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立比书第一章
第 1 章
腓立比的位置
腓 1:1> 牢中不忘主,喜乐溢信中,且看这回保罗要说的……
1:1 这封信是专门写给腓立比教会的。它不像以弗所书是给各教会传阅的。保罗希望答谢那些在他有需要时曾帮助过他的人,并藉此机会告诉他们,为什么他在坐牢、面临审讯时仍能充满喜乐。在这封令人振奋的信中,保罗教导腓立比人如何谦卑和在主内合一,并告诫他们提防可能发生的问题。
1:1 保罗在第一次的宣教行程中,去了一些比较近的地方,就是叙利亚安提阿附近的城镇;在第二次和第三次的宣教行程中,去的地方就远得多了。由于距离太远,保罗无法亲自照顾他所建立的各教会,所以不得不藉书信来指导鼓励信徒。幸好,保罗有提摩太、马可、以巴弗这群同工,将这些信亲自带到不同的教会里去,他们也往往在那里停留一段时间,教导和安慰信徒。
腓 1:1> 如果你想多知道一些关于保罗和提摩太的事……
1:1 有关保罗和提摩太的资料,请参阅使徒行传 9 章、提摩太前书 1 章的人物介绍。
腓 1:1> 腓立比这城市,你知多少?
1:1 腓立比位于希腊北部,是在当时罗马的殖民地马其顿省内。这个繁荣的商业城市是欧洲和亚洲的交通枢纽。约于公元 50 年,保罗、西拉、提摩太和路加由亚西亚坐船,横越爱琴海,来到腓立比(参徒 16:11-40 )。腓立比教会的信徒主要是外邦人(非犹太人),他们不熟悉旧约圣经,所以保罗在这封信里没有引用任何旧约经文。
腓 1:1> 我以为现代教会才有,原来那时候已有监督、执事了……
1:1 监督和执事是初期教会的领导人(有关监督的资格和责任,请参提前 3:1-7 ;多 1:5-9 ;执事的职责和资格,请参提前 3:8-13 )。圣徒是指所有相信基督的人。
腓 1:4> 保罗为腓立比人对基督的委身而喜乐,不知道别人提起我的时候,会想起什么?
1:4 这是保罗在信中第一次提到“喜乐”一词,在后面他曾多次重提。每当保罗为腓立比信徒祈祷时,就令他喜乐和感恩,因为他们为着基督的缘故帮助保罗。不论神要他们做什么,腓立比信徒都愿意让神使用。当别人想起你,他们会想到什么呢?他们会因为想起你而喜乐吗?你的行为能令别人得帮助吗?
腓 1:4-5> 1:4-5 保罗在十年前第二次宣教旅程中到访腓立比城时,把福音传给腓立比人并在那里建立了教会。
腓 1:5> 能被指为兴旺福音,这些人究竟做了什么?我也可以在传福音的事上尽点力吗?
1:5 保罗说腓立比人“同心合意地兴旺福音”,是肯定了他们对传福音的宝贵贡献。保罗在腓立比时,他们给他以实际的帮助;保罗坐牢时,他们又给他以经济上的帮助,使他们成为保罗的伙伴。当我们藉着祈祷、关怀和经济支援去帮助我们所派出的教牧、宣教士、传道者时,我们就成为他们的伙伴了。
腓 1:6> 那在我们心里动了善工的,是谁?祂竟早就认识了我?
1:6 神在我们的生命里开展了工作,并要继续下去,直至我们与祂面对面相见。神为我们工作,当基督死在十字架时便已开始;祂在我们生命中工作,当我们相信祂时便已开始。现在圣灵住在我们心中,使我们一天比一天更像基督。保罗在此描述基督徒成长以至成熟的过程,乃从接受耶稣开始,直到基督再回来的日子。
腓 1:6> 灵命停滞,无奈?无所谓?
1:6 你是否有时感到自己的属灵生命没有什么进步?神开展的工程祂必完成,就像对腓立比信徒一样,神必定帮助你在祂的恩典中成长,直至完成祂在你生命里的计划。当你感到失望时,要记着神对你仍抱希望,祂应许会完成祂所展开的工作。当你的缺点令你感到不完全、忧伤时,你就要回想神的应许和供应。不要让目前的境况令你远离神,夺去你认识基督的喜乐。
腓 1:7> 他说“在捆锁中”究竟是指什么?其实不论他身在何方,他的心都是一样──我的呢?
1:7 保罗所说“在捆锁中”大概是指他在腓立比坐牢的事(参徒 16:22-36 ),他也提到他在罗马被囚的事( 1:13-14 )。保罗不管身处何地,即使在监牢里,仍忠心地传扬福音。当或大或小的困难阻碍你做神的工作时,让保罗的话激励你吧!
腓 1:7-8> 体会耶稣的心肠──保罗爱人的心果真如此?我的心?让我问它:“喂,你是……”
1:7-8 保罗渴望与腓立比的基督徒见面,就好像你渴望与好朋友见面一样。他对他们的爱和感情,不单是建立在以前的交往上,更建基于信徒因基督的爱而合一的基础上。所有基督徒都是神家的成员,都有分分享祂的爱。你对信徒、朋友、陌生人是否有这样深厚的爱?让基督的爱激励你去爱其他基督徒,用行动表达你对他们的爱吧。
腓 1:9> 我有为人如此祷告吗?
我,可以这样为人祷告吗?
我,可以这样为自己祷告吗?
1:9 要影响别人,最好的方法就是为他祈祷。保罗为腓立比人祈祷,希望他们在爱里合一。他们的爱使他们更多认识基督,在道德上有更深的见识。他们的爱不是基于感觉,而是基于基督曾在他们身上所做的一切。你在基督的爱中成长,你的心和思想一定也随着增长。请问你的爱心和见识增长没有呢?
腓 1:10> 是非黑白混在一起,真个可以辨得清?保罗为他们祈求分辨是非能力,不是太天真了?
1:10 保罗祈求腓立比信徒能“分别是非”,就是有分辨对与错、好与坏、重要与不重要的能力。我们也应祈求有道德上的洞察力,使我们可以保持基督徒的道德操守和价值观(参来 5:14 )。
腓 1:10> 直等到基督的日子?到何时?
1:10 “基督的日子”是指神藉耶稣基督审判世界的时候。我们应该好好地生活,就像基督随时会回来一样。
腓 1:11> 要得仁义的果子嘛……
1:11 “仁义的果子”是指与神有正确的关系而流露的品质。除了藉着基督,我们没有其他的方法得到仁义的果子(参加 5:22-23 )。
腓 1:12-14> 困境临到,心焦身累,能不沮丧?能!看保罗──
1:12-14 被关在牢里,常会使人意志消沉,但保罗却看它为一个传福音的机会。他知道目前身处什么环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此时此地做些什么。他能转逆境为顺境,向守卫着皇宫的罗马御营兵士传福音,又鼓励其他害怕受迫害的信徒。我们也许不在牢中,但是经济困扰、家庭纠纷、教会冲突、失业等困难,仍会使我们沮丧──我们如何面对这些困难,显示我们所信的是什么。请效法保罗,在恶劣的境况中寻找机会表明你的信仰。这样,你的信心必然增强。
腓 1:13> 保罗所传的是福音,是好东西啊,为何罗马人不放过他?
1:13 保罗为何在罗马被监禁?原来他回到耶路撒冷后,一些犹太人以他传扬异端的道为理由逮捕他,但他向罗马政府上诉,要求凯撒审理(参徒 21:15-25:12 )。他被押送到罗马,并被软禁,等候非刑事的审讯。按当时的罗马法律,传扬基督的福音并不是严重的案件。但数年后,罗马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态度,甚至力图铲除基督教。保罗被软禁时,仍有若干自由,他可以接见访客、传道和写信。(有关保罗在罗马的情形,请参徒 28:11-31 。)“御营全军”就是守卫皇宫的精锐部队。
腓 1:14> 如果我的生命可以如保罗的一样,如果……
1:14 当我们毫不畏惧地传讲基督、充满信心地为主而活时,就能鼓励其他信徒一起做神的工。你的生活,也应该对别人有所鼓励!
腓 1:15-18> 人家传福音可不一定是真心的,保罗也因为福音的缘故而高兴?人可以这样无私吗?我可以吗?
1:15-18 这里,我们看到保罗有一颗无私的心。他知道有人传福音是为了沽名钓誉,因着他坐牢而抬举自己。但不管这些传道者的动机是什么,保罗为福音传开了而高兴。有些基督徒的事奉动机,保罗不同意,也不蒙神悦纳。但当神使用他们的信息时,我们也应当欢喜,不管他们的动机如何。
腓 1:19-21> 生死之间,保罗的表现竟是这样的;换了是我,我会……
1:19-21 保罗不晓得这次是不是自己最后一次坐牢,在等待审讯期间,他知道他不是当庭释放,就是被处决;但他相信主最终会叫他得救。他祈求审讯时能不胆怯、不以传讲基督为耻,无论是生是死,都荣耀基督。结果他得释放,但在两三年后再次被逮捕。由于保罗深信基督,才可以在逆境中支持到底。
腓 1:20-21> 死了就有益处?什么?要死啊,不怕吗?
1:20-21 对于不信神的人,地上的生活就是他们的一切,所以他们很自然地去追求世人看为宝贵的金钱、名气、权力、享乐、声望。但对于保罗,活着就是要建立永恒的价值和跟人分享基督。惟有神能帮助我们从永恒的角度看生命。保罗整个生命的目标,就是放胆传讲基督,活得更像祂。如此保罗才能充满信心地说,死去比活着更有益处,因为若是死了,就摆脱了世间的困扰,就可以面对面见主(参约壹 3:2-3 )。要是你没有为死作好准备,你也就没有为活着作好准备。一旦你确定自己永恒的目标,你就会自由地服事神──献身在具有真正价值的事上,不再怕死亡。
腓 1:24> 人生可以成为目标的东西可真多。真多?真多!你问我的追求是……
1:24 服事腓立比人和其他信徒是保罗活着的目的。我们也应该有高于只满足个人肉体需要的生活目的。你可以服事帮助谁呢?你生活的目标是什么?
腓 1:27> 合一是很重要的,保罗说;我的教会内的合一呢?这要问问传道人……
1:27 保罗鼓励信徒合一,就如他们“同有一个心志,站立得稳。”可惜的是一些教会花很多的时间彼此攻击,而不联合抵御真正的敌人,因此教会需要勇敢地抵挡内讧,持守共同的目标,就是服事基督。
腓 1:29> 蒙恩,受苦,岂可混为一谈?做错了事才会苦呀,不是吗?
1:29 我们的本性不会认为受苦是一种特权,但当我们受苦,忠实地代表基督时,我们的信息和榜样就会影响别人(参徒 5:41 )。受苦有以下的好处:( 1 )我们的眼目不再看世上的安乐;( 2 )清除一些肤浅的信徒;( 3 )使忍受苦难的人增强信心;( 4 )使我们成为后来者的榜样。如果我们为信仰的缘故受苦,不表示我们做错了什么,事实通常相反,受苦验证了我们的忠心。用受苦来塑造你的品格吧!不要怕受苦,也不要让苦难使你倒下。
腓 1:30> 为谁争战?与谁战争?
1:30 保罗一生为传扬福音而受苦。像腓立比的信徒一样,我们与所有不相信基督救恩的人都有冲突。在此战争中,所有真正的信徒都应当联合起来,抵抗同一敌人。──《灵修版圣经注释》
腓立比书第一章
同心合意的兴旺福音(一 1 ~ 11 )
保罗在写给腓立比教会的信中,一开始就说:“我每逢想念你们,就感谢我的神”,有什么事情能使保罗一想起就感谢神呢?那就是他们“兴旺福音”;“兴旺福音”代表腓立比教会是一个传福音的教会。一个肯传福音的教会,必是一个复兴的教会。福音不传,试问教会如何复兴呢?教会若肯传福音,就再无何事可令人挂心了!因此神仆人的祈求时常是欢欢喜喜地求,所以保罗为腓立比教会向神所发的感谢,是一种放心的感谢。此外,就是同心合意。这种同心合意在神家中是最难得的态度,兴旺福音已经够好了,但弟兄姊妹在此事工上能做到同心合意,就太难得了!难怪保罗对这样的教会常是欢欢喜喜的,而且他相信圣灵既然动了这个使大家同心合意的善工,也必定使它完成,并且多结出兴旺福音之善果来。
保罗为腓立比教会所祈求的是什么呢?首先是为他们的爱心而求,其次是为他们能分别是非而求;最后是愿他们做个诚实无过的人。在保罗心目中:一个教会虽然同心合意的兴旺福音,这固然是好,但有时可能会爱心不足。试想福音的工作若不是出于爱心而作,又有什么价值呢?第二,传福音要能分别是非。信徒只是一味热心地传福音,原不足夸,但若能分别是非,那就不论是对人或对工作都有好处了。保罗祷告的第三方面是愿他们诚实无过,也就是行为完全,否则自己传福音给别人,到后来反因行为不全而被弃绝了。
祈祷 神啊,求赐我爱心、赐我分辨的智慧和诚实!
活是基督 死了有益处(一 12 ~ 30 )
在上文中可看见保罗为腓立比教会担心的祷告。而在本段经文中,就看出他所担心的原因,原来在教会中有人存另外的目的传福音,保罗指出他们是出于嫉妒纷争、结党而心怀假意。因此,保罗为腓立比教会祷告,求主使他们能分辨是非。
保罗在此表明自己的人生目的:就是不论生死,总叫基督在他身上照常显大,其意就是不论是生是死都要高举基督。保罗活能无愧地说自己是基督,死了就对人有益处。你我能够这样说么?
一个人怎样作才算是活的基督?就是为主活。怎样才能为主活?就是行事为人与基督的福音相称。我们为主活还不算,更要活就是基督。当我们行事为人能对准福音时,自然就受了约束。所以举凡不利于福音之事、或不能使人明白福音之事、或拦阻福音之话语等,都一概不作、不说,好像保罗所说:“凡我所行的都是为福音之缘故。”
第二方面是死了就有益处。我们只看见人活有益处,但不知死了为何能有益处?因为人死了就一了百了,一切都随死而逝,工作、生活都结束了,还能有什么益处呢?但我们看看主耶稣,祂代我们死于十字架上,成了我们的救赎,所以祂的死与我们有益。但我们死了能有什么益处呢?我想还是有益处的:
① 我们死了能使后人受激励、得帮助;
② 我们死了像一粒麦子,能结出许多的子粒来。
祈祷 求主使我活的生命能常常见证、荣耀。──《新旧约辅读》
腓立比书 第一章 注释
1:1-11序言
1-2 卷首问安
「众圣徒」、「监督」、「执事」:是构成腓立比教会的组织。於新约,「监督」一字与「长老」是互通的 (见徒 20:17, 28;
多1:5, 7),
指牧养信徒的教会领袖(彼前 5:1-3);执事则是协助长老从事实际服 务(如抚恤贫孤等事务)的信徒。
3-7 保罗为教会参与推展福音而感谢神
5「同心 ......
福音」:这包括推展福音事工,以祷告(1:19)、金钱(4:15-16)支持保罗的工作等。
6「基督的日子」:即主再来之日。
7「辩明证实福音」:可能指保罗在审讯期间为福音所作的辩证。
8-11 保罗求神使教会有丰富的知识及判断力
爱心若以知识为准则与路标,则不致盲目冲动。
1:12-26 保罗现在的处境
12-14 保罗在狱中仍叫福音兴旺
「御营全军」:这字原文新约中可指一省总督的官邸或衙门(参串 17 ),但在本节既与「其余的人」连在一起,显然是指一批人,而最可
能的是指位於罗马的侍卫部队(参本章 19-26注)。
15-18 传基督者有不同目的
虽然有人传福音的动机不纯正,但重要的事实是「基督究竟被传开了」。
19-26 保罗表白自己当时的心态
他认为离世与基督同在是好得无比的事,但为了教会的益处,他宁愿在世上多存留一些时日,而且也确信自己可以平安得释( 25-26),
很快就可以回到腓立比(参 2:23-24)。由此看来,保罗的审讯可能已 到决定性阶段,或得释放,或被处死,很快就有结果,这点正符合教
会传统以保罗於罗马被囚末期写成此书的看法。
19「终 ...... 得救」 :
大概引七十士译本之伯13:16,表示保罗为主所作的见证最终会获得证实──不论他现今会被判无罪抑或
须要殉道。
21 对保罗来说,人生的意义和目标就是荣耀基督(见20);而殉道之死可使他在人面前为福音作最後的见证,并引他到基督那
里(23),所以只有益处,没有损害。
1:27-30 当为福音齐心努力
腓立比信徒面对外敌的搅扰、逼迫,须彼此同心,为主作见证。
27「行事为人」:原文兼有「作公民」(参3:20、简介「写作背景」)的意思。
29 信徒为主受苦不仅符合神的旨意(见徒14:22;
帖前3:3),而且是出於神的恩典(参来12:5-11)。
思想问题(第一章)
1 保罗虽在监牢中,但在祷告时仍可以为别人感谢神见 1:3-4; 参弗1:16;
西1:3),你想这是为了什麽原因
(参 1:18, 23-24; 4:1)? 这给我们什麽榜样?
2 保罗很欣赏腓立比教会( 1:5),然而在那方面他仍盼望教会继 续长进呢?(参 1:9-11)。
保罗的期望对今日着重传福音的教会有什麽提醒呢?
3 有些人出於恶意去传福音,保罗对此的态度怎样?
这反映保罗的事奉目标是怎样的?
他这种表现给我们什麽教训?
4 腓立比教会遇到敌对福音的势力( 1:28),保罗如何勉励他们?
腓立比书第一章
一封友情洋溢的信(一 1 , 2 )
信首第一句话,已经能够把整封信的语调安定就绪;清楚显明这是一封写给朋友的信。除了帖撒罗尼迦前后书和给腓利门的私人信函外,在每一封信的开始,保罗总会明确表示自己的使徒身分;举例来说,他写信给罗马教会是这样开始的:‘耶稣基督的仆人, 奉召为使徒 。’(参阅林前一 1 ;林后一 1 ;加一 1 ;弗一 1 ;西一 1 )在其他书信开始的时候,他也必然说明自己的正式职份,声明他有权柄写信给他们;而收信人也有责任听从他的话。但保罗写给腓立比人的信,却没有提到这些。保罗不必这样做,他知道他们一定会乐意听从他的话。在所有与保罗有关系的教会中,腓立比教会与保罗的关系最密切。所以保罗写信给腓立比,并不是以使徒的身分写信给教会的教友;而是以朋友的关系,写信给他们。
话虽如此,保罗仍然采用一个名称来介绍自己。他认自己是基督的仆人( doulos ),钦定本和标准修订本就译作仆人( servant )。 doulos 不是一般的 仆人 ,而是 奴隶 。仆人有自由随意来去;但是一个奴隶则终生属于他的主人。所以当保罗自称为耶稣基督的奴隶,他是指三方面而说的。
(一)他表明自己的立场,也绝对是基督所拥有的。基督已经爱他,并且用重价买了他(林前六 20 )。故此他再不属于任何人。
(二)他表明自己必须绝对服从基督。奴隶不能有自己的意见;他只能照 主人的意思去行。所以保罗也没有自己的意见,而是遵从基督的旨意;他除了听命于救赎主之外,决不会服从任何人。
(三)在旧约中,先知经常被称为 上帝的仆人 (摩三 7 ;耶七 25 )。此外摩西,约书亚和大 也有这个名称(书一 2 ;士二 8 ;诗七十八 70 ;八十九 3 , 20 )。事实上, 上帝的仆人 是一个至高荣誉的名衔;当保罗采用这个名称的时候,他是以谦卑的态度,承认自己是众先知与属上帝诸位伟人的后人。基督徒做了耶稣基督的奴隶,并不是成为卑躬屈膝的受奴役者。正如拉丁人常说的: Illi servire est regnare ──做他的奴隶,便等于做皇帝。
基督徒是有分别的(一 1 , 2 )(续)
正如标准修订本所用的译文,这封信是写给 在基督耶稣里的众圣徒 的。 圣徒 一词是从希腊字 hagios 难译过来,而 圣徒 ( saint )一词实在会使人产生误会,因为今天的人听起来,圣徒这名使人想起是个不吃人间烟火的神仙。圣徒使我们联想到教会彩色玻璃窗的圣像,而决不会想到会在十字街头找到的人。虽然要明白 hagios 这字的意思很容易,但翻译这个字实在不容易!
Hagios 的希伯来文同义字就是 kadosh ,通常是译作 圣洁 ( holy )。在希伯来人的思想中,一件东西是 圣洁 的,基本含义就是与别的东西有所 区别 ;换言之,它是从别的事物中 分别出来 。为了使各位更清楚明白这个字,我们先看看旧约如何运用这个字。当他们设立祭司规条时,条文是这样写的:‘要归上帝为 圣 。’(利廿一 6 )。祭司是与别人不同的,因为他们被分别出来,负有特别的职务责任。什一奉献就是把土产取十分之一,分别出来归与上帝;经文也是这样写的:‘十分之一是耶和华的,是归给耶和华为 圣 的。’(利廿七 30 , 32 )。土产可以给人当作食物,但其中十分之一则与那十分之九有所 分别 。圣殿的中央部分是称为 圣所 (出廿六 33 );因为这个地方与别的地方 不同 。犹太民族特别称为是圣洁的。他们是 圣洁的国民 (出十九 6 ),他们要归耶和华为圣,上帝把以色列民与其他民族隔开,使他们作祂自己的民(利廿 26 );在地上万族中,上帝只认识他们(摩三 2 )。犹太人在上帝的全盘计划中担当了一项特别的职责,所以他们与所有别的民族有区别。
但是他们却拒绝依照上帝的原意去做;当上帝的儿子来到这个世界,他们竟然不认识祂,反而弃绝祂,钉祂在十字架上。故此以色列应有的权利与责任便丧失了。上帝把这个权责取回来,交给教会,故此教会便称为新以色列人──上帝真正的子民。昔日犹太人是 圣洁、神圣 与 不同 的,所以现在基督徒必须是圣洁的( hagios );基督徒是圣洁的人,与众不同的人,是 圣徒 。──保罗在未皈依基督之前,是以逼害 圣徒 ( hagioi )而声名狼藉的(徒九 13 );而彼得则前往吕大( Lydda )探望当地的众 圣徒 ( hagioi )(徒九 32 )。
我们说基督徒是圣徒,意思是说基督徒与别人 有不同之处 ,然而不同的地方在那里呢?
保罗称呼他们是 在基督耶稣里 的圣徒。凡读保罗书信的人决不会不认识这些惯常的句子的── 在基督里 ,在 基督耶稣里,在主里 ── 在基督耶稣里 一共出现四十八次, 在基督里 共卅四次, 在主里 共五十次。对保罗来说,这些句子就是基督教的精髓了。保罗所用的句子,到底有什么意义呢?云信( Marvin R. Vincent )说,当保罗提到基督徒是在基督里的时候,他就是说基督徒活在基督里面,犹如飞鸟活在天空中,鱼活在水中,树根生长在泥土里一般。基督徒因为随时随地都能够感受到耶稣基督同在的覆庇大能,所以他们与别人是有所不同的。
简言之,当保罗说 在基督耶稣里的众圣徒 ,他必是指出他们与别人不同,他们是分别为圣归与上帝,因他们与耶稣基督建立了一个特别的关系──而事实上,每一个基督徒也必须是个这样的人。
包罗一切的请安(一 1 , 2 )(续)
保罗向他的朋友请安:愿恩惠平安,从上帝我们的父,并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参阅罗一 7 ;林前一 3 ;林后一 2 ;加一 3 ;弗一 2 ;西一 2 ;帖前一 1 ;帖后一 2 ;门 3 )。
保罗把两个美妙的字── 恩惠 和 平安 ( charis 与 eire{ne{ )凑聚在一起的时候,实在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他是把两个民族惯用的请安词语混合成为一句话。希腊人写信时向人请安,惯常用 Charis (恩惠)这个字;犹太人见面时就互道 eire{ne{ 平安。这两个字各有特点,但基督教把新的意义注入这些字里面,使意思更深刻。
恩惠 Charis 是一个可爱的字;它的基本概念包括喜乐和愉快,鲜明和美丽;事实上,它与英文字── 魅力 ( Charm )是相关的。但是耶稣基督亲自把一个簇新的鲜艳色彩加添在原来的美丽事物上面。这个簇新的美丽色彩是因与上帝建立新的关系而产生的,人与基督建立关系,生命就变得可爱,因为人不再是上帝律法下的牺牲者,乃是上帝所爱的儿女了。
Eire{ne{ 是一个综合性的字。这字翻译作 平安 ;而这种平安并不是消极性的,没有烦恼平安无事;乃是指完美幸福,每一件能够导致人类进入至善境界的事情。
它与另一个希腊字 eirein 相关, eirein 解作 连接 和 编织在一起 。因此这种平安涉及人际关系:个人的自处,和人相处,和对上帝的关系。平安往往是互相谅解,彼此接纳而有的。
因此,当保罗祈求恩惠与平安归与祂的子民的时候,他就是祈祷他们能够因为认识上帝是天父而喜乐;并且因为与上帝,别人和自己复和而有平安──这种恩惠与平安只能藉 耶稣基督才可以获得的。
基督徒生活的标志(Ⅰ)
基督徒的喜乐(一 3-11 )
正如伊利各( Ellicott )所说的,当人追忆往事而能够感恩时,实在是一件非常可爱的事情。在回想昔日与别人交往的日子,只有愉快的追忆,实在是一件赏心乐事;这就是保罗与腓立比基督徒的关系了。追忆往事只会带来愉快的心情,而没有懊恼。
在这段经文中,保罗把基督徒生活的标志胪列出来。
基督徒生活的标志是 喜乐 。保罗是满心喜乐为他的朋友们祷告的。腓立比书被称为一封 喜乐的书信 。班杰尔( Bengel )用极精简的拉丁文把这个中心思想加以阐释:‘全书信的重点是:我心充满喜乐;你们也当喜乐。’现在让我们看看这封信所描述的基督徒喜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一)在一章四节中,提及 基督徒祈祷 的喜乐;就是把我们所爱的人带到上帝施恩宝座而有的喜乐。
雷祖.佐治( George Reindrop )在他所着的不平凡的工作( No Common
Task )中,论及一个护士如同教导另一个人祈祷,而把这人的整个生命改变,直至这个生活枯燥、精神颓丧、和终日埋怨诉苦的人,变成一个内心充满喜乐的人。护士的工作许多时候是用手去做的,而她更用双手作为祈祷的指标──每一只手指代表一个人。拇指最靠近自己,看见姆指就会使她记起要为最亲密的人祈祷。食指用来指示方向,提醒她要为学校和医院里的教师祈祷。中指最长,提醒她为社会中的要人和领袖祈祷。第四只手指是最软弱的,每个弹钢琴的人都知道,所以提醒她要为那些有困难痛苦的人祈祷。尾指最小,也是最不重要,提醒她为自己祈祷。
我们若能把自己亲爱的人和其他的人,藉 祈祷而带引他们到上帝面前,这就是一件快乐无比和充满平安的事情。
(二) 传讲耶稣基督的喜乐 (一 18 )。当一个人蒙受极大的恩宠和祝福,他的第一个本能感觉就是要与别人分享这种福气;故此当人一旦想及福音能够向全世界宣讲,这实在是一件值得喜乐的事,因为藉 传福音,一个人又一个人被领进基督的爱里。
(三) 信心的喜乐 (一 25 )。倘若基督教的信仰不能使人喜乐的话,它便会一事无成了。的确有某一类型的基督教是会使人感觉像受苦刑一般的。但诗人曾说:‘他们仰望祂,样子便会像光照耀。’当摩西从山上走下来的时候,他的面是发光的。基督教信仰是使人心境愉快和脸面发光的。
(四) 目睹基督徒互相契合在一起的喜乐 (二 2 ),这就是诗人歌颂的情景了(诗一三三 1 )
看哪,弟兄和睦同居,
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
一旦人际关系破裂,互相争执的时候,平安便不复存在。因此最美丽的情景,莫若看见一个和谐互相敬爱的家庭,或者一间教会的教友,彼此能够在他们的主耶稣基督里面结合成为一体。
(五) 为基督受苦的喜乐 \cs8 (二 17 )。教父坡旅甲在火焰中以身殉道的一刻曾祷告说:‘父啊!我要感谢你,因你已断定我堪配接受此刻的苦楚。’真的,人若能够为基督的缘故而受苦,就是一种权利,因为人可以藉 这个机会,准确地证实自己的忠诚和参与建立上帝国的工作。
(六)听闻 亲人的消息所带来的喜乐 (二 28 )。人生充满 离别的情景;一旦能够听闻那些暂时与我们阔别的亲人的消息,心中自然雀跃喜乐的。一位苏格兰传道人有一次在讲道中,引述人如何能够利用一张邮票把喜乐带给别人。我们特别要谨记一件事:人可以藉互通 消息,而很容易地传递喜乐给爱我们的人;反之,若果疏懒不通音讯的话,则容易叫人心烦意乱。
(七) 受基督徒款待的喜乐 (二 29 )。我们家中的门可以经常紧闭,但亦可以经常敞开和欢迎别人进来。自私的门应紧闭;欢迎别人的爱心之门,应常开。倘若陌生人,或者处境有麻烦的人知道有一个门可以欢迎他们,而不会使他们兴叹的话,这实在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大事!
