态度那么谦卑和热切,令人羡慕,但他的这一切经历,如果里面没有那种程度,是不可以勉强模仿做作出来的。信徒各人必须按照自己的灵性追求长进。
B.使那些灵性比较软弱、灵程较落后、似乎是赶不上的信徒不灰心,也不因为看见别人跑得那么快而焦急。因为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灵性地步追求,神终必也会引导他们进到灵程高深的地步。
三.保罗的忠告( 3:17-21 )
1.要信徒效法他的榜样( 3:17 )
17 保罗对帖撒罗尼迦教会及哥林多教会,都有同样的劝告(参见林前 4:16; 帖前 1:60; 帖后 3:7 )。但保罗在林前 11:1 ,除劝勉信徒效法他自己之外,还加上了一句话: “像我效法基督一样” ,这可说是保罗劝勉信徒效法自己的最佳诠释。他所以要信徒效法他,乃是效法他那样地 “效法基督” 而已!
另一方面,保罗能向信徒提出这样的要求,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他自己的生活若不是十分敬虔像主,他的话不但不能叫人信服,反会引起人的反感。但保罗既能这样劝勉信徒,就证明他的工作生活,确是 “圣洁、公义、无可指摘” 的了(帖前 2:10 )。
“也当留意看那些照我们榜样行的人” ,除了应当效法保罗之外,也要留心观看那些已经效法保罗的人结局如何。保罗既是一个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人,效法保罗的人当然也是像保罗那样专心奔跑天路,向着属天的目标追赶。这等人的结局如何?保罗在此虽没指明,但他却叫信徒留心看他们,表示保罗深信他们的结局也必像自己一样──得以更深地认识基督,进入丰富的生命中,并得着主的称赞和荣耀。所以保罗劝信徒留心看他们,藉观察体验到自己应当怎样追求长进。
“我们的榜样” ,显示保罗和他的同工们对信徒的带领是生命的带领,不只是用口讲,用笔写,更是在生命上作榜样,使信徒可以看见他们的行事为人,和各种待人处事的原则,因而无形中依照着他们的样子行。保罗曾劝勉提摩太: “总要在言语、行为、爱心、信心、清洁上,都作信徒的榜样” (提前 4:12 ),他自己也确实作了信徒的榜样;使徒彼得也同样劝勉那些作长老的,要作群羊的榜样(彼前 5:3 ),这些教训都是事奉主的人应当特别留意的。
“留意看” ,这是使徒的教导。信徒并非绝对不可以从人身上 “看” 的,不过所要看的不是别人的错处,乃是别人的长处。许多人都是在某方面有特别可取之处,但在另一方面却有软弱;我们应该以吸取别人的长处为念。若不是存着要从别人身上学习的态度,就算看耶稣也看不到什么优点。法利赛人看耶稣,竟然把祂当作是一个罪人(约 9:24 ),但是撒该看耶稣,却看祂是一位救主(路 19:8 )。
2.忠告信徒应防备十字架的仇敌( 3:18-19 )
18 “因为” 解释了上节使徒要求信徒效法他的理由: “因为有许多人行事,是基督十字架的仇敌。” 这仇敌包括上文所讲的律法主义割礼派,他们所传的道理破坏了基督的救恩,跟十字架的真道为敌。保罗既专一高举基督的十字架,以认识基督为至宝,就是稳站在恩典的道路上。这样,信徒就该效法保罗,在救恩的道路上,紧紧地跟随使徒的脚踪,以免受了十字架仇敌的迷惑。
但 “十字架的仇敌” 并非只限于异端的道理,也指许多放纵私欲的罪恶和坏事(参见下节)。
“我屡次告诉你们,现在又流泪的告诉你们” ,可见保罗忠告信徒的态度多诚恳。 “屡次” 表示他劝告的热心。虽或信徒没有留意他的劝告,他却不因此便停止,还是一次又一次地劝告他们、提醒他们。保罗劝告人不像一些只求尽责就算了事的人,他们常说: “我已经劝过他了,听不听是他自己的事了。” 仿佛只求自己可以不必负责就好。他乃是 “屡次” 地劝,甚至 “流泪” 地劝,用父母般的爱心来劝告信徒,要他们走在正路上。可见保罗在神面前,为腓立比信徒有很重的责任感。
19 本节显示,上文所说十字架的仇敌不只是割礼派的异端,也是一些放纵私欲的事,或放纵私欲的主义。当时可能有人误解保罗所传凭恩典得救的道理,以为信心可以不必有行为,因此放任自己。并且当时有一种智慧派的道理,主张犯罪可增加人对罪恶的知识,结果使人专心于地上的事,放纵肉体的私欲(参加 5:13; 彼前 2:16; 彼后 2:19 )。(在歌罗西书中,保罗针对这种异端予以更详细的驳斥,本节只不过简略提到)。信徒若受到这等人的道理影响,势必行为日渐放荡;这样,律法主义的异端和一切反对十字架救恩的人,就大得毁谤的藉口。所以使徒特别警告信徒,这等人的行事跟他们的结局就是沉沦,绝不是信徒所该效法的。
“他们的神就是自己的肚腹” ,这等人的一切行事,不过为求肚腹之欲,凡事以能否满足肚腹的要求为大前题。他们的肚腹就是他们的神,他们活着不过是事奉肚腹,奔波劳碌仅为饮食而已(参来 13:9 )。
“他们以自己的羞辱为荣耀” ,意思就是他们以所行各种原属可耻的罪恶为荣耀,不但不因所犯的罪惭愧,反倒以为荣耀,可见这等人的良心已经昏暗,不能分辨是非。
“专以地上的事为念” ,世上虽然有许多似乎很好的学说或主义,都不外乎以地上的人和物质为中心,却不是以天上的事为念,也不以天上的神为中心。信徒应当以这等人的行事为戒,因为不论他们在今世如何亨通,但结局乃是沉沦。
3.要专心等候主的再临( 3:20-21 )
20 中文新旧库译本本节首句作: “但我们的国籍是在天上” ,有力地提醒我们,我们本不是属这世界的人。为什么许多时候信徒不能像世人一般作他们所想作的事,倒要显出分别?因我们不是地上的人,我们的国籍是在天上,必须珍重这天上国民的身分,知道自己在地上不过是寄居的客旅(彼前 1:10,17;2:11; 来 11:13 )。在此注意两要点:
A.信徒虽然活在地上,却是天上的国民,所以我们的盼望该存在天上。要是我们真以天上为家乡,那么对在地上所受的一切至暂至轻的苦楚,就都不在意了!因为我们知道这根本不是我们的损失。中日战争时期,昆明巿被敌人的空军轰炸。敌机去后,一个妇人坐在瓦砾中,抱着受伤的孩子痛哭不已,她的家园已荡然无存,孩子又受了伤。另一个人从她面前走过,面上有庆幸的喜色,有第三者怒责他不该幸灾乐祸,他却回答说: “这到底怎么回事啊!我家的前后都落了炸弹,但我们的房子却平安无事,我自己身旁不到一尺之处飞来一块炸弹的碎片,却没有打伤我,难道这不当庆幸吗?” 很自然的,他所关心的是自己的家;他的家没有损失,他当然不觉忧愁,反倒十分庆幸了。基督徒若真认识这世界不是我们的家,必不至于因今世的任何损失而烦恼了。
B.信徒既是天上的国民,就当以天上的事为念,等候基督的降临,这样,信徒的生活应当以准备与基督会面为中心,又要有强烈热爱天国的 “国民意识” ,凡事以天国的利益为重。
21 主耶稣的再来,是信徒最大的盼望。我们现在还不能完全享用的那部份救恩,当主耶稣再来时,就可以完全经历了。下节指出,就是指我们的身体得着改变,和祂荣耀身体相似。所以, 20,21 节跟 19 节成对比。 19 节的那等人是专以地上的事为念,一切所行都不过为肚腹,为肉身;但在 20,21 节中,保罗却指出,信徒的身体要改变成为荣耀的身体。我们不必为肉身的身体过份的操心,以致被这世上的事缠累。事实上,今日信徒所经历的救恩只关乎灵魂方面,身体方面却还没有完全经历到,因我们还处处受肉身的限制,还有因肉身而有的种种痛苦、需要、困难、情感的变化、环境的限制等。但这一切苦恼,当主耶稣再来时,都将因身体的改变(成为荣耀的身体)而消失了。这种盼望,在主耶稣再来时便可以完全实现了。
保罗这时正在监狱之中,身体没有自由,似乎格外感觉到身体之累赘,而对于主的再来和身体得改变的盼望也更加殷切,因而把这美好的目标指给信徒看。他要信徒清楚知道,应当为那摆在前面的盼望更加努力。我们不是空闲无事的人,我们是有任务、有目标、有盼望的人,我们都要为着这盼望而生活在世上。虽然我们看见这世上还有许多抵挡主的力量,不论是道理上的异端、放纵情欲的坏事或种种十字架的仇敌,都要在我们所行的路程中拦阻我们,但我们知道,有一天主要按那叫万有归服祂的大能,叫我们卑贱的身体改变形像,和祂自己荣耀的身体相似。这样,我们就当儆醒等候,迎接主的再来了。
这几节也是本分段中的结论。保罗在本章中,把他自己认识基督的经过作一个见证,以勉励信徒追求更多认识基督;认识基督的结果,便可以使他们不容易陷于异端的错误中。因为一个信徒真正认识基督时,就会觉得一切其他今世的道理,都不够跟基督比较了。另一方面,他的见证也使信徒看见,一个认识基督的人该有的 “高尚的人生观” ,就是:以等候那位爱我们的主再临,作为在地上生活的标竿。
问题讨论
保罗在未信主之前既然也是热心律法,为什么信主之后,却不以律法为夸口?第 7 节所说保罗先前以为有益,现今当作有损的,是指什么事?
保罗既把万事看作粪土,那么他的人生是否消极、避世?为什么?
什么是 “因律法而得的义” 和 “因信基督的义” ?
第 10 节的 “死” 是指肉身的死,还是灵性的死?这样 11 节的 “或者我也得以从死里复活” 怎样解释?
12-14 节保罗怎样追求认识基督,对我们有什么重要教训?
18 节所说的 “十字架的仇敌” ,是指什么人或那一类的行事?
圣经还有什么地方提到信徒身体改变?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腓立比书》
腓立比书第三章
伍.警告信徒防备假师傅(三 1 ~ 3 )
三 1 弟兄们,我还有话说 并不表示保罗要结束本信。这句话的字面意义是“至于那未尽的话……”。四章 8 节也用了相同的字眼。
他劝勉他们 要靠主喜乐 。基督徒常可在 主 里有真正的喜乐,无论他们的景况如何。“基督徒歌唱的源头远在高天之上。”没有事情能真正影响他的喜乐,除非先把救主从他身上抢去,但那显然是不可能的。人的快乐会受痛苦、悲伤、疾病、穷困和惨事所影响。但基督徒的喜乐凌驾于所有生活的波折之上。保罗在狱中也能这样劝勉信徒,足以证明这一点。我们确实可以听取一个像他这样的人的劝告!
他一再向腓立比信徒重复他自己的话,并不觉得厌烦,因为他知道那是为了他们的安全。但他怎样重复自己的话呢?这是否指他先前谈到他们 要靠主喜乐 呢?还是随后他吩咐他们防备犹太派人的警告?我们相信他所指的是后者。他在第 2 节三次提到 防备 一词。这样的重复,于他并不为难,于信徒则是一个真正安全的措施。
三 2 他们要 防备犬类……作恶的 和 妄自行割的 。这三种表达大概都是指同一群人──假师傅,他们意图把基督徒规限在犹太律法之下,并说公义要藉守律法和礼仪得到。
首先,他们是 犬类 。在圣经中, 犬类 是不洁的动物。犹太人用这词来形容外邦人!在东方国家,犬只是无家可归的,它们在街头流浪觅食。保罗在此反过来用犬类形容犹太的假师傅,他们意图败坏教会。他们真是在教会以外的,他们努力要靠礼仪而存在。他们“选择拾取桌子下的零碎而不去坐席”。
第二,他们是 作恶的 。他们声称是真信徒,争取进入基督徒相交中间,为要传播他们虚假的教训。他们作工的结果只会是恶的。
保罗跟称他们为 妄自行割的 。这是针对他们守割礼的观点而作出的讽刺描述。毫无疑问,他们坚持人要得救必须先行割礼。但他们只是取了割礼的物质和字面意义,完全不考虑其属灵意义。割礼的含意是向肉体死,意思是人不可听从肉体的意愿而行。他们坚持人必须行割礼,但却任由肉体为所欲为。他们没有真心承认肉体已钉在十字架上死了。保罗是说他们只是自割妄行的人,不晓得分辨仪式和仪式里深藏的含意。
三 3 保罗指出,与此大大不同的是 我们 (真信徒)是 真受割礼的 ──不是指那些生于犹太家庭,或实际上已经受了割礼的,而是那些知道肉体不能带来任何益处,并且人不能靠自己的努力赢取神认可的一笑。保罗跟指出那些真受割礼之人的三个特征:
1 .他们 以神的灵敬拜 。那就是说,他们的敬拜是真正属灵的敬拜,并非只是仪式而已。在真正的敬拜,人凭信进入神的同在,并倾出他的爱、赞美、崇敬。另一方面,魂的敬拜则只被宏伟的建筑、精美的摆设、细致的礼仪、巧织的祭袍和投合人感官的东西所吸引。
2 .真受割礼的人 在基督耶稣里夸口 (或作喜乐)。只有祂是他们夸口的根据。他们不因个人的成就、文化背景,或谨守圣礼而骄傲。
3 .他们 不靠 肉体 。他们不认为他们可以先凭肉体的努力得救,然后靠自己的力量得蒙保守。他们不期望他们亚当的本质能带来什么好东西,因而一无所有也不会失望!
