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约 - 诗篇(Psalms)第129章
过路的也不说:"愿耶和华所赐的福归与你们! 我们奉耶和华的名给你们祝福!" |
诗篇第一百廿九篇
第 129 篇
诗 129:2> 神的子民从来都不会被外来的迫害所摧毁!那么我今天所遇到的压力又算得上什么呢?
129:2 以色列百姓在早些年遭到了迫害,但没有完全被毁灭。教会也是这样,基督徒曾遭受了残酷的迫害,但教会并没有被毁灭。就像耶稣对彼得说的那样:“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太 16:18 )。当我们也受到迫害和歧视的时候,不要恢心,因为教会从来不曾,也将不会被毁灭。
诗 129:3> 这一节经文曾出现在新约中,预表了什么?
129:3 这一节预表了耶稣在死前受到的不公正的审判。祂忍受了可怕的鞭刑,“耕的犁沟”就是在祂背上的鞭伤(参约 19:1 )。──《灵修版圣经注释》
诗篇第一百廿九篇
以古为鉴(一二九 1 ~ 8 )
这是一首爱国的诗章,诗人把整个国家人格化( 1 ~ 4 ),而且诗人将整个国家集中在锡安城身上,以她的命运象征整个国运。
“从我幼年以来”( 1 ~ 2 )把全以色列国当作一个人说话。以色列人从埃及为奴,以至成为一个幼小国家期间,常在强敌侵扰下,学习战争求存。
“在我背上扶犁而耕”( 3 )这个比喻活划出以色列人所受的苦是何等的深。无论如何,诗人宣称“耶和华是公义的”( 4 ),他看顾属祂的民,摧毁敌人的权势。诗人勉励以色列民,要他们明白在“年幼”时被仇敌经常侵扰、杀害,却没有夭折,是因耶和华的介入而得拯救。
所谓“恨恶锡安的”( 5 ),究竟是谁?以色列敌人是也;而 5 ~ 8 节是对现今敌人的咒诅。在历史中,以色列的敌人都很活跃,只不过因耶和华神的保护,他们未能完全得胜,但仍俟机而动。从表面来看,以色列的敌人是从外面而来的,但是最恶劣的敌人还是身住锡安城而恨恶锡安的以色列民。每当外患入侵,总因以色列人远离父神,不谨守神的话,成为恨恶神的人。正因如此,就算神爱他们,他们也将神拒之于门外;神愿意亲近他们,他们却远离神而去,其结果当然就是受咒诅。我们千万不要指责、埋怨这位全爱的父神呀!
思想 你觉得神的性情怎么?与你又有何关系呢?──《新旧约辅读》
诗  ; 篇
诗篇 第一百廿九篇 注释
129:1-8 这是一篇团体祈祷诗
1-4 祈求的基础
选民曾屡受迫害,但都得耶和华救援,现可再次倚靠神。
1
「幼年」:指选民在埃及为奴的时代。
3
描写选民好像农地,被敌人在背上耕田,留下又长天深的伤痕。
4
「他砍断了恶人的绳索」:神救诗人脱离恶人的奴役和伤害。
5-8 祈求的内容
求神对付敌人,使他们像长在屋顶上的野草,很快就枯乾( 6),且
诗篇第一百廿九篇
人生的遭遇(一二九 1-8 )
在这篇诗篇,全以色列,上帝的子民,异口同声地说话,好像是上帝的一位儿子(出四 22 )。我们可以将之比较现代人的做法,即用约翰布勒( John Bull ─英国佬)、法国美女( La Belle France )、山姆叔叔( Uncle Sam ─美国佬)来代表一个国家。所以,以色列宣告说:
我生在巴比伦,是在被掳的人中的第二代,我在那处受到很大的痛苦。但是 他们 没有使我气馁。他们逼使我当劳工。我必须在他们的土地上工作,在那处,他们剥削我直至我筋疲力尽。 如同扶 的在我背上扶 而耕,耕的 沟甚长 。或许,只有一位东方的人才能用这有力的言语来描写他痛楚的肌肉!