(八) 在基督里的喜乐 (三 1 ;四 1 )。我们已说过,活在基督里、活在祂面前,犹如飞鸟活在空气中,鱼游在水中,和树根在泥土中滋长。人若能够与他所爱的人共同厮守,必会快乐无比;这实在是人性的自然表现──基督如今就是我们所爱慕的人──无论时间或空间,都不能把祂与我们分隔。
(九) 赢得一个人的灵魂的喜乐 \cs8 (四 1 )。腓立比人就是保罗的喜乐与冠冕,因为保罗亲自带领他们接受耶稣基督。父母、教师、和传道人,能够把别人──特别是一个孩童带进耶稣基督的爱中,必然是一件乐事。真的,人在享受一种超卓的权利的时候,除非他能够与他的家人和朋友共同分享,否则他不会感到满足的。因此基督徒的传福音工作并不只是一项职责;而且是一种喜乐。
(十) 因一件礼物带来的喜乐 \cs8 (四 10 )。这种喜乐不在乎礼物的本身,而是因为知道别人记得自己和关心自己。我们可以藉此而把喜乐带给别人,但我们却经常忽略了这点!
基督徒生活的标志(Ⅱ)
基督徒的献祭(一 3-11 )(续)
在第六节中,保罗说他深信上帝在腓立比信徒中开始的善工,必成全这工,并叫他们准备迎接基督的日子来临。这些希腊句子所描写的景像是不能够用译文表达出来的。困难的地方是保罗在这节经文中所用的两个动词: 开始 ( enarchesthai )和 成全 ( epitelein ),这都是献祭时采用的术语。前者指献祭开始,后者指献祭结束。
希腊人的献祭是有一个始礼仪式的。首先从圣坛的火堆点起一个火炬,然后把火炬沾在一盆水中,意思就是用圣火洁净清水,接 ,主礼人用洁净过的水浇奠在牺牲的祭物和献祭者的身上,叫他们也可以成为圣洁。随后就是一片神圣的肃静──称为 euphe{mia ;崇拜者利用这段肃静时间向他们的神祷告。最后,呈献一篮大麦,并且把大麦撒在祭物上面和地上四周。整个过程就是献祭的 开始 。保罗用 enarchesthai 这个动词来描述上帝 开始 的善工。完成整个献祭仪式的动词就是 epitelein ,而保罗在本节经中也是用这个字描写上帝 成全 这工。简言之,保罗整句经文的思想都离不了一种献祭的气氛。
保罗看每一个基督徒的生活就是一种献祭──准备把自己献给耶稣基督。保罗亦以同样的一幅图画勉励罗马的信徒,敦促他们要把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上帝所悦纳的(罗十二 1 )。
到了基督再来的那日,祂会以君王的身分出现。王的子民在那天也必须把礼物献上,以示效忠和敬爱。耶稣基督唯一祈望得 的礼物,就是我们自己。因此人必须将自己的生命准备就绪,而这项工作就是我们当前最崇高的急务。人只有藉上帝的恩典,才能够把自己准备妥当,适合献给祂。
基督徒生活的标志(Ⅲ)
基督徒的合伙(一 3-11 )(续)
在这段经文中, 基督徒的合伙工作 是加重强调出来的。基督徒可以在若干事情上互相分担的。
(一) 在恩典中作伙伴 。他们对上帝的恩典负了一项共同的债务。
(二) 在传福音工作中作伙伴 。基督徒不单分享一件礼物,也分担工作责任;这项工作就是把福音传扬出去。保罗用两个字表达基督徒为福音的缘故而作的事工。他提及 辩明 和 证实 福音。 辩明 ( apologia )福音的意思是防御外来的攻击。故此基督徒必须随时准备为信仰而辩护,并且对他自己内心的盼望提出因由。 证实 ( bebaio{sis )福音就是一种内在巩固的工作,建立造就基督徒。因此基督徒应该藉 为福音辩护而抵挡敌人的攻击, 使福音广传;并且建立那些对福音表示友善的人的信心和虔诚。
(三) 在为福音的缘故受苦时作伙伴 。每当基督徒蒙召要为福音的缘故而受苦时,他必须记得他是与历代以来,每一个不同地方的信徒互相契合──与他们同为基督的缘故受苦,这样他必能支取力量与安慰。
(四) 与基督同作伙伴 。保罗在第八节中写出一句非常生动的话。这句话直译出来就是:‘我用耶稣基督的 心肠 想念 你们众人。’译作心肠的希腊字就是: splagchna 。而 splagchna 所指的身体部位就是肠的上部,心肝和肺──在希腊人的思想范畴中,这些部位是控制人的情感与爱念的。换言之保罗的原意是:‘我用耶稣基督自己那种怜悯的心来想念 你们。我爱你们如同耶稣爱你们一样。’保罗对他的基督徒朋友所表达的爱心,乃是耶稣基督自己的爱心。赖福( J. B. Lightfoot )论及这段经文的时候曾说:‘信徒除了他的主之外,再没有别的思念渴望;他的脉搏是与基督的脉搏一同起伏;他的心房也是与基督的心房一同跳动。’当我们真的与耶稣合而为一的时候,祂的爱便会透过我们,流进祂所爱并为他们而死的人当中。基督徒因此可以在基督的爱中作伙伴。
基督徒生活的标志(Ⅳ)
基督徒的进步和目标(一 3-11 )(续)
保罗在祷告中,祈求他们的爱心每天能够增长(第 9 , 10 节)。这种爱心不单止是感情上的一件东西,而是要在知识上和敏锐的见识上生长,以至愈能够辨别是非。爱心往往是得到知识的途径:倘若我们喜爱一个科目,我们便渴望学习更多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倘若我们爱一个人,我们亦会渴望知道更多关于这人的事情;因此倘若我们爱耶稣的话,我们自然也应该渴望知道更多关于祂的事和明白祂的真理。
我们爱一个人,往往对所爱的人的心思和感受会十分敏感的。倘若我们鲁莽粗心地伤害了所爱的人的情感,那么根本就不懂得爱了。我们若真的爱耶稣,我们应当对祂的旨意和祂的渴望有敏锐的察觉。我们愈发爱祂,就自然愈发避免随从邪恶的行径,而渴望做正直的事情。保罗用 dokimazein 这个希腊字描写 分别 是非──这个希腊字是指试验金属的真伪。真正的爱并非盲目的;它能够帮助我们时刻鉴别事情的真伪。
因此,基督徒自己要纯洁,不要令人跌倒。 纯洁 (原文是 eilikrine{s ,中文和合本圣经译作‘诚实’)这个字是相当有趣的。希腊人对这个字的出处,提出两种可能的意见,而每一种的描述都很生动。它可能源自 eile{ ( 阳光 )和 krinein ( 判断 ),形容把东西放在阳光底下接受鉴别,认为合格,没有瑕疵。基于这个概念,纯洁一词是指基督徒的品格能够接受任何光线照射的考验。 Eilikrine{s 的第二种可能来源是出自 eilein ,意思就是不断地旋转,犹如用一个筛子把渣滓滤隔,直至最后把一切杂物抽取出来。基于这个概念,纯洁一词是指基督徒的品格被洁净,把一切邪恶的杂物清除滤净,直至完全纯洁为止。
但是基督徒不单本身纯洁;他还需要 aproshops ──就是不使别人跌倒(和合本圣经译作‘无过’)。有些人的行为是完全正直而瑕疵的,但他们的态度郤非常严肃,使人望而生畏,别人因看见他的面孔便不敢接受基督教的信仰。所以基督徒要显出纯洁,同时也要显出爱心和温柔,令人羡钦佩基督徒的生活,而不是叫人望而生畏。
最后,保罗把基督徒的目标列明出来──就是能够在生活中把荣耀和称赞归与上帝。基督徒的美善并不是为要赢取个人的称誉;乃是要使上帝得 称赞。基督徒清楚知道,并且见证他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本身的成就并不是单靠自己的力量,而是藉赖上帝的恩才获得的。
捆锁竟把障碍冲破(一 12-14 )
保罗当时是个囚犯,但禁锢并没有把他的传道活动中止,反而使他和别人的传福音事工扩展了。事实上,他的捆锁已把障碍消除。保罗描写福音 兴旺 。 兴旺 ── prokope{ 这个字是很生动的;它特别是用来描写一支军队或远征队的前进。这个字的动词是 prokoptein ,意即 预先铲除 ,用来描述把阻碍军队前进的树木,地上的丛林和障碍物全部铲除。因此,保罗受禁锢并没有使福音的门关闭,反而使传道的门敞开,伸展进入新的领域和产生新的活动。倘若他没有被囚禁的话,福音工作可能不会有这样的伸展渗透。
保罗知道他若仍留在巴勒斯坦的话,他决不会获得公平的审判。于是他像别的罗马公民一样,运用特权向该撒上诉。到了适当的时候,他们便安排由军人护送他遣返罗马;抵达后,便立即转交给‘守 俫长’,并且准 许保罗在一个守 俫士兵监管下独自生活(徒廿八 16 );最后,虽然由守 俫监管他的行动,但郤可以租用一个房间作自己的居所(徒廿八 30 ),而且任何关心他的人都可以自由前来见他。
英文钦定本在这里说保罗的捆锁在整个 王宫 ( palace )彰显出来(译者按:和合本译作‘御营’)。译作‘御营’的希腊字是 praito{rion ──它可以指一个地方,或者一 人。当它解作地方时候,则有三个含意:
(一)原意是指 军营的将军总部 ──将军在这个地方发号施令,和策画战略。
(二)由此引伸,很自然变成形容将军的官邸,或者指皇帝的居所,就是王宫。不过这种用法是非常少见的。
(三)第三个引伸的意义可以指一座大屋或私邸,就是属于富有人家或一些显要人物的居所。但是照 经文的背景来说,这几种解释都不切合当时的情况,因为圣经明说保罗是住在自己租来的房子,所以这间房子决不会位于皇帝宫殿里面的。
所以,我们必须看 praito{rion 另一面的解释──指一 人。在这方面它可以解作 御营的守 或者一个极少用到的解释:御营守 的宿舍──但我们可以把这个解释搁置一旁,因为保罗决不会在一个罗马军营租用一个房间的。
御营守 就是罗马的御林军。这些军队的设置是由亚古士督( Augustus )始创的──他们一共由一万个精选军人组成。初时亚古士督遣派他们驻守罗马全地,和一些邻近的巿镇。提比留( Tiberius )则把他们集中在罗马,驻守在一个特别建造的巩固军营。俟后维提尼亚斯( Vitellius )再把他们的人数增至一万六千。他们服兵役期间初时是十二年,后来又增至十六年。当他们服役期满,便可以获得一份相等二百五十英镑的酬金和罗马公民权作赏赐。到了后期,他们的身分差不多是罗马皇帝的私人侍 ,结果出现了棘手的难题。由于他们集中在罗马,渐渐地御林军掌握了兴废君主之权。每一次由他们拥护和提名的 人必然会成为皇帝了;因为在必要时,他们会用武力使民众服从他们的意图。当保罗抵达罗马后,便由那位御营军的队长──就是负责指挥的军官──把他接管了。
保罗重复说自己是个 被囚的人 ,或者说他 被捆锁 。当他写信给罗马基督徒的时候,他说自己虽然没有犯了错事,郤被当作囚犯( desmios )交在罗马人的手里(徒廿八 17 )。在腓立比书中,他重复说自己 被捆锁 (腓一 7 , 13 , 14 );在歌罗西书中,他亦说自己为基督的缘故而被捆锁,并且请歌罗西信徒记念他的捆锁(西四 3 , 18 )。在腓利门书中,他说自己是基督耶稣的囚犯,并且提及为福音而被捆锁(门 9 , 13 )。在以弗所书中,他同样也说自己为耶稣基督的缘故而被囚(弗三 1 )。
关于保罗被捆锁,有两段经文是比较说得清楚的。在使徒行传廿八章廿节中,他说自己 被链子捆锁 。以弗所书六章廿节中保罗也用了 halusis 这个字来说明自己成了 带锁炼的使者 。我们藉 halusis 这个字便可找到解答的线索。 halusis 是一种短的锁炼,用来把犯人的手腕与监守士兵的手腕相连扣 ,因此犯人绝不能逃脱。保罗当时的情形是被递解交给御营军的队长监管,等候在皇帝面前受审。在这段期间,他获准住在私人居所;但日夜都有一个御营士兵看守 ,而且时常有一条锁炼( halusis ),把他的手腕与士兵的手腕互相扣 。看守的士兵当然是轮值替换的,所以在这两年被囚的时间内,御营军的守便轮流承担看管保罗的职责。这真是难得的机会!这些士兵当然听见保罗向他的朋友讲道和谈话的内容,我们还会怀疑保罗不会利用这种机会,与那些手腕被锁炼扣连的士兵谈及耶稣的道理吗?
所以保罗的囚禁反而为他开了大门,把福音传给罗马军队中的精英兵团。无怪乎保罗宣称他的被囚实际上是使福音兴旺了。所有御营军人都明白保罗为什么被囚禁;而且他们当中也有许多人被基督感动;这个情景当然给予腓立比的信徒进一步的鼓舞,叫他们也同样传扬福音和为基督作见证。
保罗的捆锁能够把周围的障碍挪开,使他有机会向罗马军队中的精英传福音;而且他的捆锁也是一服兴奋剂,鼓舞了腓立比的众弟兄。
至要的宣告(一 15-18 )
从这些话中,可以看出保罗有很大的气量。他的被囚禁刺激起了传福音的工作。这种刺激作用有两方面:有些人爱护保罗,他们知道保罗被囚禁,所以加倍努力传福音,因此,虽然保罗系狱,福音工作完全没有受损。他们内心明白倘若保罗知道他们传道的效果,就算保罗的行动受了不能避免的限制,但心里也一定会很高兴的。但是另些人的动机是像保罗所描写──是出于 结党 ( eritheia )而传福音的。 Eritheia 是一个相当有趣的字。它的原意是为 酬金而工作 。但是一个单为钱而工作的人,一定会提不起劲去办事的;他的动机只有惟利是图。因此这个字便用来描写一个追逐名利和炫耀自己的受职人士;所以‘结党’这词便和政客拉上关系,意思的说为了得到一个职位而进行游说活动。后来这个字就用来形容自私自利和野心,不择手段而谋求达到私欲的目的。就是这种人比从前更努力传福音,以为保罗现在受囚禁困阻,便是一个天赐的大好机会,可以努力扩张自己的影响势力,使保罗的势力式微。
我们可以在这里记取一个教训。保罗毫不理会别人的嫉妒与排斥。只要耶稣基督被传开,他决不计较谁人得到功劳和地位。他不理会别的传道人怎样说他,不介意他们不友善的态度,不理睬他们的轻蔑态度,也不担心他们偷偷地抢先赶过自己。保罗唯一关心的就是要看见基督能够被传开。反观我们自己,我们经常会因为看见别人名成利就,但自己却一无所获,于是便起了反感。我们往往会因为别人对我们做事的方法说一些批评的话,就视他为仇人。我们经常会因为别人没有依照自己的方法去做,而判断他是个庸才。譬如许多知识分子不愿意与福音派的弟兄来往;而福音派的弟兄则攻击知识分子的信仰。那些主张藉教育而传福音的人,往往否定布道时决志的价值;而采用布道决志的人,则不相信别的方法比决志更有持久的效能。保罗在这里给我们一个极好的榜样──他亮不计较人事问题,他唯一关心的事,就是基督被传开。
愉快的结束(一 19 , 20 )
保罗持 一个信念,他现在所处的环境必然可以使他得救。虽然当时被囚禁,而且还有他的仇敌几乎是出于恶意的传道工作,他仍然认为至终必获得救。 他的得救 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译作 得救 的希腊字是 so{teria ,它有三种可能性的解释。
(一)它可以解作 安全 。意思说,保罗肯定最后他必然会获得释放。但我们却不认为保罗有这个意思,因为保罗继续再说下去,他自己也不知道将来会是生抑或是死。
(二)它可以解作 在天上的救恩 。意思是说,保罗在这个处境所表现的行为,将来到了审判的日子,便可供他作见证。这个见解的确存 一个伟大的真理,因为人无论面对任何环境的挑战,他的行动不只是产生暂时性的影响,而且是有永远的后果。任何时间,任何环境下所作出的反应,到了永恒来临的时候,便会成为对他有利或不利的见证。
(三)但是, so{teria 除了以上两种解释外,还有一个更广泛的含义。它可以解作 健康,一般性的福利 。保罗可能是这样说的,当时他面对所发生的困境,从目前和永恒的领域来说,都会对他有好处。‘上帝叫我处身在这个环境,这就是上帝的意旨──虽然有这么多难题和困窘──但使我现时得 愉快和益处,而且在永恒的日子中,会带给我喜乐和平安。’
保罗在这个处境中,他知道有两方面极大的支持力量:
(一)他有诸位朋友替他祷告作支持。在保罗所写的书信中,其中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地方,就是他重复呼吁他的朋友替他代祷。他写信给帖撒罗尼迦人:‘请弟兄们为我们祷告’;‘弟兄们,我还有话说,请你们为我们祷告,好叫主的道理快快行开,得 荣耀。’ (帖前五 25 ;帖后三 1 , 2 )。他对哥林多人说:‘你们以祈祷帮助我们。’(林后一 11 )。保罗又深信藉 腓利门的祷告,他必蒙恩到他们那里去(门 22 )。此外,当保罗未启程往耶路撒冷,在他还未遭遇到旅途的危险之前,他也曾写信给在罗马的教会,请众弟兄替他祷告(罗十五 30-32 )。
保罗永远不会觉得自己是个绝对有本领的人,因而不需要朋友替他祷告。他从来不会自视过高或轻看别人;他总是时刻谨记 一点:除非上帝帮助,否则他自己或者任何人,也不会做什么事情。这是值得我们记取的。每当有人忧伤的时候,他们可以得到一个最大的安慰,就 是知道有人在上帝施恩宝座前记念他。每当人面对自己力量做不来的事情,或者面临伤心的抉择的时候,倘若知道有人会在上帝面前记念 自己的时候,必会得新的力量。当人前往一个新地方而远离家人,他若知道在远隔重洋的家人会在施恩座前为他祷告,他必会得鼓励。我们除非会替朋友祷告,否则我们之间还不是真朋友!
(二)保罗知道他有圣灵作他的支持。圣灵的同在就是应验了耶稣的应许──祂必与我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在这样的环境中,保罗心中只有一种切慕和一种盼望。保罗所说的 切慕 ,是个非常生动和不寻常的字。在保罗之前,从来没有人用过这个字,很可能是保罗自己造出来的。这个字就是 apokaradokia 。 Apo 的意思是 离开 ; kara 是 头 ; dokein 是 注视 。故此整个字 apokaradokia 合 并起来就是热切和专心的注视;别的事情毫不理会,只贯注全神看自己所渴慕的事情。保罗的盼望就是希望自己永远不会感觉畏缩或软弱;不会因受任何威胁而不敢开口传道──保罗深信在基督里,他必定能够得 勇气;他不会觉得传福音是一种耻辱的事;他希望藉基督,他的工作能够显出效能,叫众人都可以目睹。赖福说:‘有权自由讲话,才是基督仆人的标记和权利。’能能够放胆把真理述 说出来,不单是基督仆人的 权利 ;并且是他的一种 职责 。
所以,若果保罗能够有勇气和有效的把握 机会,基督便会在他身上得到荣耀。至于事情将会如何临到他的身上,他也毫不计较了──他若死去,他便会获得殉道者的冠冕;他若生存下去,他仍然继续有权利去传福音,和为基督作见证。正如伊利各( Ellicott )用一种高贵的语调写出来,保罗实在想说:‘我的身体将会成为一个舞台,基督的荣耀就在那儿显示出来。’这里所说的就是基督徒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责任。我们一旦拣选了基督,我们的生活与行为便可以带给祂荣耀,或者耻辱。一个领袖会因他的随从者的行为而受判断;同样,基督也会因为我们的缘故而受论断。
活和死亡(一 21-26 )
当时保罗在禁锢中等待审讯,故此他必须面对一件事情──将来是生或死,未可预卜;但对保罗来说,生与死实在也没有区别。
这是保罗的一句名言:‘我活 就是基督。’对保罗而言,基督的确是生命的 开端 ,因为保罗从那天在大马色路上与基督相遇后,便开始了一个新的生命。基督成了他生命的 延续 ──保罗没有一天不是生活在基督面前;就算保罗面临可怕的时刻,他仍然听闻基督的声音,安慰他不用害怕(徒十八 9 , 10 )。基督成了他生命的 终点 ,因为保罗所过的生活,是以基督在永恒中的同在为目标。基督成了他生命的 鼓舞力量 ;基督是他生命的动力。保罗认为基督已经把一件生命的 事工 赐给他──叫他作使徒和把福音向外邦人传扬。对保罗来说,基督就是生命 力量 的赐与者;因为基督把足够使用的恩典赐给保罗,使他的软弱变成完全。对他来说基督也是生命的 酬报 ──这个唯一有价值的酬报,就是能够与他的主分享更亲密的团契。故此若从保罗的生活中把基督拿走的话,保罗便一无所有了。
保罗又说:‘我死了就有益处。’死亡就是进入与基督更接近的通道。保罗在其他的地方曾提及死亡犹如睡觉,所有人到了将来必会睡醒,一同经验整体的复活(林前十六 51 , 52 ;帖前四 14 , 16 );但此时保罗所想及的死亡郤不是熟睡,而是立即进到他的主的面前。故此若我们相信耶稣基督,死亡对我们来说,是 团聚 和 重逢 ──我们与主 团聚 ,并且与那些离世的亲人 重逢 。
因此,保罗在两种盼望中不知如何作出抉择。他说:‘我正在两难之间。’──在这句话中,他用了一个字 senechomai 来表达他的心意。这个字用来形容一个旅行的人走进一条山中的峡道,两面都是石壁;他既不能向左向右转移,于是惟有向前推进。对保罗自己来说,他情愿离开这个世界而与基督团聚;但为了舍不得他的朋友,并且有机会和他的朋友一起工作,服侍他们,这样他是希望继续活下去。结果他找到一个结论:这个选择权并不是放在他的手中;上帝自己的旨意将会决定一切。
保罗说:‘我情愿离世。’这是一句很生动的话;用来译作 离世 的希腊字就是 analuein 。
(一)这个字可以用来描述拆除营幕──松解驻营的绳索,把系营的钉子拔起,继续前行。死亡就是继续前行。据说在大战的恐布日子中,英国皇家空军的队员经常是踏在保 国家与阵亡之间的死亡边缘,有些飞机师为国捐躯了,但他们从来不会说那些飞机师是被杀了,乃是说:‘被调派到另一个地方驻守。’因此 当新的一天来临的时候,就是比昨天更近天家;到了最后,我们把在地上竖立的帐棚永远拆毁,换取一个建立在荣耀的世界的永久居所。
(二)这个字可用来解作松解停泊般只的绳缆,把铁锚拉起和扬帆启航。死亡就是启航,进入一个新旅程,引至一个永恒的海港与上帝相会。
(三)这个字可以用来解作难题的解答。死亡给生命带来答案。那儿有一个地方可以把地上全部的疑问逐一解答;耐心等待 的人,到了那个地方便可以明白一切事的真相。
保罗深信他将 要住在 世间,且与他们 同住 。这两个动词实在是一个希腊文的双关语──前者是 menein (留下来),后者是 paramenein (继续),这种双关语是很难翻译出来的。赖福建议用两个同义的英文字── bide 与 abide (解作 等待 )译出来。这种译法虽然可以保存原来相关语的妙处,但郤不能表达原意。整个要点就是: menein 解作 留下来 ,但 paramenein ( para 这个希腊字解作 在旁边 )的原意是在一个人的旁侧,随时准备给予帮助。保罗渴望仍然留下来的意思,决不是为了自己的缘故,而是希望能够继续帮助他的众弟兄。
因此,倘若保罗真的能够继续活 ,而且可以再次前来与他们相会,他们将能够在保罗的身上找到以耶稣基督夸口的理由。换 言之,他们能够以保罗为榜样,并且在他身上找到一个杰出的榜样──一个人可以藉 基督而面对最恶劣的环境,并且一点畏惧也没有。因此每一个基督徒都有责任相信这件事──人若把自己的生命交给基督,基督也可以替他克服一切困窘。
天国的公民(一 27-30 )
有一件至要的事情──无论保罗或腓立比人发生什么事,他们必须行事为人与他们的信心与宗教信仰相称。保罗写这些话的时候,他是很小心措词的。英文钦定本圣经是这样翻译的:‘让你们的交谈依照 基督的福音而进行。’但到了今天,这句译文会使人误解。因为 交谈 ( conversation )就是互相讲话;这个字是从拉丁文 conversari ──意即 个人的行为 取过来的。在十七世纪的时候, conversation 不单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谈;它的内涵意义还包括整个人的行为。所以原来的钦定本翻译是可以解作:‘让你们行事为人与那些曾向基督承诺的人相称。’
在这里,保罗用了一个他并不常用的字来说明他的意思。通常用来描写人的日常生活行为应该是 peripatein 较为适当──直译过来就是: 四周行走 。但保罗郤用另一个字 politeuesthai ──意即 成为一个公民 。事实上,保罗当时是从罗马帝国的首府──罗马写这封信的;而且他是藉 罗马公民的权利而请求被遣送到这里。还有,腓立比是一个罗马的殖民地;而分布世界每一角落的罗马殖民地本身,就是罗马的缩影──住在殖民地的公民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是罗马人,说拉丁语言,穿拉丁衣服,用拉丁名字称呼他们的地方官长,虽然这些殖民地与罗马首府可能相隔很远。保罗要说的话就是:‘你们和我都十分清楚知道作为一个罗马公民的权利和责任。你们当然清楚知道腓立比虽然与罗马相隔许多哩,但你们自己仍然持守罗马人的生活习惯。那么,你们必须谨记还要尽一个更崇高的责任──无论你们在什么地方,你们必须堪配作天国的公民。 ’
保罗希望他们有什么表现呢?他希望他们能够 站立得稳 。世界上充满 退避的基督徒。当他们一旦遇到困难的环境,他们便会把基督教信仰摒弃。但是一个真实基督徒必须站立得稳;他无论混杂在任何伙伴中,也不会觉得羞耻。保罗希望他们 团结合一 ;他们必须被同一的灵团结起来,彼此以弟兄友爱之心互相契合。外面的世界虽然有纷争,但是他们郤必须合而为一。他希望他们 不会被任何事物克服 ──邪恶往往似乎是攻无不克,但是基督徒必须永远保持 希望,永远不要放弃,并且努力继续争战。他希望他们有一种 冷静和镇定的勇气 。在危机四伏当中,别人可能神经紧张和畏惧;然而基督徒郤必须临危不乱,继续控制自己和操纵大局。
倘若他们能够有这样的表现,他们便做了一个好榜样,叫那些异教徒深觉自己的生活厌恶,并且明白基督徒的崇高行为是他们本身所久缺的。这样便可以促使他们为了自存的缘故而寻求分享基督徒的生活。
保罗并没有说这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当基督教最初传入腓立比的时候,他们曾目睹保罗如何亲自争战;他们也目击保罗怎样为他的信仰而被鞭打和监禁(徒十六 19 )。他们因此知道保罗目前的遭遇是为什么。保罗要让他们谨记 ──一个将军是会拣选他的最精锐士兵接受一些最艰苦的任命,况且为基 督而受苦也实在是一种荣誉。有一个故事叙述一个能征惯战的法国老兵,当他目睹一个新入伍的青年士兵表现得畏惧而发抖的时候,便上前安慰他说:‘小伙子,来吧,你和我一同替法国建立一些美好的战功。’保罗也同样对腓立比众弟兄说:‘对你们和我来说,这场争战开始了:让我们一同为基督的缘故,建立一些美好的战功。’──《每日研经丛书》
腓立比书第一章
第一段 引言( 1:1-2 )
一.使徒的自称( 1:1 上)
1 上 1.基督耶稣的仆人保罗
这里保罗没有强调自己是使徒,这样自称,是保罗写给马其顿教会书信的特色。他在写给帖撒罗尼迦教会时,也是这样。显见马其顿教会对保罗使徒的职分毫无疑惑,所以他不必在书信中特意强调这一点。保罗虽然确有使徒之尊荣,但他并没有因此而自高自大,反倒称自己为 “基督耶稣的仆人” 。这是个十分平凡的头衔,因为不但保罗是基督的仆人,一切信徒也都是基督耶稣的仆人(太 10:24-25; 罗 6:15-18 )。他似乎更喜欢信徒看他自己和他们一样,都是主的仆人。虽然有时他必须运用使徒的权威,甚至需要极力向某些教会证明他自己确是主的使徒,但这可说是不得已的,他并非喜欢仗着一种人所尊重的职位,炫耀自己。他所以要向人解释自己是使徒,完全是为着福音的利益。正如他对以弗所教会所说: “你们也知道,凡与你们有益的,我没有一样避讳不说的;或在众人面前,或在各人家里,我都教导你们” (徒 20:20 )。
“基督耶稣的仆人” 这句话也表示他是奉行主旨意、侍候主的人,是在一切事上听从主的吩咐而行的,是要高举主、荣耀主,郤不是荣耀自己的。这是一切信徒所该保持的态度。仆人不该只顾自己的事,不该把大部份时间为自己使用,更不该占夺主人的荣耀。
2.和提摩太
加上 “和提摩太” 这几个字,并不是说这卷书信是由保罗与提摩太同写的;乃是表示这卷书信中所说的话,是他们二人所同心的。实际上信中的话是保罗的意见。在保罗书信中,除了本书外,还有哥林多后书、歌罗西书、帖撒罗尼迦前后书、腓利门书等,也都以提摩太和他一同具名。由此可见提摩太与保罗的关系确比其他人更为亲密,更为同心。而提摩太与马其顿教会之间的关系也较为密切,因为他在路司得遇着保罗后,便跟保罗同去马其顿一带传福音(徒 16:10;17:14 )。后来保罗到了以弗所,曾打发提摩太到马其顿去巡视那地区各教会的情形(徒 19:21-22 )。保罗从哥林多回耶路撒冷时,在路途中视察马其顿各教会情形,提摩太也同行(徒 20:3-4 )。在写这封书信时,保罗正准备打发他到腓立比看望教会(腓 2:19 )。但他是在什么时候来到罗马陪伴保罗,圣经没有记载,所以无法推断。
无论如何,提摩太是保罗福音的儿子(提前 1:2 ),跟保罗的关系亲如父子。保罗特在书信中跟他一同具名,表示保罗对提摩太的尊重,也希望腓立比教会给他应有的尊重。
二.受书人( 1:1 下)
1 下 注意 “凡住腓立比” 与 “在基督耶稣里” 这两句话。使徒如此称呼受书人,显出基督徒的两种地位。我们一方面是住在今世的城巿中,同时也是在基督耶稣里面。腓立比是世上犯罪多端的城巿,信徒原本都是其中的罪人,但现今却成为在基督耶稣里的众圣徒,这么大的一个转变 - 由死亡到永生的转变,是出于神的恩典与慈爱。所以这句话隐藏神无限的恩慈在内。
在圣经中可见神很注重我们的 “地位” ,在祂要赐福给我们之先,必须让我们得着一个可以蒙福的地位,这地位就是 “在基督耶稣里” 。基督徒能得着属灵的恩惠,都是凭藉这个地位,因为神一切的丰盛都藏在基督里了(西 2:3 )。
当神用洪水毁灭全地时,不论地上那一种生命,高级的生物,低级的生物,凡在方舟以外的都灭亡了;但凡在方舟里面的都得救。神不问他们本身的长短,而是看他们的地位是否在方舟之内。所以一切没得救的人,都该藉着信赖基督的救赎,而进入基督里;而一切已经得救的人,就应该藉着信心,取用 “在基督里” 这个地位所有的一切恩典,并且站在这个被圣别的地位上来生活。
“凡住腓立比,在基督耶稣里的众圣徒” 这句话也说出信徒两方面的生活。他们虽然住在腓立比,却也在基督里,虽然在基督里,却还是住在腓立比。信徒一方面是在世为人的,另一方面却是在主里蒙主保守的。每一个还在肉身活着的信徒,都必须同时应付这两方面该有的责任。我们不是只在基督里作圣徒,而不必尽我们在世做人应有的义务;也不是只在世上做人,而不必顾到在基督里该有的见证。所以我们生活在世上应当跟一般人有分别;虽然与世人同样生活作工,却不跟世人同流合污,而是保守自己在基督里,过着圣洁的生活。正如以诺,虽然与神同行三百年,但他却照常生儿养女(创 5:22 )。这就是基督徒从世界中分别出来的意义。我们不是被搬到一个没有罪恶的地方来过圣洁生活,乃是在这凡俗的世界上,站在圣别的地位上来生活。基督若在拯救我们之后,便把我们迁离这物质的世界,我们就成为对这世界毫无用处的人;基督若不拯救我们而留我们在这世界,我们就只能对这世界有坏的用处;但基督既拯救我们,又留我们在世界上,就是叫我们高举基督的救恩,藉着他福音的大能,把世人看不见的基督在这世上活现出来。
所以 “住腓立比,在基督耶稣里” 这句话,显示了基督徒人生的意义、价值、和得胜的方法。我们既日日生活在看得见的世上,其中的试探诱惑不断在引诱我们,要是没有天天跟主交通,支取得胜的能力,我们这两方面的生活就会失去平衡,不能把基督的荣美,显明在世人眼前了!