陆.保罗为基督抛弃世袭的权利和个人的成就(三 4 ~ 14 )
三 4 保罗想到这些人怎样因他们属肉体的优点和成就夸口,他必定是露出一丝微笑。他们若可以自吹自擂,他 更可以 !在其后两节,他指出人通常夸口的东西,他凭与生俱来的资产,就比他们更超卓。“他似乎拥有各种尊贵,就是那些刺激人去梦想,燃点人的热望的。”
关乎这两节经文,曼诺慈曾说:“一个自义的法利赛人惯用的手段都盘存在这里了。他乐于展示污秽的废物,并公然示众。”
你会注意到保罗谈到祖宗( 5 节上)、信仰正统( 5 节下)、活动( 6 节上)、道德( 6 节下)各方面的骄傲之处。
三 5 这里就是保罗列出他在天赋和肉体上的优点:
第八天受割礼 ──他生来就是犹太人,不是以实玛利人,也不是进犹太教的人。
是以色列族 ──是神在地上的选民。
属 便雅悯支派 ──一个被看为贵族领袖的支派(士五 14 ),第一位以色列王也由此支派而出。
是希伯来人所生的希伯来人 ──他属于以色列民族中的那一小撮人,他们仍持守原来的语言、风俗和习惯。
就律法说,是法利赛人 ──法利赛人仍持守正统信仰,而撒都该人则已摒弃了复活的教义。
三 6 就热心说,我是逼迫教会的 ──保罗意图扫除基督徒这个“党派”时,他真的以为自己在事奉神。他看见基督徒已成为他自己宗教的威胁,因而感到必须铲除他们。
就律法上的义说,我是无可指摘的 ──这不可能是说保罗已守了全律法。他在罗马书七章 9 至 10 节承认他并没有守全律法。他说自己是 无可指摘 ,而不是无罪的。我们只可结论说,保罗违犯律法的任何部分时,他会意地献上当献的祭。换句话说,他从前是按字义谨守犹太教律例的人。
因此,按出生、血统、宗教正统、热心、个人的义来说,大数的保罗是一个很杰出的人。
三 7 但保罗现在要全然放弃这一切。他在这里列出他自己的“损益表”。在一边,他列出了上述各项,那些 先前 他以为 有益的 。另一边,他只写了 基督 这名字。他把先前看为有益的跟他在基督里得的相比,先前的就算不得什么,他 现在因基督都当作有损的 。金尔说:“所有在金钱上、物质上、身体上、知识上、道德上、宗教上的益处,要跟那最大的益处相比时,全都不算得是益处了。 14 ”
只要他仍信靠这些东西,他就仍未得救。他一旦得救了,这些东西对他来说都不再有意义,因为他已见过主的荣光,其他荣光相比之下似乎都不是荣光。
三 8 保罗到基督面前来领受救恩时,他已抛弃 万事 ,因为与 认识主基督耶稣 这 至宝 相比,万事都是没有价值的。以认识……为至宝是一种希伯来人的表达法,意思是“那卓越的知识”或“这知识的无可比拟的价值”。
世系、国籍、文化、地位、教育、宗教、个人成就──使徒保罗不再以这些来夸耀。他已视这些为粪土或废物,为的是要 得 基督 。
虽然保罗在本节和下一节用了现在时态,但他主要是回顾他悔改归主的时候。为要 得 基督 ,他要丢弃从前以为宝贵的事。若要得基督,他便要跟母亲的宗教、父亲的世系和他自己的个人成就“话别”。
他确实已这样做!他已完全切断了以犹太教为得救盼望的关系。他这样做的时候,亲人与他断绝关系,从前的朋友否认与他有关,本国的人也要逼迫他。他成为基督徒的时候,实实在在是 丢弃 了 万事 。
由于本节用了现在时态,看来好像保罗仍在寻求要 得 基督 。事实上,他第一次承认基督是主和救主时,已经得了基督。然而,现在时态指出这仍是他的态度──若把万事与认识主耶稣来比较,他仍以万事为 粪土 。他心里极大的盼望是“基督是我的至宝”。不是金,不是银,不是宗教上的荣誉,而是基督。
三 9 并且得以在他里面 。这看来又好像保罗仍然寻求得以在基督里面。实际上是他在回顾自己得救前所面对的重大决定。他是否愿意放弃一切赚取救恩的努力,单单信靠基督呢?他已作了抉择。他已抛弃万事,为要得以在基督里面。相信主耶稣的那一刻,他在神面前已经有一个新的位置。他不再被看为有罪之亚当的儿子,现在他被看为在基督里,享有主耶稣在神面前享有的恩宠。
同样地,他已抛弃他那自义──寻求以守律法得胜──的污秽,选择了 神 的 义 ,那是神赐给每一个接受救主的人的。这里谈到 义 好像一件袍子。要站在神面前蒙悦纳,人必须有义。但人不能制造义。因此,神在恩典中,把 义 赐给那些接受衪儿子为主和救主的人。“神使那无罪的(基督)替我们成为罪,好叫我们在他里面成为神的义。”(林后五 21 )
我们要再次强调第 8 节和本节并不是说保罗仍未接受神的义。相反,当他在往大马色的路上得重生时,义已成为他所拥有的。这里的现在时态只显示那重要事件的结果延续至今,保罗仍认为基督比他所丢弃的任何东西有价值得多。
三 10 阅读本节时,我们看见使徒保罗生命中最高超的情操。迈耳称之为“心灵对基督的追寻”。
这段经文最常见的处理方法是“灵意化”,意思是 受苦、死 和 复活 不要按字面去解释,而以为是某些属灵经历的描述,如精神上的痛苦,向己死,活出复活的生命等。然而我们认为本节应按字面意义来理解。保罗说他盼望能跟基督昔日在地上生活那样生活。耶稣曾受苦吗?保罗也想受苦。耶稣曾死去吗?保罗也希望在服侍基督时,能为主殉道。耶稣曾经从死人中复活吗?保罗也希望能这样。他知道仆人不能高过主人,因而决意在基督的 受苦、死 和 复活 上跟随衪。他不是说所有人必须有这种观念,但对他来说,他并没有别的道路。
使我认识基督。认识基督 意思是每一天更多与主亲近,以致使徒保罗自己能更像基督。他盼望自己能活出基督的生命。
晓得他复活的大能 。那叫主从死人中复活的 大能 ,圣经描述为宇宙间可见的力量最尽至的展示(弗一 19 , 20 ),似乎所有恶者都决意要把基督的身体留在坟墓里。神在第三天叫主耶稣从死人里活过来,击败了这凶恶的大军。这 大能 是所有信徒凭信可自由取用的(弗一 19 )。保罗是在指出他切望在生命和见证中经历这大能。
并且晓得和他一同受苦 。要为基督受苦,我们需有属神的能力。这是保罗把 他复活的大能 放在 和他一同受苦 之前的原因。
在主的生命中,受苦是在荣耀之前。因此在保罗的生命中也必须如此。他必须分担基督的 受苦 。他知道自己的受苦不像基督一样有赎罪的价值,但他也知道,主既被人拒绝、鞭打、钉十字架,他若活得奢华舒适,似乎显得并不合宜。朱伟慈评论说:“他并不满足于分享橄榄山上的胜利;他希望感受一下客西马尼园的苦痛、失意和孤寂。 15 ”
效法他的死 。如上文已提到,本节往往被解释为保罗希望活出钉十架的生命,向罪、向自我、向世界死。但我们感到这解释使这段经文失却其震撼力。意思确实存在,但却不止于此。保罗热切忠心地跟随那死在各各他山之十字架上的那一位。而且,当基督教会第一位殉道者殉道时,他是在场的;事实上,他是杀死这位殉道者的同谋!我们相信保罗事实上是切望能以同样的方式倾出他的生命。若保罗往天家的路比殉道更舒适,他在天家遇见司提反时,也许会感到尴尬。朱伟慈同意这看法,他说:
许多基督徒不厌恶付出,只要不用“流血”。他们付出那些容易拨出来的。他们献上的礼物是跟他们没有切身关系的东西,他们的降服是不需流血的。只要不涉及性命,他们愿意牺牲;若主要求人付上生命,他们便不见了。在每一次胜利的进城,他们都站在显眼的位置,他们也愿意为鲜艳的装饰──横额或棕树枝──付出一点金钱;但当欢呼声变成似有不祥之兆的私语和胁迫,而各各他山也在望时,他们便悄悄地离去,逃往安全的幽僻之地。
然而这里有一位使徒,他快乐地期待这最终的、危险的要求。他几乎按捺不住,要在天国的事奉中让他血的力量淌滴!若有倾倒生命的需要,他极之乐意去做 16 !
在一个相似的脉络上,戴德生写道:
为要得世人的生命,我们有必要付上自己……要结果子就要背十字架。“一粒麦子若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我们知道主耶稣怎样多结果子──不单是背起衪的十字架,更是死在十字架上。我们是否从这事知道更多怎样与主相交?我们并没有两个基督──一个为悠闲之基督徒而设悠闲的基督,一个为特别的基督徒而设辛劳受苦的基督。我们只有一位基督。我们是否愿意住在衪里面,并且多结果子呢 17 ?
最后,高斯说:
认识在荣耀中的基督是保罗最高的愿望,而保罗若不是热切期待于基督所在的地方接触衪,他就不会存有这个愿望。这样,那渴慕衪的心本能地转向那路径,就是衪到达荣耀之地的路径,并热切期望走上衪所路过的路,在那地接触衪。心里问:“衪是怎样得到那荣耀的?是否透过复活?受苦和受死不是必须在复活之前吗?”然后心又说:“透过引衪往那里的路,接触那在复活之荣耀里的衪;没有比这更能使我快乐的。”这是殉道者的精神。保罗盼望作一个殉道者,踏上受苦和受死的路,沿那得衪的心者所走过的路得到复活与荣耀 18 。
三 11 我们又再遇到一个注释上的难题。我们要按字面意义来理解,还是要取其灵意呢?解经家提出多种不同的解释,主要如下:
1 .保罗不确定他会否从死里复活,因此他尽全力确保他在复活中有分。这观点是没有可能的!保罗常常说复活是靠恩典,不是靠人的行为。此外,他曾表示他有确实的信心,相信他会在复活中有分(林后五 1 ~ 8 )。
2 .保罗并不是谈到肉身的复活,而是指他愿意在世上活出复活的生命。也许多半解经家都持这观点。
3 .保罗是谈论肉身的复活,但他并不是担心自己在复活中是否有分。他谈到他不在乎通往复活之路上可能要面对的受苦。他愿意忍受试炼和逼迫,若那是在现今与复活之间要发生的事。 “或者我也……” 不一定是表达他的疑惑(参看徒二七 12 ;罗一 10 ;一一 14 ),而是表达他那不计代价的强烈盼望。
我们同意第三个解释。使徒保罗希望与基督相似。基督曾受苦、死亡,并从死里复活,保罗也希望能够这样,过于想望别的事情。我们恐怕自己贪图舒适、奢华、安定的欲望,常使我们剔除这些经文里尖锐的地方。我们要按其面值──字面意义──来理解,除非那意义按圣经其余的经文来看是不可能的。这不是较安全的做法吗?
