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篇第四十二篇
第 42 篇
诗 42-49 篇 > 可拉后裔的诗?是──
42-49 篇 诗篇第 42-49 篇是可拉的后代写的。可拉是利未人,因领导了一次对摩西的反叛(参民 16:1-35 ),被神除灭了,但他的后裔仍然对神忠心并继续在神的殿中事奉。大卫任命可拉族作诗班领班(参代上 6:31-38 ),他们在圣殿中继续作了数世纪的乐师(参代下 20:18-19 )。
诗 42:1-2> 要到几时,我才会像诗人一样,打从心底说出主啊,我渴想你?要到几时?
42:1-2 就像鹿的生命要依靠水一样,我们的生命要依靠神。那些寻求神和渴望明白神的人,就会找到永恒的生命。这位诗人感到同神分开了,他知道自己的生命靠的是神,所以在恢复同神的关系之前,他无法安歇。
诗 42:4-5> 未能与众人同敬拜神,心极其悲伤;我们对神,可有诗人的心怀?
42:4-5 这首诗的作者非常悲伤,因为他被逐出耶路撒冷以外很远的地方去,无法在神的殿中敬拜神。在这段神设定的节日里,全国都要记住神为他们所做的一切。以色列的各种节日在利未记第 23 章的图表中有解释。
诗 42:5-6> 困境中解开郁闷捆锁的法宝是仰望神,请神触摸我的经历──我会吗?还是独自坚持?
42:5-6 抑郁是一种常有的情绪。抑郁的解药是静思神向百姓所施的仁爱。这将除去你心灵现有的忧郁状态,并给你进一步的希望。静思将使你的思想集中在神帮助你的能力上,而不是你的自助的能力上。你若感到忧郁,可充分利用这位诗人的抗抑郁剂。
诗 42:6> 黑门岭是什么样的山?
42:6 黑门指的是黑门岭。米萨的意思是小,所以米萨山可能是在该山区中比较小的山。──《灵修版圣经注释》
诗篇第四十二篇
神永不改变(四十二 1 ~ 11 )
我们身在这一个不信的世代,撒但四处张牙舞爪,到处煽动,惟恐天下不乱。它更盘据在人的心中,散播无神思想,讥诮基督徒说:“你们的神在哪里呢?”可是,“虽然无花果树不发旺,葡萄树不结果,橄榄树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粮食,圈中绝了羊,棚内也没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华欢欣,因救我的神喜乐。主耶和华是我的力量;祂使我的脚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稳行在高处。”(哈三 17 ~ 19 )
.爱神( 1 ~ 2 )
神既是信实,人当如鹿切慕溪水般切慕神( 1 )。要知道,非神不能止住人灵里的干渴,人要朝见神才能真正得到满足( 2 )。
.莫大的悲伤( 3 ~ 7 )
当敌人讥诮神无力拯救诗人时( 3 ),诗人自己又在回忆以前曾领人到圣殿守节的情形,正是有所感触而兴叹的当儿( 4 );再加上身在异域却又回想起黑门山头大雪所造成的瀑布声,及约旦河支流不停的漩涡,那种感受,实在难以表达。
.凭信心得胜( 8 ~ 11 )
因为知道神必施慈爱( 8 ),虽然敌人辱骂说:“你的神在哪里呢?”( 10 )然而,只要仰望祂,就无须忧闷烦躁,因祂是信靠祂的人脸上的光荣。
思想 世界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苦难?
基督徒为什么也会有苦难? ──《新旧约辅读》
诗  ; 篇
诗篇 第四十二篇 注释
42:1-43:5 这两篇原为一首祈祷诗
分为三部分,每部皆用相同的副歌结尾( 42:5,
11; 43:5)。
这首祈祷诗今分为两篇,可能是由於礼仪程序上的需要。
1-5 诗人的苦况
他落在一个痛苦的光景里(可能是被放逐),为人讥笑,心中渴望神
的同在。当他记起以前在圣殿守节时的欢乐,更叫他悲上加悲。
2
「永生」:应作「永活」,耶和华永远真实地活着,不像那些
没有生命、由人手所造出来的偶像。
「朝见神」:到圣殿敬拜神。
3
「你的神在那里呢」:仇敌讥笑诗人,认为他的神其实不存在
;不然,为甚麽让他受苦呢?