“住腓立比,在基督耶稣里” 这句话也表示两种立场:在世界的立场,和基督里的立场。基督徒虽然活在世上,却要凡事站在基督一边,不站在世界一边。
“和诸位监督,诸位执事” , “监督” 在圣经中和长老的地位相同(见徒 20:17,28; 多 1:5,7; 提前 3:2;5:17-19 )。保罗所到的各城,在建立教会之后,也常常为教会按立长老(参徒 14:23; 提前 5:17-19 )。从多 1:5,7 我们清楚看见长老就是监督。所以有两种不同的名称,解经者多以为:长老是犹太人的称呼,监督是希腊人的名称。无论如何,名称虽然不同,但他们在教会中的职责实际上是一样的,都是被圣灵所立,为全群儆醒的意义不同。现今教会中的长老一职,也常常不是在灵性上牧养教会的牧者,所以现今一般教会中的监督和长老的名称虽出自圣经,但职责上已有改变。现今牧养教会的实际工作是牧师或传道人,而长老们实际作牧养工作的很少。
“执事” 除了提前 3:8-12 明说是教会中的一种职分之外,有些地方也用作一般受神的托付、而为神尽忠负责的人之称谓(如林前 3:5;4:1; 林后 3:6; 弗 3:7; 西 1:23,25 等)。但教会中之执事所管何事?圣经没有详细记载。按徒六章记载,初期教会所选出的第一批执事,是管理饭食和杂务的,但这并不是说执事只可管理饭食,圣经的记载只说明,当时教会是因需要管理饭食的人而选立了他们。但大致上我们可以说:执事的职责是管理事务方面的事,使长老和传道的人可以专心传道。
三.祝福的话( 1:2 )
2 这类祝福的话,是保罗书信中常见的。 “平安” 是犹太人问安的常用语。各个不同的民族,见面时都有他们常用的问安语。虽然所用的问安语或有不同,但都不外是为别人祝祷平安的意思。人们虽渴想获得平安,却未必能得到。平安所以成为人们的问安语,正足以显明它是人人都想得着,却没有把握必然得着的。事实上,通常一个人听见别人向他问安或说祝祷的话,只是感谢对方的好意,至于所祝祷的平安是否能以得着,则完全不存什么希望,因为人的祝祷只是空言而已。使徒在这里的祝祷,在平安之前加上 “恩惠” ,平安之后加上 “神” ,似乎暗示我们,要得着真正平安之要诀,不是单凭自己的想望,而更应该仰赖那位赐恩惠的神。
“愿恩惠平安,从神我们的父,并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 ,这样的祝祷,跟一般好意的祝祷大不相同。 “平安” 是以神的 “恩惠” 为先锋,以父神为后盾。它是根据神的恩惠,和信实的父神,藉着一位曾为我们流血舍命的基督而临到我们的。世人所以得不着平安,是因为他们离开了平安之源头──神,又拒绝了祂的恩惠,这样当然得不着平安了。
注意: “恩惠……从神我们的父,并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 ,仿佛是一项属灵的公式,其中的虚点可以放入任何祝福。不但平安可藉此得着,一切其他属灵的好处,也都可以加在 “恩惠” 与 “神” 之间,使我们藉基督而得着。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在每一件事上,都知道仰赖神和他的恩惠而行,就都能成为有价值、有意义的事了。保罗常能把一些最普通的事,变成具有丰富属灵意义的事,因他凡事都仰赖神的恩惠而行。
保罗在本书的自称中为什么没有提到他是使徒的职分?试尽量找出新约其他经卷的记载,说明提摩太跟保罗的关系。 “住腓立比、在基督里” 这句话有什么属灵教训? “监督” 指什么职位?跟长老、执事有什么异同?
第二段 感恩与代祷( 1:3-11 )
参考
一.为信徒的同心而感恩( 1:3-8 )
二.为信徒的爱心与知识而祷告( 1:9-11 )
一.为信徒的同心而感恩( 1:3-8 )
1.感恩的态度( 1:3-4 )
3-4 这两节圣经给我们几点重要教训:
A.保罗能为腓立比信徒感恩,表示他们对所听的道,有很好的表现和见证,使保罗因他们心中大感安慰。我们当常常自省,我们是否常使那些忠心事奉主的仆人,或是真诚爱主的人,为我们欢喜感恩?还是叫他们为我们担忧,负重,甚至为我们难过流泪?这可作为一个信徒灵性是否蒙恩的记号。
B.保罗的心常常挂念主的羊群。人所常常挂念的是什么事,可以证明那个人内心所爱恋的是什么。保罗常常想念主的羊群,证明他的心是爱主的,所以他能因信徒灵性蒙恩而快乐。当我们落在患难中的时候,我们所想念的是谁呢?是不是自己的痛苦和自己的家人?但保罗在监狱中所想念的却是神家的儿女们!我们要是没有保罗这种爱心和丰富的生命,当然不能有他那样伟大的工作了。
C.保罗的心中常有一种美丽的联想。每逢想到人的时候便联想到神。想到人的好处时,他想到神的恩典;想到人的坏处时,他也是想到神和祂的圣洁。在此他想到腓立比人蒙恩之情形,同时就想到神恩典之丰富,并为他们欢欢喜喜地感谢神。这种那么容易联想到神的心思,表示他的心常常在神那里。恋爱中的青年看见了美丽的鲜花便想到他所爱的人。初次作母亲的少妇,看见商店中的童装或玩具便会立刻想到她自己家中的孩子。这类联想十分自然而敏感,甚至他们自己都不察觉会有这样的情形。这没有别的,就是他们的爱倾注在他们所爱的人身上。我们在生活中是否那么容易联想到神呢?我们不要忽略保罗在此所说的 “每逢” ,这重要的词语表示他不是偶然一次,乃是每次想到腓立比信徒时就感谢神,就联想到神和祂的恩典。保罗是没有受薪的传道人,除腓立比教会外,很少接受其他教会的供给。但我们可以推想,若是加略人犹大来写这封信就可能会说: “每逢想到你们,就感谢你们的供给。” 因他看到马利亚的香膏时,便联想到那三十两银子。犹大的联想与保罗的联想是何等大的不同。所以我们应当注意我们常常容易联想到什么事,这可以测验我们爱主的心如何。我们应当在一切繁忙的事务中,学习在每一件事上联想到神,这是操练敬虔方面很有益的学习。
D.保罗所感谢的是 “我的神” 。 “我的神” 在这里是很强的语气,表示这神与保罗之间的亲密关系。保罗是神所占有的,神也是保罗所占有的。他将自己整个心灵归给神,将一生光阴归给神,一切所作都是为着神,一切的目标都是向着神。而这位神,被看为是保罗的神,是他所倚靠、所信赖的,是常看顾和支持他的。这样一位无所不能、无所不在的神,乃是他的神。保罗遇到任何患难缺乏,这位神都可以作他的帮助,实在胜过世上的金银财宝。
E.在此我们也看见保罗是常常祷告的人,并且常是欢欢喜喜的祈求。祈求乃表示祈求者本身有需要与缺乏。但保罗常能欢欢喜喜祈求,因他的祈求常常不以自己的需要为中心,乃是以神的需要,或神儿女的需要为中心。读他的书信常见他的感恩洋溢于字里行间。我们常感到缺乏祷告的题目,缺乏足以激发感恩的理由,因我们的祈求,常以自己的需要为中心,而不是以神的需要为中心。看不见别人怎样在缺乏中蒙神看顾,也就不能为别人感恩了。
2.感恩的理由( 1:5 )
5 A.“从头一天直到如今”
就是从腓立比教会设立开始,直到当时保罗写书信时。其中相隔约有十二年,腓立比信徒在这样长的时间内,都能同心合意的兴旺福音,无怪乎保罗能为他们欢欢喜喜的祈求了。
为什么腓立比教会能够维持这么长久的同心?难道他们之间从来没发生过意见或磨擦?当然不会这样。这暗示他们之间虽曾发生意见或误会,但彼此都能以福音的利益为重,凡事求主的喜悦,因而在主的爱中彼此包容饶恕。他们虽然会发生意见或误会,但很快便会消除,所以能够始终同心兴旺福音。这一点可说是现今教会最需要的属灵品德。
神并非不要赐福给今日的教会,也不是神所赐给现今教会的恩典不像当日教会那么丰富,而是因为现今的教会不像当日的信徒,没有一颗谦卑、柔和的心与肢体和解,不能保持同心,这是今日教会失去能力与见证的重要原因。
信徒之间有意见和误会,能够在基督的爱中互相饶恕、消除,这应该是教会和世俗团体最大的分别。可惜今日教会在这方面的见证已濒临破产的地步。有意见能够彼此宽恕,跟有意见不能彼此宽恕,其中分别似乎很小,但对福音工作之进展的影响却太大了。这就是现今教会比不上当日教会的主要原因之一。
B.“你们是同心合意的与旺福音”
本句表示兴旺福音不只是个人的工作,更是众信徒共同的工作,是需要全教会一同协力齐心去作的事。单凭少数人的热心,不是兴旺福音的路。兴旺福音乃是一个整体的工作,全教会同心兴旺福音,才是圣经所显示给我们兴旺福音的方法。这种全教会同心的兴旺福音,就如同三军总动员的作战,与零星的游击战绝不相同,乃是有雄厚属灵能力的表现。这样才能在不可见之中,把受压制的灵魂从恶魔手下释放出来。
C.“兴旺福音”
福音是一种好消息,如何能使它兴旺?一种团体,或一个家庭,可以使它兴旺,但一种好消息如何能兴旺?原文 “兴旺” 是 “团契” 、 “相交” 的意思。常常讲论福音,以福音的工作为交谈的题目,以福音之进展情形为生活的中心,随时见证福音的大能以彼此激发爱心,以致信徒彼此之间有浓厚的 “福音气氛” ,使许多人接受福意的拯救,传扬福音的信息……,就是使福音兴旺的意思。事实上福音的兴旺,就是神的家兴旺;福音和教会是分不开的,教会不努力兴旺福音,就必冷淡衰微,失去能力。
3.感恩的信心( 1:6 )
6 本节表示出保罗内心的信念。他深信那在腓立比信徒心中动了善工的神,就是那使他们从头一天直到如今都同心合意兴旺福音的神,必成全这工作,直到 “耶稣基督的日子” 。所以本节一方面说出腓立比信徒所以能够长久保持同心的原因──是由于在他们心中动了善工的那一位;另一方面暗示腓立比信徒应当继续顺服神在他们心中所已经动了的 “善工” ,应当继续保持从头一天开始的态度,否则,他们可能失去那种同心兴旺福音的特点了!
从下文 4:2-3 可知,当时腓立比教会有两个姊妹不同心。保罗在这里的话,似乎是从积极方面鼓励腓立比人要继续同心,并暗示他们已经有了破坏同心的危机存在。他们既能从头一天直到使徒写信时,都是这么同心兴旺福音,他们实在该保持这样的同心, “直到耶稣基督的日子” 。千万不要因为以往已经那么同心,就自满或自夸。他们当保持他们的长处,直到见主面的时候。
基督徒不该窒息神在我们心中所已经动了的善工,以致神的灵不能在我们心中自由运行。保罗的信念,反映出神的心意。在神那方面,祂是必然乐意要成全祂在我们心中所动的善工的。所以信徒应当把自己交托在神手中,顺服神的灵之运行和真理的指引。
“我深信……” ,保罗这种信心,是他能为腓立比人欢欢喜喜祈求感恩的原因,也是他能常常在神面前想念──他们的力量。
4.感恩者的忠心( 1:7-8 )
保罗在两节中说出他自己对于腓立比信徒的态度,认为他这样为腓立比人感恩,又在主前常想念他们,乃是应当的。他并没有以为这样关心、挂念信徒的灵性是他的长处,乃视为是神仆应有的态度。一个长进中的信徒,必然常常觉得自己对神对人的许多品德都是应当的,且会常常感到有许多应尽而未尽的本分。反之,一个开始堕落、冷淡的基督徒,必然觉得别人对他有许多的 “不应当” ,甚至觉得神对他也有许多 “不应当” 。这是一个信徒灵性长进或退后的一项明显对比。在此保罗事主的尽忠,有几点值得我们留意效法的。
7 A.他的爱心
他对腓立比人说: “因你们常在我心里” 。一个好牧人会常将羊群放在心上,有如父母将儿女放在心上。保罗则将腓立比信徒放在他的心里,这是他爱的关怀。凡是忠它事主的人,也都该将主所交托给他的事工放在心中,这样才足以证明他对主的爱是真诚的。对自己所爱的人交代的事,会放在心里并负责去作成,这原是人的常情。
B.他为主受苦的心
“无论我是在捆锁之中……” ,这 “捆锁” 就是保罗为福音所受的苦。他在受苦之中,并无怨叹,十分甘心情愿。为主的福音受苦可以试验信徒对主的忠诚是否可靠。
C.他卫道的忠心
“是辩明证实福音的时候……” ,他不但甘愿为主受苦,也忠心扞卫真道,是常为真理作战的战士。
“辩明” 注重讲述方面之尽忠, “证实” 却注重在经历上的见证。辩明福音需要对真理有透澈的认识,能以辨别异端。本章 16 节虽然给我们看见,保罗对于传扬基督的人有很宽广的心,甚至反对他、破坏他工作的人,只要确是高举基督保罗就为他们欢喜。但是在为真理的辩护方面,保罗却有最严厉的态度(加 2:4-5 )。在辩明福音的工作上,是可能遇到教外的敌对和教内结党之反对的。但保罗对于任何错误的异端绝不容忍。他对于自己的利益、地位或权力虽可以让步,但对于真理的错误方面,或传错误道理之人,他却是一刻的工夫也不容让的。
在此注意,保罗不止是辩明福音,也藉生活和工作证实福音(帖前 2:9 )。 “福音” 是神的大能,对相信的人而言,他们亲自经历了福音,知道它能把人从罪恶之路上转回,因而证明它是生命之道。但对那些不信的人,福音如何能证实是神的大能呢?这就需要信徒藉着生活见证来向他们证实了。保罗的一切生活行事,都可以说是证实他所传的福音。
这里要更加留意的,是保罗说: “无论我是在捆锁之中,是辩明证实福音的时候,你们都与我一同得恩。” 这 “一同得恩” 可有两方面的意思:
1. 腓立比信徒原是因保罗虽在捆锁之中仍然忠心勇敢地传福音,因而得着神的恩典(按照徒 16:16-34 ,保罗初到腓立比传道时,也曾下入监牢之中,为主受苦)。保罗虽然当时是为主受苦,但看见腓立比人因此蒙恩,便觉得这就是他自己蒙了恩,因他究竟将福音传开了。所以腓立比人是因保罗所传的福音而蒙恩,保罗却是以自己受苦而福音被证实为主所赐给他的恩。所以在此保罗说腓立比人和他一同得恩。
2. 腓立比信徒也跟保罗同心地辩明福音。腓立比信徒在领受福音之后,也追随保罗的踪迹,不怕为福音受苦,像保罗一样地辩明证实福音。保罗认为,他们这样与他同心,就是与他 “一同得恩” 。按徒 16 章的记载,保罗初到腓立比时,有卖紫色布的吕底亚与他同心(徒 16:13-15 );其后保罗为福音下监,在监狱中祷告唱诗赞美神,以致地大震动,监门全开;到保罗出监之后,又再到吕底亚家中与弟兄们相见,并劝慰一番,然后离去。保罗这些话可能是回忆当时的情形而说的。
8 D.他体会主耶稣的心
保罗在这里说: “我体会基督耶稣的心肠,切切的想念你们众人。” 这种体会基督的心肠,是每一个事奉主的人应有的态度。这句话解释了他为什么会常常想念腓立比的信徒,就是因为他体会主的心肠。主的心肠是爱腓立比信徒的,顾念他们灵性情形的。保罗体会主的心肠而爱顾他们,常常挂念他们,用真理栽培他们,又切切为他们在神面前祈求。
能体会主的心肠,是一种长成的生命。婴孩和未成长的孩童不会体会父母的心,他们不理会父母的难处,只知道自己要得着什么,便哭泣强求;但长成后的儿女就能体会父母的心肠,不是事事求自己的享受,也寻求父母的欢心,肯为父母舍弃自己的要求。照样一个基督徒灵命幼稚时,只知道为自己打算,生活以自己的一切为中心。生命长大之后,就会在凡事上求主的喜悦,体会主的心肠,爱主所爱、求主所求。
“这是神可以给我作见证的” ,这一句话使以上的见证更有力量。使徒保罗在写给罗马、帖撒罗尼迦和加拉太的书信中,也曾提到神可以为他的话作见证(罗 1:9;9:1; 帖前 2:5,10; 加 1:20 ),以加强他所说的话之真确性。因为这种关乎他自己内心意念的事,谁能证实呢?除了他平日所表现的敬虔生活之外,神是最有力的见证人。保罗敢说有神可以作见证,表示他所说的不是随便开口的好听话,要博取别人的敬爱,而是实话实说。使徒似乎要防备那些喜欢模仿他而说属灵大话的人。我们不要以为只要能够说得很属灵就可以了,乃要注意自己所说的话是否有神作见证,才是好的。
二.为信徒的爱心与知识而祷告( 1:9-11 )
这几节中保罗的祷告有三点要义:
1.求神使信徒的爱心在知识与见识中增长( 1:9 )
2.求神使信徒能分别是非作诚实无过的人( 1:10 )
3.求神使信徒靠着基督结满仁义的果子( 1:11 )
1.求神使信徒的爱心在知识与见识中增长( 1:9 )
9 “知识” 原文 epigno{sei ,英文译作 knowledge ,这字在弗 1:17 中文圣经译作 “真知道” 。在西 3:10 亦译作 “知识” ── “穿上了新人;这新人在知识上渐渐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像。” 注意,保罗说这新人在知识上更新的结果,会使信徒的灵命长进,像主的形像。由此可见这 “知识” 不是指普通的知识,是指对神方面之认识的 “知识” 。
“见识” 原文作 aistheesei , K.J.V. 译作 judgment ,意即判别,但 N.A.S.B. 和 R.V. 都译作 discernment ,是辨别或辨认的意思。本字新约只用过这一次,含有鉴别、识别、鉴察的意思,所以它是注重我们在经历方面的判别力。
保罗的祷告,是求神使腓立比信徒在认识神的知识上,和经历神的见识上多而又多。 “多而又多” 就是不断长进,十分丰富,绰绰有余的意思。
腓立比人是很有爱心的;从他们对待保罗方面,可见他们比别的教会更有爱心,因他们在保罗离开他们之后还是常供给他的需用(腓 4:15-16 )。保罗在马其顿工作时,照圣经所明记的,只有腓立比教会在生活需用上供给他。可见他们的爱心必然十分真诚,而且相当长进;所以保罗很放心地接受他们的馈赠。他们既然特别有爱心,所以保罗就为他们祷告,求神使他们的爱心 “在知识和各样的见识上,多而又多” ;不论对神的认识,和在经历中对事物的判别能力,都大有长进,使他们有智慧,能够照着神的旨意和人的益处,适当地运用爱心。
保罗的祷告显示,信徒的爱心必须加上认识神的知识,和各样判别事物的见识,因为真爱心是与真知识一同长进的。哥林多人的毛病就是他们的知识与爱心脱节,结果便生出骄傲自大(林前 8:1 ),或是愚昧和受欺。爱心运用得不适当的结果,会受挫折而灰心冷淡。信徒若要在爱心上增长,不但要热心待人,也要有属灵的智慧去运用它。认识神愈多,认识神的知识便愈增加,属灵的判别力也跟着长进,而爱心之运用也愈加适当,如此我们的爱心就愈易于受激发而增多了。信徒愈不凭感情和肉体的冲动行事,愈能在爱中认识神。这几方面的长进是互为因果的。如此循序渐长,信徒的灵性生命,就会日渐丰富了。
2.求神使信徒能分别是非作诚实无过的人( 1:10 )
10 “分别是非” ,中文新旧库译本作 “试验什么是更美的事” ,英文 K.J.V. 也译作这个意思。信徒在属灵的追求上,不只是会分别是非就够了,还要会拣选那美好的。我们的目标不是普通的好与坏,乃是要那 “上好的” 。一个不断长进中的信徒,是不会以他现在的 “好” 为满足,而是一直追求那更美的、上好的属灵恩典(注意中文圣经分别是非之下的小字作 “喜爱那美好的事” )。爱心在知识和各样的见识上长进,就会使我们更有属灵的眼光,知道什么是 “更美好的事” ,因而生出喜爱之心,更有力量拾弃那些卑贱的事,追求上好福分的生活。
“作诚实无过的人,直到基督的日子” , “诚实” 一词的原文 eilikrineis ,有纯洁的意思。 “无过” 原文 aproskopoi ,此字新约用过三次,徒 24:16 译作 “无亏” ,在林前 10:32 译作 “不要使他跌倒” ;照这两处的经文,可见这个字有两方面的含意,即不使自己有过失,和不使别人有过失。我们作一个诚实无过的人,就是靠着主,运用祂所赐的各样智慧和知识,判别各样是非,作个真诚的人。换言之,诚实并不是无知,易受人愚弄欺骗。因为一个易于受欺的人,虽或可算为诚实,却不算为无过。诚实而无过,表示我们应当在诚实之中有智慧,知道如何使自己不至跌落罪恶的陷阱之中,也不使别人落在罪恶的试探之中。主耶稣并非要我们作一个糊涂的老实人,而是作一个 “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 的人。这是末世基督徒应具备的品德。
“直到基督的日子” ,上文第 6 节已提到,是指主再来的时候(林前 1:80; 林后 1:140; 腓 2:160; 帖前 5:20; 帖后 1:10 )。本句显示,信徒在世行事为人应以等候基督的再来为目标。我们所行所言,并非只为给今世的人观看,更是为着将来可以向主交代。
3.求神使信徒靠着基督结满仁义的果子( 1:11 )
11 此处首先告诉我们怎样才能结果子,就是 “靠着耶稣基督” 。基督徒该作能结果子的枝子。一棵树能否结果子。原不在乎枝子本身,乃在乎树如何。树能结果子,枝子当然也能结果子。如果树是枯干的,枝子怎能结果子呢?主耶稣说: “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 (约 15:5 )。凡信靠基督的人,就是联在这棵树上的枝子,当然就是能结果子的枝子。因为耶稣基督乃是一棵必然能结果子的树。所以我们能否结果子的关键,不在乎本身如何完全,乃在乎有否联在这棵树上。
“靠着主耶稣基督” ,这句话是本书的常用语,如靠主有指望( 2:19 ),靠主知道自己将脱离患难( 2:24 ),靠主站稳( 4:1 ),靠主喜乐( 4:40,10 ),靠主凡事都能( 4:13 )。使徒屡次提到靠主,表示信徒要在各方面靠主,并且需要常常受到这样的提醒。
其次本节告诉我们应当结些什么果子──应当 “结满了仁义的果子” 。 “仁义” 原文是公义的意思,表示我们所结的果子──我们在生活上、工作上所得的成功与果效──应当是合法的,是用合理的手段和正当的途径获致的,不是用诡诈、取巧,或弯曲的方法获得的。这种成效不但足以表彰神的慈爱如何激发人的心,也可以表彰神的公义与圣洁的德性。因为领受神生命的人,所结出的果子与神的本性相似。
再次,本节也告诉我们应如何结果子,就是要 “结满了” 仁义的果子。 “结满了” 表示我们所结的果子应当是很丰富、充足,而且经常没有缺乏。保罗这样为信徒祈求,正反映出神的心意。神所盼望于我们的,不只是一个能结果子的信徒,乃是结满了果子的基督徒。
最后,本节告诉我们结果子的目的是什么,就是 “叫荣耀称赞归与神” 。正如一棵园中的果树,所结的果子理当完全归给他的主人,绝不是那些树的夸耀或装饰。树本当为着增加主人的利益与享受而结果子,信徒结果子也应当以能使神得着完全的荣耀为最高目的。
一棵树结满了果子,是表示那棵树有很深的树根,隐藏在泥土之下,经常吸收地里丰富的养料,所以才能结出那么丰满的果子来。基督徒能结丰富的果子,必须深藏在基督里,经常从神那里领受亮光和启示。
这就是保罗为腓立比人所作的祷告,也是现今信徒追求的目标。
问题讨论
保罗怎样为腓立比信徒感恩,对我们有什么教训?