离开本节之前,我们应注意保罗是说 从死里复活 。这不是所有已死亡人的复活,而是有些人会复活,其余的则留在坟墓里的那次 复活 。从帖撒罗尼迦前书四章 13 至 18 节和哥林多前书十五章 51 至 57 节,我们知道信徒在基督来临时将要复活(有些在教会被提时,有些则在大灾难的末了),但其余已死的人,在基督结束地上作王一千年之前,并不会复活;比较启示录二十章 5 节。
三 12 使徒保罗并不以为他 已经完全了。完全了 并不指前一节的复活,而是指活像基督整个主题。他不认为人可以到达一个无罪的境界,或生命可以到达一个不能再前进的状况,他知道“满足是前进的坟墓”。
因此,他仍努力向前,好叫主耶稣拯救他的目的可以在他里面达成。使徒保罗在前往大马色的路上被 基督耶稣 遇上了。这重大的约会有何目的?目的是由那时起,保罗要成为圣徒的模范,神可以藉他,显出基督在人类生命中可以做到的事。他仍未完全与基督相似。这过程仍然继续,保罗深深地关注神这恩典的工作能否继续和深化。
三 13 保罗这个人学会了在物质上凡事知足(四 11 ),但在属灵的成就上却永不满足。他 不是以为 自己已经“得”了,如今天我们所说的。那么他怎样做?
我只有一件事 。他是一个只有单一目标的人。他有一个目标和切望。在这方面,他与大卫很相似,大卫曾说:“我有一件事要求主。”
忘记背后 的意思不单指他的罪和失败,也指他先前提到的权利、成就、成功,甚至包括他属灵的胜利。
努力面前的 :那就是基督徒生命中的权利和责任,无论是敬拜、服事,或基督徒品格方面的个人发展。
三 14 保罗视自己为比赛中的赛跑选手,他说自己要尽全力 向 标竿直跑 ,为 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 他 来得的奖赏 。
标竿 是跑道末端的终点线。 奖赏 是颁赐给胜利者的奖品。这里 标竿 可指生命赛道的终点,或更特别指基督的审判台。 奖赏 可能是义者的冠冕,保罗在别处描述为那跑得好的人要得的奖赏(提后四 8 )。
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 ,包括神拯救我们时心中想的所有目的。这包括救恩、活像基督、与衪同作后嗣、天上的家乡,和无数其他属灵的祝福。
柒.劝勉信徒效法他走天路(三 15 ~ 21 )
三 15 所以我们中间 凡是完全人 ,应与保罗一样,愿意为基督受苦和受死,并尽力追求活像主耶稣。这就是基督信仰中成熟的观念。有些人会说这态度是极端、激进或狂热的。但使徒保罗说,完全成熟的信徒,会认为这是对那位在各各他山上为他们流出生命之血的主,唯一理智和合理的回应。
若在什么事上,存别样的心,神也必以此指示你们 。保罗知道并非所有人都跟他一般,存这样一个危险的人生想法。然而他确信,人若真正愿意认识事情的真相, 神也必指示 他。我们今天有这样自在、自得的基督教,是因为我们不想知道真相;我们不愿意顺服理想的基督信仰的要求。神要向那些愿意按真理而行的人显明真理。
三 16 使徒保罗又说,当前我们应按照主所指示我们的来活。我们更完全地知道神对基督徒的要求之前,绝对不可原地踏步。我们等候神向我们展示十字架完全的含意,但同时应顺从我们所体会的真理。
三 17 保罗开始作出劝勉,首先是鼓励腓立比信徒效法他。他能写出这样的话,由于他那可作榜样的生命。我们常听见人开玩笑说:“按我的话去做,而不是按我的行为去做。”使徒保罗并不是这样!他可举出自己的生命作榜样──全心献身基督和衪的目标的榜样。
史乐民评论说:
保罗认为他可以成为一个“榜样”,是因为神的怜悯;这样,随他的悔改,他整个生命都奉献于向人显示一个基督徒应当是什么模样的。神拯救了保罗,好使他能藉他悔改的榜样,显出耶稣基督可以为他,和将会为其他人作些什么。我们的主向你和我施恩,这个不就是衪的目的吗?我相信衪拯救了我们,为要叫我们成为将来所有信徒的榜样。我们是否正在作那些蒙衪施恩而得救之人的榜样呢?愿我们都能这样做 19 !
也当留意看那些照我们榜样行的人 。这是指任何过与保罗生活模式相同的人。经文不是要非难他们,如下一节一样,而是因为要跟从他们的脚踪,因此要多注意他们。
三 18 第 17 节描写信徒应效法的人,本段就谈到我们不应效法的人。使徒保罗并没有特别指出这些人是谁。到底这些人是犹太派的假师傅,如第 2 节所述的,还是那些自称为基督徒师傅,却把自由变成放纵,并以恩典作为犯罪的藉口的人,保罗并没有明言。
保罗在前文曾警告信徒要防范这些人,他在此又再 流泪的告诉 他们。但保罗为何在这样严厉的警告中流泪呢?是由于这些人在神的众教会所作的伤害,由于他们毁坏了生命,由于他们玷污了基督的名,由于他们使十字架的真正意义模糊了。是的,但也由于真爱使人流泪;在痛斥 基督十字架的仇敌 时,正如主耶稣为耶路撒冷这杀人的城市而哀哭。
三 19 这些人注定永远沉沦。这不是指他们遭消灭,而是指神判定他们要进入火湖那永远的刑罚里去。
他们的 神是 他们 自己的肚腹 。他们所有的活动,甚至他们声称是宗教活动的,也重满足口腹之欲,要为买食物(或饮品)而劳碌。迈耳精警地形容这些人说:“他们生活中并没有圣堂,只有厨房。”
他们以自己的羞辱为荣耀。他们所夸耀的,就是他们应以为羞辱的事──他们的赤身露体和不道德的行为。
他们只顾念 地上的事 。对他们来说,生命里重要的事情为食物、衣、荣誉、舒适和享乐。他们埋首于世上的粪堆中,不理会永恒的问题和天上的事。他们继续如常地生活,好像他们要永远住在地上一样。
三 20 使徒保罗以真信徒顾念天上的事的态度作一对比。
本书信写成时,腓立比是罗马的一个驻防城(徒一六 12 )。腓立比人是罗马公民,享有罗马政府的保护和公民的权利。但他们也是本地政府的公民。在这背景下,使徒保罗提醒信徒说,他们是 天上的国民 。莫法特翻译为:“但我们是天国的驻防城。”
这并不是说基督徒不是地上国家的公民。别的经文清楚指出我们要顺服政府,因为他们是神所立的(罗一三 1 ~ 7 )。信徒实在应在所有事情上顺服政府,只要并不是主所禁止的便是了。腓立比信徒应顺从本地的长官,也要顺 从罗马的 君王。因此,信徒对地上的政府有义务,但他们先要忠于天上的主。
我们不单是天上的国民, 并且等候救主 从天降临! 等候 (在原文中)是一个强烈的用语,用以表示急切地期待一些相信是迫切的事情。字面义是引颈张望,急切地期望能听见或看见一些东西。
三 21 主耶稣从天降临的时候,要改变我们的身体。人的身体本身并没有什么卑下或邪恶的地方。邪恶在于被错误地使用。
但那是一个 卑贱的身体 ,一个羞辱的身体。这身体难免会有皱纹、疤痕、衰老、痛苦、疾病和死亡,也限制和束缚我们!
主将要 改变 这身体,使成为荣耀的身体。这句话极限的含意我们不知道。但这身体不再有腐朽或死亡,不再受时间或天然的障碍所限制。那是一个实在的身体,但却完全合适天上的环境。那将会好像主耶稣复活的 身体 。
这并不表示我们的外表会完全一样!耶稣复活后,仍被门徒认出来,毫无疑问,每个人在永恒里也会有独特的身体特征。
本段也不是说我们在神的属性方面会像主耶稣。我们永远不会全知或全能;我们也不会同一时间存在于所有地方。
但我们会在道德上像主耶稣。我们将要永远脱离罪。本段不足以满足我们的好奇心,但却足以提供安慰和燃点希望。
他要按 那能叫万有归服自己的大能 。主用以改变我们身体的大能,稍后会用来 叫万有归服 衪 自己 。衪“能拯救”(来七 25 ),“能搭救”(来二 18 ),“能保守”(犹 24 )。在本节中,我们知道衪 能叫……归服 。“这神永永远远为我们的神,他必作我们引路的,直到死时。”(诗四八 14 )。 ──《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腓立比书第三章
Ⅶ 警告与鼓励(三 1 ~ 21 )
A 警告与声明(三 1 ~ 3 )
1. 最后( to loipon ), 我的弟兄们 ,这个片语似乎应该带出书信的结尾,但却非如此。使徒插入了一段冗长的讨论,到四章 8 节才又提出要下结论的允诺。话说回来, to loipon 也可以译为“好吧,那么”(霍桑)、“此外”,或“进一步说,那么”(莫德),而不必为“总结而言”( GNB, JB )或“再见”( NEB )。 在主里喜乐 的呼吁,是本书信的特色,在四章 4 节又重复出现。 在主里 或是指“因为你们是属主的”,或“因为祂作成的事”;也有可能这整个片语等于用基督徒的话说旧约的欢呼: 哈利路亚 ,“赞美上主”,我们在诗篇中常常读到。摩法特的翻译,将 在主里喜乐 的劝勉用来解释 那同样的事 ,因为保罗没有对“同样的事”下定义。事实是:既然使徒写到这些事,它们显然不是从前对教会的口头训令 170 。我们也应当注意,为了读者的安全,保罗不会犹疑(这是 于我并不为难 真正的意思 171 。“把这话再写”这句难明的话,有以下几种解释。
a. 摩法特译为:“我在信中再重复‘喜乐’一词”,这个翻译很大胆,把此片语和要喜乐的劝勉相连。它也可找到一些支持。麦卡尔反对此看法,他说:“本书信固然处处可闻喜乐之声,但一直到三章 1 节上,才直接吩咐他们要喜乐”,但他忽略了二章 18 节;二章 18 节经文有可能包括这项要求,而三章 1 节上乃是重提这要求。惟一可用来反对的理由,是如赖富特所言:“这个吩咐与腓立比人的 安全 (和合本:妥当)没有直接的关系”(布鲁斯也如此认为)。不过,他们在试炼中倘若陷入沮丧、消沉,或许在保罗看来也十分危险。 NIV 采用这个观点,并加了 再度 一词,希腊经文并没有这个字。
b. 赖富特认为, 同样的事 是指防范教会内分争的警告,这也有可能。四章 1 节以下又重提这项警告(赖富特认为,它与三章 1 节的吩咐是衔接的,而整个第三章则是思想的出轨,因使徒的思潮被岔开)。
c. 麦卡尔和贝尔认为, 1a ~ 9 节是出自另一封保罗的信,不是写给腓立比人的,因此我们无法得知 同样的事 是什么意思。见导论Ⅲ 一 “插入说” 。
d. 此刻也许保罗正往前瞻,想到以下防范福音仇敌的警告( 2 节及下)。这是下文极佳的前言。对于警告腓立比人注意假教师一事,保罗毫不迟疑,视为紧要。可能他从前曾带话过去,提出警告,这些信现在已经遗失;而他又旧事重提。这种重复的警告,对他们有益, 是你们的保障 。这是肯耐迪、斯科特、本挪特,和葛蒂的看法。也许使徒得到消息,某种危险正接近腓立比教会,于是他便开始了本章的长篇大论。参阅导论Ⅲ 二、“打断说” 。
2. 本书信的话锋在此猛然一转,出人意料。参阅导论Ⅲ 一 “插入说” 及二 “打断说” ,原书 37 ~ 40 页。三重警语的用词强烈而激动,动词用命令式加以重复, blepete ,“要注意”、“要提高警觉”,显示出这个严肃警告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这个字不像中性的“要思考”一般。辛格假定这里指几组不同的人,但这看法颇不可能。保罗心中只有一个与他作对的团体,他用三种方式来形容它: 犬类……作恶的……妄自行割的 。