6-11 诗人继续描写苦况
他是一个被充军的人,在迦南地的极北流浪,遭遇一些他没有说明的
困难,加上敌人的辱骂和讽嘲,叫他十分哀痛。
6
「约但地」:指约但河丛源之地。
「黑门岭」:位於以列北部。
「米萨山」:是黑门山的一个支岭;人登黑门岭,可遥见以色
列全境。
7
诗人用瀑布和波浪比喻所受的痛苦。
8 诗人回忆他过去如何向神祈祷。
虽然诗人经历这样惨痛的苦楚,他仍然对神存着盼望。
(5, 11)。
思想问题(第 41, 42篇)
1 41篇里,诗人在病中怎样仰望神?
2 诗人所要求的「报复」( 41:10)是什麽?
基督徒对仇敌应否「以牙还牙」呢?参路 6:27-37。
3 诗人最大的痛苦是什麽?参 42:1-3。
4 神似乎远离诗人,并使他成了仇敌的笑柄( 42:3),但他仍然怎
样对神?
5 「顺境使人容易离开神,逆境使人寻求神」,你同意这话麽?
诗篇第四十二篇
第二卷
遭遗弃(四十二 1-11 )
诗篇第二卷是以一位忠心的敬拜者的呼喊作为开始,他肯定的是远离耶路撒冷的圣殿;阿,这被放逐的人现在如何渴慕在那里,成为敬拜会众之一!
有这样的说法,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洞──古代的以色列人,现代的基督徒,中国的佛教徒,加利福尼亚的俗世主义者,都是一样,而那个洞是上帝形状的洞。他们说,只有上帝自己能填满它。当我们认识到这一卷诗篇中,雅巍这个以色列立约上帝的名字,很少出现时,这篇诗的‘普世’本质就很清楚的表露出来。在第二卷诗篇的集本中,差不多都以 Elohim 称呼上帝,它是所有的人都能用的一个常用代表神的字。所以在这里我们听见任何人类灵魂的呼求,假若生命没有 永生 的上帝,他知道生命是空虚和没有意义。此处所指不是所谓的‘神’,因为有‘很多的神’充满在世界中,它们是死的,好像一块木一样。
我们从自然界,从巴勒斯坦东面广大多沙的倾斜土地开始说明。在那里我们看到一只孤单的母鹿,漫无目的打圈游荡,急切的寻找‘溪涧’或泉水。这说明是否表示诗人,最低限度本诗的作者是一位女人?为什么不是呢?
我几时得朝见上帝呢 ?最后一句的‘朝见……’,是一个专有名词,述及上耶路撒冷,参予崇拜节期,与上帝相遇。这是旧约的词句,与亚拉伯字 hajj 相若,而 hajj 是用于任何好的回教徒到麦加的朝圣。但是当诗人作出呼喊时,她在那里?她会否是一位商人的妻子,这位商人因为经营香料生意,如乳香和没药,要长途拔涉到东方去?她是否正当搜捕奴隶时而成为一个俘虏?当时整条村被人袭击,男人被杀掉,而女人和孩童被卖作奴隶,这种可怕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在阿摩司书一章六节,先知宣布上帝对迦萨城的审判,那城距离耶路撒冷只有五十哩,多个世纪以来它藉 买卖人口贸易而致富。或者,这位讲者是当时政治上的放逐者,住在今日我们称为约但的哈辛王国的平原,或住在利巴嫩的山中(第 6 节)?