腓立比人怎么能够 “从头一天直到如今” 还是保持同心合意,兴旺福音?
“辩明” 和 “证实” 福音有什么不同?保罗怎样体会基督的心肠为主作工?
保罗为信徒的代祷有那几点主要内容?有什么教训?
第三段 在监狱中的见证( 1:12-30 )
在本段中,保罗叙述他自己在监狱中的情形。他虽然为福音受痛苦,但因他受苦的见证,却使许多人得闻福音。为这缘故,保罗虽然为主受苦仍觉快乐。在此分为三小段研究:
一.保罗受苦更叫福音兴旺( 1:12-18 )
二.保罗受苦中的信心与盼望( 1:19-26 )
三.保罗受苦中的劝勉( 1:27-30 )
一.保罗受苦更叫福音兴旺( 1:12-18 )
1.保罗如何因受苦而使御营全军得闻福音( 1:12-13 )
12 保罗在此有意向腓立比信徒解释,他这样为主受苦,不但不会叫主的福音受损害,反而叫福音更加兴旺。按徒 28:30 的记载,保罗初到罗马时,还享受有限度的自由,可以自己租房子住,不过有兵丁来看守他,因而保罗可以有较多机会传福音。但在保罗写这封书信时,大概已经被移至狱中,且审判的日子已近。可能因这缘故,腓立比信徒为保罗更感焦虑。保罗特别解释,他这样为主受 “捆锁” ,于福音不仅无碍,反而有助益。这样,何必为他焦虑呢?所以他说: “弟兄们,我愿意你们知道,我所遭遇的事,更是叫福音兴旺。”“所遭遇的事” 无疑是指他在罗马坐监的事,但不会是特指他坐监中的某一段时间,而是指他在罗马坐监的整个时期。
在此圣经给我们看见,福音在保罗身上,是不会因环境的改变而受拦阻的,不论他所处的环境如何恶劣,福音照样能因他而兴旺,甚至更加兴旺。许多人以为,如果自己的环境比现在好些,必定能为主多作一些工作。但保罗的经历证明这种设想是错的。他在环境比以前更恶劣,身系囹圄之中时,却使福音更加兴旺。我们不可忽略,保罗在监狱中若发怨言、焦急、烦躁、沮丧、灰心……的话,绝不可能叫福音兴旺。他身虽在狱中,却从未为自己怨天尤人,乃是一心挂念主的事工,照常尽量利用机会传道,所以才会使福音更加兴旺。许多时候我们徒然受苦,对福音毫无益处,与保罗大不相同。
13 “御营” (太 27:27; 可 15:16; 约 18:28,33;19:9; 徒 23:35; 腓 1:13 都用过)在福音书中有时译作 “衙门” 。这 “御营” 是否指罗马皇帝的禁卫军?因 “御营全军” 这句话显示其中人数颇多。要是御林军的话,按当时的体制约一万人。可能有解经家认为御营全军人数太多。保罗在囚禁期间不可能使御营全军得闻福音。(按徒 23-26 章,保罗在该撒利亚被囚时,从未提到他会得释放,只提到他要上告该撒)原文字根 praitorion ,只有一个字,原意是 “官庭” ,也有 “栽判庭” 的意思。因而认为译作衙门更妥。但保罗在这里所指的皇帝的栽判庭是皇庭或属皇帝直辖下的栽判庭。 “御营全军” 英文 K.J.V. 译作 "all the palace" , N.A.S.B. 译作 "the whole praetorian guard" , N.I.V. 新国际译本作 "the whole palace guard" ,都与和合本相同。但保罗怎么可能使御营全军都知道他受捆锁是为基督的缘故?应留意使徒行传的记载:
A.保罗曾在罗马军兵之驻防城腓立比被诬告、受棍打、下冤狱(徒 16:1-31 );却唱诗祷告直到半夜,众囚犯正侧耳而听。忽然地大震动,众囚犯锁炼松脱,监门全开,却没有人逃走,禁卒全家得救,这件大事,全腓立比驻军必传为奇闻。
B.在耶路撒冷,千夫长特许保罗在营楼向大群愤怒的犹太人作见证(徒 21:31-40;22 章);后来有人要杀保罗,由百夫长领保罗外甥见千夫长,千夫长派出马兵、步兵、长枪手共四百七十余人保护保罗到该撒利亚(徒 23 章)。
C.保罗在该撒利亚先后向巡抚腓力斯、非斯都、亚基帕王作见证,亚基帕王且大张声势而来(可能带着不少随从)与巡抚非斯都会审保罗,保罗却向这些高官传福音(徒 24-26 章)。
D.保罗在往罗马途中,受御营的百夫长保护和厚待(徒 27:43 ),到罗马后又特许他租房自己住,由兵丁看守(徒 28 章)。
所以保罗早在罗马高官及军官之中有了好名声。他在罗马入狱,使御营全军或整个宫庭的人都知道他是为基督的缘故是毫不希奇的事。保罗的受苦竟能使御营全军都知道 “是为基督的缘故” !我们今天回头看保罗的经历,当然不以他被捕入狱为羞辱,反以为是荣耀,因他的受苦已经显明是为基督的缘故。但当时保罗却很可能受人的误会。就如现今我们若忽然被拘留在警察局中,事后恐怕要费相当多唇舌,才能向亲友解释清楚。所以我们不要以为,保罗被监禁在狱中,不会对他的名誉有什么影响。但他的见证已显明,他的下监不是由于自己的错失,而是为基督的缘故。这也证明神会看顾祂的仆人,祂会显明每件事的真相,为无辜的人伸冤雪耻。
神会在人的各种混杂难解纠纷中,显明祂仆人的忠心,这是一切为主受苦之人的安慰。圣经中也可见相似的例子,如亚伯的流血(创 4:9-11 ),约伯的受冤屈等,神都显出证明,指出这些人是祂所喜悦的。
另一方面,既然 “御营全军” 都明了保罗下监是为基督的缘故,可见保罗在狱中,必然全心全意向那些看守他的兵丁传讲福音,以致凡看守过他的兵丁,都知道保罗对福音的热心,因而了解他的下监绝不是因为罪行,而是为基督的缘故。保罗传福音就像商人和政治家,尽量利用每一个机会,总要达到目的。
注意,任何一个人被捉到牢里,在案件还没了结之前,总难免有一种心理:暂时把一切别的事先搁下,等候案件了结再说;保罗却不是这样,他并没有暂时不传福音,等候案件了结。要是这样,他必定会虚耗两年时光。他乃是不管案件如何发展,只管对他眼前周围的兵丁传讲福音。结果,在他的案件没了结之前,福音在那些很难有机会听闻的 “御营全军” 中已经传开了。基督徒应当效法保罗的精神,任何世间没能解决的事,让它悬着好了,我们且先尽力把福音传出去,不用等待世间各种悬而未决的事都解决了,才去传福音。否则,我们可能错过了许多宝贵的机会。
2.保罗如何因受苦而使信徒更加得坚固( 1:14 )
14 “多半因我” ,本句说明信徒因保罗坐监,多半受到怎样的影响。保罗的见证,不但影响了那些来看守他的兵丁,和御营全军,他在苦难中的忠心,也仿佛是一种无声的言语,使其他信徒因他的见证受感,更加笃信保罗所传的神是真的,他们所信的是对的。按当时的情形说,保罗既身为许多外邦教会之建立者,他被捕下监,似乎很自然会引起许多信徒的恐惧与疑虑;但因保罗的信心,结果适得其反。信徒没有因他被囚而恐惧,反而因他被囚而 “笃信不疑,越发放胆传神的道,无所惧怕” 。保罗在自己的经历中,证明他所信所传的神,是能帮助他胜过患难的,是无往不胜的,是不受任何拦阻的。信徒看见保罗这活生生的见证,信心上大得鼓励,就愈发刚强壮胆了。
所以,每逢神允许我们受些苦难时,就可能因此使许多人跌倒,也可能使许多人得坚固与激励,其关键全在乎我们在受苦中的见证如何。
“多半因我” ,这句话也提醒我们,在我们周围有许多人在注意我们,在接受我们的影响,或正想影响我们。我们是受人的影响?还是影响别人?这真是值得我们深思。保罗曾对哥林多人说: “这样看来,死是在我们身上发动,生却在你们身上发动” (林后 4:12 ),他在这里的经历证实了这句话是真确的。他又说: “我们在一切患难中,祂就安慰我们,叫我们能用神所赐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样患难的人……” (林后 1:4-6 ),而在此,他自己在患难中,就能用他患难所得的安慰,去安慰腓立比的信徒。他所传的,确实是他自己所见证的。
“笃信不疑,越发放胆……无所惧怕” ,在此可见信心与胆量的关系:能够无所惧怕的秘诀,在于信心坚固,笃信不疑。保罗在监狱中竟也能使信徒如此勇敢,因为他能使信徒感觉到他所信的神,是位又真又活的神。
若神许可我们为祂受苦,就是赐给我们一个机会,好像祂曾赐给保罗的机会一样,让我们可以在苦难中显出更坚强的见证,使信徒因我们所经历的恩典与能力,更加笃信我们所传的福音及神的信实了。
3.保罗如何在受苦中显出他宽大的心怀( 1:15-18 )
15-18 这几节说出,保罗的受苦对那些反对他,嫉妒他的人发生了什么影响,以及对于他们所加给他的难处,保罗采取如何宽大的心。
保罗在 15 节指出,传福音的工作中,可能有几种不同的存心。有些人传基督是出于分争、嫉妒;有些人是出于好意或爱心;也有些人是存心要跟保罗作对。但不论他们存着怎样的目的,保罗都以一种很宽广的心包容他们。因为保罗传福音并非为自己的任何利益,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基督被人传出去。只要基督被传出去,他就欢喜,所以不论那些传福音的人存心如何,保罗都因基督被传开而欢喜。当时可能有些反对保罗的人,趁保罗下监的机会赶快传基督,想要跟保罗竞争,以争取更多的工作效果。岂知保罗并不计较他们的竞争,因为他并不像他们那样存私心事奉神。这不是说保罗同意人不存纯正的动机传福音,他乃是撇开那些人的动机跟他们在神面前将会得着的结果不谈,只将自己对于基督被传开而欢喜的心意表露出来,藉此说明那些人所作的对他没有妨碍,完全不能使保罗的工作受什么损害,甚至也不能损害神的工作。那些人如果以为这样便能使保罗慌乱,惟恐被他们争了先,就完全错了。
这几节话也显示神的永远得胜。虽然人传基督会各存私心,想利用基督为自己求荣耀,但最后倒是他们被神利用,反倒是基督被传开了,而那些人所能得着的,只不过是一些至暂至轻的 “虚浮的荣耀” 而已!他们并不能从神那里得着什么。先知巴兰就是一个例子,他虽然想去咒诅神的百姓,结果反而被神的灵所控制而说了祝福的话。人若存心自私,只能败坏自己的工程,并不能真正损害神的旨意,而他们却必须为自己邪恶的存心与行事受到应得的报应。
保罗在此启示我们一项真理:对于那些传基督的人(不是传异端的人),不论他们的动机怎样,我们都该存着一种 “因着基督被传开而欢喜” 的心对待他们。因我们的主要使命,不是专去跟这些人作对,而是尽力叫基督传开。除非他们所传的不是基督,否则我们就该用保罗那样的心包容他们。我们何必专注于揭发和推测别人存心的事上呢?那是只有基督自己才有资格去作的事。我们为什么不多用些时间去省察自己的存心如何呢?为什么不多用心在让基督彰显的事上呢?那才更符合我们的使命,至于那些不忠心的仆人自有他们的主人,到了时候便会跟他们算账(罗 14:40; 林前 4:5 )。
“为此我就欢喜,并且还要欢喜” ,本节说明保罗喜乐的秘诀,就是完全以主耶稣的利益为利益,专门看基督方面的胜利,这就是他能在一切苦境中喜乐的原因。保罗跟我们一样,是有感情、有思想的人,他当然也会因人的反对而受刺激、感痛苦的。他并不是机器,遇到对自己有利的事不会欢喜,对自己有损之事不会忧愁。但他虽然也像我们一样有情感,却能在苦难中喜乐;虽然外有身体上的枷锁,内有弟兄的嫉妒,趁机会拉拢信徒,增加他精神上的痛苦,但他的心却看到基督的得失,甚至将主的得失跟自己的得失看为一体。所以他不会因自己受患难、受人嫉妒……而感到有什么损失,因基督正因他的受苦得着益处,这就跟他自己受益完全一样。这种情形就像一个人右手拿出一千元出去,而左手却得回一万元。他绝不会去为那拿出去的一千元惋惜。所以保罗能够很自然地欢喜、更欢喜,因他的心中另有一个算盘,专门看到主方面的得着。虽然他自己受损失,只要基督能得益,保罗就喜乐了。
二.保罗受苦中的信心与盼望( 1:19-26 )
1.知道必得救( 1:19 )
19 本节的 “得救” 指保罗自己为主被囚之事。保罗表示他深信这次为主被囚,不至被定死罪,必然得着释放。他这样相信是根据两点理由:信徒的代祷与主耶稣基督之灵的帮助。
在圣经中有时称圣灵为: “耶稣基督的灵” 、 “基督的灵” 、 “主的灵” 、 “耶稣的灵” 等等(徒 5:9;8:39;16:6-7; 罗 8:9; 彼前 1:11; 林后 3:17 ),实际上都是指圣灵,并非另外的灵。
保罗的受苦使信徒更热心为他祷告,这是主仆受试炼的另一种功用,不但使受试炼中的神仆得造就,他使其他的信徒学习爱心与代祷的功课。保罗相信教会众信徒为他代祷是有功效的,所以他深信会得着释放。不过,信徒的祷告所以有功效,是因为圣灵的帮助。圣灵在人心中作工,主宰人的心思、意念,教导信徒怎样祷告,又使信徒有力量、有信心祷告。
“终必叫我得救” ( 19 下),原文 “叫” apobeesetai 意即 “变为” 、 “终使” 的意思, N.A.S.B. 译作 turn out (翻转)。使徒的意思就是:这事必因他们的代祷与基督之灵的帮助,转变成为他的拯救。保罗自己的信心与腓立比人的代祷──爱心,这两种灵德,都能使事情发生改变,使祸患变成祝福、痛苦变成喜乐,使一切临到自己的事都变为有益(参罗 8:28 )。上文所讲的事,正是保罗对于这两种灵德的现身说法。他在苦难中的信心和他的爱心,使这场苦难变成他自己和许多人的祝福。
2.不羞愧的盼望( 1:20 )
20 上半节 “照着我所切慕所盼望的,没有一事叫我羞愧” ,有四点重要教训:
A. “切慕” 原文 apokaradokian ,意即引颈等候。是十分专心、渴想的等候。新约除本节外,罗 8:19 译作 “切望等候” 。保罗所切慕所盼望的,没有一事叫他羞愧,也就是没有事叫他失望、落空。这句话表示,保罗所盼望所切慕的都不是属世俗、属罪恶的事,而是神所喜悦并乐意赐给人的事,所以都不致落空。许多时候,我们似乎觉得自己的渴望常常落空,甚至受羞愧,因为我们所切慕、所盼望的,并非神所喜悦的事。
B.这句话表示,神所应许的一切属天的盼望,并我们一切为神所受的劳苦都不会落空。保罗说这样的话,不是一种推论,乃是照他自己的经验讲的(参林前 15:58 )。
C.这句话也说明保罗事奉神的忠心。没有一件事会叫他在神前感到羞愧或良心不安,不能向神交账的。正如他在大祭司亚拿尼亚面前所作的见证: “弟兄们,我在神面前行事为人,都是凭着良心,直到今日” (徒 23:10; 参徒 24:16; 林后 1:12;4:2 )。
D.这句话暗示,神所赐的一切属灵恩赐都是必然兑现的,如永生、复活、荣耀、与神永远同在等,都将实现。
3.让基督照常显大( 1:20 下)
20 下 这句话非常豪爽,表明没有什么事能拦阻保罗传福音。不管外面的环境是好、是坏、是安定或动荡,基督的工作在保罗身上照常进行。他以前在腓立比被囚下监,也是这样。他曾在监狱中使禁卒一家都得救(徒 16:31 ),现在他在罗马狱中,又使御营全军得闻基督福音。他传福音的工作不因环境的困难而停止;不论环境如何变迁,他照常传道。
“照常显大” 也表示,保罗在各种试炼中都能显出基督的荣美。 “无论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权的、是有能的、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 保罗总是让基督在他身上照常显大。他所以能如此,是因他为基督已经置生死于度外。注意上句 “无论是生、是死,总叫……” 表示他为基督是不顾性命的(参徒 20:24 )。我们为什么会因所受的患难、贫穷、痛苦、人的反对,就退后、灰心、丧胆呢?无非因为还没为基督 “不以性命为念” 。但一个人若已置生死于度外,一切难处就都能胜过了。
4.活着就是基督( 1:21 )
21 不认识保罗的人,可能以为他这样说太骄傲了;但只要留心读他的一切书信,就不会觉得他这样说有什么骄傲之处,因为他不过在这里讲出实情而已。反之,要是另一个人随便地说这句话,不认识他的人或许会感到惶惑,而认识他的人更会感到厌恶了。
其实这句话不是容易讲的。保罗要是没有实际的见证,必使受书人发生恶感。因为保罗跟腓立比信徒之间彼此认识相当深,是不能随便夸口的。
“因我活着就是基督” ,这意思就是:我活着就是基督的代表,是基督的样式,是不断为着基督和表彰基督的。 “我死了就有益处” ,这益处,按下文看来,是指保罗自己所得的益处,因他死了便到主那里去。但这益处也可以指信徒方面说,因他既然活着是基督,那么他的死必能激励更多信徒热心爱主。许多主的仆人,生前不如死后那么受人敬重,影响人那么深远。尤其是文字方面的工作,许多主仆去世后,他的着作比生前更受信徒的重视,叫更多人得益。但我们千万不要只留意主的仆人们离世以后如何受人的敬重与爱戴,而忽略了他们生前事主的忠心。
本节可将基督徒的灵性情形分为四等:
A.活着为自己
虽已重生得救,但灵程十分幼稚,只比不信者略胜一筹。他们的生活还是以自己为中心,为自己打算,他们的人生观比世人好的只是:除了为肉身打算之外,还会为灵魂打算而已!
B.活着为基督
这是比较进一步的灵程。这等信徒知道他活着并非以自己的得失为前提,应该以主的利益为重。他们的生活实际上已经换了目标,一切都要求有属灵的价值。
C.活着像基督
这等基督徒不但活着为主,而且像主。许多人存心虽然为主而活,但活出来的却是自己,因为生命不够深度。我们不但要存心对,表现也要对;目的正确,行动也要正确。
D.活着是基督
这是灵程的最高级。不单是在某一点上像主,也在多方面像主;不只是一部份生命让主掌权,而是整个生命都让主掌权。这等基督徒可以说是 “活着是基督” 了。按正常情形,每个信徒都该是个小基督。不过,我们并未活出我们所是的,只活出我们所不是的,因为我们没有完全顺服里面的生命。 “活着就是基督” 这句话只是指生命性情像主,绝不是指能力和智慧。
5.两难( 1:22-24 )
22 本节经文意义不明,显在此引用 《圣经新释》 中所介绍的两种不同的译法,以供参考:
A. “若活在肉身里,则对我就是工作结果的意思。那我要如何选择,我都不知道。”
B. “就我而论,生确然就是基督,而死则带来更多利益,但肉身的生存既给我工作结果的机会,我几乎不知道如何选择。”
大概保罗在这里的意思是:他若在肉身活着,可以继续为主工作、结果:他若死了,可以到主那里去;在这两者之中,他不知该拣选那一样。当然在此所讲生死的拣选,乃是指他坐监的结果,换句话说,在殉道与被释放而继续传道之间,他不知该怎样拣选。在此所给我们的教训有二:
A.保罗既提到 “有肉身活着” ,就是暗示信徒还有另一种非肉身的存在──属灵身体的生命。我们总是活着的,在肉身的生命结束之后,只不过换一种方式活着──进入一种更美的境界活着。
B.保罗对于自己的生命仿佛满有把握,似乎生死全在乎他的挑选。他仿佛把审判官撇在一旁,要生要死,权柄不在审判官的手中,全在乎他在主前怎样拣选。他深信他怎样拣选之后,主就会为他成全。这表示保罗十分相信他的生命是在主手中,并且这种信念早已深藏在他心中,成为一种惯常的观念,随时流露于言词之间。这是一切为主受苦之信徒的安慰,也是一切受苦信徒该有的信念(参 25 节注解 )。
23-24 注意,本节中的 “两难” 绝非保罗对自己的生命安全感到彷徨,或是他对死亡的可能来临发生恐惧,不敢豫卜事件之后果,而产生 “两难” 。本节的上下文都没有这种意思。保罗乃是觉得为主继续活着,或不再活在世上而到主那里,各有好处,而且这两方面的好处似乎难分高下,因而保罗感到 “两难” ,不知怎样挑选了!