这些人究竟是谁?只有两种可能:犹太人,或犹太基督徒。这两种人一直是使徒身上的刺。哥林多后书十一章 13 节讲反对者“行事诡诈”,与这里所指的,是同一批人。此处用讽刺的口吻,说割礼是“刀割”( NIV : 切割自体者 ),由此可见,这里不是指犹太人。而哥林多后书并没有反对割礼的辩论,也值得注意;在那里,保罗的仇敌是祖籍犹太的巡回传道人(林后十一 22 ),他们外表极富吸引力,成为保罗卑微形像的挑战。保罗对于犹太人按照犹太教规行事,一向相当尊重(罗二 25 ,三 1 ~ 2 ,十五 8 ;西四 11 ;参:腓三 5 ),但让他愤怒的是,有人坚持外邦基督徒需要接受这种仪式,才能成为“完整的基督徒”,这是犹太派的要求(徒十五 1 )。他以尖锐的话向加拉太人说明(五 2 及下),要反对这种错误的割礼教义和观念。
这批教师的活动,很可能随时会伤害腓立比教会;对他们的指控,用词非常猛烈。犹太人认为, 犬类 是“最卑贱、狂妄、讨厌”的动物 172 ,是不洁的(太十五 26 ;启二十二 15 )。保守的犹太人用这个充满轻视的别号,来称与以色列为敌的外邦人,他们也是神的仇敌(以诺书八十九 42 )。在本节中则相反,神的仇敌成为这些犹太基督徒的使者,因为他们所传的福音不正确(林后十一 3 ~ 4 、 13 ~ 15 ),所以为神所弃绝(林后十一 15b ;参《十二使徒遗训》, Didache ,九 5 ,引用太七 6 ;伊格那丢,《致以弗所人书》七 1 ,形容传异端的教师为“疯狗”)。不过,保罗心中所想的,或许不是这些假教师的羞辱,或傲慢的态度──如狄比留的看法──而是他们像狗一样叫个不停(诗五十九 6 、 14 ),并且像狗一般紧追着他的脚踪,要“打扰”他的工作。
作恶的人 ,与哥林多后书十一章 13 节的形容相互呼应。在这两段话中,如果将重音放在“作事的人”, ergatai ,便形成讽刺语,暗示他们反覆强调要“作事”才能保证得救。这种“信赖肉体”( 4 节),即是相信藉宗教与道德行为,可以累积功德;加拉太书与罗马书皆对此说大举挞伐,不过理由稍有不同。
那些妄自行割的 ,是指行割礼;不过保罗并没有用正式的名称 peritome{ ,却用双关语嘲讽它为乱割, katatome{ ,即切割身体,有如利未记二十一章 5 节所禁止的异教习俗〔参:王上十八 28 ,以及区伯利( Cybele ;译注:弗吕家女神)的信徒狂野的礼仪,记于路其安努( Lucians ;译注:约 115 ~ 190 ,希腊讽刺诗人)的驴和亚普类乌( Apuleius ;译注:二世纪罗马作家兼哲学家)的 金驴 等书中〕 173 。加拉太书五章 12 节也用类似的话讽刺犹太派人士,那里的 apokoptein ,“切掉”,是指他们专门注意割礼的外表行动,这字也有“去势”的嘲讽含义。
3. 割礼的正式名称, peritome{ ,保留给基督徒;从罗马书二章 25 ~ 29 节和歌罗西书二章 11 节看来,这名称必是指教会为神立约的子民,承受祂向古代以色列所作的一切应许(罗九 24 ~ 26 ;彼前二 9 ~ 10 )。 割礼 ,一词要按上下文来了解其意。这里,正如狄比留所说:“其思想不是身体上的记号,而是教会深知自己为神的新子民”。这个字原本指犹太人,“按肉体说”的以色列,参阅加拉太书二章 7 ~ 9 节、 12 节。然而,由信主的犹太人和外邦人组成的基督徒教会,是新以色列人,“神的以色列”(加六 16 ),因此可以被称为 受割礼的 \cs8 ,因为这名词现在具备新的、内在的、属灵的内涵(罗二 28 ~ 29 清楚说明此点)。它的价值直接由它的新意义而来;否则它就毫无意义(加五 6 ,六 15 ),如果单照字面而行,缺乏真信心,只会带来灭亡(加五 2 ~ 4 )。将犹太教的仪式加在外邦基督徒身上,理由之一是犹太基督徒宣称:藉仪式可以称义,而保罗反对这一点;理由之二是因为他们一直在教会中区分犹太人与外邦人,保罗则否定这一点(加三 26 ~ 29 ;西三 11 )。
在旧约、昆兰古卷(利二十六 41 ;申十 16 ;耶四 4 ; 1QS 五 5 、 26 ;参《巴拿巴书》 9 )、和斐罗( Philo )的书中,都曾表明:以肉身的仪式作为蒙拣选国度成员的标记,是不够的。真正的割礼是灵性的工作,对基督徒而言,洗礼这记号已将其表达出来了(西二 11 ~ 13 )。没有一件事比它更清楚,可以表明:旧约的仪式已为新约对内心归向神的坚持所取代;同时,礼仪的价值仍然保存,而被赋予更深的意义,不再只是外在的行动而已(如割礼)。
这里列出三项基督徒的地位和特权,与犹太派的形式主义正相反。 以神的灵敬拜 ,这句话清楚陈明基督徒敬拜的属灵特色,符合主的教导(约四 24 )。无论外在采用或不用某些形式、典礼,敬拜不可或缺的主要特性乃是“在灵里、在真理中”;而“忧伤痛悔的心”(诗五十一 17 )也同样重要;注意力不能从这里移开。惟有圣灵能激发人如此敬拜;每一次我们聚集,来从事这项至高无上的事──敬拜主我们的神──都当以祷告的心承认这点,并提醒自己,要完全倚赖祂 174 。
“神的以色列”另一项特色为:其成员 在基督耶稣里夸耀 。 kaucho{menoi ,最好译为“欢欣雀跃”(如一 26 ,二 16 ;参:罗五 2 ;林前一 31 ;林后十 17 )。这个动词显然是保罗最爱用的字之一,在此难以列举所有的出处。他的书信中共用了三十五次,新约其他地方只出现两次。这个字主要形容两种极端的宗教态度:或是骄傲自信(如:加六 13 ),或是谦卑降服于神藉耶稣之十架所启示的救恩(如:加六 14 )。这个字的根源可回溯自耶利米书九章 23 、 24 节(参:林前一 31 )。
信徒在救主里的欢欣,是出于祂已完成的工作。我们的“夸口”不是因自己──己的本性是罪──而是因另一位,惟独祂的膀臂能带来拯救,我们应当完全信赖祂,放弃一切自信。这种态度能挫败骄傲,尤其使我们不能靠宗教美德与成就自夸;而让我们高举神全权的恩典,和我们不配得的无价礼物。
靠着肉体 ,只是另一种表达法,指宗教人士内在的倾向,要靠自我的努力来到神面前,赢取祂的称许和接纳;保罗提到这点,只是要人警惕,并予拒绝。敌对人士则倚仗宗教仪式,靠自己来博得神的赐福。这里的肉体或许和行割礼有关(参:加六 12 ~ 13 ;弗二 11 、 15 );它也可能与“在灵里”相对,如罗马书二章 28 、 29 节(参三 19 的注释 )。无论如何,这种错误的信赖,与基督和其工作完全对立。加尔文指出,一个人若将信赖置于基督之外的事,就是 靠着肉体 ;这就与福音相反,对灵魂有害。所以,我们必须拒绝这种信赖 175 。
170 V. P. Furnish, NTS , 10, 1963,
80 ~ 83 。
171 Dibelius 认为希腊文 ouk
okneron , RSV, 'not irksome' (不厌倦)与一种体裁公式 ouk okno , “我不退缩”,相等,即回头指前面二 28 ~ 29 对喜乐的呼吁。
172 参 Strack-Billerbeck, i, 722 ~ 725 页。
173 参 T. R. Glover 在 The
Conflict of Religions in the Early Roman Empire ( Methuen , 1910 ), 20 、 21 页的形容。
174 有关“圣灵在我们的崇拜中”之讨论,见 R. P.
Martin, The Worship of God, Some Theological, Pastoral and Practical
Reflections (Paternoster /
Eerdmans, 1982) ,第十章。
175 有关保罗对“肉体”的教导,见 Martin, Reconciliation , 59 ~ 61 页。
B 自传(三 4 ~ 14 )
i) 他的犹太传承(三 4 ~ 6 )
以上教会立场与犹太主义(犹太基督徒教师自然包括在内)鲜明对立的宣言,铺了一条路,特别引介出那位曾一度“靠着肉体”之人,他随之将自己的生平与经验详加解说。保罗卷起幕帘,让腓立比人看清他过去的宗教经验,以致他们能了解,为何他会如此直率地警告他们。
到第 6 节为止,他从以前的专业角度来介绍他的履历。转捩点是第 7 节的检讨。在研读 4 ~ 6 节这一段时,必须牢记这种角度;诚如伯纳德所言,它乃是“流传至今的古典文字中,最惊人的自白之一”。使徒似乎呕心沥血地要澄清他的立场;理由乃是:仇敌辩称,他的教导还需要补充,加上某些礼仪,尤其是割礼。他以整全的军备否定他们错误的教义,即:复述他自己在律法以下的经验、他如何归向基督、并评析他信主的结果──失了什么、得了什么。
4. 任何一个人 ,是面向假想的辩论者,向他挑战,要他藉比较来定输赢。他难道比保罗有资格评判这件事?他在专业上能比保罗更杰出吗?无论这个人举出那一种特长,保罗都可反驳: 我有更多 。他的这番话,又是把自己“当作愚妄的”(林后十一 16 及下,十二 11 ),刻意回到昔日,从尚未信主的眼光来看。不过,为了让自己有权发言,让腓立比人能回答他仇敌的讽刺,他必须把自己的资格列出来。因着护教的需要,他不得不证明自己是“真正的犹太人”(本挪特);哥林多后书十一章 21 节及下与此类似。他的说明如下。
5. 接下来列举了一连串资格,证实他的确为血缘正统的真犹太人。他具备的优势共有七项,分成两类;本革尔风趣地说,保罗仿佛扳着手指,一项一项地简洁数出。这张清单上,有四项是与生俱来的资产,另外三项则是他个人的抉择与信念。
第八天受割礼 ,直译为“至于割礼,八天大”,证明他的双亲“遵守律法的规定”(利十二 3 ),以及他真正为“纯犹太人”。他不是归信的外族人,长大后才受割礼,而他的仇敌中有人可能如此,他们或许是成人后才皈依犹太基督教;他也不是以实玛利人,这族人年满十三岁才能受割礼(创十七 25 ;参:约瑟夫, Antiquities , 1.12, 2 )。最值得夸耀的事放在前头:他一生下来便是血统纯正的犹太人,并在先祖信仰的薰陶下成长。因此他讲话有权威,无人可挑战;那些可能快到腓立比教会的仇敌,主要的教条便是割礼的需要,他们在他面前无话可说。保罗把割礼放在他履历表的头一条,来抗衡这种错误的观念,证明他对此仪式真正合义的解说,是有耳皆需听的。
谈过正确奉行犹太国标帜之后,保罗接着提出他有利的地位,即隶属 以色列族 。这里的 以色列 为此一蒙拣选之族立约的名字,保罗以身列其中为傲(参:林后十一 22 ;罗十一 1 ),他是“血统纯正的犹太人”(葛尼卡)。