她说, 我追想 ,正如我们也回忆过往,我记起如何经常(动词的文法有‘常常’的意思)与崇拜的 众一起,甚至在队伍的前头,由城门口开始,然后列队经过街道,进入圣殿的园庭。这是一个何等快乐的时间;我们一起呼喊和唱出感谢的歌曲。(现在应该轮到我们问自己;‘他们是为了什么而说感谢的话呢?’)她补充说,所以我为什么该在低潮中,那时刻肯定的会来到,我将要再作一次朝圣,去朝见 我的上帝,我的帮助 。最后的一个字是非常普通的字,希伯来版本可能有错误,但是它看来是用一个非常浓缩的格式,指出‘每一次敬拜者看到祂的面时是上帝一项拯救的行动’。
然而事实上我的心仍是忧闷,隐藏事实是没有用处的。但是正因此,我呼求你!因为你,上帝,是我唯一的盼望,即使我在遥远的地方。
随 的一节并不是以自然景象来说明。 深渊 是一个专有名词,指地底下沸腾混沌的水,我们在第二诫( Second Commandment )中听到的。再者,所提及的 波浪和洪涛 肯定不是指地中海,而这位女诗人所说的,乃是她正在危险中,被邪恶的力量完全倾覆,好像我们在迦萨奴隶市场所看见的情况一样。然而,白昼,即是每新的一天,主 命令 (一种生动的语调!)(译者注:和合本只译作必)祂的 慈爱 ( hesed ),是祂立约的爱的名称,这爱永远不会让她离去。她补充说, 黑夜他的歌声会随 我 ,意即她心里正直,发出声音,好像 对赐我生命的上帝祷告 。当然,有这种可能,她的敌人可能只是自己感到的坏情绪,也是时常复盖所有人的低潮,而不是迦萨的奴隶主人。
但是,这里看来有一处惊人的矛盾。一方面, 我要对上帝说 ,你是 我的磐石 ,不动摇、不改变的爱。但是另一方面, 你为何忘记我呢 ?下面的图画很可能是在奴隶贩卖市场,敌人是迦萨的非利士人。她站在那里,我们这位可怜、被抛弃、被遗忘、被鄙视,年轻的以色列女人,赤裸 ,预备被贩卖,在她肉体上有被鞭打的伤痕,字面来说,‘我骨头中有屠杀之事’,众围绕她,‘用嘲笑来鞭打我’,说:‘ 你们住在耶路撒冷祂殿中的上帝,为什么祂现在不拯救你?’
但是,就在这时刻,在她口中,充满了信心和有把握的呼喊(重复了第 5 节),这呼喊曾由无数的殉道者轮流的重复 ,直到今日也是如此。这位令人惊讶的女人可以用沉默来回应她主人们的嘲笑,简单的原因是她彻底的肯定, 永生 的上帝已在她的将来,与她同在。──《每日研经丛书》
马唐纳注释 诗 篇
贰.卷二(四二~七二)
第四十二篇渴望神
有人在本诗篇里听见大卫的声音,当时他正因儿子押沙龙谋反而逃亡在外。另有人认为这是弥赛亚被拒绝和受苦时的心声。
又有人看出这是犹太余民在将来大灾难期间所发出的悲哀哭泣。
还有人把这首诗篇应用在某个信徒身上,认为他正回想他起初爱主的日子,并渴望那种相交的关系得以恢复。
幸好,我们不需要单取一种观点,因为上述各种应用都是正确的。诗篇可作多种解释,这就是典型的一篇。
四二 1 我们内心渴望与神相交,可与小鹿切慕溪水相比。小鹿走过干燥的郊外地时,它的两胁跳动,呼吸急速,渴慕溪水的滋润。布福德用这幅图画来形容自己,他说:
我足迹遍及之处,
总有一个不变的志向,
就是热切、强烈、念念不忘,