要是保罗为自己打算,他觉得离世与基督同在是好得无比的;但若为信徒设想,他就还愿意活在世上。保罗这种两难是很深的。他在罗马书 7 章中,也曾提到一种 “两难” ,那是罪恶、情欲、世界与基督,在内心中争夺地位的 “两难” ,使人在 “体贴主” 还是 “体贴罪” 之间难以自主。但这里的 “两难” ,和罗马书 7 章中的那种争战绝不相同。他的心中已经不为丢不下 “世界” 而争战了。他和那位在天上的主有很亲切的感情,内心十分向往天上的事,他决不至因为丢不下世界而犹豫。反之,按着他自己所喜欢的,倒是巴不得能早些到主那里去。所以他在这里的两难是完全超脱尘俗的,是为爱主而有的两难,并且他终于体会主的意思,而认为应当仍活在世上。他这种拣选,比一般信徒为世俗虚荣的拣选,其高超优越之处,真是不可以道里计的。
在此显见圣灵在保罗身上工作的两步。
第一步是叫保罗对于这世界完全绝望,而对天上的主有热切的盼望。他喜欢离世到主那里。
第二步是叫保罗情愿为主的旨意而牺牲如此高尚的愿望,情愿活在世上。结果就使保罗在世上百分之百为基督而活。
本节经文也给我们看见,当我们认识到活着并不是只为自己,而是为许多人的益处时,必然更有力量舍弃自己的利益或爱好。当我们想到主在我们身上的托付和应有的见证,以及因我们的见证而能使许多人蒙恩时,必然更愿为主舍弃一切,过分别为圣的生活。
6.信心与喜乐( 1:25-26 )
25 本节显示,保罗所以确实知道自己不会被定罪,就是因为他深信他活着对信徒们更是重要。换言之,因他深信主还要用他在信徒中工作,所以他便确知这次受审不至被定罪。现今服事主的人也应当知道,主若仍要用我们在这世上,主所托付的工作若还没作完,无论遭遇什么患难──急症、灾难、穷困,都不至于使我们离开这世界,因为我们的生死是在主的手中。最重要的是,当我们还活在世上时,我们对于别人是否有益,是否空占地土?反之,若活着不但不能叫人受益,反叫人受损,败坏人的信心、羞辱主的圣名,那就活得毫无价值。
“使你们在所信的道上,又长进又喜乐” ,这两句话说出了保罗不但是神所爱的,也是信徒所喜欢的(参路 2:52 )。他若与信徒同住,将能使他们在真道上长进,且因他而有喜乐。如果一个基督徒与人都合不来,必然是在灵性方面有毛病,切不可自以为是 “曲高和寡” ,认为别人跟你合不来,是因你太过清高的缘故。保罗虽为主的缘故忍受逼迫、患难,反对他的人也很多但另一方面,他与许多爱主的信徒都融洽共处,是信徒所喜欢的人。
“所信的道” ,原文 pisteo{s ,是信心的意思。新旧库译作信德,意思就是:使你们的信心又长进又有喜乐。
26 上文保罗已经提到,他要是还在他们中间,跟他们一同生活,必能使他们长进而喜乐。本节继续上文的讲论,指出他若再到他们那里,将使他们的喜乐 “越发加增” 。他们的喜乐一方面固然是因看见神的看顾,使祂的仆人从监狱中得释放,另一方面也因为保罗是一个信徒所敬爱的传道人,所以他的得释放,会使信徒的喜乐 “越发加增” 。但有些人,所到之处都令人忧愁,他们的灵性情形,成为教会的一种负累,常常要主的仆人为他们挂心,不但不能分担别人的难处,反而增加人的担子。
三.保罗受苦中的劝勉( 1:27-30 )
上文保罗已经将自己在罗马被囚的事,大略向信徒报告,并论及自己在受苦中如何存着信心与盼望,又将自己对生死问题的态度告诉他们;在此使徒继续劝勉信徒,应同心合意地为福音齐心努力,不要怕敌人的逼迫或威吓。本段可分四方面:
1.对自己方面( 1:27 上)
2.对众人方面( 1:27 下)
3.对敌人方面( 1:28 )
4.对苦难方面( 1:29-30 )
1.对自己方面( 1:27 上)
27 上 “只要” 是一个重要的词,加强下文的意思。使徒指出,信徒们只要 “行事为人与基督的福音相称” ,其余的事神会负责。可见个人行事之见证与福音广传之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这 “只要” 也表明, “行事为人与基督的福音相称” 是使徒对腓立比人最起码的要求,是信徒为福音作见证的基本条件。 “只要” 他们能以达到这个地步,使徒便可以为他们放心了。
“与基督的福音相称” ,就是行事与所传的福音相等。我们的行为应当使人觉得福音确是神的大能,确曾在我们身上显出拯救的能力。在新约的其他经卷中也有类似的教训。如徒 26:20 : “行事与悔改的心相称” ──注重人的方面。弗 4:1 “行事为人就当与蒙召的恩相称” ──注重神的恩典方面。这两处经文的意思是类似的。我们所信的福音,应当也是我们所 “行” 的福音。若我们口中所讲的是福音,但我们在生活上所 “行” 的却 “不是福音” ,就与福音不相称了。与福音相称的行事,就是一种无声而有效的话语,能把福音传开。
保罗在此将兴旺福音的重要秘诀告诉我们。这种秘诀不是有关传福音的技术──如何吸引人来听福音,而是关乎信徒的生活见证──藉着美好的品行,把福音见证出来。许多时候传福音没有果效,不是口才的问题,也不是讲章的问题,乃是基督徒生活见证的问题。
“叫我或来见你们,或不在你们那里” ,注意两个 “或” 字,表示只要信徒做到上句所讲的话,那么保罗 “或” 来、 “或” 不来,都不要紧了。现今教会所注重的是:能否请到一位很会讲道的奋兴家,长驻一处工作。但使徒在此提醒信徒,要是他们行事与基督的福音相称,就不在乎有没有大奋兴家、大布道家常在他们那里工作,同样能把福音传出去。反之,要是信徒的行事不能与福音相称,纵然有像保罗这样的传道人来到,福音仍然不能顺利地传出去。
2.对众人方面( 1:27 下)
27 下 这下半节解释了上半节。保罗所说他们行事为人要与基督的福音相称,那 “相称” 的具体表现之一,就是在于他们能够与众人同心兴旺福音。这样,保罗纵然不在他们之中,但只要知道他们 “同有一个心志” , “为所信的福音齐心合力” ,就可以为他们放心了。
使徒的话显出:福音工作不只要个人的热心,还需要团体的同心。同心合意传福音,是初期教会明显的特征。注意:使徒将 “同有一个心志” 与 “站立得稳” 连在一起讲,暗示信徒若要在试炼和争战中站立得稳,不能单凭个人的属灵经历,也要跟别的弟兄姊妹同心。因为我们所面对的争战,乃是一个强大的敌人──魔鬼;我们所需要的力量不只是个人的力量,更是教会的力量。若只追求个人的属灵,忽略了和弟兄姊妹的联络,仍必难以站立得住。
3.对敌人方面( 1:28 )
28 本节新旧库译本译作 “以致在什么事上也不怕敌人的惊吓;这乃是他们必得沉沦,你们却要得救的凭据,都是出于神。”“得救” 原文 so{teerias ,是救恩的意思,在约 4:22 译作 “救恩” (名词),在徒 4:12 译作 “拯救” (名词)。
“证明” 原文 endeixis ,在林后 5:5 译作 “凭据” 。
本节的意思就是:信徒凡事都不必怕敌人的惊吓,因敌人所加给信徒的惊吓,不过证明他们是沉沦的人。反之,信徒这样不怕敌人的惊吓,证明信徒是得救的。这两方面的沉沦和得救,都是出于神,不超越神的权力,都在神所许可的旨意内。
4.对苦难方面( 1:29-30 )
29 本节说明一个信基督的人应有的责任。他所蒙的恩典不只叫他得救,也使他有一种当然的责任,为他所信服的基督受苦。
保罗在此给我们一种很宝贵的观念,是普通人所没有的。普通人将蒙恩典与受苦当作两件事,以为得救或得着什么好处就是蒙恩;反之,受苦或受损失就是主没有施恩──没有蒙恩。这种观念使许多人在受苦中失去得胜的能力,许多人在受苦中失败;因为这种观念认为,他们所遭遇的苦境,就是主没有施恩、主不眷顾的表示,因此他们在试炼中信心摇动,以致跌倒。本节经文更正了这种错误的观念。使徒不但将蒙恩与受苦相提并论,且认为 “受苦” 正是神施恩的结果之一。神施恩使我 “为祂受苦” 与神施恩使我 “得以信服基督” 、领受种种属灵的福分和权利,同样是神的恩典。
保罗是受苦最多的使徒(林后 11:23-28 ),但他在每一次受苦之中都能得胜,因他有属灵的眼光,知道受苦乃是神施恩计划的一部份,为要叫我们可算为配得神的国(帖后 1:5 )。
30 本节给我们看见三件事:
A.保罗曾在腓立比受苦。以前保罗在腓立比传福音时所留下的见证,是腓立比信徒知道的(徒 16 章)。保罗在受苦之中有美好的见证,因此他叫他们回想他为福音争战的情形,以为勉励。
B.保罗现在还是像十多年前那样,忠心为福音受苦。他从前怎样忠心奔走十字架的道路,现今他仍然忠心地行走这条路,没有偏离左右。
C.使徒要腓立比信徒知道,他们现今的争战,与从前使徒在他们中间时所遇的争战一样。换言之,他们为福音所受的苦难,跟保罗为主所受的苦是同一性质的,他们的脚踪与使徒相同,所行的是正路,没有走差。
所以这句话一方面表示,当时腓立比信徒也为主受了些逼迫,另一方面也显示,他们所走的道路与使徒步伐相同。他们虽然受苦,却没有离开十字架的道路,没有偏离正路,这是争战中的信徒最大的安慰与鼓励。因着保罗的忠心,他不但在腓立比信徒中间时一举一动可以激发信徒的心,就是远在罗马狱中,他的书信也同样有力地勉励他们。
问题讨论
12-14 保罗身系囹圄,失去自由,怎么反而叫福音更加兴旺?注意他对苦难的态度和他受苦中的见证,对教外人和信徒的影响。
15-18 保罗对那些出于 “嫉妒分争” , “结党” ……而传福音的人,采取什么态度?保罗是否认为只要传福音,出于什么动机都不要紧?这几节经文对今天的教会,最重要的教训是什么?我们该怎样正确地用这里所启示给我们的真理原则?
19-26 注意保罗面对苦难所表现的信心如何?为什么保罗确知他所盼望的,没有一事叫他羞愧?保罗的人生有什么不变的目的?保罗说他活着就是基督是否太骄傲或狂放?为什么?什么是保罗的 “两难” ?他对自己的生死似乎不理会审判官会怎样判决,全在乎他自己在神跟前怎么抉择,这事有什么教训?
27-30 保罗怎样劝勉腓立比人为福音齐心努力?试分点列出劝勉的要训。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腓立比书》
腓立比书第一章
壹.保罗的问候、赞美和祷告(一 1 ~ 11 )
一 1 在本信开首,保罗和提摩太便已相提并论。这并不表示提摩太协助保罗写本信。保罗初次探访腓立比时,提摩太便跟保罗在一起,因此腓立比的圣徒也认识他。现在,使徒 保罗 开始写本信时,提摩太也与他在一起。
保罗现在已一把年纪(门 9 ),而提摩太仍然年轻。这样,年老的和年轻的正同负一轭,一起服侍一位最好的主人。朱伟慈以优美的字句表达这情景:“那是春天和秋天,活力和经验,冲劲和智慧,幼弱的盼望和安静与丰富之确据的结合。 2 ”
两人都被描述为 基督耶稣的仆人 。两人都爱他们的主,各各他山的情义叫他们一生服侍他们的救主。
本书是写给 凡住腓立比在基督耶稣里的众圣徒,和诸位监督、诸位执事 。“凡”(所有)这字常在本书中出现,保罗对所有主的子民都存亲切的关心。
凡住腓立比在基督耶稣里的众圣徒 ,指出信徒的双重地位。在属灵的地位而言,他们是 在基督耶稣里 ,被神分别为圣的。在地理位置而言,他们是在腓立比。他们同时存在于两个位置!
使徒保罗又提到 监督 和 执事 。 监督 是教会中的长老,他们牧养神的群羊,并以本身敬虔的榜样来带领群羊。执事是教会的仆人,他们主要管理教会的事务,如教会的财政等。
教会中只有这三群人── 圣徒、监督、执事 。若教会里有一位全权的牧师,保罗应该提到,但他却只是提到监督(复数)和执事(也是复数)。
这里描绘了一幅早期简朴教会生活的图画。先有 圣徒 ,然后是他们的属灵老师,最后是负责庶务的仆人。只此而已!
一 2 在保罗特有的问安语中,他祝愿圣徒有 恩惠平安 。恩惠大概不是指罪人悔改时所蒙的恩,而是指他每次有需要时,必须不断在施恩座前祈求的 恩惠 (来四 16 )。同样地,保罗为他们恳求的 平安 也不是与神相和,因为他们已经与神和好了,这平安是透过祷告和感恩而得的属神的 平安 (四 6 , 7 )。
上述两种祝福都是 从神我们的父,并主耶稣基督 那里来的。使徒保罗尊敬子如同尊敬父一样(约五 23 )。毫无疑问,保罗是以耶稣基督为神。
一 3 保罗至此涌溢出一首感谢的歌。对使徒保罗来说,那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保罗和西拉初次在腓立比下监时,监牢里也充满他们的歌声。他写这信时,大概是身在罗马的监牢──但他仍然在夜间歌唱。保罗确是不屈不挠的! 每逢想念 腓立比的信徒,保罗心里就充满感谢,他们不单是他在真道上所生的儿女,也在许多方面证明他们是一个模范的教会。
一 4 每逢为 腓立比信徒 祈求 的时候,保罗常是 欢欢喜喜 的祈求。对保罗来说,为他们祈求是一件乐事,而不是苦差。从这段经文和许多保罗书信中类似的经文,我们知道他是一个祷告的人。我们不需要再找别的原因,去解释他为何被神重用。我们想起保罗到过多少地方,认识多少基督徒,便会希奇他怎能跟他们所有人维持这种个人亲密的关系。
一 5 他为腓立比信徒感谢的第一个原因是他们 从头一天直到如今 ,都 是同心合意的兴旺福音。同心合意 可能包括经济上的援助,但也有祷告上的支持,全心全意为福音的广传而努力。保罗提到 头一天 ,我们必会想到,当这封信在腓立比教会中公开朗读时,那信了主的禁卒不知是否仍然活。若他仍然活,保罗这样提到自己初次把福音介绍给腓立比人,必定会触动他的心弦。
一 6 使徒保罗想到腓立比信徒在基督徒生命中有好的开始,他 深信 神 动了善工 ,也 必成全这工 。
衪动了善工,
衪大能的膀臂必成全;
衪的应许不会落空,
却总是是的,总是阿们。
~杜普莱迪
善工 可能指他们的得救,或指他们为兴旺福音而奉献金钱。 耶稣基督的日子 指衪再来的时候,到时衪要把子民领往天家。这可能包括基督的审判,那时衪要评核和奖赏那些事奉衪的人。
一 7 保罗感到他为腓立比信徒感恩是应当的,在他 心里 ,他常常记得腓立比信徒怎样忠心地支持他,无论他受试炼、被下狱、或周游各处 辩明证实福音 。辩明福音指回应别人的批评, 证实福音 指在那些已接受福音的心灵里,更坚固地建立福音的信息。温尼说:“福音既能退敌,也能坚固接受的人。” 3 这里的恩是指从神而来的,不配得的能力,为了在面对攻击时仍能继续作主的工作。
一 8 使徒保罗记念他们忠心地与他同工合作,这使他切切希望再与他们在一起。他求神 见证 他怎样 体会基督耶稣的心肠,切切的想念 他们众人。我们若记得保罗生来是犹太人,现在却写信给一群外邦人,我们便知道保罗的爱是多么不寻常。神的恩打破了世世代代的仇恨,现在他们都在基督里合而为一。
一 9 保罗由感谢转向祷告,他会否为他们祈求财富、生活舒适,或免于困难?不,他是祈求他们的 爱心在知识和各样见识上 常常增多。基督徒生活的主要目标是爱神和爱弟兄,但爱不单是感情上的事。为要有效地事奉主,我们必须使用智慧和 见识 。否则,我们的努力便是徒然。因此保罗祈求腓立比信徒不单能继续彰显基督徒的爱,也叫他们以完全的 知识 和 见识 ,来运用他们的爱心。
一 10 这样被启发的爱能使他们分辨更美好的事。在生活的各方面,有些事情是好的,有些是更好的。好的往往与更好为敌。为了有效地事奉主,信徒必须能作出分辨。
被启发的爱也能使他们避免那有问题的事,或明显的错误。保罗要他们诚实 4 ,即光明正大,并在 基督的日子 无可指摘。 无过 不是说没有罪。我们各人都会犯罪,而无可指摘的人是能认罪和远离罪,并向所得罪的人求饶恕,若有可能,便赔偿别人的损失。
基督的日子 ,如在第 6 节,是指被提和其后对信徒工作的审判。
一 11 在使徒保罗的祷告中,最后要祈求的是基督徒能结满了仁义的果子,意思是能使人产生仁义的果子,或能叫基督徒活出正义的生活的各种品格。这些品格的源头是耶稣基督,他们的目标是叫荣耀称赞归与神。保罗这个祷告可与以赛亚书六十一章 3 节的话完全看齐:“使他们称为公义树(结满仁义的果子),是耶和华所栽的(靠耶稣基督),叫他得荣耀(叫荣耀称赞归与神)。
史乐民写道:“‘果子’一词……跟我们与基督的关系和衪对我们的期望有密切关系。接在葡萄树上的枝子目的是要结果子。 5 ”
贰.保罗的入狱、期望和恳请信徒坚忍(一 12 ~ 30 )
一 12 祷告已结束。保罗跟数算他的祝福,就是他被下监而得到的益处。朱伟慈称这部分为“不幸中的大幸”。
使徒保罗 愿意弟兄们知道 他 所遭遇的事 ,即他的受审和入狱,结果 更是叫福音兴旺 ,而不是人所预期的使福音受阻。这是又一个奇妙的例证,表明神怎样败坏魔鬼和人的诡计,在似是悲剧的事件中带出胜利,从污泥中绽放出美丽。“人纵有恶径,神也有衪的道路”。
一 13 首先,保罗的 捆锁 已 显明 这是 为基督的 。他这句话的意思是许多人已知道他被下监,是因为他为基督作见证,而不是因他犯了法或犯了罪。
他 受捆锁 的真正原因,在 御营全军 和其他地方,已广为人知。 御营全军 可指:( 1 )整个王宫护卫 军 队,即守卫在罗马皇帝宫室的御营士兵;( 2 )整个王宫,这里包括所有住在其中的人。无论如何,他的下监成为了他在罗马皇室代表中的见证。
德鲁雷写道:
在罗马狱中,这囚犯的手臂被锁链系在狱卒身旁,狱卒要听闻囚犯为基督受苦的故事,而他翌日可能就要在尼禄身旁侍奉 6 。
一 14 他被囚的另一个好结果,是其他基督徒为主耶稣作见证时,也不会那么惧怕。逼迫往往能使安静内向的信徒变成勇敢的见证人。
一 15 有些人的动机是嫉妒分争。他们传 \cs9 基督 ,是出于 嫉妒 和爱争论。
另一些人则有诚恳和纯正的动机;他们传基督是 出于好意 ,目的是协助使徒保罗。
一 16 嫉妒的传道者以为他们这样做,会使保罗在狱中受苦更多。他们所传的信息是好的,但却存心不良。基督徒的事奉竟然靠肉体的力量,出于贪婪、斗争、骄傲和嫉妒的动机,多么叫人沮丧。这段经文教导我们,在事奉主的时候,必须省察自己的动机是否纯正。我们不可为了表现自己,为了一个宗派的冒升,或为了打击其他基督徒。
这里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叫我们知道行使爱心时要有知识,能分辨。
一 17 有些人传福音是 出于 纯正真诚的 爱心,知道 保罗是决意要维护 福音 。他们在事奉中没有自私,没有党派观念,没有恶心。他们知道保罗是为维护 福音 而被下监的。因此,他们决意当保罗仍在狱中时,继续完成他的工作。(译按,中文和合本与原着引用经文新英王钦定本根据不同抄本,因此第 \cs16 16 节和本节次序刚好倒转了。)
一 18 保罗不因一些人不良的动机而灰心失意,两群人都把 基督……传开 了,保罗 为此 而感到 欢喜 。
值得注意的是保罗在这样艰难的景况下,也不自怜,或博取别人的同情。相反,他心里充满主的喜乐,并鼓励他的读者与他一同喜乐。
一 19 前景是叫人鼓舞的。使徒保罗知道整件事最终必叫他 得救 。这里的 得救 不是指保罗灵魂的得救,而是指他从狱中得释放。这是指神要使用腓立比信徒的 祈祷 ,和 耶稣基督之灵的 工作或 帮助 ,来使保罗得释放。我们要为保罗看重这样一群软弱的信徒的祷告而感到惊奇。他认为他们的能力足以挫败罗马的计划和强大的权势。那是真的;基督徒可以藉祷告,影响国家的命运和改变历史进程。
耶稣基督之灵的帮助 意指圣 灵 为他伸张的能力──圣灵供应给他的力量。一般来说,那是指“圣灵供应给信徒的无限的资源,这资源能使信徒在任何景况下都能站立得稳”。
一 20 他想到信徒的代祷和圣灵的帮助,表示切切 盼望 自己永不会 羞愧 ,而能常常无所畏惧地为基督作见证。
无论审判结果如何──无论他能获释或要受 死 ──他的目标是 基督在 他 身上照常显大 。显大的意思不是使基督变得更伟大。衪已经是伟大的,而我们不能作任何事使衪更伟大。显大的意思是叫基督被人尊敬或赞美。金尔指出,我们可以怎样于在 生 时叫基督在我们身上 显大 :
用嘴唇叫衪显大──喜乐地为衪作见证;用双手叫衪显大──喜乐地事奉衪;用双脚叫衪显大──喜乐地作衪的差事;用双膝叫衪显大──喜乐地跪下来为衪的国祷告;用肩头叫衪显大──喜乐地肩负彼此的重担 7 。
基督也可以藉死在我们的身上 显大 ──身体为事奉衪而衰残;身体被残忍的长矛刺透;身体被石头掷得满身破损或受火刑。
一 21 简单来说,这就是保罗的生活哲学。他不是为名利或享乐而生活。他生活的目标是去爱、去敬拜和事奉主耶稣。他希望自己的生命像 基督 \cs8 的生命。他盼望救主能透过他去彰显衪的生命。
我死了就有益处。死了 就是与基督同在,并且永远像衪;就是以不犯罪的心,不会偏离的双足来事奉衪。平常我们不会以死为我们的益处。悲哀的是,今天人的展望似是:“活就得世上的益处,死了就不再有益处。”但朱伟慈说:“对使徒保罗来说,死并不是一个黑暗的通道,我们的财宝并不会腐朽变坏。那是一个充满恩典的过渡,是‘通往光明的隐蔽通道’。 8 ”
一 22 若 神的旨意是叫保罗 在肉身活 多一点时间,那就是要 成就 他 工夫的果子 。他可以给主的子民多一点帮助。但他很难作出决定──返回他所爱的救主身边,还是留在世上服侍主,这也是他心爱的工作。他不知道该挑选什么。
一 23 在两难之间 ,意思是要在两者中作一选择──返回天家或留在世上作基督耶稣的使徒。
他热切地盼望 离世与基督同在,因为这是好得无比的 。若他只是考虑自己的好处,无疑他会作出选择。
留意保罗并不相信任何有关灵魂安睡的理论。他相信基督徒死后会 与基督同在 ,享受与主同在的喜乐。多么荒谬,像今天一些人一样,竟然说:“活就是基督,睡了就有益处。”或“离世安睡,是好得无比的。”新约用“睡了”来形容信徒死时身体的状态(帖前四 14 ),而不是形容他的灵魂。灵魂安睡是杜撰出来的理论。
也请留意不要把死亡和主再来混淆起来。人死的时候,是离世与主同在。在教会被提的时候,是主来接我们。
一 24 为腓立比信徒的缘故,保罗留在世上多一点时间 更是要紧的 。我们不能不受这心灵伟大的人那无私之爱所感动。他并没有考虑自己的安舒,而是想到怎样对基督的工作和衪子民的福祉是最好的。
一 25 既然这样深信 ──深信他仍要在世指导、安慰、鼓励圣徒──保罗知道当时他不会被处死。他怎样知道?我们相信他既与主有那么亲密的关系,圣灵必能把这知识给予他。“耶和华与敬畏他的人亲密。”(诗二五 14 )那些与神深交、安静默想的人,能听到神的声音,这声音被今天生活中的繁忙、嘈杂和喧闹掩盖了,惟有贴近神的人才能听到。保罗是贴近神的。
保罗在肉身活,便能激发他们灵里 长进 ,增加他们的 喜乐 ,因他们信靠主,那喜乐是属于他们的。
一 26 保罗既免于死,在世得更长的寿命和事奉的日子,腓立比信徒在他再次到访时,应有更多理由要 欢乐 。保罗到达腓立比时,他们必会紧紧拥抱他,与他亲嘴,并赞美主,这是我们可以想像的。也许他们会说:“保罗,我们一直为你祷告,但老实说,我们并没有期望在这里再见到你。主竟再次差你到我们这里来,我们多么感谢赞美主!”
一 27 保罗在此加上一句提醒的话: “只要你们行事为人与基督的福音相称。” 基督徒应该有基督的模样。天上的子民行事为人应有天上的样式。我们应按自己的身分来行。
使徒保罗除了呼吁他们要言行一致外,也请他们操守坚定。他特别希望无论他亲自到访, 或是 不在他们那里,只是听见他们的景况,也可知道他们有同一个心志,站立得稳,为所信的福音,即基督信仰,齐心努力。基督徒有一个共同的敌人;他们不应互相倾轧,而应彼此联手对付敌人。
一 28 他们也 不 要 怕 福音敌人的 惊吓 。面对逼迫而无惧有两重意义。首先,那是敌挡神之人要灭亡的凶兆。其次,那是勇敢地面对敌人烈怒之人得救的记号。这里的 得救 用于将来的含意,指圣徒最终要免于试炼,身体灵魂都要得赎。
一 29 腓立比信徒应记得为基督 受苦 和 得以信服基督 是他们的权利。
杰佛夫.约翰博士说,有一次他被一群愤怒的异教徒包围,并被他们殴打。他用手掩面,当他挪开手时,看见手上竟染满鲜血。“他心里充满一种被高举的超凡感觉,并且因自己配得为基督受苦而喜乐。”在基督信仰中,受苦竟也被高举至这样一个高超的境界,不是很叫人注目吗?真的,“当人与那位无限者相交,就是一件琐事,也有不朽的火为它燃烧。”十字架使人尊贵和高尚。
一 30 本节可与上一节连系如下:
你们已得为基督受苦的权利,因为你们参与争战,正如我在腓立比时,你们在我身上所看见,现在又听见我仍在参与的争战一样。 ──《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腓立比书第一章
Ⅰ 称呼与致意(一 1 ~ 2 )
1. 使徒按照传统的方式写本信的开场白。我们从犹太文学知道古代写信的方式,如旧约(拉七 12 ;但四 1 ),和其后的着作(巴录后书七十八 2 ;译注:旧约旁经第四卷),以及所存留的蒲草纸抄本等。开场白通常的格式为:作者的名字、收信人的名字和问候的话(参:徒二十三 25 ~ 26 ) 97 。保罗书信中值得重视的,是基督徒的色彩;而本书信的头几节最令人瞩目的,是神的名字被提到的频率。使徒明文宣告,他的基督信仰是以父神与基督为中心的。
另一个特色,是将保罗与提摩太形容为 基督耶稣的仆人 。提摩太的名字出现在这里,一方面因为使徒被囚时在他身边,另一方面也因为他和腓立比人有特殊的关系(见二 19 ~ 24 注释 )。书信中并没有暗示这位使徒的年轻同工在写信上有分。提到提摩太的原因,可能是保罗心存感激,因他在有需要时,可以信赖这位“信心所生的儿子”(参二 22 )对他的坚定、忠诚;他把提摩太和自己的名字放在一起,也是表示推崇(参:罗十六 21 ,“与我同工”),并为第二章将宣告的未来计划先行铺路。
这两个人都被称为 基督耶稣的仆人 ,直译为“奴隶”。戴斯曼追查这种称呼的来源,溯至希腊人释奴的习俗:在付了一笔费用之后,奴隶便可获自由,此后则变为那位神只的虔诚信徒 98 。以这种方式解释保罗自称的背景,支持者有布鲁斯、葛蒂( Getty )、霍桑等人,霍桑且认为,基督徒领袖为“奴仆”,和二章 6 ~ 8 节的谦卑服事榜样有关。不过,保罗在此处的表达方式,也许更可能源自旧约。这词汇的希伯来形式, 'ebed Yahweh ,曾用于摩西(出十四 31 ;民十二 7 ;诗一○五 26 )和先知(耶二十五 4 ;但九 6 、 10 ;摩三 7 ),指他们有神所赐的权柄,担任主亲信的使者。因此,这是一个尊贵的头衔。“按犹太教的宗教用语,作仆人意味蒙神拣选”(罗梅尔对二 7 的注释)。这个称呼不是强调“事奉”,而是强调“作器皿”,亦即,神乐意透过祂的仆人来工作。因此,虽然保罗在书信的起头没有特别声明他是使徒(也许因为在腓立比他的使徒职分未受到挑战,而他和信徒之间又有特殊的情谊),但从这个用词,我们可以感受到他语调中的权威。提摩太也分享这荣衔,因为他很快就要到腓立比去(二 23 ;参:徒十九 22 ),他是奉保罗的名,要作使徒的专任代表。
这封信很温馨,充满牧者的关怀,但全信从头至尾都有使徒权威的标记。一开头,保罗就清楚表示,他对自己的使徒职分很清楚;他是带着神所赐的权柄(林后十 8 )向读者说话,然而他所服事的,乃是权柄至高无上的那一位。梅钦( J. Gresham Machen )观察到重要的一点:“各卷书信中……保罗对基督的态度,不只是人对人,或学者对专家的态度,而是人对神的态度” 99 。保罗对使徒地位的崇高观念,正印证了这一点。旧约中的神人从雅巍得着权柄。保罗也同样身列荣耀行伍,而他将自己的呼召追溯至 基督耶稣 ,就暗示他深知主的神性。
写信给凡住腓立比,在基督耶稣里的众圣徒 ,这句面面兼顾的片语,将使徒在腓立比宣教之后建立的基督徒团体(徒十六 12 及下,参导论 ),作了一番描述。
圣徒 , hagioi ,在新约中此词均以复数出现,除了四章 21 节以外,不过那里亦是指一群人。这一词适用于所有新约基督徒,并不是指某些特别属灵的菁英。 Hagios 意思是“圣”,在旧约里与一个意为“分别”的希伯来字相等。圣徒乃是分别出来的人,意义有二:消极方面,与罪恶分隔;积极方面,奉献给神和祂的事工。在旧约里,以色列是神的圣洁子民,意即在此。这个国家与古代的列国有别(民二十三 9 ;诗一四七 20 ),是神所拣选、所呼召的;全国的生活都应为神作见证,因为它蒙召要成为“圣洁的回应”(出十九 5 ~ 6 ;利十九 1 ~ 2 ;申七 6 ,十四 2 )。教会是以色列这神圣团体的接班人(见:彼前二 9 ~ 10 ),古时神呼召祂的子民“要圣洁”,如今凡 在基督耶稣里 的人也同蒙此呼召,在神末世的计划逐步实现的日子,作祂的子民,以致可以完成“至高者圣民”(但七 18 、 22 、 27 )的目标。
基督徒蒙召过“圣徒”的生活,亦即,要圣洁,这乃是 在基督耶稣里 。我们惟有藉着信心,与基督在祂的死与复活上联合,才能活出这样的生命。正如巴特( Barth )所言:“他们的圣洁是在基督耶稣里,且要一直在祂里面。要在祂里面,他们才能成圣。他们得被称为圣徒,惟独是从这一点来看,没有其他角度”(参:林前一 30 )。
保罗特别提到 诸位监督、诸位执事 ; episkopoi,
diakonoi ,这两个词汇既来自当时的社会,也来自旧约的宗教用语;并行的观念为督导与服事。不过,在早期基督教的着作中,它们是指教会生活的内部组织。有些注释家(葛尼卡、霍桑)辩称,虽然当时的职位尚未完整,这些名词仍是指有此职位的人。还有人认为,它们是指地方教会中一些负特定责任的基督徒领袖。该希腊文没有定冠词。而且腓立比教会有 监督 (复数),也值得注意。
在早期保罗所建的教会中, episkopos 的责任从使徒行传二十章 28 节清楚可见。这个字在那里译为“监督”,而所指的人显然在使徒行传二十章 17 节被称为“教会的长老”。这些领袖的责任为喂养并保护“神的羊群”。在腓立比教会的成员中,也有一些这类 episkopoi ;虽然开头的问安语特别提到他们,不过全信并没有再高抬他们,甚至保罗在四章 10 ~ 20 节感谢腓立比人的馈赠时,也没有提到他们。使徒是向全教会写信,从其中看不出来有一小群人执掌教牧的职分,好像后来的革利免前书四十二章所言。昆兰派的文献中,特别是 团体规条 ,记载了一名“监督”的工作。
Diakonoi 之名,在世俗社会是指负责团体中福利事宜的人(如,分配礼物和食物)。基督徒的执事,一般咸认为可追溯自使徒行传六章那七位的工作,不过该处并没有用“执事”的头衔。这种人在教会负责管理一些事;然而在这里并不是指特定的职份。伊斯顿( B. S. Easton )引用哥林多前书十二章 28 节(“帮助人的、治理事的”)和十六章 15 ~ 16 节(“圣徒的”, diakonia ),作为腓立比执事功用的类比 100 。
开头问安中特别提到这些人,可能因为他们曾主动收集赠礼,并打发以巴弗提来转交(二 25 ,四 18 );后来的教牧书信中可看出,监督与执事在财务方面有责任。霍桑曾建议,若译为“服事的诸位监督”,就只指一批人。这个建议又让他提出保罗在一开头就提到他们的理由,即,他要提醒这些监督走服事的路。不过,这两个头衔互不相同的可能性较大。
2. 本节的问安语,将希腊文( Charis , 恩惠 )和希伯来文( Shalom , 平安 )结合为基督徒片语。使徒虽采用当日的文学体裁,却注入丰富的基督徒概念;因此,一般人在书信中用 Chairein 来问安(参:徒十五 23 ,二十三 26 ),他却用多彩多姿的 Charis , 恩惠 。
恩惠 是神赐给有罪的人类白白的、主动的、不配得的爱,在历史中,这样的爱在“基督耶稣的救赎”(罗三 24 )里,作了最完美的表达。 平安 ,是罪人在经历中体会到这种恩惠工作的成果,主要的特色为:透过基督与神和好(参:罗五 1 ~ 2 ) 101 。
97 参 W. G. Doty, Letters in Primitive
Christianity ( Fortress Press, 1973 ) 21 ~ 33 页。
98 A . Deissmann, Light from the Ancient
East ( Hodder and Stoughton , 4 1927 ), 322 页。
99 J. Gresham Machen, The Oringin of
Paul's Religion ( Eerdmans,
1947 ), 198 页。
100 B. S. Easton, The Pastoral Epistles (
SCM, 1948 ),224 、 225 页。亦参 H. von Campenhausen, Eccleiastical Authority and Spiritual Power in
the Church of the First Three Centuries ( ET, A. & C. Black, 1968 ) 。
101 “和好”是保罗教导与生活之钥,这个观点见 R. P.