在神拣选之子民的国中,他声称属于特定的一族, 便雅悯支派 。这一支派虽然小(“小便雅悯”,诗六十八 27 ),却受人崇敬,它高超的地位有几项理由。因位于南方,它可能抵挡了异教由北方的入侵(葛尼卡的看法)。圣城与圣殿都在它的疆界内,令它独具殊荣。在王国分裂时,它效忠大卫家;而早先在战场中,它也被器重(士五 14 ;何五 8 )。还有一点,即以色列的第一个王出自这一家族(撒上九 1 ~ 2 、 21 ,十 1 、 20 ~ 25 ),而使徒原先的希伯来名字与这位王相同,这使他对自己的本族更感骄傲(贝尔的看法)。
希伯来人所生的希伯来人 ,意思正如摩法特的翻译:“希伯来人的儿子,父母皆是希伯来人”,由此可见,他从小所受的教养是用本族的母语。能说古代传下的语言(希伯来文和亚兰文),表明效忠古文化,令人特别注意;使徒行传二十二章 2 节,保罗用亚兰文向群众说话,便可为证。耶柔米记载了一段传闻,说保罗家是在罗马人蹂躏巴勒斯坦时,从加利利的一个小城逃到基利家的大数(徒二十一 39 ,二十二 3 )。倘若这项传说可靠的话,对他种族的纯粹就是进一步的证实;但耶柔米的传说有可能是根据这里的经文而衍生的。
使徒下面谈到三项优势,是他足以自夸的成就。在效忠律法──即犹太人非常宝贵的神圣妥拉──方面,他乃是教中最严谨一派的成员(徒二十六 5 ),即法利赛人(加一 14 ) 176 。
6. 他作法利赛人的热心,按照他的自白,反映在对拿撒勒党(就是早期的基督徒)的仇恨上;他积极逼迫他们,从耶路撒冷直到大马色(参:徒二十二 3 及下,二十六 10 及下;林前十五 9 ;加一 13 ;提前一 13 )。保罗似乎永远不能忘记他逼迫人的事,那是因他对神的 热心 方向错误(徒二十二 3 ;参:罗十 2 ),也是因他在这里所提偏颇的人生目标。这个回忆不断在他脑海中浮现,以致他用动词的现在分词, dio{ko{n , 正在逼迫 ,仿佛在他写作时,这个行动就在他眼前。但是他也知道,神已施怜悯,饶恕他、拯救他(提前一 12 ~ 13 ),并将最凶狠的逼迫者变成最忠诚的使徒,从前 逼迫教会的 (徒九 4 ~ 5 ),现在成为其最无畏的宣教士。这里用“教会”,显示这个词汇不单指各个地方性基督徒团体,更指神的教会(有些抄本有“神的”一词),整个基督的身体,按舒密德的话,这种“全体”感,“在每一个信徒团体中──不论多么小,都能整合地呈现出来。 177 ”
从律法的义来衡量,在他自己看来,他是 无可指摘的 , amemptos (参二 15 同一个字)。明白他用什么标准来评估过去的生活,是很重要的。这里用慎选的字形容这标准:“在律法之下的义”( RSV ),惟有在遵守律法方面,他的行为才有 无可指摘 的记录 178 。从罗马书第七章和加拉太书第二章,我们知道身为基督徒的保罗,绝不会认为自己过去的一生毫无错失。这里他没有说到内在的冲突,就是活在律法下会有的感受,因为此处的角度不同。这一节只是全部故事的一部分,真正全面的图画,要由使徒在别处的话语来补充、修正 179 。
有文件证明,某些拉比认为,只要严守律法,钜细靡遗、精准力行,便可达到无可指摘的地步。保罗在此自称,他已经达到这种标准了。
ii) 过去的弃绝、现在的目标、未来的盼望(三 7 ~ 14 )
7. 按照本章的次序,现在到了使徒清楚告白的时候。他信主之后,对自己的灵性生活整个重新评估。头一句话便是强烈的断言: 而从前对我有益的,我现在当作有损的,是因基督的缘故 ,最后几个字说明了此一戏剧化转变的动机和理由。因为基督对他意义重大无比,所以保罗愿意将从前的一切优势──即第五、六节所描写的──弃掉,好像将它们都一笔勾消,注为 损失 。而丢弃这些,不再与它们发生关连,他还不以为满足;正如巴特所见,他乃是惊恐地拒绝它们,视他们为债务。
益 与 损 的对比,是拉比常用的 180 ,马太福音十六章 26 节、马可福音八章 36 节耶稣的教训,也以此为背景。主耶稣的话与犹太传统的教训类似,而当使徒回顾自己的一生,这个比方顿现眼前,似乎就应验在他身上。
我现在认为 ,在希腊文为完成式,表示一个过去的动作,现在依然有效。这是指他信主的决定,从人的角度来说;这也提醒我们,保罗生命的改变并不是渐进的、不自觉的,而是戏剧化的,但却有长久的影响。这个强烈的动词 he{ge{mai ,曾用于二章 6 节,见证他的决定是出于自觉,是他亲自作的,是对神的恩典和基督呼召的回应。这一节无疑在回顾他于大马色路上遇见主的经历(徒九 6 ) 181 。
8. 使徒的思想此刻又往前推进,由原文的强烈虚词可以看出: alla men oun ge kai ,译为 不但如此 。这个有力的引介语,表示以下为重要的宣告。现在,保罗的思想更加开展,不仅包括前几节所列的优势,而且将 万事 含括在内,就是一切被“宗教”人士视为功德,可以讨神喜悦的事。我们再想不出任何一句话,能比这句话更彻底,让藉功劳、特权来到神面前的“宗教”无立足之地。倘若有人向往藉某件事夸口,或认为自己有某种德性,却看不见他(或她)只能靠神的恩典而活,那些支撑他有这种想法的,都被算为 损失、垃圾 。
使徒的告白用词刚烈,角度宽阔,所以韩索曼认为,保罗在此所想的,并非多年前信主时的决定,而是每时每刻不断的抉择,抗拒倚靠基督以外之事的试探。因此动词时态从过去式转为现在式。他的选择面很广,身为犹太人( 5 ~ 7 节)和基督徒( 8 节),他本可以靠各项特权自夸,但在得到那无上的至宝之后,其他一切都不值一提。这至宝是用“认识”一词表达(参 10 节),此处的形容不容读者对其独特性有丝毫怀疑。 认识我主耶稣基督 ,不仅超越犹太教与“宗教”,甚至到一个地步,是与它们有天渊之别的。
这一节用名词“知识”, gno{sis ,这是保罗在信主的时刻得到的光照,是神赐给他的礼物;这名词相当于希伯来文 da`ath ,来自动词 yada` ,“知道”。它的用法之例,如:神因拣选和恩典、对祂子民的认识(摩三 2 ,对全国;出三十三 12 、 17 与耶一 5 ,对个人;参:提后二 19 ),以及神子民在爱与顺服中对祂的认识(参:耶三十一 34 ;何六 3 ,八 2 )。保罗的用语“认识基督”流露亲密之情( 我主 ),散发出二者有直接关系的温暖;因此可以视为“与基督相交”的意思,保罗在信主当天,就被引介进入这种关系(参:林后四 6 )。与永活的基督如此交往,就是以信心在道德与灵性上与祂联合;使徒在别处则用一名言:“在基督里”,来表达(参:林后五 17 ,十二 2 )。
保罗能够与 基督耶稣 关系如此亲密,并非没有付出代价。在回应主的启示时,他将一切“得着”都丢弃,并放下一切骄傲: 为祂的缘故,我失去一切 ,这字原文为 eze{mio{the{n ,和前一节与本节的 ze{mia , 损失 ,有关。此处用过去式,回顾该项交易完成的场合;当他于大马色路上将自己献给基督时,无疑同时作了这样的弃绝。
保罗第三次用同一个动词, 当作 ,来宣告他已下定决心,结束从前的生活;一切都成为过去(参:加六 14 );他从前以为可取悦于神的事情,现在都要重新评估。他的眼睛已蒙光照(弗一 18 ),心灵已被神的灵更新(林前二 11 ~ 15 ;弗四 23 ),如今再来衡量,这些事情都已不值一提,且用很粗鄙的话来弃绝它, 垃圾 AV/KJV 译为“粪便”。也许 KJV 的翻译太过分了。 skybala 可以只是指“残屑”( RSV )或“废料”( GNB 美国版)。这个字可以指两种东西,或是人体的排泄物,或是不要的食物,将丢在垃圾堆上。有人将后者与第二节的“犬类”相连,未免想像力过高;不过莫尔顿和米利根认为, skybalon 是出自 es kynas balein ,“丢给狗”。类似“堆肥”之词,可以让现代读者体会这个字的可厌、可辱;这种表达足以呈现使徒完全撇弃了他未信主之前的一切。所有“靠肉体”的想法、作法,都被轻视、抛开,看作肮脏的堆肥,避之惟恐不及(参:赛六十四 6 ;亚三 3 ~ 5 )。对一切不在基督里、不靠祂救赎之功的宗教仪式,神的评价正是如此(霍桑)。
保罗重估的目标,乃是个人最大的得着为何。他失去了一切,为要得着──基督。此处, 以致我可以得着 ( kerde{so{ ),与第七节的“益处”( kerdos ),成为对语,而“损失”与 已经失去 亦是一对。保罗得着基督,究竟是什么意思?答案可能为:指信徒可以运用基督的一切丰富;或指保罗的根基完全立在基督上。他要基督作满足他一切需要的救主,成为他公义的缘由,以致到了审判之日,他能有生命的产业(参一 11 ),即基督的公义,这乃是在基督里面的(参一 21 ,对使徒而言,“死了”就是 kerdos )。基督的本身与工作合而为一,不可分割。 得着 祂,就是以祂为我们胜过一切的功德;按墨兰顿( Melanchthon ;译注: 1497 ~ 1560 ,德国学者,路德密友)的名言:藉着信靠顺服,亲密地认识祂,就是认识祂救恩的福祉。
这些含义深远的字汇,无论意义为何,乃是为每一个称为基督徒的人说的。保罗在此并非指某一种人,或所谓的“神秘派”(狄比留),或殉道者(罗梅尔)。所有人都需要弃绝骄傲,单单以基督作救恩的来源。
9. 使徒的思想移向未来审判之日,他渴望那时他 得以在祂里面 。与加拉太书二章 17 节相较,赖富特指出,这个动词带有吃惊的意味。这个片语准确的含义,正如伯纳德所说:“在基督里不是别的,乃是有从神而来的义”。在神的审判台前,拥有这种义才能免罪。因此保罗明说,第一,这种义与 自己的义 正一百八十度相反,亦即,它不是人靠遵行 律法 可以得着的。第二,他强调,它是神在基督里的礼物,赐给每个信徒。 从神而来的义 ,这形容语可溯自以赛亚书五十四章 17 节〔参巴录书(旧约旁经)五 2 、 9 〕:“穿上从神而来之义的袍子……连同从祂而来的怜悯与公义”( RSV 所译)。祂是得救之义的创始者,能将这义传给罪人。第三,传递神之义(或神的拯救能力,为祂的子民发出,如:赛四十六 13 ,五十一 5 )的媒介,是 信心。透过 信心( dia pisteo{s ),在基督里,并且 按照 信心( epi te{ pistei ),即,根据人对福音信息的回应。神首先主动在基督里预备得救的义;人的信心,乃是存感恩的态度承认神的预备,并且接受它 182 。
10. 译为 我想认识基督 之句子的文法结构,有好几种不同的解释。它或许表明目的:“使我可以认识祂”,和第八节“为了我可以得着基督”类似;它也可能指结果:“因此我可以认识祂”;也有可能这是前面曾提过之思想的延伸(将不定词, tou gno{nai ,视为具解释作用),意思是:靠信心而得之神的义,使信徒能认识基督,及祂救恩的福祉 183 。