永不满足地渴慕神。
四二 2 我们所渴慕的只是神,不是任何人。所渴想的是永生神——不是没有气息的偶像。这渴望要得到完全的满足,人必须亲自来到耶和华面前,获得朝见祂面的权利。
求祢给我看见祢的面,
只是神性魅力的短暂微光,
我就不再朝思暮想着以外的爱;
所有卑下的光芒都要变得微弱,
所有低下的荣光都要变得暗淡,
尘世的美丽似乎不再美丽了。~佚名
四二 3 谁能形容与耶和华分离的痛苦呢?这痛苦就象不住以眼泪当饮食,和有着不能减轻之痛苦的一生。若那仍不足够,还有被仇敌辱骂的痛苦;他说:“你的神在哪里呢?”当示每对大卫说:“现在你自取其祸,因为你是流人血的人。”(撒下一六 8 )所指的就是这种与主分离的痛苦。当祭司长向被钉十字架的弥赛亚说:“他倚靠神,神若喜悦他,现在可以救他 .. 。”(太二七 43 )所指的也是这种痛苦。
四二 4 当然,跟着就是回想当日美好的日子。回想昔日与神同行那种相交关系的美好,使失去这关系显得极难忍受。诺克斯掌握这一节的诗意,翻译如下:
我回想昔日的往事,心里极其悲伤;我从前怎样与众人同往,在欢呼称谢的呼喊,和守节的喧闹声中,领他们到神的殿里。
四二 5 想及过往的快乐,带来心灵的愁闷,也引动一种在悲观情绪和信心之间的来回挣扎。心灵变得沮丧烦躁,但信心却向这种心灵重担所引致的张力提出异议。
应当仰望神,因他笑脸帮助我; 我还要称赞他。
若“一切必变得好”只是一种不能实现的乐观主义,那就是完全无价值的意见了。这盼望是百分之百有确实根据的,因为那是基於神的应许;神应许说祂的子民必要见祂的面(诗一七 15 ;启二二 4 )。
四二 6 这种忧闷是周而复始地出现。但信心作出反击,坚持要从约但地,从黑门岭,从米萨山记念神。也许这三个地方象征三种属灵的经历;但我们不知道所象征的是什麽。似乎较清楚的是,它们代表放逐之地,是远离耶路撒冷神的殿的地方。这里的想法似乎是,纵使我们不能来到神的殿,但我们仍然可以记念殿里的神!
四二 7 来到本节,我们属灵的本能告诉我们,在一种很特别的方式下,我们到了各各他山,听见主耶稣的呼喊,因为神审判的波浪洪涛漫过祂身。祂在十字架上承担我们的罪时,神的忿怒就在响亮的雷声中,象瀑布一样打在祂身上。
看那痛苦的最後一幕:
神忿怒的波浪洪涛漫过祂身, 为了拯救我的灵魂,祂在十字架上憔悴枯槁。
那是无比的爱!多麽宏大!多麽丰富! 耶稣为我牺牲了自己。~何敬思
四二 8 然而,正如穆勒说:“试炼是信心的粮食。”因此,我们听见有信心的信徒断言:
白昼,耶和华必向我施慈爱;黑夜,我要歌颂祷告赐我生命的神。
那是给第 3 节日以继夜地发生的事的回复。诗人在那里曾说:“我昼夜以眼泪当饮食 .. 。”但现在白昼有神坚定的慈爱,黑夜充满歌颂和祷告。因此神的仁慈善良,日夜都得到证实。
四二 9,10 使人气馁的事返回来,这次是由於仇敌残暴的欺压。似乎神已经忘记了祂的儿女。孤独凄凉的信徒象哀悼者一样独自徘徊。他说:“我的仇敌辱骂我,他们的呼喊刺透我的心。”(曾连乐译本)从一切表面的情况看来,似乎神已经离弃祂的儿女。
因此,众仇敌不断嘲弄他说:“你的神在哪里呢?”