Martin, Reconciliation. A Study of Paul's Theology ( Marshall, Morgan
and Scott / John Knox Press, 1981 ) 。
Ⅱ 保罗的感谢与信心(一 3 ~ 7 )
3. 保罗在书信的头几句就表示感谢之意,这也是按照一般信件的格式。戴斯曼评论道:“圣保罗通常以感谢神作为书信的起头,乃是随从一美好的社会习俗。” 102 我感谢我的神 ,与这句话相似的最早例证,为一封蒲草纸的信,写于主前一六八年,是一位愤怒的妻子写信要求她的先生回家。其中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妻子的祷告,她不断向神只祈求保佑她先生安全、发达;另一是她为先生的健康而感恩。这两个特色,在保罗书信中都按基督徒的方式出现 103 。
介系词 epi ,引介了感谢的场景,“ 在 一切我对你们的想念之中”( RSV )。 NIV 的翻译比较活泼:“每一次我想念你们”,意为保罗每当想到他的基督徒朋友,就向神献上感谢。不过,还有另一种解释也有可能 104 。这句话若译为:“因为你们对我的一切想念”(见:摩法特, Moffatt ),本节就是保罗因为亲爱的腓立比人在他被囚时想念他、为他祷告,而向神献上感谢;此处也影射了为他们最近送给他的礼物感恩。按照这个看法,保罗是在为教会在灵里和物质上提供的帮助致意,而第 3 节和第 5 节则连在一起,共同成为他感恩的双重场景:“为着你们想念我的实际行动,以及为着你们参与了福音事工”。保罗这句艰涩的希腊文,倘若如此解释,还有一个好处,即他在书信一开头,就为教会的礼物表示感谢,并不是到最后一段(四 10 ~ 20 )才说“谢谢你们”。许多读者曾对这样的安排觉得很奇怪;有人辩道,保罗对礼物的感谢延到四章 10 ~ 20 节,因为那是另一段“附注”;但按我们的看法,第 3 节足能驳斥这说法。
4. 保罗的感谢到第 5 节才接续下去,所以第 4 节是括号之言,如赖富特和葛尼卡的说明。腓立比人纪念保罗的缺乏,为此他赞美神,并且向他们保证,他也为他们祷告;他的祷告是不住的( 我……祈求 是现在分词),也是面面俱到的( 为你们所有的人 ,包括整个信徒团体:见导论Ⅴ “书信的特色” ,原书第 45 ~ 46 页);他祷告时心中总是 欢欢喜喜的 。使徒即使在受苦中,仍然不断有 喜乐 在心间涌流,正是这书信的特色。
5. 他的思想继续往前,谈到感谢神的理由: 因为从头一天直到如今,你们都参与福音事工 。导论中已经讨论过 参与福音 , Koino{nia eis to euangelion 的意思(导论Ⅴ “书信的特色”第 1. 段 ,第 48 ~ 49 页)。当使徒回想,教会如何 从第一天 ──即教会透过传道而设立起来,记于使徒行传十六章──就开始支持他,最能够表达他想法的译文应为“慷慨”(如罗十五 26 ,“捐项”;林后九 13 ) 105 。从真理在他们生活中运作的情形,可以看出他们对福音的接受与顺服,都是真诚的。在捐款上,他们满有慷慨解囊的恩惠(见:林后八 7 ),因此证实了他们对主和祂的事工真挚之爱(林后八 8 )。四章 3 节以及哥林多后书八章 1 ~ 5 节、九章 1 ~ 5 节,都不经意地提及腓立比人如何牺牲奉献,支持保罗的事工。今天我们应当牢记这个教训:尽管我们口称热爱福音,但要从愿意牺牲多少来帮助福音事工,才能真正衡量出来。
6. “从头一天”( 5 节)一语,暗示神已经在腓立比人生命中工作,令使徒在此表达出他的信心。 那在你们里面动了善工的 ,无疑是指神,祂藉福音的救赎恩典,建造了这个教会。保罗没有像在哥林多书信(林前三 10 )中所声明的,从人而言,他是教会的创始人;不过即使在那一段中,他也十分审慎,坚称基督才是惟一的根基(林前三 11 )。
善工 ,可以指腓立比人藉馈赠参与使徒的事工;如赖富特所说:“他们与使徒的合作,以及对他的爱”。哥林多后书八章 6 节在谈到提多为耶路撒冷收捐款的事时,用了完全一样的动词:“开始、完成”。所以,“此处所提的善工,乃是指这种‘在福音中有份’”(霍桑)。
另一方面,保罗的眼光也可能超越了腓立比人的慷慨捐献,而看见在他们生命里运作的恩典,使得他们受激励,愿意支持他为宣教事工的努力。若是如此, 善工 就是指神在他们得救时所作的工。既然保罗经常提到神开始在他读者生命中工作的时间(见:林前一 4 ;西一 5 ;帖前一 5 ~ 6 ;门 5 及下;尤其加三 3 ,那里也用到本节的两个动词),便可以证明这种解释是正确的。
神的救赎与更新的工作,将在 基督耶稣的日子 达到高潮,完全实现。这里提到了末世观,由此看来,霍桑认为第 6 节单指腓立比人慷慨捐助福音事工的见解难以成立。保罗放眼望去,观看他们对神恩的回应,是在怎样的大环境中。那开始救赎之工的,会继续进行这工,直到完工之日,就是主再临之日。此处的重点,不单在神主动的救恩(参:徒十六 14 所用来形容第一位腓立比信徒的话),也在于神在基督里的全能与信实。此处透露,保罗坚心相信,腓立比的教会即使饱受痛苦、常被攻击(一 28 ,二 15 ,三 17 及下)仍然会继续存在。与这种信心相应的,则是他对合一与立稳所提出的呼吁(四 1 )。读者必须站立得稳(一 27 ),因为主有大能,祂又曾应许(太十六 18 ),教会尽管受到各样试炼,仍然能保存。“圣徒的坚忍,立基于神对圣徒的坚忍”(莫德, Motyer )。
7. 使徒对腓立比人亲切的关怀,仍然流露出他对神恩典工作的信心。 我为你们众人有这样的感受,原是应当的 。下文中,他向他们保证,虽然身系囹圄,他仍思念他们,而现在他先写了这样一句话。
感受 , phronein ,在本信中是保罗最爱用的一个字(保罗书信中,这动词总共出现二十三次,十次在此信)。参看二章 2 节(两次)、 5 节,三章 15 节(两次)、 16 节(见 Received Text )、 19 节,四章 2 节、 10 节(两次),便可明白它的范畴与深刻的含义。它在这几节里的意思,不单是指头脑的运作或情绪的反应,而是指“满富同情的关注,既出于理智,也出于内心”(麦卡尔)。它是从思想敦促动机,再由动机带出整个人的行为。在本书信中, phronein 的用法,大概可用类似“关切”一词来表达,就是为别人最大的好处着想 106 。
在这里我们看见,使徒将他带领信主的人怀揣在爱中,把对他们的悬念与牧者心肠赤裸裸地呈现出来。保罗身体虽不在信徒当中,但常常在意识上感到亲自与他们同在(林前五 3 ~ 5 ;西二 5 );不过 我把你们放在我心里 的比喻(亦见:林后七 3 ;参:帖前二 17 ),是他作品中想像力最丰富的说法。因为保罗的希腊文不易阐明,所以有人提出另一种翻译:“因为你们用如此的爱抓住我”,这是把希腊文的 me 和 hyma ,两字的角色互换。如果能接受以上对第 3 节的解释,这一新翻译也有许多优点;这样一来,保罗便是在体察:腓立比人透过送礼物给他,显出对他的想念是何等深刻。
这一短句的生动活泼,必须与 你们众人与我一同分享神的恩典 一语参照来看;即,使徒和腓立比人不但一同有分于受苦和冲突,也一同分享神的恩典。这个结论让人惊讶,狄比留称之为“真实的保罗式吊诡”。使徒和教会虽然相距千里,但却能彼此感同身受,是基于一同有分于( koino{nia )神的恩典,并且有很深的一体感。介系词“与”( with, syn ),也成为本信特色之一。
保罗是为基督和福音的缘故,成了阶下囚;同时,他的受苦亦是为了教会(弗三 13 ;西一 24 ;提后二 10 )。藉着分担使徒职分的苦难,腓立比教会也与他一同受苦(见四 14 ~ 15 的注释 );他们的表现为:致赠礼物、祷告、面对类似的敌人同样坚定不移、效忠基督(一 28 ~ 30 :“一样的争战”)。同时,教会也分享使徒所领受的恩典,而“恩典”有神的能力彰显在人的软弱中之意,如哥林多后书十二章 9 节。
保罗 在捆锁之中,或在辩明证实福音之时 ,可以有两种解释。一为指他讲道的事奉,这是莫德的看法;“辩明福音”是除去偏见、克服反对真理的障碍(见:林后七 11 ),“证实”则是正面的宣扬真理。另一解释是视此句与他的监禁有关; 辩明 和 证实 , apologia 和 bebaio{sis ,是法律词汇,形容他在皇帝法庭前(参:提后四 16 ),或在省府首长前受审问。第二个观点是莫尔顿和米利根( Moulton & Milligan )提出的,他们根据蒲草纸文献的证据,说“ bebaio{sis 这个字必须从专业用途来了解”;近日有些作者采用此说,如布鲁斯和霍桑。如此一来,保罗的这段话就出现明显的对比:“无论我在监狱中,或为福音的缘故在法官前接受传讯,你们都有分于神所赐我这使命的恩典”。
102 Deissmann, Light from the Ancient East , 181 页。古代信件的样本,参 C. K.
Barrett, The New Testament
Background : Selected Documents ( SPCK, 1956 ), 27 ~ 29 页。
103 参 P. T. O'Brien, ' Thanksgiving within the
Structure of Pauline Theology' 刊于 Pauline Studies : Essays Presented to F. F. Bruce , 编辑为 D. A. Hagner 和 M. J. Harris ( Paternoster / Eerdmans, 1980 ),54 ~ 63 页。
104 P. Schubert 为这点作了详尽的辩护,见 From and
Function of the Pauline Thanksgiving , BZNTW 20
( Topelmann, 1939), 71 ~ 82 页。他主要的两个论点为: (1) 在其他保罗书信中, epi ( for ) 和“与格”在一起的结构,都带出感谢的理由; (2) 在其他书信中,感谢引介出“书信最重要的主题”或“书信的情境”,本书亦然。这封信的目的是要表达使徒对腓立比人赠礼的感谢,因此这里藉思念一词暗示所赠的金钱。所以这不可能是保罗对他们的思念,而是指他们藉赠予礼物所显示对他的思念(即支持)。关于这点的探讨以及最终的赞同,参 P. T. O'Brien, Introductory Thanksgivings in the Letters of Paul (
Brill, 1977 ), 20 ~ 33, 41 ~ 46 页。
105 见 IBD 1, 307 、 308 页。
106 对这个字进一步的讨论,见 A. Richardson (编) , A
Theological Word Book of the Bible ( SCM, 1950 ), 257 、 258 页。
Ⅲ 使徒的祷告(一 8 ~ 11 )
8. 这一节用语强烈,刻画出分离的痛苦,尤其是因遭监禁的缘故。保罗要求神来作见证,证明他何等渴望 107 与他的信徒再见面;他迫切到一个地步,可以用与主自己的心一同渴想来形容(参:摩法特)。 用基督耶稣的爱 是希腊文优雅的意译,直译为“在基督耶稣的脏腑里”。古时候认为脏腑是掌控感情生活的(用于神,见:赛六十三 15 ;亦用于人,见:耶四 19 )。
耶稣基督充满同情的关怀,从祂对教会的爱反映出来;使徒的爱也是循此模式。不过,许多注释家在这些字中看出较“神秘”的意义;例如,“他的脉搏与基督的脉搏一同跳动;他的心与基督的心一同悸动”(赖富特),好像基督是透过祂的仆人来传达祂的爱。
9. 使徒探望腓立比教会的心愿如此强烈,但碍于环境又不可能立刻实现,他感情的惟一出路,就只有祷告了。这是使徒为教会的几个感人祷告之一;如果要明了这个祈求的伟大、宽阔,几乎必须逐字推敲,才能探究出其中丰富的含义。
这个祷告所求的,是对其他信徒的 爱 能够在 知识 与 见识 上增长。第一个字通常意指头脑对属灵真理的领悟;但是圣经所谓的认识神,常是指神先自我启示,人再用信心领受,而产生的亲密知识;这里的主要观念也可能为此 108 。对神和祂的作为愈有 知识 ,愈能增进团契的和睦,使腓立比人更清楚,他们之间有信徒相通的关系。译为“见识”的 aisthe{sis ,也可以解释为“领会”、“分辨”,甚至“机智”;指运用使人作出道德决定的机能。(参:来五 14 的同源字,“道德机能”;和合本:心窍)七十士译本用这个字来翻译“智慧”和“知识”(尤其在箴言中,如一 4 、 7 、 22 ,三 20 ,五 2 ),但在新约只出现这一次。
在一个有不合一倾向、彼此指责(见四 1 及下的注释 ),而必须改正的团体中 109 ,这两项基督徒特质非常需要。因此,保罗在给予劝勉和指正之前,先作了这个恳切的祷告。最能影响另一个人的方式,是为那个人祷告,而如果要说指责或矫正的话,应当先放在祷告里,再用爱心说出;可惜基督徒对这个宝贵的功课似乎学得很慢。
10. 若有这样的美德,便会产生两个结果: (1) 他们能够分辨什么是最好的;并且 (2) 就基督徒品格和举止而言,他们能够变得纯洁而无瑕疵,以预备迎接神藉耶稣基督鉴察人隐秘心思的日子(罗二 16 )。
动词 dokimazo{ , 分辨 ,意指“拿来试验”,而在经过审查后,“接受经查验过的,赞同”。这个字常用来指钱币的查验;经过“同意”的钱币,便是正式的货币。不过,它使用的范围可以更广(如,试验牛,路十四 19 )。此处这动词的对象可以译为“不同的东西”,或“最好的东西”(参 \cs16 GNB 、 NEB 及其小注)。罗马书二章 18 节与这里用词的格式一致,是源自当时的流行哲学;两处的意思都似乎是“真正有关系的事”(参:摩法特,“察觉何者重要”)。
使徒的祷告若应验,他的朋友便会有分辨的能力,在信徒团体中发挥出来,活出基督徒生活最重要的事。这类事当然包括彼此更加协调,培养兄弟精神,不再互相挑剔、结党分裂。现代读者则会想到奥古斯丁的格言:真正使人团结的,是共同的愿望、共同的目标。至于腓立比人,他们必须同心协力追求的品德,列在四章 8 ~ 9 节。由此我们或可察觉,腓立比教会在道德上有混乱情形,让保罗忧心,而发出劝勉。因此,他要他们“选择上好的”( GNB ),分辨“最好与次好”(本革尔),这比单单择善弃恶还难得多。
他们蒙召要 纯洁 110 。原文 eilikrineis ,这个字可能源于 heile{ ,“阳光”,如此,则仍继续有查验的想法,即,在明亮的阳光下检验,显为没有混杂、纯洁、真实。摩法特译为“透明”, GNB 则作“毫无杂质”。这呼召也要人 无瑕无疵 ,这个字与前一个字几乎相等;除非它有及物之意:“不让人跌倒”。后一种翻译也完全符合保罗的用语(见:林前十 32 ;参:罗十四 20 ~ 21 ),但这里却较欠妥(布鲁斯)。
11. 使徒对他的读者另外还有一个渴望,就是他们的生命能 结满仁义的果子 。莫尔( Moule )认为,这是展望他们将来在基督的日子时的情况;但这里很明显,应当仍然是他在为他们目前的经历与影响力祷告。公义的果子〔单数,如 NIV (但 RSV 则不然),是根据最好的抄本,也符合其他资料;加五 22 ;弗五 9 ;参一 22 〕,或是指凭信心领受的基督之义(三 9 ),亦即,与神关系正确的果子(如:贺尔登, Houlden );或是指这种正确关系的凭据,就是加拉太书五章 22 节所形容的伦理表现。但这两个看法可以互补。下一个子句 靠着耶稣基督 也许可算支持第一种解释,因保罗提倡在基督里因信称义的教义。但是旧约的背景(箴十一 30 ;摩六 \cs16 12 ;参:雅三 12 )却赞同后者,意为“讨神喜悦的行为”(威尔森, Wilson )。在 基督的日子 ,每个人都要面对严格的考验,关键在于:那人是否信靠神所预备的公义?是否活出这种讨神喜悦的风格?“救恩是充满恩典的生活,能够结出公义的果子”(葛蒂)。不过,这同时亦是自我省察的挑战。我们现在是否已预备要彰显“藉爱心表达出来的信心”(加五 6 )?若答案是正面的,便更令人将 荣耀称赞归与神 ,因为祂为不义的罪人所预备的是何等奇妙,赐下祂儿子完成救赎之工,又赐下圣灵的能力,以致能有如此的收成(加五 22 ~ 23 ) 111 。
107 这里的字是 epipotheo :“我渴望”、“热切地盼望”,保罗在提到想与他的基督徒朋友会面时,特别用这个字。参罗一 11 ;帖前三 6 ;提后一 4 。
108 “ Epignosis ”──这里的用字──“几乎已经成为专用语,意指因接受基督徒信仰而对神的真确知识”, R. Bultmann, TDNT 1, 707 页。
109 R. Jewett, 曾针对这两个字写评论,视为保罗对腓立比伦理问题的答案, 'Conflicting Movement in the Early Church as reflected in Philippians' , NovT ,
12, 1970, 362 ~ 390 页,节录于 R. P. Martin, Philippians ( NCB, 1976=1980), 29 ~ 34 页。
110 参 Barclay, New Testament Words , 32 、 33 页。
111 有关这几节的研究,和保罗对祷告的教导,可参 G. P.