这种认识基督,表达出基督徒与他的主之间藉信心而联合。底下的话再作进一步的解释: 并且 ,有“亦即”、“就是”之意。 祂复活的能力 ,是基督的能力, dynamis ,在胜过死亡时释放出来,现在正在信徒的生命中工作,将他从死在罪中的情况救活,使他进入在基督里的新生命(参:罗六 4 及下;弗一 19 及下,二 5 )。 有分于 ( koino{nia ) 祂的受苦 ,这句话刻划出,使徒的遭遇和主在十字架上所受的苦,有密切的关系;神呼召他作基督的代表,在使徒的生涯中亲尝苦难,甚至可说,他的受苦乃是“基督的死”在他身上发动(林后四 10 ;参:罗八 36 )。这几节不可能还有别的含义;它们将保罗为基督受苦的意义,作了最生动、最深刻的诠释。请参阅 koino{nia 的说明,导论Ⅴ “书信的特色” 1. 段 ,原书 47 ~ 50 页。
效法基督的 死 ,最佳的说明是参照罗马书八章 29 节和腓立比书三章 21 节。它包括罗马书六章的教导和经验,那里以基督的死和复活,作为祂子民同样经历的代表。祂为罪而死,并且向罪死,因此我们在祂里面也同样向老我的权势死,向新的生命活。祂死在加略山时,我们也随祂而死;不过这件事的实现,需要罗马书六章 11 节的劝勉,那句话等于是说:“要效法祂的死”。不过,死乃是生的门槛。保罗向自己死,以致能向神活(加二 20 )。他的自我、过去是以法利赛人为代表(参 4 ~ 6 节),现在已被推翻──自我被钉于十架(加五 24 ,六 14 )──让基督能在他身上作王,显明祂为至高的主 184 。
11. 然而,保罗继续说明,恩典工作的完成,还要等待从 死里复活 。在今世,基督徒已与基督同复活,活在祂得胜生命的能力中;但信徒仍渴望未来的成全,那时内在的冲突(加五 16 及下)将会平息,复活之后将是全然蒙福的光景。这是基督徒生命“尚未”实现的部分(葛蒂)。此处的片语直译为“从死尸中复活”, exanastasin (新约只出现这一次) te{n ek
nekro{n 。请参照路加福音二十章 35 节类似的片语。两处经文都是指义人的复活。提到这句话的原因,可能是因有某种异端出现,如在哥林多,他们教导说,信徒惟一的复活盼望,已经在得着新生命时便实现了(林前十五 12 ;参:提后二 18 ,及坡旅甲致腓立比人书七 1 ) 185 。
使徒极其渴望完全像他的主(三 21 )。他对自己的复活毫无怀疑。本句的条件语, 如此,总可以 ( ei po{s ,意指下一句所要达成的目标,不是主体可以完全掌控的;布鲁斯的解释)反映出他对未来将发生的事没有把握,在一章 22 、 23 节已经说明过;即,这里是指他的审判事件,其结果在他写信时仍难逆料。他乐意面对死亡,因为那一步会让他更接近复活,但他也承认,或许神的旨意是要他为腓立比人的缘故,仍然存活。此处并非对他的得救和最终的福气没有把握。他知道,没有一事能令他与神的爱隔绝(罗八 38 ~ 39 );不明确的乃是,他会怎样回到神那里,是否会经过殉道。
12. 这一节开启了一个新的段落。保罗说明,他目前的成就与未来想得到的事之间,有段差距。钥字为 得到 ,与 得着 (尤其是后者)。 katele{mphthe{n 是被动语态, NIV 却译为主动: 基督耶稣得着我 ;这句话是回顾他信主之时的情形。使徒的目标乃是要 得着 ( katalabo{ ),即,使其成为自己的产业,就是复活的基督向他显现的目的;而他坦白承认,他努力的目标如今尚未 被(他)得着 。因此,他的一生便是向着未来的目标继续追求 186 。
他所展望的完全,需要仔细的定义。回顾前一节所提到的死里复活,可知他心目中的完全,是惟有在复活之日才能得到的;他显然还没有达到那个地步。因此,使徒否定今生可以实现终极的完全。他可能正在关注腓立比人受到的某种教导,该教义宣称,现今已可达到完全;或许这是根据一种错误的信念,以为在洗礼时,信徒“已经复活”,他们在基督里的生命已经完全。
他提到未来的复活,便是表明:成圣的恩典之工是渐进的;救恩已开始,但尚未完成,信徒的生活便处于此张力中;而基督徒经验的至善境界,只能于基督再来时才能实现。最终的完全,今生无法达到,而教会在地上是天路客,总有前进的空间。
啊,人的目标应当超过他手中所得,
否则,天堂还有何意义?(布朗宁, Browning )
不过,今生有相对的完全,与我们身为蒙赎、成圣的信徒相配;保罗已体验到,也要他的信徒去追求(参:弗四 13 ;西一 28 )。参阅 15 节的注释 。
此时,他继续在追求。动词 dio{ko{ ,在这里和十四节译为 追求 ,是打猎用语,意为,“我追赶”;也可用于赛跑。这是很强的描述语,形容积极、热切的努力。它在几处经文中与 得着 合用(罗九 30 ;参:出十五 9 ;《革利免后书》十八 2 ),意为“追逐而追上”,“追赶并抓到”。这样解释非常合适。使徒在基督徒的跑道上奔驰,明知他尚未完全,但却充满信心,至终必然得救。即使达到完全是不可能的,他目前仍旧不会退席、不闻不问。他乃是振奋精神,全力以赴,追求在他前面的理想,至终要获得他所垂涎的奖赏( 14 节)。请参阅下一节的注释。
13. 弟兄们,我不认为自己现在已经得着了 ,这否定句重复了 12 节。此处动词的受词,或是对基督完全的知识(他在信主时已经历到一些),或是复活的福分。从下文看来,前者较可取。请注意 NIV 加上了“现在”( yet )一词,这很重要;它是根据最好的抄本。因为上下文要求加上这词。(按抄本的证据,有两种选择:或是 AV/KJV 的“不是”, ou ,或是 NIV 的 不是现在 , oupo{ ;要在两个读法之间作抉择并不容易。)使徒并不满足,他绝不会无心追求,或放松终极完全的盼望;对自己目前的状况,他也没犯沾沾自喜的错误。
他一生的座右铭,记在以下自白中。 而我只有一件事 ,原文极简洁,直译为:“而──一件事”, hen de 。他在口授的时候,情绪显然相当激动,思绪奔腾,话语间断,词藻唐突。 一件事 没有定义,只能从下文来推测。 忘记背后 ,是一瞥使徒过去的生涯,或是指 5 ~ 6 节的犹太优势,或是指他过去基督徒的经验,作使徒的成功与失败,胜利与悲哀。支持第一种观点的理由,是在第 8 节可以观察到他的觉醒;如果任何“靠肉体”的倾向复苏,而他竟屈从,他的追求就必定会受拦阻。加拉太人的错误正在于此。犹太派加给他们束缚之轭(加五 1 ),让他们陷入回到过去老主人权下的危机(加四 9 ),他们的灵性进程便受到了阻碍(加五 7 )。保罗克服这试探的方法,是刻意不断 忘记 , epilanthanomenos (现在分词)。按圣经的角度,“忘记”的意思,并不是从心思中去除(即使作得到的话),而是“记住”( anamne{sis )的相反;在圣经里,“记住”是充满活力的重要回想,将埋在历史中的事,从过去带回现在,使从前事件的效果,发挥于现今。列王纪上十七章 18 节便是很好的例子。那位寡妇指责以利亚,使神“想念”她的罪,而她儿子的死,便肇因于这种“想念”的能力。保罗刻意忘记过去,是指这个意思。他不让过去对他现在的灵性状况产生任何影响。
与这种消极态度并行的是,积极地专注于一件最有价值的事, 努力面前的 。这是刻画赛跑者在比赛中尽上一切力量 187 。终点的标竿与得胜的奖赏激励着他,让他能“跑完全程”(徒二十 24 )。他也必须“跑得不偏不倚”(林前九 26 ,摩法特),使尽一切力气。在此保罗所想的,乃是最终之日,复活之时,所有忠心的信徒都要在审判中得奖赏(林前三 14 ,九 25 ;提后四 8 )。
14. 奖赏的思想,在此更多发挥。为要在跑尽今生路程后得到 奖赏 ,使徒将他的眼睛定在 标竿 上, skopon (二 4 用其同源动词 skopein ,“守望”、“注目”),并且向其奋力前进, dio{ko{ (见 12 节的注释)。他没有定义所渴望的奖赏是什么。 神从天上召我 (直译,“‘上来’的呼召”,是(神)对保罗说的话) 188 不是指奖赏的内容,而是指神的呼召临到他,让他能进入赛程,去得奖赏。保罗在信主之时就听到这个呼召,是基督耶稣向他说的,他也立刻回应。在神的怜悯中,同样的呼召也临到所有信徒,要他们因着基督在十架上的和好工作,离开犯罪背逆的光景,与祂在基督里相交。因此这是“天上”或“向着天”的呼召,要我们到神面前去。
既然基督是神向罪人呼召的基础,神又透过祂发出呼召,我们便可相信,祂本身就是那 奖赏 (布鲁斯)。不过,本革尔将这个词汇解释为生命的冠冕(参:林前九 25 ;提后四 8 ;雅一 12 )。功德的观念丝毫不存,因为这里的提醒为:若要跑完全程,必须有神大能的呼召与保守的恩典。我们的责任是“配得过所蒙的召”(帖后一 11 ),并继续努力,仰望耶稣,以忍耐和勇气跑完全程(来十二 1 ~ 2 )。
176 这一派人代表犹太社会中最虔诚、最严格的成分,参与 Josephus, Anti-quities , 17.2, 4, 18.1, 3; Jewish war, 2.8, 14 和 J.
Jeremias 的探讨, Jerusalem in the Time of Jesus ( ET,
SCM, 1969 ), 246 ~ 267 页。
177 见 TDNT , 3, 506 页。
178 见 Martin, Reconciliation , 24 ~ 31 页,尤其 26 页。
179 这个看法假定罗马书第七章保罗在信主之前亲身体验(如 C. H.
Dodd, The Epistle of Paul to the Romans [ Hodder and Stoughton , 1932 ], 107, 108 页)。对罗马第七章另一种看法,参 J. D. G.
Dunn, 'Romans 7:14 -25 in the Theology of Paul' , Theologische Zeitschrift , 31, 1975, 257 ~ 273 页。
180 Strack-Billerbeck, i, 749 页;参 Aboth 2:1 。
181 参 Seyoon Kim, The Origin of Paul's
Gospel ( Eerdmans, 1982 ), 56, 297 ~ 300 页。
182 有关“神的义”之书目,见 Martin, Philippians ( NCB,
1976=1980 ), 131 ~ 133 页;以及 J. Reumann, Righteousness in the New Testament ( Fortress, 1982 ), 尤其 62 、 63 页对三 9 ~ 11 作了合时宜的说明,不过他偏爱 Collange 累赘的翻译,这倒值得商榷。
183 参 Collange 与 Hawthorne 对这里文法的专论。
184 Tannechill, Dying and Rising with
Christ , 根据这一节写了相当好的文章 \cs15 , 探讨他所谓“顺应的能力”( 104 ~ 112 )页。
185 参 Martin, The Spirit and the
Congregation , 107 ~ 144 页。
186 这一节可以告诉我们保罗对信主的看法:见 J.