四二 11 但信心总有最後的定论。不要灰心沮丧。不要烦躁。应当仰望神;你将要从你的仇敌和忧闷里得释放。而且你要再次称赞他,以祂为你的救主你的神。正如有人曾说:
诗 篇 42:1
可 拉 后 裔:他 们 是 利 未 族 歌 唱 的 人 ( 对 比 代 下 20:19) 。 关 于 maskil ( 训 诲 诗 ) ,
参 32: 标 题 注。
42:2
我 的 心 渴 想 神:水 对 于 肉 体 的 生 命 怎 样 必 不 可 少, 神和 他 的 同 在 对 于 心 灵 的 饱 足 与 健 康 也 怎 样 至
关 重 要。 真 信 徒 会 切 慕 神 和 他 的 恩 惠、 赐 福 及 神 在他 们 生 命 中 超 然 的 作 为。
1. 人 若 不 再 渴 慕 神 就 意
味 属 灵 的 死 亡; 因 此, 我 们 切 不可 容 让 任 何 事 务 削 弱 我 们 对 神 的 切 慕。 务 要 谨 慎, 别 让 今 生 的 忧
虑、 属 世 的 追 求 和 宴 乐 窒 息 我 们对 神 的 饥 渴, 夺 走 我 们 在 祷 告 中 寻 求 他 的 愿 望 ( 可 4:19) 。
2. 我 们 应 当 祈 求 神 的 帮
助, 使 我 们 更 加 渴 慕 他 的 同 在,爱 慕 圣 灵 完 全 的 彰 显, 热 切 盼望 基
督 的 国 和 义 完 全 实 现, 直 到 我 们 能 够 如 鹿 在 干 旱 之 时 “切 慕 溪 水” 那 样, 怀 着 至 诚 的 渴 想 和切 慕,
昼 夜 向 神 呼 求 (1 节;参 太 5:6 ; 6:33 注 ) 。
42:6
我 的 心……忧 闷:那 些 渴 想 神, 切 慕 得 着 他 更 明 显 同 在 的人, 可 能 会 经 历 神 的 耽 延。 然 而 忠 心 的 信 徒 会
继 续 不 断 地 渴 慕 并 寻 求 神。 神 应 许 赐 福 给 那 些 饥 渴慕 义 的 人, 而 不 是 那 些 安 于 现 状、 不 追 求 他 全
备 祝 福 的 人 ( 太 5:6) 。 当 神 缄 默 不
语 时, 我 们 仍 然 必 须 不 断 追 求 认 识 神, 更 多 经 历 圣 灵 的帮 助 ( 比 较
何 6:1~3 ;徒 2:38~39 ;弗 4:11~13) 。 我 们 不 可 绝 望, 只 要专 心 仰 望 神, 并 依 靠 他 永 不 止 息 的 慈 爱 (8~11 节 ) 。
诗篇 注释
诗篇卷二
第四十二、四十三篇 信心之旅
这两首诗本为一,我们不知它为何被一分为二。全首诗包含 3 段长短相若的诗节,由一段平衡的副歌(四十二 6 、 11 ,四十三 5 )串连起来。 3 段诗节的用字亦有关联,如第一、第二诗节中的「不住的对我说」( 3 、 10 节);和第二、第三诗节中的「哀痛」(四十二 9 ,四十三 2 )。全篇的主题统一,循序发展: 1. 四十二篇 1 至 5 节(信心中渴慕神):过去的回忆加深今天的痛楚;诗人以口渴为喻,表达对神的深切渴慕。 2. 四十二篇 6 至 11 节(复兴的信心):以风暴比喻眼前的困境,但诗人凭信心看清此等「波浪洪涛」是神所加给的,祂仍是诗人的「盘石」( 9 节),祂的慈爱仍然存在( 8 节)。 3. 四十三篇 1 至 5 节(信心的回应):以寻找神为喻( 3 节),表达对将来的肯定。神必将他带回故土( 3-4 节)。
这首诗的背景有甚多可能性。诗人回想过去在圣殿事奉的日子(四十二 4 );他现正处身巴勒斯坦北部(四十二 6 );只有神才能把他带回故土(四十三 3 );他正被自以为必胜的仇敌所包围、奚落(四十二 3 、 9-10 )。这首诗可能在任何一个被仇敌放逐的情况下所写成的(例如王下十四 14 ,二十四 14 )。