Wiles, Paul's Intercessory Prayers SNTSM 24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4 ), 205 ~ 215 页。
Ⅳ 保罗的雄心与喜乐(一 12 ~ 26 )
这几节最好视为一整段,而以一章 18 节为其中心思想。尽管教会之外仇敌迫害,教会之内有诽谤者拨弄是非,但使徒仍然为着一件事实而大得鼓励:无论怎样,基督总被传开了。甚至,即使他遭监禁,神的道不但未被捆绑,反倒更加广传;虽然有些信徒在他被捕后,心生悲痛,或热心的方向有错,亦不能遮蔽那重要的事实,就是基督的信息已被宣扬。他入狱后前途难料,而因着他的仇敌,他又无法与同情他的基督徒相聚(二 20 ~ 21 )──这情形必然会令一个较平凡的人非常沮丧、绝望──然而,他的喜乐却更加添,因为福音广传的最高目标正在实现中。
A 监禁的意外成果(一 12 ~ 14 )
12. 这几节提供的资料,好像是在回答保罗入狱后光景如何的问题。 我愿意你们知道 ,这句话显示,腓立比人也许写了信给他,或是托以巴弗提带去问候(二 25 ),表达他们关心他的安全与安好。保罗回答的形式,是按当时的标准格式──今天所谓的“公告模式”──来描述周遭的情形。他告诉他们,最近发展的结果, 我所遭遇的事 (直译“我的事”,如:弗六 21 ;西四 7 ), 更是叫福音兴旺 。 Prokope{n tou euangeliou 这个子句的意思,是旅客在途中虽遇险阻,仍然向前推进。当时保罗的事工遭到的重大阻碍,便是他被关在御营军中(一 13 )。出乎意料的是,他的活动虽然备受限制,可是就在他被囚禁的地方,基督的见证却大有能力地彰显,以致福音在异教世界中旗开得胜(参:提后二 9 )。
13. 福音广传的方法,是透过他 为基督受的捆锁 ,亦即,他成为囚犯,是因为信从基督,而不是在政治或社会上犯了什么错。 为基督 (直译“在基督里”),也可以指保罗 在基督里 受苦的榜样,亦即,在这点上与他的主联合,以致他的见证满有能力。
希腊文 praito{rion 一字,译为御营( NIV 小字, 宫庭 ),有几种解释。在新约其他地方,这个字是指省长的官邸(如,罗马巡抚彼拉多的住处,在耶路撒冷;希律的宫殿,在该撒利亚)。这个字也可以指皇帝在罗马巴拉丁山丘上的皇宫;按照传统的解释,本节即指此处;但根据赖富特的探讨,这样来辨认地点并不正确 112 。从上下文看来,保罗心中所想的,是福音在人群中的进展,而不是地点。 Praito{rion 也可以指卫队,而 其余的人 一语,似乎更配合指罗马军人的解释──无论据点为何。
RSV 译为“传及全御营军”,这是按照赖富特的看法,他相信这些卫队是在罗马。但是这个字也可以指罗马之外的省政府所在地,亦即该省的治理中心或法庭;而如果提到名字,则可能指驻扎于这类省政府中心的御营支队 113 。我们不难想像,御营兵在执行勤务时,会与囚犯接触,而 其余的人 便是指周围的人,包括外邦人和基督徒,他们听说了保罗是为信仰的缘故被囚。
14. 使徒入狱的第二个结果,是对信徒产生激励作用。这些 弟兄们 因为保罗下监却不屈不挠,得到极大的激励,以致比从前更加放胆为神的 道 作见证( 在主里 一语,最好视为与 得到鼓励 相联,而不要照 NIV 的译文)。“神的道”( NIV, RSV )这完整的词汇有很强的抄本支持;但 KJV 的简化形式有 P 46 抄本支持,而 Nestle-Aland 经文也采用(译注: Nestle , 1851 ~ 1913 ,为德国东方语言学家,编有《新约原文圣经》;参霍桑),或许这形式保存了最初形容基督徒传道的术语。基督徒大家庭在使徒被囚的光景下,仍能放胆无惧,是他在狱中能喜乐的另一原因。
增注:一章 13 节
如果保罗是在罗马写信,这里一定不是指皇宫,或他受审的法庭,而是指御营军;但如果这段经文是指传讯保罗,并即将审问他的法庭,则写作地点一定在某一省内(如,哥林多、以弗所、该撒利亚)。主张写作地点为以弗所的人(见导论Ⅱ 三、“以弗所说” ),指出从石刻记录中可看出,各省内都有这类议员卫队(将 praetorium 与 praetoriauns 视为等同) 114 ,不过,这个证据的价值尚待商榷 115 。
所以,有两种可能性。其一,为传统的看法,即保罗是讲于罗马的御营军;其二,即此书的写作时期较早,这里是指驻扎于亚西亚省会的以弗所之议员卫队,或是位于海边的叙利亚首府该撒利亚之卫队 116 。若采第二种可能性,则可找到支持的石刻,证实在以弗所有此类卫队。在人数方面,这类在以弗所和该撒利亚的卫队,一定比在罗马的少;因此保罗提到的御营 全军 ,可以按字面来解释。
这一段对以弗所入狱说较有利,而对罗马说则有负面影响。罗马的皇家卫队总数达九千之多,要让全体都晓得一个犯人,似乎难得多(虽然并非绝不可能)。
至于保罗与皇家官员的关系,详见四章 22 节的注释 。而保罗入狱的地点问题,各种可能性利弊互见;这节无法对书信的出处提供决定性的证据。
112 可以参考 Lightfoot, 99 ~ 104 页的全面说明。
113 参下文这个字的增注 。
114 参 Dibelius, 55 页。
115 挑战者有 Reicke, 'Caesarea, Rome and captivity
Letter's ' 刊于 Apostolic History and the Gospel, 277 ~ 286 页,以及 Bruce, BJRL ,
63, 1980 ~ 1981, 263 、 264 页。
116 持此看法者有 Hawthorne 和 Robinson, Redating, 60, 77 、 79 页。
A 监禁的意外成果(一 12 ~ 14 )
12. 这几节提供的资料,好像是在回答保罗入狱后光景如何的问题。 我愿意你们知道 ,这句话显示,腓立比人也许写了信给他,或是托以巴弗提带去问候(二 25 ),表达他们关心他的安全与安好。保罗回答的形式,是按当时的标准格式──今天所谓的“公告模式”──来描述周遭的情形。他告诉他们,最近发展的结果, 我所遭遇的事 (直译“我的事”,如:弗六 21 ;西四 7 ), 更是叫福音兴旺 。 Prokope{n tou euangeliou 这个子句的意思,是旅客在途中虽遇险阻,仍然向前推进。当时保罗的事工遭到的重大阻碍,便是他被关在御营军中(一 13 )。出乎意料的是,他的活动虽然备受限制,可是就在他被囚禁的地方,基督的见证却大有能力地彰显,以致福音在异教世界中旗开得胜(参:提后二 9 )。
13. 福音广传的方法,是透过他 为基督受的捆锁 ,亦即,他成为囚犯,是因为信从基督,而不是在政治或社会上犯了什么错。 为基督 (直译“在基督里”),也可以指保罗 在基督里 受苦的榜样,亦即,在这点上与他的主联合,以致他的见证满有能力。
希腊文 praito{rion 一字,译为御营( NIV 小字, 宫庭 ),有几种解释。在新约其他地方,这个字是指省长的官邸(如,罗马巡抚彼拉多的住处,在耶路撒冷;希律的宫殿,在该撒利亚)。这个字也可以指皇帝在罗马巴拉丁山丘上的皇宫;按照传统的解释,本节即指此处;但根据赖富特的探讨,这样来辨认地点并不正确 112 。从上下文看来,保罗心中所想的,是福音在人群中的进展,而不是地点。 Praito{rion 也可以指卫队,而 其余的人 一语,似乎更配合指罗马军人的解释──无论据点为何。
RSV 译为“传及全御营军”,这是按照赖富特的看法,他相信这些卫队是在罗马。但是这个字也可以指罗马之外的省政府所在地,亦即该省的治理中心或法庭;而如果提到名字,则可能指驻扎于这类省政府中心的御营支队 113 。我们不难想像,御营兵在执行勤务时,会与囚犯接触,而 其余的人 便是指周围的人,包括外邦人和基督徒,他们听说了保罗是为信仰的缘故被囚。
14. 使徒入狱的第二个结果,是对信徒产生激励作用。这些 弟兄们 因为保罗下监却不屈不挠,得到极大的激励,以致比从前更加放胆为神的 道 作见证( 在主里 一语,最好视为与 得到鼓励 相联,而不要照 NIV 的译文)。“神的道”( NIV, RSV )这完整的词汇有很强的抄本支持;但 KJV 的简化形式有 P 46 抄本支持,而 Nestle-Aland 经文也采用(译注: Nestle , 1851 ~ 1913 ,为德国东方语言学家,编有《新约原文圣经》;参霍桑),或许这形式保存了最初形容基督徒传道的术语。基督徒大家庭在使徒被囚的光景下,仍能放胆无惧,是他在狱中能喜乐的另一原因。
增注:一章 13 节
如果保罗是在罗马写信,这里一定不是指皇宫,或他受审的法庭,而是指御营军;但如果这段经文是指传讯保罗,并即将审问他的法庭,则写作地点一定在某一省内(如,哥林多、以弗所、该撒利亚)。主张写作地点为以弗所的人(见导论Ⅱ 三、“以弗所说” ),指出从石刻记录中可看出,各省内都有这类议员卫队(将 praetorium 与 praetoriauns 视为等同) 114 ,不过,这个证据的价值尚待商榷 115 。
所以,有两种可能性。其一,为传统的看法,即保罗是讲于罗马的御营军;其二,即此书的写作时期较早,这里是指驻扎于亚西亚省会的以弗所之议员卫队,或是位于海边的叙利亚首府该撒利亚之卫队 116 。若采第二种可能性,则可找到支持的石刻,证实在以弗所有此类卫队。在人数方面,这类在以弗所和该撒利亚的卫队,一定比在罗马的少;因此保罗提到的御营 全军 ,可以按字面来解释。
这一段对以弗所入狱说较有利,而对罗马说则有负面影响。罗马的皇家卫队总数达九千之多,要让全体都晓得一个犯人,似乎难得多(虽然并非绝不可能)。
至于保罗与皇家官员的关系,详见四章 22 节的注释 。而保罗入狱的地点问题,各种可能性利弊互见;这节无法对书信的出处提供决定性的证据。
112 可以参考 Lightfoot, 99 ~ 104 页的全面说明。
113 参下文这个字的增注 。
114 参 Dibelius, 55 页。
115 挑战者有 Reicke, 'Caesarea, Rome and captivity
Letter's ' 刊于 Apostolic History and the Gospel, 277 ~ 286 页,以及 Bruce, BJRL ,
63, 1980 ~ 1981, 263 、 264 页。
116 持此看法者有 Hawthorne 和 Robinson, Redating, 60, 77 、 79 页。
B 动机──真诚与假意(一 15 ~ 18 )
15 ~ 17. 这一段有各种解释。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在保罗入狱的地方,那教会中究竟是哪一群人 传基督出于嫉妒分争 ( 15 节)。有些注释家想把这几节拉出使徒周遭的环境之外,认为这段话只是回顾过往,而没有特别指哪一群人。但是,尽管这段话与前几节缺乏逻辑的关连,这种解释仍不太可能。 NIV 加了 这是事实 几个字,以使译文更平顺。
另一种解释如下。麦卡尔采用摩法特的译本,认为这几节是使徒在前面所提,某些“弟兄”的宣教活动的性质( 14 节)。保罗说,有“许多”( NIV : 大多数 ;和合本: 多半 )人从事这项可贵的工作,但动机却不尽相同;接着,他将其区分为 嫉妒分争 和 好意 两种。布鲁斯不认为 14 节的“大多数”有区别之意;但是这个片语的确有区别的含义。
这些传基督 出于嫉妒分争……出于自私的野心、不诚实……出自虚假的动机 ( 15 、 17 、 18 节)的人,究竟是谁?如果我们接受的观点,认为这群人包括于上述“许多人”所属的大团体( 14 节)之内,那么,保罗便是特意在作对比。有“许多人”灵性复兴、热心传道,但有一些人传道,却动机不良。因此,这些人不可能是异教徒,用亵渎的话论基督的名(参:徒十九 13 );也不可能是传异端者,利用保罗入狱,大肆宣扬错误的教导。这些人一定是基督徒,可是他们对使徒没有爱心,渴望见到他留滞狱内,也要使他的监禁尽可能难受、痛苦。
这种 嫉妒分争 乃是针对他个人而发。这样传扬基督是出于 自私的野心 ,亦即,争取他们一党人的利益 117 ;而他们的目的乃是 挑起争端 ( thlipsis ,直译为“摩擦”,是一幅生动的图画,描绘犯人的铁链磨着他们手脚的痛苦)。 趁我被捆锁时 ,亦即,趁他在狱中全然无助、不能自卫时,更加骚扰他。这种传讲只是空洞的藉口(希腊文: prophasis ; NIV : 出自虚假的动机 \cs8 ),并不实在。
但这一切计谋在使徒身上并不发生作用。“基督正被传开”( 18 节,摩法特),这就足以令他欢欣不已。所以他在苦难中能充满荣耀(参:罗五 3 )。
还有人对这一段提出其他解释。肯耐迪认为,使徒相当信赖的一群人( 14 节),后来竟被指为要增添他捆锁的苦楚,这简直不可思议。他建议,将 15 节上的 有些人 ,与前面的“许多人”( 14 节)断开,而假定使徒在此改换了一个角度。如此, 15 节是新的段落,无需回顾 14 节。可是,有人会质问, 15b 节的 另一些人 又指谁呢?这些出于 好意 传扬基督的信徒,必定包括在 14 节那批灵里复兴、积极传道的人之内吧?
还有人提议,出于错误动机的传道,并不是针对保罗个人。这样的形容符合某些受错误带领的基督徒,他们或是传反对犹太人的道,因为犹太人(按此观点)造成使徒在以弗所入狱(如:辛格, Synge 的主张);也有可能他们刻意煽动当局的敌意;这样一来,保罗的监禁便更加严重 118 。照第一种观点,他们错在“结党”传基督,把传道当作武器(如,痛斥、抨击犹太人),因为犹太人对保罗所作的事,而加以反击、报复。照第二种解释,这些传道人的信息,是要推翻罗马的统治,因而引起动乱。他们鼓吹殉道,因为相信末世之前必有苦难,而他们要加速末世的临到。可是,使徒斥责这两种人的作法,并暗示他们只不过“因我的(保罗)捆锁,亦即,因我(保罗)的入狱,而惹动(他们之间的摩擦)。”
对这群神秘人物的较新解释,是指一群基督徒,他们 (1) 传讲基督( 18 节),但却 (2) 强调基督徒信息的某方面,是保罗不能接受的。他们的动机是嫉妒、仇视使徒,因为他是受苦的使徒,因此按他们的看法,他玷辱了基督徒的信息。他们另有一套宣教策略,在权势上要超越,在成果上要光荣;要和古代其他的宗教大师平行 119 。
另一群传道者则出于 好意 ( 15 节)与 爱心 ( 16 节)来工作,并且明白使徒是 为辩明福音被置于此 。这种辩明( apologia ,见一 7 )是指他所受的法律审判。或许我们应当强调 福音 两字,亦即,他所称赞的这些朋友知道,他们入狱是因着效忠基督和其使命,并不是由于和当局者在政治上有任何瓜葛。
被置于此 , keimai ,是军事用语,强调他在狱中忍受艰苦,就像耶稣基督的精兵(参:提后二 3 ~ 4 );和那些服役的罗马兵轮班看管他类似,他也是在“轮值”。
18. 这有何妨呢? 将 tigar 翻译得很合适;直译则为“那又怎样?”对这种动机冲突而造成的状况,保罗将自己的反应简述在此。当他检视周围基督徒团体的分争,却发现一件至重要的事实: 或是假意、或是真心,基督都被传开了 。
这句话完全是指教会内这两群人的动机,而不是论他们信息的内容。使徒憎恶为一己之私传讲基督的心态,因为这种动机不纯,要触怒他,或让他受苦,但他并没有责备信息的内容──毕竟那是 基督 。哥林多后书十一章 4 节、加拉太书一章 6 ~ 9 节的作者,绝不会容忍错误的教义,或错失反驳虚假教导的机会;从三章 2 节及下看来,亦是如此。
所以,那反对的群体不可能是犹太主义者,或“假使徒”,就是他在加拉太与哥林多严厉定罪的 120 。无论他们的动机与原则为何,他们的基督徒立场仍是明显的。这是保罗最关注的一点,也是他能喜乐的原因。有些人(如布鲁斯书中所提)试图将 18 节解为,保罗对传讲不同信息的人态度有了软化,和在加拉太书与哥林多书信内的精神相当不同;但这种观点缺乏说服力,并且没有看出那些传假道者所提供的福音,在实质上差异何等大。
117 参 Barclay, New Testament Words , 39 ~ 41 页。
118 T. Hawthron, ExpT , 62, 1950 ~ 51, 316 页以下。 Manson, Studies
in the Gospels and Epistles , 161 页以下将这种引起争论的讲道设定在哥林多,他也相信,一 13 的 paretorium 亦是在那里。他认为,林前一至四章为 15 至 18 节提供了最好的说明。如此一来,此处的各个团体就与哥林多教会分裂的团体吻合。参阅导论Ⅱ “一 罗马说” ,原书 17 ~ 18 页进一步的说明。
对 15 至 17 节的另一看法,请参 O.
Cullmann, Peter. Disciple, Aposle, Martyr ( ET, SCM, 1962, 105 页以下 ) 。他认为腓立比书写于罗马狱中,并且指出,这几节所用的词“嫉妒分争”与《革利免前书》所用的相符,该信是写给在罗马的教会,信中提到该处基督徒对使徒的憎嫌。
但是,这两处的用字并不像 Cullmann 所说的一致。《革利免前书》的钥字, ze{los ,腓立比书第一章并没有出现(参林前三 3 ; RV ;雅三 16 )。参 Michaelis 的批判, Einleitung , 206 页。
119 参 Jewett, 'Conflicting Movements' , 362 ~ 390 页。
120 Lightfoot 称这一派为犹太派,但他将加拉太的犹太派和这几节的人作了区分,认为他们代表一种不全备的基督教观。然而,倘若福音的真理已经岌岌可危,保罗还会用这么满足的态度写信吗?也有人认为,他们可能是基督徒,却与保罗为敌,想要藉成功的讲道来令他嫉妒,或许他们感到保罗的个性太强了( Getty )。若是如此,他们就忘了使徒对爱的教导,如,林前十三 4 ~ 7 ,“爱是……不嫉妒……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
C 面对生死的两难与信心(一 19 ~ 26 )
19. 这里再加上他能欢欣雀跃的第二个原因( 18b , 是的,而我还要欢喜 ),因为他满有把握,知道此时能得着两种帮助:从人而来( 你们的祈祷 \cs8 ),和从神而来( 耶稣基督之灵的帮助 )。保罗不断请求由他引导信主的人为他代祷(参:罗十五 30 ;林后一 11 ;西四 3 ;帖前五 25 ),这一点深深显明他人性的需要。同样,他也完全倚赖那在耶稣基督里丰富的圣灵(参:徒十六 7 )。译为 帮助 的 epichore{gia 意思是在内维系与支撑某个物体,好像以弗所书四章 16 节提到,如韧带般的扶持。究竟他所要求的帮助为何,必须要先澄清本节第一部分,才能明白。 这事 显然是回顾 12 节所言,使徒对福音的见证。接着,他满怀信心地瞻望未来的 得救 ,这可能是指他个人最终的得救(参:罗五 9 ,得救的未来式),也可能指他在法庭中能获胜。在此我们要小心,从下一节看来,这里的得救不可与他从监狱中得释放混为一谈,因为那儿还提到死的可能性;但霍桑辩称,这种可能性根本不存在。
麦卡尔提出第二种解释,颇值得注意。他引用约伯记十三章 16 节:“这可能成为我的拯救”。在七十士译本中,这几个字与保罗的话完全相同;使徒极有可能是在引用旧约。他满有把握,知道无论是否被定罪,他为基督而站的立场必定会被显为义;这正是约伯的盼望:“我知道自己……有义”(伯十三 18 )。
还有第三种可能的解释。我们可以将这段旧约引文作更进一步的推敲,假定保罗是与约伯的苦难作认同。如此一来,中心的问题就成为显明“是对的”;对约伯而言,他所渴望的是证明自己的正直,对保罗而言,他则希望他使徒的身分能被高举,令那些因他作受苦的使徒而轻视他、诽谤他的人无话可说。因此他呼求神和人的帮助,以回覆批评他的人。
若是如此,他知道他能倚靠的帮助,便是圣灵在他生命中所加添的力量,因为主曾经应许祂的门徒,当他们被交在诸侯、君王面前时,圣灵会在他们里面说话(太十 20 ;可十三 11 ;路十二 11 、 12 ;见:柯兰吉, Collange )。他请教会为他代祷的内容也相同。
20. 在他所受的这试炼中,既得着如此的灵里扶持,他便盼望 没有一事 叫他 羞愧 ,尤其是他被带到审判台前时。或者,这里可能指他身为受苦使徒的角色,令他的朋友感到尴尬(吉威特, Jewett )。相反的,他的“切慕”和“盼望”为:无论结局是被释放或殉道,他都能够 放胆 ( parre{sia ,即,在公众前直话直说) 121 , 高举基督 。
Apokaradokia ,这个字亦出现于罗马书八章 19 节,刻画动人,可能是保罗自己合成的字; RSV 译为“殷切的期盼”, NIV 译作动词“我殷切地盼望”。它描写对未来热切的期待,伸长脖子去瞄前面的景物,“别无旁鹜地专注于未来( apo ),好像把头伸出去般努力前瞻( kara, dokein )”;肯耐迪这段话解释得很好。使徒在等待审判时充满信心,他最关注的不是自己的命运,而是无论发生什么,结果都能荣耀他的主。沙甫兹布利爵士( Lord Shaftesbury ,英国慈善家,致力劳工阶级之改善, 1801 ~ 1885 )的名言:“任凭一切消亡,只求基督显大!”回应了使徒的信念;我们一生的生命与事奉,若以增进那位独独配受尊崇之主的荣耀、名声为宗旨,才堪称动机纯正。
在我身上 ,一语或许可以肯定使徒是在想到前途如何的观点,不过有些注释家认为,这是指他整个人或生或死都让主决定(参:罗十四 8 ;林前六 20 )。这两大抉择形成强烈的对比。如果保罗被释放,基督将因他继续使徒的事奉而显为大(参 24 节);倘若判决对他不利,他忠贞至死的殉道仍然能荣耀基督。这两种抉择在我们看来很艰钜,但使徒却认为其终极目标均相同:为荣耀主,即,基督的荣耀或尊荣得以维持(葛蒂)。
21. 保罗这一节的宣言十分出名,虽然整体的意思相当清楚,属灵的真理也令人印象深刻,不过,连同 22 、 23 节来看,这段话多少有些语意不详。上一节对此句话的诠释稍有帮助。葛尼卡和霍桑都陈明,保罗的思想如何从 20 节的前提继续推演,并达到结论。然而这里并不是严格的逻辑推理。斯科特的观察为:“此处他的话语跳动不明,反映出他的心思在两种抉择之间摆动,无法达成决定。”但我们必须补充,这种摆动只基于不同的抉择,而不是出于未来的不肯定,因为他清楚,前途完全掌握在神的手中。
这一节有几种解释的方式,伯纳德( Bonnard )将其一一列出。最佳的意思为:“我活着是要荣耀基督;因此,倘若我死了也能荣耀祂,对我就有益处,我乐见这事,因为它能使我服事祂的一生告一终了。”如此,这里的 益处 不单是使徒在他的主面前领受天上的奖赏( 23 节),也是他为基督无畏殉道的见证,能促进福音宣扬的结果。保罗在此想到的是殉道,可以从 死 一字的形式看出,这里用过去不定式, to apothanein 。这个形式指死的行动,不是其过程(参:林前十五 31 ;林后五 14 ),也不是其状态(穆尔)。
使徒的这句话常被解释得太狭窄,视为他个人虔诚的盼望,就如 23 节的意思一样(参:林后五 8 ,“与主同在”)。对基督徒而言,死亡即护送他直接面对主,因主必实现祂的应许:每一个存信心而死的人,都能安然见主,“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路二十三 43 )。但是在本段,我们必须同样强调死乃有 益处 的观念,正如巴特所言,这对福音的宣扬有益;使徒的死和他的生( 20 节)一样,都能使基督显大,因为无论在哪种情况中,他都矢志服事主。本节的第一个字是 对我而言 ,有强调之意。保罗存活的惟一理由,是能用他的生命从事这大好的事奉;而为这事奉死,则将成为其冠冕。卫斯理( Wesley )所写一首就任圣职的诗歌,抓住了保罗在此节与二章 17 节的思想:
预备行 纯全旨意,
爱心信心贯彻始终,
无限怜悯印戳至死,
所献之祭方得完全。
22 ~ 23. 保罗的思绪在此显然相当激动,因为他的文句断续不工整。 22 节直译如下:“但如果在肉身活着,对我有工作的成果,那么我将如何选择,我不能明说。”也就是说,我不敢透露自己的偏好。 继续活在肉身中 (直译:肉体),在此必然是指使徒在世的生命,与“活在罪中”(如:罗七 5 、 18 )的意思不同。这句话提供了他未来盼望的基本假设。为了表白他的想法,他假定自己能熬过这次试炼,得着释放;不过在别处,他却没有如此乐观。下一步如何?生命既存留,就表示事奉会继续,宣教的工作可以进一步发展,也更有机会证明基督是他的生命。这便是 有成果的劳苦 , ergon ,这一个字常用来论他宣教的活动。(参:罗十五 18 ;林后十 11 ;腓二 30 ;又参:徒十五 38 ,及腓一 6 ,这个字也用于说明神藉着他作器皿成就的工作。)他的抉择为:或是继续事奉(假定宣判将有利于他),或是以他的血作为他事奉的封印──这点他没有说出来。当心头浮现这两种可能时,他承认道:“我不知道”该选择什么。霍桑想要除去人的选择,只从保罗对神旨意的顺服来解释,但这样一来,便否定了保罗白纸黑字所讲的话。
如果我们同意,是由于作者的情绪强烈,文句才出现断续的现象,便不需要假设这一节曾被后来的抄写者改动过。麦卡尔认为,原文应当没有 但我在肉身活着 以下诸字;他将 21 节直接连到本节的最后:“因我活着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处,我不知道该挑选什么。”然而这样一来,就把难解之结一刀斩除;但删除艰涩字句,是否定了句法结构的原则,在这里亦缺乏必要的理由。一个面对生死严肃问题的人,不必期待他会写出流利、细腻的散文。
他所面对的难题,好像从两个极端加压过来,令他举棋不定。他被“两边压逼”(赖富特的翻译),而双方的力量相等,以致让他无法倒向某一边。 我被两者拉扯 , synechomai ,意思似为受外力控制(参:路十二 50 ;林后五 14 )。但如果按他自己的意思来选择,结果便很明显:他宁可拣选死亡, 与基督同在 。 Epithymia , 情愿 ,在新约中常用于坏的方面,如,邪恶的欲望、情欲等;这里的用法却不同。他这种强烈渴望的理由为:他确信,死亡即为通往与基督会面的门户。 离开 ,是死亡的委婉说法;在军事上是指撤离营区(马喀比后书九 1 ),在航海上是指将船解缆,离开停泊处(参:提后四 6 同源的名词) 122 。
与基督同在 的原文为 syn Christo{ einai ,此介系词片语“几乎一概指忠心的信徒在死后,或基督再来之后,与祂的相交。” 123 最后一子句是全句的关键,将保罗的心意明白表达出来──虽则是以似非而是的方式:死时必能到基督面前,且有复活的盼望(三 20 、 21 )。既然主曾应许,离世后能与祂同在,本节便清楚陈明:保罗在地为客旅时,凭信心亲身经历主的相伴,而到那时便将与祂重新聚首。虽然保罗在今生与他的主亲密相交,可称“在基督里的人”(林后十二 2 ),但他在此处所表达的期望,是在死后能与主更加亲密,关系更加完美,超过他目前的体验 124 。这种未来的“与基督同在”, 远比现在好 ,直译为“比更好还好得多”,是三层的比较级,意指“最好不过”。
保罗的期待非常单纯,摒除了死后会进入没有知觉的状态,或会在另一炼狱中受管教的想法。坟墓之后的情形,我们多半一无所知,但我们只要清楚已向我们说明的部分,也就够了。“这样,我们就要和主永远同在”(帖前四 17 ;参:帖前五 10 ),这个应许让我们满有勇气,能面对如葛蒂( Mary Ann Getty )所言的挑战:“死亡的瞬间,是信心最终的考验”。
24. 不过,他个人对在荣耀中“与基督同在”的渴望,必须次于他对腓立比人的牧养责任。在衡量如何抉择时,不但要顾到他本性的“情愿离世”,也要顾及信徒实际的需要,而这一方的分量比较重。若神命定他要留下来为他们, 更是要紧的 ,这更加配合神对教会的旨意;而在保罗的思想、计划里,照顾教会一直是项重要的因素(林后十一 28 )。
25. 许多学者认为,这一节开始的语气,显示出一种新的信心。 20 、 23 节的气氛凝重,思想萦绕于殉道迫在眉睫,以致麦卡尔写道:“保罗……内心深处认为,自己的命运无他,惟有一死。”这位注释家又说,保罗在此思及他的想望,所表达的只不过是“根据他感到腓立比人对他的需要,而产生的信念”;这样的持续假设语句来解释此节,也未尝不可。
虽然有此可能,但以下却提出了对释放有新信心的理由。是否神赐他先知性的启示,让他有把握判决将有利于他?还是有消息传到,法官的决定可能对他有利?或是在默想之后,他充满信心,感到将平安无事?我们在此只能猜测,因为没有明确可靠的依据。若将这种把握感过度夸大也不正确,尤其从二章 17 节来看,那里使徒还是回到他难逃殉道命运的可能性。
无论如何,不管乐观的理由是否扎实,这节的情绪都充满期待。他的信念为:他将 继续 (希腊文加上“且持续”,同义动词再重复,表明强调)和他在腓立比亲爱的朋友同住。他期望回到他们当中,再度展开事奉。 长进 , prokope{ ,与一章 12 节为同一个字,但这里是指信徒属灵生命的长进,因为 喜乐 加深, 信心 扩大。麦卡尔的评论很有见地:“保罗惟一乐见的长进,是他们的信心”;保罗又举自己为榜样,说明他如何不断追求长进(见三 12 ~ 14 )。也许这里的思想也包括:他们的 信心 ,或他们对所认信之道的把握,可以因祷告蒙应允,他平安返回,而更加坚固。若在神的美意中,他能“再到他们那里去”( 26 节, RSV ),他们的 喜乐 一定会加添。