Dupont, 'The Conversion of Paul, and its influence on his understanding of
salvation by faith' , 刊于 Apostolic History and the Gospel , 十一章。
187 有关“竭力” ekteino{ 一字,见 V. C. Pfitzner, Paul and the Agon Motif ( Brill, 1967 ), 139 ~ 156 页。
188 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背景 , 见 Collange, Martin, Hawthorne 对该处的注解。
C 呼吁:信念与行为要相符(三 15 ~ 17 )
15. 由本节可以看出,上一段对基督徒之完全的谈论,是针对某种争辩而说的。显然在腓立比教会中,有些人 想法不一样 ,即,他们所接受、所奉行的观点,与保罗的教导不同。动词 phronein 显示,保罗心目中的这批人,不但见解与他不同,连外在的表现与作风也迥异。当时必定有人教导,今世便可达到终极的“完全”。使徒从两方面回答这个问题。第一,他坚持从成熟度才能真正评估完全,而这种成熟度会不断追寻更圆融的地步。 我们所有成熟的人 ,便是指这个意思。成熟即为“灵里成熟”( GNB ),所用的字是 teleioi ,可以指“完整,按照目前的标准已发展完全”,如哥林多前书十四章 20 节与希伯来书五章 14 节。这与 12 节并不冲突;他用 成熟 一词,也不像赖富特所以为的,有讽刺意味。他期待每个基督徒都达到相对而有进展性的“完全”,但却反对能达到终极完全的说法;只要我们还在世上,终极的完全永远是未来的事。腓立比教会中或许有一批人,认为他们的属灵成就超越其他信徒,而看轻他们,就像后期的诺斯底派轻视那些无法达到完全阶段的人。保罗却否定这类宣称。
对于错误的完全观,第二个反击为:倘若有人倾向于不同的想法, 神也必以此 (即,保罗对真正完全的说明,而不是与他的教导不符之观念) 指示你们 。他非常有把握,自己所说的乃是真理,以致求神帮助,光照那些与他信念不同的人,改变他们的思想与行为(参:加五 10 )。
这个情形和哥林多教会的状况有几分类似。在哥林多教会也有同样骄傲的灵,依据错误的声明,对复活产生谬解,而在教会的会友中,也产生相似的现象,即分党与争辩 189 。
16. 这一节较直译的译法为:“只到我们已达到的地步,让我们照这样行”,这句简洁而技巧的话,是要读者接受保罗在本章前面所阐释的真理。使徒确信,凡渴慕认识全备真理的人,必会得着神的启示为赏赐( 15 节)。同时,他则说,在得到更大光照之前,只要心胸开阔、愿受教导就够了,并按照目前已有的亮光来生活。以后的教会历史充分证明,各种成圣的教义,以及对基督徒生活的误解,可以造成何等大的混乱与不和。如果他们能记住使徒这番温和、中肯的话,就可以防止这种不愉快的景象。
17. 有人或许反对说,这种行为的标准并不清楚,保罗的回答乃是,在读者面前立下活生生的行为模式,是他们可以效尤的,那便是他自己的榜样,以及那些跟随他之人的榜样。对基督教而言,伦理教导不是一套文字的观念与格言,讲论生活的各个层面,而是具体呈现于一个生命中──最主要是主耶稣的生命,亦可间接从最初跟随祂之人的生命看出。希伯来文 hala{ka{h ,指实际的行为(直译:“行走”,如诗一 1 ;和合:从),与头脑的活动不同;新约的概念和希伯来文这个字相呼应。因此使徒用希腊文动词 stoichein, peripatein ,这两字是该希伯来文的直译。对我们今日的人而言,透过圣经,同样可以找到这模式;圣经揭示那位世界之光的生活,而藉着圣灵的更新(林后三 6 ),我们能将福音的教导应用于目前的景况中。不过,许多杰出的属神儿女,在生命中领受祂的恩典,也堪作为我们的榜样。
保罗自称能作别人的典范, 要一同效法我……照我们榜样而行……, 似乎是自吹自擂、爱慕虚荣,但哥林多前书十一章 1 节说明其条件:“效法我的榜样,像我效法基督的榜样”,或“像我属于基督一样”。使徒和他同工们的 榜样 , typos ,(提摩太、以巴弗提;参:帖前一 6 ;帖后三 7 、 9 ),就是腓立比人要密切 注意 的, skopeite (参 14 节与二 4 ),并不是空洞的伦理概念,乃是指前几节的教导。他们要像使徒一样,学习弃绝所有“人为”的义,将自己置于十字架的审判之下,顺服它向罪死、与神相交的呼召( 10 节)。他们也要像他一样,丢弃自满,在基督徒的生涯中奋力向前( 12 、 14 节)。因此,这个呼召要点不在效法,而在承认保罗使徒的权柄 190 。
189 细节请见 Martin, The Spirit and the
Congregation 。
190 W. Michaelis, TDNT , 4, 667 页以下。
D 要拒绝假教师(三 18 ~ 19 )
18 ~ 19. 保罗和同工们的实际行为,是腓立比人的目标。但他们要远离另一种榜样,就是 许多 挂名基督徒的样式,他们的生活羞辱了他们所称的名,让使徒心痛不已。这里所指的人显然是挂名的信徒,肯耐迪的说明很具说服力 191 ;不过,至于他们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则难以判断。
如果是犹太基督徒,他们便是保罗在三章 2 节以下所提到的那群人;几个比喻的解释也迎刃而解。他们对 基督十字架 的仇视,是因他们认定律法为得救的途径,使得加略山的牺牲失去拯救的意义和必要性,不再是救赎的不二法门(参:加二 21 , RSV )。他们的 结局就是沉沦 ,意即,他们既与单靠基督得救的盼望一刀两断(加五 4 ),就再没有前途,只能与未得救的人一同落入灭亡(如:罗九 22 )。 他们的神就是自己的肚腹 ,则指他们区分洁净与不洁净的食物,犹太基督徒有这种特色(参:徒十五;罗十四,十六 18 ;林前八~十;西二 16 )。犹太基督徒另一则信条就是割礼(参三 2 、 5 ),使徒说: 他们的荣耀在他们的羞辱 ,也许就是讽刺这一点。此处荣耀几乎等于“神”,如诗篇一○六篇 20 节;希伯来文的 羞辱 ( bo{sheth ),在旧约是专门嘲弄假神( bacal,
becalim )用的,犹太人曾把它们当偶像来崇拜(参,如:耶十一 13 )。倘若保罗是想到割礼, 羞辱 便是指在行仪式时必须裸露身体(参:创二 25 ,三 7 、 10 ~ 11 ;结十六 8 ;启三 18 )。弥迦书一章 11 节与那鸿书三章 5 节,将裸体与羞辱并列。他们的思想 phronountes ,集中在 地上的事 ,因为他们的信心是建立在规条和仪式上,而基督来到,已经把这些废弃了,祂的福音能满足罪人的需要。
另一方面,这几节最好视为描写保罗在哥林多后书十至十三章所提反对他的人,亦即,犹太基督徒中诺斯底派(或译:惟智派)的教师,指出他们错误的观念为道德律的松弛。他们倾向于接受废弃道德论,亦即,以为只要思想得光照、灵魂得拯救,身体便无关紧要,所以可以抛弃道德规范、不顾行为准则。肉体犯罪并不会污染灵魂,所以道德的束缚可以丢在一旁。罗马书六章 1 节以下反对这种错误的教导,说明不能用恩典的教义作放纵的理由;哥林多前书六章 9 节以下教导,身体是神圣的,是圣灵的殿;哥林多前书八章与歌罗西书,都指责倚靠“知识”的想法,以为知识是基督徒惟一重要的经验。这些经文都清楚表明,保罗在他所建立的教会中,必须纠正错误的教导和不符合基督徒的作法,这些不仅有碍恩典的教义,也破坏了他对道德标准的坚持。
如果这里是在指斥这类不实的观念,我们也很容易说明 基督十字架的仇敌……他们的神就是自己的肚腹 ( koilia ,用于性器官,如林前六 13 ,布鲁斯)(亦即,他们放松的食欲与贪婪), 他们的荣耀就是自己的羞辱 (即,不道德的行为), 他们的思想专在地上的事 (即,他们对感官的追求)。倘若此处所关注的是这类人,他们相信自己有“自由”为所欲为,于是罔顾道德尺度(如哥林多的情形),保罗的严厉便有其道理。麦卡尔则认为,这种人不可能已经侵入像腓立比这样的教会,因此他根据这一点,支持分隔论,即主张第三章原来不属于本信(参阅导论Ⅲ 一 “插入说” )。但哥林多后书十至十三章的资料显示,哥林多已经受到这种侵害(林后十一 3 ~ 4 、 13 ~ 15 );而这危机离腓立比亦不远。正如三章 1 节以下,保罗会预先警告腓立比人他们将遭遇的事(参:徒二十 29 ~ 30 )。 正如我从前屡次告诉你们 ,可以证实这一点,也指出他曾教他们辨认犹太籍的分裂派教师(参:林后十一 22 ),及主张惟智并废弃道德的人(参:林后十 3 ~ 5 ,十二 21 )。其他的可能解释,请参阅柯兰吉与霍桑的注释。
191 Kennedy, 461 页。他提出以下几点: (1) 动词“生活”( 18 节)显示是用于基督徒(参 17 节); (2) 倘若所提到的人不是基督徒,使徒的眼泪就没有意义,参徒二十 31 。但是他在罗马书九 1~3 ,十 1 ,也用类似的情感提到他对尚未信主的同胞之渴望。 (3) “仇敌”如果是指异教徒,未免太迂腐。
E 基督徒真正的产业(三 20 ~ 21 )
20. 前两节算是一种旁白,是因 17 节的动词“活”而激起的。信徒真正的“生活”样式,令保罗想起福音仇敌的“生活”;他在 18 、 19 节用鲜明的话,将他们暴露无遗。
如今,同一个思想开启了新的对比。“以地上的事为念”( 19 节)的人,与基督徒 公民身分在天上 正成对比。是 我们的 (头一个字,表示强调) 公民身分 在天上,而不是那些仇敌的;他们在真正的产业中无分无权。这样, 可是 , gar (这个字出名地难译),就有表达对比的意思,“不过,当然”。
公民身分 , politeuma ,可以译为“联邦”( RSV )、“行事为人”(参一 27 )、或“天堂的侨民”(摩法特)。底比留斯意译为:“我们的家在天堂,在地上我们乃是天上公民的侨民。”司徒弗更进一步说明,保罗此处的话惟一令人满意的说法,是将 politeuma 译为“首都或故乡,其公民都登录于册” 192 。此处本字的背景,是读者的情况,他们所居之城为罗马军队的殖民地,与首府罗马直接相关(参阅导论Ⅰ “腓立比教会” ,及一 27 的注释 )。
此处使徒暗示,腓立比基督徒效忠的对象有二。按罗马国民的身分,他们是遥远的首府罗马市的公民,皇帝就住在那里。按“另一个主耶稣”(徒十七 7 )仆人的身分,他们乃是那个首府的公民,万王之王在那里定居,他必将降临,在地上建立王权,拯救祂的子民(帖前一 10 )。而此刻他们住在地上,好像外国人暂时在他国居住,国籍却不在该处(参:来十一 13 ;雅一 1 ;彼前一 1 ,二 11 ) 193 。
从那里 , ex hou ,只能指 politeuma ,而不是指 \cs16 ouranois , 天上 ,如 NIV 翻译的含义。从我们的首府,即事实上(希腊文 hyparchei )座落在天上的城,我们期待 一位救主 降临,祂应许要带来最后的拯救,使我们脱离这满怀敌意之外邦世界的试炼与逼迫。保罗书信里很少用 救主 一词,来作主耶稣的称号,只在以弗所书五章 23 节;提摩太后书一章 10 节;提多书一章 4 节,二章 13 节,三章 6 节出现过。泰勒( V. Taylor )的解释为:早期基督教文字忽视这个名词,是因希腊宗教中常用它指各种神只,视为“众救主”,而在对该撒的敬拜中,也把这个尊称归于皇帝 194 。既然周围的宗教如此使用这个词汇,基督徒或许就不太愿意这样称他们的主。
这里用这个称呼,理由可能是保罗在用一个意象,其中不可避免要以罗马皇帝来作对比。因此,他以 主耶稣基督 ,来与罗马首都的元首相对。 救主 , so{te{r ,是罗马皇帝的头衔,因主前四十八年曾有一道御旨,要以弗所人称犹流该撒为“宇宙人类的救主”;此后,它就成为当权的该撒常用的称号。
保罗在这里用这字,有描述意味。在遭遇试炼时──如同腓立比人目前的经历(一 27 ~ 30 ,二 15 ),基督徒应存期待的态度,就是专注于基督的降临,祂来要作救主(希腊文 so{te{r 前面没有定冠词),即,彰显能力拯救祂的子民脱离逼迫者,使他们扬眉吐气。这幅图画可回溯至旧约,那里常形容神来救援祂受苦的子民(如:赛三十五 4 )。罗梅尔声称,当时罗马政权是迫害腓立比教会的仇敌,但这个说法缺乏证据。此处该撒与基督的对比只是概略而言,也许是因为腓立比基督徒住在罗马殖民地的特殊状况,所引出的联想。
保罗说, 我们热切地等候 ( apekdechometha )祂的降临;他所用的动词,通常是指对未来许多事情的期盼(参:罗八 19 、 23 ;林前一 7 ;加五 5 )。希伯来书九章 28 节用了同一个动词,与这里完全相同。所期待的拯救,无论是指我们最终的救赎,还是指完全脱离逼迫教会者,都正与 18 、 19 节所提到的那批人形成对比,他们的命运便是“灭亡”。