四十二 1-5 失落的过去
诗人对神的深切渴慕,写在叫我们脆弱的信心感到汗颜( 1-2 节)。他把自己的忧伤与昔日风光的日子一并带到神面前( 2-4 节)。
第 2 节诗人的问题并无不对,「几时」、「为何」( 9 节,四十三 2 )、「在哪里」( 3 、 10 节)表达了诗人盼望苦难终结,也表达他对苦难的困惑,以及无法在苦难中看到神的同在。但以赛亚书四十二章 24 节中的「谁?」引导我们向好处想。
第 5 节( 11 节,四十三 5 同)作者自己对自己说话,提到那位保证他将来的神,以此来处理自己的忧伤,因为正如圣经常常提醒我们,「盼望」是对结果的肯定。新国际译本和其它译本一样,对四十二章 5 节作出些微修订,使 3 段副歌(四十二 5 、 11 及四十三 5 )变得一致。
四十二 6-11 不正常的今天
环境越来越危急( 7 节),但信心已逐渐恢复:神仍是「我的神」( 6 节);所经历的是神的「瀑布」和「波浪洪涛」( 7 节);神的爱仍然真实,赞美和祷告仍然继续( 8 节);作者看似控诉的提问虽得不着答案,但除了宣泄了他的不满外,不满转化成祷告,使他不再顾影自怜。
第 6 节「我的神啊」,作者刻意把思绪集中在神身上,藉以在忧伤中保持信心。
第 7 节所受的困苦不是来自敌人,而是来自神。它是神的「波浪洪涛」。
第 9 节从人的经验看,作者好像被神遗忘了;但凭信心,作者说神是他的「盘石」。一切取决于作者凭经验还是凭信心说话。
诗篇第四十二至四十三篇
卷二:诗篇四十二至七十二篇
这卷的诗篇取自不同来源:可拉后裔,他们是圣殿内负责音乐的人(四十二~四十九篇);亚撒,另一组圣乐负责人的首创者(五十篇);大卫(五十一~六十五篇;六十八~七十篇);所罗门(七十二篇)。还有三篇作者不详:六十六、六十七、七十一。进一步的讨论,见导论Ⅱ , 10 页以下;Ⅳ . B , 26 页以下。
第四十二、四十三篇
远离家乡
这两篇诗虽各自可单独吟咏,但却是一整篇诗密切相关的两部,也是诗篇中最凄美的诗之一。不仅标题为两篇共用,而且“我为何……时常哀痛呢?”之独白,两篇都能听到(四十二 9 ,四十三 2 ),四十二 5 、 11 两 段末了的副歌,在四十三 5 ,三度出现,将全诗作了总结。本诗为一位圣殿歌者被掳往北方 219 ,靠近约但河的上游时所作,他渴想回到神的殿中,而将这种想望化作对神坚定的信心与盼望。
干渴(四十二 1 ~ 5 )
那讲求对称的诗歌:“如鹿切慕清凉小溪”,加上一句形容:“因受追赶,热气难当”。但是诗人心目中所想的,似乎是由干旱带来的缓慢痛苦(参约珥书一 20 类似的表达),这情景耶利米书十四 1 ~ 6 节描写得极其凄凉,草场枯干,动物晕眩、气绝。诗人灵里长期的苦痛,可由第 2 节的哀声 几时 ?看出,他荒芜的光景则可由外人的讥刺 在那里呢 ?( 3 节)显明。
在人面前他很容易受攻击,因为他已经声明自己的信仰;当神的道路难以测度时,他就会遭讥笑。在他内心中,他也容易受伤,因为他所渴慕的乃是神;其余事物都不能满足他:请注意第 1b 节与第 2 节的重复语 220 。这只“受击打的鹿”不像骆驼,惯于住在沙漠,能自给自足。他曾选择饥渴慕义的人所得到的祝福,而不轻易自欺说:“你已经饱足了。”
4. 对诗人而言,敬拜的中心无疑乃是神自己( 1 、 2 节),不过,众人结伴同行,以及大场面的仪式,更增加了欢愉的情怀;参,四十八、六十八、八十四篇,与上行之诗(一二○至一三四篇)等诸篇。这位诗人究竟是在 领 敬拜者 游行 ,或只是参与在行伍中,是要看如何解释一个少见的字 221 ,古译本与马所拉经文的读法不同(见 NEB 、 JB 的不同译法)。