26. NIV 译: 你们在基督耶稣里的喜乐将满溢 ,这是意译,将重点放在保罗期待回到腓立比去拜访,而不放在这拜访对他读者将产生的影响。 RSV 较保持原文的顺序,而形容:倘若保罗再度回到这间教会,腓立比人的感受将如何。 kauche{ma 的本意为“夸耀”,或“高举”。因着创办人得释放,又出现在他们中间( parousia ),和他们同在,腓立比人便可大大感谢神。荣耀应当归给神,因祂大施怜悯;不过保罗得胜的经历( 因着我 ),乃是这次欢腾的理由;很可能当他们从他口中亲自听见,在拘禁期间,主如何恩待他,便会情不自禁地欢乐起来。这一重要经文之背景,吉威特看出不少亮光 125 。尽管保罗曾蒙召受苦,当他回到腓立比人中间时,因他蒙神眷顾得以归回,他的使徒身分便得彰显。这次的释放不是羞辱(一 20 ),反而肯定了他使徒的地位,因腓立比人或许开始有怀疑。在此,保罗要他们以他软弱为“夸耀”──很强烈的字──正如他自己所行(林后十二 1 ~ 10 )。他“来到”他们那里,犹如王者驾临( parousia ),在他们眼中地位将十分崇高 126 。
121 参 W. C. van Unnik, BJRL , 44, 1961 ~ 62, 466 ~ 488 页。
122 参 G. M. Lee 对 22 ~ 23 节的注释, NovT , 12 (
1970 ), 361 页。
123 Deissmann, Light from the Ancient
East , 303 页,小注 1 。
124 完整的讨论见 George, Communion with God ,
150~155 页,和 M. J. Harris, Raised Immortal ( Marshall, Morgan and Scott, 1983 ) 。
125 Jewett, 'Conflicting Movement' , 387 页。
126 关于保罗的行程,包括可能有几次到腓立比,见 Ogg, The Chronology of the Life of Paul,/ The Odyssey of Paul 。
Ⅴ 对教会的劝勉(一 27 ~二 18 )
我们必须视这段为一整体,没有分断;因一章 30 节的分章出于人为。使徒的思想一直连贯到二章 18 节,其中包括着名的二章 5 ~ 11 节,那是一首诗歌,讲到荣耀之主的降卑与高升,直回溯到遥远的永恒,祂道成肉身之前与父合一的情景,及至祂最终的得胜,为一切受造物尊崇。即使这首诗歌是另一篇独立的作品,插入本段,原来用于基督徒仪式,但在本信中却能完全融入,很能配合牧者劝勉的架构。请参阅二章 5 ~ 11 节的增注 。
总括而言,一章 27 节至二章 18 节是“保罗对教会的期许”。由于有些人思想方向错误,对基督徒生活的了解有偏差,才导致这段期许的写作。近日对腓立比教会问题的研究,追踪到一种思想,是保罗认为与他的福音不符的说法。其中心为误导的末世论,相信基督徒团体已经与基督同复活,在地上就开始天上的生活。实际而言,这些基督徒相信:他们的生活当摒除困难与痛苦;据此推理,保罗身为使徒却受苦,他们便厌弃他。这种说法的另一面为:他们忘记了基督徒蒙召,要献身于卑微、利他的事工;因此,自私自利、骄傲等丑陋现象一一浮现,需要辨识、对付。保罗的回应正符合这些需要,以下将说明。他特别专注基督徒生活的性质,认为必须要“在基督里”,而祂的救赎故事,则是扣人心弦地表达出来(二 6 ~ 11 )。
A 面对外敌:要合一与无畏(一 27 ~ 30 )
27. 使徒对未来的盼望,和与腓立比人团聚的前瞻,至此都搁下,而转来谈一个激动人心的召唤和劝勉。保罗开始思想基督徒团体的内在生命,而背景则为腓立比教会受到的强大压力。
开头第一句话,保罗便将他想望的标准列出: 无论发生何事 (希腊文 monon ,直译“惟一”。巴特解为:保罗伸出警告的手指), 你们行事为人都当与基督的福音相称 \cs8 。这句话讲得很有技巧,将教会内部的情形(在彼此相爱、关怀等实际事务上需要调整、革新)与外在遇到的危险(即 28 节所示假教师的出现,带给他们的压力),两者连起来说。当然,正如大部分注释家的看法,“敌人”也可能指异教世界和其压迫;但如果保罗在第三章的警告,是接续这里要提高警觉的呼吁,那么,此处腓立比人所受的提醒,便是要防备那批一方面传讲福音信息、教导基督徒生活,另一方面却与保罗所传的内容不符之人(霍桑)。
Monon 是本节第一个字,有强调意味。因此其意义应为:“在一切之上,付一切代价”,正如加拉太书三章 2 节。使徒的喜乐不因任何难题受挫,然而,倘若腓立比人不能显出与基督福音相称的见证,这喜乐便会因忧愁而减损。他还在监狱的时候,他们一定不能让他失望,做出降低教会生活水平的事,或拒绝回应福音的呼召,活出天国子民的样式。使徒以圆融的手法,将标准列出,并鼓励读者做到;然后下文才谈及他们明显的错误和失败。
与福音相称 ,和保罗其他书信中的话类似(如:罗十六 2 ;腓四 1 ;西一 10 ),那几处经文都坚持,信徒的行事为人应当保持最高的标准。基督徒的呼召是崇高的。他们身为神的儿女、基督的肢体、永远荣耀的继承人,已有奇妙的特权。但他们不可只以基督福音的利益沾沾自喜,也应当牢记:“义务随权利而生”(位高责重),“多给谁,就向谁多要”(路十二 48 )。一个在基督耶稣里“新造的人”(林后五 17 ),“行事为人”都应反映出感恩的心态,由此证明福音所带来的恩典已经进入他心中(参:约壹三 18 )。
基督徒在教会中的生活,被比作公民身分( politeia ),亦即古代罗马公民所享有的。所以有些注释家将动词 politeuesthe 直译为:“行事为人有如公民”。“让你们的生活像公民一般”是最佳译文,比 NIV 更能传达这个字的意思;而从三章 20 节来看,保罗在使用“公民”这类的字时,显然想到了当时的背景。在使徒行传二十三章 1 节,这个动词并不带此意,而单纯意味“我行事为人”(参 RSV )。
腓立比是罗马殖民地,对其诸般特权相当自豪。参阅导论Ⅰ “腓立比教会” ,罗马殖民地所享受的权益。当地居民存感激之情领受这些特权,心中满足而骄傲;正如后代革劳典( Claudian )所言:
罗马!惟独罗马魅力超卓,
征服的膀臂遍及各族群,
人类因她冠上同一名号,
浸淫在她情爱的怀抱中 127 。
使徒行传十六章 21 节记载腓立比人所说的话,流露出这种自豪的情怀;当然,该城的基督徒也会以身为该地区“第一大城”(徒十六 12 )的市民为荣。使徒并没有责怪他们的心态(参:罗十三 1 ~ 7 ),却运用这点来强化他们具双重身分的意义。腓立比人是罗马 cives ,享有特权,但也有要负的责任!他们也当同样牢记,身为天上的国民(见三 20 ;弗二 19 ),他们的呼召不单是接受福音的好处,也要按照那里的模式来生活。如狄比留的定义,从 politeuma 一字,便可直接指明他们有义务。他说,这个字代表“一群外来的殖民者,他们的组织是家乡的 politeia ”的缩影(亦见三 20 的注释 )。他们必须忠于新都市成员的责任,那里“有基督作王,有福音为法律,有基督徒为公民”(本挪特, Benoit )。后来,坡旅甲曾同样提醒这间教会,要成为其社团中最有价值的公民(致腓立比人书五 2 )。
以上对相称生活的呼吁,配合保罗可能到访的重大提醒,更具强化效果。 无论我来见你们,或不在你们中间,只听见你们的消息 ,这句话要他们注意,不要等他回来;教会生活应当立刻作改革,让他在远方接到消息,能感到鼓舞。实在说,根据一章 7 节的强度看来,我们相信保罗与腓立比人非常亲密,对他们的思念极富情感(四 1 ),因此他只要提出呼吁,一定会生效。可是这里透出担忧的语气,可能表示腓立比教会的确有问题;虚假的思想正在散播,保罗希望信徒能有所警觉,明白自己处境的危险。
他渴望见到的,是他们坚定不移, 站立得稳 ,保守合一, 同属一灵 ,表现出狮子般的勇气, 奋斗……在任何事上都不被反对者吓倒 。四章 1 节又重复这召唤,要他们不屈不挠、持守见证:“站立得稳”。下面几节加上了“在主里”几个字,可见这里的 一灵 , heni
pneumati 很可能是指圣灵(莫尔、伯纳德、莫德),而不是呼吁腓立比人要立定心意──如摩法特所译“同样的心灵”,或罗梅尔的意译“内部紧密结合”。圣灵能刚强人的灵,以面对试炼,因此这两种解释并不互相排斥。不过,从哥林多前书十二章 13 节与以弗所书二章 18 节看来,这里似乎主要是指圣灵。这位圣灵首要的职责是保守信徒连于基督的身体,祂是腓立比人应置身的“范畴”,使他们能维持勇敢的见证;保罗自己在监狱中,亦深深倚靠这一个恩典、能力之源(一 19 )。
另一方面,有人以为,倘若教会的纷争是争执哪一些人恩赐比较高超,如哥林多前书十二章 1 节的 ta pneumatika ,这里的呼吁便可能是一种指正,提醒他们那“一位圣灵”是在祂的恩典中给予这些恩赐, ta charismata (林前十二 4 ),并且是按祂的智慧,随己意分给各人的(林前十二 11 )。所以,嫉妒毫无理由,因为这些全是 礼物 (参:林前四 7 ),更因为圣灵有赐下与收回的权利 128 。
腓立比人面对这些压力,必须以内部和谐为基础来因应。对保罗的福音勇敢委身,以合一作教会生活的徽章,这些都凝聚在 奋斗有如一人 , synathlountes 一字中。这个单一的动词,出现于提摩太后书二章 5 节时,没有前置的 syn ,“一起”,描绘战争中与竞技场上的比斗,参赛的武士乃进行生死之搏。所加的前置词,意味教会内须有真正同心的团体生活。摩法特的翻译极佳:“肩并肩作战”。这个意象会让腓立比的读者想起方阵战法,即一群训练有素的战士,排成密封的方阵作战。这个战术为马其顿的腓利普所用,他的儿子亚历山大大帝也沿袭(威尔森, Wilson )。
此外,他们的合一还要“心思一致”( RSV ), mia psyche{ ,意即,阵线一致,不因内部的不和与争竞而削弱力量。 NIV 译为 有如一人 ,不过 psyche{ 比较是指信徒内在的心境(摩提尔)。教会分裂的状况,令使徒伤心,而仇敌不断出现,更使这情形为教会带来极大的危险。因此,基督徒的争战具双重战线。消极方面,是面对仇敌( 28 节),他们必须不被惊吓、不致胆怯;积极方面,他们乃要 为福音信仰 一同努力。
他们要努力维护的是什么? 信仰 似乎是他们见证的具体内容,即“整笔”(一次)交付与教会的基督教真理(提前六 20 ;提后一 14 ;犹 3 ),为要传扬至全世界。“我们列祖的信仰!神圣的信仰”,这是每个世代神子民延续不断的呼吁,在逼迫的日子、教纲松弛的时代,更是如此。“若在福音内涵的事上不能看法一致,就不可能还有一致之处”(莫德)。周围异教徒的仇恨,以及假教师狡猾的入侵(三 18 以下),将令腓立比人提高警觉,使他们以保持信仰来抵挡后者,并大胆拒绝前者,“不为你们的仇敌丝毫效劳”( 28 节,腓力斯, Phillips )
28. 腓立比人在勇敢作见证时,应当一点也不被仇敌 惊吓 。保罗用非常强烈的方式表达这个负面说法。 惊吓 , ptyromenoi ,是个很生动的字,在希腊文圣经中只出现这一次,描述马匹受惊四窜奔逃,无法控制。带来这种惊恐的,是扭曲保罗福音之人的力量, antikeimeno{n ,腓立比人必须抗拒、克服。以上这个字应用范围很广,包括福音书内所记耶稣的仇敌(如:路十三 17 ),使徒在以弗所遇到的反对者(林前十六 9 ),以及帖撒罗尼迦后书二章 4 节的敌基督,和撒但──与神和人敌对者(提前五 14 ~ 15 )。这个字在本处所指何人,有几种可能性。或许是指腓立比教会内假教师的影响力,也许指罗马当权者,后来他们逼迫教会。 那敌对你们的 ,可能隐约指群众的暴力,腓立比民众(二 15 )憎恨这幼嫩的信徒团体,因他们纯洁的生活,以及对基督耶稣之呼召的崇高意识(三 14 ),不断向异教徒的邻人发出挑战与斥责。当地的犹太人也可能煽起敌意,正如帖撒罗尼迦一般(徒十七 5 );不过,在腓立比的犹太人为数不多,使徒行传十六章并未提到在那里有会堂,而其 20 节暗示,对犹太人有某种程度的憎嫌。然而,或许有一小部分人会带头吵嚷,让地方人士不同情基督徒──该城的信徒多半来自异教世界(见导论Ⅰ “腓立比教会”最后三段 )。
如果我们认真解释一章 30 节的证据,保罗在那里将他首次到腓立比和写信之时所遇见的冲突,与腓立比教会所受的骚扰,作了一番比较。每一次事件,似乎都是因当地人的反对;若是如此,这说法便对罗马的写作日期不利。在罗马(徒二十八 30 ~ 31 )并没有像使徒行传十六章的逼迫(参:帖前二 2 )。倘若说,罗马的拘禁到了“争战”( ago{n )的地步,就必须假设使徒在那里的情形每下愈况。另一方面,在以弗所曾有群众暴动事件(参导论Ⅱ 三 “以弗所说” ,原书 25 ~ 27 页),而保罗(参:林前十六 9 )和腓立比人,在此情况中都面对同样的仇敌。
若说保罗在此暗示的人,是诽谤他、反对他的教导,是认为他软弱与受苦的生活特色不配称为使徒的人(即林后的背景;参:林后十一 13 ,十二 13 ),采信度似乎更高。如此一来,保罗的争战便是:保守他对基督徒生活的教导,以及他本人使徒的身分。 29 节是此一解释的钥匙。这样,腓立比书与哥林多后书的背景便大致雷同,即,约西元五十五年,保罗在以弗所之时。
信徒遭到攻击,而在试炼中坚忍不拔,成为两项事实的信号:他们的仇敌必然“沉沦”(如三 19 ,“毁灭”),而信徒本身必然“得救”。神乃是整件事的负责人,这是 出于神 一词的含义。本挪特举帖撒罗尼迦后书一章 4 ~ 7 节为例,评注道:“他们所忍受的逼迫,是神所打发来的;他们必须扎实抗拒,就会有得救的把握”。
腓立比人受攻击的事实,有两方面含义;不过霍桑 129 的解释却另有一番新意。他认为,腓立比人对福音的忠贞,被敌对者引作附从这信仰者必毁灭的证明。但按一般的读法,苦难成为反对福音之逼迫者必亡的铁证,亦成为忍耐到底之信徒得着永远救恩的确据。参阅:马可福音十三章 13 节,和罗马书十三章 11 节,便明白“得救”在此指坚忍之信徒最终的情况,但其中也包括在试炼中神对他们的眷顾、保守。腓立比信徒要坚立于使徒的信仰,不因患难动摇;但惟有主才能使他们有力量,在邪恶的日子里仍站立得住(弗六 13 ;参:罗十四 4 ,在另一种情境中,也同样有人的责任与神的恩典交互作用的现象)。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任何一个世代,不敬畏神的权势、逼迫教会,都是对信仰极大的考验。为何全能、全爱的神竟容许他的百姓受苦,被世上邪恶的势力蹂躏、施虐?在这类困惑和恐惧之下,腓立比幼嫩的教会可能觉得非常沮丧,以致否定神的能力或祂的美善。因此,保罗要帮助他们更清楚了解神的旨意;他沿用旧约先知的方式(如:以赛亚、哈巴谷、耶利米),从神义论来说明当前的状况,即从神的原则来解释他们的受苦。这些原则包括:神是信实的,必在各个时代中保存祂的教会,使“阴间的门(或译:权势)”不能胜过它;以及神必要审判,凡反对祂真理的人,祂必报应。
另有人读这几节时,认为“敌人”是指那些诱惑腓立比教会的人,让腓立比人误以为,基督徒的经历不应当有苦难。信徒已经“在基督里复活”,并得“完全”(三 12 ~ 15 ),因此今生将不再受试炼。保罗必须扭转这种错误的观念。他说明,苦难原是基督徒见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忠诚的标记──能显出神的信实,因祂能保存( 得救 的含义)教会,通过试炼。这里的考验便是放弃保罗的教训之诱惑,并因为他是受苦的使徒,便贬抑他。
29. 虽然外在反对福音的力量极其凶猛,但神仍旧掌权,执行祂的旨意。这里所言更增强了这个意思: 因为你们曾得着保证 (即,神的保证;这个被动形式必须视为希伯来思想的常见特色), 为基督的缘故……也要为祂受苦 。所以,他们的受苦并非出于偶然,也不是表示神在生他们的气,要处罚他们。相反的,却是神喜悦的记号;正如加尔文( Calvin )所言:“为神领养的儿女,盖上封印”。为基督受苦,不但满足了神对祂子民在世上的旨意(徒十四 22 ;帖前三 3 ;帖后三 12 ),其本身亦是祂恩典中的赏赐。 这事已经得保证 , echaristhe{ ,这个字源于 charis ,“恩惠”、“恩宠”。这个提醒是一则鼓励,对所有世代受苦的神子民,也成了很大的安慰。 为基督受苦 ,也可意指“为福音的信仰”( 27 节)受苦,事实上这是神所赐的特权;基督也亲自与受苦的信徒认同;保罗在大马色路上与主相遇的事件,便可成为生动的例子。他从前视耶路撒冷的基督徒为仇敌,但基督分受他们的苦难(徒九 4 ~ 5 :“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稣”;参:赛六十三 9 )。因此,腓立比人蒙召,不单要享受相信主的各项特权──连能够相信、具有信心,都是神的恩赐──也同样要为祂忍受剥夺与痛苦,正如使徒本人一样(林后一 5 ,十二 10 )。从哥林多教会的纷争,我们可以瞥见保罗面对怎样的冲突(林后七 5 ),他必须为他的福音辩护,说明主(林后十三 4 )与祂的使徒(林后四 7 ~ 12 )都受苦的原因。
30. 保罗陈明,腓立比人的苦难,和他蒙召要受的苦,之间有类同性。 同样的斗争 ( ago{n ),是使徒与教会都参与的。这里所强调的字无疑为 同样 ,用鼓励的语气提醒读者,他们虽远在腓立比,但同样为信仰而战,可能要抵挡的扰害者也雷同(参 28 节);不仅如此,他们也领受同样的恩典,透过那位爱他们的主,可以一同得胜有余(一 7 )。
他们已经听见他入狱,也一定关心他被囚的生涯究竟如何。他成为带锁炼的领导者(一 13 、 17 ),令他们感到困惑。他的信至少会在这方面让他们宽心。他的锁炼已显明是“为基督的缘故”(一 13 ),在十字架的旗号下作忠诚的仆人 130 。虽然前途未卜,与仇敌的 斗争 猛烈,外有争战、内有惧怕,但他仍能以充满把握的心克服沮丧;他们因此可得鼓励,在所面对的斗争中作出同样的表现。 Ago{n 在别处用来形容他停留腓立比期间,身体受到的患难(帖前二 2 :“强大的反对”),以及歌罗西书二章 1 节的“竭力”。而哥林多后书一章 8 ~ 10 节也有类似的背景。
127 引起 T. R. Glover, Paul, of Tarsus ( SCM, 4 1938
), 123 、 124 页。
128 参 R. P. Martin, The Spirit and the
Congregation. Studies in 1 Corinthians 12 ~ 15 ( Paternoster / Eerdmans, 1984 ) 论及错误的末世论和对属灵恩赐的骄傲自夸。
129 参他的文章, Hawthorne, ExpT , 95, 1983, 80 页及下。
130 参 E. Stauffer, TDNT , 1, 139 页。
──《丁道尔圣经注释》
|
|
腓立比书
腓立比书第一章
1:1-2 本书依照当日普通函件格式,在信首记有写信人与受信人。不同的是多了一些因同信基督而有的称谓,一开头就见到双方在真道上的亲密关系。
“基督耶稣的仆人”点出保罗与提摩太明白神交托给他们的责任,是神的代表,有权奉祂的名说话行事。保罗虽未象其他书信提出使徒的职分,但用“仆人”一词,一样含有使徒权柄的意思。参《罗马书》1:1注。
保罗打算派提摩太去腓立比(2:23),是他的代表,所以分享“仆人”尊衔。从2:19-24可以看见提摩太非常挂念腓立比人,他也是保罗十分信任的同工,亲同父子。此信一开头就提他,是次章要提出的计划的伏笔。“和提摩太”四字前后均有标点,说明提摩太此时是保罗的同工,一同问候众人,但非此信的联署人,这从第3节和书中多用“我”而“我们”可以看出。参《林后》1:1注。
关于提摩太的事可看《使徒行传》16:1,《林前》4:16及注和《提前》简介。保罗称教会中的信徒“圣徒”,因为他们凭信心得救赎,与基督联合而成为神圣洁子民,蒙神恩召作圣徒(参罗1:7注)。
“监督”和“执事”也是此信的受信人,可见初期教会中已有一些职分由选派的人担任。“监督”与“长老”的称呼在新约中常互用,指的都是一个地方教会里的监督人(徒21:18;多1:5-7;彼前5:1-2),有传讲和教导的责任,同时管理教会(提前3,5章)。“执事”看《使徒行传》6:1-6及《提前》3:8。这是保罗唯一提到监督和执事是受信人的一封信。
2
节为当日信徒间习用问候语。“恩惠”指神的怜悯和恩眷,“平安”为希伯来文shalom,有“人的整个身体与心灵都蒙拯救”之意。人的身体安康与心灵平安乃来自神的恩典,藉耶稣基督赐给一切信祂的人。
1:3
本节至11节为保罗献上的祷告。他的书信开头都有感谢的祈祷,或为当日教会中通用的一种形式,用“感谢神”的话语开始,而以颂赞作结(11节)。保罗为腓立比人的慷慨感谢神。他们记念他,一再在经济上支持他,而且从第一天见到他们迄今,一直在传福音的事情上同工。
1:4 保罗也为腓立比人代表,而且是欢欢喜喜的。在缧绁中却有无限喜乐,正是全书主题。
1:5
“头一天”指保罗第一次访腓立比建立教会(徒16:12),“如今”指他写信的时候。他为腓立比人感谢神,除了他们的支援(4:15),也是由于与他同心合意兴旺福音。
1:6
当日腓立比教会的建立虽由于保罗的传讲与牧养,但在他们心里工作的乃是神自己。“善工”是神的拯救之工,使人成为新造的人(当日神创造天地,祂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创1:31〕。现在神开始救赎的善工,祂必继续直至完成。腓立比教会是神自己的工作,神一定保守他们直到主再来的日子。有了这保证,任何惊吓都不用害怕(1:28)。
1:7
保罗所以如此肯定,因为他知道腓立比人与他同蒙神恩。他们一同受苦是事实,一同蒙恩也是事实;在他们软弱需要帮助的时候,神令他们刚强。保罗因传福音而被囚。他既为福音使者,有责任不断“辩明”、“证实”这福音。“辩明”是去除他人对福音的偏见和反对。“证实”是积极的传扬。保罗虽被囚,快要受审,面临生死的判决,但他确知腓立比人性能在神的大能保守中安然无恙。
1:8
教牧与信徒间的关系应以此为榜样。保罗是如此记挂他所建立的教会中的信徒,甚至愿意请神来见证他的“切切地想念”。他所以能有此爱心,是因为他与基督已密切联合到一种地步,他的心肠与基督的心肠同样热切,能够去爱一切信靠神的人。
1:9
基督徒的爱心不只在表面感情上,而且有知识见识作基础。爱心也是神所赐,信徒放下自己,以对方的利益为依归,是这种爱的表现。这种美质能生长成熟(参帖前3:12;4:10)。信徒知道何为善,又能分辨是非,这种道德见识,其根源乃是爱。保罗可能已见到腓立比教会中有自私自利(2:4)、争论(2:14)和分裂(2:2)的事。要根治必须从爱心出发。
1:10
信徒应该喜爱最美好的事,并且在道上德上实行。信徒生活区的准则应该是积极方面做到诚实无伪,消极方面也能做无可指摘,这样才可在主来的日子坦然无惧见祂。“分别”的希腊原文dokimazein,有考验的意思,用在商业上可指真假钱币的分辨。信徒须有认识真实美好事物的能力,把对群体生活真正重要的事在教会中一一实行出来。
1:11 “仁义的果子”:指信徒与基督联合后在生活上表现出的道德品质,这是圣灵结的果子(加5:22),
是人与神恢复正常关系以后的结果。到主再来的日子,一个人所隐藏的一切都要在主面前交代;结满“仁义的果子”的人才能称赞荣耀神(参弗1:6,12,14)。
1:12
本节至26节为保罗环绕“传开基督”这个中心题旨而作的教导。他要传扬因为他是作使徒的。他的被囚与福音信息的传开有极其密切的关系;不但未妨碍福音的传播,反令福音传开了。
“我所遭遇的事”指的就是囚。
1:13
保罗布道的工作连在反对的人当中都有了进展。他四周的人已明白,他坐监,不是在政治或民事上犯了什么罪,而完全是为了基督的缘故。他受苦也是为此,并非如反对他的人所说的,他不是真使徒。
“御营”不是皇帝或总督的居所,而是罗马帝国驻在罗马等在各大城市的禁卫军或者派驻在各省首邑例如以弗所、该撒利亚、哥林多的罗马元老院警卫军。罗马御营全军有九千人。如果保罗被囚是在罗马,军中有些人可能与保罗有过个人的接触,则相信此处所指当为驻在该城的禁卫或警卫军,数目较小,保罗全都能接触。
“其余的人”指军队以外的个人,很可能是异教徒。他们也听到保罗被囚的消息,明白他为何下监。
1:14
他被囚的事在信徒当中也产生了新的动力,他们当中多半因保罗的榜样更相信主,得到力量,越发放胆去传扬。“多半”说明还有一小部分人没有受到激励,这情形造成了以下几节讲到的分裂。
1:15-18
保罗在前节赞扬了放胆传神道的弟兄,但接着指出不是所有传讲的人都出乎高尚动机。“有的…是出于嫉妒分争”,这些是谁,保罗没有明说,因而有不同的解释。有的说这群人的目的不是对内,而是针对地方当局,进行类似《使徒行传》17:7-8所说的反罗马皇帝的宣传。他们为了加速主的日子早日来到,不惜受逼害殉道。这种行为增加了保罗被囚的事获得解决的困难(17节)。其实在保罗的用语中“嫉妒”、“分争”指的都是信徒当中的事,所反对的应为保罗或犹太人。合理的解释应该是:有一群传道人因保罗被囚便轻看他,认为保罗若是真使徒便不至下监受苦,损害福音的形像,延阻福音事工的进展。因此,所反对的还不是保罗本人,而是他以受苦下监为荣的传福音策略。
保罗对那些明白他被囚真义的弟兄感谢。他虽下监仍不断见证福音;他受苦是由于他使徒的职分。他的手铐和锁链正是他蒙召作使徒的印记。这些人传基督即令动机不良,只要所传的正确,保罗不介意由谁去传,他唯一的心愿是基督被传开。
1:19
“这事”指保罗的被囚。“得救”指的是他上诉的结果而非指灵魂的永远得救。他盼望藉着信徒的代祷和神的直接帮助,日后情况的发展能证明他对神的忠心。他无论是上诉得直获得自由,或者上诉失败判处死刑,在他都是一种释放。(有人解释此处的“得救”拽获释;但下节却提到死亡,似乎也可指信徒因死而得到的拯救。)
1:20 被囚的苦楚与逼迫,很易令人灰心丧胆,放弃传扬福音的工作。但保罗在监狱中所想到的却非个人安危,只切盼人人得听福音。“切慕“的原文有引颈盼望之意。
我们的身体是复活的基督的灵的居所(参罗8:9)。保罗一生所作所为,无论是活着侍奉神,或者因死而终止侍奉,凡事总要叫基督在他身上得到彰显,得到荣耀。保罗的双目望见未来,盼望受得住就要临到的考验,能有壮大的胆量抗拒苦难。
1:21-24
基督是保罗在苦难中也能喜乐的秘诀。他的人生因为有了基督所以才有了意义,而且丰富无比。他在生与死之间作权衡,他内心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但实际上此身仍在狱中,听由当局摆布。他既属主,又是使徒,生命已在神的掌管中;若无神的许可,邪恶的力量不能损他丝毫。他处在两难之间,不知应选择哪种“得救”(参19节注)。腓立比人的代祷告若蒙垂听,传福音工作(“我工夫的果子”)可以继续,他能回到腓立比牧养教会(26节)。要是审讯的结果判他死刑,他的肉身生命就此了结。他并不害怕死亡,离世与他喜乐的来源基督同在,对他是“好得无比”。殉道成了一种“得着”(“益处”):基督得到荣耀,福音可以传开,他个人与主同在的愿望也得到满足(23节)。
若能由保罗来决定,那很容易,他会选择死亡,为主道牺牲。基督的死胜过了人类的仇敌死亡;基督的复活,为人类开拓了新纪元,一切信靠基督的人都与祂同享此胜利(罗6:1-11)。保罗深信基督徒与基督之间的联合极其紧密,连死亡也不能将之切断(罗8:38-39),反能进入与基督更深的契合中,故此“好得无比”(23节)。
但他个人死后的永生与福乐若和基督福音的传扬比较,后者便远为重要。他惦记得未竟之工,应留在世间去完成(22,24节)。
1:25-26
从本节开始,保罗以欢乐的语调表达重燃的信心。他虽身系囹圄,神此刻或已让他预见到审讯的结果,或者已有好消息传来,他可获释。不问是何原因,保罗的责任感使他深信仍要活在世间,继续为教会服务,帮助信徒灵性的长进,增添他们的喜乐。
1:27
本节至2:18是保罗给教会的教导。他希望再见到腓立比的信徒,虽暂时不在他们当中,仍可通过文字勉励信徒同心抗拒敌人的惊吓。教会内部因苦难突来而丧失信心。保罗提醒信徒勿发怨言、勿争论(2:14);因为信徒蒙召并不等于今生可以不受苦、不遇艰难(1:29);他自己一生便是个好例子。何况教会受苦在神计划中,基督就曾为我们受苦(1:29;2:6-11)。祂升高之前,虚己、顺服、死在十架上,信徒应以此为榜样。在这个弯曲的世代,信徒受苦的命运无可避免,也是出现在腓立比教会中不顺的景况的对症良药(2:12;参帖前3:3-4)。
1:28
反对福音,拒绝这得救的唯一门径,结果是自寻毁灭。敌人为谁虽未明言,但这些人既在沉沦的路上,当属非基督徒。教会正受到外界的迫害,但保罗十分乐观,只要信徒齐心努力,保持信心,教会终必得救。敌人的毁灭和教会的末后的得救都是神的旨意。
1:30
腓立比人应该还记得教会建立时保罗所受的苦(徒16:22及以后;帖前2:2),应该也听到过他离开马其顿以后传福音的苦况(4;15。他现在受的苦比过去更厉害,因为他正面对死亡。这事他们也都听见。他在这种光景中仍深信必“得救”,无他,因为一切在神手中。腓立比人所进行的也是一场与他一样的与反对福音的人奋斗,也会有他一样的信心,应视之为福气、为恩典。本节可译为“因为你们正经历的争战也是你们看见我打过,现在一定听见我正在从事的同样的战斗”。“争战”指与逼迫神福音的人作的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