但 耶和华是公义的,祂砍断了恶人的绳索 ,就是那些残暴的巴比伦人的绳索。因此,我以色列必不致断绝。我回忆起在数个世纪前,在摩西的日子,上帝将我从埃及为奴之地领出来。现在祂再做同样的事情。祂 使 埃及王法老 蒙羞 ;现在祂 使 巴比伦 君王的力量 退后 。但愿情形会常常如此:压迫人的人将不会享受长寿,好像芦苇生在平滑的屋顶上,没有收割的人会想到将它们割下,制成丱粉。
当我们阅读这篇诗篇,我们得问自己,当以色列从前的主人站在旁边,看见以色列得到古列王的准许,男男女女和孩童一同开步前进,以色列会有什么感觉呢?在那时刻,那些巴比伦人又有什么感觉呢──他们会否感到自己实在是 恨恶锡安的人 呢?
以色列说:当我开步前进的时候,我没有得到友善的问候或是告别的话,如 愿耶和华赐福与你 ( Gru/ss
Gott )。但是一切的苦难和羞辱,现在都成过去了,那只是一种可怕的回忆。现在,我终于回到家了。在这里,我正在登上耶和华的山。我等待 在耶路撒冷的祭司用上帝的欢迎 词来欢欣我: 我们奉耶和华的名,给你们祝福 。 ──《每日研经丛书》
马唐纳注释 诗 篇
第一百二十九篇反犹太主义的结果
这上行之诗覆述以色列过去在许多仇敌手下所受的对待,然後求耶和华保证那些残忍的侵略者,将来必毫无希望。
一二九 1,2 从早期开始,以色列已经屡次饱受苦害。例如他们在埃及所受的欺压,就是他们幼年时受奴役和痛苦的一次难忘的经历。然而,敌人却从未把犹太人灭绝。神的子民总能从被掳的景况里得拯救。他们的幸存,一直是历史上一个极大的奇蹟。
一二九 3 他们受苦极深,时日也长。外邦人的工头压制他们,象农夫犁地一样。在他们背上的犁沟,就是鞭打所留下长长的鞭痕。
一二九 4 但耶和华是公义的,祂必及时干预,把残忍攻击者捆绑祂子民、带往被掳之地的绳索和铁链砍断。
一二九 5 ~ 7 愿反对犹太人的人总是受耻辱而溃败。愿他们永远不能享受丰收的祝福。相反地,愿他们象生长在中东地区平坦之房顶上、零零星星的几堆小草。由於没有充足的土壤,所以它们并不能好好生根,而且不久就受到强烈的阳光烧焦。事实上,这草在它有机会长大之前已经枯干了。收割的不能割得一把,更不用说有禾捆可以捧在怀里。
诗 篇 129:1
诗篇 注释
第一二九至一三一篇 第四个三部曲:当面对罪的威胁
第四个组合完全不像前面的 3 个,在这个组合中,只有第一首诗提到锡安(一二九 5 )。这个组合与第三个组合最明显的近似之处,是它们中间的那篇诗篇:一二一和一二四篇主要是细说外在环境和人为的压逼,而一二九和一三○篇则强调分别是由于忧虑和罪而产生的内在、个人压力。这一个组合的诗篇同样是刻划内心的朝圣之旅。在一二九篇,诗人感谢公义的主,因为以色列得着拯救( 1-4 节),而不敬虔的敌人大可交由神处置( 5-8 节);然而(一三○篇),这样一位公义的神,岂不是同样对以色列构成威胁?因为没有一个罪人能在祂面前站立(一三○ 3 )。但祂亦是一位赦罪( 4 节)、慈爱和救赎( 7 节)的神。因此,在一三一篇,诗人可以在主里得着内心的平安和盼望。
第一二九篇 公义
过往的事实( 1-4 节)教导诗人如何面对目前和将来的问题( 5-8 节)。这篇诗几乎可以把它的写作日期定在以色列历史中任何一个充满祸患的时期。可是,虽然曾经历多方面的威胁( 1 节,「屡次苦害我」,参一二三 3 的「已到极处」),但历史的教训却很浅显:即使最猛烈的攻击( 3 节),也不能占尽上风,因为「耶和华是公义的」( 4 节),亦即是说,主曾向祂的百姓启示自己(出三 15 ,六 6 ),表明祂是他们的救赎者,会征服他们的仇敌,而祂绝对不会离开此准则。敌人施诸的枷锁,主会亲自砍断( 4 节)。而这并非虚构历史!那使以色列人为奴的埃及王国,如今在哪里呢?──还有非利士、亚述或巴比伦呢? 5 至 8 节的动词一方面亦可以作为祷告,另一方面可以成为预言。如果是祷告,这是关乎如何面对生活;如果是预言,则是关乎如何面对将来。那「恨恶锡安」的,将会转瞬即逝( 6 节),功败垂成( 7 节),别人会对之视如陌路,甚至不能挤身在蒙福的群体之中( 8 节,参得二 4 )。