5. 这一段自我对话,是此两篇诗最主要的副歌:见第 11 节与四十三 5 。这是信徒本身两方面的重要对谈,一方面他是满有信心的勇士,另一方面则是会改变的受造者。他既蒙召要活到永远,心思专注于神,然而在世上时,心思与身体都处在压力之下,他不能、也不应该无动于衷。参“我现在心里忧愁……”(约十二 27 、 28 )。诗人的副歌教导我们,必须正视自己的这两方面。从一个角度而言,没有迹象显示他的忧伤是可以避免的,因为那是基于他有所关爱;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这亦非无法忍受的,因为他的信心并没有动摇。
深渊(四十二 6 ~ 11 )
这是一则完全不同的比喻。看到周围陌生的景色,诗人的心陷入了烦乱,在此,约但河距离其发源地 黑门岭 222 的山坡不远,河水冲过大块的鹅卵石,形成瀑布。水声隆隆、波涛四溅的情景,似乎回荡在第 7 节中: t#ho^m-~el-t#ho^m
qo^re{~ l#qo^ls]inno^re&k[a ;而这几个字中的头一个( 深渊 ),有相当恐怖的背景,即创世记一 2 。
这幅图画震撼人的景象为:他没有立足之点,浪涛一阵一阵淹没他。约拿在深海中正是用这样的话形容自己(参, 7b 节与拿二 3 )。
然而他的信心不住自我肯定。第 6a 节, 我记念 ,是较“我追想这些事”( 4 节)的乡愁,又往前了一步;那些事已经无法再追回,不像神仍可抓住。同时,他视深水为 的 瀑布, 的 波浪, 的 洪涛。最值得注意的是,第 8 节非常肯定神的同在,虽然第 9 、 10 节因祂的“缺席”而深感受伤(参第 5 节的注释)。压力并没有减轻,但情绪却有了坚强的信念为支柱。因此第 8 节和第 3 节提到 昼…… 和 夜…… 时,感受截然不同。
此段三组叠句相遇,将全诗融合在一起:第 9b 节与四十三 2 下相扣;第 10b 节与四十二 3b 相同;第 11 节则与四十二 5 (请见 \cf5 该处注释 )和四十三 5 呼应。
释放(四十三 1 ~ 5 )
整个第四十二篇有愈来愈信赖不能震动之事物的趋势,虽然痛苦的风暴并无降低的迹象。这个过程在本篇继续延续下去。低沈的情绪( 2b 、 5 节)与不断增强的正面祷告交替出现。 为我辨屈 ( 1 节)之开头语,比起四十二 1 、 2 及 6 、 7 节所表达的干渴与烦乱,显得平静多了,不过那些是必须经过的心情。如今黑暗与不安全的情形,唯透过正面的祈求才略窥一二,诗人恳求得着 亮光 和 真实 (即神的信实),以将之驱除( 3 节)。
第 3 节的祷词带出一个问题:它是否真指实际的归回家乡?由神的亮光和真实带领回家乡,可以指由具备这些条件的那位,将他从被掳之地带回;但这样的说法似乎太不直接。至少另一种可能的含义为:有了这样的亮光和真实,诗人便知道,即便在被掳之地,他仍可以享受神的 圣山 与 祭坛 之福。诗篇常以这类外在敬拜的媒介,来说明灵性的情形,如:五十 13 、 14 ,五十一 17 ,一四一 2 。
因此,本篇主要的叠句( 5 节),在第三度出现之时,以不同的语调叙述四十二篇 5 、 11 节的豪迈之言,这里是充满了把握,而非执意抗拒既成事实的勇敢。无论是否能归回家乡,诗人都能称颂神为他“最喜乐的”,并赞美祂的“拯救”──不仅是 帮助 (和合: 荣光 )而已,这译法太弱。环境没有改变,但他已经在其中得胜。
219 参,如:列王纪下十四 14 的情况。 Mowinckel 认为( 1 , 242 页),这是一首为出外长征之君王的诗,但诗篇六十一简等较合适该种状况。