21. 本节对主再临的目的,作了更进一步的说明;此外,也驳斥了前面所提不合基督徒的看法:“他们的荣耀就在他们的羞辱,他们专顾地上的事”( AV )(参:西三 5 ,那里暴露了肉体的罪,加以痛责,并用了类似的片语:“在地上”;又参:林后五 1 )。这样相连作解释,比麦卡尔的说法更好,他认为:因为使徒和教会都在肉身上受痛苦,才激发他们思想,主再来会改变信徒的身体。
使徒所形容的这种改变,包括 我们卑微的身体 完全变化;“卑劣的”( AV/KJV )把 te{s tapeino{seo{s 翻译得太过分了。名词 tapeino{sis 直译为“卑微的地位”、“耻辱”;参阅二章 8 节,那里用同源的动词:“他卑微自己”,并参路加福音一章 48 节。我们的身体是卑微的,因为由于犯罪,它处于羞耻的情况中。它的特色是脆弱(参:创三 19 ;诗一○三 14 )与软弱,罪很容易便能对它发号施令(罗七 14 及下)。但身体原是神创造的,是好的(林前六 13 及下)。斯多亚派与诺斯底派认为身体本为恶,这种贬抑的看法并不正确。
“我们卑微的身体”有一天会为新的“灵性的”身体取代。哥林多前书十五章 42 节及下,也说明了信徒死后身体的变化 195 。本节连同帖撒罗尼迦前书四章 15 ~ 17 节,主要是论主回来时,地上教会的情景。不过,两种群体最后的结果都一样:死人要复活,拥有灵性的身体;活人要经历改变。“我们都(即,无论死人活人)将被改变”(林前十五 51 )。
“于是我们将有天上(那一位)的形像”,指荣耀的基督(林前十五 49 ),这便是 像祂荣耀的身体 所指的盼望;亦即,祂现在于高升、荣耀的情况中所具有的身体;与祂在道成肉身时的身体,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二 7 ~ 8 ;参:来十 5 及下)。“祂荣耀的身体”是信徒灵性身体的模型;藉着祂的能力,我们将被造成像那样 symmorphon (参二 6 , morphe { ,“形像”),并与祂一同得荣耀(罗八 17 ;参:约十七 24 )。这种相像不单是在外表上;三章 10 节用其字根 symmorphos ,译为“成为像”,由此可见,相似之处乃在分享那尊贵身体的本性,有分于其生命,承受真正完满“向神活”的本质,与基督完全相像(罗八 29 ;约壹三 2 )。我们赞同麦卡利斯,认为 身体 , so{ma ,不是单指外表的样式,而是指“全人”。神救赎的工作,在我们基督徒一生的经历中不断运行(林后三 18 ),而等到那时,“最后的产品”才完成;基督将在我们里面成形( morphe{ )(参:加四 19 )。这段话与二章 6 ~ 11 节,在用字与观念上的关联值得注意(马挺;霍桑认为 20 ~ 21 这两节是“教会最早的诗歌之一”)。
改变的过程,是透过 那使祂能叫万物归于自己权下的能力 来进行。 能力 , energeia ,代表在发挥功效的能量(参:弗三 7 ),基督的复活便是其最大的彰显(弗一 19 ~ 20 )。不过,此处基督本身是这大能作为的发动者(如:西一 29 ),保罗说明,要改变信徒身体的能力必然充足,因为祂不但能掌控信徒身体结构的困难成分,还能制服 万物 、整个宇宙,使一切都 在祂控制之下 。这个思想与二章 10 ~ 11 节呼应,那里提到宇宙的每个范畴都臣服,承认“耶稣基督是主”(麦卡利斯、霍桑、布鲁斯)。“臣服”的来源是诗篇八篇 6 节,它用于此处,哥林多前书十五章 27 ~ 28 节和希伯来书二章 5 ~ 9 节,可以互相参照 196 。
192 Stauffer, New Testament Theology ,
296 ~ 297 页。不过,保罗所指明的这个教会,其中也有犹太人。他们是以色列人,“真受割礼的”(三 3 , RSV ),置身于外邦世界中( Gnilka )。
193 保罗这个用词,表露出早期基督徒对这类教训的应用,这方面可以与 Epistle
to Diognetus 5 参与。
194 V. Taylor, The Names of Jesus (
Macmilian, 1953 ), 109 页。
195 有关这几节及下面的其他经文,见 Martin, The Spirit and the
Congregation , 134 ~ 142 页。
196 见 Martin, The Spirit and the
Congregation , 112~114 页; A. T. Lincoln, Paradise Now and
Not Yet , SNTSMS 43,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1 ), 87 ~ 109 页。
──《丁道尔圣经注释》
|
|
腓立比书
腓立比书第三章
3:1 保罗写到此处,将近结束,但他总不忘记在信中提出牧者的劝勉。无论信徒处何景况,即令在患难中,都应靠主欢喜快乐。
“这话”应译为“这些话”,可以指前面说过的那些事,劝勉众信徒应该为此喜乐。但更可能是指他接着要说的话。这些话很可能已口头嘱咐过提摩太以巴弗提转告,也可能是他说“我把这(些)话再写给你们”。
保罗关心腓立比人受假教师等的引诱,写信重提警告,要大家提防,在他不是难事。所惦念的是他们,是为了保障他们的所信。“妥当”有“安全保障”的意思。
3:2
保罗连用三个“防备”来提此警告。在中东,狗属肮脏的畜类,犹太人蔑视外邦人,惯称为“狗”。很可能腓立比教会中的犹太律法主义者,也常以此来称呼未受割礼的外邦信徒。保罗叫他们为“犬类”,意思是说这批人不断叫嚣狂吠才真是恶犬,擅闯入腓立比教会中。律法主义者强调人须靠行为得救,与福音真理北道而驰。
“作恶的”当与《林后》11:13所说的假使徒为同一类的人。他们反对保罗,要求信徒行割礼。他们所以是“作恶的”,因为他们暗中破坏保罗在外邦人中的圣工,行事诡诈,装作光明的天使。
“妄自行割”是说明乱割伤自己的肉体;暗嘲这些人以有身上的割礼记号自炫,其实只是对身体的胡割,不能代表神在人心灵里真正的工作。
3:3
本节至6节是保罗对这批泥守律法的犹太信徒的一个有力反击,也透露了他的生平。他拿心灵活泼而有盼望的福音信仰来与死板拘守仪文的教比较。割礼应行在心灵里,每个接受圣灵重生了的信徒才是“真受割礼的”人。“肉体”在圣经中通指人的天然败坏的本性,是罪进攻的目标。此处“靠肉体”是指不靠基督,依赖一些宗教规条的遵守,去得着神的喜悦。这是不能成功的。
3:4
要是攻击保罗的人认为受割礼是信仰夸口的凭藉,那保罗也大有理由更以靠行为得救的犹太教信仰为荣。从肉体方面来说,无论是与生俱来的权利或后来取得的地位,他比他们强得多,都证明他是个十虽十的犹太人。这些与生俱来的优厚条件是旁人求之不得的,但保罗信主之后,却视之为粪土。
3:5
无论从血统、思想、语言与生活方式来看,保罗都是纯正的犹太人。他依例在生后第八天受割礼(利用工作之便2:3);他属神的选民以色列民族;他是十二支派中的便雅悯支派(便雅悯为雅各与拉结所生两个儿子之一,在应许之地迦南出生。以色列第一个国王扫罗便属此族,保罗原来叫扫罗)。他和他的祖先都是说希伯来语的希伯来人,是正统的犹太人。而在当时各种教派中,他选了法利赛教派。这是在马加比时代成立,以复兴犹太人纯正信仰为目标的教派,严格恃守摩西律法,生活谨严;后来虽流于虚伪、自义,但当中仍有一些真心寻求真理的人。
3:6
法利赛人热心维护律法,保罗更大发热心,去逼迫新生的基督教会,四出捉拿主耶稣的信徒。他不知道所逼迫的就是主基督,反以为这样做就是侍奉神。他作为犹太人和法利赛人,凡应遵守的行为规则,都遵守了,因此在良心上“无可指摘”。后来他知道,凭此并不能让他在神面前无瑕无疵。
3:7
“只是”二字引出了保罗对自己辉煌历史的真实自我评价。未归信前,他象别人一样以身世为荣;但在大马色的路上亲眼见到主基督以后,他有了彻底的改变。他先前讲到的一大吕显赫家世和功名,现在不但不放在眼里,而且讨厌它们,视之为有损的事。为什么?因为他已得到了基督。
3:8-9
对主基督的认识是他生命的中心。他充分明白过去行律法来求称义的努力是无用的。要与复活的基督的生命联合,必须丢弃万事,弃之若敝屣。“粪土”原文指人的排泄物或垃圾,是废物,无用且讨厌。保罗把人间特权、名利,一概抛弃,毫不留恋。他唯一的目标就是要得着基督,有了祂就享有新人的地位;罪孽过犯都能洗净,是一个圣洁的可以来到神面前的人。凡相信基督的可以和其他一切相信的人一同进到这个新世界里。
3:10
要与主联合成为新人,生活在祂复活的大能里头,必须与祂一同受苦,象祂一样受死。“认识基督”、“复活大能”与“一同受苦”三者相联,密不可分。认识基督是个人生命中的亲切体认,这位基督是复活了的荣耀的主,与我们同在。要享受这种亲密的相交,也须在祂的受苦上有份。跟从主是一条长而艰基的道路,荣耀幸福的明天不是一蹴可得,必须会代价(太16:24-25)。
3:11
当时一定有假先知、假教师传扬没有复活、没有审判的虚假道路。他指出信主的人到那日一定复活,这是神拯救人类的计划的完成。他用“或者”不是说他对死后复活有怀疑,而是自谦之词,他不能确定何时可达到这地步。是判处他死刑后,为主道而死之里呢?抑或是获得释放后的更远的来日呢?他对复活从来深信不疑。
3:12
保罗用赛跑来比喻。他好象一参加赛跑的人,盼望得到将来复活后的奖赏。这奖赏是什么没有说明,可能是完全称义,更可能就是8节说到的“得着基督”。他的敌人自诩是“完全人”,他说他还没有达到这目标,但他在朝此方向奔跑。他说他人生的目标是基督为他定下的,他以完成此任务为大喜乐。他的志向就是“努力面前”,象猎户或运动员只朝前看。过去他“追猎”基督信徒,收他们下监;现在他“追求”侍奉基督一生,为祂而活。
3:13
保罗没有说明那摆在前面尚未得到的是什么,从原文的动词用katalambanein(意为“达到”或“认识”)来看,他要得到的有二:一是充分认识基督,这在他归信的时候已经初尝;二是尚未来到的从死里复活的福气。不问是什么,保罗不要信徒象假教师那样过分相信自己的完全,认为已经活在基督复活大能里,一定可以得到永生的福气,因而自满于今生,忘了来世的极大盼望。其实,信徒是生活在两者之间,立在赛跑的起点(基督已经得到了他),要朝目标跑去(在终点的奖赏,得到基督所要他得到的)。在这情形下,只有做一件事;忘记前后,努力面前。赛跑的人要得到胜利,必须专心,目光朝前,不可回头看,(参林前9:26),必须直跑,不可改变方向。
3:14
“标竿”的原文skopos,在保罗书信中只用于此处,指的是跑道终点处的标志,是赛跑的人目光专注目标的。“从上面召我”指天上的评判员基督在颁奖里向赛跑胜利的人发出的呼召,叫他到台前来领奖。“奖赏”可以是保罗所说的“生命的冠冕”(林前9:25;雅1:12),更可以是他所盼望的基督(8节)。
3:15
凡是自以为灵性上成熟的完全人,例如自认能全守律法的或夸称割礼为“完全”的信徒的标记的人,都应该照前面所说的标准行,才能得到真正的完全。若有与此不同的,只有神能指示。也有人解释,保罗这话不是劝谕当时的假教师,而是警告信徒:凡在灵性上有进步而又站得住的(林前2:6;3:1-5),不可自满,须记住12-14节所说的话,还有当跑的路和更高的境界在。要是信徒接受这里的大标准,所不同意的只是细微的地方,神会教导他们,为他们解明。
3:16 信徒可以先把已明白的真理付诸实行,对已了解和把握的道理负责,了解多少便实行多少。
3:17 保罗效法基督,信徒应与他一样效法基督,基督徒的生活方式应成为他人效法的模范。
3:18-19 保罗流泪叹息的是教会里面传错误道理的人。信徒应效法他遵行真理的榜样(17节),不要学假教师立自己为榜样,敌对福音,领人走上错路。
“基督十字架的仇敌”的教训是什么呢?大多数的解经家相信,此词是指那些放弃福音真理靠十字架的功劳得救的主张,而以人的道德宗教修养代替(参林前1:17-2:5)。这与保罗的行事标准(10节)正好相反。这些人以我为中心,他们的人生目标不是荣耀神,而是满足自己的欲望。“他们的神就是自己的肚腹”指的不是泥守有关食物的律法条文。“肚腹”指的是肉体的私欲,含有道德方面的意思。这些人的终局是在主来的日子受到沉沦灭亡的报应。他们所夸耀的,例如割礼、“完全”等,到那时要成为他们的羞辱。这些人对十字架、复活、审判的看法,以及从此看法而有的行事为人的方式,都是以地上的事为中心,没有去深入思念天上的事,成为神新国度的子民。
3:20
信徒是“天上的国民”,生活在世间却不属这世界,只是旅客、寄居者(参约17:14-16;林前7:29-31)。应思念天上的事,因基督在那里。主基督在荣耀中再来是我们极大的盼望(林前1:7);等到万物的结局来临时,作基督信徒、神国子民的意义才能完全显明(参罗8:17-19)。
3:21
基督顺服至死,死后复活升天所得到的天上和地上的万有归服祂的大能和权柄(看太28:18)是普世的,也是绝对的(林前15:27)。神能叫基督复活,也要用祂的大能叫我们复活(罗8:11;林前6:14)。信主的人今生的身体有软弱,因为罪的缘故会朽坏,会死去;可是心灵已得救称义,里头住有赐生命的圣灵,是这必死的身体能复活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