诗篇第一百廿九篇
第一二九篇 受逼迫的锡安
大多数国家会纪念过去的成就,但以色列在此篇中却回顾以往的艰险。这种思想可能会令人沮丧,因为当时仍有咒诅锡安的人。但是诗人从往事得着勇气,向神心存感恩,而向敌人则大胆夸胜。
余悸犹存的生还者(一二九 1 ~ 4 )
主领者在第 l 节(如同一二四 1 )宣告的话,会众将复述一次。以色列的 幼年 ,让人想到出埃及,而三个朝圣节期中,有两个是纪念这件事。“以色列年幼的时候 572 ,我爱他,就从埃及召出我的儿子来”(何十一 1 )。在默想苦难时,这是最佳的出发点,就好像对基督徒而言,十字架与复活是最佳的出发点。以色列人后来遭受的艰难,多半是神的管教,并不像在埃及是受奴役;不过神是 公义的 ( 4 节,参二十三 3b 的注释 ),祂是拯救者( 4b 节),全诗都映照出祂这些特色。
此处两段比喻,形容以色列像被鞭答的人,他背上的鞭痕好像耕过之田的 沟 ( 3 节),这笔法委实强烈,虽可怕却又合适。这一个民族,虽备受憎恶,却屡次复兴,他们的遭遇正默默为保存他们的那位作见证(我们或许感觉,现在仍然如此)。其实,这种历史演变的自然证据,已经将这点清楚表达出来;不过,仆人之歌则将这见证提升到更高的水平,讲到一种甘心受的苦难,首先是因为替神说话而受苦(“人打我的背,我任他打”,赛五十 6 ,其上下文便是指这点),最后则成代替的牺牲──这个任务不是以色列能达成的(“因祂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赛五十三 5 )。新约一方面证实,这一切已应验在基督身上(在赎罪方面则单应验于祂),另一方面也呼召教会来跟随祂的脚踪,并展示使徒们曾欢喜雀跃地如此行。
第 4 节,请见第 1 ~ 4 节注释中,第一段的末了。
憎恨的代价(一二九 5 ~ 8 )
如果 锡安 只是一国的首都,此处对他仇敌的咒诅就不过是粗暴与恫吓。但在诗篇中,锡安是“我们神的城”(四十八 1 ),是“神所愿居住的山”(六十八 16 ),且是神所选定世界的母亲之都(八十七篇)。在最后提及的那篇诗中,归信的外邦人向她说:“我的泉源都在你里面”(八十七 7 )。从这个比喻来看,凡拒绝她的必定枯干( 6 、 7 节);若不用比喻的说法,则可说:他们选择了仇恨之路──就是毁灭之路──又定意与神为敌──等于自寻死路。
枯草的比喻( 6 、 7 节),不单用来形容仇敌,在九十 5 、 6 ,以赛亚书四十 6 ~ 8 ,则形容世人,与神的话语成对比,而我们如今则可分享神永存之道(彼前一 23 以下;约壹二 17 )。此处收割之人带回来稀稀疏疏的庄稼、禾捆,与欢欣领受的 福 ( 8 节)成为对比,令人想起另一幕收割景象中,所传出的祝福之声(得二 4 )。然而对朝生夕死、终被丢弃之物,则只有一片寂静相迎。
572 RSV 作“孩子”。但此字在何西阿书十一 1 中,基本上与在本篇中的意思相同。──《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 篇
诗篇一二九篇
129篇 这是一首信靠之诗,相信神必不让敌人得势。4节“砍断了恶人的绳索”似指从巴比伦被掳得释。此诗追述以民在埃及所受的苦难(1节)和所获的胜利(2节)。
129:3 诗人用犁地来比喻敌人的残酷。“犁沟”象征所受的伤痛。
129:6 愿那些用“犁”压迫以色列民的人(3节)象屋顶上的草,屋顶既热且无土壤,不能犁地,草长不出来,遑论收获!