220 第 2b 节按传统的母音读法为“来到神面前”( AV 、 RV )。可是这些子音也可以重加母音,而读为“朝见神的面”( RSV ),这是较容易理解的作法。参,如:诗篇二十七 8 。
221 MT ~eddaddde{m ;参,以赛亚书三十八 15 ;见 BDB , 186b 。七十士译本(“奇妙的”)显然读成 ~addi^r ( i^m ) ,“庄严的”,并将前面一个字解为“亭子”的变化字;因此作“奇妙的会幕”。 Dahood 则建议作:“我越过边界,便俯伏在地……”,后一字是根据一个乌加列文字根。
222 米 萨 (“小”)山丘显然是属黑门岭的一部分,但现在还无法确定是那一座山。也有可能这是以讽刺的口吻论黑门这座大山(“不过是小山丘!”),这是按六十八 15 、 16 的精神来解,那段认为,与神的居所锡安山相比,一切高山峻岭都显得微不足道。──《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 篇
诗篇第四十二篇
42,43篇
本篇和43篇虽一向以各自独立的两首诗刊在卷二中,但在结构和主题上应该为同一首求告诗,后来为了礼仪程序或其他理由而分成两首。这可从几点看出:1,二诗的副歌一样(42:5,11;43:5);2,43篇无题注(整卷书只有43和71两篇没有题注),可见42篇的题注包括了43篇;3,思想和用词都相似。
写诗的背景难确定,诗人很可能因战争的缘故被逐离开耶城,流亡以色列北边靠近黑门山的地方(42:6),也可能是一位被掳异邦的可拉后裔,原在圣殿中侍奉(42:4;43:1)。
《诗篇》卷二以本篇排首,与卷一的明显不同处是原文卷一多称神为Yehweh(耶和华),卷二多称神为Elohim(神或上帝)。《和合本》译文也忠实反映了这个特点。
本篇分为二段:1至5节为首段,6-11节为二段,43篇为第三段。每段均以副歌“我的心哪,你为何忧闷”作结。
第一段描写诗人远离圣城,受人讥笑的苦况,渴望有神同在。第二段历述在异地为神所弃,几至于死的痛苦,但仍坚决仰望神。第三段是祈求神拯救的祷告,本着信心赞美神。
题注可看〈参考资料〉“本书的题注”条。
42:1 “溪水”一年到头长流不息,鹿遇干旱四处寻觅水源,维持生存。神为永活泉源,诗人流亡在外,分外渴慕神。
42:2 对诗人来说,生活中不可以没有神,他所仰望的神是永活的,不象异邦的偶像,泥塑木雕,没有生命。他渴望回到故土,在圣殿中侍奉。
42:3 “以眼泪当饮食”乃形容痛苦之深,终日以泪洗面。与神为敌的人看见信神的人受苦,总会讥笑,问他所信的神在哪里,不是神不关怀他,便是并不存在。
42:4 诗人缅怀旧日在圣殿中守节的欢乐,不觉悲从中来。“领他们到神的殿”一语说明作者是负有侍奉责任的人。
42:5
这是第一段的副歌。作者责备自己为什么灰心,不本着信心赞美神,因祂是人的帮助。本节下半可译为:“应当仰望神,还要赞美祂,祂是我的救主、我的神”。“笑脸”有鼓励、支持、拯救之意。
42:6
诗人流亡在外,可能住在约旦河上游黑门岭的米萨山中。有人认为本节的“从”字应作“远离”。约旦地指以色列人所居住的迦南;黑门岭为北方的界山,立在其上可远眺以色列全境;而米萨山其实指锡安山,因为高,所以可以相比。
42:7
从上游的水库(“深渊”)流出的瀑布泻入溪河,流入大海(“深渊”),是约旦河的写照;也用以形容从神水库中奔流而出的水,如“波浪洪涛”,将诗人淹没。他认为神容许这些痛苦临到他,是神忘记了和丢弃了他的结果。
42:8 诗人仍旧没有放弃对神的盼望,他要唱歌赞美、祷告祈求。
42:9 诗人受苦,几乎要死;敌人幸灾乐祸,反取笑他。
42:11 这是第二段的副歌;看42:5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